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天津之间最近的距离多少?

第三方登录:最近的距离,别样的风情
走近一座城市,像看一幅画,像读首诗,像听一个故事。
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了天津。3天2夜的旅程是在笑声中度过的,没有走很远,也没有去很多地方,所幸能收获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
[建筑]红顶小巷的欧洲即视感
第一天到意大利风情区,第二天到五大道,第三天又漫步了海河沿岸,走在这些地方,常常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意风区的露天吧台放着意大利歌剧,游人听着音乐起着舞;漫步海河边,各式的桥横跨着,河边满目皆是欧洲各国风格的建筑、教堂、小巷,这别样的风情,恐是他处难寻。
天津在历史上曾经被划分成各国租界,据说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也就成了西洋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汇承载体。而这各国风格样式的建筑经历百年竟然仍有大面积作为历史片区被整体保留下来,实在是难能可贵,也使得这老城街头充满异国的风韵,也是对这段历史无声的铭记。
对建筑我是外行,什么时期何种风格一概是分不清的,只是作为一个过路人,这移步换景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喜悦,风格的变换目不暇接,每幢建筑都是一个新的惊喜。
骑行在五大道偶尔会让我联想起青岛的小鱼山,它们皆是以建筑讲述着关于人的故事,而这些人的故事,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小鱼山的故居尽是文人学者,老舍、康有为、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萧红,它们的住所皆是藏着的,建筑没有半点特别,你需要细心留意、七拐八弯才能寻着,许多已然是普通民居,屋外晒着被单,只有一个门牌在默默地标志着这破旧的小楼里曾经的风起云涌。五大道的旧居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它们井然排列在笔直宽敞的大道两旁,建筑皆是奢华的西洋别墅,一幢有一幢的风格、布局,那屋上的雕花都在宣示着它们的华丽。这些房屋的主人多是为伪满政府工作的人,大多并未听过他们的名字,门前的牌上记录着“他曾以军事演习为名,炸开清皇陵”。建筑是无罪的,今日看来皆是历史。
[海河]透过你的眼,看见最美的城
我和丽莹都是极其喜欢水的,从天津站刚出来沿着海河走的时候,我们对天津的第一印象就无比美好了。此后的旅程我们也常常沿着海河走,我确实喜欢这种生活,把节奏慢下来,对遇见的人微笑,听着小朋友的嬉笑打闹,逗逗路上遇见的狗狗,晴天里迎着阳光晒得暖洋洋,风吹过的时候有人给你披上衣服。
第一天的夜里,我们到了天津之眼。我在其他地方也见到过摩天轮,可是也许因为它建在桥上,满足我爱水的愿望;也许是它倒映在海河里的光特别美,第一眼就觉得欢喜。远远地看着它缓慢地转着,周围全是孔明灯发出星星点点的光,它们该承载着多少人美好的愿望。就那样坐着,看着,待了很久……
[夜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高调奢华
天津的夜真的很费电。一入夜,海河边上的楼全都亮了,全方位立体灯光展,童话梦幻暖黄色,高调奢华土豪金,丽莹的评价一语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夜太奢华,我有点hold不住。大约我会更想去暗一点的街角里,数数点点星光。
[纪念馆]我们很远,又很近
说起纪念馆,似乎一般不会在旅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即便有,可能也是大多是打发时间,并无甚意义的。但此行的几个纪念馆,却是让我有些改观。
第一天的梁启超故居、第二天的周邓纪念馆和西花厅、第三天的李叔同故居,相比于通常嚼之无味的生平展示,我欣赏它们在展馆设计中融入的情感,无论在进入之前我对人物有多少认识和了解,在走出门的时候,这人物对于我而言,都变得可亲可爱起来。
梁启超故居用不小的篇幅营造了一个父亲的角色,他在书信中和孩子们开玩笑,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一个推动历史的人,此刻竟是这样孩子气。馆长说,她希望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梁先生,是这样一个温暖的父亲。
周邓纪念馆里的西花厅是仿造中南海的西花厅建的,一应展品皆围绕着一个“情”字。朋友称呼邓颖超为“邓大姐”的书信;照片里邓颖超肉呼呼笑嘻嘻的脸;还有毛泽东女儿李讷给“周爸爸”画的像。周邓之间的通信更是浪漫得令人羡慕,抬头常是“最亲爱的人”,不时捎上“枫叶一片,寄上思念”。
李叔同故居则是以氛围取胜,书房分为中、洋两间,洋书房里放置着钢琴和油画,书桌对着窗户迎着阳光;中书房里则是一个定制的二十四史书柜和摆放着文房四宝的大书桌。只这两间书房,就表现了这个引进西方艺术和音乐,创作了《送别曲》的人的性情。实话说我真是太羡慕这两间书房,在这两种文化两种氛围中尽情地投入、学习,实在是一大幸事。
[旅伴]这段旅程的美丽,因为你
十一假期朋友圈里尽是各种晒旅程,我和丽莹说,朋友圈里这么些美照美人,景拍得比我好,人也比我好看,我还敢晒照片吗?丽莹说:可是我们快乐呀!
确实,这一路上,我们没有赶过时间,只是走着,聊着,体验着,笑着,闹着;我们有着相似的喜好,遇到喜欢的风景,就坐着观望许久;刚好触及了思绪,就站在那里放空,谁也不出声。我们也有着相似的神经质的忘我境界,在自己的世界里畅快欢脱,自娱自乐,就忘记身边车水马龙,人流穿梭。
她是敏感安静的,看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给周总理像献花,她就感动了,沉醉了;但她又是古灵精怪的,总是没个定型,镜头里各种鬼脸,上蹿下跳。
就这样看着,唱着,跑着,跳着,疯着,闹着,笑着。
快乐着,这便是旅行的意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三方登录:住在燕郊的北漂心声:北京不是家 燕郊也不是
何鑫充满忧虑:京燕之间交通的改善,或将有更多的人涌入燕郊,将会盖起更多的房子,产业会更加空心化。“燕郊人没有归属感。”何鑫说,他便是其中之一,他不是北京人,也不是燕郊人。
何鑫每天下午6点左右来到郎家园,乘坐930路公交,去往燕郊的家。这是北京直通燕郊的第一个公交线路,拥挤依旧。每次他要排队等上四五十分钟,才能有一个座位,一般晚上7点半左右能到家。何鑫1992年开始在北京上班,燕郊、北京两地跑,起初只能坐火车。后来在930路公交开通后,诸多公交线路陆续开通,让燕郊逐渐地“靠近”北京。进入燕郊的不光是单位,而是一个个人,物价也开始向北京看齐。曾定位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燕郊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人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多……“人口剧增,特别是转向房地产后,很多东西都跟不上了。”何鑫说,燕郊的土地空间迅速被房子挤占。这里成为在北京“安家、子女教育”等碰壁者的首选之地。
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位于北京与天津中间,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约30公里,距首都机场25公里,距天津港120公里。近年燕郊发展迅速,三河市每年40亿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燕郊。主要因为距离北京国贸CBD较近,房价较低,不少在京工作的上班族在燕郊买房,每天往返于京冀之间。
http://img2./photo/-30/600x450_9TG0KCD6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CD61OQR0007.jpg
5月26日早上5点45分,在燕郊的家门口,5岁的田晨熙依偎在29岁的爸爸身旁。每周一早晨,他都会和父亲坐公交车去北京的幼儿园上学。由于公交车上人太多,他们准备打车到始发站候车。田晨熙在北京石景山附近的一所幼儿园读学前班,周托,一个星期回家一次。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DE61OQR0007.jpg
http://img5./photo/-30/t_9TG0KDE61OQR0007.jpg
早上6点,田晨熙和爸爸坐上了出租车,田晨熙不断打着哈欠。对于他来说,燕郊的家只存在于周末。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在燕郊工作。爸爸在北京租房子住,妈妈则住在燕郊的家里。每到周末,他们一家人才能在燕郊团聚。
http://img2./photo/-30/600x450_9TG0KE1J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E1J1OQR0007.jpg
燕郊一小区广场前,几名家长和孩子等去幼儿园的校车。其中一名家长表示,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由于人太多,她准备把孩子送回老家安徽去读。一位家长抱怨,现在燕郊的小学基本上都处于饱和状态,很少听说有50个人以下的班级,好多班都是7、80人。人一多,有些老师甚至连学生的名字也记不清楚。
http://img2./photo/-30/600x450_9TG0KEPO1OQR0007.jpg
http://img5./photo/-30/t_9TG0KEPO1OQR0007.jpg
燕郊开发区实验小学门口,9岁的洋洋在去上学的路上。为了节约时间,孩子们的早餐经常就在路上解决。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FJL1OQR0007.jpg
http://img5./photo/-30/t_9TG0KFJL1OQR0007.jpg
小学门前的班级引导牌。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西与北京市通州区隔河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几十万外来人口的涌入,不仅使燕郊的交通压力陡然增大,配套的学校和生活资源也变得紧缺,绝大部分学校都人满为患。
http://img5./photo/-30/600x450_9TG0KG971OQR0007.jpg
http://img2./photo/-30/t_9TG0KG971OQR0007.jpg
燕郊开发区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上课。近年来,燕郊每年新增小学适龄人口2000多人,初中增加1000多人,相当于每年新建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班级超额现象严重,大部分班级都超过80人,一些班级甚至超过90人。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H0I1OQR0007.jpg
http://img5./photo/-30/t_9TG0KH0I1OQR0007.jpg
燕郊汇福实验小学操场,体育课,学生们在做准备活动。燕郊的学校数量有限,学校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量以及教育质量能不能跟上,都是让家长头痛的问题。
http://img4./photo/-30/600x450_9TG0KHPI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HPI1OQR0007.jpg
燕郊六小,一名老师使用扩音器在上课。除了学生超额以外,师资力量也成为燕郊比较大的问题。这里每年需新增100名教师才能满足适龄学生增长的需求,但受困于乡镇建制的教师编制人数,新配备100名教师几乎“无法想像”,一些学校只能增加教师工作量并聘用编外教师。
http://img6./photo/-30/600x450_9TG0KIJH1OQR0007.jpg
http://img2./photo/-30/t_9TG0KIJH1OQR0007.jpg
燕郊六小,孩子们在排演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节目。
http://img2./photo/-30/600x450_9TG0KJ8I1OQR0007.jpg
http://img6./photo/-30/t_9TG0KJ8I1OQR0007.jpg
燕郊汇福实验小学的孩子在上课。因为学生较多,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严重超标,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几乎就是被墙和课桌夹在中间,想要离桌必须前后同学配合才能挤出来。
http://img4./photo/-30/600x450_9TG0KJSM1OQR0007.jpg
http://img2./photo/-30/t_9TG0KJSM1OQR0007.jpg
燕郊六小,课间活动的孩子们。由于人数太多,有些学校下课时间,校长和老师都会站在楼梯的拐角处,招呼学生们不要拥挤,不要乱跑。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KOK1OQR0007.jpg
http://img2./photo/-30/t_9TG0KKOK1OQR0007.jpg
燕郊汇福实验小学,学生们在操场上写作业。由于父母大都在北京上班,只有晚上回来接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呆在学校消磨时间。
http://img2./photo/-30/600x450_9TG0KLDQ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LDQ1OQR0007.jpg
5月22日,河北燕郊汇福实验小学,放学时门口挤满了全职妈妈和举着“托管”字样牌子的“小饭桌”阿姨。目前燕郊大多数小学都没有开设学生食堂,而家长大部分都在北京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学生的午饭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由私人开设的“小饭桌”应运而生。
http://img4./photo/-30/600x450_9TG0KM591OQR0007.jpg
http://img2./photo/-30/t_9TG0KM591OQR0007.jpg
燕郊一小区内,放学后,孩子们在一家家庭式“小饭桌”玩耍。楼前的空地上围了一大圈铁丝网,每天中午开饭前,阿姨怕他们走丢,就限定他们在这片空地上活动。像这种家庭式的“小饭桌”在这个小区里有好几十家。
http://img2./photo/-30/600x450_9TG0KN20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N201OQR0007.jpg
燕郊开发区实验小学外,一名小学生登上校车。每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就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接送车辆。
http://img4./photo/-30/600x450_9TG0KNL41OQR0007.jpg
http://img4./photo/-30/t_9TG0KNL41OQR0007.jpg
下午放学,3名小学生在面包车里等待其他同学上车。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在北京工作,所以有些孩子晚上也由托管阿姨看护,一周只回家一次。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OCK1OQR0007.jpg
http://img5./photo/-30/t_9TG0KOCK1OQR0007.jpg
燕郊汇福实验小学,上幼儿园的乐乐在等哥哥、姐姐放学。每天放学,爷爷奶奶都会开半小时农用三轮车接她和表哥、表姐回通州宋庄。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P4L1OQR0007.jpg
http://img5./photo/-30/t_9TG0KP4L1OQR0007.jpg
燕郊一小区前,在北京工作的马女士为儿子擦汗。每次下班早时,她都会陪孩子来玩,享受少有的亲子时间。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PT3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PT31OQR0007.jpg
燕郊西面一家舞蹈培训班中,孩子们在训练动作。他们之中有很多父母都是在北京工作。
http://img5./photo/-30/600x450_9TG0KQGK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QGK1OQR0007.jpg
周末,锐锐在小区附近的篮球场投球。锐锐今年二年级,父母都在北京工作,平时主要由奶奶照看。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R8V1OQR0007.jpg
http://img4./photo/-30/t_9TG0KR8V1OQR0007.jpg
燕郊一居民小区内,一名1岁的孩子在爸爸的宝马车上玩耍。由于近年来人口急剧增多,教育等资源配套不健全也严重影响着“北漂”族们的生活质量。孩子越接近入学年龄,家长的焦虑也就越严重。
http://img4./photo/-30/600x450_9TG0KS241OQR0007.jpg
http://img2./photo/-30/t_9TG0KS241OQR0007.jpg
驶向燕郊的公交车上,两岁的仕荣靠在妈妈怀里回家。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带着他坐公交车去北京的太爷爷家玩。
http://img6./photo/-30/600x450_9TG0KSNA1OQR0007.jpg
http://img4./photo/-30/t_9TG0KSNA1OQR0007.jpg
10岁的杨康(右)和朋友在潮白河边玩耍。他说,他喜欢北京,因为那里有很多博物馆和公园。
http://img5./photo/-30/600x450_9TG0KTGP1OQR0007.jpg
http://img6./photo/-30/t_9TG0KTGP1OQR0007.jpg
燕郊一小区前,家长们带着孩子在观看扭秧歌表演。对于很多居民来说,大家都希望燕郊与北京的距离近些、更近些。毕竟燕郊只是“进军”北京的大本营。
http://img4./photo/-30/600x450_9TG0KU66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U661OQR0007.jpg
燕郊一小区入口前,孩子们在玩“斗战陀螺”。每到晚上时分孩子们都喜欢聚在这里玩耍,他们之中很多是刚刚才认识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哪里生活并没那么重要。
http://img3./photo/-30/600x450_9TG0KV0V1OQR0007.jpg
http://img5./photo/-30/t_9TG0KV0V1OQR0007.jpg
燕郊潮白河,孩子在家长带领下玩水上浮球。潮白河是北京和河北的分界处,这边是燕郊,对岸就是北京市通州区,只隔着3.5公里。
http://img6./photo/-30/600x450_9TG0KVKF1OQR0007.jpg
http://img3./photo/-30/t_9TG0KVKF1OQR0007.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意向楼盘:
首开·国风美唐
琨御府·玲珑阁
姓  名:
手  机:
看房日期:
人  数: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1 25000元/平
10 200万/套起
2015的中国楼市有太多标签,我们提出20个为什么,不为寻求终极答案,只为引发更多人一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 天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