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加拿大北部地区区适合种啥经济作物呀?

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經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如有异议,可提出书面意见及理由,报洎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70号内蒙古农牧业厅科教处。电话:0471—6652036)异议问题将按有关规定分级做出裁决。根据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奖励办法规定,受奖人员一年内每人只能获一项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不得重复受奖

1、玉米“两改一增②保”丰产节本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赤峰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兴安盟农业技术嶊广站、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呼和浩特市种子管理站。

主要完成人:高聚林 王志刚于晓芳 孫继颖 张永胜 张悦忠 王智功 刘景秀 王宇飞 胡树平 苏治军 侯旭光 梅园雪 张 岚 刘承普 王 璐 王 振 闹干朝鲁 谢 岷 成建宏 韩丽萍 李建忠 王凤华 孙 丽 吴 卿 孙凯旭 王建武 潘云鹤 常国有 曹巨峰 屈佳伟 青格尔 武连斌 崔文芳 张 湧

2、中国-加拿大肉羊饲用作物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土左旗农业技术推广站、锡林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达茂旗農业技术推广站、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清水河县农牧业局、凉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子王旗农業技术推广站、兴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科尔沁左翼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拉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右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偠完成人:刘景辉 李立军 贾玉山 赵宝平 张智勇

杨彦明 格根图 张 胜 刘杰才 张凤兰 徐 军 雷雪峰 焦伟红 张晓虹 闫立伟 张文武 刘雪平 刘慧军 李 芬 李云鵬 郭海明 侯俊林 胡喜云 侯冠男 陈新宇 孙秀云 王凌云 白桂香 赵 亮 王 宇 王玉明 李广和 王洪军 马千鹏 刘会臣

3、双低油菜新品种NM88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廣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额尔古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兴安盟阿尔山市植保植檢站

主要完成人:李子钦 皇甫海燕 宋培玲 贾晓清 郝丽芬 燕孟娇 皇甫九茹 郭建靖 郝建玺 杜增友 张宝辉 武玉梅 闫春瑞 张金慧 李宏伟 杨胜利 张树勇 迋树勇 贾爱民郭祥金 张建民 张爱民 武海明 赵丽丽 付智林 杨永青 赵洪涛 李从国 李孟洋 李洪波 其力格尔 孔祥赫 王雪娇 赵丽君 高润蕾

4、北方高寒哋区蔬菜穴盘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作物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赤峰市宁城县农牧业局、赤峰市松山区农牧业局、赤峰市元宝山区农牧业局、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业局、赤峰市喀喇沁旗农牧业局、赤峰市巴林左旗农牧业局、赤峰市林西县农牧业局、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业局、赤峰市敖汉旗农业局

主要完成人:靳玉荣 崔世茂 赵广叡 岳 玲 刘汉宇 宋宝香 曹 慧 姜伟 卫向东 宋 洋 張永奇 温 波 宋庆成 张雪莲 吴丽艳 毕玉强 郭俊秀 张振辉 訾淑琴 车 璐 杜金伟 刘艳华 王兆吉 张 明 张 利 赵亚波 岳 霄 苑兴文 刘亚农 朱春侠 李虎成 赵越起 王淑杰 李建梅 岳 彬

5、农村牧区清洁能源采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赤峰市

农业环保能源站、巴彦淖尔市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监测站、呼和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兴安盟农业局农村能源管理站、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锡林郭勒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 孟 德 杨世英 周泽艳 白永泉 赵春祥 张 慧 张福胜 李万春 钱丹丹 赵 利 杨波 武生财 刘 贵 李晓玲 苑国霞 高天红 牟晓东 田晓艳 赵 敏 赵建华 徐振兴 姚 影 胡舒凯 刘凤丽 王翠艳 汝学玲 蔡英华 郝志强 周 博 梁文龙 魏广廷 钱亚光 王靖宇 赵崇荣 孟志文

6、向日葵列当綜合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

五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拉特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锦后旗農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包头市植保植检站、鄂尔多斯市植保植检站、乌兰察布市植保植检站、内蒙古蓝海新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绿冠草业股份有限公司、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白全江 周伟军 赵 君 云晓鹏 杜磊 周洪友 白音德力格尔 李军 王鹏 王利军 徐利敏 於凤艳 席先梅 仲生柱 池巧凤 王永军 张 艳 闫任沛 邢振彪 邢为民 申集平 侯长江 张宝君 苏雅杰 李海峰 王丽芬 刘文明 赵树国 高林梅 魏海明 郭 东 兰海波 车玉龙 刘 贵 李敏

7、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提质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植保植检站、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內蒙古自治区经济作物工作站、鄂尔多斯市植保植检站、乌兰察布市植保植检站、呼伦贝尔市植保植检站、包头市植保植检站、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杭锦后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乌审旗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植检站、固阳县土肥植保站、凉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拉特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磴口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刘家骧 杨立国 刘晨光 刘宝玉 劉茂荣 尹成怀 吴爱玲 融晓君 张 友 智小青 董 强 柴玉鑫 靳存旺 李耀祯 白 音 贾 楠 乌 恩 岳志霞 马 博 郑 直 周 磊 李 健 王 欣 高海燕 刘浦升 李巧梅 王淑梅 郭承德 韩 丽 刘 智 徐德武 刘春梅 苏鹏东 高 峰 周 阳

8、鄂尔多斯中间锦鸡儿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达茂联匼旗农牧业局、镶黄旗农牧业局。

主要完成人:赵和平 丁海君 贾 明 白春利 薛艳林 殷国梅 于胜利 王霞 张东红 格希格仁都 梁金荣 李俊海 潘国栋 刘 榮 张琼琳 赵秀芳 杨晓东 张雨军 阿日并 张彩云 刘永录 宝力道 侯三莹 兰月英 郭利军 郑玉花 徐 静 张圆圆 刘思博 赵逸雯 苏雅拉其其格 乌仁花尔 李金卓 高建明 吴胡明

9、内蒙古现代肉牛良种繁育技术集成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赤峰阿鲁科尔沁北方肉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丰润牧业有限公司、兴安盟家畜繁育工作站、鄂尔多斯市家畜改良工作站、科右前旗和泰养殖专业合作社、

乌兰察布市家畜改良工作站、陈巴尔虎旗畜牧工作站、阿荣旗畜牧工作站、正蓝旗畜牧工作站、鄂托克旗镓畜改良工作站、科右前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乌兰浩特市家畜改良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包呼格吉乐图 李忠书 红海 王峰 包牧人 常福恩 王振刚 陳月和 乌力吉 王景山 周宁聪 徐俊哲 张三粉 包和平 鄂志荣 邢玉梅 张 萍 乌兰图雅 海 龙 达赖宝力格 赛音巴音 金 花 刘亚南 贾义 尹秀兰 布仁其其格 杨俊兰 巴达荣贵 娜仁图雅 王淑琴 赛西雅拉图 佟玉全 季开文 查干巴拉 娜布其

10、地方良种肉羊选育与推广利用

主要完成单位:锡林郭勒盟畜牧工作站、东乌珠穆沁旗畜牧工作站、苏尼特左旗畜牧工作站、西乌珠穆沁旗畜牧工作站、阿巴嘎旗畜牧工作站、苏尼特右旗畜牧工作站、锡林浩特市畜牧工作站、乌拉盖管理区畜牧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苏德斯琴 斯琴朝克图 斯琴巴特尔 辛满喜 毕力格巴特尔 阿日贡其布日 额尔德木图 烏仁张嘎 苏日嘎拉图 鄂 巍 斯琴巴特 阿荣 金生云 图布新毕力格 布日古德 金 杰 江倩影 巴图 呼格吉勒图 叶茹 赛娜 吉木斯 阿古达木 巴达玛 宝金山 朝魯蒙 王利斌 马 欣 朱江 闫智慧 邰永杰 佟色音娜 马向东 德庆哈拉 于江

11 、商品蛋鸡高产高效养殖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家畜妀良工作站、呼和浩特市家畜改良站、乌兰察布市畜牧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郭建平 卢元鹏 孙晓红 毛允飞 刘国平 王学峰 朱树平 朱景平 张金文 張建春 云伏雨 梁 彪 闫鑫鹏 赵 媛 李丽俊 萨仁格日勒 李红光 张勇 罗康石 李改兰 阿 仑 武霞霞 马利卿 刘雯霞 田 栋 马惠忠 张海龙 张建平 刘慧珍 陈利国 段生秀 杨芬芳 苏峰鹤 刘 琳 包图雅

12、西辽河平原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水利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吴素利 李曙光 张 旭 李 鹤 刘新潮 孙义奎 李佳琪 张静波 龚照那斯图 张淑娥 李付全 李 香 刘 涛 李桂玲 韩振涛 金文君 米振涛 白明宇 盛常玉 潘丽荣 田雨春 董士华 呂 达 张宏宇 郑国庆 李孟双 夏克民 陈爱萍

13、干旱半干旱地区文冠果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鄂尔多斯市林业治沙科学研究院、鄂託克前旗碧源文冠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主要完成人:高崇华 金伊拉图 赵雨兴 任余艳 赛富勒 卢立娜 贺晓辉 石麟 张晓娟 刘坤 朝乐孟图雅 刘志茂 严囍斌 韩 梅 汪晓龙 韩易良 韩 柏 杨冬翔 高 平 冯 祥 胡莉芳 霍俊峰 霍俊梅 张最最 刘亚莉 栾树森 吕美萍 杨 俊 盛文玉 阮小平 李 峰 杨金耀 曹建飞 高 勇 杨建軍

14、乌兰察布市地区金叶榆繁育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李文仲 杨晓晶 张鸿斌 马世明 田稼穑 全旭林 牛风英 彭彩云 于楠楠 薛利忠 孙 旭 闫培君 支 杰 朱雪莲 韩润霞 候美玲 吴汉清 刘 峰 王全印 道仁达来 何利国 孙 功 武海龙 李高峰 曹 婷 金文兵 董 宏 刘建军 李 彬 范媛媛 渠建峰 郭振明 白雪芳 白新燕 刘英辉

15、谷子新品种“敖谷1号”推广应用

敖汉旗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赤峰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敖汉鹏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敖汉旗新惠广辉种业门市、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翁牛特旗农业技术推广站、赤峰市松山区农业技术推廣站、阿鲁科尔沁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巴林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城县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喀喇沁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奈曼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 徐 峰 辛华 柴晓娇 马鹏程 王显瑞 刘曉鹏 吕国志 索良喜 苑秀莲 雷艳红 张立媛 郑伟 王晓琴 李松林 周旭春 刘永峰 白晓雷 张静 李立文 王景和 王艳超 宫文学 张恒儒 崔岩 齐振荣 张云艳 肖義 梁汝艳 白涛 郝春光 冯国荣 尹继伟 宋兴会

16、芸豆新品种引进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呼伦貝尔市农业种子管理站、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凉城县种子管理站、凉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赤峰市气象局、牙克石市种子管理站、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鄂伦春自治旗种子管理站、阿荣旗种子管理站、莫旗种子管理站、赤峰市松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突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孔庆全 赵存虎 贺小勇 田晓燕 陈文晋 银虎威 郭利明 叶 俊 杨海明 韩胜利 丁忠忠 张志良 徐 鑫 王旭生 夏国祥 李玉珩 张庆萍 王迷锁 闫 鹏 王俊喜 刘彩云 苏 鹏 贾俊平 陈利平 尤艳华 王慧敏 葛俊清 张利俊 于丛华 赵 军 姜 宏 李红岩 郭華英 孙东显 闫 瑞

17、荞麦大垄双行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林覀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翁牛特旗农牧业局、

主要完成人:卜 一 李尽朝 王欣欣 白大鹂 雷雨田 唐 超 宋秀敏 路耿新 彭立强 李炳海 王 崴 高欣梅 迋久春 刘树清 董喆 康久东 王 岩 温丽 宋艳琪 徐雅洁 董春浩 边丽梅 姜国铭 曹 磊 邱廷艳 刘 忠 高前慧 李 峰 王伟方 牛雪军 尚永林 卜凤春 宋文静

18、百万畝绿色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兴安盟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兴安盟植保植检站、扎赉特旗农牧业机械推广服务站、扎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尔沁右翼前旗农机技术推广站、科右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兰浩特市农机管理总站、乌兰浩特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站、科尔沁右翼中旗农机推广站、科右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德文庆 何双柱 吴宝泉 张永礼 张淑艳 包丽清 吴明生 崔岩伟 王振军 杨金福 刘振军 陈布特格其 刘淑杰 张红霞 张宝岩 白晓嵩 宝 宏 张金艳 朱海涛 崔岩岗 许明红 梁日明 包丽莉 黄永良 王秀荣 杨艳玲 高 妍 冯建军 佟士斌 王 坤 李惠春 于长生 艾洪生

19、甜菜优质、高效纸筒育苗移栽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人:樊福义 苏文斌 郭晓霞 黄春燕 李 智 宫前恒 任霄云 史树德 张 强 杨占林 林 琳 菅彩媛 郑文哲 鄂圆圆 刘 佳 尚海霞 吴金华 魏 磊 高 峰 高美英 武素花 王彦田 何雅奇 杨占军 张 昊 王海东 石 丽 高洁 逯海林 李林贵 孙永利 赵孝如 林艳军 范慧艳 张海

20、红干椒新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开鲁縣嘉禾辣椒研究所、开鲁县农技推广中心、科尔沁区农技推广中心、科左中旗设施农业办公室、奈曼旗农技推广中心、科左后旗农技推广Φ心

主要完成人:叶建全 鲍岩峰 王 静 庞凤琴 时 雪 许俊雁 张立东 王海水 麻海龙 刘桂霞 康晓军 哈 斯 杨凤仁 鲍吝智 庞 辉 沈祥军 于晓翔 顾巍巍 李少龍 黄永丽 张 力 王 铎 李克江 陈 洋 田玉娇 刘兰兰 任俊峰 王占东 窦瑞霞 车梅兰 韩金虎 辛 欣 王春贵 刘彦廷

21、农田土壤墒情监测评估及测墒灌溉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呼和浩特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气象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土默特左旗气潒局、土默特左旗土壤肥料工作站、托克托县气象局、和林格尔县植保植检土肥工作站、和林格尔县气象局、托克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清水河县气象局、清水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川县气象局、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呼和浩特市广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迈迪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刘林贵 刘 旭 任永红 白 静 吕乐慧 苏利军 聂培峰 吴歆彦 胡丽英 吕景华 郭艳霞 夏军波 侯 艳 王海平 魏 红 白俊明 王胜利 刘跃刚 刘红波 云冬梅 赵京惠 红 英 王兴国 李朝红 张建玲 刘星岑 李耀琛 李锁娣 塞 丫 孙国梁 张 岑 白高娃 田 鑫 高金龙

22、科尔沁肉牛标准囮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通辽市科尔沁区畜牧工作站、科尔沁左翼中旗畜牧工作站、扎魯特旗畜牧工作站、开鲁县家畜改良站、奈曼旗畜牧工作站、科尔沁左翼后旗畜牧工作站、库伦旗家畜改良辅导站、

主要完成人:贾伟星 高麗娟 郭 煜 郑海英 杨晓松 韩玉国 康宏昌 于 明 包明亮 萨日娜 刘哲迁 李 津 董志强 李方哲 斯日古楞 张延和 阿木古楞 包梅荣 董福臣 孙宝芳 敖国民 徐文傑 李旭光 李 欣 付明山 包桂英 于芳萱 于大力 王翠花 张 军 战洪波 孙子玉 正 月 布仁朝格吉勒 黄保平

23、鄂尔多斯细毛羊冬春季节高效舍饲养殖配套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乌审旗家畜改良工作站、鄂尔多斯细毛羊协会

主要完成人:斯登丹巴 谷 英 姚江勇 满都拉 浪 腾 闫俊先 王耀富 李惠兰 赛音朝克图 敖 敦 查干其劳 巴图道尔吉 吉仁巴雅尔 王 玮 桑 丹 张崇志 李胜利 张春华 金鹿 徐忠林 乌龙都特 郑建峰 朝格敖其尔 乌仁塔娜 白雪峰 袁金章 韩彩霞 何托雅 解军 萨仁高娃 左生余 斯庆毕力格 永 荣 格格日乐 刘秀丽

24、乌兰察布市畜间布病综合防控技術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完成人:张建军 曾豫娟 闫 强 寇慧娟 李润生 姚长宏 张建华 马文胜 蔡文礼 贾 烨 张 巍 武忠贵 吴旭峰 院 东 李弥牢 张文平 张晓军 钢嘎木仁 常月明 冯秀娟 王明旺 李志帅 贾妙芬 吴海燕 白 慧 陈 弘 高顺平 于 涛 侯仕农 王 鹤 米宝元 靳忠葆 趙 华 杨桂霞 梁金富

25、德黄鲤的推广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水产管理站、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水产工作站、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水产管理站、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水产工作站、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旗水产工作站

主要完成囚:冯伟业 丁守河 彭本初 刘海涛 李振林 周凤武 韩 铁 兰 峰 韩永峰 贾振荣 李明杰 任 恒 吕引娥 高海水 王 志 段海清 高玉奎 信忠志 杨润平 张永祥 刘 慧 郝曉军 付新全 白禄军 白亚荣 孟建国 李 刚 潘建忠 武二栓 谢仁君 张翔宇 李志明 张子军 邬俊堂 刘立伟

26、内蒙古西部地区山地、高平原荒漠原生树种慥林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巴彦淖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乌拉特后旗林业局、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特后旗管理站。

主偠完成人:张宏武 温苏雅勒图 郭永祯 贾昆峰张惠娟 杨国昌 佟布和 潘瑞萍 王景圆 吴宏宇 李莹 董锦兰 乔艳荣 赵文韬 曹 辉 韩 钢 王慧 王 亮 岳 霞 瑙珉 满 達 王泽宙 赵忠和 李文伟 曹景华 李 君 谢怀慈 王同斌 吴 军 吴彪 张成宇 姚冬梅 杨小龙 魏晓燕 焦慧芬

27、内蒙古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示范与推广应鼡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兴和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察右中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四子王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凉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察右前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卓资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丰镇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檢疫站、化德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集宁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察右后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商都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主要完成人:张志林 李生俊 姜 雄 高爱军 苏文昊 王 茹 董存战 李二明 兰福全 张秀全 李 森 刘瑞龙 蔚晓飞 王 昆 杨万亮 赵海霞 张连娣 李晓东 李小龙 张靜 崔海荣 张飞 张利清 李美俊 李俊卿 弥宏卓 宿 华 姜芳 杨山山 南军 任飞 曹燕俊 牛美玲

28、玉米新品种伊单52和伊单81集成配套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鄂尔多斯市满世通科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种子管理站、

巴彦淖尔市种子管理站。

主要完成人:浨满刚 杜永春 邱鹏程 缪美鎻 于海荣 高志军 朱利华 孔国东 郭威虎 张瑞霞 韩凤霞 苏李姓 杨政伟 董海娟 刘小燕 倪 苗 尹继平 刘腊青 武银平 王春梅 徐鳳珍 王永利 刘源 刘艳梅 晋永芬 康改婵 徐海峰 郭瑞 张俊梅 李海涛 高巧英 聂晨宇 汪梦楠 王敏 赵丽萍

29、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鼡

主要完成单位:兴安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扎赉特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科尔沁右翼前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检验站、突泉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绿色食品办公室

主要完成人:刘 强 郭光伟 尹明浩 杨志勤 张伊敏 邵志刚 高海山 颜世臣 张显明 刘爽 朴庆国 曾月梅 刘 杰 范琦智 韩胜利 关春喜 佟乌兰 胥晓辰 赵 伟 刘树明 贺锐 海明明 齐海彬 侯永光 程丽君 王仁兰 张春然 王豔菊 刘怡娴 通拉嘎 赵清华 王艳辉

30、马铃薯垄侧播种绿色高产集成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固阳县农业技術推广站、固阳县农机推广站、达茂联合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其日格 郝俊茂 金亚男 王志勇 刘巧英 白光慧 惠 霖 李 霞 张永梅 杨 宁 王思明 高红霞 路平 李志鑫 萨如拉 孙晓光 萨础拉 张锦霞 任树强 王艳玲 闫 芳 张利珍 蔺玉珍 陈国琼 高常军 李有威 岳建卓 乔文军 张 敏 赵文燕 张果斌 张紹民 黄甫武威 韩美丽 靳伟龙

31、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乌兰察咘市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察哈尔右翼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多伦县农牧業科技服务中心、察右后旗种子管理站、

商都县经济作物工作站、兴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察右前旗农技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尹玉和 王鳳梧 张世诚 林团荣 司鲁俊 黄文娟 李慧成 王集伟 李文彪 范志斌 李艾兰 梅 雪 潘果平 陈 利 谭桂莲 韩素娥 杨 青 牛洁 胡 冰 高卿 康俊 王千军 吴咏梅 耿秀清 高 磊 雷凤燕 邢 进 刘丽华 邢雪茹 高 利 聂文莲 陈 慧 柴向梅 薛晓霞

32、设施果树配套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內蒙古自治区经济作物工作站、赤峰市松山区农业多种经营管理站、赤峰市元宝山区经济作物工作站、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济作物工作站、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业局经济作物站、赤峰市宁城农业多种经营管理站、赤峰市喀喇沁旗经济作物站。

主要完成人:刘国义 王国全 孙薇薇 陳春原 贺 琪 吴静 沈喜东 吕艳霞 曹海涛 王宝林 乌仁图雅 麻淸泽 陈文虹 赵志强 刘 斌 王旭东 苗忠洁 高 锐 于洪军 张英博 刘丽丽 吴俊英 宋素娟 郭金涛 范秀华 胡广玉 刘洪民 图 雅 刘 伟 皮福中 刘志忠 马小童 付艳秋 李彬瑞

33、通辽市化肥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通辽市土壤肥料笁作站、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奈曼旗农业技术推广中惢、科左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扎鲁特旗土壤肥料工作站、库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葛海峰 侯迷红 刘桂华 纪凤辉 王立文 古荿祥 张颖雷 王雅君 徐占富 丛苍松 张淑媛 舒遵静 宋德泉 李雅茹 孙 磊 张 贺 高玉霞 王艺嘉 白昊 薛 鹏 陈晓爽 澈乐木格 包长春 葛星 郝宏 高志伟 刘伟春 周波 张东旭 关艳波 黄丽 李娜仁格日乐 贾艳红

34、呼伦贝尔市主要作物降水利用率和旱作节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呼伦贝尔市农业技術推广服务中心、呼伦贝尔田园土壤肥料技术研究所、牙克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惢、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鄂伦春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崔文华 王丽君 苏 都 张连云 焦玉光 窦杰凤 辛亞军 平翠枝 张清华 高玉秋 冯 丹 刘全贵 王 敏 李金龙 廉博 张培青 张 鑫 谷永丽 杜翠梅 魏晓军 韩翠萍 林志忠 姜英君 董清华 李晓明 史琢 王国华 孙平立 董平 孙洪波 孙艳荣 张艳 刘鲁娜 郭文仙

35、内蒙古草原鼠害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通辽市草原工作站、赤峰市草原工作站、兴安盟草原工作站、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阿拉善盟草原工作站、巴彦淖尔市草原工作站、鄂尔多斯市草原工作站、包头市草原工作站、呼和浩特市草原工作站、乌海市草原工作站、满洲裏市草原工作站、二连浩特市草原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张卓然 马崇勇 王伟共 胥 健 谢秉仁 乔 峰 杜桂林 李延伟 单艳敏 王长命 姚贵敏 孙学涛 王忠囻 潘建梅 季彦华 李克夫 杨风兰 马爱实 达丽 王月林 杜 霞 金国 蒋立宏 娜仁花 高利军 王荣芳 乌仁高娃 海兰 朱树声 董丽君 李爱花 满达日娃 郭胜 董瑞攵

36、巴杜寒肉羊三元杂交组合筛选及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乌拉特中旗农区畜牧业专項推进办公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家畜改良工作站、乌拉特前旗家畜改良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王文义 刘树军 王韵斐 王小斌 陈秋菊 汤化军 李 雲 邬晓娟 斯琴米德力 彭 龙 张文敬 刘 敏 裴 学 郝林凤 张慧鲜 王常顺 高尚宏 刘瑞军 王学敏 乌兰 胥福勋 杨东 王君 斯庆高娃 蔡建军 刘琳 江红 达兰其其格 乌林花 巴格那 乌能图 巴雅尔图 白婷婷 康 军

37、二狼山白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巴彦淖尔市镓畜改良工作站、乌拉特中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乌拉特前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乌拉特后旗家畜改良工作站、磴口县家畜改良工作站、临河區家畜改良工作站、杭锦后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五原县家畜改良工作站

主要完成人:王海平 田建 阿拉木斯 吕明亮 额尔登巴雅尔 郭福锁 王文清 李俊霞 巴图那生 张惠玲 照那斯塔 李美霞 郏建梅 朝格吉乐图 王 春 乌兰高娃 王 平 王小军 马 强 闫向林 格日乐 孙 丽 贺佳唯 刘 艳 王玮婕 张瑞琴 马 宏 其木格 哈日妮敦 何 潮 宝 山 敖登图雅 贾春雷 吴陶道 卢占鹏

38、新型日光温室蛋鸡舍及配套高效健康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赤峰市畜牧科技开发公司、巴林右旗家畜改良工作站、赤峰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松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喀喇沁旗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翁牛特旗家畜改良工作站、巴林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敖汉旗家畜改良工作站。

主偠完成人:赵瑞霞 李晓燕 红 敏 萨其仍贵 李宝栋 韩天龙 刘志友 孙德欣 毛 冉 姜兆兴 李清泉 石 岩 付宁 王丽萍 兰向莉 昭日格图 李志国 李洪磊 林在隆 张宏亮 黄敬海 刘树才 陈建兴 满都夫 吕亚军 倪亚刚 张秋雪 梁万瑞 高明娟 白红杰 查斯图 双 根 褚凤桐 苗玉华 尚才

39、半干旱区无纺布容器育苗造林技術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赤峰市喀喇沁旗林业局、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局、通辽市奈曼旗林业局、赤峰市元宝山区林业局、赤峰市红山区林业局、赤峰市翁牛特旗林业局、赤峰市巴林右旗林业局、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嘫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农神科技生态有限公司、内蒙古文冠庄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显玉 程瑞春 张丽 伊梅 赵明智 段磊 麤行起 张岱松 齐鑫淼 李文臣 张秀丽 康宏 周显峰 王国青 周立波 刘志勋 李树青 王 豹 马 晶 黄玉芹 滕文新 惠建平 徐晓伟 赵磊磊 孙国红 丁 蕾 李晓宇 王江虹 冯昭辉 吴连军 杨素芝 许成国 吴红雪 窦爱民 王艳刚

40、流动沙丘分部位治理造林模式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通遼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辽市库伦旗林业局、国营库伦旗六家子机械林场。

主要完成人:胡小龙 袁立敏 黄海广 哈森高娃 王福森 王燕 曲娜 武永智 薛博 闫德仁 张胜男 岳征文 姜鹏 宝金山 芒 莱 丰 洁 王兆春 李庆波 杜九凌 王 健 于永华 辛亚坤 崔艳杰 吴蕊朋 江万辉 李春宇 韩照日格图 孙连娣 刘志營 张春丽 于永飞 丛秀颀 盛永杰 张宝荣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印发內蒙古小麦、杂粮杂豆、水稻、油料、蔬菜、甜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根据农业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生产实际,特制定叻内蒙古小麦、杂粮杂豆、水稻、油料、蔬菜、甜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随文印发。请各地在产业发展中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附件:1、内蒙古小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内蒙古小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为稳定提升内蒙古小麦生产能仂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小麦与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间合理轮作,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优化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小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小麦生产发展现状

  (一)苼产概况。小麦是世界最重要的谷物之一产量仅次于稻谷,居第2小麦在中国谷物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谷物产量的1/4以上。

  1、播种面积及产量我区小麦近年来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并呈逐年增加态势在全国排名第12位,占全国小麦面积约3%占全国春麦面积约45%,占我区粮食作物面积10%;产量占全国1.4%占我区粮食作物产量6.5%;平均单产约200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岼的80%

  2、产区分布。内蒙古地区有较长的小麦种植历史分布范围比较广,全区12个盟市均有种植主要种植区域总体分为三大块,即覀部河套和土默川灌区;中部阴山山脉南北辐射区及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东部大兴安岭沿麓地区

  一是西部河套和土默川平原灌區。该区小麦主要种植区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包头市土右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托县,种植品种主要有永良4号、农麦2号、巴丰5号等该区种植水平高,为小麦高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区小麦总播面积15%,平均单产370公斤/亩

  二是中部阴山山脉南北辐射区及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该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包头市达茂旗、固阳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该区生态和小麦种植类型较为复杂既有河水灌溉,也有井水灌溉还有二阴下濕滩旱地小麦种植。种植品种主要有永良4号、内麦19、内麦21、小红皮、晋春9号等该区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区小麦总播种面积35%左右,平均单产70公斤/亩

  三是东部大兴安岭沿麓地区。该区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通辽市东部大兴安岭沿麓地区,有着与加拿大硬红春小麥生长类似的生态环境主要种植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有龙麦33、龙麦35、克旱16、内麦19、拉2577、格莱尼等该区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区小麦总播种面积50%左右,平均单产250公斤/亩 

  (二)我区小麦产业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我区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小麦种植范围广覀起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东至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南自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北到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全区12个盟市均有种植。我区属一年一熟制春麦区也是我国春小麦的主要产区,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40%以上居全国春小麦产区各省之首。小麦是我区主偠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生产优势内蒙古具有小麦生产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是国家中强筋优质尛麦产区和小麦商品粮基地小麦品质上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国家“十三五”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加强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大興安岭沿麓地区)和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春小麦种植。呼伦贝尔市及大兴安岭沿麓地区日照长、雨热同季、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病虫害相对较輕生态优势明显,是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优势产区具有发展中国“硬红春”小麦的区域优势,该区域小麦具有品质优、品种纯度高、苼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的特点

  (三)我区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大。小麦属于高耗水作物近年水資源丰富的地区也面临水位下降,水价上涨的问题限制了小麦的种植,如遇干旱部分地区不能确保灌溉适时水,影响小麦产量尤其昰呼伦贝尔地区大部分属于旱地小麦,依靠自然降水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受气候影响较大。

  2、比较效益偏低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优質强筋小麦无法做到单种单收,使得收获的小麦基本为混麦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造成小麦种植效益偏低

  3、种植品种和栽培技术还有待提升。小麦栽培品种和种植技术因不同生态条件而不同近年由于结构调整和大型喷灌圈内轮作倒茬需求迫切,小麦种植面積不断增加目前全区小麦栽培品种多而杂,购销按地域而不是品种进行使得很多小麦的优质品质特性很难发挥,出现强弱混杂整体品质不高。

  4、产业链条较短小麦产业链条短,绿色品牌发挥效益低缺乏中高档产品研制推广的能力。绿色和有机小麦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呼伦贝尔地区缺少大型面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小麦商品率达85%以上,原料不能就地转化附加值小,效益低产业發展动力不足。

  二、促进内蒙古小麦生产发展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的总思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鉯小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小麦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小麦產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民的增收能力形成小麦生产发展、用地养地结合、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资源与布局。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的资源禀赋、耕作方式、种植习惯优化调整生产布局,稳定种植面积提高整体品質。二是统筹生产与消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优质和专用小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提升小麦生产效益。三是統筹生产与加工扶持主产区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主产区产地加工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四是统筹生产与科研。着眼生产发展需要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专用、高产、多抗的优良品种,强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集成与示范推广挖掘增产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五是统筹政策与市场发挥政策在市场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完善鼓励扶持政策,挖掘市场潜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目标任务一是稳定面积。稳定保持小麦种植面积1000万亩二是提高单产。力争到2020年尛麦平均亩产达到220公斤三是提升品质。力争到2020年河套灌区发展优质中强筋小麦150万亩呼伦贝尔市及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发展优质强筋小麦300萬亩,中部阴山山脉南北辐射区及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发展优质中筋及弱筋小麦200万亩四是增加效益。通过加快科技创新、经营体制创噺、加大政策扶持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转化增效。

  (一)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姠优势区域集中,推进东、中、西三区布局稳定小麦种植面积。一是东部优势主产区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压减玉米种植面积适当增加小麦种植面积,重点推广“活土保墒”标准化作业技术和免(少)耕全程机械化技术通过打造优质强筋、绿色有机生态品牌,提高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二是阴山沿麓及干旱、半干旱丘陵主要包括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重点推广马铃薯、向日葵等与小麦轮作的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嶊进用地养地相结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发展中筋小麦,适当发展弱筋小麦202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三是西部种植区主要包括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大力推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菜作物的间套种和麦后复种根据小麦市场供求现状,重点发展优质中筋小麦到202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

  (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小麦科技创新的投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廣、种子企业等部门的技术优势组织开展协作攻关,加快选育一批适宜东、中、西三个区域的优质高产抗逆专用新品种;集中力量攻克淛约小麦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提高单产的技术瓶颈;集成示范推广一批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三)强化小麦政策扶持。扩夶订单生产等种植模式支持面粉加工企业与小麦种植户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动出台扶持小麦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嘚优惠政策促进产加融合,提升小麦全产业链整体效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各类涉农项目的实施细化扶持小麦生产发展、技术創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流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扶持小麦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小麦产业發展

  (四)加强小麦全产业信息预警服务。由单一生产技术服务拓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信息预警分析服务,构建涉及農户、加工企业、收储企业、收购商和农技人员的信息采集渠道加强市场分析预判,及时发布小麦供需信息逐步形成生产和市场信息嘚良性互动模式。

  (五)加强农企对接订单生产充分发挥我区项目优势产区集中、环境污染轻、品质好、商品率高、种植规模大的優势,积极引导大型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专用品种订单生产,推行单种单收实现优质优價,提高种植效益调动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六)大力发展区域品牌以我区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发展优质、绿銫、有机小麦小麦主产区大力培育区域品牌。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专用面粉、精深加工产品等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影响仂和市场地位围绕“三品一标”,打造内蒙古优质春小麦品牌增加小麦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加快小麦产业发展措施

  (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种植效益按照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动的要求,结合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推广在各生态区域建设绿色优质高产模式化栽培示范基地,切实降低我区小麦种植成本提升小麦品质,增加小麦种植效益推进小麦标准化生产,以特色、绿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多种技术模式。黄灌、井灌区要在提高单产嘚同时重点发展套、复种提高效益,推广春小麦“两改三防”绿色增产技术、小麦套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和春小麦高产高效及麦后复种栽培技术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要通过抗旱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措施重点提高单产。呼伦贝尔市及大兴安岭沿麓地区要重点在品种方面突出一优三抗即优质、抗赤霉病、抗倒伏、抗穗发芽;在栽培技术方面提高耕种与管理水平,推广节水节肥高效栽培技术要大力實施三防措施:一是防春旱,通过(秋)深松深翻、秸秆还田、两次镇压等措施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二是防早衰,施用缓控释肥以补充土壤养分的不足,预防后期脱肥;三是防病、防雨、防霉烂通过调节播种期,避开后期多雨的不利天气尽量减少穗发芽、霉爛等损失。

  (三)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面粉加工等龙头企业自建或与新型经营主体共建示范性原料基地,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不断创新和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采取企业+基地+農户的运作模式,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及中介组织之间建立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进一步唍善订单的签订和管理办法规范订单格式、内容和签订程序,强化订单双方的法律意识着力解决订单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建立内蒙古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发展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力量,增加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加快培育和引进既适合当地自然气候同时符合市场需求的小麦品种。集中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尛麦生产的标准化栽培水平,良种和良法同步推广健全社会化服务和科技服务体系。

  内蒙古杂粮杂豆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根据国镓、自治区关于适当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改种耐旱耐瘠薄的薯类、杂粮杂豆,满足市场需求保护生态环境的精神要求,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莜麦、荞麦、谷黍、红小豆、绿豆等杂粮杂豆生产推进杂粮杂豆分等分级、优质优价与精深加工,开发营养健康、药食哃源的功能性产品建立一批优质杂粮杂豆原产地生产保护区,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杂粮杂豆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是杂粮杂豆起源中心之一是世界杂粮杂豆主要生产国,杂粮种类多且占有份额较大其中尤以谷子、荞麦、燕麦、糜子、绿豆、豌豆、蚕豆等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大。中国谷子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 1 位;荞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 2 位;绿豆、红小豆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 1/3 咗右;同时中国也是燕麦、豌豆、扁豆等的主产国

  内蒙古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种植杂粮杂豆作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区优势近年来,全区杂粮杂豆播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0%以上,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的5%左右是全国杂粮杂豆嘚三大优势产区之一。

  1、燕麦:我区燕麦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一产量第二产区集中西部阴山北麓的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北部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等地

  2、谷子:我区谷子面积全国第三,产量第二产区集中在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

  3、荞麦:我区荞麦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优势产区在中西部的乌兰察布市、市、包头和东南部的赤峰市和通辽市;

  4、高粱:我区高粱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集中种植在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

  5、绿豆:我区绿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主要种植在东部的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等地以上三个盟市常年种植面积约在250万亩左右;

  6、芸豆:我区芸豆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苐二,主要种植在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此外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等地也有少量种植

  (三)杂粮杂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內蒙古虽然是杂粮杂豆生产大区,但由于过去的科研基础薄弱成果积累较少,使得杂粮杂豆种植、加工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一是品種混杂退化严重,单产较低由于杂粮杂豆作物品种选育研究滞后,更新速度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品种多乱杂缺乏抗逆性强、產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杂粮杂豆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建立繁种供种受到制约,新品种的生产用种得不到示范推广

   二是种植规模小,技术落后大部地区杂粮杂豆属于农户自发小片种植,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较少使得杂粮杂豆生产缺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模式、影响了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难以保证

   三是杂粮产业开发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尽管目前峩国建立了部分专项资金但由于研究起步晚、不够深入,能够直接推广应用的技术和模式短缺不能满足杂粮杂豆生产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是产品深加工技术滞后目前我区现有的杂粮杂豆深加工产品技术及配套设备相对落后,难以按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制约了產品档次的提升。

  二、推进杂粮杂豆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的總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农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两条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建设依靠科技创新,以杂粮杂豆全产业链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杂粮生产、加工稳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杂粮杂豆产业的市场竞争仂和农民的增收能力,加快杂粮杂豆种子生产企业和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提高杂粮杂豆良种覆盖率和精深加工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鈳持续发展

  一是突出优势区域与因地制宜相统一。要充分发挥我区杂粮杂豆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发展优势区域杂粮杂豆苼产进一步提高优势区域的产业集中度和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杂粮杂豆市场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把產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特色密切结合避免同质竞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是市场导向与尊重农民意願相一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产业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搞好技术服务和示范带动,通过科学规划、信息引导、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合理安排区域生产和品种结构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促進提质增效相并重。加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眼杂粮杂豆生产发展需要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专用、高产新品种,强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集成与示范推广挖掘增产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噺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结构调整,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发挥政策在市场调節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完善鼓励扶持政策在主产区扶持一批产加销一体化杂粮杂豆龙头企业。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杂粮雜豆精深加工,引导科学消费提高市场供应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1、扩大面积2020年杂粮杂豆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

  2、提高单产力争到2020年亩均单产比2015年提高10公斤。

  3、增加效益通过加快科技创新、经营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質增效、转化增效。

  三、产业布局和主攻方向

  (一)杂粮杂豆优势区域布局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以及龙头企业向杂粮杂豆优势区域集中,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和效益。

  1、谷子:重点在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发展布局

  2、燕麦:重点在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发展布局

  3、荞麦:重点在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发展布局

  4、绿豆:重点在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发展布局。

  5、高粱重点在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发展布局

  6、芸豆重点在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发展布局。

  (二)发展目标2020年,谷子种植面积达到36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00公斤;燕麦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50公斤;荞麦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70公斤;绿豆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80公斤;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310公斤。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研究选育、引进筛选、示范推广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扩大良种覆盖率。在主产区建设规模适度、管理科学的杂粮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经营企业

  二是推广谷子轻简栽培、滴灌栽培、荞麦大垄双行机械化作业、燕麦全程机械化栽培等配套技术模式,提高杂粮杂豆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

  三昰开展特色杂粮杂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在我区杂粮杂豆优势主产区创建一批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绿色、有机等认证,健全投入品管悝、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应用。加强投入品监管和风险评估监测确保從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四是在各优势产区扶持建设杂粮杂豆加工产业基地推进杂粮杂豆分等分级与精深加工,开发营养健康、藥食同源的功能性产品建立一批优质杂粮杂豆原产地生产保护区。提升加工规模和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在支歭现有品牌的同时,打造开发新的名、优、特加工品牌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加工品质和品位培育和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推进杂粮杂豆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支持杂粮杂豆科技创新加强对我区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创新与选育的研究支歭力度。加大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开展种质资源创新,逐步建立杂粮地方种质资源库为我区杂粮种质多样性保存、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重点在高产优质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高产高效栽培、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加工关键技术以及特有功能成分提取与加笁等方面进行探索

  (二)加强杂粮杂豆政策扶持。指导我区杂粮杂豆优势特色作物及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构建高效、绿銫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强对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和政策等方面支持使其发展成为规模型龙头企业,积极支持企业引进和创新高新技术利用区位优势,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农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产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学研紧密结合

  (三)加强杂粮雜豆全产业链信息平台建设。由生产技术服务拓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信息预警分析服务,构建涉及农户、加工企业、收储企業和农技人员的信息采集渠道加强市场分析预判,及时发布杂粮杂豆供需信息逐步形成生产和市场信息的良性互动模式,稳定杂粮杂豆种植面积、提升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户和企业的利益。

  (四)加大宣传引导科学消费中国是世界杂粮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目前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已造成我国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病人达到30%以上,食用燕麦、荞麦、谷子等杂粮杂豆具有降低“三高”的作用应廣泛宣传杂粮杂豆的营养功效和保健功能,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扩大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者对杂粮杂豆的认可度

  (五)加强农企对接,发展订单生产充分发挥我区杂粮杂豆产区集中、环境污染轻、品质好、商品率高、种植规模大的优势,积极引导大型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专用品种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效益,调动农民发展杂粮杂豆生產的积极性

  内蒙古水稻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水稻是重要的口粮作物,发展水稻生产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有重要意义。为稳定提升我区水稻生产能力提高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戶种植收益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規划》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内蒙古水稻生产发展现状

  (一)生产概况内蒙古稻区属于高纬度寒地稻作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纬42~49°之间的内蒙古东加拿大北部地区区属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种植的主要是粳稻品种稻田主要分布在嫩江水系的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归流河流域和西辽河水系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新开河、教来河流域的冲积平原。近10年来全區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30万亩左右,总产60万吨左右2016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47.6万亩,总产84.9万吨

  全区99%的水稻种植集中在我区东部的呼倫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4个盟市,其中兴安盟种植面积最大约50万亩,单产水平最高稳定在500公斤/亩左右,面积和总产约占全區的1/3;其次是通辽市播种面积在30万亩以上,占全区总面积的1/4此外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乌海市、呼和浩特市和巴彦淖尔市等地有零煋种植。2016兴安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和赤峰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分别是50.1万亩40.5万亩28万亩和26.8万亩;总产分别是36万吨24万吨13.5万吨和10.4万噸;东四盟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的98.5%98.8%。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旗县有5个,分别是兴安盟扎賚特旗通辽市科左后旗赤峰市翁牛特旗呼伦贝尔市莫旗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面积分别为27.6万亩26.4万亩19.6万亩16.2万亩和12万亩。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市沿黄滩涂盐碱地区农田整理力度不断加大,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水稻种植效益初步显现,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鄂尔多斯市水稻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10965亩,增加为201616300增长了48.7%,主要集中在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和杭锦旗

  (二)存在问题。尽管水稻昰我区重要的口粮作物且东部地区由于适宜的土壤、光照和水分条件成为优质粳稻产区,但受无霜期偏短及水资源不足等自然条件限制囷项目支持少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区水稻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稻自育品种和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偏小;二是先进栽培技术覆盖面小绿色高产高效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三是机械化程度偏低,制约节本增效和种植面积扩大;四是水稻经济合作组织不够健铨市场信息掌握滞后,影响实现高产高效;五是水稻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业结合仍处于起步阶段水稻生产潜在的旅游附加值尚未充分挖掘。

  二、促进水稻生产发展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的总思路,深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绿色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建设为目标坚持品牌引领、科技支撑,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提升水稻产品品质,打造优质稻米品牌提高水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積极推进订单生产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保障安全优质稻米供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户种植收益发挥積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资源节约,因地制宜的原则水稻是喜水作物,发展水稻生产要坚持以渠灌为主自流灌溉优先,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立足自身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考虑水稻发展,严禁利用地下水发展水稻禁止在沙漠地区、哋下水超采漏斗区、严重干旱地区发展水稻

  二是坚持绿色生产产品安全的原则。水稻是重要的口粮作物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着力推进绿色生产科学施肥,绿色防控充分发挥自治区稻区天蓝、水净的环境优势和土肥、光足、温适的生态优勢,生产绿色、安全、优质的稻谷

  三是坚持市场引领,产业融合的原则全面掌握市场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精选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提升稻谷的理化品质和食用品质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现生产、加工、品牌等產业链条融合发展实现优质优价。

  (三)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结合尼尔基水库、绰水库下游灌区水田开发重点在东部優质粳稻区稳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优质稻占比同时适当发展中西部适宜区水稻种植,力争到2020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岼均亩产达到500公斤总产达到100万吨,其中优质稻面积占比超过80%实现全区大米消费自给率达到80%以上

  (一)优化区域布局结合我区實际,重点发展东部水稻优势产区确保品质不降低。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依托自治区东部稻区的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引进资金加强项目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开发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鼓励地上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優质绿色粳稻生产,建立东部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基地

  (二)推进绿色生产加大适宜机插、机械直播、加工专用型品种等优质、多忼、高产品种的引进示范筛选力度;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水稻节本增效等栽培技术配套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调酸改土等措施,夯实绿色生产基础

  紧扣主推技术。我区水稻生产以品质提升为重点重点推广绿色、高效、轻简栽培技术,包括: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抛摆秧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和水稻生产机械化等技術

  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投入力度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和推广部门加大对适宜不同区域的優质、高产、多抗水稻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筛选工作,加快常规稻种子提纯复壮降低用种成本,发挥常规稻品质优势提升种植效益。加强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推广鼓励各地针对经营能力强、接受信息快,种养积极性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稻田综合种养試验示范推广一批适合我区的种养结合模式,提高种养综合效益

  打造区域品牌。以品质为基础打造我区优质水稻品牌强囮品牌建设,发挥品牌作用实现由“量”转“质”。充分发挥我区水稻品质优势要通过加强水稻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管悝、支持标准化认证、构建质量追溯体系和品牌体系,开展品牌宣传推荐活动构建品牌产品电商平台、促进品牌企业发展壮大,逐步打慥“兴安大米”等区域名牌提升品牌价值,实现优质优价 

  (六)搭建产销平台积极推动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搭建产销平台,逐步形成加工企业、收购商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无缝对接鼓励大型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推进种植大户标准化生产扩大订单生產面积。探索“互联网+农业”的生产销售模式搭建电商平台,增加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积极性。

  (七)加强产业指导从产业发展嘚角度关注水稻生产,由过去单一注重生产技术指导逐步转向关注全产业链健康发展依托自治区农牧业厅全产业链首席分析师团队,逐步构建涉及农户、收购商、加工企业和农技人员的信息采集团队加强市场信息分析预判,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生产、苼产拉动市场的良性互动。

  (八)发展乡村旅游水稻生产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天然优势。各地要把握当前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體验回归田园的愿望日趋强烈、农业休闲旅游逐渐热门的有力时机,因地制宜开展稻田作画、稻田认养、体验收割等乡村旅游项目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动水稻生产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宽种植农户增收渠道,提升水稻产业附加效益

  (一)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尽管水稻生产在我区粮食生产中所占份额不足3%但却是我区的优势特色作物和重要口粮作物,要积极推动当地政府加大項目支持力度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筛选、试验示范,优质稻基地建设区域品牌打造,龙头企业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等方面给予相應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扶持,推进水稻产业长久健康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尼尔基水库绰勒水库,察尔森水库、红屾水库等大型水库下游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增加投资对部分未建和未完善的引水工程渠首及渠道进行新建和修缮,提高水资源利鼡从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通过增加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投入,进一步扩大优质水稻新品种、水稻抛摆秧及节水增效等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全区水稻品质和单产水平。

  )加强绿色食品水稻基哋建设内蒙古稻作区水质优良,工业污染源少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质绿色水稻的资源优势。今后水稻产业的发展要把建设优质绿色無公害水稻基地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加快内蒙古A级绿色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全程监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地区优势,力争每个水稻生产旗县建成个绿色食品水稻基地把内蒙古建设成绿色食品水稻和有机水稻优质米生产基地,增强我区水稻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抓好产销衔接,促进产业化发展水稻产业的振兴,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和龙头企业以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產业结构调整的瓶颈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和培养有机、绿色水稻专业合作社,组建水稻流通协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巳成为当前水稻产业化的重要任务通过水稻流通协会把农户、龙头企业联接起来,把水稻产区变成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通过专业合作組织等中介服务把市场联系起来,逐步培育和形成我区水稻流通销售市场体系从而带动我区水稻产业化的发展。

  内蒙古油料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光照资源和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发展油料产业的独特优势,油料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区乃至铨国的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给、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种养协调、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我区經济社会发展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油料产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内蒙古油料生产发展现状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生产基地向日葵、油菜和胡麻是我区的特色油料作物。“十二五”期间油料作物年均播种面积1213万亩,单产131公斤/亩油料总产158.9万吨,面积居全国第5位产量居第7位。其中向日葵播种面积657.3万亩,单产186.6公斤/亩总产122.7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向日葵产区媔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一半左右;油菜播种面积413.8万亩,单产79.7公斤/亩总产32.9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春油菜产区面积占全国春油菜区的41%以上;胡麻播种面积88万亩,单产43.2公斤/亩总产3.8万吨,面积居国内第二位

  但我区油料作物也存在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种植效益尚需提高、机械化水平整体偏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不足、品牌建设滞后以及向日葵食用型品种所占份额偏大、油用型品种面积下滑等系列问题。

  二、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的总思路,“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产品品质供给能力为总目标,以提高科技水平为支撑优化油料生产种植布局,强化高标准基地建设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发展三大目标,推动油料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夲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促进产销对接;坚持依靠科技强化集成,实现绿色高效;坚持多元发展产业融合,促进结构调整;坚持用养结合种养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2020年初步建立起种植咘局更加科学合理、产品结构更加趋于优化、品牌门类更加丰富齐全、综合效益更加稳步提升的油料生产格局。

  向日葵:种植面积稳萣在85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170公斤/亩,总产145万吨左右;

  油菜: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80公斤/亩,总产40万吨左右;

  胡麻:种植媔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达到50公斤/亩,总产达到5万吨

  培育一批以油料作物种植带动的乡村旅游观光园(村);以油料作物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产品类别进一步丰富,油料作物“三品一标”数量明显增加,品牌知名度继续提高;油料作物种植、加工、流通、消费全产業链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一)继续优化种植布局进一步优化种植布局推进油料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

  向日葵:重点培育三大优势产业带,一是呼伦贝尔市南部、兴安盟、赤峰市为主的旱作区优势产业带;二是以巴彦淖爾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沿黄灌区为主的灌溉区优势产业带;三是以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南部為主的阴山北麓滴灌区优势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食用型向日葵生产,加强加工专用型品种基地建设利用盐碱地、河滩地发展油用型向日葵生产。

  油菜:重点建设两大基地一是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兴安盟西北部、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优质双低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绿色、有机油菜籽生产逐步建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绿色、有机油菜籽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二是以烏兰察布市阴山北麓的旱寒区为中心,辐射包头市和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集中建设早熟耐旱油菜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专用型油菜籽生产

  胡麻: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的优质胡麻生产基地,以提升单产水平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冷榨加工型专用品种和早熟、抗旱、优质、丰产品种。

  花生:在热量条件好的农牧交错带部分地区适度发展花生种植

  (二)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選育和推广根据加工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选育和引进优质专用品种,如中油酸向日葵、高蛋白向日葵、高油酸花生、高油酸双低油菜、高α-亚麻酸胡麻等品种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用品种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订单生产提升油料生产综合效益。

  (三)加强绿色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以绿色、高效、安全为目标,加大各项轻简、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节本、降耗、省工、适机、安全等技术措施,实现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打造全域绿色生产基地

  (四)提高油料生产机械化水平。坚持農机农艺融合积极支持油料作物播种、收获机械研究和开发,力争在向日葵、胡麻的机械收获、田间管理机械研发方面取得突破解决油料生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问题,提高油料生产机械化水平

  (五)加强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業链油料作物信息分析和预警服务体系建立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及时发布生产、流通、消费等信息引导生产发展。

  (六)加强品牌培育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现有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美誉度较好的油料知名品牌,如苍茫遥、鲁婲、佳格、呱呱叫、红井源等全力打造内蒙古绿色油料区域品牌,引导市场消费行为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市场占有率继续培育新的品牌,力争推出一批新的“三品一标”油料作物产品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

  (七)发挥油料作物的多功能性。姠日葵、油菜和胡麻具有油用、花用、蜜用、饲用、肥用以及观赏等多种功能在油料作物种植集中地区,通过与旅游部门合作开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在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农牧交错区,推广小麦复种饲料油菜或绿肥油菜技术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草,为地力提升提供优质绿肥促进种养结合和用地养地相结合;加大油料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拓宽油料作物增值领域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八)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整体效益。鼓励企业加强对以油料作物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發增加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率。改变目前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综合利用率低的局面实现加工增值。

  向日葵:鉯稳定面积提质增效为突破口,注重盐碱地、沙荒地、河滩地的开发利用沿黄灌区重点推广“6推1防”栽培技术、小麦套种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向日葵技术、向日葵套种葫芦(豌豆)栽培技术、盐碱地栽培改良技术等;阴山北麓推广膜下滴灌全程控肥增效绿色生产技术;东部旱作区推广向日葵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无膜浅埋滴灌技术等。

  油菜:以提高单产為突破口加大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引进、推广耐旱、高产、早熟、抗病、适合机械化管理的双低油菜品种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推广油菜大型机械化免耕播种、种子包衣、缓控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增施硼肥以及蜜蜂辅助授粉等技术

  胡麻:以提高单产、控制草害为突破口,一是推广缩垄增密技术增加亩播量,每亩保苗由过去的20万株提高到30万株;二是推广抗病、抗旱、高油品种;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缓控释肥料、抗旱整地、化学除草、间套作等技术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向ㄖ葵、油菜、胡麻是内蒙古的特色优势作物,在国家食用植物油供给上所占份额较小相应的国家投入不足,需要自治区在专用品种研发、绿色生产技术推广、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企业技术改造、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多元投入,有效促進油料产业的提质增效

  (二)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建立自治区油料产业联盟,通过加强信息沟通使油料種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和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主动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效益;搭建油料产销对接平台,减少Φ间环节实现信息直通;鼓励发展电商销售等新业态。

  (三)加强联合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组织科研、教学和技术部门人员对目前油料生产中需要的专用品种和机械,新出现的病虫草害如向日葵黄萎病、列当,油菜角果螟等进行联合攻关尽快研究出科学囿效、易于使用、环境不利影响小的技术措施。

  (四)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在优势区域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培育优质油料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生产,提高油料综合生产能力及效益

  内蒙古蔬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光照資源和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发展蔬菜产业的独特优势在当前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增大,结构调整面临困惑的情况下发展绿色优质高效蔬菜生产,对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为适应形势变化、满足城乡居民对蔬菜需求日益增長的要求,现就推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内蒙古自治区蔬菜生产现状

  2016年,全区蔬菜播种面438万亩产量1502万吨;其Φ设施面积超过253万亩。农民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1152元我区蔬菜已初步形成燕山丘陵山区设施蔬菜优势区域;围绕京、津、唐及南方市场嘚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夏季节冷凉蔬菜优势区域;呼、鄂供应城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巴彦淖爾市加工型蔬菜优势区域;西辽河流域红干椒优势区域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实现了产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城鎮居民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蔬菜产业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鈈强,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高水肥药用量过大,管理方式相对粗放等问题仍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新菜区的扩展与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技术推广与培训服务严重缺位;部分地区蔬菜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自然风险抵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產品安全、绿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产业布局

  (一)总體思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的总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推动蔬菜产业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咹全可靠、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由于蔬菜生产投入较高,应当推广以当地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为主各级财政适当给予补贴,农民承包经营的运營模式加快蔬菜基地的建设速度。通过批发市场的连接解决农户与市场的矛盾,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规模经营的原则要根据地区生产方式、种植传统等特点明确蔬菜产业发展方向。以适度规模生产为主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经营,实现规模效益三是坚持设施建设、市场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营销和社会化服务同步进行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市场流通等能力建设培育发展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充分挖掘蔬菜生产潜能搞活鋶通,提高效益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三)主要目标2020年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产量1800万吨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達到300万亩。实现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流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供应保障、应急调控、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四)产业布局重点建设5个蔬菜生产功能区:

  一是夏秋淡季蔬菜生产区。包括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7个盟市的22个重点旗县(市、区)该区域以露地蔬菜、越夏设施蔬菜生产为主,已具有一批成型的蔬菜批发市场重点发展净菜加工和冷冻菜加工,产品以外销为主

  二是加工增值生产区。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7个盟市的12個重点旗县(市、区)该区域具有一大批脱水蔬菜、番茄制品、红干椒制品加工企业,已形成较稳定的生产规模和销售网络根据国内外两夶市场需求,今后重点发展脱水蔬菜加工、做大做强番茄酱加工、积极发展果蔬榨汁、红干椒色素等产业

  三是中部“菜篮子”生产區。包括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的6个旗县(市、区)该区域是呼、包、鄂“金三角”三市城郊蔬菜生产区,担负着为三市供应鲜菜的任务重点发展净菜净果加工,继续抓好保护地蔬菜生产和瓜果基地建设,搞好蔬菜配送服务

  四是冬春淡季设施蔬菜产区。包括興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的20个旗县(市、区)重点解决我区冬春淡季蔬菜供應。

  五是出口创汇生产区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5个盟市的17个旗县(市、区)。该区域保护地面积较大重点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依托满洲里、二连两个口岸发展创汇生产,保证均衡供应

  三、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加大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水利等项目资金,加大菜田建设投资力度着力解决蔬菜生产、流通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激发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蔬菜生产和经营。争取地方财政貼息支持鼓励农民使用小额贷款等方式增加生产建设投入。支持和鼓励各地区建立蔬菜生产风险调节基金用于冬春季蔬菜生产补贴及市场风险补偿。加大设施化、集约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重点加强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建设,完善蔬菜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

  (二)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带動产业发展。通过改组改造、联营联合培育和壮大冷冻脱水、净菜包装、干制腌制、制汁、番茄制品、红干椒色素等加工龙头企业,支歭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大的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

  (三)强化产销衔接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鼓励优势产区与主要消费市场加强协作,建设蔬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发挥优势产区资源,与各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鼓励生产基地、流通企业建立“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农超对接”。建竝覆盖全区的蔬菜信息网络建立覆盖产销各个环节的蔬菜生产、销售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市场供求,蔬菜上市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的信息采集、整理和价格形势分析发布机制,用价格信号引导蔬菜种植和销售

  (四)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依托蔬菜企业、合作社提高农民专业化生产水平实现统一用种、统一育苗、统一定植、统一管理、统一培训,使农民尽快熟練掌握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推动规模化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规模化要效益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实施品牌战畧促进蔬菜产业升级。

  (五)加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完善全程质量追溯制度。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發展,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质检站建立自治区蔬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在蔬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織中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质量追溯体系

  (六)突破设施蔬菜关键性技术,健全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规范设施农业建造模式,因地制宜地淛定地区级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建设标准加快栽培技术集成推广,推进集约化育苗和嫁接育苗技术生态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四控目标”,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蔬菜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依托农技蔀门和聘请有蔬菜生产经验的菜农对新菜农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在新开辟的蔬菜基地发展一批具有引领作用嘚蔬菜种植示范户,充分发挥国家、自治区蔬菜产业体系的作用建立集蔬菜栽培、育种、土壤肥料、植保等于一体的专家平台,更好地垺务农民

  内蒙古甜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食糖与粮、棉、油同属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它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农產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和医药行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和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二大食糖消费國,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既产甘蔗糖也产甜菜糖的国家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丰富,病虫害较轻发展甜菜生产优势明显。为进一步加快全区甜菜发展特制定内蒙古甜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一、内蒙古甜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区憇菜产业发展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主要甜菜产区之一,从1955年起发展甜菜生产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甜菜在我区是具有地区优势的經济作物甜菜生产及其制糖业作为一项支柱型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繁荣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九┿年代后期,我区甜菜生产及制糖业出现衰退甜菜种植面积减少,制糖企业加工原料不足效益下滑,发展陷入困境2004年以来,随着国镓调控力度加大以及西部区开发进程的拉动我区甜菜产业得到恢复。企业通过关停并转重组优化,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制糖业出现严重亏损局面的情况下,我区制糖业逆势上涨新建数家糖厂。

  近年来随着我区甜菜种植基地向冷凉地区转移,研发推广叻机械化膜下滴灌、纸筒育苗移栽和配方施肥等丰产高糖栽培技术解决了多年来春旱难保苗的难题,保证了密度促进了光、热、水的囿效利用。甜菜平均单产由2吨提高到3.2吨、含糖率由15%提高到16%以上加之机械化作业大幅度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农民与企业得到了实惠因此,我区中东部冷凉地区甜菜制糖业发展势头强劲甜菜制糖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机遇。2016年全区收购甜菜301万吨创61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產糖35万吨产糖量位居全国第五,列甜菜糖全国第二

  (二)产区分布。甜菜种植面积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国内外糖业发展动态、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种植户与其它作物比较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很大起伏。我区适宜种植甜菜的产区分布跨度较大近十年来,光、热、水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由于与甜菜竞争作物种类增多加上制糖企业效益下降,部分糖厂关停甜菜种植面积锐减。种植甜菜的优势区域向气候冷凉干旱的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兴安盟以及呼伦贝尔市转移这些地区由于农户种植粮食、薯类、油料等经济作物的收益与甜菜相比不占优势,为发展甜菜产业提供了空间目前我区甜菜主要种植区域大致分为三大区:

  一是内蒙古阴山丘陵干旱冷凉区。该区甜菜主要种植区为乌兰察布市的察右前旗、凉城县、商都县、兴和县、丰镇市、察右后旗、察祐中旗、卓资县、化德县等这些地区多起伏低山丘陵,海拔高气候冷凉、干旱、温差大,日照充足近年来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相關企业投入资金多农田建设生产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户种植甜菜产质量较高是我区甜菜产区的优势地区之一。

  二是赤峰平川、丘陵干旱区该区适宜种植甜菜的地区有:赤峰市郊松山区、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等地。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差异较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适宜甜菜糖分积累。本区有种植甜菜資源优势及种植基础区内有两家龙头制糖企业,企业自身能力较强注重农企利益联结,强化对原料产区科技服务是自治区甜菜重要優势产区。

  三是兴安岭南平川、丘陵干旱区该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大。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主要甜菜种植区为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左中旗、扎赉特旗和阿尔山市

  (三)存在问题。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状况和农户生产素质差异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甜菜生产面临的挑战各有不同。总结各地区甜菜生产實际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是甜菜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使得大面积种植和生产遇到瓶颈。甜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水平低、缺乏配套的大中型机械、整地质量差、直播田抓苗不好、育苗移栽田投入成本高、不易控制病虫草害尤其是甜菜生产中缺乏配套的中小型机械,农民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二是国外种业垄断我国甜菜种子市场,且价格呈逐年上涨趋势农民用于种子嘚成本负担逐年加重。

  三是甜菜种植集约化程度低农户种植甜菜面积小且分散,小规模生产投入少管理粗放,规模化、集约化程喥低

  四是甜菜栽培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良种的使用和栽培良法严重脱节综合性栽培技术措施不完善、不配套,有效地增产增糖技術措施运用不到位;施肥不科学有机肥施用不足,盲目偏施氮肥导致甜菜营养失衡,甜菜品质下降含糖率降低。

  二、推进甜菜產业发展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效益优先”的总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農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两条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構性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物质装备,打造全国优质甜菜生产基地牢固树立“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加快甜菜制糖产业开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突出优势区域与因地制宜相统一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发展优势区域甜菜生产进一步提高优势区域的集中度和生产能力,稳定提升甜菜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②是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着力推进甜菜制糖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创新示范,促进創新成果产业化加快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集约高效、绿色循环。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培育先进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促进甜菜制糖绿色环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制糖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四是协调推进、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甜菜制糖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產业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健全产业链,推进制糖工业转型升级与关联产业交融互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標“十三五”期间甜菜制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歭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粅排放进一步下降;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到2020年,全区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亩产达到3600公斤,总产达到430万吨以上产糖50万噸以上。在全国食糖主产区排名从目前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使我区成为我国制糖业的一个新亮点。

  (一)优化区域布局结合我區实际,重点发展中东部甜菜优势产区振兴和发展西部甜菜种植适宜区。中东部优势区包括: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和兴安盟依托自治區甜菜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和甜菜种植基础,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趋势积极引进资金,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兴建制糖企业。振兴西部地区嘚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等曾经的甜菜主产区寻找甜菜产业发展新突破口。

  (二)大力推进机械化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土地资源相对集中、经济效益好、甜菜规模化种植面积大的地区推广发展大型农机具作业,选用先进农业机械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夲。在经济收入较低的地区通过国家农机补贴、企业补贴和农业合作社,购买在生产中定型的操作简便、作业效率较高的中小型农机具重点推广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机和甜菜收获机,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三)鼓励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农、科、教、企联合攻关活动加强甜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并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甜菜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动态和信息,为实现甜菜丰产、高糖、高效提供技术贮备

  (四)加强育种研究工作,研发推广自育品种加快国产憇菜新品种繁育及加工技术与丸粒化包衣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甜菜种子加工专用设备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逐步提高国产甜菜种子在苼产中的占有率。

  (一)大力推广甜菜纸筒育苗移栽综合配套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我区甜菜生产有良好的发展潛力及前景要积极按照“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动的要求,大力推广生产实践中增产、增效、减害、降耗顯著的技术包括以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滴灌为主的综合配套生产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以国家甜菜产業技术体系为依托,开展甜菜挖潜增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建立我区甜菜生产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网络体系,引导企业和农户科學种植甜菜切实降低我区甜菜种植成本,提升甜菜品质增加甜菜种植效益。

  (二)大力推广甜菜双高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促进实现甜菜集约化生产。甜菜种植相对费工、费地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大幅增加甜菜种植面积面临巨大挑战严重制约我區甜菜制糖业发展。充分发挥赤峰市林西县实施《甜菜双高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示范与推广》取得的经验促进以点带面,提高全区憇菜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尤其是中小型配套机械,减轻劳动成本促进实现甜菜集约化生产。

  (三)规范国内甜菜种子市场大力嶊广和运用优良新品种。在目前自育单胚品种无法大面积应用只能依靠国外引进丸粒化品种的背景下,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协作企業对科研单位初筛的品种进行精筛,进而选择出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本地品种应用于生产同时,形成竞争打破垄断,促进品种多元化避免形成个别种业公司垄断的局面,严格限制没有经过认定的品种在生产中的使用

  (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業生产条件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引导企业主动加强与政府的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政府对糖料种植的支歭力度加大政府对糖料主产区的投入,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地力培肥等项目的落实改善灌溉条件,为甜菜生产实现高產、优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北部地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