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政府网最大工业园在哪里呢?

想知道: 赣州市南康坨圳工业园在哪?_百度知道
想知道: 赣州市南康坨圳工业园在哪?
从蓉江西路开始出发,能说下路线吗?南康的朋友们?
提问者采纳
南康四平驾校知道在哪不?四平驾校对面那条水泥路进去就是坨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南康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走105国道到信丰方向
往信丰方向走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坛热点推荐
查看: 8553|回复: 0
赣州各工业园区介绍
主题帖子kiss
级别:大江舰队中士, 积分 1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1 积分
级别:大江舰队中士, 积分 1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1 积分
立即注册,与更多好友畅游大江!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赣州开发区( k9 S5 e% m/ P+ N' i0 b
赣州开发区地处赣州中心城区西城区,属低山丘陵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2000年5月在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1990年7月成立)和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年8月成立)两个省级开发区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赣州市黄金开发区,2004年5月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6月成立赣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现辖蟠龙、湖边、潭口、潭东四个镇和黄金岭街道办事处,面积2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13.75万、城区生活人口14.25万。区内设有国家级赣州出口加工区、赣州香港工业园、赣州综合物流园区、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江西省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赣州开发区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班子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经济总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的全面快速提升。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位列全市第一。
南康工业园区康工业园区位于南康市[1]市区东部,紧邻105国道、323国道、南康火车站、汽车东站以及赣粤高速出入口,园区分为东山工业区、龙岭工业区,分别建于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总体规划面积7700亩。 按照“政府协调服务,社会资金投入,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建设模式,以“工业园区化、产业集聚化、园区城市化、功能合理化、厂房标准化、服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配套工程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开、方便、高效的服务。  目前,园区道路交通、供电、供水、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学校、医院、娱乐、商业、物流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初步形成了矿产品、家具、服装、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及物流等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江西溢丰织造有限公司、江西红旗电缆有限公司、江西三和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17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80多个,境外项目24个,从业人员11350人。
江西于都工业园区简介于都县工业园区设立于2001年,始名于都县楂林工业园,2006年3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用现名。位于县城规划区贡江南岸,远景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园区面积8000亩,上欧2000亩工业小区已完成土地征用工作,园区基础设施完备,各项功能齐全,建有学校、医院、银行、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 / u3 g! U$ e2 E1 m
工业园始终坚持“产业立园、特色兴园、科技强园”的建园宗旨,按照“扩张总量、增加均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坚持“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大力实施大项目、强带动力项目战略,努力为龙头企业拉郎配套,拉长产业链,先后引进了德国格特拉克公司、以泰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兴乐集团、国药华利医疗器械以及台湾台达电子集团、上晴电子有限公司、海峡制衣有限公司、香港朗富集团、兴华制衣有限公司、大田鞋业有限公司、怡信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到我园投资,形成了机械电子业、矿产品深加工业、轻纺食品加工业等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工业园已有入园企业137家,其中投产企业103家,在建企业34家,规模以上企业43家。09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7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税金3.3亿元,同比增长17.8%。2010年一季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45%,税金7888万元,同比增长54.4%,就业人员2.04万人。我们通过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把于都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重要机械电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齿轮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留置针生产基地。- Z, B' [( a. U- c- i& [! a
信丰工业园信丰工业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信丰县城北郊。园区距离京九铁路信丰站1公里,距离赣粤高速公路信丰县城出口处7公里。105国道贯穿园区,把园区分成东区和西区。江西信丰工业园区始建于2001年9月,一期总体规划(东区)面积6.67平方公里,二期规划(西区)8039亩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复,是国家核准我省开发面积最大的省级工业园区之一。 信丰工业园区坚持“对接长珠闽,融入珠三角,面向港澳台,建设新信丰”的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真抓实干,工业园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区和“十百千亿工程”百亿园区。2009年,信丰工业园区跨入省级二类管理园区行列,被评为“全市先进工业园区”、“全市特色工业园区”。目前园区正在从规范项目入园标准、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狠抓企业节能降耗、加大绿化投入等方面入手,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 I3 y+ b0 t* I5 ]9 Z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江西龙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7月,以105国道为主轴,北起里仁镇石油中心,南至东江乡中和村,南北纵跨16公里,中间于县城规划相连,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控制面积为40平方公里。经省政府批准,日升级为升级工业园,日更名为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2 i4 d" p$ {* \1 [2 @" A* ?; R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和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科学谋划,乘势而上,实现了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09年底,开发区建成面积达7.3平方公里,形成了金塘、大罗、新圳、富康等“一园八区”的格局。落户外引内联企业228家,基本形成了稀有稀土金属加工制造、玩具制造、纺织服装制造、食品药品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以及再生资源利用与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区内设有辐射赣州南部六县的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加工贸易等口岸机构,交通、道路、水电、通讯、排污等设施基本配套。/ K1 h+ j0 x&&z5 I9 Q
' `/ ~0 S) Y- f' K# u# r$ y! {6 s
宁都工业园
宁都工业园区建于2001年7月,位于县城南4公里处的梅江镇水东村,东靠昌厦一级公路,西有梅江大桥与319国道相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泉州至南宁和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以及正在争取立项的向汕铁路将傍园区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06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 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已开发1300余亩,分为南北两区,完成总投资2.87亿元,完成厂房建设150000平方米、宿舍建设34000平方米,水、电、通信、闭路电视、娱乐、金融、医疗、学校、仓储、物流、农贸市场、行政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聚集了以光阳谷物、东君乳业、恒昌竹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形成了矿产、竹木资源加工、食品、轻纺、电子四大产业。# `+ r# \; h& w6 H) L4 T1 P) \- ?2 U: d
赣县经济开发区概况
赣县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西省赣县县城北部,前身为赣县工业园,由红金工业小区、洋塘工业小区、储潭工业小区组成。始建于2001年,2006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工业园,2009年10月,经省政府批复,更名为江西省赣县经济开发区,2010年获批江西省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台商创业园、台湾产业基地三块牌子,2011年获批为江西赣州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江西赣州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2007年洋塘工业区被列为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 ( }% ?% h. s
  赣县经济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位于赣江源头,京九铁路、赣龙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瑞赣高速公路、赣大高速公路、赣州环城快速公路、323国道穿过境内,设有赣州火车东站、1个高速出口,还有2个高速互通将在年内建成。红金工业小区位于县城东郊,距赣州市区7公里,距赣州火车东站仅2公里。洋塘工业小区位于县城东郊的茅店镇,距红金工业小区4公里。储潭工业小区位于紧邻县城的储潭乡,距县城10公里。 0 a0 \& g# I1 [2 Q, r8 \$ N
  赣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红金工业小区一期、二期规划为有色金属产业园,三期规划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四、五、六期规划为铝产业园、机械产业园、LED产业园;洋塘工业小区规划为大用电产业园、鞋业产业基地、食品加工产业园和新型建材产业园;储潭工业小区规划为冶金化工产业园。 0 J8 x&&Y. f&&S$ L' t1 s
  赣县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有钨和稀土产业、食品产业、铝产业、大用电产业,电子信息产业、LED产业、建材产业、鞋产业、机械与模具制造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10年底,完成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超17亿元,入园企业157家,规模以上企业5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或税收超千万的企业40家,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41亿元。2011重点在红金四期建设废旧物拆解园区
$ A% C+ e. Z! Q4 x/ l, x8 _
瑞金经济开发区简介7 K6 g9 A/ u$ h5 l' }* k- |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我市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江西瑞金经济开发区,成为赣州市第四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瑞金工业园区是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创建于2002年5月,地处沙洲坝镇323国道旁,距市中心约1.5公里。2008年9月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台商创业园,是江西省五个台商创业园之一。园区位于沙洲坝镇境内,规划总面积11平方公里。依托这一平台,我市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了得邦照明、宝元鞋业、好莱克服装、佳华电池、兴信塑胶、朝宇电子、正德和食品等一批沿海产业转移企业。目前,园区有落户企业122家,其中已投产企业102家、在建企业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2011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2亿元,上交税金1.79亿元,安排劳动就业人员10978人。园区升格后,将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审批权限,提升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6 X+ {( |( e2 {$ C% w. c
江西定南工业园区* ?1 W; }7 U% |/ Y/ v
江西定南工业园区于2003年3月批准设立,规划面积5000亩。截止到2004年底,完成开发投资18686万元,园区企业累计投资34730万元,其中外资企业投资2200万美元。入园企业41个,其中外资企业12个。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935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7974万元。实现利826万元。解决就业人数7000余人,其中下岗职工1200余人。
  为了更好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发挥定南县毗邻广东的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2003年5月,工业园区主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认真做好园区的专业规划和分区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基础建设水平,并完成了园区规划控制详图。园区还在“五通一平”(即通水、路、电、电视、通讯、土地平整)基础设施条件、健全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改进,使园区软硬件得到加强,以优良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定南投资办厂
江西全南工业园简介1 R0 s! m# R2 `+ k9 X
江西全南工业园区属省级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城郊。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与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二级公路连接线贯穿园区。  
全南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高标准规划设计县城和工业园区布局,统筹部署路网、管道、绿化等市政工程,把工业园区规划成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备的工业发展平台和城市新区。  # W% K$ L+ R' A&&I
园区规划面积为3500亩。按照“一区一品、一区一业”的要求,以产业优势为依托,共规划了6个特色工业小区。工业园一区以轻纺化工类为主,二区以制鞋类为主,三区以无污染类为主,四区以高耗能类为主,五区以金属资源再生类为主,六区以木竹加工类为主。除五区外,其它五个小区都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建设了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引进了企业落户。从2001年开园到2006年3月,园区已开发面积1200亩,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其中建成和在建的标准厂房面积达17.6万平方米。入园企业64家,累计招商实际到位资金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上交税收累计5905万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91万美元、外贸出口6906万美元。其中2004年完成外贸出口2302万美元,居全省第6位,2005年完成外贸出口3027万美元,居全省第8位,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
寻乌县工业园区寻乌工业园区位于文峰乡石排村、黄坳村和南桥镇珠村村,距离县城3-12公里。目前,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近2万亩,形成了一园四区的新格局,分别是以稀土深加工、应用产品为主的时代创意工业小区,以陶瓷、新型建材为主的石排工业小区,以轻纺、电子、食品、制药、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和高新科技项目为主的黄坳工业小区,以及正在规划兴建的南桥工业新区。206国道贯穿园区,瑞寻高速公路南桥出口离园区不到1公里;园区内建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和35千伏输变电站1座,正在规划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座;园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5000吨,日供水2万吨以上的工业园区自来水厂正在规划中;黄坳工业小区内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2万吨;电信、电视、移动等通讯网络已实现全程覆盖,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完善。截止目前,园区现已落户有近100家企业- g3 L( ~: [7 d' T$ G9 @
大余工业园大余工业园区[1]建于2001年7月,毗邻323国道,紧靠县城,是江西省最靠近广东的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25万亩,目前已开发3200亩,分工业区、商住区及生态区等功能区。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5亿元,建成道路总长8509米、道路面积13.8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厂房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园内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通讯、闭路电视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 工业园由新世纪工业小区、新华工业小区、皇隆工业小区三个小区组成,新世纪工业小区主要以电子装配、服装生产、家用日化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新华工业小区主要以有色冶金、建材制造等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目前,园区已引进外商企业89家,蚊香产销量居全球第一的中山榄菊企业集团、香港励佳针织有限公司、江苏金辉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已落户园区&&@4 ]$ F1 v# m, X0 e3 f
江西安远工业园区4 E8 I; N2 F; t9 {6 Z
江西安远工业园区[1]位于安远县城东南部东江源大道两侧,2002年4月工业园区一角月开始建设。主要发展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矿产等资源加工型项目和劳动密集型项目。  工业园区建设充分结合了安远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在产业培育和骨干企业培育方面已初见成效。江西三百山果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年加工脐橙3万吨,年产值1.5亿元,产品全部出口的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三百山果品包装有限公司已成为年产生物可降解环保型果品包装袋6亿个,年产值1.2亿元,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的农业产业化配套骨干企业;高云山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形成电气石系列产品,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矿产深加工龙头企业;生生手袋厂等1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完成后可安排就业岗位1.5万个" b7 K$ |. \: \&&o+ [+ z
石城县工业园简介$ E) |/ L5 {1 r- L" f
石城县工业园位于县城西南部,距离城区约0.7公里,规划总用地5835亩。园区紧临206国道,南部7公里处是泉(州)南(宁)高速公路出口,北部10公里处是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出口,规划中的鹰(潭)汕(头)铁路紧靠工业园西北部而行,交通十分便利。水资源丰富,现有一个县城日供水3.5万吨的自来水厂,水质达到国家2级饮用水标准;电力充沛,电力网与华中大电网连通,并架设万安—石城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业园规划用地15亩建设园区专用供电所,能确保园区企业生产生活用电。
工业园依托网状道路骨架,规划形成五个工业生产功能区、两个物流仓储功能区、一个工贸服务功能区、一个生活居住功能区、一个文化休闲区。此外,园区内邮电、消防、排污、给水加压泵站等市政设施均按高标准要求进行了合理布局。
工业园道路基础设施是以滨江大道(原206国道)、工业二路、金丰大道、工业大道、创业大道、工业七路为基本骨架展开布局,形成以“两横一纵加环路”主、次干道路网为骨架的网状道路体系,生产与生活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 s/ ~- `% \9 J5 ]0 s3 q' t( G
上犹县黄埠工业园区1 L; w&&n: Q% h. q' T0 Y
上犹县黄埠工业园区是2003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政府核准备案的县给工业园区。园区位于赣州市西部,上犹县城东部,距京九铁路赣州站约40公里,距赣粤高速公路唐江出口约20公里,属赣州一小时经济规划范围。该园区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规划设置的。整个工业园区以黄埠圩镇为中心,赣丰线为主轴,结合黄埠小城镇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充分利用黄埠现有的公共设施,发挥仙人陂电厂、新建11万伏变电站和原有3.5万伏变电站等电力设施的优势,使黄埠工业园区建成以工业生产为主,融居住、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式工业区。规划建设规模2平方公里。上犹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黄埠工业园区的设立将为我县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黄埠工业园区目前已开发面积1.0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5家,就业人数5400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900万元,年工业总产值5.1亿元,销售收入5.0亿元。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压延加工、耐火材料、制衣、机电为主的产业群。其中稀土金属、漆包线、五金制品、齿轮制品、耐火材料等已成为工业园区的拳头产品3 @1 e6 h8 G- r
兴国县工业园
兴国县工业园于2001年5月动工建设,是全省最早动工建设的县办工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10000亩,赣州市氟化工基地比邻园区,规划面积4650亩。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该园区集聚水平迅速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上交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幅都在30%以上,先后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十强工业园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赣州市效益先进工业园区”,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建成面积4035亩,落户企业145家,至2010年底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70亿元、工业增加值可达23亿元、上交税收可达5.1亿元。) g- p# l- u1 v+ L2 z1 F
( O) i5 j- l- y+ Z$ u+ O
+ m! B% r" M1 U. L+ t&&m3 p
, y- L; d, _&&u# I" O: }; Y
+ c7 _8 X7 c) [6 q
, A. a1 R. o&&r
5 X3 K) E, L+ h1 p/ y0 E: {
5 H5 g$ I5 J) J&&R) o
9 n' |! ~7 b4 M* a3 u4 ~& Q
9 F# K&&r. F$ `; i( S1 f( Q
4 ^$ Q0 g& [0 {& Y
' U! g& m1 H! f" ~* g
景瓷网特惠价:¥268元
工艺:贴花釉中
方式:只需0元预约参与抽奖
奖品:电信版iPhone6
美女与瓷器
Powered by
微江西安卓客户端二维码
微江西苹果客户端二维码1182人浏览过
1人觉得该公司很赞
1人觉得该公司一般
“关注”该公司的人还关注了以下公司
4061人浏览过
/ 15人关注
2045人浏览过
/ 11人关注
60人浏览过
920人浏览过
1743人浏览过
61人浏览过
曾经在该公司工作?贡献你的所知,帮助大家了解该公司
没有找到更多类似的公司招聘
赣州最佳人气招聘企业
我的电子邮件地址
填写常用邮箱,用于接收该公司的最新动态
亲,请填写正确的电子邮件地址
帮助大家了解该公司,
使用以下帐号登录可以保存关注记录,更方便
微信公众号
手机适配版想知道: 赣州市 龙南有几个工业园工业园 在哪_百度知道
想知道: 赣州市 龙南有几个工业园工业园 在哪
分别为金塘(含里仁、大罗工业园105国道进县城叉路往广东方向1公里、民营企业园)工业园在马古塘105国道往广东右侧(下大广高速5公里)龙南有3个工业园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你从高速路口下车沿105国道走一路上都是,南北纵跨16公里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江西龙南工业园区。经省政府批准、排污等设施基本配套、加工贸易等口岸机构,开发区建成面积达7,基本形成了稀有稀土金属加工制造、道路、通讯.3平方公里,实现了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新圳、大罗、外汇管理,加速崛起”和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区内设有辐射赣州南部六县的海关、水电。同时,交通,远期规划控制面积为40平方公里、玩具制造,科学谋划,日更名为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外引内联企业228家,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检验检疫、电子信息制造以及再生资源利用与新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北起里仁镇石油中心、富康等“一园八区”的格局、食品药品制造、纺织服装制造、省政府“科学发展,乘势而上。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省委,形成了金塘,日升级为升级工业园。截止2009年底,南至东江乡中和村,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中间于县城规划相连,以105国道为主轴,始建于2000年7月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龙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南康打造生态园林式工业园区
  “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环境非常好,我们下班之后都喜欢来这里散步。”5月30日,笔者在南康市龙岭工业园走访时碰上正在园区中心花园散步的员工蒋孔斌,提到园区的环境,蒋孔斌赞不绝口。
  近年来,南康市牢牢把握“把森林引进城市,把花园建在街头”的城市绿化理念,以建设“绿色园区、花园厂房”为目标,认真规划实施龙岭工业园东区、西区以及东山工业园区绿化项目,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加大投入高标准绿化园区。同时,在选择树种方面突出环保功能,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10万余株,让园区成为一路一景,处处迷人的生态园区。目前,4.2平方公里的南康市工业园已完成园区绿化面积1000多亩,园区绿化覆盖率达38.5%。
  该市以“生态工业”理念为指导,着力完善园区内的生态链和生态网,进一步提高园区准入门槛,引进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环保高效的企业。目前,该市新引进的福建宝利特集团、东莞中一合金科技、江西荧光磁业等一批上规模、重环保的企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该市还大力引导原有入园企业降低能耗,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径,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同时,该市还通过产业链生态化、能源可持续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生态服务和一系列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实现物质、能量的梯级循环使用和废物最小排放,逐步形成了以“高端化、集群化、创新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园区生态产业及生态人居一体化,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南康市工业园连续7年被评为赣州市先进工业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入驻并投入生产运营,园区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黄振中)
(值班编辑:陈欣) &&&&中国赣州网新闻热线:
中国赣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中国赣州网—新农民周刊”、“中国赣州网”的所有文字、图片或音频、视频内容,版权均属赣南日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赣南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已获授权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赣州网”,违者赣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赣州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请与本网联系。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赣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赣ICP备号
赣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赣州市人民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