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地图淮河有多宽

-- 淮河晨刊 --
一个老蚌埠人的淮河情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句颂赞淮河的俗语不知使多少淮河两岸的儿女为之鼓舞,为此感慨。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在淮河岸边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蚌埠,更是对淮河有着深深的情感。  
我对淮河的印象和情感首先是从热爱甜美的淮河水开始的.这种“甜美”现在的年轻人是很难体会到的。说来话长,那是距今六十多年前(1949年左右)的时候,那时蚌埠没有自来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几乎全用井水,我家周边的井水虽然很清,但总是有点咸涩味,水煮开后锅底上常会留下很多白色的水垢,用这水烧菜还不明显,若用井水烧稀饭则很难烧黏糊,做出的稀饭也不好吃。那时,母亲就鼓动父亲,再烧稀饭时一定要买河水来烧。当年,要取淮河水是需要到离我家里把路的淮河去挑才可,实在太费时费力,但我们家斜对门的杨家茶炉却是专门烧淮河水的茶炉子,他家有辆到淮河取水的水车,把河水拉来后放进几个大缸里用明矾沉淀,沉淀后的水很清,他家就用这水来烧开水出售。这水比之我家用井水烧的开水不知要甜美多少倍,我特爱喝这“甜”美的大河水。那时,我们家也只偶尔买水喝,故而,我总是期盼着每天都能喝上淮河水就好了。用买来的淮河水烧出的稀饭不仅黏糊、滑顺好喝,里面的花生、豆类也容易煮烂,那时,我便对家乡蚌埠的淮河、淮河里那甜美的水喜爱有加、好感异常了。后来,人们有了随时可取的自来水,但许多人却把这淮河水的甜美、可人给淡忘了,美不美,家乡淮河水,请记住我们所有的蚌埠人岂不都是喝着这甜美的淮河水长大的吗。  
第一次接触淮河大约是在60多年前,我五六岁的时候,那时母亲带着我来到淮河边洗衣服,洗衣地点是在那时的一号码头东,大铁桥西的淮河边,那时的河滩边有专为洗衣搭撑的木板平台,这平台向河面伸进一二米,贴近水面的平台洗衣很方便,但使用平台要付少许费用,好在她们还会送你棒槌免费使用,那时家中的大衣服在换季时总会拿到河底下去洗。母亲洗衣我便在河滩周边观看、玩耍,印象里,那时的河面很宽,河水较清,河面上不时可见带桅杆的帆船从面前驶过,大桥附近还有一条小船在撒网逮鱼,这里的河岸边一东一西的有二张支在河边的捞小鱼的大网,只是过一会才有人过来翘起大网捞鱼,每次总是小有收获。  
这时大铁桥由远而近有隆隆的响声了,火车轰然从桥上驶来,但很快又渐渐消失了,桥上的乌鸦总会在火车开来时飞起,像是被火车的隆隆声吓得惊魂未定而仓皇飞起,又像是对火车的到来手舞足蹈地欢迎。这里的河滩靠近大铁桥,有小南山的山根延伸到这里做底,故这里的石砂也多,有着许许多多被水冲磨的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鹅卵石,但那时母亲却把这鹅卵石叫着“老鸹枕头”,我就在这里兴致勃勃地拣了一小口袋“老鸹枕头”,当我带回去给小友展示时,他们都羡慕极了,他们也都喜欢这“老鸹枕头”。那时我就想,可能是淮河大铁桥上的老鸹,在天黑无人之时都会来河滩睡觉,老鸹就是枕着这些圆溜溜的石头睡觉的。“老鸹枕头”,乌鸦睡觉时用的枕头,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我现在都喜欢这样叫。其实,河滩边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那几处约十几平方米只有半尺多深的洼地里竟有小虾小鱼,可当你用手去捞,看似唾手可得,却总是难有收获,于是转向去逮“行动不便”的河蚌,放眼望去,这滩上到处都是大如鞋底小如巴掌除去蚌肉的蚌壳,壳体在阳光下闪亮刺眼,但去捉活蚌却不那么方便,这河蚌全都立身藏在河沙下,很难发现,只有跟着有经验的大人在有水的浅滩里脚手并用才能捉到。  
你看,我第一次见到淮河就是那么开心。  
然而,我对淮河印象并不总是都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那次淮河涨大水,就给淮河岸边的人民带来许多苦难,大水来时“淮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就我所见,那时的大水漫过了河床,涨到米坊街(青年街)我家门口的盐巷子跟前,向北的大马路(淮河路)二马路(凤阳路)全成了河道,摆渡的船就在我家门前上下人,青年街最北面的大水已涨到了二层楼上,几个被水淹的小友家里只好用大木盆、汽油桶等物当船使用,出入很不方便,沿淮农村更是颗粒无收,温饱难保,灾情十分严重。  
好在这一严重的问题在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和声势浩大的治淮运动中得到了扭转,淮河岸边的人民在淮河上游修建了佛子岭、梅山等水库,这样既能为上游蓄了水,又能在雨大时拦住部分危害淮河两岸的洪水,同时,他们又在千里长淮的岸边筑起了遮拦大水的长淮大堤。  
以前的蚌埠市周边是没有淮河大堤防水的,淮水大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水冲向城区里,淮堤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治淮时才开始修建的,当时还是少年的笔者与小友们也十分关心治淮筑堤,曾多次来到筑堤工地参观,常被工地热情洋溢的场景所感染。那时筑堤的夯是用石头做成的,直径约半米,有半尺多厚(我们都管这种夯叫“小鹅夯”),不要看这夯不大,但只要身临其境就知这夯的力量。这夯用许多粗绳相连,由十几人操纵绳子,在号子声中这夯被提起冲高至二米多,然后大家又齐心协力将夯砸向土层,这重力加速度的一砸力道极大,硬土也常被砸一个浅坑,这有力的一夯又一夯,筑就了蚌埠周边几十年来牢不可破的大堤。蚌埠的人民应当感谢治淮,感谢这保卫城市的淮堤和圈堤,几十年来,尽管雨灾不断、大水频频,但淮堤、圈堤里的城区里再也没发生过一次淮水入侵。  
淮河蚌埠段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繁忙的蚌埠港的货运码头,那南来北往的桅杆林立的热闹场景;忘不了蚌埠的那艘淮河里最大的客轮骄傲地吼叫着在淮河畅游的情景,忘不了,从一号码头的淮河客轮上,下船的那么多肩挑、身背、手提农产品的老乡们;忘不了淮河两次被冰冻封河,封冻的河面上可以行车走人的壮况,忘不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次千人横渡淮河的宏大场景;忘不了淮河的特产,只有冬天才能捕获到的,周身半透明的冰鱼和一年四季都有的各种鱼类,笔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多次看到在淮河里捕到的大鱼——— 那是有两米多长、一百多公斤重的大鱼,需要两个人吃力地抬着,据说那是在大铁桥下用滚钩捉到的;笔者更是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淮河无论是在多么严重的天干水枯的年月里,却总是能为人们供水通航,从末发生过一次断流(黄河曾多次断流),我们的母亲河为流域的土地灌溉,为沿淮生灵的供水从来都是无私且默默地奉献着。  
然而,人们也应永远地记住和忏悔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只顾赚钱、不问环保,愧对母亲河,使淮河变脏变臭的一段伤心难过的日子,庆幸的是通过全流域的治理,我们的母亲河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又恢复了原来的功能,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  图片说明:在淮河大铁桥附近经常可见有人在捕鱼。  
上世纪五十年代,治淮工程蚌埠固堤工地上的人民公社社员在打夯。  
淮河大铁桥&
&& (不填默认为匿名)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蚌埠:淮河南北过渡带的地域文化特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有关淮河文化的研究中,对其内涵与特征多说并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淮河处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带的特殊地域空间为视角,试对淮河文化进行解读。中原文化对淮河南北过渡带的浸润,伴随着西周伐淮夷的战争不断频繁而加剧,直到楚国东进淮上,淮夷土著渐被外来文化所消融。
原标题:淮河南北过渡带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有关淮河文化的研究中,对其内涵与特征多说并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淮河处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带的特殊地域空间为视角,试对淮河文化进行解读。南北过渡带是淮河文化生成的空间&淮河南北分界带&是淮河流域一个特殊地理空间,以淮河干流两岸为主要区域。这一带北称&黄淮&,南称&江淮&,既是自然地理南北过渡带,同时也是南北文化过渡交融的典型地区,对这个地域所产生的文化,我们称之为&淮河文化&。从文化溯源的角度,首先应当考察淮河南北分界意识产生的过程。淮河南北分界意识最初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军事政治领域。楚人从汉水流域北上,跨越淮水上游,争霸中原,才有了以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的空间意识,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南北政治分界线。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了以淮为界的物候差异。越人北上伐吴,占领吴在淮河中游两岸的地区,对此始称&淮上&,在南人心中最初出现了以淮为界、分上北下南的意识。唐宋至元明,淮水常常作为一条军事或行政界线,强化了以淮水分南北的意识。到本世纪初张相文提出&唯淮水发源于北岭(即秦岭)之支麓。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明确提出了用秦岭淮河来分中国南北的界线。研究淮河文化的特征时,我们曾用过&南米北面,南茶北酒,南舟北车,南蛮北侉&等说法加以概括。其实情况是很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如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从量变转化为质变,也就是所谓的&临界现象&。它在相邻两个不同的地带之间,有一个犬牙交错的景观。凤台花鼓灯那铿锵有力的节奏,于定远凤阳之间形成委婉抒情的双条鼓;淮北临涣、颍上双集的茶楼,与江淮之间饮着白酒,都好像人体血压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临界两端。怀远地跨淮北,却属江淮方言区,在社会风俗方面,也与接壤的蒙城迥然不同。正是这些跳跃变化的文化现象形成了临界现象的突变带。淮河两岸地区就处于这样一个突变地带。综合文献记载和田野考察,以淮河为界的南北过渡人文景观临界范围,淮河以南大约可以丘陵山脉为界,从农耕方式、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文化性格、方言习俗等方面都出现明显差异。千里淮河横贯河南、安徽、江苏三省这条南北过渡带,与长江黄河一样,因其经过的地域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板块:以上游信阳为中心的&淮汉文化区&,以中游蚌埠为中心的&皖淮文化区&,以下游淮安为中心&淮扬文化区&。淮河两岸,集中反映了淮河南北过渡带的典型特征。淮河中游以北,包括皖西北的阜阳地区,以及宿县、灵璧、五河、泗县、江苏盱眙等地,这一带历史是黄泛区,也属&淮海文化&区。但涡河中上游的亳州已融入河南东部&商文化&,淮北萧县、砀山则融入以徐州为中心、当地所称的&汉文化&圈,其文化景观与沱河、北淝河、涡河一带明显不同。淮河南岸延伸到大别山区淮汉交界的霍山,以及六安、长丰、寿县、定远、凤阳、明光一带,与长江流域接壤,地域文化与南方相融。淮河南北过渡带的文化积淀淮河南北过渡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地域空间。由于淮河流域水系变动复杂,地处中国东部南北分界,因而在地理方位上形成了&四出之地&;又因过渡性较强,被称之为&流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文化传播流动的过程中,它是通过叠加和流失这两种形态,积淀了淮河南北过渡带的文化沃土。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早期时代,在淮河与其支流的北淝河之间,就闪耀出了双墩文化的文明曙光,并向北影响了大汶口文化的产生。新石器中晚期,南北文化许多特征在这一地区交互出现,互相交流、融合、升华,形成了新的文化因素,培养了独具特色的淮河文化。淮河中游的涂山氏国,已经拥有当时较为发达的文明,因大禹与涂山氏女结合,成为夏王朝的发祥地。中原文化对淮河南北过渡带的浸润,伴随着西周伐淮夷的战争不断频繁而加剧,直到楚国东进淮上,淮夷土著渐被外来文化所消融。先秦时期楚文化北跨淮水,继而东进淮河中下游。同时,因吴楚相争,越人北上,尔后又归于楚,定郢都于寿春,向东开发江海,长达700余年,终于使千里淮河全境归楚。它承接了中原文化的基因,在涡淮中游融合产生了道家文化。在楚文化东进过程中,融入江南吴越文化的成分,进入江海地区。张正明在《滞缓期和转化期的楚文化》中曾言:&对于楚文化来说,这是一个合乎理想的归宿。从此,中国真正进入了炎黄同尊、龙凤呈祥的时代。 &这是对淮河文化在南北过渡兼容的地位作出的最高评价。隋唐时期,一个沟通江、淮、黄、济四大水系的人工运河轮廓初步形成,为隋朝形成全国主要地区的运河网奠定了基础。隋炀帝开挖南北大运河后,通济渠横贯淮河流域,联结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隋唐时期江淮地区经济更加繁荣。以甬桥(今宿州市)漕运码头为中心形成&淮海都会&,南来北往的人们诵唱起&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歌谣。水路成为文化传播的渠道。淮河南北过渡带这个地域更多地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以水路传播到江淮地区。这个时期可以说这是历史上淮河文化的鼎盛时期。起于濠州的朱元璋创立明王朝,恢复了金元以来几乎中断的汉民族的儒学,凤阳中都国子监虽仅存在18年,但它是安徽古代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一所高等学校,四方来学者多凤(阳)临(淮)之士,可惜淮河两岸水灾战祸,人口流失,文化生态亦难以&水土保持&,但结果却使江淮文风大振,不仅出现了著名的桐城学派,而且惠及皖南徽州。可见淮河文化在流失中又起到了传承的作用。淮河下游淮扬地区,明代成化、弘治之后,伴随着两淮盐政制度的重大改革,盛产于淮河入海口的淮盐,经淮阴、扬州地区聚集运销,形成了颇有影响的盐商经济社区。通过模仿、消融江南文化特质,在淮河下游蕴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淮扬都市文化。在淮河流域文化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文化发展高峰。淮河南北过渡带文化积淀,曾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考的个案实证。从淮源顺淮而下,信阳楚城阳城遗址、息县古息国遗址、西周封国建藩的颍州古胡国、楚郢都寿春、古淮南国遗址、双墩文化遗址、定远侯家寨遗址、垓下新石器时代城址、尉迟寺文化遗址、钟离城遗址、临涣古城以及谷阳城遗址、运河柳孜码头遗存、明凤阳中都城、洪泽湖大坝、古泗州城、扬州瘦等人文景观,如滚滚淮水穿起的一串明珠。长淮&三峡&(八公山硖石口,荆涂山峡,浮山峡)&四关&(长台关、正阳关、临淮关、云梯关),以及以花鼓灯、双条鼓、泗州戏为代表的民间艺术,都成为淮河南北过渡带所积淀的文化标本。
[责任编辑:胡泓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蚌埠市区又一座跨淮河桥初现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昨日上午,蚌埠市大庆路北侧淮河公路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记者昨日获悉,大庆路淮河公路桥施工桥体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近80%,雏形已现,该桥建成后将免费通行。(徐凯记者李勇文/图)
版权申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蚌埠港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新港年吞吐量达百余万吨,拥有数个千吨级泊位。可四季通航江苏,浙江、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新港年吞吐量达百余万吨,拥有数个千吨级泊位,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现已拥有蚌埠新港及怀远、、等四个港区,码头39座,生产用泊位60个,码头岸线总长2324米,综合通过能力450万吨,最大靠舶吨级1000吨。依托蚌埠市大中型企业和中游地区腹地经济发展,蚌埠港近年来港口吞吐量、出口量均保持10%左右的增势。2007年货物吞吐量324.22万吨,其中出口货物223.45万吨。月,港口吞吐量已达230万吨。
蚌埠港地点:
安徽蚌埠, 蚌埠地处淮河中游,面向,是华东重要的组合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蚌埠是全国重要的,蚌埠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且蚌埠到、、、、、等大城市几乎是等距离。
蚌埠港蚌埠新港规划
?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的东北部地区,处于京沪铁路与淮河的交汇点上,毗邻合肥、南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蚌埠市已经形成了水、陆、空四通八达立体的交通网络。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也是唯一的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十五”期间投资6200余万元建设的蚌埠新港一期工程(年货物吞吐能力110万吨,三个码头泊位,其中2个1000吨级,一个500吨级,以及进港道路、堆场、供水供电、港口装卸机械设施等),已于2006年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在蚌埠新港一期工程基础上,建设一个500吨级码头泊位,一个1000吨级高水位码头泊位,年货物吞吐能力70万吨。
?新港二期工程概算投资2373万元。其中土建部分1826万元,设备投资547万元。
蚌埠政府市市长王诚到蚌埠港调研
发布时间:日 00:39
4月9日,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诚到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调研,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胡启望、市政府秘书长姜晓天、市交通局局长吕家雨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王诚一行首先来到集装箱码头现场查看生产运行情况,尔后在蚌埠港四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蚌埠港二类水运口岸建设项目专题会议,在听取了关于二类水运口岸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后,王诚对项目前期的推进情况表示肯定,对下一步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尽快明确投资和建设主体单位;二是抓紧方案编制,确定项目验收、审批单位;三是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四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在十九大召开之前竣工。[1]
蚌埠港蚌埠港位置
.蚌埠政府市长
港 调研.[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蚌埠将再添一座跨淮河大桥
16:47来源:蚌埠市
& & 昨天下午,长淮卫淮河大桥及接线工程在隆隆的钻机声中正式开工建设。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通往淮河北岸的施工便道正在建设,大型桩机、挖土车和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 & 据悉,长淮卫淮河大桥是我省第一座公路钢桁架拱桥,项目预算约7.05亿元,全长2.6公里,其中主桥长1370米,主桥桥面宽42.5米,引桥桥面宽41.5米,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是我市规划建设的市区内第四座跨淮河大桥,计划2016年年底建成通车。
& & 根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区域交通,打造“高速外环、快速中环、城市内环”及多条城市出口辐射的路网布局,长淮卫淮河大桥项目应运而生。同时,随着我市近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增长的迅速、交通量增长较快,已经趋于饱和,为缓解跨淮河大桥的交通压力,构筑新的城市环线,启动长淮卫淮河大桥的建设势在必行。“项目建成后,对于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完善过河通道布局,减少城市交通绕行具有重要作用,把解放路淮河大桥、朝阳路淮河公路桥从重负中解放出来。”长淮卫大桥项目办公室主任丁伯承指着地图告诉记者,长淮卫淮河大桥是省道S101和中环线东部跨越淮河的节点性工程,向北与国道G206、省道S306、京台、宁洛等高速公路相连,按照规划,长淮卫淮河大桥向南与省道S101、S207、东海大道、黄山大道、蚌淮高速公路和蚌埠高铁站等相接,将进一步提升我市交通现代化形象,提高我市跨河通道的通行能力。“大桥通车后,将助推临港产业园和沫河口工业园无缝对接。”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吕家雨表示,该项目的建设是加快蚌埠城市发展、加快淮河两岸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城市组团间有机联系和资源互补,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全市城市化水平,完善我市空间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建设,打造美好幸福的皖北中心城市具有重大作用。(蚌埠新闻网记者 &周芳林)
& & 新闻链接:市区跨淮河公路桥
& & 解放路淮河大桥:俗称拉丝桥,原名蚌埠淮河公路桥。桥长1660米,主桥跨度452米,主桥面宽度19.5米,可同时并行四辆大卡车,是安徽省第一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1989年10月建成通车,结束了两岸人民靠轮渡来往的历史。2013年6月更名为“解放路淮河大桥”。
& & 朝阳路淮河公路桥:2000年8月正式开工,2002年12月正式通车。全长1724.84米,桥面宽23.5米,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钢结构,双向6车道,桥的最大跨度140米,是当时淮河上跨径最长的一座桥。
& & 大庆路淮河公路桥:2009年12月开工建设,日建成通车,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结构,整个路桥总长2.38公里,其中主桥长1778米,两端接线602米,在南岸设有四层八向互通立交,是淮河上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
|网站标识码:|
|||联系方式:5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政务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蚌埠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