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有湛江中小学德育基地地吗

欢迎来到湖北建始县第一中学
子栏目 EDUCATION
全&&站&&最&&新
&&&&&&&&&&&&&&&&&&&&&&&&&&
当前位置:>>>>
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布:hjlwinxp&&日&&点击:584&&回复:0&&
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
目&&次一、修订“评估方案”的说明
二、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
三、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评估标准及评估说明
四、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工作规程
五、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用表
一、修订“评估方案”的说明
一、修订“评估方案”的说明
二、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
三、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评估标准及评估说明
四、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工作规程
五、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用表
一、修订“评估方案”的说明
一、原《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方案》是2002年修订的。“方案”使用六年来,为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校的评估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为促进我国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党和国家又制定了一些新政策、出台了一些新文件;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课程改革也正在积极推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办公室组织人员,在认真领会新精神、深入研究新问题、全面总结我省多年学校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原《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再次作了修订。修订后的方案名称仍为《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方案》。
二、修订本方案的目的是:构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科学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机制,以推动普通中小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督促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履行职责,转变职能,加强领导,创设条件,办好每一所学校;同时引导社会和学生家长以正确的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关心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本方案是遵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的要求进行的修订。
四、本方案的内容包括:修订“评估方案”的说明,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评估标准及说明,评估工作规程,评估工作用表等五个部分。本方案的指标体系共含5个A级指标、17个B级指标和46个C级指标。本方案在评估指标的设置上,重视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注意了内容的更新,突出了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题,突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主线,突出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突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增强了时代性、前瞻性、发展性和导向性。A级指标的排列按照思想——行为——效果的思路安排,各项指标的排列更为科学、严谨。评估方案体现多元评价,客观评价,有效评价,从而增强了评估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本方案是鉴定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案,采用模糊评判法评定各项指标的等级。各项指标的总积分满分为100分。依据评估结果,总积分分四个等级:总积分和A1指标的得分均在90分以上的为示范学校;总积分在80—89分的为先进学校;总积分在60—79分的为合格学校;总积分在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学校。
六、本方案主要适用于省级示范学校的评估。鉴于目前全省中小学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存在差异,各市(州)、县(市、区)可参照本方案,结合本地中小学校的实际,分类制订具体的评估标准在本地区使用。
七、在评估工作中,按照分工负责的要求,省级示范学校的评估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进行;市(州)、县(市、区)的评估,由市(州)、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分级负责;企事业所属的学校和民办中小学校(标准已发)的评估,按照属地范围由地方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进行。
二、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
B1&&办学思想&(40分)
C1&&指导思想&&&&&&&&&&&&&&(20分)
B10&&总务管理&(20分)
C26&财务管理&&&&&&&&&&&&&&&(&6分)
C2&&办学理念&&&&&&&&&&&&&&(20分)
C27&生活和环境管理&&&&&&&&&(&14分)
B2&&办学目标(30分)
C3&&学校发展目标&&&&&&&&&&(15分)
B11&&德育(30分)
C28&&德育地位&&&&&&&&&&&&&&&(10分)
C4&学生培养目标&&&&&&&&&&(15分))
C29&德育内容&&&&&&&&&&&&&&&(10分)
B3&&&办学行为(30分)
C5&&&执行教育法规&&&&&&&&&&(18分)
C30&&德育途径与方法&&&&&&&&&(10分)
C6&&遵循教育规律&&&&&&&&&&&(12分
B12&&智育(40分)
C31&课程开设&&&&&&&&&&&&&&&(10分)
B4&&人力资源&(40分)
C7&干部配置与素质&&&&&&&&&(12分)
C32&课堂教学&&&&&&&&&&&&&&&(15分)
C8&教师配置与素质&&&&&&&&&(20分)
C33&课外活动&&&&&&&&&&&&&&&(10分)
C9&职工配置与素质&&&&&&&&&(&8分)
C34&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5分)
B5&&财力资源&(20分)
C10&经费保障&&&&&&&&&&&&&&(20分)
B13&&体育(20分)
C35&体育&&&&&&&&&&&&&&&&&&&(15分)
B6&&物力资源&(40分)
C11&校园&&&&&&&&&&&&&&&&&&(&6分)
C36&卫生&&&&&&&&&&&&&&&&&&&(&5分)
C12&校舍&&&&&&&&&&&&&&&&&&(&9分)
B14&&美育(10分)
C37&艺术课程与活动&&&&&&&&&(10分)
C13&理科仪器和图书&&&&&&&&(&8分)
B16学生素质发展
C38思想品德素质&&&&&&&&&&&(15分)
C14&信息技术&&&&&&&&&&&&&&(&6分)
C39文化科学素质&&&&&&&&&&&(15分)
C15&活动场地及器材&&&&&&&&(&6分)
C40身体心理素质&&&&&&&&&&&(10分)
C16&生活设施&&&&&&&&&&&&&&(&5分)
C41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10分)
B7&&管理体制&(10分)
C17&领导体制&&&&&&&&&&&&&&(&5分)
C42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10分)
C18&管理体制&&&&&&&&&&&&&&(&5分)
B16办学成绩与特色
C43&办学质量与社会效益&&&&(15分)
B8&&校务管理&(30分)
C19&教职工管理&&&&&&&&&&&&(12分)
C44&办学特色&&&&&&&&&&&&&&(15分)
C20&计划管理&&&&&&&&&&&&&&&(&6分)
B17学校可持续发展
C45&&发展规划&&&&&&&&&&&&&&(&5分)
C21&制度管理&&&&&&&&&&&&&&(&6分)
C46&发展潜力&&&&&&&&&&&&&&(&5分)
C22&信息管理&&&&&&&&&&&&&&(&6分)
B9&&教务管理&(40分)
C23&思想品德教育管理&&&&&&(15分)
C24&教学管理&&&&&&&&&&&&&&(15分)
C25&体卫艺管理&&&&&&&&&&&&(10分)
三、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
评估标准及评估说明
评&估&标&准
评&估&说&明
B1&&办学思想
C1&&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贡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
1.查看相关资料。
2.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
C2&&办学理念
学校确立了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精神、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符合校情、体现特色的办学理念。
B2&办学目标
C3&&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需要的发展目标。目标定位合理。
C4&&学生培养目标
学校确立了适应提高国民素质需要的学生培养目标,既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又符合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本学段所承担教育任务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的培养目标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培养农村急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B3办学行为
C5&&执行教育法规
坚持依法办学,严格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
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的规定;关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规定;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
严格执行省有关中小学收费的规定。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中小学安全管理的规定。
近三年学校无违法、违规、违纪办学行为,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C6&&遵循教育规律
明确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基础的普通教育,办学基点定位准确,体现国家意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积极建设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注重教育的民主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发展性、开放性、时代性等特点。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注重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B4&&人力资源
C7&&干部配置与
1.校级干部职数符合省现行规定,学历全部达标,都有任职资格合格证书,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中层干部配备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干部职数符合有关规定,素质条件符合所承担工作的要求。
2.校级和中层干部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领导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作风民主,办事公道,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无违法违纪行为。校级和中层干部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能胜任一门学科的教学。
3.建立民主、公开、竟争、择优的干部选拔机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重视青年干部和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鄂政办发(2001)112号]
●&&教职工编制:
学段&班平学生&师生比&&教职工与生比
小学&&&&40&&&1:23.8&&&1:21.8
初中&&&&45&&&1:19.3&&&1:16.8
高中&&&&45&&&1:15.8&&&1:13.8
●&&专任教师与教职工总数比:
小学专任教师不低于90%
中学专任教师不低于85%
(有住宿生的学校,职工比可适当放宽)
●&&教师合格学历:
小学100%;中学90%以上。
●&&高一层次学历的专任教师占
小学30%;初中20%;高中10%
●&&职称结构:
小学&中、高职称不低于38%、&2%;
初中&中、高职称不低于40%、6.5%;
高中&中、高职称不低于40%、30%。
1.&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核编文件及相关
2.&查任职资格证书、岗位培训证书、干部
配备一览表
3.&查校务日志、校务会记录
4.&查民主评议及廉政建设相关资料
5.&开干部、教职工代表座谈会
C8&&教师配置与
1.教职工总数不缺编,专任教师数量及其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
符合规定。
2.专任教师全部具有任职资格。具有与其任教学段&、学科相对
应的合格学历,高一层次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符合要求。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形成梯队;学科配套,能满足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3.忠诚教育事业,敬业爱生,思想政治素质好,师德优良,为
人师表;教育思想端正,教育观念新,自觉实施素质教育;身体、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群体素质好。
4.&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能坚持以普通话为教育
教学工作用语,使用规范汉字。80℅以上的教师计算机初级考核合格;中青年教师能掌握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实现与学科课程整合。
C9&&职工配置与
1.职工按需设岗,适应学校规模发展要求,能满足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的工作需要。
2.技术岗位职工,受过相关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符合岗位资
3.全体职工思想好,懂业务,敬业爱岗,恪尽职守,尊师爱生,
服务育人。
B5&&财力资源
C10&经费保障
1.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落实,学校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高中教育经费按国家或省规定标准拨付。
2.教师工资和政策性津补贴全额及时兑现,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3.资助家庭困难学生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4.教育经费无被挤占、挪用、截留、平调和乱摊派现象,做到专款专用。
1.查看相关资料。
2.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
B6&&物力资源
1.占地面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运动、生活等功能区域相对独立。校园建筑主题突出,设计新颖,坚固实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适合教育教学、运动和生活需要。
2.校园绿化、硬化达到省定标准,文化建设针对性强、品位高,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厚。
3.校园用字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
4.有文明、安全、适合教育教学的周边环境。
1.有标准的旗杆、升旗台及校门、校牌和围墙。
2.生均校园面积:城镇中学≥28&平方米,小学≥20平方米,&农村中学≥30平方米,农村小学≥25平方米。旧城区、大山区学校生均校园面积中学不小于13平方米,小学不小于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中学不小于10平方米,小学不小于6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和城市有住宿生的学校面积需增加。学校建筑容积率,中学&0.9,小学&0.8。
3.学生生均绿化用地:中学≥1平方米,小学≥0.5平方米。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校舍建筑面积达到了国家和省定标准;建筑质量及装修标准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各学科实验室及各功能教室、活动室的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规范标准、先进完善,能较好的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1.普通教室面积:中学56-67平方米,小学52-61平方米。自然教室:71-86平方米。实验室、劳技教室、微机室≥90平方米。音乐室、美术室73-86平方米。
2.实验室及小学科学课教室数:高中36个班以下6间,45个班以下7-8间,45个班以上每增6个班增设1间。初中3-5间,小学18个班以上2间。
C13&理科仪器和图书
1.各学科实验仪器的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图书馆(室)设施设备及图书资料配备达到省规定标准,满足师生课外阅读和教学参考需要。
2.各学科实验仪器的配备率、使用率和完好率均达到90%以上,可读性图书所占比例较高。
1.能开齐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按二人一组),理化生实验室设施按现代标准配置。
2.图书馆(室)应分设有师生阅览室、书库和电子阅览室,配置微机管理系统;&课外书籍按国家和省推荐书目,高中、初中、小学生均分别达到40、30、20册;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应为学生总数的1/8、1/10、1/12。
C14&信息技术
建成多功能校园网及教育软件资源库,科学整合学校计算机管理系统、教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实施软件教学,为教育教学和智能化管理服务,实现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逐步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和教师人人通。
1.根据学校规模设置校园网信息点接口,高中、初中、小学分别不少于300个、200个、100个;
2.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小学分别设4-2间(单人单机),多媒体投影教室中小学分别设5-2间。
3.暂未实现人人通的学校要配置电子备课(阅览)室1—3间。
C15&活动场地及器材
1.有满足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田径运动场和教学区内活动场地以及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场地。
2.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制订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体、卫、艺学科教学器材,中小学分别达到省或国家规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特点配备有特色的体、艺器材设备。
3.有适合学生实践活动的基地、生物园地及相关设施设备。
1.应设置有环形跑道和直跑道的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的设置要求是:小学200m-250m,初中250m-300m,高中300m-400m;
2.学生做操生均占地:中学生≥3.3平方米,小学生≥2.3平方米。每6个班应建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3.有条件的高中应建体育馆,初中和小学建风雨操场;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艺术馆、科技馆、游泳馆等。
C16&生活设施
1.生活设施完善,饮用水源卫生,开水供应充足。
2.有寄宿生的学校建有学生公寓,要求单人单铺,有盥洗设备,建有公共浴室并提供热水保障。学生食堂满足师生集中就餐的需要。各类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和公寓,室内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和降温设施。
3.医务室的药品、器械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4.有标准的学生课桌凳和办公用桌、椅、柜。
5.&厕所蹲位数量符合规定。
1.学生公寓男、女应分栋设置或分单元设置,生均使用面积中学2.7平方米,小学2.4平方米。有条件的学校,每间不超过8人。
2.有条件的学校应采用电子售饭系统。
3.教学楼(区)学生厕所,小学:女生按每20人设一个蹲位,男生按每40人设一个蹲位,设小便槽;中学:女生按每2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按每50人设一个蹲位,设小便槽。
B7&&管理体制
C17&领导体制
1.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党组织、教代会的职能有明确界定。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监督保证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2.校级领导班子坚持依法治校,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正确有效地行使决策和指挥权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
1.查学校领导体制、校级干部任职、分工、领导班子成员名册等文件、资料。
2.查学校党、政会议记录。
3.查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提案、记录、决议。
4.开干部、教职工座谈会。
5.与校党、政、工负责人访谈。
领导体制不明确或权力缺乏有效制衡、监督,B7不能评为一等。
C18&管理体制
1.学校机构设置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积极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建立和健全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无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人浮于事的现象。行管人员少而精,工作效率高,管理成本低。
2.探索建立校务委员会制度,吸纳家长、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
1.查学校机构设置图、文。
2.查处室干部任职文件、干部、职员名单。
3.查处室职责。
4.查处室工作计划、总结。
5.开干部、教职工座谈会或访谈。
6.查有关校务委员会制度文件、资料。
B8&&校务管理
C19&教职工管理
1.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学校党组织建设,坚持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有记载、有笔记、有总结。坚持干部任课、蹲点,深入年级、教研组、班级、课堂、操场、食堂、宿舍,了解实情,联系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坚持党风廉政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在阳光下正确使用权力。校务公开制度健全,重大问题能按规定程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执行有力,透明度高。坚持定期民主评议干部。质询、问责、举报、审计制度健全。
2.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有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以及学年(学期)实施计划,有校本培训体系和制度,并认真实施,全面提高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费和发展平台。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3.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确立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行聘任制,合理安排教职工工作,优化人力资源组合,干群、师生和谐相处,全体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高,学校充满创造活力,形成人尽其力,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4.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关心教职工政治和专业成长,关心教职工工作条件、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教职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近三年无侵犯教职工合法权益现象,教师队伍稳定。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拖欠教师工资,发生教职工人身安全受侵犯未能及时妥善处理的,B8-C19不能评一等。
C20&计划管理
1.学校、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均有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正确,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2.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计划目标责任到岗到人。注重计划执行中的检查落实、反馈调整和考核评价。
1.查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
2.查计划执行过程检查、反馈、调控、考评记载资料。
3.抽查目标责任制实行情况。
C21&制度管理
1.学校各个部门、各项工作有规范的制度,形成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
2.学校各个部门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每位教职工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责任到人,责、权、利一致。
3.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有定期检查和情况记载,反馈及时,督办有力,整改落实,奖惩分明。
4.建立学校章程,按章程办学,努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1.查学校制度汇编。
2.抽查教职工对岗位职责知晓和执行情况。
3.抽查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4.查有关学校章程资料。
C22&信息管理
1.有合格的专、兼职档案、信息管理人员。
2.档案资料管理规范、达到国家规定的档案管理要求。
3.推行电子校务,初步建立计算机智能管理系统,逐步提高校务、教务、总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4.加强校园网和信息资源库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传播合法。
1.看档案室了解文字档案整理、保管、使用情况。
2.查评估档案资料目录。
3.看校网管中心管理情况。
4.抽查处室电子信息收集、整理、储存、使用,开展电子校务情况。
5.查档案、信息管理的保密、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B9&&教务管理
C23&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1.学校德育工作有领导、有队伍、有网络、有阵地、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评比、有奖惩。
2.学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竭诚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关爱、尊重学生、坚持教育与管理、他律与自律、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对学生的出勤、守纪考察严格;奖励、处分制度健全,执行严肃,效果良好。学生会、共青团组织健全,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设置心理咨询室,有效开展学生心理疏导、调适工作。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成效显著。
3.重视对年级组和班主任班级工作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有整改、有评比、有奖惩。
1.《小学德育纲要》
2.《中学德育大纲》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5.《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7.《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8.《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9.《学校艺术教育指导纲要》
1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查学校相关资料。
2.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
1.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违规补课问题严重者,B9C24不能评为一等。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流动严重者,B9C24不能评为一等。
C24&教学管理
1.校历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遵守国务院、省政府的政令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无随意增减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现象,无超课时、超学时、超进度和利用早晚自习、双休日、节假日上(补)课现象。
2.学籍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招收新生和办理学生休学、转学手续。班学额和留级面符合规定。小学、初中依法组织适龄学生入学,防流控辍工作落实,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规定标准。高中学生无非正常流动现象。
3.坚持教学为中心,严格施行教学常规管理,备、教、批、辅、考、评各教学环节有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要求。重视对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有整改、有评比、有奖惩。对教辅资料的订购和使用有严格规定并认真执行,无乱订滥用现象。
4.理科实验室、微机室、教学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健全,人员配备符合规定,设备完好。理科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开出率、图书借阅流通率、阅览室上座率、微机室开机率高,体育场馆在课外、双休日对学生开放,使用率高。
5.实施科研兴校策略,教科研工作的领导、组织、人员、经费落实好,教师参与率高。
C25&体卫艺管理
1.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学期有体卫工作计划,不断加强和改进体卫工作。
2.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每学期有美育工作计划,不断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
3.课外活动管理有章有序,体育、艺术、人文、科技等小组和社团活动广泛开展,学生参与率高。
4.校外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劳动时间有保障,内容丰富,学生参与面广,教育效果好。
B10&&总务管理
C26&财务管理
1.财经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坚持收支两条线,账目准确无误,经费使用合理,透明度高。勤俭办学,降低教育成本,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取得成效。
2.收费严格执行规定项目和标准,实行统一收缴和支付。无乱收滥支现象。
3.勤工俭学,既能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又能为学校补充办学经费。学校自筹经费用于学校建设和服务师生。无小金库和挪用现象。
4.财产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校园、校舍、装备、水电的建、购、管、用制度严格,台帐清楚,管理定人定责,定时检查,及时维修,保证各项工作和师生学习、运动、生活正常运转。
1.查财经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2.查学校总收支账目、年终决算。
3.查收费账目、发票存根。
4.查校产管理台帐和管理情况。
财经管理混乱,乱收费现象严重,B10C26不能评为一等。
C27&生活和环境管理
1.师生食堂的环境、炊具、餐具和食品清洁、卫生、安全,注重营养科学配餐,成本核算合理,师生满意度高。
2.学生宿舍基本生活设施完好,管理严格,卫生、文明、安全。
3.学生饮水、洗浴安全卫生,能满足需求。
4.校园生态环境好,净化、绿化、美化水平高,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成效显著。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丰厚浓郁,育人环境好。
6.学校周边环境符合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的要求。
7.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指导纲要》,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定期检查,及时整改;学校安全保卫措施有力;师生安全意识强,有自护、自助、自救知识。
8.有紧急应对校园重大安全事故预案,并能及时启动实施,能有效地保护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1.&现场察看。
2.&查绿化率、覆盖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数(件、人/学年)
C28&德育地位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校长重视德育工作,有分管校长主持德育工作,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德育工作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有学年(期)计划和短期安排。
3.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现全员育人。
4.落实德育工作(活动)时间,德育活动经费、必要的物质条件有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小学德育纲要》
《中学德育大纲》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
1.重点查阅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学年、学期发展规划。
2.与分管校长、政教主人、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等访谈。
3.&观察学校组织的班会和德育活动。
C29&德育内容
1.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全面落实《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学校德育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本校教育资源,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遵循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和学校实际出发,形成不断递进的教育系列。
C30&德育途径与方法
1.不断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受到学生喜欢和欢迎。
2.各学科教学根据学科特点,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有意、有机、适时渗透德育,努力实现德育与教学融合。
3.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切实做好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4.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办好学生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
5.重视实践育人,重视学生体验,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建立校内外德育基地,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6.积极建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学校文化和网络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师风和学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7.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学校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8.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9.建立的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综合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C31&课程开设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按要求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落实校本课程的教学。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课程评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
2.巡查、观察。
3.&查看相关资料。
4.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5.观摩学生课外活动。
C32&课堂教学
1.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确定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落实。
2.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组织多向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提供空间,为学生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提供机会。学生能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4.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优化。
5.课堂效率高,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达到,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6.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C33&课外活动
1.能有计划地将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课外延伸,实现学科整合,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通过科技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面大,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C34&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
1.坚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极推进校本教研,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包括学法指导等课改中遇到的新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探求教学艺术新境界。
2.从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中选题立项,科学规范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立足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课题研究成果能及时有效地用于改进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推进学校持续发展。
1.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识体育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按规定上好体育课,有效落实“两操两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2.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规定做好对每一个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记录,学生健康档案齐全、规范。
3.广泛开展各种体育兴趣活动和体育比赛,学生参与面广,每年举办好1—2次学生运动会。
4.在相关学科中渗透“三防”教育及必要的急救知识教育,定期进行国防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
1.查看相关资料。
2.观摩学生活动。
3.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
1.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卫生督导机制,师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学校有医务室,配有合格的医务人员,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教育。有效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做好拒毒防艾、珍爱生命教育,有效做好传染病、流行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3.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和体质测试;常见病、流行病的防治,工作落实,资料齐全。
C37&艺术课程与活动
认真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重视美育,按规定开好音乐、美术(高中艺术)课,落实艺术课教学,每学期有美育工作计划,不断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注意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兴趣小组活动,定期举办学校艺术节,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注意发现培养有艺术特长的学生。
B16&&学生素质发展
C38思想品德素质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初步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共同理想,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2.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小学生守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严格自律,加强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学习目的明确,富有进取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操行评定优良率在80%以上,犯罪率为零。
犯罪率n=N&/M*100%,N为近三年内受刑事拘留以上的学生人数,M为近三年学生总数除以3。
C39文化科学素质
1.完成本学段课程计划规定的各学科学习任务,较好地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各学科合格率:小学、初中各99%,高中98%。学科优秀率:小学50%、初中40%、高中30%以上。
2.求知欲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3.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现代科学知识。
4.有较好的语言文学素养,说普通话,用规范汉字。
学科优秀,指各学科总平成绩80分以上,且无不及格学科。学科合格,指按大纲命题,成绩60分以上,且无不及格学科(含补考)。
C40身体心理素质
1.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主要指标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超过本地区同年龄组学生的平均值。眼近视率:小学&10%,初中&25%,高中&40%。
2.有基本的体育锻炼知识和良好的锻炼习惯,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心理素质良好,抗挫力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人格健全。
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和测量技术按鄂教体卫[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1.&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办法抽样进行学生体质体能测试,结果进入《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统计表》。
2.&查心理教育、咨询的统计分析资料和心理调查的分析资料来认定学生心理素质状况。
C41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
1.艺术兴趣爱好广泛,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初步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80%以上的学生参加文学、艺术等兴趣小组活动,部分学生初步形成1-2项文艺特长。
1.查阅相关统计资料,落实兴趣小组的组别、人数和比例。
2.抽样考察兴趣小组活动。
C42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主动了解社会,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初步的解决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极参加实验操作、微机操作、劳技制作以及简单的生产劳动,方法科学,动手能力强。
3.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兴趣浓厚,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有科学精神,有质疑、求异意识,勇于探究,个性特长发展良好。
4.学生中有一定数量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部分学生在正规的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1.抽样进行理科实验操作、计算机基本技能测试,结果进入《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统计表》。
2.通过查阅活动课程相关资料和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等方法搜集信息,测定比例。
3.参加各科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中参加科技小组活动的学生不少于30%。
B16&&办学成绩与特色
C43&办学质量与社会效益
1.毕业率:小学99%,初中95%。完成率:小学100%,初中95%以上。高中二率符合省定相关标准。
2.学校教育质量在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3.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
4.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显著,一批经验总结和论文在省以上会议或刊物上交流与发表。
5.毕业生能较好地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毕业生跟踪调查的良好率在95%以上,就业毕业生中涌现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好典型。社会对学校总体评价好,满意率高。
1.随机选定一毕业班级,分组进行
学生体育特长、才艺展示和口头作文的测试,完成《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统计表》。
2.通过查阅资料、座谈、访谈等途径采集信息,综合评定。
C44&办学特色
1.学校办学注重个性化发展,既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支撑,又有师生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并形成了反映个性化发展的翔实、系统资料。在学生发展、经验总结、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成果。
2.具有稳定性、独特性、示范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公认,产生较大影响。
特色项目:学校在德育、体育、艺术、科技和学科教学的某一领域,在一定的学生群体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经验。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
B17&&学校可持续发展
C45&发展规划
1.围绕办学目标制订了长远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思路科学合理,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校情实际。
2.与时俱进地调整办学思路,发展规划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行性。
C46&发展潜力
1.&教育资源(人、财、物)配置合理,并能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不断优化,提高现代化水平。
2.重视学校内涵发展,坚持走人才强校、科研兴校之路,全面构建和谐校园,加强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学校充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不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四、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
建立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是加强学校管理、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对中小学校进行督导评估的制度”。为保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必须做到单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鉴定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学校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为适应我省开展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湖北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工作规程》。市(州)、县(市、区)教育督导机构开展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可参照本规程另行制定工作规程。
一、学校自评
学校自评,是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高度重视自评工作,把它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认真做好。
(一)做好学年度自评
1.学校每年须结合学年度工作总结,由校长组织全校教职工,对照《评估方案》的要求,进行一次综合性自评。
2.每年自评后应形成自评报告,报主管教育督导部门。同时应形成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并切实按照整改意见改进学校的工作。
(二)做好综合督导评估的自评
1.成立有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职工、学生代表以及社区代表参加的自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自评工作。
2.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以及评估方案等文件,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评估要求。
3.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对照评估指标进行工作总结,广泛收集信息,认真测评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自我评估。
4.在各部门总结自评的基础上,形成内容详实的学校自评报告,由校长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社会人士代表通报。
学校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学校概况);自评工作过程及学校工作评价与得分;主要成绩与作法(一般按A级指标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5.组织全体干部和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代表,结合校长的自评报告,对照评估方案中的评估要求,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评等定级。学生参与面不低于10%,家长及社会人士代表不少于15人。
6.学校根据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自评报告,提交教代会和校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申报工作
(一)学校申请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评估,须向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申报,同时上报《申请评估报告》、学校的《自评报告》及《申报表》。
(二)市(州)及县(市、区)中小学校申报省级示范学校的评估,必须先取得市(州)示范学校资格,再由市(州)政府教育督导室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
三、教育督导机构的评估
省级示范学校的评估一般分四个环节:前期考察,正式评估,回访认定,公示授牌。
(一)前期考察
省教育督导部门在接到学校和市(州)教育督导部门申请报告的一个月内,审核有关报告、材料,派出以省督学为主要成员的考察组赴学校进行考察。考察组对学校进行全面考察,对学校工作进行指导,并对是否可以进入正式评估提出意见;学校须根据考察组提出的督导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并上报教育督导部门。省教育督导部门根据考察组意见,并视学校整改情况确定正式评估的时间,并在正式评估前15天向学校和学校主管部门发出综合督导评估的通知。
(二)正式评估
1.&省教育督导办公室负责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拟定评估实施方案(含日程安排和人员安排等),于赴校评估前一周发给学校。评估工作一般为3—4天。评估组成员为10—12人,其中组长1人,下设五个指标组,各设指标组组长1人。
提前向参加评估的人员提供被评学校的访问网址,或通过网络向参评人员传送学校自评报告等主要资料。
2.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程序
⑴采集评估信息
①评估组全体成员听取学校自评报告,察看校园、校舍和设施设备,参加升旗仪式,观看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大型活动。
②听课,抽查教案、作业,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访问学校干部、师生及社会人士,开展问卷调查,进行体育、理化生实验操作、计算机操作、学生综合素质等测试。听课面视学校规模大小确定,年级和学科覆盖率须达到100%。上述各类相关调查的对象,原则上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
③查看档案资料。
⑵综合评议
①各指标组整理、分析评估信息,按照评估标准的要求,对本指标组负责评估的各C级指标进行评议和量分,确定本项A级指标的评估等级,拟出督导意见,在征求学校干部、教师、职工、学生代表的意见后,写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意见。
②评估组全体成员全面综合分析评估学校工作,评定对学校工作的整体评价意见,确定等级和得分。
⑶通报综合督导评估意见
评估组向学校通报评估意见,评估意见一般包括评估工作概述、评估结论与依据、主要经验与建议等几个部分。在通报评估意见时,应要求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针对评估组提出的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工作,并在一个月内将整改方案报省教育督导部门。评估组的评估意见,经省教育督导部门整理并形成书面报告,在一个月以内,以督导通报的形式,书面和网上向学校和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以及当地人民政府通报。
(三)回访认定
省教育督导部门在评估后6个月左右,派出由督学组成的回访组对学校进行回访,察看学校的整改工作落实情况,作进一步的认定。
(四)公示授牌
经回访组认定,省教育督导部门在公示无异议后下发正式文件,对学校获“省级示范学校”资格予以确认,并授牌。
凡正式评定为省级示范学校的中小学校,每四年由省教育督导部门派员复评一次,进行重新认定,以推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其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本站内容 鄂ICP备案号
浏览本站网站建议使用IE7以上版本浏览器方能正常显示
通讯地址: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团结路1号(东区)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学菀路35号(西区) EMAIL: 邮政编码:445300
鄂公网安备0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德育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