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十堰市地图七月份降雨量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热图·散咵
查看: 2491|回复: 0
本帖最后由 云中漫舞 于
09:10 编辑
2012年,平均降水量为1045.1毫米,比常年减少11.4%。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2.7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不重复计算量为30.1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813.88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1.4%。
2012年,全省入境水量7024.0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9.9%;全省出境水量7734.7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5.8%。
2012年,全省69座大型水库和263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301.9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51.81亿立方米;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22.8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0.89亿立方米。
2012年,全省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299.29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8.2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6.3%;地下水源供水量10.1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4%;其它水源供水量0.9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0.3%;
在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 140.53亿立方米,占47.0 %;工业用水121.64亿立方米,其中火电直冷式用水35.32亿立方米,占11.8%,扣除直冷式火电用水,工业用水为86.3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28.8%;生活用水 37.13亿立方米,占 12.4%。总用水消耗量 129.01亿立方米,耗水率为43.1%。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129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减少9.4%,万元工业增加值(含火电直冷式用水)用水量为115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减少11.8%
2012年全省地表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7488.5公里,其中劣于Ⅲ类的河流总长为1696.0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2.6%,主要集中在城市(镇)河段,主要污染河流为香溪河、澴水、沮河、沮漳河、涢水、沦河、四湖总干渠、滠水、浠水、蛮河、竹皮河、白河、滚河、神定河、通顺河、溾水、大富水、汉北河、藕池河和华阳河等,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2012年度全省共监测198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128个,达标率为64.6%;监测69个饮用水水源地,合格水源地62个,水源地合格率为89.9%。
2012年,我省先后战胜鄂北等地的春夏秋跨季大旱、夏季多场次暴雨洪水,有效应对长江近似1998年洪水中高水位的严重汛情和夏末局地台风引发的极值性暴雨洪涝灾害,紧急转移群众21.4万人,排渍排涝70亿立方米,减淹农田800多万亩,使18个县级以上城市免遭洪涝之害,防洪减灾效益达254亿元,与五年来洪涝损失、人员死亡均值相比,分别降低12%、47%;提供抗旱用水62亿立方米,抗灌农田4365万亩次,解决了70多万人、24万多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没有发生严重危害生态事件,实现抗旱减灾效益183亿元。
2012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工作。鄂北地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问题,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张昌尔副书记、赵斌副省长、郭有明副省长多次到襄阳、随州、大悟等地调研和国家有关部委汇报,组织开展工程规划研究论证。专门召开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动员会议,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作动员讲话,着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045.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11.4%,比上年值增加5.8%,为偏枯年份,2012年全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图见图1、图2。
全省17个市州2012年年降水量与常年值比较,除咸宁市、黄石市、荆州市和武汉市比常年有所增加外,其余各市州均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是随州市,比常年减少38.8%,其次是荆门市,比常年减少30.0%,2012年全省行政分区降水量成果见图3和表1。
LOCAL311.jpg (77.75 KB, 下载次数: 0)
08:50 上传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1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21.6毫米,比2011年增加8.0%,比常年值偏少22.1 %。全省17个市州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值比较,除咸宁市比常年增加26.8%,黄石市和荆州市比常年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市州均比常年偏少,其中以随州市偏少为最多,比常年偏少达70.7%,其次为荆门市,比常年偏少53.6%。全省各市州2012年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常年比较见表2。
LOCAL707.jpg (52.24 KB, 下载次数: 0)
08:51 上传
2012年全省入境水量7024.0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7.9%,比常年偏多9.9%,其中长江干流入境水量为4558亿立方米,汉江水系入境为287.59亿立方米,洞庭湖水系入境为2163亿立方米,富水、倒水等五条中小河流入境水量为15.47亿立方米。
全省出境水量为7734.7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5.7%,比常年偏多5.8%。其中长江干流出境7720亿立方米,淮河水系出境0.84亿立方米,华阳河水系出境13.93亿立方米。
LOCAL839.jpg (53.86 KB, 下载次数: 0)
08:51 上传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在确定各市州的地下水资源量时,扣除了山丘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2012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62.77亿立方米,比2011年增加4.3%,比常年偏少9.1%,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68.07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96.53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83亿立方米。各市州地下水资源量见表7。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加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而得。
201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2.7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不重复计算量为30.12亿立方米,201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813.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比常年偏少21.5%。全省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1.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43.8万立方米。2012年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140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1601立方米,均高于2011年人均水资源总量124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1493立方米, 2012年全省各市州水资源总量见表4。
三、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2年全省共统计大中型水库332座,其中大型水库69座,中型水库263座,与2011年相比新增统计大中型水库4座。其中新增统计大型水库2座,分别为十堰市三里坪水库和恩施自治州水布垭水库,新增统计中型水库2座,分别为十堰市冯家湾水库和宜昌市玄庙观水库。
全省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301.9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51.81亿立方米,减少幅度为14.6%。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276.4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25.53亿立方米。
LOCAL098.jpg (56.78 KB, 下载次数: 0)
08:53 上传
(二)典型湖泊蓄水动态
2012年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22.8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0.89亿立方米,增加幅度为4.1%,见表6。
LOCAL310.jpg (49.09 KB, 下载次数: 0)
08:54 上传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按水源类型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统计。
2012年全省总供水量299.2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8.2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6.3%,地下水源供水量10.1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4%,其它水源供水量0.9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0.3%。各市州2012年供水量见表7。与2011年比较,总供水量增加2.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增加2.01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增加0.48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增加0.12亿立方米。
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32.7%,引水工程供水量占25.7%,提水工程供水量占41.4%,调入及人工运载水量占0.1%;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供水量占85.5%,深层承压水供水量占14.5%。
LOCAL613.jpg (25.93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LOCAL413.jpg (55.06 KB, 下载次数: 0)
08:56 上传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老口径按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类用户统计,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城镇公共、农村居民及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新口径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
LOCAL536.jpg (22.3 KB, 下载次数: 0)
08:58 上传
2012年全省总用水量299.29亿立方米。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农业用水 140.53亿立方米,占47.0 %,工业用水121.64亿立方米,其中火电直冷式用水35.32亿立方米,占11.8%,直冷式火电用水退水量34.90亿立方米,扣除直冷式火电用水,工业用水为86.32亿立方米,占28.8%;生活用水 37.13亿立方米,占 12.4%。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减少1.7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25亿立方米,主要是火电直冷式用水增加;生活用水增加3.08亿立方米,主要是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增加1.85亿立方米,牲畜用水增加0.56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建筑业和服务业)增加0.62亿立方米。按新口径统计,其中生产用水273.29亿立方米,占91.3%,生活用水 25.69亿立方米,占8..6%,生态用水0.31亿立方米,占0.1%,各市州201,2年用水量见表8。
LOCAL690.jpg (61.88 KB, 下载次数: 0)
08:58 上传
(三)耗排水量
1、用水消耗量
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12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 129.01亿立方米,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43.1%。按产业分类:农业耗水量79.72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9.84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9.45亿立方米,分别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1.8%、 23.1%和15.1%。按新生产与消费分类:生产耗水量 117.23亿立方米,占90.9 %,生活耗水量 11.51亿立方米,占 8.9%,生态耗水量 0.27亿立方米,占0.2%。成果见表9。
LOCAL670.jpg (69.01 KB, 下载次数: 0)
08:58 上传
2、废污水排放量
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2012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3.78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8.75亿吨,占72.0%,城镇生活污水11.63亿吨,占21.6%,第三产业废污水3.40亿吨,占6.3%。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7.65亿吨,见表10。
LOCAL901.jpg (60.13 KB, 下载次数: 0)
08:59 上传
(四)用水指标和用水效率
1、用水指标
2012年全省人均用水量480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10立方米,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12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115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68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70升/日。
因受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作物组成、工业结构、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市州用水指标值存在一定差异,各市州用水指标见表11。
LOCAL981.jpg (68.1 KB, 下载次数: 0)
08:59 上传
2010年以来,全省人均用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趋势平缓、变幅不大,全省人均总用水量变化于500立方米附近,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变化于400立方米附近;全省平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012年比2011年下降9.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2年比2011年下降11.8%(不含直流火电下降11.9%),见表12。
LOCAL669.jpg (48.44 KB, 下载次数: 0)
09:00 上传
注:1、表中括号内数据为2010年不变价的绝对数;
2、表中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的计算采用湖北省统计局可比价(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γ=[(1+α)/(1+β)]-1
式中: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或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
α—全社会总用水量或工业用水量增长率,为当年用水量相对于上年的增长百分比%,
β— 国内生产总值或工业增加值(按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的增长率。
2、用水效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它反映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构成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
根据《2012年湖北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审定稿),2012年湖北省大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768,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13,小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03。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58。
LOCAL513.jpg (13.78 KB, 下载次数: 0)
09:00 上传
五、水体水质
(一)河流水质
2012年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对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及省内66条中小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
2012年全年期评价河长7488.5公里。其中Ⅰ类水河长369.8公里,占4.9%;Ⅱ类水河长3166.7公里,占42.3%;Ⅲ类水河长2256.0公里,占30.1%;Ⅳ类水河长569.0公里,占7.6%;污染较重的Ⅴ类水河长265.0公里,占3.5%;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水河长862公里,占11.5%。劣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2.6%。劣于Ⅲ类的水体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段和部分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
其中长江干流和汉江干流共评价1291.0公里,Ⅱ类水河长占45.2%,Ⅲ类水河长占47.9%,Ⅳ类水河长占6.9%。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
中小河流全年期评价河长6197.5公里,其中Ⅰ类水369.8公里,占6.0%,Ⅱ类水2582.7公里,占41.7%,Ⅲ类水1637.7公里,占26.4%。受污染的Ⅳ类水480.3公里,占7.7%,污染较重的Ⅴ类水265.0公里,占4.3%,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862.0公里,占13.9%。2012年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1607.3公里,占26.1%。主要污染河流为香溪河、澴水、沮河、沮漳河、涢水、沦河、四湖总干渠、滠水、浠水、蛮河、竹皮河、白河、滚河、神定河、通顺河、溾水、大富水、汉北河、藕池河和华阳河等,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LOCAL097.jpg (30.93 KB, 下载次数: 0)
09:01 上传
(二)湖泊水质
2012年全年期共评价26个湖泊,评价面积为1472.3平方公里。其中Ⅱ类水湖泊1个,评价面积为32.0平方公里,占2.2%;Ⅲ类水湖泊7个,评价面积为697.4平方公里,占47.4%;Ⅳ类水湖泊7个,评价面积为482.8平方公里,占32.8%,为洪湖、鲁湖、蜜泉湖、汤逊湖、后湖、涨渡湖、武山湖;Ⅴ类水湖泊7个,评价面积为240.4平方公里,占16.3%,为大岩湖、网湖、保安湖、磁湖、汈汊湖、水果湖和大冶湖;劣Ⅴ类水湖泊4个,评价面积为19.7平方公里,占1.3%,为沙湖、南湖、南太子湖和墨水湖。湖泊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角度评价,其中中营养湖泊10个,评价面积为771.5平方公里,占52.4%;富营养湖泊16个,评价面积700.8平方公里,占47.8%,2012年湖北省湖泊富营养化趋势略有好较。
LOCAL609.jpg (100.39 KB, 下载次数: 0)
09:02 上传
(三)水库水质
2012年共评价水库41个。全年期水质为Ⅰ类的水库4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9.7%,Ⅱ类的水库22座,占53.7%,Ⅲ类的水库13座,占31.7%;Ⅳ类的水库2个,占4.9%。受到污染的水库为白云湖水库和解放山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从水库营养状态分析,评价的水库中37座水库为中营养,4座水库为富营养,为郑家河水库、刘桥水库、白云湖水库和解放山水库。
LOCAL460.jpg (129.1 KB, 下载次数: 0)
09:02 上传
(四)省界水体水质
2012年监测评价省界水体断面21个,新增1个省界监测断面。全年期评价,水质为Ⅰ类的有仙河关防、富水洪港2个省界断面;水质为Ⅱ类的有乌江水系的唐岩河朝阳寺、磨刀溪建南、洈水沙溪坪、汉水水系的夹河上津等15个省界断面;水质为Ⅲ类的有黄渠河、华阳河龙感湖、清河齐岗、长江上巣4个省界断面。
LOCAL435.jpg (79.42 KB, 下载次数: 0)
09:03 上传
(五)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对2012年度监测的198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评价,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有128个,达标率为64.6%。
评价的河流类水功能区总河长为7377.7公里,达标河长为4957.6公里,河长达标率为67.2%;湖泊类水功能区评价面积为1526.3平方公里,达标面积为829.0平方公里,面积达标率为54.3%;水库类水功能区评价蓄水量为156.2568亿立方米,达标蓄水量为136.5058亿立方米,蓄水量达标率为87.4%。各类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2年对湖北省69个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评价,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次数/全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次数)大于等于80%为年度水质合格水源地。69个饮用水源地中,合格水源地有62个,不合格的有7个,水源地合格率为89.9%。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
23.jpg (178.32 KB, 下载次数: 0)
09:04 上传
六、重要水事
2012年,全省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平安、民生、农田、生态“四大水利”,全省水利工作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
(一)战胜长江近似1998年大洪水
先后战胜鄂北等地的春夏秋跨季大旱、夏季多场次暴雨洪水,有效应对长江近似1998年洪水中高水位的严重汛情和夏末局地台风引发的极值性暴雨洪涝灾害,紧急转移群众21.4万人,排渍排涝70亿立方米,减淹农田800多万亩,使18个县级以上城市免遭洪涝之害,防洪减灾效益达254亿元;提供抗旱用水62亿立方米,抗灌农田4365万亩次,解决了186.5多万人、30.4万多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没有发生严重危害生态事件,实现抗旱减灾效益183亿元。
(二)编制完成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
鄂北地区是我省有名的“旱包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12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省主要领导亲自现场调研查勘,带队到水利部汇报协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和鄂北各市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省水利厅全力以赴地开展了资料收集、调研查勘、水资源分析论证、工程措施研究、方案比选等规划论证工作,编制完成了《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报送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
(三) 完成当家塘村民小组全覆盖工程
省委、省政府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全省扩挖塘堰21万口,新增蓄水量7.2亿立方米,改善灌溉农田642万亩,做到了村民小组当家塘全覆盖。湖北省水利厅被表彰为“三万”活动先进单位。
(四)新解决24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12.3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00处,解决了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五)全省一大批水库脱险销号
中央下达我省315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202座。新开工的37座大中型水库有3座基本完工。587座小(1)型水库全面完工,1866座重点小(2)型水库中有879座开工实施,主体工程完工591座。自筹资金建设的663座一般小(2)型水库部分已开工。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步伐加快。首批试点52个项目绩效考核被财政部、水利部核定为优秀等次。基本完成第二批42个项目和新增31个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纳入年实施的258个项目正抓紧审批。重点堤防加固工程稳步推进。荆南四河和汉江下游堤防加固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投资1000万元对27处崩岸进行了应急整治。山洪灾害防治初见成效,规划内70个山洪灾害防治县基本完建。
(六)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23亿元
2012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工35万处、完成投资近223亿元。修复水毁工程1.1万处,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3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2万亩。61个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38个现代农业省级小农水重点县、4个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县和24个中央追加投资项目、2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完成投资15.8亿元,受益群众160余万人。完成规划内32个大型灌区、5个农发重点中型灌区、5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2个规模化节水灌溉综合示范项目和34座大型灌排泵站年度建设任务。
(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
6月15日,水利部、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湖北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的批复》;7月27日,陈雷部长对山东、湖北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试点工作作出批示。批示肯定:山东省、湖北省作为我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四个率先”要求,初步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考核办法,提高了计量监测能力,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8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10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作动员讲话,省政府与有关市、州签订了责任状。全省市州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制定基本完成,恩施市、谷城县等5县级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水资源管理监控能力建设抓紧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水资源处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单位。
(八)《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颁布施行
成立湖北省湖泊局,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湖泊保护主体地位。开展了“一湖一勘”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100亩以上湖泊和20亩以上城中湖的基本情况。启动了全省湖泊保护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长湖、斧头湖综合治理规划试点工作。编制了《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湖北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积极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和咸宁淦河、黄石磁湖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丹治、长治、坡耕地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0平方公里。
(九)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共同发布了《湖北省水能资源开发和农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治水办电结合、开发保护统一、新建改建统筹、建设管理并重,依法规范管理和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大力推进水电公益项目建设。新增水电装机容量63.8万千瓦,完成投资32.7亿元。财政部、水利部下达我省的47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经2年努力,全面完成建设和验收任务,共完成投资4.14亿元,装机容量由改造前的11.19万千瓦增加至13.477万千瓦;22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及与农民利益相结合试点项目抓紧实施,当年完成投资18.5亿元;深入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26个项目纳入投资计划,惠及5.85万农户,10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
(十)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
省政府印发《关于湖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的批复》(鄂政函﹝号),批复同意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组织编制的《湖北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规划》以保障城市水源的水量、水质为目标,以饮用水水源地的建设、保护、涵养为核心,对全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安全状况评价,划定了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170个,规划了保障水源地安全的隔离防护、污染源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保护、备用水源等工程措施,以及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预警与安全应急机制的相关措施。《规划》是全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奠定了水利部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基础。
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打赏行不行?
Powered by您的位置: &
湖北十堰降水量的气候特征与旱涝分析&|&&|&&|&&|&&|&吾游QQ群:
国内游热推:
出境游热推:
周边游热推:
&gt 旅游快讯
湖北十堰水灾情况怎么样?哪个地方受灾比较严重?
已有37455次浏览 &#160
已致13死725伤3人失踪,8月4日夜间至6日上午,湖北十堰东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导致多种灾害并发。目前全市共有4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3人,失踪3人,受伤725人。据十堰市政府统计,此轮暴雨最大降雨量超过400毫米,导致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山体滑坡、泥石流肆虐,局部地区基本农田被冲毁,部分桥梁、河堤、水渠等基础设施被毁,短期内通信、供电、供水、交通中断,部分农户、农房倒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十堰全市有5县1市4区,70多个乡镇、12万户受灾。
&&&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受台风&苏拉&倒槽云系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8月4日夜间,十堰东部地区出现较强降水,郧县东部、房县东部、十堰城区、丹江口大部普降暴雨,截至昨日8时,15个监测站点雨量超过100毫米,49个监测站点雨量超过50毫米。
&&& 在认真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周霁指出,此次强降水雨势很猛、雨量很大、局部降雨集中,防汛压力很大,全市上下要高度警惕,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汛防灾工作。
&&& 周霁强调,务必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进入防汛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防汛防灾救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切实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对水库、堰塘、河道、施工点、移民安置点、地质灾害易发点加强防范,加大对城区局部低洼地区内涝的防范,特别要加强对管理盲区的防范。要进一步加强对雨情、汛情、水情、灾情的会商,加强监测、预测、预警、预报工作,防止山洪爆发,防止山体滑坡,防止城区局部低洼地区出现洪涝内渍,防止泥石流险情。要科学制订防汛预案,切实做好防灾准备工作,加强预报,强化举措,严密布控,确保安全。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逐级落实防汛防洪救灾责任,确保主要领导在岗,干部要深入一线指导,要注重城乡统筹,确保通信、交通、信息畅通,确保工作有序运转,确保群众出行方便、生活便利。要进一步严肃纪律,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保证汛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积极做好防汛防灾工作。
&&& 会商会后,周霁一行深入城区部分地段察看汛情,现场指导防汛工作。在神定河夏家店河段,看到河道附近市民较多,周霁特别叮嘱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醒在此锻炼的市民注意汛期安全,严防事故发生。在马家河刘湾新村河段,周霁要求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该地段的汛情,科学防范可能发生的险情,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确保万无一失。在汉十高速路许家棚平面交汇点察看时,周霁要求要尽快完善该路段的排水系统,建好车城广场,以崭新形象迎接全国&村长&论坛和&武当大兴600年&盛典活动的举行。
&&& 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台风倒槽和华北冷空气持续影响,强降水区将逐渐向西扩展到全市范围。鉴于强降雨持续发展的趋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十堰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中的有关规定,于昨日12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加强防汛值班、加强应急会商、加强防范措施、加强调度减灾、加强信息管理、加强防汛宣传,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 4日至6日,全市普降大雨,十堰经济开发区受灾严重,经济损失近3亿元。
&&& 据初步统计,此次降雨造成十堰经济开发区全面停水,排水管网损坏256公里;12000人受灾,其中转移1200人,死亡1人;176户617间住房倒塌,277户1108间房屋受损,1200间房屋进水;50余辆车辆被冲毁,672辆车辆进水;山体滑坡6处,计7200立方米;公路毁损1400米、水损桥梁4座、河堤受损2000米;2家医院、3家畜牧养殖企业受损;2个小商品市场被淹;3个农贸市场被冲毁;多家企业进水,设备被淹。
&&& &地区降水强度太大,下游河道行洪标准偏低,两种原因叠加致使十堰经济开发区受灾严重。&市防办总工程师夏廷毅说,&如果没有水库削峰,十堰经济开发区受灾会更加严重。&夏廷毅告诉记者,8月4日晚开始,全市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十堰城区的马家河、茅塔河、大坪河三条河流同时发生较大洪水,尤其是茅塔河降水强度更大,茅塔河入库流量达到845立方米/秒。通过科学严谨调度,削减了洪峰,下泄减少了250个流量,减轻了下游灾情。夏廷毅说,泄洪调度过程中已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下游承受能力,已最大限度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 灾情发生后,市委副书记董卫民深入十堰经济开发区重灾区,实地察看灾情,指导抗灾自救工作。董卫民要求,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做好灾区清淤疏通工作,积极开展消毒防疫;组织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上龛乡14日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导致6人失踪,并造成平渡河堵塞形成容量约200万立方米的巨大堰塞湖。到昨日下午7时,50个小时过去了,失踪的6人仍下落不明,生还希望已很渺茫。
【堰塞湖再次塌方 下游转移人数已扩大至4000人】
继14日因强降雨山体滑坡导致6人失踪并形成200万方堰塞湖后,17日晚,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上龛乡二荒村二组平渡河右岸的滑坡体顶部因降雨发生一次1万方的滑坡。目前,由于救援黄金期已过,加上现场情况危急,救援力量已暂时撤离。同时,为防止意外发生,下游转移群众人数已扩大至4000人。
14日下午,由于连续降雨导致部分山石滑落,对下游平渡河电站厂房上游造成河道行洪障碍,该电站6名工作人员前往查看时,不幸遭遇突发的大面积山体滑坡失踪。同时,大量山石堵塞河道形成底宽形成长约500米、宽100米、容量约200万方的堰塞,直接威胁下游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事发后,十堰市委、市政府迅速做出安排部署,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关注堰塞湖变化。下游沿线的2000名群众迅速转移到安全线以上。
从15日起,经专家现场会商,决定实施逐步爆破方案,炸掉这个高悬在群众头顶上的&大水盆&。经过三次爆破加大下泄流量后,堰塞湖库容量下降到130万立方米,较最高水位下降2.5米。但随着17日中午新一轮降雨出现,堰塞湖又面临新的考验。
到17日20时,堰塞湖上游来水量5.1立方米每秒,泄洪道下泄流量4立方米每秒,堰塞湖水位开始上涨。17日18时左右,滑坡体顶部出现了一次1万立方左右的滑坡,所幸堰塞体基本无异常变化。21时,由于降雨较大,来水量增加,滑坡上方有滚石下落,现场指挥部决定留观测人员,其他撤出堰塞体区域。
现场指挥的十堰市市长周霁表示,堰塞湖下游要按照气象部门预测的极端气象情况转移群众,宁可多转移也不能少转移。目前,转移人数已扩大至4000人。此外,因堰塞湖容积增加,可能会形成回水。十堰市政府对堰塞湖下游和上游尚处在安全警戒线以上的群众也提出安全警示,安排干部随时待命,一旦发现险情,立即组织群众及时撤离。
截止18日7时,堰塞湖库容约为135万立方,水位655.9米,比17日晚20时上涨35毫米。18日上午8时左右,当地降雨已基本停止,但据气象预测,18日仍会有小雨。到18日10时,现场距离首次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已达90小时。
、、、、、、、、、、
  一直以来,京都给人的印象都是沿袭传统的日本古都。到京都玩,品味...
如何预订和付款
出境游和港澳游常识
预定旅游产品的问题
如何签订旅游合同
会员帮助中心
扫描微信二维码
24小时客户服务电话(免长途费): 400-086-2468 地址:十堰港辉大厦A207室 (文化广场对面)
Copyright &
湖北我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十堰市百事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shiyan.cc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鄂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十堰市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