厦门马龙妇幼怎么走啊?

手机扫描,可直接访问社区手机版。
去厦门不得不去的地方
去厦门不得不去的地方
   鼓浪屿是一个面积1.91平方公里的小岛,是厦门旅游景点中最具魅力的景观之一,是国家级A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厦门风景名胜的杰出代表,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2005年被国家权威地理旅游杂志《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排名第一,有“音乐之岛”、“步行岛”、“万国建筑博览”等美称。
  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景点,包括日光岩和琴园两部分。日光岩顶峰一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耸立,成为厦门的象征。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屯兵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景区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富有亚热带浪漫气息。拥有“一片瓦”、“鹭江龙窟”、“古避暑洞”、“龙头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胜景。历代文人石刻题咏甚多,为名岩增添古风异彩。攀天梯,登临极顶,鼓浪屿、厦门、大担、小担诸岛尽收眼底。琴园通过缆车与日光岩相连,以现代游乐项目为主,有“百鸟园”、“电影院”、“英雄园”等,与日光岩自然景观形成动与静、今与古的有机结合。景区注重环境的保护,1999年12月通过ISO14001标准,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该标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鼓浪屿的音乐史源远流长。从19世纪中叶起,外国传教士在教堂举行宗教活动,总伴有唱诗节目,教会兴办的学校也都开设唱圣诗的课程,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岛上潮音海韵、鸟语花香,没有车马喧嚣,美丽的环境使鼓浪屿人民以音乐为乐,并潜心练琴学唱,陶冶情操,音乐与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培养出声乐指挥家周淑安、歌唱家林俊卿、钢琴家殷承宗、陈佐煌、小提琴演奏家许斐星、褚耀武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
  钢琴式码头——从厦门摆渡到鼓浪屿,一踩上趸船,迎面就是“钢琴式”码头。这个码头最早建于1937年。1976年厦门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予以翻建。1840年前后,这里曾是列强贩卖“猪仔”到美洲等地的启航地。您看过描写被贩卖的劳苦大众奋起抗英的电影《海囚》吗?那“海囚”就是以这个码头为背景拍摄的。 您看,它像不像一座开架的钢琴,好像正在弹奏旋律优美的迎宾曲,迎接八方来宾。一踏上这独具特色的鼓浪屿码头,您是否就感受到一股浓烈的“钢琴之岛”氛围呢?
  第一架钢琴——该岛的第一架钢琴为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所有,时间是1913年。以后教堂也配置钢琴,再往后钢琴从教堂走向社会,进入家庭。  
  鼓浪屿音乐厅——从繁华的商业衔龙头路直接步行即可到达鼓浪屿音乐厅。1984年动工。日,鼓浪屿音乐厅建成,它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69平方米,观众厅有714座位。它拥有国内一流的音响设备,墙面采用进口枣木板贴面装饰,色调庄重和谐,典雅大方,音响效果极佳。1998年,厦门成立了爱乐乐团,以鼓浪屿音乐厅为舞台,向海内外旅游者演奏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交响乐。一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演出,以及来自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钢琴家的个人专场演出音乐会也都在此举行。菲律宾著名钢琴家卡明达·雷格拉、美国著名钢琴家乔治·帕帕斯塔夫、迈克·庞提、牙买加著名钢琴家格雷丝·鲍泰利以及台湾著名钢琴家衬淑丽等人,都在此演出过。1994年4月、1999年9月,著名钢琴家殷承宗也先后两次回到故乡举办专场钢琴演奏会,场场爆满,不得不临时加座以满足观众要求。
  钢琴博物馆——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这里展出了40多架美国、英国、法国等地的古钢琴,全部由旅澳的鼓浪屿华侨胡友义先生所收藏。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这些钢琴造型别致,除本身具有演奏功能外,也是观赏性极强的艺术品。如:Collor & collar(科勒德)钢琴,制于19世纪初英国伦敦,当时由于没有电灯,所以钢琴上各有一个用于照明德烛台。“RONISCH”(罗尼西)钢琴是德国皇室御用钢琴,琴上镶有皇冠标志,音清脆,琴的外壳是由桃花心木制成的。此外,这儿还可看到制于1864年的世界名琴“Steinway & sons”(士坦威)、世界上最高的钢琴“BROADWOOD”(布罗伍德)、根据织布机原理设计的自动钢琴“MARSHALL MENDELL”(蒙德尔)等等。该馆的设立,更加突出勒鼓浪屿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形象。 
海上看金门
厦门有“海上看金门”的旅游项目,从厦门本岛或厦门同安的大嶝岛出发都可以,只不过从厦门本岛出发是看大担岛、二担岛,而从大嶝岛出发就可以看见大小金门了。从厦门本岛出发,坐船只要40分钟就可以到达大担岛,赶上潮水大的时候,大游船能贴到离岛只有二三十米的地方。岛上有很大一个碉堡,滩头上插满铁制的杆子,像是用来阻碍登陆艇的。碉堡一侧的树丛中露出两个棚子,那是台湾军队的望哨所,用望远镜看,里面有军人值勤,但是很难辨认出来,原来,哨兵的脸一直藏在望远镜后面,军帽、军服都是和草木一色的迷彩装,难怪刚才一点也看不出来。
大嶝、小嶝、角屿三岛曾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的称号,它们因年持续25年的炮战而闻名中外。这里也是祖国大陆距金门最近的地方,近距点仅1800米。坐快艇出海,在距大金门岛不足百米的地方近看金门。金厦海域的宁静与安祥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肉亲情是割不断的。
游船,纵览海峡两岸风光,沿途观看鼓浪屿风光、胡里山炮台白石炮台、环岛路,在允许的区域贴近金门、海上军事分界线,可亲眼看到国民党占领区大担、二担、标语、军事设施;返回鼓浪屿。
“海上看金门”满足了大陆同胞渴望了解海峡对岸骨肉同胞的心情,并逐渐成为厦门旅游的特色品牌旅游线路。
  大嶝岛上遥望金门,金门就在眼前。
  距金门最近的地方——白哈岛,距金门仅1800米。它由几块礁石组成,无人居住,这里也是旅游项目“海上看金门”的最近点。
著名的金门马山广播站,这个曾经的策反工具今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夕阳西下,宁静的港湾和休憩的渔民。
  “波赛东001号”、“白鹭号”——船票:96元/人
  船体设计典雅流畅,航速快稳,钢体结构。设有包厢和通透式观景座位,安全舒适,分别设有120个客位和80个客位。(航程约1小时40分钟)
轮渡码头时刻:8:00、9:30、10:00、12:30、13:00、15:00
和平码头时刻:8:10、8:309:00
“成功一号”豪华仿古游船是波赛东公司建造的第一艘仿古游船,游船容量258人。主航“金厦海域游”“鹭江夜游”。游船分设三楼,一楼观海厅为多功能厅,航行途中将为您表演戏曲“活化石”-布袋戏;二楼为望江楼,设有雅座、包厢和露天表演台,赏月观景听涛,欣赏文艺表演;三楼为凌云阁,设有咖啡茶座,品茶闲侃,另有一番情趣。
金厦海域游航线:轮渡-鼓浪屿-厦大-胡里山炮台-白石炮台-海上军事分界线-青屿岛-轮渡。(赠送厦门名小吃、文娱表演)
航班时间:9:00、10:30、14:30、15:30
鹭江夜游航线:轮渡-鼓浪屿-厦大-胡里山炮台-火烧屿-海沧大桥-轮渡(赠送厦门名小吃、文娱表演)
04月1日至11月30日夜航时间为:20:00
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夜航时间为:19:30
成功6号8号仿古游船----船票:158元/人
“成功6号”“成功8号”豪华仿古游船推出金厦环鼓海湾休闲、餐饮娱乐游、鹭江夜游。集游览、观光、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海上游览项目内涵最为丰富,设施最为齐全的高级游船,两艘豪华仿古游船均采用古代宫船造型,整船钢体结构,配有卫星定位和雷达导航系统。装饰由名贵印尼产樟木、红木手工精心雕刻而成,游船容量260人,船上设有贵宾室、多功能大厅、观景台、餐厅等多种设施,常年设有歌舞风情表演。
航线:轮渡-鼓浪屿-厦大-胡里山炮台-海上军事分界线-青屿岛-漳州中银开发区-嵩屿电厂-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海沧大桥-火烧屿-东渡港-轮渡。航程约2小时30分钟,沿途有丰富的文艺表演,提供自助餐。
  环岛路全程31公里,路宽44~60米,为双向6车道,绿化带80~100米,是厦门市环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环岛路的建设一直奉行“临海见海,把最美的沙滩留给百姓”的宗旨,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海架桥,有的穿石钻洞,建设起点高,标准严,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特色。通过近47万平方米的绿化、小品等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体现了厦门特色,形成了一条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海走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蓝天、大海、沙滩、绿地和四季花开不断的美好图画。环岛路将依据现有地貌,海滨沙滩、历史文脉,从“人、自然、生态”的理念出发,上下行分幅设计,中间和两侧各留50—150米的景观分隔带和防风林带。道路依坡就势,形成一条原始与现代,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生态路。同时,随着钟宅湾大桥的建成,将使原本略显沉寂的厦门岛东北部突现一弘明月伴潮升的壮丽景观。目前形成了曾厝安综合服务中心、黄厝旅游服务中心和前埔会展中心,整条道路自然清新,品位高雅,美观大方。2000年,“东环望海”被评定为厦门新二十名景之一。其中从厦门大学到前埔的一段海岸,长约9公里,称为黄金海岸线,是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海滨绿色长廊。
  S形路段——从演武路至白城段的环岛路,与岸同高,是一条呈S形的流线型路段,总长1.2公里,桥长超过1公里,为双向4车道,如长龙凌波卧海,腾空而起。有趣的是,桥梁造型为鱼腹式,桥墩为椭圆型、形成美丽的观海长廊,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观赏海岸、沙滩、海浪等景色。
  这一段的堤岸与桥分离,体现出桥岸结合、互为风景的特点。环岛路保留临海单位原来兴建的观海亭,临海阶梯间隔分布,游人可随时下海滩散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桥梁的夜景设计采用白色光源,桥上不设高栏杆,线型光源设在护栏上,晚上的长桥因此变成一条舞动的银色光带,让人们真正观赏到“长桥卧波,堤岸典雅”的夜景。
  音乐雕塑——胡里山炮台旁边的环岛路隔离带上,雕塑着镯些音乐五线谱,它就是著名的歌曲《鼓浪屿之波》的乐谱。该乐谱雕塑长247.59米,由市路桥艺术工程公司于日建成。这座兼具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的雕塑成为环岛路上的主要景点,2000年11月被列为吉尼斯世界之最,成为“最长的五线谱音乐雕塑”。
  厦门书法广场——走进曾厝垵海湾,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书法广场马上映入眼帘。广场设计以文房四宝、翰海论笔、遗墨拾芳、艺海双楫等题材,利用亭、廊、花架、观景平台等载体,划分为三大片和八个景观区,预计将在2006年9月份完工。整个场地呈凹字形沿海岸线展开,充分利用了“海”的特色,以“书岛鹭胸怀,展大海豪情”为主题,并采用“以天为纸、以海为墨”的设计手法,整个设计方案融合了自然景观。您瞧,沙滩上凹陷处占地百余平方米的“寿”字已设计完成,艺术家以海为背景,寓意巧妙,仔细一琢磨,它可是一个“涛”字哦。沿着海岸线往东走,我们可以看到一座近400米长的笔架廊,俄罗斯白松天然的材质加上毛笔嵌成的梁架,自然、淳朴的风格会让你情不自禁也想走进去纳纳凉,歇歇脚。继续往东走,各种再现甲骨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文房四宝的石雕正在紧张的制作中,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也坐落其中。整个广场随处可见中华书法文化的底蕴,就连这看似简单的道路也是暗藏玄机的。
  黄厝旅游服务中心——目前,黄厝旅游服务中心已建成海韵台、玩月坡、数星园、椰风寨、台湾民俗文化村等5个休闲游乐区。平日,这里车水马龙,游人穿梭,或举行沙滩健身活动,或搏击海浪。每当夜幕降临,尤其是夏令季节,星星灯火,这里人们三五成群,情人们则依偎在一块,聆听大海潮音,感受海洋气息。
  大型标语牌——在黄厝海边,矗立着一块大型标语牌“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倡导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显示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趋势。日,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来到黄厝海边,在“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大型标语牌下,吴伯雄说,统一中国,是两岸人民的心愿,将来统一后,我们可以在台北吃早餐,乘机抵达厦门国际机场,再转高速公路,中午则可以在家乡用餐。
  彩色道路——日,在环岛路黄厝段建成第一条彩色道路。环岛路黄厝段是鹭岛东部“黄金海岸”的示范路段。为提高示范路段的档次,从国外引进新工艺,铺设了长3400米的红色路面,总面积为12750平方米。这段国内首次建成的红色路面与碧海蓝天、绿树白云构成鹭岛东部海岸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a
森林式路段——环岛路北段,香山至敦上之间,是森林式路段,全长3,5公里。公路从茂密的森林中穿过,汽车好似包裹在巨大的绿色怀抱里一样,各式各样的林木,让您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森林公路既保护了生态,也发挥了森林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
  雕塑作品——环岛路是一处观山望海听涛的带状景区。在环岛路向大海的一边,有“鼓浪屿之波”、“大海冥想曲”、“大橹诉说”、“选择”、“生机”、“海浪花”、“妈妈带我去游泳”、“马拉松雕塑”等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围绕着大海这个中心,表现出厦门市勃勃生机。
  两个特点——东部环岛路正对小金门、大担、二担诸岛,兼有交通和旅游两大功能。
  它有二个特点。一是环岛路依海而筑,路面平曲线随海岸线延展,监海见海,绿化带、沙滩、岛礁、海景得到充分展示,二担、大担、兔屿、虎仔屿、烟屿、槟榔屿、小金门、鼠屿一览无余,大金门隐约可见。
二是环岛路与沿线的景点相结合,胡里山炮台、上里水库、台湾民俗村(景州乐园)、金山松石、“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牌、国际会展中心、何厝“炮战纪念馆”,以及庙宇、古树、奇石、雕塑和三个临海广场,沿线还建有椰风寨、玩月坡、数星园、海韵台等设施、串连成五彩缤纷内容丰富的海滨旅游观光带。
  美在环岛路——环岛路的美,美在自然和谐,依山绕水,天风海韵,碧海白沙,一望无际。绿草坪,棕榈林,亚热带气息迎面扑鼻。
  环岛路的美,还在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阳光灿烂的日子,可以清楚的眺望金门岛、大旦、小旦,那些概念里已经和我们分离多年的岛屿,竟如此清晰,仿佛举手可揽。
  环岛路的美,更在于沿路强烈的人文风情。这里既保留着古早渔村的景致,银光闪烁的渔网,红漆斑驳的渔船;沿海的桥梁上,还经常可以看到一对身着浪漫婚纱的新人,在摄影师的口令下,一次次摆出甜蜜的造型;金黄色的沙滩上,朵朵帐篷,人影绰绰,人们休闲、嬉闹,踏浪拾贝,而环岛路的另一侧,三三两两的人挎着彩色小篮,正埋头采撷鲜红草莓;在金海乐园里、景州乐园里,充满民族风情的演出,新鲜刺激的游乐节目,把人们的笑声、欢呼声直接送到九天云霄;每当夜色降临,华灯初上,沿岸的海鲜大排档便一溜的亮起霓虹,看海面渔火闪烁,听海涛阵阵拍岸,品尝鲜美诱人的海鲜,实在是一份难得的闲趣享受。
胡里山炮台
国家AAAA级景区胡里山炮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日,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日。工期二年八个月。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胡里山炮台地理位置重要,东距白石头炮台4500米左右,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锁阻击厦门航道之敌舰;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同时可协助相距5000米左右的磐石炮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支援陆军阵营等。胡里山炮台还配备了当时最优的装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的克虏伯大炮,威力巨大,成为战略性炮台,是主炮台、指挥台,是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在民国初年,海军四打胡里山炮台中突显出它在海岸战争中的优势。特别是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
2006年以来,在“文化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的理念指导下,胡里山炮台打造了世界古炮王--28生克虏伯大炮和红夷火炮清兵操演两个核心品牌以及四个中心品牌:高仿真机器人硅像馆、4D影院、幻影成像剧场、28生克虏伯大炮装配及发射演示厅。建成胡里炮王击沉日舰史料馆、280毫米克虏伯大炮弹头实物展示区、光绪朝硃批奏折赏析区、考工(军)石互动区、仿清旗杆、“铁模”铁炮赏析区、红夷火炮区、对台广播站、及天下奇观--百年老榕断枝自接等20余个配套项目。
28生(280毫米)克虏伯大炮---
1888年9月,光绪帝旨允厦门要塞建造新式炮台,并饬令闽浙总督卞宝第“与洋商订购二十八生后膛炮两尊。”先后考察了世界各地38家兵工厂,比较了各国工厂制造的大炮,最后决定购买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火炮。1893年,胡里山炮台两门克虏伯大炮自德国埃森港由“洋轮(埃森号)运至闽江口,起(调安)顿船厂,再造方舟,运抵厦门胡里山炮台安装妥当。在胡里山炮台的两尊克虏伯大炮,编号为L/40C/86(毁于1957年)和L/40C/87(现仅存一枚)。
厦门港炮台建成后,由于布局合理,火力强大,外国人称之为“厦门要塞”,而胡里山炮台的竣工,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处于厦门港航道的突出部,各种装备最优而成为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
南普陀寺位于市区五老峰下,建于唐朝会昌、大中年间,初名泗州寺,五代时曾称泗洲院,宋代又易名为普照寺。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一度荒废,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重建,明末又毁于兵火。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由靖海侯施琅重建,因为寺院是观音菩萨的主要道场之一,又在我国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a
  南普陀占地3万多平方米,寺院西侧新建的禅堂是迄今南普陀面积最大的建筑,耗资 300多万元,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依次铺在南北纵向的中轴线上,加上左右厢房、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舍,所有建筑依山傍势、层层托高、庄严肃穆。
  天王殿前,有放生池和荷花池、凉亭。放生池建于清光绪30年,池内鱼翔浅底,可供游人观赏。新造的荷花池,将重现南海莲香的景色。两池之间,有1993年阴历2月19日信士张涛洪涛敬献的七佛塔,七佛塔由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七尊佛像组成,富有南亚佛教建筑的风格。南普陀镇寺之宝为明朝观音塑像。又藏有清乾隆御碑八块。
  自唐末开山以来,南普陀寺本由临济宗一派世袭主持,1924年,临济宗的转逢和尚,将之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会泉法师当选为第一任方丈,接着是太虚、常惺、性愿、觉斌、大醒、会觉、广心、慈舟、妙湛。该寺高僧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有转逢和尚、会泉法师、太虚大师、弘一律师和妙湛法师等。
  南普陀寺现任方丈圣辉法师,湖南湘潭人,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现任监院理文法师,福建仙游人。
  1925年,创办当时国内最早的佛教学府闽南佛学院,1934年,弘一、和今两法师又增办佛教养老院,迎来了南普陀建寺以来前所未有的兴旺时期。到1937年,佛学院因抗战而停办,佛学院共培养学僧200余人,不少人为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做出巨大贡献。1985年,佛学院重新办学,现设养正院、预科班、正科班,各为两年制,1992年起佛学院又增设二年制研究班,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时代之光辉。
  五老峰是厦门八大胜景之一,五老凌霄以其挺拔秀奇著称。山上林木蓊郁,奇石嶙峋,洞壑幽深,岩泉清冽。盘旋曲径,直上颠峰亭台,放眼海天深处,碧波荡漾,巨轮轻艇往来如梭。环视鹭岛新姿,绿树掩映,层楼大厦参天。俯瞰足下,梵宇琳宫浮现于云雾缥缈之间,恍若置身蓬莱仙阁之上,飘然欲仙,乐趣无穷。真不愧为鹭岛名山藏古寺,梵宫胜景景纳游人。
  报恩塔——
  大雄宝殿前面的两个报恩塔,是日由信女李秀玲捐献,方丈妙湛法师监制的,佛教讲究报三宝恩、报国家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所以,这两个塔命名为报恩塔。近些年来,在天王殿南面有放生池、两个凉亭以及荷花池等,在两池之间有七座由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七尊佛像组成的七佛塔,万寿塔高11层,富有南亚佛教建筑的风格,使南普陀寺风景更加美丽。
  钟楼与鼓楼——天王殿后两侧对称排列钟楼、鼓楼,亦称伽蓝神殿和地藏王殿,是1921年转逢和尚任南普陀方丈时募建的。奇妙的是南普陀寺寺后的五老峰有东西两座山峰,有钟鼓两山,钟山上有一石头,悬在峰顶,状如古钟,旁边有一石头,似钟锤横架;在鼓山上,旁边有两块大石头如鼓槌并悬,作击鼓之状。钟鼓山和钟鼓楼,两两相对,奇趣天成,成为南普陀寺的天然标志,是我国劳动人民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应成趣、和谐统一的杰作。
  天王殿——也称弥勒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
  弥勒菩萨 一一梵名 Maitreya,巴利名 Metteyya。又称梅呾丽耶菩萨、末怛唎耶菩萨、迷底屦菩萨、弥帝礼菩萨。意译作慈氏。依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印度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大日经疏卷一,谓慈氏菩萨系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为慈氏。释尊曾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称作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菩萨、补处萨埵;至彼时已得佛格,故亦称弥勒佛、弥勒如来。据此而有二种造像。
  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因传说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供奉之。而往生兜率天之信仰,自古与阿弥陀信仰同为佛教徒所重。此外,弥勒菩萨之本生谭详见于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
鳌园春晖
集美东南海边有一座小岛,因形似海龟,故称之为鳌园。1950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时,将这一岛屿扩填成园,于1961年完工,历时十年,占地近九千平方米。园中共有650多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主要代表作。另有书法楹联题刻,楷草隶篆行均有,鳌园堪称福建石雕艺术的瑰宝。
  当您步入鳌园,展现在眼前的是门廊两侧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青石镂雕,堪称鳌园石雕群的上乘之作。抬头仰望,高矗入云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陈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纪念碑正南面,日,国家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1988年,陈嘉庚墓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鳌园可分为三部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门廊两侧均为立体组画人物青石浮雕,人物干姿百态,形象生动。集美解放纪念碑竖立在园中央,通体以花岗岩建成,基座两层,台阶下层八级,上层三级象征着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
  游廊和精彩的“诸葛亮马前课”——游廊长50米,两边的石壁,下部是陈嘉庚生平事迹摄影图片展览,上部是一色精美的青石浮雕,雕刻着中国古今历史故事58幅画面。左边“至诚道前知”下面的石刻分三部分,中间部分是“诸葛亮马前课”24幅画面。前面是中国革命历史画面7幅。后面是七出传统戏曲画面。
  “诸葛亮马前课”是左边雕廊的核心,也是陈嘉庚思想观念的生动体现。马前课是诸葛孔明的预言,从占卦得之,自三国起每朝四句,清朝四句是:“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如宾”,根据陈嘉庚的解释,“水月有主”指清朝,“古月”指胡人,即满族人,四句的意思是:满清入主中原,由皇太极到宣统皇帝,传至十世而亡,但末代皇帝退位时并未遭到杀害,而是对他像宾客一般给以礼遇,满汉两族人民也和睦相处。民国四句是“豕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豕”指辛亥年,即猪年。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这一年为壬子年,即鼠年,正是猪年与牛年之间。“千人一口”指“和”字,“五一”倒置,指“七七”事变,小国欺凌大国,“朋来无咎”指联合世界各国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四句的意思是:辛亥革命第二年即1912年,军阀伍庭芳到南京与孙中山讲和,“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同盟军的帮助,结果取得胜利。接下去四句“四门乍辟”指日寇攻陷南京,“突如其来”指珍珠港事件。“晨鸡一声,其道大衰”,是指日寇侵华战争以1945年的失败告终,“鸡”指鸡年—1945年,“道”指日本武士道。接下去四句“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意思是圣人毛泽东把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来,黑暗过去,光明到来。下面四句“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共产党邀集天下贤达,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商议建国大事,有才能的人都能发挥所长,天下人民亲如一家。“无名无德”为老子所言,是说世界上如果人人都有人格有道德,就无所谓名德之人了,也就达到世界理想境界了。这是指新中国领导人不计名利,甘当人民公仆,中国前程一片光明。最后四句“占得此课,易数乃终,前古后今,其道无穷”,乃全书结语,意为占卦至此已尽,前后古今,不复战争,即可保永久和平,世界大同。《诸葛亮马前课》这本书是怎样产生的已经难以考究,但陈嘉庚对书中的预言所作的解释和深信不疑的态度,却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尊崇与信赖,充分表现了关注祖国命运的赤子情怀。
  游廊右边“功成唯三杰”下面有20幅浮雕,全部是历史故事。
  解放纪念碑——集美解放纪念碑位于鳌园的中心,也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奋斗28年,终于在1949年取得胜利。
  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雄浑刚劲,鎏金溢彩。碑的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的碑文。
  纪念碑台基的底层是13级石阶,阶面较为宽阔,象征从1913年至1926年陈嘉庚公司顺利发展处于鼎盛时期。集美学校也飞速发展,办小学、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校、农校和厦门大学,第二层是10级台阶,阶面较窄,象征1927年至1936年10年间陈嘉庚因受帝国主义财团的倾压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收盘,集美、厦大两校规模缩小,台基上面还有两层碑座,由台基上八级石阶,再上三级石阶,眼前便是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了。纪念碑的两层碑座墙面上也嵌满了石雕,正面第一层正中是共和国副主席李济深的题词。李济深题词上面的三块浮雕记录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右边一块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上升旗”,左边一块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朱总司令在北京天安门前阅兵”,中间一块为“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务委员在北京勤政殿门前合影”。
陈嘉庚墓——在纪念碑的南侧是陈嘉庚先生的陵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以水磨花岗岩砌成墓碑,其上有15幅陈嘉庚先生前半生重要经历的浮雕图像,墓前祭亭和墓后照壁均以青石砌制,雅朴庄重,鳌园园内短墙、栏杆、亭柱处刻有国家领导人及各界名流题赠的诗词对联50余幅。
  陈嘉庚先生于日零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墓圹形似马蹄,周边用15块青石 浮雕介绍先生前半生的重要经历。“海地探物”、“扯取花生”、“削取海蚝”、“掘取地 瓜”4 幅是少年陈嘉庚勤劳生活的写照。“搭船出洋”、“米商服务”、“回梓完婚”3幅,刻的是陈嘉庚第一次出洋学习经商及回故乡完婚之事。“黄梨罐厂”、“栽黄梨园”、“栽树胶园”、“熟米机厂”4幅表现陈嘉庚在新加坡的奋斗业绩。“福建保安会”一幅刻的是:1909年,陈嘉庚由友人林义顺介绍认识了孙中山。最后3幅“办集美学校”、“购三轮船”、“办厦门大学”,表现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情况。墓圹周围的石雕,可以说是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它再现了这位爱国侨领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人生。陵前为长方形殿堂式拜亭。
  1988年,国务院把陈嘉庚陵墓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参观游览,陈嘉庚永远活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中。
华侨旗帜-陈嘉庚
  出生与家庭——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陈嘉庚祖籍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生于日。1890年当他17岁时就南渡到新加坡。在父亲陈杞柏经营的米店学习经商。不幸在1904年家道中落,重振家业的担子就落在他的肩上,他筹足资本,开始创设黄梨(菠萝)厂,开拓橡胶种植业,发展橡胶工业和海运业。由于他的奋斗努力创业,在1925年,他的资产已达1200万元,所雇员工达一万人以上,成为早期东南亚社会的工商业先驱。
  陈嘉庚奋斗建业的同时,积极推动提倡教育工作,为培养教育下一代,大力兴办学校,振兴教授。在新加坡,他从1907年至1947年的40年内先后创办道南、爱同、崇福、崇本等小学,华侨中学,南洋师范及南侨女中。在中国,从1913年至1920年,前后在他的家乡集美创办了一群学校和学院,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成立著名的厦门大学,并单独创办与维持厦门大学达16年之久。
  虽然,陈嘉庚企业在1930年结束了,但是陈嘉庚"倾家兴学"的美誉永存,为后人树立了学习榜样。
  在振兴教育之余,陈嘉庚先生也以社会改革为己任,多方改革华族社会的组织与陋习,并提倡慈善事业不遗余力。抗日战争爆发,陈老先生四方奔走,团结广大南洋华侨,筹赈救亡,到处募捐,支援抗战,为振兴中华民族作出卓越的贡献。
  日,陈嘉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弥留时他仍殷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并嘱咐“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遗产三百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国家给予其国葬的哀荣,灵枢运回集美,安葬于“鳌园”。
  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各界,举行有万人参加的追悼陈嘉庚大会。灵堂中陈嘉庚巨幅遗像上的横匾写有“万世流芳”四个大字,两旁悬挂一对挽联。右联是“前半生兴学,后半生纾难”;左联是“是一代正气,亦一代完人”。一个人能获得海内外炎黄子孙如此的敬重,实属古今罕见。
  陈嘉庚纪念胜地坐落于陈嘉庚的故乡集美,创建于1961年,占地面积200公顷。它由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陈嘉庚故居、归来园、归来堂和嘉庚公园几部分组成。
  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共3层3室,分“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赤诚爱国,鞠躬尽瘁”3部分,再现了陈嘉庚先生光辉璀璨的一生。故居建于1918年,是他在集美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室内遗物朴实无华。作为一个富商华侨,将300万元全部献给国家,生活却如此俭朴,实在令人感叹。归来堂建于1962年,是根据周恩来指示,以实现嘉庚先生遗愿而建造的。高2.3米、重1吨的陈嘉庚先生铜像竖立在归来园正中,是1983年庆祝他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时建造的。铜像高大雄伟,庄严凝重。嘉庚公园由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陵墓两部分组成。1993年又新增加倾资办学牌坊和象征教师精神的铜铸蜡烛。
  纪念胜地内精美的石雕形象地再现了历史上一个个光辉的镜头,并取现代化工业、农业、教育、科技、卫生、民族、国防、体育及动植物等题材帛成清一色的青石浮雕,使这里成为气势恢弘的雕塑博物馆。此外,还有古体诗词和书法艺术的碑林,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书法家留下墨宝。
  集美,到处都有陈嘉庚先生留下的遗迹;到处都有受人瞻仰、令人崇敬的陈嘉庚纪念胜地。陈嘉庚的名字始终与中国近现代华侨史、教育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新加坡创业——1890年,在17岁的陈嘉庚第一次出洋来到新加坡,在父亲的米店协助族叔管帐兼当书记,直到1892年族叔回国后,他便接任顺安号米店经理,并主持财务工作。能干的陈嘉庚常受到父亲的夸赞。
  1903年顺安号米店倒闭后,陈嘉庚便自立门户,在三巴旺建立"新利川"黄梨罐头厂。1904年,他买下柔佛"日新"黄梨厂一名已故大股东家属名下的全部股份,又在"新利川"附近买下大片空芭地,建成当地最大的黄梨种植园"福山园"。后来福山园被用来种植树胶,为日后陈嘉庚在南洋的工商企业王国扎下牢固的根基,并使他在20年代获得了"马来亚的亨利福特"之美誉。
  此后,他的财产日益增加,1904年6月间,他在顺安号原址创立"谦益"号米行,并在10年后发展成为他的商业中心。那时,已乔迁至利韦韦里路1号二层商业楼里的谦益号有180名职员,分掌他企业王国辖下的白米,树胶,黄梨,航运和工业制造等业务的财务与营销活动。
  1905年,陈嘉庚在梧槽河口创立了第三间黄梨厂,取名"日春",利用周围各地生产的新鲜黄梨,加工制造。拥有了三家黄梨厂,再加上他刊登了自产黄梨产品的广告,他的生意大有斩获。不料这年冬季,黄梨罐头行情下跌,销路大减,他只能惨淡经营。这一挫折使陈嘉庚有了新的想法,认为单靠黄梨罐头制造发家是不行的,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必须善于抓住市场的脉搏,向多方面经营,才能开拓新的局面。
陈嘉庚大事记
1874年,10月21日(阴历九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父陈杞佰是新加坡商人。
1882年,九岁。在南轩私塾就学。
1890年,十七岁。奉父函召,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1891年,十八岁。在其父所营顺安米店学商。
1893年,二十岁。归国与张氏成婚。 1895年,二十二岁。第二次出洋新加坡。
1898年,二十五岁。回国奔母丧。
1899年,二十六岁。携妻张氏第三次出洋新加坡。
1900年,二十七岁。归国葬母。
1903年,三十岁。第四次出洋新加坡。
1904年,三十一岁。在此后三年间,创业颇有成果,奠定一定经济基础。
1910年,三十七岁。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向闽侨募捐五万多元建筑校舍,这是致力教育事业的开始。 1911年,三十八岁。辛亥革命胜利,福建光复,被推为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会长,筹款二十多万元支援福建财政,另筹五万元接济孙中山先生。
1912年,三十九岁。携眷回国,筹办集美学校。
1913年,四十岁。集美学校正式开学,购地扩建校舍和操场。第五次出洋新加坡。
1915年,四十二岁。租轮四艘,经营航运,获利颇巨。
1916年,四十三岁。购进三千吨轮船一艘,命名为“东丰号”。
1917年,四十四岁。购进三千七百五十吨轮船一艘,名为“谦泰号”。因两年来营业顺利,派胞弟敬贤回国创办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筹款二十多万元救济天津水灾。
1918年,四十五岁。集美师范和中学正式开学。发起筹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1919年,四十六岁。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回国筹办厦门大学。组织同安县教育会,对各乡小学给予常年补助,受益者三十多校。
1920年,四十七岁。集美学校增设女子师范和商科。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1921年,四十八岁。厦门大学在集美开学。
1922年,四十九岁。第六次出洋新加坡。
1924年,五十一岁。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
1925年,五十二岁。创业有成,资产达一千二百万元,是他一生中登峰造极,得利及资产最巨之时。
1926年,五十三岁。扩建南洋华侨中学校舍。创办集美农林学校。开始面临逆境,胶价暴跌,营业亏损甚巨,被迫将厦大和集美两校校舍建筑工程局部停工,但经费仍竭力维持。
1928年,五十五岁。5月3日,日军侵占济南,组织山东残祸筹赈会,募款救济受祸难胞。 1937年,六十四岁。“七七”事变发生,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被推担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六十五岁。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致电汪精卫反对其主张同日本和谈。
1940年,六十七岁。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团返国到重庆、延安等地视察慰问。
1941年,六十八岁。被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组织南洋闽侨总会。创办南洋华侨师范学校。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
1942年,六十九岁。新加坡沦陷,避居爪哇三年,写成《南侨回忆录》和《住屋与卫生》。
1945年,七十二岁。日本战败投降,重返新加坡。11月18日,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特送条幅,题“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1946年,七十三岁。创办新加坡《南侨日报》。
1947年,七十四岁。召开新加坡华侨大会,反对荷兰殖民军屠杀印尼巨港华侨暴行,议决准备对荷兰实行经济制裁。为集美各校开拓经费来源,在香港创办集友银行,实行以行养校,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1949年,七十六岁。抗日战争胜利后首途回国。9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
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七十七岁。最后一次出洋新加坡,结束未了事务。当年回国定居故乡集美村,亲自主持集美、厦大两校校舍的修建。
1954年,八十一岁。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55年,八十二岁。视察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1956年,八十三岁。当选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1959年,八十六岁。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创立厦门华侨博物院。
1961年,八十八岁。在北京逝世,遗体移集美鳌园安葬。
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认为是日本人)。
  1630年,郑成功随叔芝燕回国,住晋江安平郑府。郑芝龙延聘名师授业,1638年郑成功入南安县学为廪生,1644年郑成功从家乡来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太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其时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当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朝灭亡。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郑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建号“隆武”。帝对郑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许,赐他与国同姓,易名“成功”,从此南明官方称为“朱成功”,中外又尊称他为“国姓爷”。1646年8月,清军进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于汀州罹难。10月中旬郑芝龙降清,即后清军进袭安平,郑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杀身亡。  
次年,屡阻其父降清不果,遂与之决裂,率部下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募兵数千,仍奉隆武年号抗清,自为招讨大将军,以福建金门、厦门为抗清基地。在厦门建立演武场、演武池,利用作战间隙练兵。南明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于福建同安、泉州等地连败清军,队伍不断壮大。次年,遣部将施琅克漳浦、诏安等地,改奉南明永历年号,被永历帝朱由榔先后封为威远侯、延平公。
永历五年至六年在福建沿海多次与清军作战,相继取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江东桥等地的作战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一部,威震闽南。拒绝清廷招降,不为清廷以杀父灭族相威胁所动。其后,被永历帝相继进封为漳国公、延平王。改厦门为思明州,设六科理事,分所部为陆师72镇、水师20镇。乘清廷劝降之机,加紧整军备战。在金门后埔大练精兵,颁行营盘法,建厦门澳仔演武亭。制定各镇合操法和水师水操法,检阅操练,严格要求,行赏必罚。制定出军禁令,严明军纪,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水陆队伍。
  1659年5月,郑成功开始平生最大规模的北伐。郑成功率大军自舟山北上,从长江口溯江西上,一路势如破竹,7月初七直逼南京城下,一时清廷为之震动。在胜利在望之际,郑成功迟延了进攻时机,在清廷后续援军的反攻之下惨遭失败,被迫沿长江东撤,转海道南下,9月退回金、厦基地。    
郑成功北伐失败后,清王朝已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国土。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全国客观形势的变化,仅凭金、厦两岛将危在旦夕,郑成功决定东征台湾,利用海峡天险和海上力量的优势,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661年正月,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决计收复台湾为根本之地,下令整修船只,调整部署,加紧复台准备。4月21日,郑成功率 25000名将士,乘350余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师东征。因遇暴风雨在澎湖停留数日,30日拂晓从台南鹿耳门胜利登陆,击溃了荷军的狙击,并乘势攻下赤嵌城。随后,郑成功率大军包围了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拒绝投降,凭籍坚固的城墙工事负隅顽抗,郑成功数度强攻未果,乃改为长期围困。7月中旬,荷兰援军从巴达维亚支援台湾,在海上决战中被郑成功水师击败。经过长达九个月的围困,日,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率残兵败卒撤出台湾,至此,荷兰殖民者对台湾长达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台湾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郑成功在台期间,加强了政治经济建设,置府县、务屯垦、废苛税、兴学校,改善军民关系,安抚台湾土著,颁布了各种法令和条例,为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日(农历5月初八),郑成功因病在台湾去世,时年39岁,葬于台南州仔尾。在清朝统一台湾后,康熙川八年(1699年),帝赐迁葬在南安郑氏祖墓。康熙帝并题写挽联赞曰:“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走近郑成功——
  独具特色的民族英雄——对历史知识稍有兴趣的人都能够真切地体会,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所生活的时代,值17世纪上中叶,中国大地正处于天崩地裂、内忧外患的年代。在强劲崛起的满清政权的军事进攻下,残败的明政权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与此同时,人类历史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世界呈现出第一波的全球化。西方殖民者为追求高额商业利益,竞相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东方。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于1624年占据了我国的宝岛台湾,并时刻觊觎东南半壁。面对清政权推行民族压迫政策,面对荷兰殖民者咄咄逼人的侵略野心,时代呼唤出了一代英雄郑成功,他自觉地肩负起历史的重任,高举义旗同清政权作顽强的抗争,企图挽狂澜于既倒,恢复明朝统治的正朔。他以“坚冰可渡”的非凡胆魄,率领大军东渡台湾海峡,完成了驱逐荷夷、光复祖国宝岛的壮举。他用短短的一生,谱写了悲壮激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与历史上其他英雄人物相比较,郑成功是唯一一位可以串联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与荷兰的历史人物。在海峡两岸,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在郑成功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闽南和台湾,有关郑成功的史迹随处可见,传说耳熟能详。特别是在台湾,祭祀郑成功的宫庙达140余座,每年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闽台老百姓的心目中,郑成功兼具有民族英雄、祖先、神明与传奇人物的特色。在日本,郑成功也深受崇敬。1624年,郑成功诞生于日本平户,他的父亲郑芝龙是南安石井人,他的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因此,郑成功的身上,流淌着中日民族交融的血液,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写下了一段佳话。1962年,日本长崎县平户市政府,修建了一座中日式宫祠---郑成功庙,前往朝拜者络绎不绝。在西方,郑成功也倍受关注。西方的文献,通常把郑成功称为“国姓爷”。他用坚强有力的军事手段和成熟灵活的外交手段同荷兰人打交道,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令他的对手也不得不折服。如果查阅史书,人们还可以发现,荷兰人从占领台湾到被逐出台湾,前后达38年(),而这38年正巧是郑成功的一生。有人因此惊叹地评说,郑成功这一伟人仿佛天生就是注定为中国完成驱荷复台的伟业而生的。  
  郑成功是那个年代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经济家于一身的大英雄。他虽然只活了短暂的38年,但是他的辉煌功业和人格魅力却光彩夺目,他用全部的忠诚和激情,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他用自己成功和失败的战例,丰富了中华军事文化的宝库,他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给人间留下了一股浩然正气,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烈屿高举抗清义旗——1645年至1646年间,清军先后攻灭南明弘光、 隆武政权,占踞了大半个中国。清政权为巩固统治,在江南大肆屠杀抗清力量,强行推行“剃发令”。 (即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郑芝龙降清后,清军背信弃义,将他执往北京拘押,并攻入安平抢掠,郑成功之母田川氏不堪受辱身亡,面对深重的国难家仇,郑成功毅然举起抗清义旗。  
  隆武三年(清顺治之年,1646年)十二月初一, 郑成功在烈屿(今小金门)大会文武群臣, 他树起“杀父报国”的旗帜,誓师起兵, 他要凭自己的意气信心重振大明江山。参加大会的有大学士路振飞、曾樱、万年英、忠臣伯张进、忠靖伯陈辉、忠振伯洪旭等90余人。  
  在清廷势力强大、己方势单力薄的形势下,郑成功敢于起兵反抗,主要有这么三种原因:一是郑成功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素有忠君报国的思想, 为感戴隆武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报国恨家仇。 二是郑成功家族是新兴的海商集团的代表。郑芝龙轻信被执,说明清廷时刻想吞并郑氏家族的资财,只有建立并保存自己的军事力量,才能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三是郑成功对形势有高人一筹的认识。认为清军虽然在北方所向披靡,但在闽疆到处山路崎岖,岛屿众多,骑兵优势不利发挥,而自己的舟师(船队)可以在海上纵横,以己之长制敌之短,足与清军作长期周旋。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有的学者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对郑成功在烈屿起兵这一传统说法不予认同。厦门大学历史系老教授陈碧笙从《惠安王忠孝全集》和《台湾外纪》中考证认为,郑成功誓师起兵的地点在安平。有志究其详者,不妨再作一番辨证。  
北伐南京功败垂成——月间,郑成功率北伐大军溯长江西进,一路势如破竹,于7月上旬直逼南京,一时清廷为之震动。这是郑成功自起兵以来,抗清复明事业最辉煌的高潮。此时,清军的重要精锐均投在西南战场,如果郑成功攻克南京,其战略性的胜利可望改变往后的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然而,由于迟缓了进攻时间,在各路清军的反攻下,郑成功军遭受重创,大好形势随之逆转,南明各地的抗清斗争也日益变得暗淡了。  
  七月初七,郑成功大军来到南京城外的观音门下。郑成功望着烟波浩淼的江面,巍峨屹立的钟山,抒发了壮怀激烈的豪情:“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初十,郑成功大军在仪凤门登岸,开始准备攻城。从捕获敌兵的情报中得知,南京城中守军薄弱,慑于郑军声威人心惶惶,危如累卵。郑军各路将领纷纷向郑成功请战,要求早日攻城。但是,郑成功却认为,攻城的准备还不充分,拒绝了将领们速战速决的请求。  
  在郑军屯兵南京城下期间,长江周边地区纷纷归附,郑成功听到这些喜讯,派出人员四处慰抗。然而清军却乘此时机,从上游、下游调集几路精兵驰援。  22日,就在郑成功部署对南京总攻之际,清军抢先向郑军发动反击,利用郑军在调度协调上的漏洞,用猛烈的炮火和冲锋,击溃郑军的抵抗。郑成功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军登船撤离。此战郑军损失过半,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无力进行战略性进攻,同清军作全面抗衡。  
有关郑成功兵败南京的原因,后人众说纷纭。郑成功的户官杨英记述,郑成功未能及时攻城,是因为他感觉尚未准备充分,并且还等待原有降意的清将马进宝兵马接应。也有人认为,郑成功陆军战斗力不强,缺乏攻坚能力。郑成功是企望通过围城打援消灭来援敌军以迫使城中守军投降,还有的说是郑成功骄傲轻敌,误信城内守军关于“守城三十日失守,不再罪及妻孥”的诡计。透过众多的史籍,人们所看到的郑成功, 简直就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交织的混合体。他熟读孙吴兵法,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然而大兵临城却裹足不前。他性格果断,敢做敢为,然而似乎为了避免一场血战而企望以困逼降。他治军严谨,当断即断,然而在临阵换将时却轻信余新又收回成命……。一连串的矛盾交织,使一个原本能够得手的辉煌胜机,令人遗憾地滑落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9月,郑成功率大军进攻南京失败后返回厦门,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客观形势的变化,决计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开辟稳固安全的抗清基地。永历十五年(1661年)2月,郑成功将出征舰队分两批出发。首程队伍约2.5万人,大小战船数百艘,由郑成功统领于3月23日从金门出发,次日抵达澎湖,因天气恶劣,郑军被困数日。在面临粮绝的险境下,郑成功当机立断号令进军,冒着暴风骤雨直赴台湾。4月初一拂晚大军抵达鹿耳门港,利用涨潮时间,通过荷兰守军认为不能通过的航道,一举击败了荷军的拦截胜利登岸。 
  在台湾人民的欢迎和帮助下,郑成功大军将荷军据守的赤嵌城团团的围困,荷军司令官描难实叮在“孤城援绝、城中乏水”的形势下,于4月初六日献城投降。接着,郑成功命令部队从水陆两路围攻热兰遮城(台湾城)。由于荷兰人的长期经营,该城十分坚固,加之荷军火炮精良,郑军强攻失利,郑成功乃改强攻为长期围困,为解决大军乏粮问题,又遣各镇分派汛地屯垦。5月初二日,郑军第二批部队在黄安等人的率领下抵达台湾, 郑军的粮食危机暂得缓解,兵力也得到加强。郑成功一面部署围城,一面加强政治和经济建设,整顿军队,进一步改善军民关系,颁布各种法令和条例,为经营台湾打下基础。  
  远在巴达维亚的荷兰殖民者在得悉郑成功进抵台湾后,即派遣一支增援部队约725人,由雅科布·考乌率领赴台。7月23日,援台荷军舰队向郑军发起进攻, 郑成功指挥水师奋起反击,予来犯荷军以重创,对峙数月后,考乌见势孤力穷,于10月5日率舰队逃离台湾。  
  困守台湾城的荷军由于救援无望,粮、药缺乏,疾病传染,战死病亡已达1600余人,仅存700余名官兵,士气低落,但荷兰殖民者驻台长官揆一仍作困兽之斗。与此同时,郑军也面临极大的困难,大军乏粮,坚城久攻不下,清廷又厉行海禁, 欲置郑军于死地,不断有士兵逃亡事件发生。面对重重困难,郑成功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继续指挥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正义之战。12 月(1662年1月),郑成功认为进攻台湾城,彻底打败荷兰侵略军的时机已经成熟。  
  郑军经过激战首先夺取了战略要地乌特利支堡,逐渐缩小对台湾城的包围圈。城中荷军见大势已去,乱作一团,揆一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最后决定放弃抵抗,献城投降。  
  12月13日(日),荷兰侵略者终于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沦为荷属殖民地达38年之久的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收复台湾的伟大斗争中,郑成功展示了卓越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炎黄子孙们的敬仰和怀念。
郑成功在台湾——   
  兼具四重文化特质的台湾历史人物: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清·沉葆桢悼念郑成功的对联)  
  公元一六六一年(明·永磨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料罗湾出发,进攻当时还在荷兰人占领下的台湾。当他的航队由安平北边的鹿耳六水道驶入台南,台湾的历史从此写下崭新的一页。后世史家评论郑成功,多半认为郑成功入台,建设台湾成为一个汉人社会模式,可说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功业。德国学者魏斯便说:“对于台湾,中国血统和文化的进入,是一件划时代的事件。”
  郑成功被台湾人民尊称为“开台圣王”,兼具民族英雄、祖先、神明与传奇人物的文化特质。这四种的文化特质,在不同场合中各具独特性,但有时又重叠并存。  
民族英雄——由于郑成功抗拒外敌入侵,赶荷兰人,在台湾建立汉人政权。因而被官方(包括清朝、国民常政府、大陆政府)塑造成是一位英勇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清初、清未、民初、抗日战争,乃至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不同时期,均被塑造成不同的类型。尤其是在台海两岸分治之后,“国民党政府”与大陆政府,更将郑成功塑造成“反攻大陆”与“解放台湾”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英雄。  
  祖先——由于郑成功渡海来台时,有不少郑氏族人跟随来台,后来落地生根,繁衍后代,并建家庙或宗祠设郑成功神位加以祭祀。在这些家庙或者宗祠中,郑成功很明显地被视为祖先。这种性格也可以从家庙宗祠本身的名称或其中的匾联中清楚地看出。如台南的郑氏家庙、彰化的郑成功庙最为著名。  
  神明——由于郑成功开台有功,殁而为神,成为台湾宗教的重要本土性神明。至今,台湾已经有一百多座庙宇供奉祭祀郑成功,信徒不分省籍,福建及客家人士均有。明名称以“开台圣王”最为普遍。在属性上,以民间信仰庙宇居多,但也可以在佛寺及斋堂中见到。这些庙宇每年春秋都会举办祭典,是庙宇所在地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动。  
  传奇人物——除了民族英雄、祖先与神明之外,郑成功也是一位充满传奇的历史人物。台湾许多地方的名胜的形成与动植物的渊源,都流传着郑成功相关的传说,因而也赋予郑成功另外的神秘面纱。诸多传说中,以台中大甲的“铁砧山国姓井”最为有名。据说郑成功行军经过时因缺乏饮用水,临时将剑插入地面,剑下即刻涌出泉水,汇成此井。其它相关传说不胜枚举。  
  郑氏父子孙三代至台期间,政治上励精图治,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为使追随的数万官兵民眷获得安定生活,乃就设立衙门,创制村庄,建筑房屋,分配田园,以及经商捕鱼诸事,皆予以规定,不致紊乱。马信目睹郑成功命令严峻,进谏:“立国之初,宜用宽典。”郑成功答道:“不然,法贵于严,庶无积弊。后之守者,自为易治。是故子产治郑、孔明治蜀莫不用严。况台湾新复,非严无以统众,惟在制宜而已。”由此可见郑氏治台态度之一斑。他把汉民族的文化移植到台湾来,有这些政治与文化建设为基础,使台湾社会的历史文化资产,不论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与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大略可分为驻居、坟墓、传说、祭祀、纪念、展示、仪典与戏曲八大类。  
  驻居——郑成功在台期间,亲自到过,驻留、或者居住之处所不少。出于台南地区是当时郑成功的根据地,因而郑氏驻居之地以台南地区为多。尤以王城(热兰遮城、台湾城、安平古堡)与承天府(普罗民遮城、赤嵌楼)最具代表性。  
  坟墓——郑成功去世后,归葬中国大陆前埋葬之处,在目前台南县永康乡洲仔尾。  
  传说——名胜古迹与动、植物之典故渊源,与郑成功有关者不少;如台中县大甲镇铁砧山国姓井、台北县莺歌镇莺歌石及三峡鸢山。这些传说使郑成功恁添了几许传奇色彩。  
  祭祀——以郑成功为祭祀神祗的庙宇,在台湾共有一百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有:台南平郡王祠、郑氏家庙、鹿耳门后后宫、鹿耳门镇门宫、台北士林郑成功庙、内湖护国延平宫、彰化郑成功庙、竹山沙东宫、国姓护国宫、溪口开元殿、下南延平环天宫与大湾国外圣宫。  
  纪念——因缅怀纪念郑成功的事迹所建的名胜古迹,有:台南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登陆纪念公园与台北二二八纪念公园大木亭。此外还有散见各处的郑成功户年雕像。  
  展示——名胜古迹设施中,有些陈列与郑成功相关的文物与资料性展览品。台南民族文物馆、鹿耳门天后宫郑成功文物室、安平古堡、赤嵌楼与溪口开元殿郑成功文物馆皆是。延平郡王祠昔称开山圣王庙,又称郑成功庙,建于明·永历十六年(一六六二年),原由乡民集资兴建,私下奉祀。整体风格站庄严典雅,是台湾唯一的一座福州式庙宇建筑物。  
  仪典——与郑成功相关的民俗,祭典与节庆等仪典,包括其春秋二祭寿诞及“发现北线尾”等文化祭。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沈葆桢以“郑氏明之孤臣,非国朝之乱贼”,奏请求朝延改建延平郡王祠,编入祀典并追认忠烈,成为台湾唯一纪念民族英雄的专祠。民国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行政院确定定于四月二十九日为郑成功祭典,由中枢机主祭,以昭显具不凡事功。  
  戏曲——京剧及布袋剧都有以郑成功为相关主题的戏曲
12:11:04 被【】修改------------------“拥有一片雪花,便拥有了整个冬天” 亦然,胸怀一颗坦荡,平静的心,便拥有了最真实最富有的人生。
自驾特区--QQ群:
欢迎喜欢户外休闲、自驾的驴友进群交流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倍思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今厦门洪本部巷32—44号)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很多外乡人来厦门,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我的许多大学同学,也都在学习期间,喜欢上这项趣味性大、参与性强的活动。
  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传统的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一秀(才)饼32个。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在厦门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现在,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
  博饼的工具——会饼一套,骰子一副(6个),大碗一个(有点深度,而且要瓷碗才好,才能让骰子在碗里跳起来)。
  博饼的方法——大致是这样的: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再强调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来),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 共有57个博规,见下表:
状元插金花
四粒红四点,二粒红一点
可得状元和两个对堂,不被追缴
六粒红四点
可追缴全部的饼,但得主要请大家吃饼,只是请多少,要由得主决定
六粒红一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要请客
六粒六点(二点、三点、五点)
会饼由大家平分或关灯抢饼
五粒红四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五粒一点(二点、三点、五点、六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四粒红四点
得状元,可被追缴
同时出现一、二、三、四、五、六点
得对堂一个,可被追缴
三粒红四点
得三红一个,可被追缴
四粒一点(二点、三点、五点、六点)
得四进一个,不被追缴
两粒红四点
得二举一个,不被追缴
一粒红四点
得一秀一个,不被追缴
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排列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则投掷者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投掷过程中有骰子溢出瓷碗,则投掷者不仅什么也得不到,下一轮还要轮空;
当五子得主的另1粒骰子是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
当四进得主的另2粒骰子均为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二举一个;
当四进得主的另2粒骰子中只有一粒红四点时,他还可以得一秀一个;
如果一个排列组合可以符合多种情形时,按最大者,即按排在表中最上层者算。如两粒红四点,得二举一个,而不能得一秀两个;
在会饼全部分配完毕前,自第五个三红得主起,后来的三红得主均可以按顺序追缴前面三红得主的三红饼一个;
同样,自第三个对堂得主起,后来的对堂得主,也可以按顺序追缴前面对堂得主的对堂饼一个;
状元饼的分配,则按大小来算,排在表中上层的为大,如果同时出现五王或五子,则按剩下的那个骰子的点数大小来算,点数大者胜;如果同时出现多人有四粒红四点,则按剩下的2粒骰子的点数之和的大小来算,大者胜;如果点数相同,则先掷出者胜。
  在中国,厦门爱乐乐团至今还是唯一的以“民办公助”形式运作的职业交响乐团,从建团一开始,乐团就走着不占国家编制的崭新道路:自筹资金,自己管理,自己营销。年轻的乐团在厦门市提供的这样一个比较宽松的平台上,演绎着我国交响乐团发展的一段独特的历史。最近,为了进一步构筑厦门“艺术之城”的品牌,厦门市规划局还通过了环岛路音乐家广场设计方案的审批,将在明年完成包含“音乐的海洋――爱乐乐团及郑小瑛”在内的三组雕塑。社会的鼓励和期待,将使厦门爱乐乐团在更好地建设一个新时代交响乐团的同时,使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艺为人民”的精神,也能得到发扬光大。
  乐团成立——《厦门爱乐乐团》是我国著名指挥家、音乐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郑小瑛教授应厦门市领导之邀,在厦门龙之杰集团公司的赞助下于1997年8月开始筹建、于1998年成立的一个民办交响乐团,后来在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年9月9日在鼓浪屿音乐厅举行了首演,国务委员吴仪和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的领导们都光临了音乐会,并给予了热情的鼓励。
  1999年龙之杰集团公司发生财政困难,乐团是在鼓浪屿区政府和古龙集团公司等社会企业的无私捐赠下,延续了生存。
  2000年乐团又得到了厦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厦门路桥建设投资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后来,又以厦门国投公司和厦门鼓浪屿风景区建设开发公司为股东注册为厦门爱乐音乐文化有限公司”。 2001年厦门市政府向乐团承诺每年拨款300万元,三年不变;根据新的政策,厦门爱乐乐团又在厦门市民政局登记为非企业文化类民营单位,成为我国第一个虽接受政府和国营企业资助、从事非营业性专业音乐演出、业务主管为市文化局,却不占国家编制,实行完全的艺术总监负责制的职业交响乐团。而且由于有了财政部和国税局对于企业给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捐赠可以免税的文件,使《乐团》的长期生存和继续发展除了依赖政府,还能有来自社会的、永久的、强有力的保障。乐团的法定代表人、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是原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郑小瑛教授,乐团创办时期的副总监是原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团长姜克,现任艺术副总监和常任指挥是原天津交响乐团团长和首席指挥王钧时。乐团敦请乐团的创议人、原厦门市政协蔡望怀主席担任永远荣誉理事长,敦请厦门市长张昌平担任荣誉理事长,敦请著名华人指挥大师董麟担任乐团荣誉顾问。
 音乐的推广与普及——乐团的宗旨在于通过推广和普及交响音乐文化,以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全力塑造和提升厦门、鼓浪屿“东方音乐岛”的形象;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团交响乐事业发展的创新之路《厦门爱乐乐团》从建团开始就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定期的周末交响音乐会,全体演奏员每天排练5小时,每周推出一套音乐会,从不间断,已排演了从巴赫开始的、海顿、莫扎特、《伟大的贝多芬》系列等维也纳古典主义杰作,以及门德尔松、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约翰斯特劳斯、西贝柳斯、伯辽兹、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拉赫曼尼罗夫、普罗柯菲也夫、萧斯塔柯维奇、科普兰等的经典作品音乐会,同时还向听众推出了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内的许多优秀中国经典交响作品。为推动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发展,1999年11月乐团开始举行每年一度的《中华魂》音乐会,先后推出了钢琴与乐队《我爱鼓浪屿》(钟立民-徐振民曲)、小提琴协奏曲《醉与舞》(张丽达曲)和福建作曲家郭祖荣的第七交响曲的首演,还有吴少雄的女高音与乐队《海赋》和骆季超的《骏马奔驰》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为博采众长,在郑小瑛总监卓有成效的安排下,陆续聘请了国内外二十多位著名指挥家和音乐家黄飞立、韩中杰、徐新、林耀基、王钧时、候润宇、陈佐湟、呼德、刘云智、赖德梧(加拿大)、麦克费尔德曼(美)、董麟(美)、朱晖(新)、温特里(美)、潘明伦(美)、柯契聂夫(俄)等莅临指导,六年来已经以国内乐团领先的工作效率,积累了120余套音乐会节目,演出440余场,并继续有序地进行着第七个有定期演出的音乐季。为普及推广交响乐,使“阳春白雪和者日众”郑小瑛教授还在乐团演奏时,经常采取边讲解边演奏的方式向听众介绍作品。这已成为深受听众欢迎的“郑小瑛模式”。为塑造厦门、鼓浪屿?岸?揭衾值骸钡男蜗螅?贫?妹诺囊衾致糜问乱担?1989年起乐团就开始举行新年音乐会、春节音乐会,欢乐的鼓浪屿”、以及直接面对游客的免费公开排练、还为大、中学生和儿童们举办了数十场交响音乐欣赏会和讲座,并举办鼓浪屿假日草坪免费音乐会等。乐团为厦门的重要庆典举行了多场音乐会,如国庆50周年、中菲建交25周年、建党80周年、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开幕、厦门特区20年、林巧稚诞辰100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0年、集美台商投资十年、第五届台交会和厦门国际投洽会等。乐团还参加了厦门的群众艺术节、福建省第五届艺术节和同厦门其他音乐团体、部队、企业合作的各类专题音乐会,逐步扩大了听众面,逐步进入了厦门人民的社会生活。听众们也日渐感悟到交响音乐的无限魅力以及厦门、鼓浪屿音乐文化的神韵。
------------------“拥有一片雪花,便拥有了整个冬天” 亦然,胸怀一颗坦荡,平静的心,便拥有了最真实最富有的人生。
自驾特区--QQ群:
欢迎喜欢户外休闲、自驾的驴友进群交流&&本贴于
12:19:44 被【】修改
绵延的海岸向无尽的天际伸去,海浪抚熨得平平整整的沙滩似一条长长的缎带装点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城市的边缘有个地方名叫曾厝垵,这里南朝浩渺大海,紧依柔顺平整的沙滩。在每日晨昏舞影翩跹的一栋小楼里,住着一个风格独具的舞蹈团——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
  孕育——时间还要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中国歌舞界长期以来一直是集歌、舞于一身的综合性的“文工团”,外宾来看演出,从南到北都是雷同的。而在世界上,俄罗斯早就有“莫伊塞耶夫民间舞蹈团”“小白桦女子民间舞蹈团”,乌克兰有“维尔斯基民间舞蹈团”等为全世界所瞩目的团体。不少国家还年年组织国际性民间舞蹈节。作为拥有几千年悠久舞蹈历史文化并有13亿人口的国家,却没有一支专门表演民间舞蹈的团体——这,成为中国舞蹈界人士心中的痛。
  1986年10月,北京舞蹈学院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个民间舞中专班,即:特别为厦门定向培养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在校舍简陋、资金匮乏的艰苦条件下,以北京舞蹈学院为首的140多位舞蹈家为厦门班的办学呕心沥血,期望培育中国民间舞的一代新人。1993年7月,厦门班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毕业公演,得到国家文化部、中国舞蹈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根据当时北京舞院领导及舞蹈界专家的座谈建议,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以该班21名毕业生为主体,在厦门特区试验性地建立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成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团。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于日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她的前身是厦门经济特区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创办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实验班。
  创业——厦门班毕业之后,能否存活和发展,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因为先前北京舞蹈学院委培的几个地方班,无一不是毕业回到剧团不久后就人才流失,很快“散摊”了。北京舞院的老院长吕艺生教授对前来接厦门班回乡的厦门戏曲舞蹈学校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杀开一条血路!厦门班能坚持一年就不错,若坚持两年就是胜利!”言语间充满苍凉和悲壮。
  小白鹭民间舞团成立之初,经济上相当拮据。当时主管部门只给1.5万元的建团经费,租借华夏少儿文艺中心两层旧楼房作团部和集体宿舍,练功房就在小小的八角走廊上围起来的一小块地方。当时好几个女孩挤在一间宿舍,除了几张铁架床外,房间里再没有其他摆设。演员工资也非常微薄,每个月只有300多块钱,还不够几个哥们“撮一顿”。在那个时期,文艺团体演员流行走穴、到歌舞厅客串,看着他们每天挣着大把“外快”,一些年轻的团员心里也痒痒,找团长谈,团长曾若虹拉下脸说,要“走穴”,就得离开“小白鹭”。团员们最终都抵制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坚决不下歌舞厅,无怨无悔地守着纯洁的艺术阵地。
  改制——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团,一批按照新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民间舞专业人才,能否整体存活的关键在于剧团的体制。惟有改革才有出路,惟有发展才能生存!年轻的“小白鹭”凭借着对中国民间舞事业的执著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掀开了中国文艺体制改革史上崭新而亮丽的一页。
  小白鹭民间舞团创办初始,便立志改革。团长宣布要按全新的体制,办中国一流的专业剧团,决心走出一条不同于全国歌舞团体的新路子。在团体模式上,“小白鹭”选择专业舞蹈团模式,以便与国际接轨。舞团队伍精干,全团仅有三名专职的行政后勤人员,其余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均为兼职。管理上实行团长负责下的舞蹈总监制,舞团成立第二年便实施全团合同聘任上岗。根据岗位职责,拉开岗位工资差距,有效地调动了演职员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艺术创作和演出的健康发展。
  小白鹭民间舞团还同当年招生的母校——厦门戏曲舞蹈学校互相依托,实行“团校结合”的模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教学、创作、科研、表演、培训和对外文化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运作机制。厦门班的毕业归来,带动了厦门戏校的学科建设,小白鹭舞团的演员轮流到校任课教学,不仅培养出新一批“小白鹭”,也促使自己身为人师在学识和人格上更快成熟。小白鹭舞团仅有35人的编制,但经常演出,声名远播,其名牌效应给戏曲舞蹈学校带来声誉,而厦门戏曲舞蹈学校新校舍落成,气派不凡,不仅成为“小白鹭”训练、排练的基地,一大批学生也成为舞团可随时调用的后备力量。社会各界亲切地称之为“小小白鹭”。十年来,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已为舞团输送了三批演员。现在,舞团“小白鹭”三代同堂,充满活力;艺校又有一批新的“小小白鹭”在茁壮成长。几年来,团、校相得益彰,共同获得长足进步,双双迈入全国文艺体制改革创新的先进行列,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拥有一片雪花,便拥有了整个冬天” 亦然,胸怀一颗坦荡,平静的心,便拥有了最真实最富有的人生。
自驾特区--QQ群:
欢迎喜欢户外休闲、自驾的驴友进群交流
好详细,有空一定要去
\是应该去看看,很漂亮的------------------“拥有一片雪花,便拥有了整个冬天” 亦然,胸怀一颗坦荡,平静的心,便拥有了最真实最富有的人生。
自驾特区--QQ群:
欢迎喜欢户外休闲、自驾的驴友进群交流
好详细啊
谢谢LZ分享
楼主牛------------------
很熟悉的地方,虽然在上海,但每年都去一次,厦门确实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
是不是旅行社的哟,牛!!!
【回复 9楼 oysz071 】:
是不是旅行社的哟,牛!!!
......
------------------------------------------------------------------
------------------曾记花开不计年~
俺是福建南安的,曾经在厦门环岛路飑过车,那路就是他妈的好
【回复 8楼 ddg 】:
很熟悉的地方,虽然在上海,但每年都去一次,厦门确实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
......
------------------------------------------------------------------
说的是 人间仙境------------------生于八三年,桀骜不逊。。。。
估计是没机会了~!~~~没时间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踩~~~
去了就后悔,我去过没有意思
不错不错------------------QQ3897793XX~欢迎交朋友。
很有特色!
景色好美!GPS很好用,现在车子没个GPS不好用,需要选购GPS的朋友可以到&深圳智恒实体店&
选购,价格合理,服务好, 质量有保证:店商品有台湾原装进口环天BU-353 BU353 USB GPS接收器,Sirf3代蕊片,高度防水,网优GPS到货,路测GPS到货,全新原装长天M1000,欢迎选购!V
具体请登陆
社区热帖推荐
最近去过的版面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同步到网易博客 (如未开通请先)
同步到网易微博 (系统将自动为您激活微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马龙妇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