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临湖镇的详细介绍?

涡阳历史_涡阳名人介绍 - 爱程旅游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
& 涡阳历史人文
涡阳历史人文
历史沿革禹分天下  春秋战国屡易其主   据《禹贡》记载,大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大禹王治水成功,分天下为九州。现阜阳地区属豫州,宿县属徐州。那时之涡阳县境在豫州东北,与徐州毗邻。   商朝,约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建都南毫。南毫古城在今谷熟县西南三十五华里(今河南省商丘东南谷熟镇)。涡阳县境距毫四十五里,为商之畿辅。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今县境(含 1964 年划归利辛部分)属陈、胡两国。胡国在今阜阳县境;陈国在今毫县境。秦汉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统一中国,“废封建,行郡县”,即废除分封制,而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原陈国地设任、城父两县,皆属泅水郡,县境亦属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该(在今宿县)攻占轾、A、苦、拓、谯,其中包括部分涡阳县境。后陈胜为秦将章邯所败,于下城父为御者庄贾所杀。据《清一统志》,下城父位于蒙城县西北约八十华里,在今涡阳县境。   汉沿秦制,除新置一些郡县外,还更改秦部分郡县名和辖区。涡阳县境当时跨泅水、汝南两郡。泅水郡改名为沛郡,领三十七县。涡阳县境部分属于轾、城父、山 三国时代,涡阳县境属魏国。魏置港郡,下辖沛、汝就 用港为曹氏故里,魏文帝曾丕寅初二年(公元 221 年),用诉为五都之一。设据郡后,又置法阴郡,不久废。两晋南北朝时期  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二年〔公元牟 666 , 复置汝阳郡,领八县。瞧郡仍存在,领县,包括城父、山桑、校等县。时县境跨准、汝阴两郡,同属豫州。元三世纪末,晋惠市司马衷在位期间,匈奴入侵,杀北地太守,攻陷郡县。自此起,夷狄乱华,北方三十州郡战事颗侃公元 307 年至 312 年,曾怀帝司马炽在位或间,俐 H 陷于五湖,惟键(包括涡阳县境)仍为晋所有。   南北朝时。国无宁日,县境屡遭兵见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 450年),北魏太武帝率兵南掠,占豫州、准西等地。自此,淮河以北皆归北魏。涡阳得名即自北魏始。五世纪末,县境又为南朝齐所得。 公元 495 年,南朝齐龙阳县开国侯王朝在涡阳降北魏。当时之涡阳在今蒙城县北、今县境亦为王朗领地,随之属北魏。北魏时,县境一度曾划归三郡。临涣郡领三县:钰、丹城(即今县境之丹城集)、解城(白掸,在今龙山集北),以钰为郡治。蒙郡领二县':蒙(今县城东南十五华里之蒙关店)、勇山(“勇”为“龙”之谐音,即今县境之龙山),以蒙为郡治。又置颖州于汝阴郡,以汝阴、戈阳两县为郡治。唐宋时期  隋文帝开垦元年(公元 581 年),并丹城人临涣,省郡为县。炀帝大业二年(公元 606 年)归属谯郡。 开垦十六年(公元 596 年),改涡阳为淝水。隋炀帝大业初、废州,淝水复汉时 山桑名。开皇十八年(公元 598 年),复浚仪为城父,属谯郡。汝阴郡,旧直颍州,初五县。开皇初郡,大业初复为郡 。在城父之鲁丘堡置文州,又置药城县。次年,州废,改为文城县。武德七年,文城县并人城父,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改山桑为蒙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 814 年),从毫州割临涣归宿州。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 1014 年),从宿州划临涣属毫州。真宗天禧元年(公元 1017 年儿又归宿州,隶淮南东路。唐时的真源县,大中祥符七年改为三真。那时的三真、谯、城父、蒙城等七县属毫州,隶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二 070 年),分归淮南东路。毫州在大中祥符七年建集庆军节度。宋徽宗崇宁年间,有人口十三万户,生产贡结纱、绢等。明清时期  明洪武初,废城父县,并人毫州。又降毫州为县,沿元制,由归德府统辖。洪武六年(公元 1373 年),归属颖州。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 1496 年)十月,又升毫县为毫州,并置义门巡检司。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 IS71 年)二月,从归德府割宿州;三月,从汝宁府割颖州,与寿州所属的蒙城,同归凤阳府统辖,直隶南京。   清顺治二年(公元 16 4 5 )四月,县境为清占据,隶“江南承宣布政使司”。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 年人分置“江南左布政使司”,领安徽,隶江宁。康熙六年(公元 16 6 7 年),改“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 6 0 年八“安徽布政使司”驻安庆。乾隆二十六年,设安徽省,省城仍设安庆。民国至今  民国二年(公具有现代化气息浓重的涡阳县城元 1913 年),废颖州府,县境属淮泅道。不久,在领州设阜阳专署,辖涡阳县。1940 年元月,为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豫皖苏边区成立由共产党领导的涡北县(县委书记赵文甫),辖原涡阳县下属的丹城、义门、龙山三个区,计 15 乡。一九四四年九月,改涡北县为雪涡县(县委书记党若平),县长李晨。下辖十个区,属原涡阳县境的有曹市、青町、龙山、丹城、吴桥、雪枫、义门等七个区。 1946 年秋,于县境西部建涡毫县,原属涡阳县境的有临湖、花沟两个区。 1947 年冬,在县境南建涡阳县,李晨兼任县委书记,武建周任县长。   一九四九年三月,划三县原涡阳县境,仍并为涡阳县。县委书记李又元,县长武建周。一九六四年,划县市郊间集、张村、江集三区归新设之利辛县。涡阳县属安徽省阜阳专署。 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新的地级亳州市成立,涡阳县由阜阳市划入亳州市。历史文化  涡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国先秦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即诞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涡阳又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涡阳老子文化博物馆地,演绎出许多彪炳青史、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古代庄子、稽康、张良、范蠡、伍子胥等先后在这里参悟玄理奥旨,留下了遍及全境的名胜古迹。一代风云人物 刘少奇 、彭雪枫、张震、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在这里南征北战,谱写了辉煌壮丽的抗日诗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境内文化众多,1996年5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涡阳县现有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县级文物150多处,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1990 年11月涡阳县将石佛寺、东太清宫、嵇康墓等34处文物列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公布涡阳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化、传统戏曲、传统手工艺术等(共21项),2009年涡阳老子传说、棒鼓舞已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附省级以上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1、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 省 级 1981-9 涡阳县新兴集 2、张乐行故居 省 级 1981-9 涡阳县张老家 3、捻军会盟旧址 省 级 1981-9 涡阳县城关镇 4、天静宫遗址 省 级 1998-5 涡阳县闸北镇 5、东岳庙 省级 1998-5 涡阳县闸北镇 6、红城子遗址 省级 2000 涡阳县曹市镇     二 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名录 1、涡阳老子传说 省级 、棒鼓舞 省级 2009-2历史名人 老子  传说前先秦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陈国相(最新考证为安徽省涡阳县天静宫流星园)人,有人说又称老聃。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乐行  张乐行(),涡阳县城西北六公里张老家乡人。张乐行出生于地主豪绅家庭,1852年,皖北饥荒严重,张乐行与龚得树等率捻众万余人起义,在苏鲁豫皖交界的广大地区活动,声势迅速扩大,各地捻众纷纷起义响应。1855年秋,各路捻军首领云集雉河集(今安徽涡阳县),成立联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号称大汉永王。组成捻军,建立黄、红、蓝、白、黑五旗军制,扩大队伍,积极活动。1857年,张乐行率捻军与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部队会师,被封为成天义,任征北主将,后改封沃王。与太平军并肩战斗,使清政府大为恐慌,先后派胜保、袁甲三等人镇压捻军。1863年,僧格林沁围攻雉河集,捻军遭受重大损失,张乐行在涡阳义门遇害。张宗禹  张宗禹亳州雉河集(今涡阳)人,清末捻军领袖.1856年,捻军雉河集会盟 ,奉命领正黄旗兼领镶黄旗,为张乐行禁卫军。治军严谨,有“小阎王”之称。1860年率捻军3万奔袭苏北重镇清江浦,毙清淮海道关葆晋等,被太平天天封为“石天燕”。清僧格林沁重兵围攻雉河集,张奉命突转入豫,与捻军陈大喜部会合。闻张乐行遇难,率部回 师雉河集,杀叛街杨瑞央、王怀义,复入河南。后与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等部会合,易步 为骑,以流动战术疲敌。1865年由鄂经豫入鲁,疾驰而东,再折而西趋,于曹州府西之高楼 寨设伏,将尾追的僧格林沁清军围而聚歼,击毙亲王僧格林沁、内阁学士全顺和总兵何建鳌 ,使清军11000余名骑兵几乎全军复没。曹州大捷后率部围攻涡阳县城,因刘铭传淮军所迫 ,遂入河南。1866年捻军分军后,率西捻军入陕,于西安城东灞桥十字坡,歼灭陕西巡视刘 蓉部湘军,毙提督萧德扬及记名提督杨得胜。围攻西安不下,于次年过渭北,会合回民起义 军。后南下宜川,入山西,以“围魏救赵”策谋救东捻军。1868年入河北、副易州,军锋直 达京郊芦沟桥。三月,自内黄渡卫河。入山东,为清军河防工事所困,值阴雨连绵,雨水成 灾,捻军被圈困于山东内黄河、运河及徒骇河之间,茌平南镇一战全军覆没,仅率18骑突围 ,后不知所终。其下落有三说:   传奇一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长城――为他而修理   传奇二   山东高楼寨大捷――僧格林沁蒙古马队覆灭   传奇三   陕西十里坡之战――西捻军的最大一次伏击战   传奇四   两次威逼北京,清廷告急震动朝野   传奇五   英雄末路――不知所终马玉昆  马玉昆(年),清末将领。字荆山,亦作景山。原藉蒙城县西马家集,后迁居雉河集(今安徽涡阳县城)。初以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1847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7月朝鲜事急,奉令率军至平壤。在平壤保卫战中,他指挥所部奋勇抗击,重伤日军第九旅团。但因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指挥失当,终于败回国内。1895年在辽河下游与日军作战中,马玉昆虽英勇善战,但由于清军各部不协,仍以清军失败而结束。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调还直隶。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马玉昆率武卫左军抵御。初战天津,继战北仓,相持月余。卒以无援而败退。及那拉氏挟光绪出走西安,命马玉昆随扈。第二年,还京,加太子少保。1908年,病逝,追赠太子少保,赏加二等轻车都尉世职,谥忠武。
爱程旅游网 [闽ICP备号] 招聘邮箱: QQ群:(中国旅游同业超级群)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947号官邸大厦C栋239室(火车站假日商城斜对面,双涵路口站)电话:189- 传真: 客服QQ: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涡阳县临湖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