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哪里招工有比较安静能学习的地方?

真实无奈的农村学校现状--广西藤县学校考察
自去年跟随恩慈教育基金的成员到广西藤县给几间学校颁发奖学金,就一直惦记着那里,因为那有间至今令我无法忘却的村校。那是个猪狗随处放养的地方,教学楼是两层破旧的楼房,部分墙面因岁月的经久变成了灰黑。教室里的批灰由于年久已掉落得露出了砖体,教室只有窗框,没有一块玻璃,门和课桌都破损不堪。教室楼前是遍地枯萎稻草的泥土地,不远处还有一地的碎玻璃,许多双没穿鞋子、满是泥尘的小脚就是在这所谓的操场上行走。一个用装饲料的编制袋做书包的小学生好奇看着我,我不会忘记他那好奇的眼神,如此纯朴,那么的清澈......
&&&&这一切都深深烙在我记忆里无法忘怀。
知道有不少贫困地区的学生学习环境依然艰苦,我们在群里发起了助学活动,计划考察贫困地区的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对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学生进行捐助。
这次考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广西藤县。一再叮嘱帮忙联系的朋友去找真正需要帮助,而不是方便于考察的学校。在朋友的周到安排下,10月17日我们一行三人到了藤县,在朋友的带路来到了象棋镇的同乐小学,和另一行考察人员汇合。
同乐小学没有大门,也看不到校名,只有一个进出口。刚进所谓的校门,左边是一片杂草与蔬菜丛生的菜地,右边是写着“危险勿近”的平房,操场是平整的的黄泥土地。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在两排写着“危险勿近”的陈旧瓦房教室对比下格外醒目。看到这么新的教学楼,我疑惑到这间学校考察的必要。
经校长的介绍说明,我除了意外就是惊讶。
同乐小学有190多个小学生,教师11人,学校的平房教室去年10月被评定为D级危房,现停止了使用。同乐小学只有08年建的教学楼,但该楼只有三间课室,根本无法容纳190多个学生上课。为此同乐小学实行了二部制,即全校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上午在这栋三个教室的学校上课,下午回家。下午另一部分学生才可以上课。该校实行二部制已差不多半时间。
这样的上课方式在天真的小孩感觉里也许是更自由轻松,但只有普通学生的一半上课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该会有多大?!不禁让人担心这些学生是否可以跟上课程,担忧该校不知何时才可以重建教室结束二部制上课,更让人忧虑长久的二部制给这些学生带来的耽误和损失。在中国式的教育和考试里,这些学生会有多少可以通过,从而失去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片犹如没有开发的土地里,是什么造就今日的贫瘠,又是什么令他们继续这样的生活?
&&&&我们离开了这特殊方式上课的同乐小学,但忧虑却无法离去。。。。。。
该校存在困难已超出我们的预见,我们都认为同乐小学可以作为此行考察的捐助对象。
象棋镇中心校的梁校长告诉我们,下午带我们去考察的是大棚学校。那刻我就开始寻思,什么是大棚学校,会是什么样?我身边有许多助学的朋友,很久前就听他们说去贵州山区建校,就是因当地不少学校只是用木板搭建,风雨不挡,非常的简陋。难道我们去看的也是那样的木板学校?
&沿着村子小路,满眼的青草绿树,还有村民种的茂盛植物,都让我开心畅怀。路过一猪屋,看到一窝出生不久的粉嫩小猪,真令我兴奋无比,猪原来可以这么可爱漂亮!在我们哈哈大笑下竟吓的一溜烟跑得全没了,好一会才从门口探出小脑袋偷看我们,哈哈,真有趣极了。。。
来到一翠竹成荫的斜坡,下面是条小河,我们要坐渡船才可到达目的地,我们下一站考察的是交枝分校。在渡船欣赏两岸的翠林绿麓,一路的婀娜秀竹,令人心旷神怡,感叹乡村竟有如此秀色。
转眼上岸,在犹如热带丛林般的林子里继续行走,茂密的绿草,一串串芭蕉吊在伸手可及之处,我们在一个个垂挂着硕大柚子的树下经过,一切都那么令人新奇而感觉愉快。。。
终于看到房子。再走不久,看到一处宽阔的泥土地,远远的看到许多村民站在一个棚子旁,原来是象棋镇共胜小学的林校长带着村民在此等候,交枝小学是共胜小学的分校。由于村与村之间距离太远,为方便小学生上课,乡村有不少只有几十个学生的分校,一般只设置学前班到3年级的课程,4到6年级的学生都到小学本部上课,因为那些学生长大点可以走远些了。分校通常就1到3个教师。
走近大棚,看到里面的课桌,才相信那是间小学。这“教室”全用竹子搭架,棚顶用竹子压着塑料遮盖,四周也只是用塑料遮阳和挡雨,里面没电没灯。课桌整齐地排在里面,这学校超乎我的预见和想象。
炎热的夏季,这教室没电更没风扇这样的奢侈物,大棚会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和暴晒太远地下有何区别?也许有,那就是更闷热。而寒冷的冬天呢?冰冷的天气和凛冽的北风在肆虐时呢?我无法想象师生是怎样地度过......
在大棚教室不远处有座瓦房,林校长说着房子原来是学生的教室,因为年久失修成为了危房不可以继续使用。现唯有搭竹棚作课室让学生上课。
无数次纠结的问题让我再次发问,为何教育局没拨款来重建学校?为何没有重建课室的计划期限?为何城里的学校可以那么的漂亮,而这可以简陋艰苦如此?
我收到的回复的是老师和校长的无奈,他们何尝不想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这个大棚教室还是当地居民自发搭建。我的朋友看到此状况,都恨不得立刻起个教室给那些简陋环境里学习的小孩。另一行考察的朋友看到这些令人难以想象的教室,本计划当天结束考察回程都毫不犹豫的多停留一天,和我们一起继续考察。
这村子的村民也给我不少感动,学校的大棚教室是他们自发为学生搭建。我们的到来也就深刻感受到他(她)们热情和友好。下午3点多考察结束,身为本地村民的林校长一再邀请我们去他家喝汤,出于礼貌我们去了。本以为他们也只是礼貌的招待,可去到他家,才得知他知道我们来考察早已让家人煲汤杀鸡做菜等候,还将珍贵的红菇熬汤招待我们。看着村民的诚恳,那是份无法拒绝的热情,就算礼貌形式也该接受这份情义,虽然我们午饭才没多久。
村民的家很简陋朴素,这是个三合院式的民房,其中一户人家还住着泥房子。砖块是用泥巴和稻草混合成,就直接砌成房子。第一次目睹真正的泥房子,这样的房子居然经历了30多年风吹日晒雨淋。挺神奇的。
当天晚上我们在镇上旅店住宿,旅店很简陋,甚至有些脏,在换了一间房没得到改善之下将就睡下了。但陌生环境令我久久无法入睡,刚迷糊之时就听到街上传了大声吵闹喧嚷。不知何时重进迷糊状态,也许是床上的凉席太冰凉,盖的被单太薄,被冻醒了。看看时间3点了,夜深不好打扰旅店的服务员,加了件衣服盖被单上努力让自己入睡,无奈还是冷。依然只在迷糊状态。没多久,楼下的汽车喇叭声让我彻底清醒了。随后还来了辆拖拉机,巨大的发动机在凌晨格外的轰鸣,勤劳的当地人开始干活了。一晚的模糊也结束了,干脆起床,在床上干坐,此时才6点多。
基本没睡却依然精神奇好,我可以重新评价我的精力了。今天考察的是花田小学,我们开了不短路程的车,在一个通往村子的小路前停了下来,看到几个之前我们见过的老师开着摩托车在等候我们。由于通往学校的路小车无法行走,考虑到我们步行路途太遥远,中心校的梁校长安排了几个老师开摩托车送我们去。
因为山路太崎岖难行,开摩托车的老师有超好的车技,可我坐摩托车后面仍然惊险无比,上下坡犹如坐过山车感觉,好几次被颠的差点坐不稳,无数次担心被颠下车去。我的脊骨梁被车尾箱碰撞得疼了几天。
历险经历了大约半小时,我们来到一个四围杂草丛生的平地,当中是一块面积约30多方的长方形水泥地,正当我们不解时,一老师说这就是花田小学的旧址。这有两个年级的10多个学生,一个老师,只有一间30多方的教室,没有老师办公室,没有厕所。教室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而拆除,至今差不多一年了,现学生因没有教室只能借用民居家里上课。
可以用目瞪口呆,惊异万分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没有厕所?环顾四周,真的是对草木直接施肥?小孩成人都一样?!我确实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还有如此不堪的教学条件,看着这荒芜旧址,我心在悲凉、在难过......才深刻理解我身边的几个朋友为何一直致力于贫困山区的建校助学......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一村民家里,这就是花田小学的学生现上课的地方。在一个小小的房子里,10多个学生在写练习,50多岁的王秀硕老师是这间小学的唯一教师,在这学校任教已经20多年。她每天从家里到学校需走一个多小时路程,放学回家也如此。由于环境太艰苦,这样的村校几乎没教师愿意到这来上课。可敬爱的王老师20多年如一日,坚持来回于我们刚坐摩托车来的那段惊险的路途,将青春和知识都奉献给了这贫穷的村落。感叹和敬佩王老师的艰辛和坚持时,也悲哀于因为环境贫困艰苦而造就农村教育发展的滞误。
下午继续我们的考察行程,到克石小学去。那是间位于山坡上的学校,由于教室太破旧被拆除了。我们来到学校的旧址,那只剩一堆砖瓦,依稀辨认出是教室的模样。学校全是3年级以下的学生,共有35个,原来有两个老师教学,在学校被拆除后,学生现都迁移到其中一个老师居住的楼顶上课,只有一个老师继续任教。
我们接着来到克石小学学生上课的地方,那是一座在当地算很漂亮的楼房,走上楼顶天台,看到在那用竹子和塑料布搭起的两个大棚,35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学生就分别在这上课。上课只有一个老师,他就是这房子的主人陈志昌老师。
陈老师已60多岁,慈祥的脸上总是充满笑容。他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却依然心甘情愿地肩负起35个学生三个年级包括学前班所有的课程。每天,陈老师给一年级的学生讲完课,就让他们写练习,然后给另一年级的学生讲课,讲完再继续下一年级。每天上下午都如此轮流着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辛苦可想而知。。。。。。
在贫困地区教师一直都奇缺。但为贫困山区孩子他仍继续奉献自己的精力。在场的老师说陈老师是为爱心和义务而教。因为陈老师只是个代课老师,每月只有500元的工资。但陈老师没有因为钱少和辛苦而放弃这些学生,甚至借出自己的家让孩子得以继续上课。
陈老师有两个果园,每天放学就去打理果园,非常的勤劳。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老人就那样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在村子教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白天进太阳,晚上进月亮,夏天不遮雨,冬天不挡风,还用木棍顶着墙……”这句在八桂农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曾是广西农村中小学危房的真实写照。像这样“风雨飘摇”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在2006年6月以前,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337万平方米。
长期以来,作为地处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自然条件恶劣,且频繁遭受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投入教育的经费有限,中小学办学条件比较落后。
查阅了有关资料,藤县原来中小学校D级危房就有15万多平方米。多年前该县就成立了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县决定进行多渠道筹资:一是从县财政拨款作为学校危房改造资金;二是向上级争取“义教工程”;三是干部职工、社会各界捐款和接受港澳捐资;四是向社会融资参与学校“危改”。
我们看到的几间学校都是危房改造的对象,由于担心危房在自然灾害里变为灾难的根源,教育局今年5月下达文件,所有的D级危房必须停止使用并拆除。但因财政困难和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重建基金没有得到后续。
在这些环境读书的小孩,他们没有音乐课也没体育课,甚至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都没有,但他们一样的活泼可爱,一样的向往学习,我们看到的学生都很乖很安静。村子里无论大人或小孩,眼里都没有贫穷的概念,更没有自卑和对现实不满,因为他们没有对比,更因为他们的单纯和淳朴。可村里的小孩却比同龄普通小孩要懂事和听话。我记得在半山坡的克石小学,教室对面是非常陡峭的山坡,那里没有围墙,只有丛生的杂草挡着。我担心地问带路的老师,那些学生都那么小,会不会不小心掉下去了?老师说:乡下的小孩都很听话,不会的。那是多么让人欣慰的话。由于村子很大,许多孩子要走很远的路才可以到学校上课,特别是4到6年级的学生,都得到离家很远的小学本部上课,常常要走1个多小时甚至更远的路。他们都是一早就带上装粥的竹篮去学校,粥是他们的午餐,下午放学再走回遥远的家。我们坐了半个小时摩托的崎岖山路,就是该村4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每天往返之路。
我们都很幸运,没有经历那样的艰苦与磨难。只因我们出生在不同的环境。可在良好的教育里我们是否也学会了感恩、义务与责任......
滴水成涓,积沙成滩。不知我们都是否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点点的帮助,或许可以改善他们艰苦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重建未来。
虽然他们不是我们的亲人,甚至素未谋面,但我们有着相同的血脉,贫困山区的小孩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梦想......
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让爱散落到这偏远的角落,让希望在那遥远的地方得以萌芽、绽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请问韶关哪里有可以安静读书的地方?_百度知道
请问韶关哪里有可以安静读书的地方?
类似大学图书馆那样的,想寻找韶关市区可以安静的看书学习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呢准备考试,每天晚上都要复习
提问者采纳
以前是晚上9点半关门,位置不多或者去卫校的自修室,不按时开门。也可以到他们的的课室关门时间比较固定的是购书中心,但那里开门的老伯不负责任,比较安静,可能随时上课,也是晚上9点半关门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东河桥头斜对面韶关图书馆,以前我读书时也在那复习过,设有自习室的,就在东堤中路,晚上也开,或者在楼上的报刊杂志阅览室也有桌椅
书城?构书中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韶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同可以学习的地方。我放寒假了,想和几个同学一起继续学习,大同哪里有安静的 可以学习的地方?_百度知道
大同可以学习的地方。我放寒假了,想和几个同学一起继续学习,大同哪里有安静的 可以学习的地方?
我放寒假了,想和几个同学一起继续学习,大同哪里有安静的 可以学习的地方?
提问者采纳
大同大学啊
提问者评价
谢谢。我去了大同大学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大同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请问市里哪个图书馆可以?
去辅导班多好,寒假过的充实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淮安哪里有能够安静学习的地方啊?_百度知道
请问淮安哪里有能够安静学习的地方啊?
求安静学习的地方~ 要求是市区?暑假能不能进,淮师老校区,有图书馆么,就是师专路上那个,交通方便: 暑假来了,最好是有空调了~大学城什么的太远了一点~ 还有,考研党一枚如题
提问者采纳
里面和没放假的时候基本差不多。但是没有空调。有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好的。
查看原帖&gt淮阴师范学院王营校区,就到老师办公室或者老师会议室了;&gt,里面有空调的,考研人很多
其他类似问题
淮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藤县哪里招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