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龙灯是不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名录

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江 西 省 人 民 政 府
赣府字[2008]37号
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赣府厅发[2007]7号)精神,省文化厅确定的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2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希望各地继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注重与国际接轨,切实做好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工作,并逐步建立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为弘扬江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2项)
&&&&&&&&&&&&&&&&&&&&&&&&&&&&&&&&&&&&&&&
&&江西省人民政府
&&&&&&&&&&&&&&&&&&&&&&&&&&&&&&&&&&&&&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102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3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Ⅰ-1&&& 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 &&&&&&&景德镇市
&&Ⅰ-2&& &丰城剑的传说&&&&&&&&&&&&&& &&&&&&&宜春市丰城市
&&Ⅰ-3&&& 百丈山的传说&&&&&&&&&&&&& &&&&&&&&宜春市奉新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10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Ⅱ-1 &&&&万载纸棚山歌&&&&&&&& &&&&&&&&&&&&宜春市万载县
Ⅱ-2 &&&&乡射遗乐&&&&&&&&&&&&&&&&&& &&&&&&抚州市乐安县
Ⅱ-3&&&& 靖安打鼓铲山歌&&&&&&&&&&& &&&&&&&宜春市靖安县
Ⅱ-4&&&& 南乡大堂音乐&&&&&&&&&&&& &&&&&&&&赣州市安远县
Ⅱ-5 &&&&丰城花钗锣鼓&&&&&&&&&&&&& &&&&&&&宜春市丰城市
Ⅱ-6 &&&&铜鼓客家山歌&&&&&&&&&&&& &&&&&&&&宜春市铜鼓县
Ⅱ-7& &&&安义唢呐&&&&&&&& &&&&&&&&&&&&&&&&南昌市安义县
Ⅱ-8&&&& 姚金娜民歌&& &&&&&&&&&&&&&&&&&&&&上饶市信州区
&&Ⅱ-9&&& &九江山歌&&&& &&&&&&&&&&&&&&&&&&&&九江市九江县
&&Ⅱ-10&&& 二塘长工山歌&&&&&&&& &&&&&&&&&&&&南昌市进贤县
三、民间舞蹈(共计21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Ⅲ-1&&& 银坑甑笊舞&&&&&&&&&&&&&& &&&&&&&&&赣州市于都县
Ⅲ-2 &&&上坂关公灯&&&&&&&&&&&& &&&&&&&&&&&南昌市湾里区
Ⅲ-3&&& 青山湖双龙戏珠&&&&&&&& &&&&&&&&&&&南昌市青山湖区
Ⅲ-4&&& 新干竹马舞&&&&&&&&&&&&&& &&&&&&&&&吉安市新干县
Ⅲ-5&&& 手摇狮&&&&&&&&&&&&&&&&&& &&&&&&&&&抚州市金溪县
Ⅲ-6&&& 芦溪古城独角缩龙&&&&&&&& &&&&&&&&&萍乡市芦溪县
Ⅲ-7&&& 瑞狮&&&&&&&&&&&&&&&&&&&& &&&&&&&&&赣州市定南县
Ⅲ-8&&& 古陂“蓆狮”“梨狮”&&&&& &&&&&&&&赣州市信丰县
Ⅲ-9&&& 靖安马灯舞&&&&&&&&&&&& &&&&&&&&&&&宜春市靖安县
Ⅲ-10&& 靖安香花和尚舞&&&&&&&&&& &&&&&&&&&宜春市靖安县
Ⅲ-11& &城南龙灯&&&&&&&&&&&&&&&&&&&&&&&
&南昌市青云谱区
Ⅲ-12&& 北刘轿舞&&&&&&&&&&&&&&&&&&&&&&&& &南昌市青山湖区
Ⅲ-13&& 章贡区民间高跷&&&&&&&& &&&&&&&&&&&赣州市章贡区
Ⅲ-14&& 罗汉灯&&&&&&&&&&&&&&& &&&&&&&&&&&&抚州市东乡县
Ⅲ-15&& 马步灯&&&&&&&&&&&&&& &&&&&&&&&&&&&抚州市金溪县
Ⅲ-16&& 手摇九节龙&&&&&&&&&&& &&&&&&&&&&&&抚州市资溪县
Ⅲ-17&& 靖安茶花灯&&&&&&&&&&&& &&&&&&&&&&&宜春市靖安县
Ⅲ-18&& 二塘泼蛇灯&&&&&&&&&&&& &&&&&&&&&&&南昌进贤县
Ⅲ-19&& 李渡车仂灯&&&&&&&&&& &&&&&&&&&&&&&南昌进贤县
Ⅲ-20&& 花棍舞&&&&&&&&&&&&&&&& &&&&&&&&&&&赣州全南县
Ⅲ-21&&& 莲花茶灯舞&&&&&&&&&&&& &&&&&&&&&&萍乡莲花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17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Ⅳ-1&&& 赣剧&&&&&&&&&&&& &&&&&&&&&&&&江西赣剧研究中心(江西省赣剧院、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Ⅳ-2& &&南昌采茶戏&&&&&&&&&&&&& &&&&&&&&&南昌市南昌县
&&Ⅳ-3&&& 横峰傀儡戏&&&&&&& &&&&&&&&&&&&&&&上饶市横峰县
&&Ⅳ-4&&& 宁都采茶戏&&&&&&&&&&&&& &&&&&&&&&赣州市宁都县
&&Ⅳ-5&&& 玉山班演艺&&& &&&&&&&&&&&&&&&&&&&上饶市玉山县
&&Ⅳ-6 &&&武宁采茶戏&&&&&&&&&&&&&&&& &&&&&&九江市武宁县
Ⅳ-7&&& 瑞昌采茶戏&&&&&&&& &&&&&&&&&&&&&&九江市瑞昌市
&&Ⅳ-8&&& 高安采茶戏&&&&&&&&&&&&&&& &&&&&&&宜春市高安市
Ⅳ-9&&& 东河戏&&&&&&&&&&&&&&&& &&&&&&&&&&赣州市赣县
Ⅳ-10&& 西河戏&&&&&&&&&&&&&&& &&&&&&&&&&&九江市星子县
Ⅳ-11 &&修水宁河戏&&&&&&&&&&&&&& &&&&&&&&九江市修水县
&&&Ⅳ-12&& 九江采茶戏&&&&&&&&&&&& &&&&&&&&&&九江市九江县
&&Ⅳ-13&& 手端木偶戏&&&&&&&&&&&&& &&&&&&&&&赣州市信丰县
Ⅳ-14&& 万载花灯戏&&&&&&&&&&&&& &&&&&&&&&宜春市万载县
Ⅳ-15&& 抚州采茶戏&&&&&&&&&&&& &&&&&&&&&&抚州市临川区
&&Ⅳ-16&& 永新三角班&&&&&&&&&&&&&& &&&&&&&&吉安市永新县
Ⅳ-17 &&上栗牛带茶灯&&&&&&&&&&&& &&&&&&&&萍乡市上栗县
五、曲艺(共计5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Ⅴ-1&&&&& 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 &&&&&&南昌市西湖区
Ⅴ-2&&&&& 上高道情&&&&&&&&&&&&&&&&&&&&&& 宜春市上高县
Ⅴ-3&&&&& 宁都鼓子曲&&&&&&&&&&&& &&&&&&&&赣州市宁都县
Ⅴ-4&&&&& 高安道情&&&&&&&&&&&&&& &&&&&&&&宜春市高安市
Ⅴ-5&&&&& 鄱阳渔鼓&&&&&&&&&&&&&&&&&&&&&& 上饶市鄱阳县&&&&
六、杂技与竞技(空缺)
七、民间美术(共计4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Ⅶ-1&& &景德镇民窑陶瓷美术&&&&&&&& &&&&&&景德镇市
&&Ⅶ-2 &&&新干剪纸&&&&&&&&&&&&&&&&&& &&&&&&吉安市新干县
Ⅶ-3& &“龙凤呈祥”福字彩绘及雕版& &&&&&&宜春市靖安县
Ⅶ-4& &&宜春版画&&&&&&&&&&&&&&&&&& &&&&&&宜春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24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Ⅷ-1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 &&&&&&景德镇市
Ⅷ-2 &&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 &&&&&&&&&&&&景德镇市浮梁县
Ⅷ-3& &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 &&&&&&&景德镇市
Ⅷ-4& &遂川狗牯脑茶的制作工艺&&& &&&&&&&&吉安市遂川县
Ⅷ-5 &&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艺&&&&& &&&&&&&&抚州市金溪县
Ⅷ-6 &&广昌白莲生产技艺与习俗&&& &&&&&&&&抚州市广昌县
Ⅷ-7& &奉新土纸制作技艺&&&&&&&&& &&&&&&&&宜春市奉新县
Ⅷ-8 &&安福火腿的制作技艺&&&&& &&&&&&&&&&吉安市安福县
Ⅷ-9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 &&&&&&&&南昌市安义县
Ⅷ-10 &石城砚制作技艺&&&&&&&&&& &&&&&&&&&赣州市石城县
Ⅷ-11 &金溪藕丝糖传统手工技艺&& &&&&&&&&&抚州市金溪县
Ⅷ-12 &南丰泥炉制作工艺&&&&&&&&& &&&&&&&&抚州市南丰县
Ⅷ-13 &夏布制作工艺& &&&&&&&&&&&&&&&&&&& 上饶市信州区
Ⅷ-14 &永新和子四珍的制作技艺&&&& &&&&&&&吉安市永新县
Ⅷ-15 &吉安薄酥饼的制作工艺&&&&& &&&&&&&&吉安市吉州区
Ⅷ-16& 莲花打锡手工工艺&&& &&&&&&&&&&&&&&萍乡市莲花县
Ⅷ-17& 峡江米粉的制作工艺&&&& &&&&&&&&&&&吉安市峡江县
Ⅷ-18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技艺&&&&&&&&& 赣州市瑞金市
Ⅷ-19& 龙溪祝氏宗祠建造技艺 &&&&&&&&&&&&&上饶市广丰县
Ⅷ-20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
&&&&&&&&&&&&&&&&&赣州瑞金市
Ⅷ-21& 黄连麻糍制作技艺&&&&&&& &&&&&&&&&&宜春市奉新县
Ⅷ-22 &永新红军斗笠的制作技艺&& &&&&&&&&&吉安市永新县
Ⅷ-23 &安义糕点印模雕刻技艺&&&& &&&&&&&&&南昌市安义县
Ⅷ-24& 荷塘乡手工竹编技艺&&&&&&& &&&&&&&&景德镇市昌江区
九、传统医药(共计3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Ⅸ-1&&& 建昌帮药业&&&&&&&&&&&&&&&& &&&&&&抚州市南城县
Ⅸ-2&&& 挑积&&&&&&&&&&&&&& &&&&&&&&&&&&&&赣州市寻乌县
Ⅸ-3&&& 胡卓人蕲蛇药酒的制作技艺&&& &&&&&吉安市吉州区
十、民俗(共计15项)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Ⅹ-1&&&&&& 三僚堪舆文化&&&&&&&&&&&&& &&&&赣州市兴国县
Ⅹ-2&&&&&& 西山万寿宫庙会&&&&&&&&&&&& &&&南昌市新建县
Ⅹ-3&&&&&& 万寿宫文化&&&&&&&&&&&&&& &&&&&南昌市西湖区
Ⅹ-4&&&&&& 一圣仙娘花灯&&&&&&&&&&&&&&&&& 九江市修水县
Ⅹ-5&&&&&& 义门陈&&&&&&&&&&&&&&&&& &&&&&&九江市德安县
Ⅹ-6&&&&&& 装故事&&&&&&&&&&&&&&&&&&& &&&&抚州市乐安县
Ⅹ-7&&&&&& 樟村板灯民俗&&&&&&&&& &&&&&&&&上饶市玉山县
Ⅹ-8&&&&&& 石上曾坊桥帮灯&&&&&&&&&&& &&&&赣州市宁都县
Ⅹ-9& &&&&&安福吃新节&&&&&&&&&&&&&&& &&&&吉安市安福县
Ⅹ-10&&&&&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 &&&&赣州市宁都县
Ⅹ-11&&&&& 香火龙&&&&&&&&&&&&&&&&& &&&&&&赣州市龙南县
Ⅹ-12&&&&& 湖口粑俗&&&&&&&&&&&&&&&& &&&&&九江市湖口县
Ⅹ-13&&&&& 齐客过年风俗&&&&&&&&&&&& &&&&&南昌市青山湖区
Ⅹ-14&&&&& 南昌祭轿&&&&&& &&&&&&&&&&&&&&&南昌市南昌县
Ⅹ-15 &&&&&丰城梅烛&&&&&&&&&&&&&&& &&&&&&宜春市丰城市
&&& 来源:
下载地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命名史克滨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城南龙灯代表性传承人
城南龙灯历史文献记载
南昌府志 清乾隆十六年刊本 (1751年)
元夕張燈 鄉間崇板燈其制設龍頭龍尾貫以板板置燈數籠節節相承共成一燈農人每遠騐燈色以占歲黃為豐年白主水赤主旱
南州香龍鐙詩
紙作龍頭紙尾短一板一人香一板香板一翻田一轉田路高低火近遠龍身萬火光熊熊白水赤旱黃年豐分板歸家鼓盡歇釜中飯冷瓦鐙熱吹鐙自解紅抹額
城南龙灯-吉祥龙灯-江西龙灯厂-南昌龙灯厂
Purchase Loong(Dragon Lantern)
联系电话:+86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城南龙灯工作室官方网站& &&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市政府办公室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 信息公开目录
安庆市政府办公室
安庆市政府办公室
非物质 文化遗产 名录 通知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服务对象分类
生命周期分类
宜政发〔2012〕33号
信息格式/语种
关于公布安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通知
关于公布安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计19项)》已经2012年10月14日第十五届市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希望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安庆市人民政府
&&&&&&&&&&&&&&&&&& &&&&&&&&&&2012年11月27日
安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4项,扩展项目5项)
新入选项目(14项)
扩展项目(5项)仉家龙灯为市级非遗项目 潍坊传承人讲述半世情缘
舞龙灯——春节、元宵节里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寿光市侯镇仉家村的舞龙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不但扎制工艺独特,而且夜间舞龙带烛灯,伴随着烟花礼炮,两条长龙舞动起来,如蛟龙出海,腾云驾雾,深受人们喜爱。2月21日,仉家龙灯第四代传承人仉松三向记者讲述了龙灯与他们村的百年故事。
龙身35米长 最大直径1.2米
2月20日,阳光格外明媚。在寿光市侯镇仉家村的巷子里,村民们仍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期盼着观看村里的舞龙灯表演。
提起仉家村的舞龙灯表演,附近十里八村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该村村委大院,一间3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盘着两条“长龙”——眼睛炯炯有神,嘴巴张开后,舌头还能上下活动,龙鳞片扎制紧凑,颜色与龙头颜色一致。
在屋子西侧,仉家龙灯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仉松三正在扎制“龙头”。他今年64岁了,已经舞了48年龙灯,对龙灯有着特殊感情。“龙头使用竹片扎制而成,然后再粘上布,最后再在上面涂色。”仉松三告诉记者,“龙头”扎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麻烦,竹片需要打磨均匀,另外龙头一些部位还要使用打弯的竹片。
除此之外,龙身也是用竹片扎制起来的。“一条龙身长35米,龙头处最大直径为1.2米、龙身直径0.9米,总共用4000多个竹片。”仉松三说,一个人光扎制龙头就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记者发现,年过六旬的仉松三手上的老茧比较厚,在扎制龙头时,表情格外庄重。“龙灯扎制技艺是一辈辈传下来的,凝聚了一代代人的心血。所以,扎制龙灯时,容不得一点马虎。”仉松三告诉记者说。
使用特制蜡烛,舞龙时不熄灭
仉松三和其他几名龙灯传承人将两条“巨龙”带到了村委大院里。“巨龙”一条是红色的,一条是绿色的,即将上演的是“二龙戏珠”。
表演者穿上服装,准备就位。“大家准备好了吗?挑起龙头,走喽!”随后,锣鼓声响起,两条“巨龙”摆尾腾空,在“龙珠”的挑逗下,相互追逐、嬉闹。
“一个龙头20公斤,龙尾8公斤。”仉松三告诉记者,一条龙需要10个人舞,两条龙就是20个人,挑龙身每节要有两个人相互替换,龙头演员要换3个,因为挑上10分钟,就会累得满头大汗,龙尾也要换1个,加上锣鼓队,一场表演下来,整个舞龙灯队伍达50余人,否则很难撑下来,“大家舞龙的动作已经很娴熟了,不足的是白天看不到龙灯的独特效果。”
当天晚上7时许,真正的舞龙灯表演上场。舞龙队和锣鼓队准备好后,鞭炮声响起,两条龙开始舞动起来。伴随着鞭炮燃放后的烟雾,“巨龙”犹如腾云驾雾,上下翻腾。最具特点的是,龙头和龙身中有烛光,龙头上下晃动,龙尾左右摇摆,大有翻江倒海的气势。
为了让烛光在舞龙时不熄灭或引燃龙身,仉家龙灯传承人制作了独特的蜡烛。这种蜡烛用秸秆作蜡芯,蜡油也是特制的。舞动起来不光蜡烛不灭,产生的蜡泪也非常少。
“在龙灯刚发明之初,龙身里使用的就是蜡烛,但当时蜡烛是否是特制的,现在已经无从考究了。”仉松三告诉记者,他们曾在龙身里安装灯泡,可是效果不好,便又改用了蜡烛。
始于清朝 已经传承一百多年
提及仉家村里的舞龙灯风俗,仉松三告诉记者,据传早在1875年,他们村一名百岁老人在仉家花园休息时睡着并做了一个梦,梦中一青一红两条龙在云中打斗嬉戏,老人一下被惊醒了。“这名老人将此情景记在心里,见人就描述。同村人仉永均听到老人的故事后深受启发,并与妻子借助侯镇一座龙王庙里的雕龙模样,扎制了两条龙。”仉松三说。
舞龙灯停了一段时间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精神文化活动匮乏,仉家村村委和龙灯传承人开始考虑重新舞龙灯。
“当时的传承人也怕这门艺术失传,1968年冬天,龙灯第二代传承人仉成之开始靠着记忆扎制龙灯。”仉松三告诉记者,最难扎制的是龙头,反复尝试了很多次,用了一个冬天终于扎制成功了。
在扎制龙灯的同时,村委开始寻找舞龙表演者。村里的青年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报名。对龙灯情有独钟的仉松三,也跟着大家报了名。
几天下来,前来报名的青年达到了200多人。“最后经过筛选,150人参加表演,组成了龙灯队、闹海队、锣鼓队。”仉松三告诉记者,他被选进了龙灯队,而且还是挑龙头,这让他高兴了好几天。“一条龙中,最难演的是龙头和龙尾,对表演者的体力、灵活性有着严格要求。”
人员选好后,进入了紧张的训练。“因为我挑龙头,肩上的担子格外重,如果挑不好龙头,就会影响正常演出。”仉松三为了练好步伐和动作,白天跟老师学习,晚上就和大家一起练,“那时候舞龙灯完全是出于爱好,所以经常练到晚上11点。”
村里多数年轻人都会舞龙灯
看着眼前即将扎制好的龙头,仉松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虽然现在多是年轻人挑龙头,可是每次演出,我都要过把挑龙头的瘾。”仉松三说,龙头扎制好了,离整条龙的扎制成功就不远了。
仉松三告诉记者,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灯寓意着民间传统文化丰富,社会和谐繁荣。
仉松三说,舞龙灯的动作丰富,变化多样,有“二龙戏珠”、“卧龙”、“大摆尾”、“小摆尾”。表演中,两条龙时而盘旋,时而翻动,最精彩的时候还能口吐烟火,非常壮观。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4月,仉家龙灯扎制技艺就已经列入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仉家龙灯来自民间,传统元素浓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仉松三说,他们村里有800多人,传承龙灯扎制和表演技艺是每一名村民的责任。“村里除了中老年人会舞龙灯外,多数年轻人也会舞龙灯。”
记者 邓永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上线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上线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