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秦皇岛昌黎天气预报荒佃庄信庄村,我们这的滦河能发水吗?谁知道?请为我们祝福

荒佃庄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秦皇岛市(Huangdianzhuang Zhen)位于县境南部。面积67.1平方千米,人口2.09万人(2002年)。辖30个,镇政府驻荒佃。
荒佃庄地理位置
荒佃庄镇东临,西南依,境内公路横贯10个行政村。东沿环海公路经、旅游区通飞机场,南沿环海公路经京唐高速公路直通、,北由公路直达县城,西经刘石公路与205国道、相连,交通便利。全镇共有面积71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30375人。荒佃庄镇是唐代大文豪的故乡,境内有历史古迹塔,已被昌黎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文物。荒佃庄镇是,是昌黎县第一个共产党员的家乡,解放前中共昌黎县委驻地就在该镇境内。
荒佃庄发展历史
1953年置,1958年属刘台庄公社,1961年建荒佃庄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寨乡并入。1997年,面积67.1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荒佃庄、刘各庄、坨、冷各庄、韩营、西、坨、南小营、东腾远、会君坨、后双坨、前双坨、、庄、坨、皇后寨、欧坨、豆军庄、新家寨、信庄、前齐家庄、黄土庙、西坨、后齐军庄、后王各庄、赤崖、新桃园、前王各庄、北坨、老君坨30个行政村。2007年扯乡换镇。
荒佃庄现状
近年来,荒佃庄镇党委、乡政府以“发挥一线(刘石公路沿线)交通优势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带,实行两带(南部沿滦河带、北部沙带)开发调整农业结构”的乡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2000年全乡2.5亿元,3030元。
荒佃庄耕作
全镇农产品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为主。随着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到2000年,全乡以多茬立体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为标志的高效农田达到5.6万亩,其中果菜面积近万亩。北部沙带有盛果期果树3000亩,幼树1000亩,品种以苹果、桃为主,果味甘甜香醇,果品畅销唐、秦二市。
以貂、貉、狐等品种为主的珍稀动物养殖业,一直是该乡的,每年珍稀动物出栏都在15万只左右,是远近闻名的珍稀动物。
荒佃庄工业
全镇工业以缝纫机零件加工、精密铸造、餐具制造为主。后双坨村是该镇缝纫机弯针主要工业区,村内有大小弯针企业47家,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10家,另有个体加工户150多家。全镇共有缝纫机弯针企业100多家,从事弯针工业的工人达1600人以上,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产品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并远销、、、、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当中的荒佃庄工业开发区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将荒佃庄商贸区与后双坨紧密相连。开发区内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金融、保险、电信、邮政、卫生、教育等服务功能齐全。目前已建成铸造、粮油食品、加工、缝纫机弯针加工等企业近二十家,正在规划筹建当中的企业15家。城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荒佃庄2011年大亮点:鄙人于2011年2月初在网上发现一视频,《2010庆虎年秦皇岛昌黎县荒佃庄镇农民春晚自由飞翔 》。悲剧.......昌黎县信庄村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昌黎县信庄村
昌黎县信庄村,滦河在昌黎县境由北向南流去,在向东拐弯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叫“渤河寨”;而在渤河寨村北二三里地,有一个大村,叫“信庄”。如今,渤河寨在行政上归信庄管辖,统称“信庄”。
昌黎县信庄村地理位置
地处滦河拐弯处的渤河寨,为明朝时的山东移民李姓兄弟建立,因其地西有滦河,东有渤海,为取吉利,庄西称“拨河寨”,庄东称“拨海寨”;后来,“拨河寨”和“拨海寨”被写成“渤河寨”、“渤海寨”,如今统称为“渤河寨”。
昌黎县信庄村历史沿革
1981年地名普查时,渤河寨有357人。与渤河寨同为滦河沿岸村落的信庄,相传为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王、姬、胡、冯、董等姓移民建立,因各姓移民和睦相处,相互信义,村庄得名“信庄”。
信庄的村址原在如今的滦河西岸,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夏天,滦河泛滥将村庄冲塌,村民被迫迁居到相距那里有二三华里的现址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村落。
信庄是一个大庄,人口较多,1981年地名普查时全村有2347人。信庄和渤河寨的耕地,1981年地名普查时有4790亩。
如今,信庄的人口变化不大,有2630多口人,耕地却减少到3600多亩(一是被滦河泛滥吞噬一些,一是修建沿海高速公路征用一些)。
另外,信庄人多年在滦河套里辟有3000多亩林地。黎县历史悠久,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特别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火迅速传到了昌黎,使昌黎大地燃起了革命的熊熊烈火。
一、“五四”火种传碣石
1907年至1924年间,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圉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先后多次来到碣石山区的五峰山韩文公祠。他利用这里的幽静环境,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资料,探索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分析中国革命屡受挫折的根本原因,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工作。
1919年5月,李大钊在北京领导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很怏,这场运动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各地,火种也传到了碣石山下的昌黎。
6月初,一批在北京上学的大学生回到家乡昌黎后,把“五四”运动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各个学校。在汇文中学,尽管美国牧师罗恒义百般控制,青年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还是喷发而出。
一天晚上,汇文中学和师范讲习所的学生,在科学楼召开了大会,会上,由从北京来的学生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介绍了北京“五四”运动的盛况,还介绍了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情况,以及上海等地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举行罢市,唐山的工人和滦县师范学校的学生举行罢工、罢课和示威游行的情况。
会场上,学生们情绪激昂,一致通过了响应“五四”运动的行动决议。许多学校的学生都罢了课。还有一些学生自动组织起来,到两山、五峰山等乡村去宣传,很快便在城乡形成了爱国运动的高潮。
李大钊在北京领导了“五四”运动后,于1919年7月下旬携子李葆华来到五峰山韩文公祠避居。这时正值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期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针对这篇文章,李大钊同志写出了批驳胡适谬论的公开信《再论问题与主义》,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它打击了资产阶级右翼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污蔑,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思想阵地。
这期间,李大钊撰写了长达两万六千字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篇文章后来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一步深化。
1925年,昌黎的邻县乐亭、滦县等地陆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这些县的群众运动开展得比较活跃。
1927年秋,玉田县举行了农民武装暴动,对昌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28年,昌黎的群众斗争也出现了高潮。如昌黎县盐警借口查私盐,到葛条港村挨户搜查,想乘机敲农民的竹杠,当村长出面调解时,遭到盐警的毒打,百姓们忍无可忍,将盐警围起来痛打一顿。以后,又陆续爆发了数次反苛捐杂税的斗争。
1931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委派宋维新在滦县稻地镇(今属丰南县)组建了中共滦(县)、乐(亭)、丰(润)、昌(黎)中心县委员会,统一领导北宁铁路以南各县的革命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冀东各县兴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此时,乐亭县籍的共产党员、木瓜口村支部书记岳泽普,经常与位于昌(黎)乐(亭)边境的昌黎县信庄村地张其羽秘密来往,共商抗日救国工作。1933年,张其羽经岳泽普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昌黎县本地的第一名共产党员。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昌黎的革命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昌黎大地燃烽火
日,日军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8年7月,昌黎人民参加了冀东十万工农武装大暴动。7月8日,由昌黎人民组成的一支起义队伍,在于振忠的率领下,到滦县集合,与安各庄警察分局和民团起义队伍汇合,合编为冀东抗日联军第九总队。在姜各庄一带,由张其羽等人组成的一支昌黎暴动队伍,又与乐亭的起义队伍汇合,组成了抗联第五总队。接着,赤崖一带的人民也配合滦县和乐亭人民的起义,举起了抗日暴动的红旗。8月4日早晨,在张其羽的领导下,由几十人组成的农民武装,攻破赤崖伪警察所,缴获了敌人的部分枪械,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几百人。另外,在荒佃庄一带,丁万友率领的一批人员也比较活跃。为了争取这支队伍共同抗日,张其羽亲往丁处,向其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结果联合成立了华北抗日联军昌黎支队,丁万友任司令员,张其羽任党代表。8月6日,大蒲河盐警队的200多人也开始起义,在攻下裴家堡分驻所后,也和抗日联军汇合。至此,昌黎抗日暴动的队伍已达四五千人。除城关和二区的伪警察所外,抗日联军先后把全县农村的集镇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8月22日,抗日联军在司令丁万友的指挥下,开始攻打昌黎城,由于日伪军凭城防工事坚守和日军铁甲车开来助战,这次战斗没能把城攻下来。8月27日,抗日联军又攻城,仍未攻下。进入10月,日伪军调来援军,昌黎抗日联军转移路北,靠拢从平西东进的八路军第四纵队。10月中旬,昌黎抗日联军根据冀东抗联总部的命令,西撤平西整训;结果于10月22日在遵化宫里遭日伪军袭击而溃散,司令丁万友等上百人牺牲。
抗日武装起义失败后,张其羽又在自己的家乡秘密地进行着抗日的活动。为了扩大革命武装力量,张其羽积极主动地去联系曾经参加过暴动,后来投降了日本侵略者,当了伪警备小队长的刘成玉。1939年2月,冀东党组织又派岳泽普在滦河南召集了一次有张其羽、李晓光等人参加的会议,会上成立了“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分区昌(黎)乐(亭)办事处”,张其羽任办事处主任,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组建革命武装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张其羽通过做刘成玉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不久,由于形势紧张,冀东特委又命令北宁路南各部队和地下工作人员向路北转移,只留下张其羽、李晓光等少数同志,继续坚持昌黎南部的工作。1940年春,张其羽做争取刘成玉工作的情况,被叛徒王二虎发觉。在此情况下,张其羽等决定派李晓光去路北向上级党委请示工作,但到即将动身前,形势已非常恶化,等请示回来再行动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在一天晚上,张其羽带领一部分武装,在乐亭西部地方武装组织负责人田志修的配合下,迅速攻下了姜各庄伪警备中队部,打死了中队长王二虎,缴获了200多支枪。然后,张其羽带领部分武装转移到路北。后来,上级党组织派张其羽去平西学习,在从平西返回途中张其羽不幸被敌人包围,为祖国、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张其羽牺牲后,上级派李晓光回到路南,继续在昌黎和乐亭边境一带活动。1941年,由姜明远等组成的海防区工作团,由乐亭渡过滦河,到昌黎的皇后寨、赤崖一带进行活动,进行根据地的开辟工作。
1941年至1942年,日军推行了第三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对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轮番“扫荡”和“蚕食”。1942年8月,中共晋察冀分局十三地委组建了迁(安)卢(龙)昌(黎)联合县办事处,其下辖范围包括卢龙、抚宁大部及迁安、昌黎之一部。是年夏天,十三军分区十二团一部东渡滦河、青龙河,到卢龙、昌黎和抚宁的接壤地带进行武装开辟滦东北宁路北工作。10月,中共迁卢抚昌联合县工委建立,从而出现了党政军协力开辟滦东的新局面。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迁卢抚昌联合县有四分之一的村庄有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多达800多人。
1942年12月底,中共路南工作委员会书记丁振军派遣燕云程到滦东北宁路南昌黎、抚宁一带开辟地区。燕云程隐蔽在昌黎路南东部的草厂庄村,以本匠铺作掩护,由“点”而“线”而“面”,秘密地组织和发动群众,同日伪军进行斗争,直到1943年5月以滦东工作团名义公开活动。同时,在草厂庄村秘密发展抗日积极分子入党,并于1943年夏天建立了中共草厂庄村党支部。
1943年8月,迁卢抚昌联合县在下辖5个总区的基础上,新设第六区,年底,又在北宁路南昌(黎)姜(各庄)路以西至滦河一带设立了第七区,区里建立了武装小队,区小队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消灭分散的敌人,摧毁日伪乡、保组织,发动群众,为抗自征粮征款。
1943年7月,临(榆)抚(宁)昌(黎)联合县建立,下辖山海关、秦皇岛、北戴河大部及抚宁、昌黎之一部。联合县建立了基干队,区建立了游击队,党员最多时达到100余人。
1943年夏天,中共冀热边特委第四地委组建了中共昌(黎)乐(亭)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和昌乐联合县办事处。昌乐联合县下辖整个乐亭及昌黎南部一个区,全县近1000村,到1944年底,建起抗日一面村240多个,抗日两面村240多个,并建立了县人民武装部和县民兵大队。
抚昌联合县建立后,县工委、办事处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行“利用上层、开展下层”的策略,首先将敌乡、村政权改造成两面村政权。
1944年10月,中共冀热边特委决定,将迁卢抚昌在青龙河西的一、二两个总区划归迁卢青,将在北宁铁路以南的第七区划归抚昌联合县,将迁卢抚昌改为卢抚昌。当时,正值全围的抗日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但是卢抚昌乃至整个冀东,都处于自地区开辟以来的最残酷最艰苦时期。日伪自1944年9月至1945年6月,不惜调集重兵,由长城沿线、北宁铁路向这个地区进行合击和轮番大“扫荡”,不断以“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等-方式,对我方进行围剿。在这种形势下,卢抚昌的人民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征服,在中共卢抚昌联合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人民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县区党政军干部,坚守岗位,坚持地区,运用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战法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直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三、烽火燃红昌黎县
日日本投降。此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军队的支持下,由陆、海、空调运军队,准备发动内战。10月,美国军队从秦皇岛登陆,月底,进入昌黎县城。为粉碎国民党挑起的内战阴谋,中共冀热辽区委和冀热辽区行署决定,撤销联合县建制,恢复单县建制。10月,中共昌黎县委和昌黎县政府在滦河北岸的仓上村宣布成立。抚昌联合县支队改建成昌黎县支队,并将原管辖的4个区调整为7个区,逐步配备了相应的干部。然后,领导全县人民迅速开展了清算复仇运动。
解放区人民热火朝天的清算复仇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基础。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阶级并不甘心灭亡。1946年12月,敌人调集了两千多人分兵两路向路南进攻,企图把中共昌黎县委和县支队赶到东南海边上包围而歼灭。县委根据十三地委的指示,结合路南平原地区的特点,采取“多出汗,少流血,敌进我退,和敌人大迁回”的斗争方针,胜利地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包围,机动灵活地转移到敌人背后进行休整。敌人大规模的“扫荡”扑空后,又采取分片包围、分进合击和逐步“蚕食”的办法,向昌黎南部村庄进攻。29日,正当我县支队准备向路北转移时,县委书记郝炳南率领的一个连,在小营与敌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相遇,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县支队决定分路突围。郝炳南带一班人突围转移到新集西边的殷家窑附近时,被敌人的流弹打中壮烈牺牲。
到1947年2月,昌黎解放区的党政组织大部被敌人破坏,革命形势由高潮转入低潮。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党在群众中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县长周建平不顾危险、饥饿与疲劳,带领十几个武装工作队员,不分白天黑夜地出没在滦河两岸的平原上,到处向群众宣传革命形势,鼓舞群众的斗志。驻昌黎的国民党反动派对周建平恨之入骨,千方百计地想逮捕他。周建平每到一地,不知有多少次,他刚一离开,敌人就到。他经常一夜要换几个住宿的地方,经常吃不上饭,睡不上觉。为了粉碎敌人的疯狂进攻,县委采取了“分散活动、游击工作”的方针,将部队化整为零,利用夜间袭击敌人,并到处散传单、贴标语,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经过近三个月的工作,群众的情绪逐渐稳定,基层党政组织、民兵组织也逐渐恢复起来。为了迅速扭转路南局势, 日,县委请求十二、十三地委派部队,会同县支队一起打掉了泥井据点,革命形势趋于好转。
1947年5月,翼东军区为收复失地和配合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组织了滦东战役。17日夜,冀东军区的两个旅,在县武装工作队的配合下向昌黎县城发起总攻,到18日10时,除少数敌人逃跑外,共歼灭敌人3400多名,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一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县委书记郝炳南及一切被敌人残害的同胞报了仇。解放区又恢复到1946年9月土改时的状况,革命浪潮又高涨起来。
1947年6月,中共昌黎县委根据冀东区党委的指示,在全县解放区掀起了规模巨大的土地复查运动。1948年5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为挽救它在华北、东北战场上面临的全面危机,调动了十四万兵力妄图占领冀东解放区,以打通华北与东北的联系。6月,我东北野战军十一纵队进入冀东,在华北野战军十一旅和冀热辽军区炮兵旅、昌黎县大队的配合下,向昌黎县城发起攻击。25日,经过八个半小时的战斗,全歼昌黎守敌6500余名,昌黎县城第二次解放。嗣后,我军又主动撤出昌黎城。
9月12日,我东北解放军又发动了北起长城、西到滦县,战线长达1000余里的大规模的秋季攻势,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13日,我军先后攻克石门、安山、朱各庄、后封台、张家庄等车站。14日再度进攻昌黎县城, 15日9时结束战斗,昌黎县城第三次解放。从此,国民党反动派在昌黎的政权组织被彻底摧毁。昌黎人民在中共昌黎县委、昌黎县政府的领导下,立即转入了支援解放北平、天津的斗争,并进一步清剿了顽伙和残余匪特,普遍建立了各级党政组织。至1948年12月,中共昌黎县委下辖8个区委, 189个党支部,4500名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皇岛昌黎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