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邮编区有没有《盗墓笔记》?

带着《盗墓笔记》去猫儿山,看看到底有没有镜儿宫这地方!
住在多年却没去过是可惜的,特别是春天放水的时候,像从楼梯上泼水一样,一层一层往下撒,水盈盈的,非常美!而我最近在看《盗》(不好意思,现在才看!=&=!),就带上书,算是去梯田的路上解闷用。
《盗》里面有一章讲到“猫儿山”,在附近,我就跟大家说了这事。说里面有个“镜儿宫”,还有蛇眉铜鱼什么的,哥几个越听越觉得有趣,商量了一下,决定转移路线,上山!
“反正没去过,幸运的话,还能捞上什么!”,我把书给大家看,就当是看旅游攻略吧!
哥们几个大家一边看《盗》,一边上网查地图。一路上吵吵闹闹的,感觉车都快被我们闹翻了。
路过加油站加满了油,顺便问加油站小妹往哪里去猫儿山比较近。小妹往车里瞅了我们几眼,告诉我们方向。不过她又笑笑看着我说:“嗯……这几里面雾气重的很,怕你们迷路出不来,我看你们最好还是回头吧。”
不知道是我想太多还是怎么的,从加油站出来,我就感觉车里气氛怪怪的,闹了一会,不知怎么的就没人说话了。如果真的遇上禁婆该怎么办?谁也没见过真正的粽子啊!/(ㄒoㄒ)/~~&
度娘镇楼&希望一路顺风!
听说这里的旅游火了以后,几百年没修公路的山也给硬生生地打通了路。我想如果吴邪真的来过这里,这深山老林的,够真够他受的了。路上的风景也不错,一路上也遇到几个驴友,只不过大家也没心情在路边多拍张照,蒙着头往山里走。
“山脉分布众多,堪称全国之首,猫儿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源头,地跨、资源、三县,是、资江、浔江的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盗》
大约一个小时路程,当我们来到大山路口,门不算气派。不过大门前面立着块板板,上面写:“因维修道路关闭,敬请游客选择前往猫儿山脚的各个景点景区游览,切勿上山。因修路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不懂是不是为了隐瞒什么,越是封路,我们就越是想往里走,便当即决定:上山!
传说当年尼克松访华,特意提出要到猫儿山上观赏活化石。当时还没有公路通上猫儿山,为此专门修了一条砂石公路,不过最后尼克松还是没能如愿登上猫儿山,也许我们走的这条就是了吧。走不多远又看见了个告示牌,“经过上级批准,此处修路,请游客不要上山。”
告示牌还真多!
路上慰问了一下度娘↓↓↓
猫儿山为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海拔2142米,居五岭之冠,堪称“华南第一峰”。位于、资源两县交界处,距市110公里,是著名的发源地。其气候颇具其特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猫儿山山势雄伟,林海浩瀚,云海、佛光四季可见,山上珍惜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色秀丽壮观,是览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的绝妙之地。其中猫儿山的“镇山之宝”植物活化石——南方铁杉,倔强挺立于林海之中,独显苍劲脱俗造型。
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这条↓↓↓
古人类遗址: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村南500米处为大壤屯古人类居住遗址。该处为一台地,三面有溪流环绕,一面背靠老山界鸭婆山。高出四周的台地上有清朝乾隆年间民宅和百年以上大桂花树,风景如画。1977年在耕出土石器三件:为石、石斧、石刀,光滑平整,磨工精细,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距今年。
从山下往上看,这猫儿山着实不错,雄伟险峻,山尖直插进云里,也不知道有多高。前半段的路还算顺畅,但等我们上到半山的时候就后悔了,这里还真是“十里不同天”!刚刚山脚下还是艳照,怎么一到半山就突然雾蒙蒙的一片!不知道哪里来的妖风,还刮得挺猛!
小蒋说开门下车看看路况,才走了几步开外,我们有点看不清他,赶紧叫他回头。忠哥打开雾灯,开着他的小越野一点一点往前挪。我们这时也不敢怎么闹腾了,趴在车里面,屏住呼吸,观察周围,生怕车窗外有什么东西窜出来。
“猫儿山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就在其中……二战期间援华美军飞虎队的好几架轰炸机在此失踪,所以这地方一直给人传的有点玄乎。”——盗
在往上就要步行,忠哥停好车,大家从车里找了几样也许能用得上的工具。我拿了探灯,看了看地图,上面标有个回龙寺,心想着是不是就是镜儿宫改建的。
听说这一带的人寿命挺长,有几十个上百岁的老人,专家来考察说是空气好什么的。
又见一个寿字,莫非这里真有什么让人长命百岁的东西?
五岭之魂,石碑白白的,跟周围的颜色不大一样,形状越看越像个女人。&
这个叫仙龟石是不是太牵强啦?
转运台,不知道是干嘛用的。走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累得不行了,硕大的景区也没见着个人影,大家就坐下来休息会。他们叫我拿书出来念念。
“陈皮阿四一听觉得不对……仔细一问,才知道这座塔并不是在猫儿山上,而是边上一条叫“卧佛岭”的山脉中心。”——《盗》
这条山脉会不会就是卧佛岭啊?周边没有标示,我们也不清楚。
往上走还有石阶,石板路铺得很平坦,扶手也做了。看来如果不是今天天气不好,来旅游的人挺多。
华南之巅,可惜雾太朦,看不到山下,不过应该很高了
“那古塔……几乎就是在盆地的中心位置,平时人们从悬崖上看下去,只能看到一个非常小的塔尖露出茂密的树冠,而且给植物附着满了,下面是什么也看不清楚……&“镜儿宫”就是说地上建筑的下面,有和地上建筑规模一样的地下部分,看上去就像是地上建筑在湖面上的倒影一样,上下两头是对称的。这在北派也叫做“阴阳梭”,就是指整体建筑就像一只梭子插在地里,一面是阴间,一面是阳间……据一些老人说,这塔是古时候的一个高僧修建来镇妖用的”——《盗》
以我们几个看风水的能力,还真看不到什么。不过我们一直觉得这个有点像,周边高,中间低,想下去要绳索才行。
“要下到这个盆地,只有用绳索……悬崖非常险峻,人的体重完全靠一条藤绳拉伸,屁股包在一个篮子里,风一吹,整个人陀螺一样打转圈,极度不稳。”——《盗》
这个吊篮是在拍的,不是在猫儿山,当地人用它来送小东西。不过两地相距不远,所以我特别坚信这就是陈用的篮子!如果吴邪连这么细小的细节都了解的话,他一定来过这里!
匆匆地转了一圈,浓雾也始终不见减弱。看样子,短时间内天气是不太可能放睛了,而且也不敢预料下午会怎样,更不敢去赌明天。这猫儿山上的天气实在是太过变幻莫测,难以预料,还是沿路下山吧。
“森林的内部几乎没有什么阳光,光线极度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沼气的味道。这里树木的种类非常多,但是无一例外的,所有的地方都长着绿藓,泥巴非常松软,几乎站立不住。”&——《盗》
“陈皮阿四照了一圈后,却发现曲木宫顶的另一面,天花板的位置,有着大量的经文。经文是刻在曲木上的,里面封了朱漆,是梵文。”——《盗》
周边的村寨几乎都是这种竹子做的鼓楼
下山的路上我们遇到了活化石——铁衫林&
【度娘】→日,两位农民在山腹原始森林中采药时发现一处飞机残骸,经专家鉴定,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援华美军第375轰炸机中队所属一架轰炸机遗骸,引起世人关注。
山脚下的小溪,才发现又没有雾了。我们找到车,打道回府,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等天气好了再来,顺便带上铲!
本篇游记共含2896个文字,37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点击按钮取消订阅
  日,立秋的第八天,潍坊潍城区,白浪河水库。
  从2013年开始的干旱,让这座昔日秀美的大水库大面积底朝天。放眼望去,大坝约200开外才依稀可见水面,裸露的库底遍地野草,还有的地方被开垦出了农田。为了便于来此耕种和&远钓&,人与车开发出一条小路蜿蜒而走。
  这天下午,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天仍然有点阴沉。家住附近的老王要到水库附近办事,便开车行驶在这条近路上。正开着,突然,前方路边陷出一个大坑!老王一个激灵,赶紧刹车。走下车,他试探着上前查看,用手拨拉一番泥土后,坑里竟露出了些雕刻着花纹的青砖。这蹊跷的东西,莫非是一处古墓?老王揣测着,立马掏出手机报警。
  军埠口派出所接到报警,出警民警在此守候一夜。
  8月16日,潍坊市文物局的专家和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现场的勘察开始了。
  很快,消息就不胫而走,一时间有关&白浪河水库库底突现古墓&&古墓已经被盗&、&古墓中挖掘出一男两女三具完整古尸,或为达官显贵&等等说法飞速上网。
  8月14日至25日,大众网记者两度探访古墓,调查采访考古部门相关专家,附近村落、村民,再现古墓被发现、挖掘的过程,揭开这座水底古墓的层层面纱,回应此前网民的几点疑惑。经过专家初步认定,这座水底古墓为清代晚期修建,发掘出一男一女两具古尸遗骸,但衣物等都已经腐烂,有证据可以表明,这座古墓已经被盗。此处50年前就是村庄,而距离此处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以及奎文区的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原先就有古墓群。
  由于古墓曾经被盗,又没有文字记载,尸骨身上的衣物已经腐烂,这座&豪华墓葬&主人的身份目前还是一个迷。
  勘察与求证仍在持续,一部潍坊版《盗墓笔记》正在上演&&
  白浪河水库干旱见底
  神秘古墓雨后&冒出&
  1959年,白浪河水库在原张友家小水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集水面积 353平方千米,总库容 1.48亿立方米,上游流域内有小型水库27座,总库容192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8000公顷;灌区灌溉面积44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200公顷,历史最高实灌面积达4333公顷。水库大坝于1976年加高培厚工程完工后,总长6680米,其中主坝长550米,最大坝高25米;东副坝长2380米,西副坝长3750米。
  自2013年以来,潍坊遭遇史上罕见持续性干旱,到2015年,旱情更加严重,原本&青天接水水映天&的白浪河水库,水面已退至距大坝约200米远的位置,大面积裸露的库底长满野草,小面积区域还被开垦出了农田。这种旱情,自今年夏季的大面积降雨得到了缓解。特别是8月以来,潍坊降水较频繁,白浪河水库水位明显上涨,雨水的冲刷也给干涸龟裂的库底带来了&奇迹&&&被发现的这座古墓,便位于水库大坝南侧400米处,静静地躺在库底。
  8月15日,附近的居民老王开车路过时,路边上突然出现了大坑,直径约四五十公分,害怕掉进去,老王赶紧停车查看。他一点点用手拨拉开泥土,坑里的竟然是一些带着花纹的青砖。
  文物部门随后的挖掘证实了老王的&感觉&&&这里的确是一处古墓,老王发现的青砖,正是古墓的屋檐, &正室&就埋藏在库底下面。
  8月16日,大众网记者赶到古墓挖掘现场时,大坑处有不少工作人员勘察现场,大坑周围已设置警示物,提醒过往市民注意。
  塌陷的大坑位于白浪河水库大坝以南大约400米处,大坑里裸露出的青瓦上雕刻有花纹。大坑南侧地面上有一青石墓碑底座,碑座上刻有明显花纹图案,但没有文字记载。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称,接到情况后经各方面研究,确定采取抢救性发掘措施或就地保护措施。随着挖掘工作的进展,这座古墓正在一层层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古墓确系被盗
  主人是一男一女
  墓室是豪华的&两室&
  8月22日,神秘古墓顶部已经基本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结构为北、东、西三面建筑。据附近村民介绍,按照当地习惯,北侧称为两间&正堂&,东西两侧为&偏堂&,因只露出顶端,当时并不能断定该古墓究竟如何陈设。在挖掘出的部分可以看到,古墓三面檐处布满紧密排列的青瓦,东西两面建筑檐上端压有石板,北侧&正堂&檐下的石板上雕刻有精美花纹。为了不损伤古墓,工作人员正在周边动用人工挖掘,随着挖掘深入,建筑边上不断有水流出。
  8月24日,大众网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时,神秘古墓面貌已经完全呈现出来。古墓&正堂&高约三米,按地面上工作人员设定的标示,目测&正堂&内间面积约为6m*4m,全部用石块砌成,顶部檐处覆盖青瓦,石块上刻有精美花纹及文字。古墓分两间,里面通连,面对建筑,左侧一间刻有&驻霞庵(巷)&字样,右侧为&藏真阁&,两间门口分别刻有一副对联,因上面附有泥土,无法清晰辨认所写何字。整个建筑设计接近传统四合院,东西两面建筑用青砖砌成,类似于老建筑中的&影背墙&,&影背墙&边上另有一&洞穴&式建筑,用途及名称不知晓。
  古墓位于地面以下约三米处,挖掘过程中不断有水溢出,工作人员在古墓&院内&挖上存水坑,用水泵往外排水。据现场一名考古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场景,古墓里面发现两具尸骨遗骸,都散落在棺外,怀疑墓葬已经被盗或者挖掘过程中遭到破坏。
  古墓被盗的说法也得到了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的认证,工作人员称挖掘到一半时便发现古墓被盗,有资料为证,但具体被盗物品并不能确定;同时确定挖掘出的是一男一女两具尸骨残骸,衣物早已腐烂,否定了网传&一男两女完整古尸,或为达官显贵,身上衣物完好无损&的说法。
  3公里外确有古墓群
  50年前此处是村庄
  老人幼时捉迷藏曾摸到人骨
  8月25日,经人介绍下,大众网记者辗转找到潍城区军埠口镇姚官庄村几位老人。据老人张川(化名)介绍,如今的姚官庄村属于&移民&,50年前的姚官庄与这所挖掘出的古墓仅仅&一路之隔&,因修建白浪河水库,1960年前后,姚官庄举村搬迁。
  今年78岁的张川(化名)老人回忆,未搬迁之前,姚官庄村与这所挖掘出的古墓就隔着一条路的距离。老人指着挖掘现场临时搭建的工棚说,原来的村庄就在此处,而古墓所在方位便是姚官庄的&村西头&,村民干完农活以后,经常在这地方一起闲聊。老人称古墓现场的碑座已经存在很多年,只是没有见过石碑,&要是有石碑的话不就知道是谁的坟墓了吗&,也从来没有人想到地底下会&藏着这么大一个工程&。
  另一李姓老人告诉记者,距离古墓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在原先就有古墓群,年轻时经常到那边玩耍。&起初并不知道是古坟,还经常钻到里面捉迷藏,一次摸到柱子后面的几块人骨,才知道原来是墓葬,当时吓得不轻呢。&武家涧头院村一村民介绍,这种坟墓在当地被称作&包沙坟&,建筑造型、雕刻都异常精美,通常是代表一夫多妻制的&两公坟&、&三公坟&等。
  距此大约六七公里的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西首,也是一片古墓群。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古墓群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水库大坝时发现。古墓设计非常象旧时民居,雕花精美,分一墓两门、一墓三门等多种,代表当时一夫多妻制。一保存完整的一夫二妻合葬墓,墓门雕龙琢凤,绘有花草,并题有&竹影飘摇千秋配龙津,箫声嘹嘘半世俗风侣&的对联。因墓中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品,因此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类似这样的古墓在当地还保存不少,据文物局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座晚清墓葬
  古墓主人是谁尚难断定
  古墓将整体搬进博物馆
  目前,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已经将古墓周边用隔离带圈起,禁止闲杂人员入内。大众网记者从现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专家根据古墓的字迹花纹等,初步认定该墓葬为清代晚清所建,因被盗墓中未发现陪葬物品,现在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墓葬后人也正在考察寻找中。文物局称墓葬信息经进一步研究调查后,会提供相关资料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但目前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为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潍坊市文物局正在对古墓实施抢救性保护,计划下一步将古墓整体搬迁到潍坊市博物馆。
06:07:45 发布
22:09:47 发布
07:14:09 发布
21:59:25 发布
11:37:34 发布白浪河“水库古墓”被盗主人成谜 潍坊版《盗墓笔记》正在上演
新闻热线:1&&&
  古墓全景图
  古墓门上端刻有&藏真阁&字样
  古墓位于白浪河水库大坝南约400米处,静静的躺在水库库底
  古墓挖掘过程中深坑积水越来越多
  碑座上刻有花纹
  东西两侧的&影背墙&
  &影背墙&边上有一不知道用途及名称的洞穴式建筑
  1960年以前姚官庄村村民就见到过这个裸露碑座
  工作人员从地面上测量古墓面积
  工作人员在现场加隔离围栏
大众网记者 于明效
日,立秋的第八天,潍坊潍城区,白浪河水库。
从2013年开始的干旱,让这座昔日秀美的大水库大面积底朝天。放眼望去,大坝约200开外才依稀可见水面,裸露的库底遍地野草,还有的地方被开垦出了农田。为了便于来此耕种和&远钓&,人与车开发出一条小路蜿蜒而走。
这天下午,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天仍然有点阴沉。家住附近的老王要到水库附近办事,便开车行驶在这条近路上。正开着,突然,前方路边陷出一个大坑!老王一个激灵,赶紧刹车。走下车,他试探着上前查看,用手拨拉一番泥土后,坑里竟露出了些雕刻着花纹的青砖。这蹊跷的东西,莫非是一处古墓?老王揣测着,立马掏出手机报警。
军埠口派出所接到报警,出警民警在此守候一夜。
8月16日,潍坊市文物局的专家和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现场的勘察开始了。
很快,消息就不胫而走,一时间有关&白浪河水库库底突现古墓&&古墓已经被盗&、&古墓中挖掘出一男两女三具完整古尸,或为达官显贵&等等说法飞速上网。
8月14日至25日,大众网记者两度探访古墓,调查采访考古部门相关专家,附近村落、村民,再现古墓被发现、挖掘的过程,揭开这座水底古墓的层层面纱,回应此前网民的几点疑惑。经过专家初步认定,这座水底古墓为清代晚期修建,发掘出一男一女两具古尸遗骸,但衣物等都已经腐烂,有证据可以表明,这座古墓已经被盗。此处50年前就是村庄,而距离此处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以及奎文区的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原先就有古墓群。
由于古墓曾经被盗,又没有文字记载,尸骨身上的衣物已经腐烂,这座&豪华墓葬&主人的身份目前还是一个迷。
勘察与求证仍在持续,一部潍坊版《盗墓笔记》正在上演&&
发现&&路人无意撞见
白浪河水库干旱见底,神秘古墓是雨后&冒出&
1959年,白浪河水库在原张友家小水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集水面积 353平方千米,总库容 1.48亿立方米,上游流域内有小型水库27座,总库容192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8000公顷;灌区灌溉面积44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200公顷,历史最高实灌面积达4333公顷。水库大坝于1976年加高培厚工程完工后,总长6680米,其中主坝长550米,最大坝高25米;东副坝长2380米,西副坝长3750米。
自2013年以来,潍坊遭遇史上罕见持续性干旱,到2015年,旱情更加严重,原本&青天接水水映天&的白浪河水库,水面已退至距大坝约200米远的位置,大面积裸露的库底长满野草,小面积区域还被开垦出了农田。这种旱情,自今年夏季的大面积降雨得到了缓解。特别是8月以来,潍坊降水较频繁,白浪河水库水位明显上涨,雨水的冲刷也给干涸龟裂的库底带来了 &奇迹&&&被发现的这座古墓,便位于水库大坝南侧400米处,静静地躺在库底。
8月15日,附近的居民老王开车路过时,路边上突然出现了大坑,直径约四五十公分,害怕掉进去,老王赶紧停车查看。他一点点用手拨拉开泥土,坑里的竟然是一些带着花纹的青砖。
文物部门随后的挖掘证实了老王的&感觉&&&这里的确是一处古墓,老王发现的青砖,正是古墓的屋檐, &正室&就埋藏在库底下面。
8月16日,大众网记者赶到古墓挖掘现场时,大坑处有不少工作人员勘察现场,大坑周围已设置警示物,提醒过往市民注意。
塌陷的大坑位于白浪河水库大坝以南大约400米处,大坑里裸露出的青瓦上雕刻有花纹。大坑南侧地面上有一青石墓碑底座,碑座上刻有明显花纹图案,但没有文字记载。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称,接到情况后经各方面研究,确定采取抢救性发掘措施或就地保护措施。随着挖掘工作的进展,这座古墓正在一层层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勘察&&古墓确系被盗
主人是一男一女,墓室是豪华的&两室&
8月22日,神秘古墓顶部已经基本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结构为北、东、西三面建筑。据附近村民介绍,按照当地习惯,北侧称为两间&正堂&,东西两侧为&偏堂&,因只露出顶端,当时并不能断定该古墓究竟如何陈设。在挖掘出的部分可以看到,古墓三面檐处布满紧密排列的青瓦,东西两面建筑檐上端压有石板,北侧&正堂&檐下的石板上雕刻有精美花纹。为了不损伤古墓,工作人员正在周边动用人工挖掘,随着挖掘深入,建筑边上不断有水流出。
8月24日,大众网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时,神秘古墓面貌已经完全呈现出来。古墓&正堂&高约三米,按地面上工作人员设定的标示,目测&正堂&内间面积约为6m*4m,全部用石块砌成,顶部檐处覆盖青瓦,石块上刻有精美花纹及文字。古墓分两间,里面通连,面对建筑,左侧一间刻有&驻霞庵(巷)&字样,右侧为&藏真阁&,两间门口分别刻有一副对联,因上面附有泥土,无法清晰辨认所写何字。整个建筑设计接近传统四合院,东西两面建筑用青砖砌成,类似于老建筑中的&影背墙&,&影背墙&边上另有一&洞穴&式建筑,用途及名称不知晓。
古墓位于地面以下约三米处,挖掘过程中不断有水溢出,工作人员在古墓&院内&挖上存水坑,用水泵往外排水。据现场一名考古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场景,古墓里面发现两具尸骨遗骸,都散落在棺外,怀疑墓葬已经被盗或者挖掘过程中遭到破坏。
古墓被盗的说法也得到了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的认证,工作人员称挖掘到一半时便发现古墓被盗,有资料为证,但具体被盗物品并不能确定;同时确定挖掘出的是一男一女两具尸骨残骸,衣物早已腐烂,否定了网传&一男两女完整古尸,或为达官显贵,身上衣物完好无损&的说法。
环境&&3公里开外确有古墓群
50年前此处是村庄,附近村庄的古稀老人幼时捉迷藏曾摸到人骨
8月25日,经人介绍下,大众网记者辗转找到潍城区军埠口镇姚官庄村几位老人。据老人张川(化名)介绍,如今的姚官庄村属于&移民&,50年前的姚官庄与这所挖掘出的古墓仅仅&一路之隔&,因修建白浪河水库,1960年前后,姚官庄举村搬迁。
今年78岁的张川(化名)老人回忆,未搬迁之前,姚官庄村与这所挖掘出的古墓就隔着一条路的距离。老人指着挖掘现场临时搭建的工棚说,原来的村庄就在此处,而古墓所在方位便是姚官庄的&村西头&,村民干完农活以后,经常在这地方一起闲聊。老人称古墓现场的碑座已经存在很多年,只是没有见过石碑,&要是有石碑的话不就知道是谁的坟墓了吗&,也从来没有人想到地底下会&藏着这么大一个工程&。
另一李姓老人告诉记者,距离古墓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在原先就有古墓群,年轻时经常到那边玩耍。&起初并不知道是古坟,还经常钻到里面捉迷藏,一次摸到柱子后面的几块人骨,才知道原来是墓葬,当时吓得不轻呢。&武家涧头院村一村民介绍,这种坟墓在当地被称作&包沙坟&,建筑造型、雕刻都异常精美,通常是代表一夫多妻制的&两公坟&、&三公坟&等。
距此大约六七公里的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西首,也是一片古墓群。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古墓群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水库大坝时发现。古墓设计非常象旧时民居,雕花精美,分一墓两门、一墓三门等多种,代表当时一夫多妻制。一保存完整的一夫二妻合葬墓,墓门雕龙琢凤,绘有花草,并题有&竹影飘摇千秋配龙津,箫声嘹嘘半世俗风侣&的对联。因墓中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品,因此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类似这样的古墓在当地还保存不少,据文物局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鉴定&&是一座晚清墓葬
古墓主人是谁尚难断定,古墓将整体搬进博物馆
目前,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已经将古墓周边用隔离带圈起,禁止闲杂人员入内。大众网记者从现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专家根据古墓的字迹花纹等,初步认定该墓葬为清代晚清所建,因被盗墓中未发现陪葬物品,现在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墓葬后人也正在考察寻找中。文物局称墓葬信息经进一步研究调查后,会提供相关资料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但目前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为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潍坊市文物局正在对古墓实施抢救性保护,计划下一步将古墓整体搬迁到潍坊市博物馆。????
责任编辑:李晨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您的位置: >> 正文
山东潍坊上演《盗墓笔记》 水库古墓被盗主人成谜
日,立秋的第八天,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白浪河水库。
  从2013年开始的干旱,让这座昔日秀美的大水库大面积底朝天。放眼望去,大坝约200开外才依稀可见水面,裸露的库底遍地野草,还有的地方被开垦出了农田。为了便于来此耕种和“远钓”,人与车开发出一条小路蜿蜒而走。
  这天下午,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天仍然有点阴沉。家住附近的老王要到水库附近办事,便开车行驶在这条近路上。正开着,突然,前方路边陷出一个大坑!老王一个激灵,赶紧刹车。走下车,他试探着上前查看,用手拨拉一番泥土后,坑里竟露出了些雕刻着花纹的青砖。这蹊跷的东西,莫非是一处古墓?老王揣测着,立马掏出手机报警。
  军埠口派出所接到报警,出警民警在此守候一夜。
  8月16日,潍坊市文物局的专家和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现场的勘察开始了。
  很快,消息就不胫而走,一时间有关“白浪河水库库底突现古墓”“古墓已经被盗”、“古墓中挖掘出一男两女三具完整古尸,或为达官显贵”等等说法在网上“飞”起来。
  8月14日至25日,大众网记者两度探访古墓,调查采访考古部门相关专家,附近村落、村民,再现古墓被发现、挖掘的过程,揭开这座水底古墓的层层面纱,回应此前网民的几点疑惑。经过专家初步认定,这座水底古墓为清代晚期修建,发掘出一男一女两具古尸遗骸,但衣物等都已经腐烂,有证据可以表明,这座古墓已经被盗。此处50年前就是村庄,而距离此处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以及奎文区的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原先就有古墓群。
  由于古墓曾经被盗,又没有文字记载,尸骨身上的衣物已经腐烂,这座“豪华墓葬“主人的身份目前还是一个迷。
  勘察与求证仍在持续,一部潍坊版《盗墓笔记》正在上演……
  发现——路人无意撞见
  白浪河水库干旱见底,神秘古墓是雨后“冒出”
  1959年,白浪河水库在原张友家小水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集水面积 353平方千米,总库容 1.48亿立方米,上游流域内有小型水库27座,总库容192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8000公顷;灌区灌溉面积44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200公顷,历史最高实灌面积达4333公顷。水库大坝于1976年加高培厚工程完工后,总长6680米,其中主坝长550米,最大坝高25米;东副坝长2380米,西副坝长3750米。
  自2013年以来,潍坊遭遇史上罕见持续性干旱,到2015年,旱情更加严重,原本“青天接水水映天”的白浪河水库,水面已退至距大坝约200米远的位置,大面积裸露的库底长满野草,小面积区域还被开垦出了农田。这种旱情,自今年夏季的大面积降雨得到了缓解。特别是8月以来,潍坊降水较频繁,白浪河水库水位明显上涨,雨水的冲刷也给干涸龟裂的库底带来了 “奇迹”——被发现的这座古墓,便位于水库大坝南侧400米处,静静地躺在库底。
  8月15日,附近的居民老王开车路过时,路边上突然出现了大坑,直径约四五十公分,害怕掉进去,老王赶紧停车查看。他一点点用手拨拉开泥土,坑里的竟然是一些带着花纹的青砖。
  文物部门随后的挖掘证实了老王的“感觉”——这里的确是一处古墓,老王发现的青砖,正是古墓的屋檐, “正室”就埋藏在库底下面。
  8月16日,大众网记者赶到古墓挖掘现场时,大坑处有不少工作人员勘察现场,大坑周围已设置警示物,提醒过往市民注意。
  塌陷的大坑位于白浪河水库大坝以南大约400米处,大坑里裸露出的青瓦上雕刻有花纹。大坑南侧地面上有一青石墓碑底座,碑座上刻有明显花纹图案,但没有文字记载。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称,接到情况后经各方面研究,确定采取抢救性发掘措施或就地保护措施。随着挖掘工作的进展,这座古墓正在一层层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勘察——古墓确系被盗
  主人是一男一女,墓室是豪华的“两室”
  8月22日,神秘古墓顶部已经基本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结构为北、东、西三面建筑。据附近村民介绍,按照当地习惯,北侧称为两间“正堂”,东西两侧为“偏堂”,因只露出顶端,当时并不能断定该古墓究竟如何陈设。在挖掘出的部分可以看到,古墓三面檐处布满紧密排列的青瓦,东西两面建筑檐上端压有石板,北侧“正堂”檐下的石板上雕刻有精美花纹。为了不损伤古墓,工作人员正在周边动用人工挖掘,随着挖掘深入,建筑边上不断有水流出。
  8月24日,大众网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时,神秘古墓面貌已经完全呈现出来。古墓“正堂”高约三米,按地面上工作人员设定的标示,目测“正堂”内间面积约为6m*4m,全部用石块砌成,顶部檐处覆盖青瓦,石块上刻有精美花纹及文字。古墓分两间,里面通连,面对建筑,左侧一间刻有“驻霞庵(巷)”字样,右侧为“藏真阁”,两间门口分别刻有一副对联,因上面附有泥土,无法清晰辨认所写何字。整个建筑设计接近传统四合院,东西两面建筑用青砖砌成,类似于老建筑中的“影背墙”,“影背墙”边上另有一“洞穴”式建筑,用途及名称不知晓。
  古墓位于地面以下约三米处,挖掘过程中不断有水溢出,工作人员在古墓“院内”挖上存水坑,用水泵往外排水。据现场一名考古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场景,古墓里面发现两具尸骨遗骸,都散落在棺外,怀疑墓葬已经被盗或者挖掘过程中遭到破坏。
  古墓被盗的说法也得到了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的认证,工作人员称挖掘到一半时便发现古墓被盗,有资料为证,但具体被盗物品并不能确定;同时确定挖掘出的是一男一女两具尸骨残骸,衣物早已腐烂,否定了网传“一男两女完整古尸,或为达官显贵,身上衣物完好无损”的说法。
  环境——3公里开外确有古墓群
  50年前此处是村庄,附近村庄的古稀老人幼时捉迷藏曾摸到人骨
  8月25日,经人介绍下,大众网记者辗转找到潍城区军埠口镇姚官庄村几位老人。据老人张川(化名)介绍,如今的姚官庄村属于“移民”,50年前的姚官庄与这所挖掘出的古墓仅仅“一路之隔”,因修建白浪河水库,1960年前后,姚官庄举村搬迁。
  今年78岁的张川(化名)老人回忆,未搬迁之前,姚官庄村与这所挖掘出的古墓就隔着一条路的距离。老人指着挖掘现场临时搭建的工棚说,原来的村庄就在此处,而古墓所在方位便是姚官庄的“村西头”,村民干完农活以后,经常在这地方一起闲聊。老人称古墓现场的碑座已经存在很多年,只是没有见过石碑,“要是有石碑的话不就知道是谁的坟墓了吗”,也从来没有人想到地底下会“藏着这么大一个工程”。
  另一李姓老人告诉记者,距离古墓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在原先就有古墓群,年轻时经常到那边玩耍。“起初并不知道是古坟,还经常钻到里面捉迷藏,一次摸到柱子后面的几块人骨,才知道原来是墓葬,当时吓得不轻呢。”武家涧头院村一村民介绍,这种坟墓在当地被称作“包沙坟”,建筑造型、雕刻都异常精美,通常是代表一夫多妻制的“两公坟”、“三公坟”等。
  距此大约六七公里的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西首,也是一片古墓群。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古墓群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水库大坝时发现。古墓设计非常象旧时民居,雕花精美,分一墓两门、一墓三门等多种,代表当时一夫多妻制。一保存完整的一夫二妻合葬墓,墓门雕龙琢凤,绘有花草,并题有“竹影飘摇千秋配龙津,箫声嘹嘘半世俗风侣”的对联。因墓中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品,因此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类似这样的古墓在当地还保存不少,据文物局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鉴定——是一座晚清墓葬
  古墓主人是谁尚难断定,古墓将整体搬进博物馆
  目前,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已经将古墓周边用隔离带圈起,禁止闲杂人员入内。大众网记者从现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专家根据古墓的字迹花纹等,初步认定该墓葬为清代晚清所建,因被盗墓中未发现陪葬物品,现在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墓葬后人也正在考察寻找中。文物局称墓葬信息经进一步研究调查后,会提供相关资料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但目前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为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潍坊市文物局正在对古墓实施抢救性保护,计划下一步将古墓整体搬迁到潍坊市博物馆。返回大众网首页&&
[] [] []
[责任编辑: 陶玉莲]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黄桷树下,讲述城市的故事,见证城市的变迁,记录城市的点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省潍坊市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