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沈阳市工人文化宫文化宫的,金碧辉煌怎么扒了??要盖什么??

沈阳简略年表
  7200年前,城区西北部的龙山路北侧(皇姑区陵西),有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聚居点,现发现40余处古人类居住址,叫做新乐遗址(1973年被发现)。出土了一件古朴苍凉的图腾“太阳鸟”木雕。据史学专家的研究,这个物件在全中国可是独一无二的国宝。年前的原始人文化遗迹80多处,沈阳农大和百鸟公园最典型。春秋战国,东胡人在此居住(郑家洼子墓葬证明)。建城已有2300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代的燕国,雄霸今河北和辽西一带。为了扩疆占地,燕国有一个大将军,名字叫秦开。他就是沈阳城开城的奠基人。公元前300年,秦开奉燕昭王命令,一举击败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东胡族,建立了辽东、辽西、上谷、渔阳、右北平等五郡,并修建了有一定规模的辽东长城。于是,在临近长城线的战略要地中建立了一个县级军戎之城,隶属辽东郡管辖。当时命名为侯城,城址大约在沈阳故宫北。城址一直延续到汉魏时期。秦开大将军开拓东北疆土,成为沈阳建城鼻祖。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燕国设立的辽东等五郡继续保留建制。侯城这个边疆小城为秦始皇屯兵戍边。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建国以后,沿用秦制,侯城的地位一直未变。这时沈阳一带设置有侯城、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侯城为中部都尉治所(相当于军分区)。东汉(公元25-220年)侯城归玄菟郡(东陵区上柏村)管理。玄菟郡原是汉武帝在北朝鲜建立的4郡之一。后退迁到新宾,又迁到东陵区上柏村。当时沈阳境内有一郡三县。玄菟郡(东陵区上柏村),辽阳(辽中县茨榆坨),高显(苏家屯魏家楼子)。东汉200多年,这里发生民族间大小战斗数百次。东汉之后,国势渐衰。辽东襄平望族公孙度自立“辽东侯”“平州牧”,度传子公孙渊。占据辽东并雄张海外50多年。侯城归辽东管。三国(220-265年)时,魏(238年)派大将司马懿击溃公孙渊。侯城归魏。三国归晋以后,侯城又归西晋(265-316年)版图。东晋、十六国(317-420年)时,侯城先后归前燕(鲜卑337-370年)、前秦(氏351-394年)管。侯城成为兵家每战必争的战略要地,以后逐渐失去控制。南北朝(420-589年北朝{北魏鲜卑386-534年})时,中原政权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侯城的控制。东北的民族斗争日益激烈,以后长期为东北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高句丽政权700多年 占领沈阳300多年)所占。公元5世纪初,高句丽政权全盛时期(东汉建立时就有高句丽国)。占领辽河以东、吉林大部分和朝鲜北部。侯城也在高句丽境内。弃而不用。在浑南陈相屯的塔山上建了盖牟城,周长1500多米,是沈阳地界的统治机构所在地。隋(581-618年)朝时期,隋炀帝曾(612-614)三次征高句丽,都失败而回。公元66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大军收复失地辽东,高句丽战败灭亡。这时的侯城虽为唐土,但屡经战火洗礼,规模一直没有恢复。属盖牟州之地。唐末这里属于渤海国的势力范围(辽东志记渤海置沈州)。北宋(960-1127年)之初北方民族契丹兴起并建立大辽国(公元916-1125年),当时辽国的总人口330万,汉族人口占240万。那时候的战争就是抢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财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看中古侯城的这块风水宝地,在沈阳境内设置六州六县。其中最著名的一州治,置建在沈阳城内。以沈水河而取名,称沈州(辽东志记辽置昭德军)。于是大兴土木,新建了土围子城墙,州城开始逐渐兴盛。沈州辖一州两县,中节度军州,灵源县和乐郊县。辽曾从今北京强迁汉民来此居住。1032年建白塔弥陀寺(浑河南)。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在沈阳城西五华里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高达33米,共有13层的八角形“净光舍利塔”。清代诗人张百龄的诗句:“一湾塔影水流春,寒食烟生树树新。好似雨余青到眼,十三山色欲留人。”还是挺有意境的。相传,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时,曾到此一游,并赋诗一首:“塔湾晚照夕阳霞,路暗堤深树集鸦。烟带远岗村处处,户照明月夜家家。”“塔湾夕照”曾是沈阳古时八景之一。1074年建石佛寺(新城子)。辽乾统七年(1107年),崇寿寺塔(白塔)在沈阳城外大北门和小北门之间的地方建成。原名释迦佛升天舍利塔。当年白塔高度有26米,八角型11层,砖结构外抹白灰。公元1116年,曾隶属于辽朝的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达的统帅下,攻占沈州,接替了辽朝对东北的统治。女真就是满族的先人,金朝历史(公元年)。金灭辽后,沈州不仅保持了建制,还扩大了范围,共管辖一州6县(辽东志记金置显德军),灵源、乐郊、章义、辽滨、双城和挹委县等。成为辽阳府北边的重要城市。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辽阳城规模比沈阳要大,辽阳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和中心。不过,沈州在大金国里修养生息了120年,虽是军事要塞,但和平安定使城市有了市井的模样。金在今新民市公主屯建辽滨塔。辽沈地区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民族斗争的前线,沈阳这个地方总是战火不断。金元交战,沈州毁于战火,变成一片废墟。蒙古灭金后,元朝(公元年)又在原址上修建四方的新城,城墙还是土墙。公元1296年的时候,以“沈水之北,水北曰阳”命名沈州为沈阳路。沈水即现在的浑河。这时的沈阳城内有女真、高丽、汉、蒙古等民族聚居,大家和睦相处。元沈阳路管理4个县,乐郊,章义,辽滨,进城。元总管府在土城东南偶。元代(1263年)曾移2000户高丽进城。旧城主要是高丽和女真人居住。沈阳等路军民总管府的安抚使是三品官。朱元璋的明朝(公元年)统一中国后,继续沿用沈阳这一名字。明廷在边疆地区实行卫所军制。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沈阳设立了沈阳中卫。管理城内5个千户所所、抚顺千户所(古贵德地)、蒲河中左千湖所。查汉语词典,什么叫卫。卫是明朝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另外,我看了明朝人毕恭等写的《辽东志》。书中介绍,当时沈阳中卫有户口5643(辽东25卫2州,共有户口近28万);马队额军3119名;步队额军3049名;屯田军382名;煎盐军46名;炒铁军55名;寄籍民87名。还有军马1439匹(辽东共有军马55198匹)。公元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沈阳城垣扩大。在土垣的基础上用厚砖砌成高墙。城设四座城门,东名永宁,西名永昌,南名保安,北名安定。墙高二丈五,城周九里三十步,护城河二道皆宽三丈,深八尺。城内十字街,有石牌坊四座,永宁,迎恩,镇远和镇边。城门四座,东为永宁门,西为永昌门,北为安定门,南为保安门。北门后改镇边门(九门)。城内十字街。卫相当于县的规模。从此土城消失,砖城屹立于辽河平原之上。沈阳作为明朝的军事重镇,担负着防御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势力西进的使命。明朝人李辅等写的《全辽志》中介绍了沈阳中卫城的情况,中卫治(办公机关所在地)在城东南角,元总管府旧址。经历司和镇抚司以及前、后、中、左、右等五所都在卫治内办公。军器局和军储仓在卫治西北。钱帛库和养济院在卫治西南。草场在卫治西南角。教场在城东一里。长安寺在城东北偶,通玄观在城西北偶。沈阳在城驿在卫治南偶,浑河木桥在城南10里,递运所在城西4里。《全辽志》中还有一首冯惟健写的诗“沈阳道中:绝寒驰孤骑,空怀壮士忧。风生鸭绿险,铃急虎营秋。草色横沙碛,云山缈戎楼。近闻经国议,开拓旧边州。”书中还介绍了南关在城南。察院行台在卫治西南,沈阳游击府在卫治西南偶,儒学在卫治东。1388年建中心庙。公元1409年,沈阳指挥方盛重建了唐朝古庙“长安寺”。在沈阳有句老话“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传说长安寺的庙建在城里的钟楼北,可山门却建在离庙15里地的浑河北岸。这样就有了“寺在城里,城在寺中”的俗话。寺里有一块明成化23年《重修禅寺碑》,据说为曹雪芹上世远祖“世居沈阳”提供了佐证。公元1415年,大北边门一带建起了一座著名的寺院,取名大法寺,也就是八王寺,庙前有一口水质甘美的土井,被称为八王井。井水有“奉天第一泉”之称。1905年时,这里曾被俄国人当兵营、收容所和马棚。现在寺是不见了,井也没有了,但水还在。1516年建朝阳寺(东陵区)。1541年(嘉靖二十二年),沈阳城南门(保安门)外又新建了个小城。小城的名字是南关,城周679丈,供游军驻防。1614年重建大佛寺。1616年建寄灵寺,1774年改珠林寺。1621年3月,后金进攻沈阳中卫,守城明将贺世贤兵败,从东门撤退到西门,身中十多箭而亡。第二天,后金大军再次攻破东门,守将尤世功战死。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正式启建皇宫。后金1634年沈阳更名为“天眷盛京”,满语为“谋克敦”(兴盛之意)。从这以后,盛京就有了展现皇家鼎盛的故宫、福陵、昭陵等大型建筑。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沈阳又有了“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辉煌。沈阳经历了从县城侯城、沈州(昭德军和显德军)、沈阳路、沈阳中卫到京都盛京的变化。从这时开始,沈阳的规模超过了南边的辽阳,从此成为了东北的中心城市。沈阳1625年开始兴建皇宫,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又有所增建,具有满、汉、蒙族的特色。有房屋300多间,十多个院落。整座皇宫楼阁高耸,殿宁巍峨,极其富丽堂皇。顺治皇帝就在这里出生和即位。清军入关后,康熙、乾隆及历代皇帝都曾经常到此居住。清建宫殿时保留了三宫庙,乾隆时才改为太庙。故宫外面的街道也恢复成清朝的模样,据说,这是全国唯一的满族街。东起大东门,西至大西门,1300多米的路两边,龙楼凤馆,亭台殿阁。传统的牌匾上都是名家写的楹联。有时候还搞一搞清朝礼仪游行。东陵,又名福陵,满语称“瑚图灵阿蒙安”,是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陵寝建在城东的天柱山上,前临浑河。清末,有位自号“锦云馆主”的文人,拟有“福陵八景”传世。一是龙滩垂钓,二是引水归帆,三是宝顶凝辉,四是天桥挂瀑,五是泉沟采药,六是柳甸闻莺,七是明楼细雨,八是西山晴雪。北陵,又名昭陵,是皇太极的陵墓,规模大于东陵。清道士苗君稷曾有诗赞美北陵:“龙蟠翠嶂郁昭尧,路夹苍松白玉桥。十二羽林严侍卫,风嘶铁马白云霄。”1625年建堂子庙(邓大人庙)。1628年,也就是后金天聪2年。紧榜沈阳城的小河沿临河北岸建起魁星楼,那些梦想金榜题名的读书士子及其亲人便常来万泉河(小沈水)拜神求签。小河沿是沈阳著名的水景胜地,老沈阳城萃升书院院长是一个姓刘的名士,他曾写诗:“万泉河畔引清流,白肪蓝舆作冶游。云月莲花三月柳,醉人景色似杭州”。天聪二年(1628),沈阳还建起了最大的佛教场所慈恩寺。数经磨难的慈恩寺,现在是沈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1629年建文庙。1631年,皇太极扩建沈阳城。清代初期的沈阳皇城,周边九里三百三十二步,高三丈五尺,厚一丈八尺,女儿墙七尺五寸,墙垛口657个。城内占地300亩。城上设明楼八座,角楼四座,有八座宏伟牢固的大门。这八门为东面的抚近(大东)门、内治(小东)门,南面的德胜(大南)门、天佑(小南)门,北面的福胜(大北)门、地载(小北)门,西面的怀远(大西)门、外攘(小西)门。每个城门楼设大火炮一门,以备防守御敌。这时的清城比明城的城墙高一丈,城门多了四个。城内主要有清太祖居住的宫(九门里的罕宫),皇宫,王府,六部两院及庙宇。1631年建天坛、地坛、风雨坛、社稷坛。1636年建实胜寺。1636年后金改称清,国号天聪改为崇德。皇太极称帝的那一年,沈阳城有了第一座清真寺,这就是清真南寺,以后有陆续建了北寺和东寺。寺里的最高建筑是望月楼,老百姓俗称六角楼。现在,那里建了个伊斯兰学院。崇德元年,清太宗征朝鲜获胜,朝鲜国王请降,以王子为人质留在沈阳8年。当年所居住的地方是德盛门(大南门)附近,俗称“高丽馆”。后来,朝鲜有人写了这段事情,书名“沈馆录”,共七卷。我收藏的《辽海丛书》第四卷里有记载。高丽馆时间从年。1637年,清建钟鼓两楼,当时每隔一个时辰,钟鼓齐鸣一次,八门八关更者鸣锣呼应。还可以通报鸣声判断火警的方位“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紧七慢八”。两楼距间修马路173.8丈,宽3.5丈。可惜这两个名楼,在1931年被十字路口所取代。1641年,西郊蒲河上建起了宽15米,长40米的三孔拱型大石桥,又名永安石桥。桥上的石雕栏杆、石狮子、抱鼓石、石望柱等造型精美。现在保存完整,是人们访古的一个去处。清初的1643年,皇太极下令在沈阳城四面建了样式完全相同的四座喇嘛寺院,每座寺院均有一座鼓腹宝瓶式白塔,史称护国镇方四塔四寺,俗称“盛城四象”。即南塔广慈寺、北塔法轮寺、东塔永光寺、西塔延寿寺。现在,这四塔还都存在。只是西塔是1968年拆了以后,又在1998年重建的,位置也不是原来的地方。西塔附近是沈阳朝鲜族人有名的聚居地。有资料介绍,1901年一位朝鲜族基督教徒白牧师来西塔落脚,靠打草绳子、卖大米糖及种地为生。1910年又来了5户朝鲜族人,以后越来越多。1931年这里成立了朝鲜族侨民会馆,有了朝鲜族大市场。日本人占领沈阳后,又开了几家妓院。日伪时期,人吃饭分四等。一等日人吃大米;二等朝人吃小米(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朝鲜亡国,成了低等日人);三等满人和四等汉人吃高粱米。1945年的时候,这里还建了一个有137名苏联烈士的陵园,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全都给平掉了。现在,那里聚居着几万多朝鲜族居民,是沈阳非常热闹的一个地方,分布了100多家企业,9家银行,2家购物中心,还有许多商店、酒店、宾馆、教堂、洗浴中心和娱乐场所,经营都是朝鲜特色的。全长近700米的西塔街,是仅次于美国韩国街的世界第二大朝鲜族风情街。1644年,顺治(清代年)迁都北京,盛京成为陪都。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均曾东巡至此。有清一朝四代十一次东巡的重要记录,每次对皇宫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建。1644年兴顺利百货店在四平街(今中街)开张。1648年天郎药房建成,以后陆续有广生堂、宝和堂、万育堂等药店建成。1676年天合利百货店营业。1796年专营文房四宝的全合号开业。1816年德润斋眼镜店开业。1824年天益堂药店开业,1882年中和福茶庄开业,1896年萃华新银楼(今萃华金店)开业。四平街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四平街其后又有一德街和中央大街等名字,也就是现在驰名的中街商业街。但这条繁华的马路老百姓始终叫中街。1656年,在御花园的基础上建了长宁寺,相传努尔哈赤称王前,在寺里治好了天花,皇太极经常在那里读书休息。位置在沈阳古城至昭陵路的西侧,即现在省实验小学的对面。其规模和地位仅次有于皇寺。日俄战争时,部分建筑物被毁,1976年被全部拆除。1657年,清朝在盛京城内设置了奉天府,取“奉天承运”之意,与北京的顺天府相对应。在整个清朝期间,沈阳一直是除北京以外,最重要的城市。1663年,沈阳大旱。辽东铁刹山郭守真道士祈雨成功。盛京将军乌库礼允许在城西角楼外附近建了座三教堂(太清宫的前身)。据说,原址为一水泡子填平的。历史上太清宫曾被大水淹过,大火焚烧过。数次重建后,仍然金碧辉煌。现在那里的香火仍没有断。前不长时间,又起了一场大火。1664年,奉天府下设置承德县,管理盛京城外四郊之地,取其“承受天地德泽”之意。沈阳人大都知道有盛京和奉天的城名,却很少有人知道承德这个名字。1667年建报恩寺。1671年康熙首次东巡。9.19-9.24来此,然后去吉林。从吉林回来又经过11.11-11.15,然后回京(算两次)。1682年二次,1698年三次。乾隆1743年一次,1754年二次,1778年三次,1783年四次。嘉庆1805年一次,1818年二次。道光1829年东巡。四代皇帝共十一次东巡留都。1673年,在汉朝时候就有的天齐庙由大东门搬到小东门一带。天齐庙的主神是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十殿阎君、月下老、子孙娘娘。每逢旧历三月二十八天齐神的生日左右,大型庙会持续多日。城内的善男信女和附近农民云集到此,传说中的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和生死的神仙。1952年时,天齐庙被大部拆掉,还剩2间殿堂。1984年,修马路时全部拆掉了。拆庙之前,我到过这个历史悠久的汉代古庙遗址。现在,残存的几块碑移到沈阳北塔法轮寺的碑林去了。1678年重新建太庙和景佑宫。1680年,沈阳城增筑了圆形关墙及八个边门,周长约32里。这时的沈阳城分为两层。内城呈方型,外城呈圆型,象个“大钱”的形状。两重城池,非常壮观。城内井字街,井字有中央有故宫和中心庙。城中有相距580 余米的钟楼和鼓楼,楼高两丈多。东侧有儒学文庙,东北角有长安寺,西北角有通玄观。南关有大佛寺、慈恩寺。八个边门与八座城门的位置相对应,名字分别为大东边门、小东边门,大南边门、小南边门,大北边门、小北边门,大西边门、小西边门。城外建了日、月、风、雨等郊坛。城西北郊,由近至远有实胜寺、舍利塔和永安石桥。城东郊有石佛寺塔,城南郊有白塔弥陀寺。现在,虽有部分古老的建筑还在。但内外城墙已拆,钟鼓两楼已无,八门只剩下重新修复的怀远门(大西门)和抚近门(大东门)。1684年建般若寺。1707年,我国少数民族锡伯族唯一家庙“太平寺”落成。锡伯族就是古代的鲜卑人,这个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能骑善射著称于世。现在除了沈阳,只有新疆伊犁还有。新疆的锡伯族是乾隆年间,朝廷为了戍边从沈阳调过去的。据说,当时西迁有3000多人,在太平寺举行了隆重仪式。1719年,建起了萃升书院,“压倒三江”的才子王尔烈曾亲来掌教,鸿儒雅士纷登讲台,八方学子趋之若鹜。1755年建山神庙(老虎庙)。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秋,有一个汉城人朴趾源()曾来过沈阳及辽东、河北、北京、热河等地。他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回国以后写了一本《热河日记》的见闻录。在这本书中发现了他对当时沈阳城的描写“城周十里,砖筑八门,楼皆三檐,护以瓮城。瓮城左右有东西大门。街上有筑台,为三檐高楼。楼下出十字路,人来人往,热闹如海。街道两边,尽是商家,彩阁雕窗,金扁碧榜。各种货物齐全,商人门面皮白净、衣帽鲜丽”。他还介绍了将军府前的朱红木栅和一座大牌楼,行宫的层楼复殿和叠榭回廊,大清门东的庙内有三清塑象和康熙、雍正皇帝题字等。他还详细记录了进出沈阳的行程,有些220多年的老村落现在仍然留存着,真是一大幸事。不知还能不能保存200年或永远保存下去。进沈阳的路线是十里河(苏家屯区境内)至板桥堡(今板桥)5里,长盛店(今长兴)5里,沙河堡10里,暴交蛙子(今鲍家)5里,毡匠铺(今毡匠)5里,火烧桥3里(今火石桥),白塔堡(东陵区境内)7里,一所台(几、今榆树台)5里,红火铺(今浑河堡)5里,浑河1里。舟渡浑河入沈阳9里。进城前看见牛车有上千乘,载砖入沈阳,每车有3头牛。现在,有些老村子已经划入浑南新区,很快就会消逝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出沈阳的路线是沈阳至愿堂3里,塔院(今塔湾)10里,方士村(大、小芳士)2里,状(壮)元桥1里,永安桥14里(于洪区境内),双家子5里,大方身(今大房身)10里,磨刀桥5里,边城(今老边)10里,兴隆店12里(新民市境内),孤家子(今孤家屯)13里,巨流河(辽河)8里。这个朝鲜人真不简单,入中国,行6000余里。还把沈阳的旧貌收录的如此详细。在他之前,1630年(明崇祯三年)有一个叫宣若海的朝鲜人也写了本《沈阳日记》的书。可见,当时沈阳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1781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六年的时候。沈阳当时叫承德,有人口11.5万人。盛京境内人口有78.9万人。乾隆时期东北全境人口96.1万(全国人口2亿多)。与雍正朝相比较增加3倍左右。1782年四库全书第二版运到沈阳盛京文溯阁。1829年(道光九年),沈阳小东门护城河一带出现了较固定的蔬菜早市。据说,清代沈阳古城的四周,是一片片的菜园子,站在城墙上能同时感受到城市和乡间的不同景象。这一年9月(农历),江宁(南京)人何汝霖从北京来沈阳。到了“万山环抱,天然峰峦”的福陵,看了文德坊、武德坊和六面有字的“石幢”,还去了大清门和太庙。然后,他写了部何氏《沈阳纪程》。书中介绍了他路经沈阳郊外,观赏到黄叶缤纷,俨然江南的风景。又听到有老虎把兵吃掉的消息等。他还介绍了过了辽河渡口,孤家子、兴隆店、旧边站、三家子和永安桥都有店可宿。由京到山海关660里,山海关到盛京810里,共1470里。看来“里七外八”的说法,在历史上就有了。在这之后的1867年(同治六年),又有一个吴县(苏州)人潘祖荫也写了部潘氏《沈阳纪程》。他也是历尽幸苦,不远千里,从京城来到陪都。去看了盛京行宫的正殿、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等。他又详细观察了皇陵的情况,并且郑重提出了保护和修膳的意见。1875年,天主教传教士由法国来沈阳后,一面传教,一面动工修建教堂,三年后教堂在小南门外建成。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教堂被焚。1912年教会利用庚子赔款又在原址重建南关天主教堂。据说花了144万两白银。现在,教堂门前破旧小平房扒掉了,修了个下沉式广场,给人的感觉是到了欧洲哪个地方。1876年,大东门东北一带,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修建了基督教堂。1887年,英国人在小河沿附近(今省肿瘤医院)开了第一家西医院,名叫盛京施医院。原来那里还有一座别致的“苏格兰小楼”,去年被夷为一片平地。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海军、陆军均战败。日军在10月24日曾入侵沈阳,在国际列强压力和清廷赔钱后撤出。1895年,盛京将军依克唐奏请清政府后,由地方出资金在大东门里建了盛京机器局(造币厂前身),这是中国民族工业中第一个造币厂。同一时期,出现了万顺铁工厂、八旗工艺场等规模较大的民族工业。光绪末年,随着风剥雨蚀和兵催炮毁,大东门和小东边门倾颓。这老态龙钟的城关枯槁着,坍塌了,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清代末期,国家衰败无能。1898年,沙俄强行将沈阳站附近地区租用为“铁路用地”。1899年11月骗了大批山东、河北的农民,修建了“矛古甸”,即沈阳站前身。同年,东北人口达750万人。光绪25年,即1899年沈阳邮政分局建立,局址在四平街。到了1907年时,总局成立,管辖吉林、宽城子(今长春)、哈尔滨、安东(今丹东)、锦州、牛庄(今营口)等6处。日沙俄攻入沈阳。占据故宫,将宫内的珍宝和典籍劫掠一空。占领沈阳3年后,于日撤退。同年7月,又重新占领沈阳,抢占战略要地。据资料记载,沙俄有一个变中国东北为“黄色俄罗斯”的计划。1901年,奉天大学堂在小西门外几座庙宇处成立。戊戎变法之后,在讲求教育务实的新政推动下,沈阳开办了第一个新式大学。后改名盛京省学堂,新学的课程设置,着力开拓新领域。日俄战争时,校园成为沙俄军队兵营,遭到严重毁坏。可惜仅存了3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3月在沈阳城外展开了著名的奉天大会战。日军从大南门攻入城区,大西门、小西门大北门和小东门均为攻掠战场。战后,日本接管“铁路用地”,改名“满铁附属地”。当年奉天的人口约为30万,南面的辽阳大约只有7万人。1905年,清政府被迫依据中日、中美《通商行船续约》在盛京城与满铁附属地之间开辟商地,各列强接踵而致,纷纷划定租界区。直到现在,沈阳还保留了许多那个时期日式和俄式的历史建筑。如秋林洋行、大和屋百货店(今太原街新华书店)、几久屋(今新世界百货)、中古时装店(老联营,今中兴商业大厦处)、电信大楼(今电信局机房)、奉天驿(今沈阳站)、满铁大楼(今铁路局)、满蒙毛织株式会社百货店(今一百)、满铁奉天公所(今儿童图书馆)、满州中央银行(今省工会)、南满医学堂(今医大)、南满中学堂(今23中)、浪速女子高等学校(今20中)、大山会馆(今市体委办公楼蒋介石曾住过)、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等。那时候的太原街叫春日町,胜利大街叫若松町,南京街叫富日町,中华路叫千代田通,民主路叫浪速通,市府广场叫中心广场,民主广场叫平安广场。1905年末,沈阳创办了东北最早的近代银行,即奉天官银号。后来改称东三省官银号。行址数度迁移,最后定址在大北门里,长安寺西邻。同年,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今6中,大东区大东路)建成,1910年至1913年,周恩来总理曾在此读高小。旧址坐北朝南,青砖木窗,肃雅大方。儿子小的时候我曾经领他参观过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并照了几张像,现在仍保留在影集里面。1906年,建成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七福屋(今友谊商店),是沈阳最早出现的大型百货商店。同年7月创办电话局。日,日本人在沈创办中文报纸“盛京时报”(终刊)。同年,盛京将军成立了东北讲武堂(今老龙口酒厂东侧),这是东北创办最早军事大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停办。同年,沈阳第一个公共公园万泉园在小河沿建成。1907年,清朝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总督,奉-吉、黑三省各设巡府。同年京奉铁路通车到沈阳,全长842公里。同年奉天公园在大西边门外建成,现在公园已经没有了,这里建起了市政府招待所(今沈阳宾馆)。同年,在城北离柳条湖约500米的地方建成北大营。营区正方形,四周2米高的土围墙。土围子两侧有1米深,3米宽的壕沟,可驻20个营的兵力。1908年1月,充满殖民色彩马拉铁道通车了。线路从沈阳站到小西边门,长约4公里。27辆马车拉着车厢来回跑,让日本商人捞了不少油水。同年庆丰茶园(今大舞台)建成。这是沈阳最古老的剧场之一。同年开办了电灯厂。同年全国第五家公共图书馆——奉天图书馆开馆,馆址在小南门里,现精密仪器公司后身。这一年,奉天当局为了方便交通,开辟了经纬路61条,其中南北为经24条,东西为纬37条。1910年,奉天驿(今沈阳站)建成。同年建成玻璃工厂。同年在沈阳召开国际医学会议,肯定4个月控制鼠疫的成果(黑龙江、吉林发生鼠疫,死亡4万多人),这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医学会议。这一年,东北的人口增加到2158.2万,而1850年仅为289.8万。平均每年增长30多万。新的移民大多山东和河北人。清末沈阳城内及郊区有寺庙和塔200多处。辛亥革命后,盛京城结束了作为清朝陪都的历史。盛京改为奉天市时,已是东北的首府中心城市。这一年全东北的人口约2200万,中国的人口约41000万。1912年,沈阳出现了东北第一家新式银行,即官商合办的“奉天兴业总银行”。1914年,人工开凿新开河(北运河)灌溉渠道。同年张氏帅府开始兴建,当时张作霖还是个中将师长。张氏帅府陆续建了三进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赵四小姐楼等。老百姓一直把这套大院落叫“大帅府”,现在成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1919年,南市场动工,陆续建了华兴广场、圈楼、八卦路、东北大戏院(今辽宁艺术剧场)等。也建了许多烟馆、赌场和妓院。旧时妓院分四等,一等在日本站,二等在南市场,三等在北市场,四等在大西门。那时,南市场有20多家妓院。同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在小东门外设立。后来的张学良以及东北军绝大多数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据文史资料介绍,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黄浦军校、云南讲武堂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被称为中国四大军校。1920年,北市场也开始大规模建设。在这之前,荒地里除了几座庙,只有十间供修庙师傅们住的房子,因此这地方叫“十间房”。十间房成了北市场,陆续建了共益舞台(今北市剧场)、大观茶园(今辽宁青年剧院)等娱乐场所。大观茶园是戏迷与人合资建的,落成后专营落子戏(评剧前身)。京剧的四大名旦也来此献过艺。据说,这里拆除后要建中国评剧博物馆。同年张作霖宣布东北独立(另有说法)。1921年,开始建设奉天纱厂(今沈阳纺织厂)。奉天省拨款250万元,纱厂占地280亩,2万纱锭,200台织机,工人1300多名,年产棉纱250万吨,成为东北同行业之首。同年张作霖亲自创建了东三省兵工厂(今沈阳黎明机械制造厂),厂址选在大东边门外,下设十座分厂,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这座工厂还仿杭州西湖建了个公园(今大东公园),可惜日伪时期遭到破坏,面目全非。同年沈阳飞机场建成。1922年,在北陵附近开始兴建东北大学,当时这是东北最高学府。1927年时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出任校长。现在这里成了省政府的所在地,原南湖旁边的东北工学院改名东北大学。1923年,建成肇新窑业公司(今沈阳陶瓷厂),这是中国机械制造瓷器的第一家工厂。同年,奉天市政公所成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拥兵37万的张作霖奉系军阀获胜。奉军占领北京,盘踞奉、吉、黑、热、直、豫、鲁、苏、皖九省和上海市,进入了鼎盛时期。二三十年代,沈阳是奉系军阀的统治中心。奉系地盘达到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军阀。当时的奉天,更是全国关注的热点城市。当时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在沈阳设了领事馆。1925年10月,有轨电车正式通车。8辆从德国进口车花费了144万美元。1958年时有170多辆,1974年8月全部淘汰消失。1927年,开始修建辽宁总站(老沈阳北站,今沈铁分局),当时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同年冯庸大学(今铁西区滑翔机场)正式开学。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出于交通便利的需要,大西门和大东门先后被拆除,这以后的二十几年里,其他的几座城门也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日凌晨,东北王张作霖乘慈禧太后当年的专车撤出北京,在皇姑屯三洞桥被炸,受重伤后身亡大帅府。也就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同年沈阳最大的戏院中山大戏院(今沈阳大戏院)在北市场建成。日,东北四省(当时有热河省)承认国民党中央政府,降下共和五色旗,升起了青天白日旗。同年,奉天故宫博物院举办历代帝王画像展,陈列96幅帝王油画。展览的影响很大,6天之内,观众达10万余人。1929年1月改奉天省为辽宁省,3月奉天市改沈阳市。1929年,张学良出资试制汽车,日,在沈阳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汽车,取名为75型载重1800公斤的民生牌汽车。制造厂是小西边门附近辽宁迫击炮厂所属的辽宁民生工厂。同年张学良出资在北陵东建成了当时在国内属首座现代化体育场。1929年到1930年,刘少奇在沈阳主持中国共产党满州省委工作,组织了沈阳纺织的工人罢工活动,因此入监狱半个月。文革时,这个工厂的造反派竟把共和国主席做成狗的模样,用铁链子栓在门口。现在,刘少奇旧居陈列馆和满州省委旧址设在北市场附近的一栋普通民居砖瓦房里。1930年,始建北陵机场,也就是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日,日本驻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地区桥梁一段,诬称中国军队所为。发动事变,炮击北大营和飞机场,占领全城。一夜之间,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和大量军火及260架飞机落人日军之手。据说,这一夜张学良和于凤至以及赵四小姐正在北京前门外中和剧院看梅兰芳主演的京剧《宇宙锋》,南京的蒋介石政府又采取不抵抗政策。史料得知,当时东北境内的中国军队尚有20万人,而日本关东军只有万余人。真是中国现代史的奇耻大辱。沈阳沦为殖民地后,改名奉天市。4个月后,日军吞并了3倍于日本国土的整个东北,3000万东北人民被奴役了14年,50万人的东北流亡大军进入关内。年,日本侵占时期,辽宁地区被分为奉天、锦州、安东三省。1931年,日伪当政的奉天市公署设置后,对东面的空场进行了整修,取名中心广场,即现在的市府广场。日,伪满州国成立。这个“国家”由五个主要民族组成,即满族、汉族、蒙古族、日本族和朝鲜族,“国都”设在新京(长春)。伪满州国政府各部的副部长都是日本人,而且是权力的实际掌握者。沈阳成了“满州国”最大的城市。当时的“建国会议”就是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的。3月10日,义勇军第一次会攻沈阳。为了显示人民群众反对伪满州国的建立,辽西和辽北义勇军联合当夜进入沈阳,随即退出。8月28日,义勇军第二次会攻沈阳。义勇军分别把大南门守军缴械,把大北关警署的伪警缴械,把东塔机场的油库和7架飞机烧毁。1935年,日本人为了进一步掠夺东北的资源。开始在沈阳铁路线以西建设铁西工业区。这里成了世界最密集的工业区之一。1936年,中国人在中街建成当时沈阳最大的“光陆电影院”,取 “光怪陆离” 之意。1983年毁于火灾,轰动了当时的沈阳市,各大小媒体纷纷报道评论。1987年,光陆电影院翻建。同年,沈阳人口达55万。1937年,伪满洲国与日本取消时差,以东京时间为准。沈阳开始使用日本东京时间计时。同年,由日本人设计施工的“奉天市政公署”(市政府)大楼落成。这是一座褐色的建筑物,目前,仍是市政府的办公场所,只是加高了一层。1938年,日本人建了大陆剧场(东北电影院)。仿照当时日本东京最大的电影院“银座”建造,面积3840平方米,4层1900个座位。1945年到沈阳解放期间曾叫莫斯科电影院。同年,长沼湖公园(南湖公园)建成。1940年,平安座(工人文化宫)竣工。现在这座典型的日式建筑物仍保留和使用着。同年东北人口4000多万,伪满初期为3000多万。1941年,太原街(原名西四条街和春日町)上有商号114家,仅有2家中国人开的(中和茶庄、老精华眼镜行),印度1家和前苏联2家,其余均为日本人开设。1943年,伪政府下令大规模拆除城墙,人们无法再从现实中找出沈阳城的轮廓。不过最近老城墙西北的一个角楼已经被修复了,在这里人们或许能找回一点点怀旧的感觉。同年太平洋战争后,大批美英战俘来沈,据说是菲律宾战场投降的,共有1400多人,最高军衔是少将。分别押在“满州工作机械株式会社”(现中捷友谊厂),“满州帆布株式会社”(现齿轮厂),“满州皮革株式会社”(变压器厂)等三处。有400多人死在“满州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日本投降后的一个月,战俘全部撤走。日,对日作战的美军轰炸沈阳,以后在21日和45年1月13日又进行了轰炸。日,苏联红军飞机着陆东塔机场,俘获准备逃往日本的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押往苏联伯力监狱。后来,由坦克、摩托车部队组成的苏军快速支队进抵沈阳。结束了14年的殖民统治。苏联出兵东北150多万人,,作战飞机3400多架,坦克5500多辆。在沈阳站广场上,曾立着25米高的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碑顶的青铜坦克模型,炮口指向东方(今已经另移它处)。这一年,日本到东北的移民已达31,8万人。日本投降后,这一片历尽沧桑的土地又被命名为沈阳。抗日战争胜利时,东北的重工业占全国90%。1945年10月,在沈阳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政委。同时成立东北局,书记彭真。11月下旬,按苏军要求,将沈阳交给国民党。日,依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全部撤离沈阳。但是辽南的大连地区仍为苏联人所控制。国民党占领时期,辽宁地区被分为辽宁、辽北、安东三省和沈阳市。东北共九省,其它六省是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兴安和嫩江。当时内蒙古有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10月15日攻克锦州,10月19日长春国民党守军投诚。日,东北野战军攻克180万人口的沈阳(全国人口5.4亿),陈云任军管会主任。11月4日,东北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1月5日,沈阳时报创刊。解放以后,沈阳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并且一度展示出“机械之都”的辉煌。日,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日,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成立。27日高岗任主席,李富春任副主席。这一年底,沈阳人口达241万(市区160万)。建国初期,辽宁地区分为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五个中央直辖市。我看过一个资料,1949年东北占全国石油产量的93%;铁产量的79%;黄金产量的55%;铁路的41%;铁矿的37%;出口贸易的37%;发电量的23%。自建国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沈阳就作为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充当着祖国大厦的基石和脊梁。日,彭德怀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与高岗在沈阳召开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决定。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战。卷入朝鲜战争的国家共18个,投入军队(双方)30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135万,朝鲜人民军45万,美国54万,韩国65万,其他国家2万。整个战争共打了三年一个月又两天。1951年初东北军区在沈阳修建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据有关资料介绍,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人,非战斗伤亡38.6万人,总计74.6万人。烈士陵园里立了个纪念碑,碑文是董必武的题字,碑后的松林中安葬着122位志愿军烈士。其中最有名的五大英雄是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孙占元和杨连弟,还有3名副军职和10名师职干部等,他们是那么多烈士的代表,其丰功伟绩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1954年6月,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市和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正式成立辽宁省,沈阳市成为省会。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市工人文化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