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离遵义有多远近的,环境美的,大自然气息浓厚的旅游的地方。

#高铁游记#【欢乐行】坐高铁,让心灵去旅行 恭城: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恭城景色优美、物产丰富,那里的打油茶更是远近闻名。如今恭城开通高铁已有多时,越来越多的游客去到恭城品尝美食、旅游观光,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你还在等什么?赶紧看完大图去恭城~@中国铁路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同时转发到微博人们在重视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同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们在重视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同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 园林信息 &>&&正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88)近现代史迹型:贵州遵义
&&时间:日8:2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大名鼎鼎的遵义被誉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茅酒之乡,红色的革命文化闪耀在青山绿水之中。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最大工业城市,以生产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而驰名中外。
  “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中国西部的重镇之一,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区域。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全市面积3076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5.1℃,全市森林覆盖率49.75%,是人类宜居城市之一。遵义是中国著名的酒文化名城,出产包括茅台酒和董酒在内的很多名酒。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是国务院列入首批公布的24个有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沿革
  遵义,商周时代诸侯小国鳖国,秦汉时代称县,唐宋元明时代称播州。居住在大娄山东麓水流域的上古鳖族,是巴人的重要支系之一,也是蜀人的重要起源之一。鳖令开创古蜀国开明王朝13代,并于开明9世时缔造蜀文化中心――成都城。唐代,播州是巴蜀地区抵御高原部落国的边境重镇。宋代,播州杨家将是西南地区抗击蒙古入侵的中坚力量。元代,播州土司控制疆域北濒长江,南临红水河,横跨云贵高原。明末战乱,四川惨遭屠戮,惟遵义府幸存。清雍正年间,遵义划入贵州,是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和财政来源之一。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壮大的重要转折点。
  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公元前8至5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柯、巴、蜀、鳖、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
  西汉元光五年(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前111年),于夜郎地置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
  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 夜郎”郡县之名。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
  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县级市,由遵义市代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
  日,由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和遵义县新舟镇组成的新蒲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全市共辖2市辖区、1市、8县和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中新蒲新区并不是一个市辖区,是为了发展和带动城经济,分散主城压力而设立的新城区,新区管委会驻红花岗区新蒲镇,没有区政府,尚未形成县级行政区,但是是作为未来新市辖区的基础。
  旅游资源
  遵义旅游区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点景区,也是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热点中的生态旅游的理想王国。初步统计,全市共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3个大类、40个品种、100多个景区(点),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个(赤水丹霞);风景名胜区7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赤水风景名胜区)、省级6个(习水、娄山关、绥阳宽阔水、仁怀茅台、余庆大乌江、湄潭湄江);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8个,其中国家森林公园4个(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4个(习水飞鸽、中国杉王、遵义娄山关、大板水);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A级以上景区26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遵义会议会址、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丹霞谷,云门屯娄山关景区,湄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赤水竹海景区,余庆飞龙寨景区)。
  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这里有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被誉为“生物活化石”的桫椤大面积生长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被誉为“丹霞第一瀑”的赤水大瀑布和有着西南高原明珠之称的栗元草场等,遵义会议会址、赤水丹霞等旅游景点享誉海内外。
  人文景观初步纳入旅游开发规划的历史景观遗址13处,其中国家级3处(遵义会址、海龙囤、杨粲墓),省级10处;博物馆7处(均为省级);古墓6处,其中国家级1处(杨粲墓),省级5处;寺庙5处(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5处,其中国家级1处(红花岗区);拥有红色旅游景点85处。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一个,示范点四个。仅2011年全市赤水9乡(镇、办)、绥阳8乡镇和正安4乡镇共21乡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占贵州省的84%。
  红军街
  日,遵义市政府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仿古建筑群――遵义红色旅游商业街――红军街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试营业。红军街原名杨柳街历史街区,在原动物园、水上乐园及部分住户拆迁地上建设而成,北与遵义宾馆隔街相对,南与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毗邻,与遵义会议纪念馆、文化小学为邻,东与遵义公园、西与名校遵义四中相连,为遵义市传统商业、文化中心区域,地处红色旅游景点核心位置。
  从遵义会议会址所在的杨柳街向右拐,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牌楼,上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街”三个苍劲洒脱的大字。跨过牌楼,放眼望去,两旁是错落有致的仿古小楼,木栏青瓦,雕花门窗,古色古香,体现出黔北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街心一律青石板铺地,更显沧桑古朴,幽清整洁。沿街灯箱上的画面,均是红军长征途经地方的照片。无数串精致的红灯笼,从家家户户的屋檐垂挂下来,汇成了一条红色的河流。
  这是一条步行街,是典型的融观光、休闲、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商业文化一条街。据说,许多“老字号”店铺,红军时期就已在此经营,至今仍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在这里,贵州和遵义当地的名优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遵义会议会址
  国家4A级景区。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 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 窗外层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 占地面积528平方米。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
  会址为当年红军总司令部和总部一局的驻地,楼上除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 、军委总参 谋部办公室外,还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兼住室外。楼下有作战室、机要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住室,一局局长彭雪枫、张云逸的办公室兼住室, 还有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室。
  遵义会议会址1954年1月开始复原陈列,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为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遵义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乌江古名延江,是贵州第一大河,发源于威宁草海,由西向东横贯黔东北后汇入长江。有乌江关、虎跳峡、鹰愁峡等险峻峡谷,两岸碧峰耸峙,有众多奇特的山体、峰丛、怪石、穿洞、飞瀑,形成乌江沿岸七峡六十景。沿着乌江驱船而行,土木吊脚楼、千年古镇、青石老街、古巷、历史文化遗迹处处可见,诗情画意的山水韵味随处可寻。淇滩镇民族历史文化村寨,就坐落在沿河南端15公里处的乌江东岸。
  乌江渡口早年仅通舟楫,明清以来始架浮桥,解放以后才建有规模宏大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并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石灰岩地貌的乌江水电站。
  乌江渡位于遵义县境内,历史上为“黔蜀要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万历年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军征讨播州杨应龙,曾在此惨遭败绩。
  1935年,长征到遵义的中国工农红军,则在此重创国民党中央军。
  娄山关
  又名娄关、太平关,位于遵义城北50公里处的大娄山中,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桐梓县志》载,唐?乾符三年,太原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明时播州杨应龙(杨端29代孙)叛明,被朝廷平定,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娄山关。
  娄山关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往南40公里是著名的遵义董酒厂。
  娄山关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是因为中国工农红军为保证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而进行的由南向北攻克娄山关的战斗,以及遵义会议后红军再次进行的由北向南攻克娄山关的激战,两次均取得伟大胜利,红军的英雄壮举写下了光辉的历史。
  毛泽东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
  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遵义县政府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娄山关”三个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摩岩全长11米,字径2.3米,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在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里。这座教堂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经堂在北端,是一座“罗马式”建筑,空斗砖墙栗色木柱,穿斗屋架,伞状拱顶,由纵深四排32根7米以上的圆满4柱支撑,两列边柱承受屋顶重量。学堂在南端,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砖木结构。整个教堂旧址长105米。宽129米,占地面积13545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于从未修缮过,木柱腐朽,四壁倾斜。1978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彻底维修,在严格保持原貌的情况下,改砖木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4年,又拨专款维修了天主堂学堂,作遵义会议陈列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经堂内召开红军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在大会上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
  红军烈士陵园
  人们尊称为“红军山”。红军山纪念碑位于遵义市小龙山上,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红军山原名小龙山,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解放后,遵义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红军烈士公墓,1954年将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由桑木垭迁来这里,从此,人们称小龙山为“红军山”。
  红军山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坟”、“青松堂”、“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情景雕塑、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钟伟剑烈士雕塑组成。
  赤水风景名胜区
  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非常独特和丰富,由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组合而成,原始古朴,自然天成。景观以瀑布、竹海、湖泊、森林、桫椤、丹霞地貌以及原始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为主要特色,兼有古代人文景观和红军长征遗迹,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五大特色。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
  赤水风景区规划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分为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丙安(月台)、七里坝(月亮户)、九曲湖、七大景区和18个独立景点。景观以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为其主要特色,兼有长征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市集生态、科普、文化为一体旅游胜地。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植物植被是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常绿阔叶林带。
  赤水丹霞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当地古时曾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当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层沿垂直节理方向发育,红层便被割成一片片红色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属于青年早期的丹霞,也是丹霞最美的阶段。赤水丹霞不只是单一丹霞地貌,赤水的丹霞结合了瀑布、湿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盖率超过90%,被称为“绿色丹霞”和“覆盖型丹霞”;而大面积古植被和多种珍惜濒危动植物一起,更成为赤水丹霞最独特的特征。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赤水丹霞与湖南~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区组合成为“中国丹霞”,并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表决,成为我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日,赤水丹霞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赤水丹霞国家级地质公园核心区位于赤水市杨家岩景区和两河口盘龙景区――元厚桂圆林一带,区内峡谷幽深、红崖绝壁、溪流飞瀑,属于青年早期的丹霞,也是丹霞最美的阶段,贵州赤水丹霞地质公园的申报成功,将对丹霞地貌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十丈洞景区
  是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体景点,面积30平方公里,以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为特色景观,拥有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奇兵古道、转石奇观、香溪湖、百亩茶花、石笋峰、亿年灵芝、会水寺摩岩造像、红军标语等等自然人文景观。景区原始幽静,林茂峰秀,丹崖艳丽,植物种属多样,山峦四季长青,云豹、糜鹿、弥猴等野生动物活跃出没,溪泉、瀑布密布,香溪湖波平水碧,是一处观瀑览胜、怀古寻幽、避暑休闲的极佳胜景。
  十丈洞大瀑布得名于古人对它的极高、极大而称十丈;洞者,疾流也(《说文解字》注),引申为瀑布,遂有此名。赤水大瀑布被地质专家誉为“神州又一瀑布奇观”、“中国丹霞第一瀑”、画坛泰斗刘海粟则称之为“空谷佳人”;中洞瀑布则被誉为“中国帘状瀑布的代表”。赤水大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我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长江流域第一大瀑布。
  目前赤水大瀑布正在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加快完善中。赤水大瀑布景区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
  四洞沟景区
  四洞沟风景区是赤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境内,离城区十五公里。景区是由四洞沟一段约四公里的山溪间,按大致相等的距离排列着四级跌水瀑布为主体,包括华平瀑布,构成赤水“千瀑之市”的形象景区。这四级瀑布瀑宽均在四十米左右,落差高者近五十米,它们形态各异,神韵俱佳,有如翠螺沐浴,或似新月流光,或若玉蟾戏蛇,或像云中落锦。景区内峰媚岭秀,景色优美,谷底翠竹繁茂,山间林木葱茏,溪边奇形怪状的丹霞石星罗棋布,水中天然植物盆景和丹霞石铺成的道路旁桫椤,小金花茶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随处可见。景区内尚有两汇水“水乡秀色”和贵州保存完好,雕刻精湛的郑氏石坊,“茶伦造纸坊”等人文景观,以及神奇的石项山,渡仙桥等丹霞奇观。四洞沟景区被国务院旅游资源考察团称之为“万竹之园”、“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
  燕子岩景区
  赤水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风溪河西岸,距赤水城区25公里,总面积16万亩,分别由燕子岩、皇水沟、石闪坪、恒山林海等四大景点构成。景区环境封闭,森林原始,生态系统完整,地势险峻,风景旅游资源独具魅力、气势恢弘,集科考、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目前,已开发建成的燕子岩景点内,生态植被上乘,原始森林保存完好,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桫椤植株高大,形态各异,群落完整;2001年4月,国家林业局与森林公园管理处组成的专家组实地综合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里的森林景观、瀑布景观和丹霞地貌浑然一体,品味极高,独具翠、秀、幽、奇、绝,是中外旅游者观赏自然生态风光的理想胜地,也是科普考察的重要基地。 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景点,有南园、北园、一帘幽梦、金龟观瀑、燕子岩瀑布、燕子岩穴、长寿泉、生命之源、猕猴穴天桥、莲台瀑布、古竹道等景段,以及无数的地学、水体、生物、森林奇观。
  赤水侏罗纪国家级公园
  距赤水城区十五里,是我国第一个以桫椤及其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景区内谷径幽,翠竹拥溪,四级形态各异的瀑布清俊典雅,风姿绰约;国家珍稀保护植物桫椤、小金花茶令人着迷;水生的天然植物盆景,碧波万顷的翠竹,神奇的石顶山、渡仙桥丹霞奇观让人流连忘返。
  198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组成“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考察组”深入赤水金沙沟一带去考察贵州省珍稀植物――小金花茶。无意中发现到桫椤,并确认这种植物就是世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从而结束了赤水桫椤长期不为人知的历史。赤水有大面积桫椤分布的发现轰动了全国乃至世界。
  1984年,赤水县人民政府建立了“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1992年,国务院批准“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为“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10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设地球爬行动物时代标志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游览观光园林,正式命名为“中国侏罗纪公园”,这是中国惟一一个以“侏罗纪”命名的国家级公园。
  桫椤是一种起源古老的大型树蕨,其种群在一亿八千万年前与恐龙同生共荣,享有“活化石”盛誉。桫椤宜生环境是中生代侏罗纪时期“避难所”,自然生态保持着远古原始的“本底”状态。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桫保区)以桫椤等国家珍稀濒危动植物及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面积13300公顷。中外专家评介:桫保区是地球上一处典型性十分突出的桫椤天然集中分布区,原始林相十分茂密的“亘古生境”,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发育良好的“丹霞地貌陈列馆”,人类自然发展内涵颇深的“历史文化宝库”,保护价值极高的“生态资源富矿”。其拥有的古老孑遗植物桫椤群落及生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野生动植物、独特的丹霞地质地貌,气候、水体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十分珍贵的人类自然遗产。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城东四十余公里,赤桐公路旁侧。该公园以浩瀚的“竹海”风光为主。公园内有楠竹十七万亩,遍布群山峻岭,登上公园“观海楼”,凭栏眺望,一望无际的莽莽绿原,铺山盖岭。山风吹过,竹涛阵阵,碧波涟漪。区内有“天锣”、“地瀑”、“八仙树”、“夫妻树”等奇特的自然景观。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综合构成的秀美景段,是人们避暑休闲、度假、疗养的理想胜地,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天然佳景。
  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遵义市西北13公里处,面积3132公顷。公园由四大景区组成:包括大板水森林游览区、聚仙洞地质景观区、玛瑙湖山水景区、金鼎山宗教文化观光区。公园自然景观资源有林海、雄峰、石林、溶洞、珍稀动植物、山溪、瀑布、温泉、水库、天象等10种类型,人文景观资源有庞大的寺庙群、古山遗址、土司遗迹、长征遗迹、苗族风情、田园风光、民间传说等7种类型,共计有17种景观类型,68处景点,它是贵州森林公园中景观类型最多的公园之一。
  公园由四大景区组成:包括大板水森林游览区、聚仙洞地质景观区、玛瑙湖山水景区、金鼎山宗教文化观光区。有各类景观景点多达68处,其中自然景观46处,人文景观22处,常年游客达20万人次。
  森林公园以“绿、奇、秀、静、野”和“原始、古朴”为特色,一年之中,大板水色彩纷呈,尤以春天为美,各种山茶、野樱花相竟斗艳,而春夏之交的杜鹃花海更是繁花似火,漫山遍野。在沙子湾的清溪旁,“小竹海”修竹万竿,随山风滚动,竹涛声声不绝。白云台海拔1500米左右的地方还有一大片环状高山草场,春天新绿遍野,山花烂漫。
  金鼎山位于遵义市金鼎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牛蹄场2公里处,山分九支,犹如九龙环拱,故历史上曾名“九龙山”,海拔高1608米,山势磅礴、群峰峻峨、削立万仞、直插天际,南宋播州(今黔北一带)被尊为播州“群龙”祖山。清朝光绪帝末年,光绪曾登临此山,观览后,大为赞叹,封此山为“小峨眉”。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为香会期,令朝前后一个月内,由于四方信徒虔诚拜佛的广泛性和延续性,文革十年,被毁寺庙旧址上,仍烟香缭绕未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佛教登山观光旅游的同步发展,每年佛教香客达10万余人。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86772亩,夏季凉爽,冬季寒冷,降雨丰富,日照少,云雾多,冬季雪期一般三至四个月。林区西侧有两条较大的河流,一是宽阔水河;另一条是干河沟河,由北向南在中坪汇合,称“羊岩河”,注入芙蓉江。宽阔水林区,是贵州乌江支流芙蓉江的主要发源地。
  宽阔水保护区位于黔北山地大娄山脉东部斜坡地带,绥阳县旺草区、黄枧区和宽阔区的交界处,离绥阳县城52公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拔高度在650―1762米之间。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地貌除中南部干河沟两侧碎屑岩区以中低山谷地为主的侵蚀地貌外,多为喀斯特地貌,广泛布于保护区东部、西部及北部,主要组合形态有峰丛峡谷、峰丛槽谷、峰丛洼地。
  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因处于四周较低,中间相对隆起的高地上,常年气温较低,云雾多,日照少,降雨充沛,具有低纬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年太阳总辐射值仅为焦耳每平方米,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少,处于全国最低值区内。年均气温11.7―15.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介于毫米之间,年均相对湿度超过82%。
  双河溶洞群
  位于绥阳县北部的温泉镇公坪办事处桂花村和铜鼓村,距绥阳县城50公里,距遵义市92公里,与宽阔水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毗邻。1990年被贵州省政府列为省第二批风景名胜区。
  双河溶洞群所在地桂花村和铜鼓村,深山苍茫,群峰秀丽,洞外有两条河流在铜铜鼓村交汇,双河溶洞因此得名,据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中日洞穴考察队、贵州省洞穴协会初步探明,它属我国罕见的一座巨大的、并具有独特景观的洞穴系统,是一座集旅游观光、洞穴探险、科学研究多位一体的洞穴系统,该洞穴系统大体呈网络形,水洞、旱洞并存、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由上、中、下三层,8条主洞,3条主要地下河及数十条支洞组成。洞穴环境条件良好,温度一般长年恒定在13─15 ℃。主洞道宏伟壮观,地下河神秘莫测,景观迷人。双河洞穴的发育和景观形态,不仅在国内独特罕见,且世界少有。地表环境十分优美原始,浓厚的乡土气息,美丽的田园、森林、温泉等自然风光分布在其周围,构成集山、水、洞、林、地下、地表之浑然一体的风景区。
  双河溶洞有三个特点为其他溶洞所不及。一是溶洞的长度35.2公里,是我国探测记载在白云岩地层中形成的最长洞穴。二是溶洞内特有的卷曲石和卷曲石形成的玉凤、荷花、石象、孔雀等等,叹为观止,令人流连忘返。三是石膏晶花体近一万平方米,石膏钟乳、石膏石笋、石膏石幔、石膏飘带等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研价值。溶洞群主要有石膏洞、水帘洞、莲花洞、桂花洞、山王洞、罗教洞、连望洞、杉林洞、罗汉洞等。
  九道门景区
  位于绥阳县青杠塘镇境内,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风光天然秀美,境区距宽阔水原始森林和中华第一长洞双河溶洞不过10公里之遥,三处影区形成鼎足之势。九道门风景区在浓密的原始森林中,由数座挺拔的山峰错落排列,怪石嶙峋的山峰耸峙对立,峰上古木参天,珍禽异兽出没其间,峰峰相应,形成了若干道天然关隘,九道门故此得名。在九道门风景区内,还有喀斯特地观群,整个景区包括五峰岭、黑龙溪、九道门三个景点。景点让人叹为观止,各景点相互衬托,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九道门以其神奇险峻、景区面广独树一帜,成为贵州喀斯特地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沙河银杉自然保护区
  位于道真县北部边缘的大沙河地带,山峦重叠,溪谷纵横,森林茂密,植被完整,它是贵州最北的一道生态屏障。有着茫茫的原始森林,丰富的生态资源,千姿百态的奇花异草。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在该区分布较广,林区内不仅是树的海洋,也是花的世界,其中以西南山茶花和杜鹃花最为独特。以山茶花为例,其分布广泛,树高10米左右,四季常绿,花大如盘,色彩鲜艳,气味清香,花期长达五个月。当白雪满山、万物凋零时,山茶花独自盛开,红花映白雪,对比强烈,色调鲜明,赏心悦目。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不仅生物资源丰富,而且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景观资源众多。城门洞、甑子岩的岩溶地貌,老龙洞和大河南坝的瀑布碧潭,石香炉的奇峰怪石,大标水的湖光山色,大沙河的曲径清流,石笋梁子的古碑“黔蜀门屏”等,千姿百态,足令游客流连忘返。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景色独特的风景区,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避暑胜地。
  丹霞谷旅游度假区
  地处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国家级森林公园、其地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景区自然景观品位极高,为地球同纬度上面积最广,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丹霞地貌为森林所覆盖,构成丹霞绿海奇观。清代实业家袁锦道在丹霞谷创办工厂、作坊48间,遗迹尚存。并于嘉庆十五年"不惜锱铢,请匠鸠工,穿崖凿壁"建成的望仙台石窟,造型精美,技艺精湛,被誉为贵州第一石窟。"寺祠合壁、人神共塑"的摩崖造像世所罕见。
  位于贵州省习水县三岔河,占地面积达80平方公里,动植物近4000种,野生动植物1600多种。系国家级森林公园、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AAA级景区。景区距习水县城45公里。北面与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山之隔,与四川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西连贵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接遵义优秀旅游城市和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经典线路,同属于黔北精品旅游线。地处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中心腹地。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习水县西北部,面积48666公顷。保护区地处贵州高原北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区内地形切割严重,谷坡壁立,人迹罕至,因而保存了大面积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且林相保存完好,原生性强,森林覆盖率达89.6%。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比较复杂,已经查明的生物物种有1500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珙桐、桫椤、福建柏、香果树等10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和云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灵猫、穿山甲等27种。保护区内还有许多独特的单优群落和中国新纪录种,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106°29′,北纬28°07′~28°34′,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面积48666公顷,核心区面积17436公顷,缓冲区面积4866公顷,实验区26364hm公顷。
  习水保护区地处川黔南北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的复合部位,属大娄山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红砂岩,以超深切割的嶂谷及剧烈的崩塌地貌形态为主要特征,崩塌岩块遍及山麓斜坡,围椅形悬谷、红岩柱、崩塌林等特殊的地貌极为醒目,它们与常绿阔叶林构成了绿树红岩、峡谷林深的独特的红层地貌森林景观。
  习水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降水充沛,云、雾、雨日多。云量多(多年平均总量8.2),阴雨天多(晴天日数占年总日数的11~2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实际上只有MJ/M2年,仅相当于太阳辐射总量的28.8~32.3%,是贵州乃至全国太阳辐射最低值区之一。区内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4.9℃。≥10℃的年积温88.3℃。河谷地区≥10℃的年积温近6000℃,而海拔较高的林区≥10℃的年积温为3400℃。由此可见,有效性强的积温给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
  习水保护区年降水量900~1300毫米之间。其雨量分布呈自西北部向东南部减少,自中部山梁向东北和西南减少的趋势。降水量最多的为6月,占年降水量的11~20%,1月降水量最少,约为年降水量的5%。无霜期240~250天,年均相对湿度82~91%。
  习水国家森林公园
  习水为历尽800年雪雨风霜、被誉为“华夏之最”的“中国杉王”建园立门,对环抱四周的青山加强绿化和保护,建立“中国杉王景区森林公园”。中国杉王中国乃至世界奇迹,孤立木,主干挺拔,根深叶茂。树高44.8米,胸径2.23米,冠幅22.7米,主干材积84立方米;据考证,此树树龄约八百年。麻汤埂寨门从中国杉王至石坎河,猿峒的必经关隘,处于中国杉王片区最高点。
  此处可观日出、云海,冬季可赏雪景。孔雀潭楠竹林孔雀潭在石坎河源头人工筑坝而成,长110米,最宽处50米,最深处6米,水面面积近2000平方米,四周皆茂盛森林和竹林,林中生长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鹅掌楸,观赏植物槭、百合、杜鹃、山茶。沿西侧,延伸分布有350亩楠竹林,地势较平缓,此处海拨高米,冬季严寒,按常理楠竹不易生长,但这里楠竹群落结构稳定,为园内休闲的最好去处之一,竹林中还有巨型野生山茶一株,树高8.5米,冠幅4米,胸径14厘米,花期2―4月。
&&&&&&& 仙人山
  仙人山是遵义县最高峰,位于遵义县西北部,地处山盆镇境内,离遵义不到60公里。东邻沙湾,南接芝麻,西与仁怀隔河相望,北与桐梓山水相连。属大娄山山脉中段,景区长14公里,总面积70平方公里,是乌江水系和赤水河水系的分水岭,号称“黔北屋脊”,仙人山海拔1849.3米。
  黔北高原山区的景观系列,几乎尽在仙人山。这里有石峰、石林、石丘、洼地、槽谷、悬岩、深谷、溪流、井泉、瀑布、岩溶湖、暗河、伏流、溶洞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强烈,地貌高低反差悬殊,岭谷相对高差千米以上;有茂密的原始林区,面积达4万亩,十里成片的方竹林,宽阔的高山草场,大面积的箭竹丛、稀世树种、千年古木、名贵药材。
&&&  禹门山
  在遵义县东禹门乡。山上林木茂密,地势平坦。乐安江流经其下,蜿蜒曲折,碧波澄潭,风景秀丽。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创沙滩寺。清初改称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旋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院及藏经楼。同治中,黔北农民起义势成燎原,黎兆棋等在此筑砦“自保”,使昙花、贝叶尽成壁垒烽烟。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梵宇琳宫,崇楼杰阁,名闻遐迩。河边古树参天,洞壑幽曲,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字随岩石高下凸凹为之,或连上下,或贯左右,古朴疏落,雄浑苍劲,为书法家所珍重。山前平远桥,结构宏伟,堤柳依依,横跨江上,长虹倒影,为“禹门六景”之一。桥头大悲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庄严肃穆,内祀三国蜀汉寿亭侯关羽。山右沙滩系黎氏故里,原有锄经堂、岭石斋、近溪山房、葑烟亭、藏诗坞、梦耕草堂和拙尊园等。对面的子午山、青田山、渔塘三处。遥遥相望,作品字形,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坟墓所在地。
  在余庆县西南松烟铺的蒲村。明末永历年间(),右金都御史钱邦芑(字开少),因拒绝与孙可望共事,长期隐居于此。曾辟百亩柳湖以自娱。中有72泉,时涌连珠粒粒而上,堤柳数百章,大可合抱;春夏间晓露垂珠,烟岚缭绕,风景秀丽,人称“小钱塘”。柳湖之阴有钱氏寓卢大错庵(钱自号“大错和尚”)。旁即他山,回曲斜抱,上多奇石,有的酷似六畜。山上崖刻“他山”、“玉屏洞天”、“藏书筐”、“梅仓”及“明少保钱开少放歌处”等字,至今犹存。
  “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
  位于湄潭县城中心火焰山山顶,天下第一壶”高48.2米,直径24米,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称号。巨壶耸立火焰山顶,壶内旅游、休闲、观光功能齐全,射程达20公里之远的壶顶激光灯在夜空中变换的各种造型,更是公园一绝。
  “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是全国第一家集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特色旅游、茶文化特色酒店、茶知识科普、茶艺表演、茶酒文化、茶园观赏、茶产品展销、茶文化展示及水上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主题公园,建立在湄潭县城"虹桥对应,秀崖碧波、三面是水,四方唯茶"的火焰山,由"天下第一壶"、"天壶茶廊"、"天壶水上乐园"和"茶文化广场"四部分构成。
  盐津大峡谷
  盐津大峡谷生态旅游区位于国酒之都仁怀市以南。整个景区内崇山峻岭跌荡起伏,石峰林之间多处断裂切割成峡谷崖壁,幽深险峻的自然景观遍布皆是,由于风化溶蚀景区内岩溶洞穴众多。盐津大峡谷生态旅游区由怀阳溶洞群及斑鸠岩峡谷风景区两部分构成。这里经多年开发,集吃、住、游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是个度假放松的好去处。
  桐梓小西湖
  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幽禁处,曾有“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的美誉。该景区位于桐梓县城5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另有上天门和天桥溶洞等景观可供游览。 在遵义客车站乘班车到桐梓,桐梓客车站转乘开往景区的专车。小西湖位于革命老区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城东6华里处,它以小巧玲珑的风格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贵州高原,素有“黔北明珠”之美誉,人们通常称之为“桐梓小西湖”。
  1938年,国民党兵工署四十一兵工厂迁移到这里,为解决电力,筑堤蓄水,形成水面一百多亩的人工湖。因湖光山色艳丽,仿效杭州西湖设景,湖中安置三个石塔,名“三潭映月”;湖岸广栽杨柳,经常会听到浓荫深处呖呖莺啼,名“柳浪闻莺”;坝首建方形纪念塔,夕阳西下,塔景横斜,俨然如“雷峰夕照”。当地群众称“小西湖”。湖中原建有湖心亭,山丘高处建有望湖亭、放鹤亭等。湖心亭的柱子上贴着对联“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小西湖的出名,还因为它与“西安事变”及张学良先生有关。“西安事变”后,1944年初,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囚禁,后辗转被送到小西湖,与赵四小姐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1947年的春天被送往台湾。如今,小西湖已开发成为一个集旅游、发电、观光为一体的好地方。
  古夜郎漂流
  位于遵义,全长7公里,沿途经过姊妹滩、上龙滩等二十多个险滩和千尺潭、蛇龙潭等十多个深潭。全程漂流用时大概3个小时左右。因为属于河流漂流,所以河道比较宽阔,加上河道两边高山耸立,青柏苍翠,让人感觉气势磅礴,大气得很。而且来这里漂流不太受短时天气的影响,开放时间比较稳定。整个漂流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惊险刺激的险滩漂流,也可以体验到在平静的潭面上轻松荡舟的乐趣。这段漂流,整体感觉比较丰富,“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控制漂流时间长短以及中间停靠点,如果你愿意,找个水势平缓的地方,干脆下水一游,就真是激爽到底了呢!
  洪渡河
  在务川县境内,河流两岸森林植被保持完好,生存着银杏、水杉、红豆杉、云南穗花杉 、珙桐、黑叶猴、金钱豹等众多珍稀动植物。其峡谷风光旖旎,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峭壁耸立,景色秀丽,峡谷幽深,青山滴翠。日,务川洪渡河风景名胜区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标志着该风景名胜区是本省稀缺、特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品味。
  洪渡河漂流位于务川南大门丰乐镇境内楠木铁索桥至丰乐桥河段,紧靠务凤公路。从遵义至洪渡河漂流处160公里,重庆至该漂流处200多公里,务川县城至漂流处23公里。河段全长12公里,32个滩口。滩连碧波,挥浆拨浪,有惊无险,乐趣横生。两岸或壁立千仞、天开一线,或回峰阔岸、河水清涟,或岸b汀兰、翔鱼浮鸳,渔家小舟穿梭其间,大有“两岸猿声啼不住,千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漂洪渡峡谷,弄雪花飞舟,品三峪风骨,读漓江水韵”,实为游客的好去处。
  茅台酒文化博物馆
  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水质优良,多出佳酿,是我国最重要的酿酒基地之一,享有酒乡之美誉。贵州酒史,源远流长。在展示贵州酒史、贵州名酒的同时,刻意展示多姿多彩的酒礼酒俗。博物馆成立于日成立于1989年10月正式挂牌并对外开放。
  遵义酿酒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内容丰富,名酒众多,世界闻名,且有大量出土文物表明,遵义具有悠久的酒文化。
  遵义地区出土的大量酒器酒具文物及饮酒的画像时刻,见证了遵义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历史。如仁怀市城东出土商代酒具大口陶尊,是本省历史上最早的酒具 。务川、道真等地汉墓出土精美的青铜酒具蒜头壶、提梁壶,遵义鸭溪汉墓出土青铜提梁壶、遵义新舟宋墓、杨粲墓等出土梅瓶、桐梓县夜郎坝宋墓出土《夫妻对饮图》时刻、习水县大合水《侍饮图》,明清酒具不胜枚举。
  明末至民国初:茅台“回沙”工艺形成酿酒业普遍认为,蒸馏酒的产生,是酿酒史上划时代的科技进步,它将酒文化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博物馆固定展览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贵州酿酒史》系统展示自然酒-人工榨酒-蒸馏酒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重点介绍贵州茅台酒"回沙工艺"、董酒"串香工艺"的形成时间、工艺特点和技术进步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贵州酒礼酒俗》,展示贵州汉、苗、彝、水、布衣、仡佬等民族的酿酒饮洒习惯;第三部分为《贵州名洒》,集各种名酒50余科、系列产品1000余种,显示贵州酒在全国乃至世界酒林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从知识性角度介绍中国白酒的五个分类香型、贵州名酒生产分布情况和酒质特点。作为博物馆常年交替开放的专题展览,有《贵州酒文化现代书画展》、《贵州名酒获奖奖品展》、《贵州酒文化文献资料展》等。
  湘山寺
  屹立于名城遵义市中心,雄M红花岗区群山环抱、贯城河湘江偎依的湘山之巅。碧波捧莲蕊,绿叶护红花,是幽雅秀丽的千年古刹。古人曾人题师描绘湘山寺美景:“晴风吹皱白练裙,春树翻杯摇绿云。流莺啼到深处,落花如雨吹缤纷。” 湘山寺开创于盛唐时期,是黔北佛教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重点寺院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寺势雄姿秀,布局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有法,红柱金顶,工艺精湛。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游人如织,每年三次观音会等更是信众如潮。为了朝山方便,规模宏伟的南山门正在兴建,并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先后有新加坡,缅甸、日本、美国、德国、葡萄牙和以色列国外宾到此参观,来自港澳台和全国各省市的游人香客更是不计其数。
  湘山寺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七六六-七七九年),初名万福寺,1200余年间,数易其名。
  该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初名“万福寺”。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年间(年)易名“护国寺”,明崇祯元年(1628年),因寺拥湘水、踞湘山,改名“湘山寺”。清嘉庆年间(年)遵义知府赵遵律以寺临响水、白云两洞,泉水响声不绝,更名“双泉禅寺”。但湘山寺之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郑莫祠
  位于市区老城现在的十一中学校内。建于1930年,座落在校舍左侧荷花池畔。郑莫祠是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最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郑珍、莫友芝的祠堂。他俩不仅在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是同窗挚友。他们多方面的成就,均为士林所重,因而被时人尊崇地称为“郑莫”和“西南硕儒”。
  祠坐西向东,中西合璧;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面宽15米。设三间,周有回廊。大门上悬挂“郑莫祠”三字匾额,该匾是遵义名人杨文湘所书。门旁有联、祠内供郑、莫木塑。
  陈公祠
  位于新城风朝门东侧(今健生路口),始建于清嘉庆初年,原为蚕神庙,供祭西陵螺祖。清乾隆三年(1738年)山东历城人陈玉臀来守遵义,从山东引种柞蚕,教民养织,三次往返,终获成功。于是,遵义府绸争价中州,远销南洋,遂为黔省首富之区。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廷准知府德亨之请,列陈氏为名宦,乡人筹银二千余两,于二十五年六月至三十年八月,增建后殿、二厢、一亭,移祀西陵嫘祖于后殿,正殿专祀陈玉里,蚕神庙易名陈公祠。
  杨粲墓
  坐落在遵义县龙坪永安皇坟嘴,北距遵义市10公里。建于南宋理宗淳v年间。为平顶双室,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最大的一块石料达一万二千余斤,以子母扣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占地面积50.1平方米,在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中居于首位。
  杨粲墓最具特色的是在墓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石刻装饰。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花草、器物五类。雕 刻技法以高、低浮雕为主,间或加阴线刻。有的细部还彩绘贴金,现虽已大部剥蚀,但仍可依稀辨出当年的豪华气派。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祖籍山西太原,为杨端第十三代孙,杨轼之子,幼年过继伯父杨轸为嗣。据宋濂《杨氏家传》说,他是宋代名将杨业的后代,于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年)袭职,称播州安抚使,当政四十余年,是黔北最大的统治者。杨粲对外反对金人入侵,对内实行“不事苛求”,采取了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播州人民的劳动,经济有显著发展,出现了“土俗大变”、“俨然与中土文物同”的好局面。前人撰写播州历史,多称杨粲功在国家”、“德被生民”。据《遵义府志》记载杨粲“性豪放,安俭素,治政宽简,民便之急。大修先庙、建学,养士,是杨氏家族的全盛时期。 杨粲墓,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皇坟嘴,北距遵义市10公里。建于南宋理宗淳年间(年)。结构为平顶双室,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最大的一块石料达一万二千余斤,以子母扣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占地面积50.1平方米,在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中居于首位。
  海龙屯军事遗址
  位于遵义市北30公里的遵义县高坪区太平乡白沙村。
  海龙屯众山簇拥,峡谷幽深,龙岩山高耸入云,峡谷中有白沙水,方圆约5公里,四周有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风关、朝天关、飞虎关、万安关、西关、云凤楼,以及水牢、金库、银库、火药池、绣花楼、校场坝、采石场等遗址。海龙囤孤峰入云,四面陡峭,山后一线窄径是唯一通道,山下湘水环流,群峰簇拥,壁垒森严,完全是一派军事要塞的形式。这里是播州杨氏政权七百年统治的后期老巢。囤中有许多遗址文物,是黔北的重要人文景观。
  茅台镇
  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茅台镇誉满全球;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四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丙安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丙安古镇,距赤水市区2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原始生态完整,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2.5%。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历经百年风霜,仍然稳如磐石。
  丙安的建筑独具特色,它是依山傍水地建在赤水河边一块大巨石上,寨子成椭圆形,巨石边缘的房屋多为木桩支撑二至三层吊脚楼,房屋仍保持古老的砖木结构,丹霞地质的红石小道和一级级红色石阶,蜿蜒曲折,四通八达的连接着寨子的每个角落,狭长的巷道,在古老、纯朴民风间更显亲切、融洽,为防御而建的厚厚敦实的城门至今仍威严耸立,城墙上清晰可辨的垛口,城门内的雕花窗棂,默默记载了炳安悠悠岁月,古老沧桑的老龙桥留下了炳安人勤奋、朴实的足迹。从这些古旧的建筑里,游客们更能体味到远古时夜郎国里的悠悠意境,漠漠人生。
  相传丙安原为“炳滩”,后因时常发生火灾,人们认为可能“炳”字与“火”有关,于是改“火”为“水”,以“水”克“火”,此后果真少有火灾。但“氵丙”字从“水”有遭水灾之疑,后人干脆去“水”改为“丙滩”。“丙安”的由来据说是为铭记治理赤水河的大、小险滩恶水,使商船能安全行驶而取的,仅这地名的由来,便告诉你古镇故事之多。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的古道上重要场镇,是商贾云集的重要场所,场上客栈、饭馆、茶馆比比皆是,好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自清乾隆年间赤水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成为来往盐船、商家停泊过夜之地,集市更加繁荣。& 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2005年,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部、委批准丙安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已成为红一军团在全国唯一的纪念馆。
  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赤水市丙安乡丙安古镇继获“中国红色旅游经典地”、“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后,在此次命名大会上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
  大同古镇
  位于赤水市赤水河畔,距丙安古镇18公里,距赤水市区只有6公里,是一个经历昔日的繁荣而衰败了的码头。同古镇位于赤水市城区西部,水陆交通便利,经赤水河入长江可到重庆、武汉、上海。自古商市繁华,军争兵燹,浓郁的耕读文化,淳厚的乡民性情, 各地商人捐资修建的会馆, 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袭的一套祭祀类建筑,确与山、水、林构成和谐、美丽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反映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的历史风貌。
  赤水古城
  赤水有着悠久的历史,赤水古城坐位在闻名中外的赤水河下游的南岸,隔河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相望,它靠山临河,赤水河从乌蒙山麓一路奔腾而来,在这里却收敛起狂放不羁的任性,温驯平缓地从城西绕北,流经东门再折向东去,又急急地奔往长江。这也是赤水自古就成为黔北川南重要古城,成为重要物资集散地与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的仁岸的重要因素。
  赤水古城墙没有西安、南京等故都的城墙那样辉宏与名气,没有文化古城镇远的城墙那样为人们所悉认识,但也都同样失去显赫一世的使用功能,默默地站立在那里,站立在涛涛东去的赤水河岸,供人们抚摸与凭吊,去追忆那些远逝的金戈铁马岁月。它以厚重的沧桑感,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象一本博大的历史典籍,记录着赤水历史辉煌过去。
  夜郎镇
  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所辖的一个镇,为夜郎古国故地,位于贵州省桐梓县中部,距桐梓县城40公里,西邻习水县仙源镇、重庆市綦江县石壕区,南接本县楚米镇、大河镇,东、北抵新站镇。
  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
  坐落于遵义东南侧,距遵义70余公里,湄潭是中国名茶之乡,灵秀之地,处云贵高原,居大娄山脉南麓,乌江北岸。此方山川秀丽,土质优良,气候宜人,河网密布,而湄江两岸更是水汽氤氲,故而湄潭产茶,产好茶!古代茶圣陆羽将湄潭茶收入《茶经》,并给出了“其味极佳”的最高评价;当代茶圣吴觉农老先生更认为:湄潭是世界上茶树原生地之一。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而湄潭是茶叶的源头。
  湄潭茶从来就不是寻常之物,在古代,“湄潭眉尖”是进贡宫廷的珍品,作为明清两代皇朝的贡茶,湄潭茶享有四百余年的尊荣与高贵。近代,湄潭茶和湄潭的桐油灯一起,又与浙大、与诺贝尔奖接下了不解之缘。在那苦难的岁月里,是湄潭接纳了远道而来历尽磨难却仍然坚强的浙大师生,是湄潭这一方水土孕育了一颗颗文化的种子。
  1939年,在王淘(中农所人事课长)、张天福(技士、金陵大学学士)的带领下,国民政府在湄潭筹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中央实验茶场,并由此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奠定了湄潭在中国现代茶业和贵州当代茶业的历史性地位。
  今天,茶产业已经成为湄潭第一大产业,丰富的茶叶资源为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的“兰馨”品牌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美食小吃
  贵州素有“吃在遵义”之说,遵义的特色菜有许多野菜,如龙爪肉丝,所谓“龙爪”,是贵州山上出产的一种蕨菜;还有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即中药里的鱼腥草等。比特色菜更受欢迎的其实是遵义的小吃。遵义的小吃大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如羊肉粉、豆花面、遵义鸡蛋糕、黄糕粑等,每一样都让你齿颊留香。
  遵义豆花面
  据说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开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家专为来湘山寺烧香拜佛的人开的,因而取利微薄,怎样才味美,不少人为此献计献方,到民国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遵义豆花面,生意兴隆。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宽面条,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讲究,有素、荤两种,素椒配有五种保密的佐料,荤椒还配有瘦肉丁、鸡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钩等,其味鲜美,将豆花与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遵义羊肉粉
  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遵义羊肉粉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
  空心面
  绥阳银丝空心面以手工精制而成,为清乾隆年间贡品,1989年获全国首届博览会“银质奖”。
  凤冈养生油茶
  凤冈县古有“夜郎古地”之称,追根溯源,凤冈养生油茶是传承了唐宋时代的煮茶遗风,风格独具,凤冈土家人至今仍有 “一日不喝油茶汤,干起事来心发慌”的传统,油茶是凤冈土家人世代传承的饮食习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不同的佐料,入味爽口。
  鸭溪黄家牛肉
  遵义县鸭溪镇的黄家牛肉早是遵义的名优小吃了,是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的特产,已有五十于年历史了。黄家牛肉采用贵州高原鲜活牛肉配以十余种天然辅料精制而成。食之咸淡适口,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
  仁怀三把鸡
  三把鸡是仁怀传统名菜,厨师能三把拔去一只鸡的全部大羽毛,故此得名。
  合马羊肉
  合马山羊”是贵州四大优良品种之一的黔北麻羊,“合马羊肉”则是黔北颇有名气的特色食品。
  尚稽豆腐皮
  产于遵义县尚稽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经发酵制成的豆制品。尚稽豆腐皮外呈棕褐色,质地绵韧,虽臭犹香,风味别具。不作任何加工即可食用,也可切丝凉拌,还可用水发软或油炸至半泡后炒肉。
  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就是中药里的鱼腥草,有一股特别的鱼腥味道。折耳根炒腊肉,即将当地自家腌制的老腊肉,与折耳根和辣椒段等同炒。这道菜中,折耳根的腥味与腊肉、辣椒的香气形成了奇特的混合,腊味醇和,菜味清香。折耳根具有清热解毒、开胃理气之功效,在贵州是每家每户桌上的菜,但外地人不一定吃得惯。
  乌江鱼
&&&&&&& 此鱼制法类似于时下流行的水煮鱼。将各色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放入鲜鱼块和豆腐烧制,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另有当地特色泡菜、时令青蔬等作为配菜。
  南白黄糕粑
  黄糕粑的原料为上好的大米、糯米和黄豆。黄糕粑,为遵义特产,尤以南白镇所产最为出名。蒸熟后的粑表面黄亮油润,糯米粒晶莹闪亮,吃进口中糯而不沾,香甜可口,有冷食或蒸、炸、烤、煎等吃法。
  筒筒笋
  赤水筒筒笋(黑竹笋)是由新鲜庆竹笋制成。原料选用背阳、湿地生长箐竹笋“阴山笋”,通常和腊肉搭配,二者会相互吸收味道;筒筒笋肉质肥厚,兼有腊肉的独特香味,鲜美无比。
  遵义特产
  朝天椒
  遵义还是全国主要辣椒产区之一,绥阳朝天椒为全国七大名椒之一,其椒尖簇簇向上,朝天而长,故而得名。朝天椒采摘晒干,色泽红亮、红润透明殷殷可爱,早在50年代就远销东南亚各国,近来又出口日本、美国等国。
  国酒茅台
  茅台酒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高梁和小麦作原料,再加上当地的优质矿泉水,运用传统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经过8次下曲、7次蒸馏、9次发酵,并经过长期窖藏而成,整套工艺长达8个月之久,一般要窖藏5年后才能成为出厂的成品。中国举行国宴或驻外使馆举行盛大招待会时,茅台酒是必不可少的佳酿。游客可在茅台酒厂直接购买。
  小叶苦丁茶
  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生产的“大叶苦丁茶”不同,产于余庆的小叶苦丁茶,系采摘木樨科粗壮女贞的幼嫩芽叶加工而成,是不含咖啡碱的代用茶饮品。这种小叶苦丁茶生长在贵州境内乌江河流域,良好的气候条件,无任何污染的生长环境,使得余庆县生产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甘冽去火。
  赤水竹食品
  原材料十分丰富,在市境内绵延数千里生长,植物类有竹荪、冬笋、绵竹笋、水竹笋、箐竹笋等数十个品种,竹禽珍品有竹鸡、竹鼹、竹猴三儿、竹燕窝等等,再加上人工二次加工的鲜品和干货,就有数百种之多。去赤水旅游,一定要带上一两种回家。
  遵义美酒
  茅台酒
  产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高粱和小麦作原料,再加上当地的优质矿泉水,运用传统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经过8次下曲、7次蒸馏、9次发酵,并经过长期窖藏而成,整套工艺长达8个月之久,一般要窖藏5年后才能成为出厂的成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被尊为“国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从1915年以来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从此贵州茅台酒闻名中外,誉满全球。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家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
  产于贵州遵义董公寺镇,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董酒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国评酒会上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董酒的工艺和配方曾三次被国家权威部门列为“国家机密”,国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是串香工艺的鼻祖,其独特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蒸”――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蒸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产于习水县习酒镇,地处赤水河中游红军四渡赤水的二朗滩渡口,距茅台酒厂五十公里,厂区占地面积2775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厂区方圆十里,故称“十里酒城”。该酒选用本地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小麦制成高温大曲,采用传统酱香型工艺,经两次投料,露地糖化,石窖发酵,清蒸回烧,多次发酵,多次蒸馏,按质装坛,陈贮二年,精心勾兑等工序酿成。无色透明,清澈晶亮;酱得突出,幽雅细腻,协调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不息。酒度53度,属酱香型大曲酒。
  集贵州酒乡数百年酿酒技艺之大成,得来国色天香之品质。具有正宗酱香的典型风格,深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酒乡明珠”、“酒中珍品”。产品荣誉:1986年,获“贵州省名酒银樽奖”。1988年,获“轻工业部出口优秀产品金奖”,同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1992年,获“美国洛杉矶国际酒类展评交流会金杯奖”。曾荣获中国酒文化名酒称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奖,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世界名优特产品国际金奖,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
  鸭溪窖酒
  蝉联历届贵州名酒,荣获中国驰名白酒精品、中国文化名酒、轻工部优质产品、轻工部出口新产品奖、中国酒王、全国消费者信得过新产品、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金奖、泰国王金像奖等国际国内数十项荣誉。
  特色活动
  踩山节
  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时间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第一天上午,要举行立竿仪式,是在山坡中央竖起一根系着松柏枝条和鲜花彩旗的花杆,作为采花山的标志。花杆竖好后,年长者向人们敬酒祝福,同时锣鼓声声、鞭炮齐鸣、芦笙悠扬,男女老少跳起蹬脚舞,耍狮灯,一片欢腾。晚上,篝火雄雄,人们围坐在篝火旁饮酒对歌,通宵达旦。苗族同胞吹芦笙、跳舞、对歌、尽情欢笑,聚亲会友,共庆新春。
  砍火星节
  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值年。循环轮流轮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会心酒"。
  祭山节
  农历三月,春山明媚,春雨融融,春燕归来,万物复苏,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也是仡佬族祭山的日子。祭山一般在三月初三,也有的在三月首寅或首巳日。祭山的村寨为单位各自组织。一村只有一姓者,祭山由长房世袭主持;多姓杂处的寨子,则轮流主持,每年由数户共同当值,用拈阄方式确定当值者,主持人面对神树,恭恭敬敬地献祭,呼请名山神来享受祭物,并祈祷山神保佑全寨清洁平安、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男子会犁牛打耙、女子会纺纱织布、多生子女。
  神树所在山坡被仡佬人视为神圣之地,备受爱护,人们不得放牛马去践踏,不得砍伐山上的树木,也不能随意进山砍柴割草,客观上起了封山育林的作用。
  吃新节
  孟秋季节,繁忙的农田管理基本结束,作物初熟,丰收在望。仡佬族人认为,这是天地、祖宗保佑的结果,所以新粮一熟就怀着喜悦、感激之情,迎请天地与祖宗尝新。这就是仡佬族 “吃新节”的由来。吃新的具体时间各地不一。多数在农历七月初七,少数在七月第一个辰日,如遇闰月,则在八月的第一个巳日。七月初一,即发麦芽、豆芽、谷芽,挂堂屋中柱前迎接祖先回家,一直供至七月十三。吃新节当天摘取新谷穗、包谷、豆荚等一齐献祭,并把纸做的金山银山放桌上,点香燃纸念请祖宗享用,将仡佬族传统的吃新节与汉族的七月半祭鬼活动联系起来。
  贵州花灯
  贵州民间举办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文娱活动,贵州花灯包含花灯歌舞和花灯剧(戏)两种艺术形式。
  花灯歌舞(俗称“地灯”、“锣鼓灯”或“锣鼓转”等)较简单、短小,没有完整的戏剧情节,主要是抒发某种感情或说明某件事理。表演时,演员要手执绸扇和手帕,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有时,还要插进韵白(俗称“拉白”),演唱的方式有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
  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或逢重大节事,人们便张灯结彩,聚集在一起“玩花灯”。民间也称之为“唱花灯”、“跳花灯”。
  贵州名酒节
  时间:公历7月―8月;
  地点:分别在遵义市、仁怀茅台镇、赤水市等地举行;
  举行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参观遵义会议会址、茅台酒厂、赤水十丈洞瀑布等,而对于嗜酒人士来说,最吸引人的是可遍尝当地名酒。
  仡佬年
  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地点:黔北地区;
  主要活动:仡佬节是当地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届时要准备鸡、酒、肉、饭等敬奉山神或土地,因为仡佬族相信敬了这些神就会保佑平安。供品用过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食。
  仡佬族是贵州历史最悠久的土著民族,多居住在本省,自称为贵州“本地人”。人口约5万多,散居在黔西南和黔北等地。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很多人都会说汉语、苗语、布依语等。但没有文字,通用汉文。服饰与汉族及邻近的少数民族大体相同。
  牛王节
  时间:农历十月初一;
  地点:黔北地区;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非常盛大。每到这一天,当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放响鞭炮,在牛厩门前敬牛王菩萨,祈愿它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同时,还要给牛披红挂彩,打糍粑挂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寿。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南昌市园林绿化局 江西省城市建设管理协会 江西省城市建设管理协会城市园林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南昌市百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阳离遵义有多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