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县政府网为什么抗日

第一章:人文修水
  
18:02  深圳新闻网    【字号:  】
江西北部自古被称为“吴头楚尾”,两宋时起为江南文化兴盛之地。
沿着早已废置的古帆船航道西行,从修水河入流口的鄱阳湖逆流而上,穿行过永修、武宁、修水三县之间的700里山涧水道,便进入了幕阜山与九岭山之间的赣西北修水县境。
再经境内约70里水面,原本有些湍急的河水,抵近有县城门户之称的南山崖,水势倏地趋于平缓,河面渐宽,碧水如镜;两岸青山相对而出,南岸是两组形似笔架的连绵起伏而又沉稳如座的山峦,北岸相对的是形如展翅欲飞的凤凰山,青山绿水、动静相宜。
县治所在地的义宁镇临修河而背靠凤凰山,倘若是初来乍到者,映入眼帘的三面环水,一面枕山和蓝天、白云、绿树交织的景致,往往会引人遐想,感到进入了一幅古朴、宁静、淡雅的山水画境。
修水源远流长,为江西五大河流之一。自古就是重要通航河流的修水,发源于赣西北铜鼓县境的大围山麓,自西向东流贯修水县境,经武宁县至永修县吴城镇入流赣江而转汇鄱阳湖,全长357公里,流域面积14800平方公里,历来被修水人称之为母亲河。
修水县向称古邑重镇,历史悠久。商封艾侯国,春秋置艾邑,战国时先后属吴、楚、越管辖。秦、汉置艾县,隋代并入建昌县,唐朝为武宁县。唐德宗贞元年间(800年)分治武宁县西八乡建分宁县,后唐及两宋因之,均为泱泱大县。元代升级为宁州,至清嘉庆六年(1801年)改名义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义宁县,到一九一四年,因避免与广西名称更早的义宁县同名,遂改名为修水县,因境内修河而得名,沿袭至今。
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修水,古往今来,其实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有两点:一是出养眼美女;二是出文化名人。依理而论,两者均是如今发展旅游业的顶级资源,或者说是市场竞争中轻易不出手的王牌,令别的什么地方眼馋得想抢着注册申遗,然而,据说修水的旅游业一直不怎么兴旺。深究起来原因肯定很多,除了对外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原生态之环境、文物保护不力,以及不善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牌外,恐怕作为边远山区、老区,交通极不便利是最主要原因。
从地图上看,修水位于赣、湘、鄂三省九县交界之地,一县雄踞整个赣西北广阔地域。全县总人口数82万,面积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辖地最大的县,比今天的香港、深圳两大都市的面积之和还略大一些。试想,现在旅行讲究以小时计程的快节奏,喜好“千里江陵一日还”似的乘轻舟、甚至坐火箭的感觉。你这个地方既不通飞机,又不通火车,无论到省城南昌,还是到邻省的长沙、武汉都有令人生畏的200公里以上的汽车车程。等到你累得老眼昏花坐车或驾车抵达时,看美女的冲动早已难奈生理上的审美疲劳,此时即便有仙女走过你的身旁,你也会因失去兴致而感觉全无的。
到了修水县城后,瞻仰修水最牛的黄庭坚、陈寅恪两大文化名人故里,则尚需舟车劳顿,因为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故里,在离县城十里水路开外的杭口乡双井村;现当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祖居所在地——桃里竹塅村,则离县城尚有四十里之遥。如不愿意舍近求远,城南的南山崖有黄庭坚纪念馆,相传为山谷当年游憩读书之地;老城区西北角辟有纪念陈氏一门的“五杰广场”,五组紧相依连而巍峨耸立雕塑立柱,展示着修水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厚度。还有沿修河两岸呈走廊状布局的“十里秀水”、“双井访茶”、“抱子望归”、“旌阳野渡”、“云岩晓钟”等修江八景,都是值得一览的风景名胜。
话说回头,修水发展旅游业的短板的确在于交通不便利。这一点从修水作为红色革命老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和升起的地方,著名的“秋收起义”的三个策源地之一,至今未被任何旅行社列入重点红色旅游线路点就是例证。
然而,旅游业的不甚发达,并不能掩盖修水远近闻名的两大特色。
其一,出美女。我们不仿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句式,先来上一段“江西之佳人,莫若九江;九江之丽者,莫若修水;修水之美者,莫若白岭。”以引出当今超级时尚的美女话题。中华美女文化历史悠久,世代不衰,可以说亘古迄今,中国有关写美女之文章典籍多得难以计数,但仅就纯文字写美女极难以言状的美貌而言,宋玉此赋中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一段,描写得最为生动、贴切和传神,堪称历朝历代名篇之最,至今未有出其右者。
众所周知,修水是闻名遐迩的“美女之乡”,而修水美女又多出自县域西北部的白岭乡。该乡与湖北通山县、通城县紧邻,因境内山岭地头遍布白沙而得名。相传明末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当初败退出京城时,也许是流寇的习性使然,这个在金銮殿屁股未坐热的独眼龙,临走时倒是没有忘记顺手牵羊,在大明内宫掳走若干貌美如花的宫女。后来他老人家在通城的九宫山阴沟翻船、身首异处,有不少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宫女辗转流落到了白岭乡。再后来天姿国色的基因在此地世代遗传、繁衍、开花、结果,犹如给白岭安装上了一条批量出美女的生产流水线,至今“白岭姑娌一朵花,天女下凡人人夸”的俗谚,仍在修水乃至江西范围广为流传。
再说在近年江西省高校举办的一次评选所谓“十大校花”的选美活动中,令人惊奇的是:出自修水籍的校花竟十有其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国内方兴未艾的各类选美赛事中,对于修水籍的美女摘金夺银的消息不时见于报端,修水人早已习以为常,不再是大字号新闻。
有好事者(称好色者也许更贴切)曾经实地考察验证,并得出民间权威结论:修水姑娘吃山产之食,饮修河纯净之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不美,乡中水,修河之水真的宜颜养人,加上天生脸嫩、肤白和娇小珑玲,有此三点,算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美人的坯子就基本具备了,倘若再略施粉黛,带点与生俱来的山之曲线和水之灵气,想不进入超级美女行列都难。看来修水出美女而且批量出美女,这个江湖流言确实所言不虚。
有人说,如今美女旅游经济牌不好打,是因为举国上下到处是美女如云,各种美女、超女、形象大使何其多也。美女经济在今天已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车展有车模来相得益彰,以增进顾客购买欲;足球、篮球比赛均有“宝贝”来助阵,对观众与球迷来说,据说还能起到兴奋剂的功效。
  铺天盖地的“泛美女”时代汹涌而来,街头随便吆喝一声“美女”,回头率几可达100%。推想原因大抵有三:一是如今的科技整容手段高明了,人造美女越来越多,而人们的视力又普遍下降了,容易被以假乱真。二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条件大为改善,各类美容化妆品能综合显示扮靓效应。三是人们审美的标准多元化和评判标准宽松了,美女的品种不再单一。古代的美女多半是“瓜子脸、柳叶眉、单凤眼、樱桃口,外加杨柳腰”,的确少之又少,于是物以稀为贵。现如今只要年轻,或麻辣、或清纯、或庄重、或狡黠、或善良、或野蛮,不论是否貌美,只要这型、这款、这身段、这眉眼多少沾点,皆可以称之为“美女”。
美女满街都是,到处不缺,素以“美女之乡”闻名的修水,到如今也就无优势可言了。
其二,出文化名人,则与修水民风历来重学仕进的传统紧密相关。修水人向来奉先贤“宁可食不饱腹,不可胸无点墨”为信条,哪怕穷得没饭吃,也要送伢崽上学堂。实际上,对前些年在老区随处可见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标语口号,数不清的修水家庭早已用行动作了最好的诠释。所以,不论过去的科举仕进,还是今天的高考考大学,修水学子每每都能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曾经被外界称之为神奇的“修水现象”。
正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孕育出文化巨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不世出的黄庭坚和陈寅恪两大文化名人,对一个县域来说,两者只出其一,就足以名动天下。令修水人感到自豪的是:震今烁古的“豫章黄学”和“义宁陈学”,已成为修水一张烫金的历史文化名片。
修水向称“文章奥府”,江南文化教育兴盛之邑。宋时黄庭坚的曾祖黄中理曾在故里举办樱桃、芝台两书馆,延引四方学子,兴学育才,著名的宋郊、宋祁兄弟及黄氏后学均曾就学于此。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早年任分宁主簿时,也曾在此举办闻名四方的濂溪书院,开启书院教学风气之先河。据县志记载,自唐宋至清代,本县共出进士201名,举人317名,两宋即有进士160名。出过驰名天下的黄庭坚、徐禧、章鉴等名臣仕宦“八贤”;仅北宋一朝,黄庭坚故里有姓名可稽的科举进士就达48名之多。
距双井约四十余里的桃里竹塅村,历来为外来的客家人聚居之地。这里从近代开始崛起的陈家,相继涌现了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一门四代五杰,其中有四人名载《辞海》。曾官居湖南巡抚的陈宝箴,以支持“百日”维新变法而名动天下;其子陈三立被公认为清末民初的诗界泰斗。三立长子陈衡恪英年早逝,是与齐白石齐名的大画家;三子陈寅恪是闻名海内外的文学、史学大师,被赞誉为“三百年以来国学第一人”。陈衡恪次子陈封怀,为中国园林植物学的开创人之一。桃里陈氏一门四代人杰,爱国忧民,诗书名世,彰显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人格风范,铸就“义宁陈学”不朽丰碑。
由于山区交通闭塞和地广人稀,加上气候宜人和物产丰富,修水自古以来就是躲避战乱和适合人居的“世外桃源”。中国历史上但凡出现南北划江而治的动荡局面,此地就不免有大量外来移民迁入。因为山高路远,有回旋余地,便于隐逸不露。正如黄庭坚撰写的《叔父给事行状》中所言:
念藏器以待时,无兵革之忧,莫如分宁。
——《别集》卷八。
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和择地而居,久而久之,不仅与原住民因同饮一河水而渐渐融为一体,还填补了向来地广人稀的修水的劳动力不足。以此之故,古来修水从无较大规模的人口递减记录,总人口数据呈现一种起伏极小、平稳递增的标识曲线。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风行于世后,不乏民间草根学者来到此地,总想考证出修水的某地某村为桃花源之原型。依据是修水与陶氏故里浔阳地缘相近,又的确紧邻一个与“武陵渔人”地名发音相近的武宁县,而且修水形似“世外桃源”的叫桃源的古村落竟有三处之多。如清朝道光年间编写的《义宁州志》,在所绘的双井图的注释中就称此处为小桃源。尽管此种牵强附会式的考证不太靠谱,但修水历来是躲避战乱的好去处则是不争的事实。远古时期不论,从两宋划江而治后的金兵、元军南侵和元末、明末农民战争,到近、现代的太平天国战乱、北伐战争(秋收起义是个例外),以及抗日战争中的湘赣战役和后来国、共两党决战的解放战争,这些重大战争的烈火,虽不免蔓延燃烧至修水境内,但几乎次次都与县城擦肩而过,好象修水县城就未有被敌军凭武力攻占过的记录,这种情形在全国几千个县中也是比较罕见的。
如此一来,不到万不得已,修水人一般不会轻言别离和背井离乡。囿于交通、信息条件相对闭塞的修水先民,总认为自己的家乡是天下最好的风水宝地。素来安土重迁,舍不得离开那条流淌不息的母亲河,恋乡恋土蔚成风气。离县城不远的一座临河而立的形似母亲抱儿的“抱子石”山丘,不仅是每一个修水游子魂牵梦绕的圣山,也是世代修水人恋母情节的历史见证。
父母在不远游,百善孝为先,尤其是重孝敬母,在修水是世代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大文豪黄庭坚也因天天为母亲洗涤便盆,元代时被列入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至今仍是人们景仰和学习的典范。
还有二十四孝中以“恣蚊饱血”列名的晋时人吴猛,虽然原籍为河南濮阳,然而大半生与修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早年曾在修水(时称西安县)任过县令,当时的县治黄田里,与后来出了黄庭坚的双井里仅一山之隔。吴猛后来因避战乱而长期寓居西安,自称是“食黄田粮,饮修河水”的大洞真君,后成为豫章西山十二真君之首许逊的授业师傅,以传道家三清法要而弛名天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修水人素来以睿智、勤劳和朴实著称,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快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山区特有的“半年辛苦半年闲”的农耕生活。修河两岸地沃物阜,一年两季盛产优质稻米,加上山头地角杂殖五谷,几无废壤。天然的旱涝保收优越地理条件,使修水历来为江西产粮大县。当地民谣有“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地半收”的生动说法。
在以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勤劳的修水人披星戴月,男耕女织,尽极地利,衣食无忧,过着上天赐予他们的“红米饭,白炭火,神仙日子不如我”的逍遥自在生活。此情此景,早在九百四十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曾亲临实地作过详细的描述。
公元一〇七〇年秋,曾巩应分宁僧人道常之邀,从洪州抵分宁考察寺院,写下了以辨别佛理为要旨的《分宁县云峰院记》一文。该文以亲历之所见所闻,在赞扬分宁人勤于稼穑和善于因地制宜开发农副产业的同时,也顺带批评了分宁人的某些性格缺陷。文曰:
分宁人勤生而啬施,薄义而喜争,其土俗然也。自府来抵其县五百里,在山谷穷处。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田高下硗腴,随所宜杂殖五谷,无废壤。女妇蚕杼,无懈人。茶盐蜜纸竹箭材苇之货,无有纤巨,治咸尽其身力。其勤如此。富者兼田千亩,廪实藏钱,至累岁不发,然视捐一钱,可以易死,宁死无所捐。其于施何如也?其间利害不能以稊米,父子、兄弟、夫妇,相去若弈棋然。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意向小戾,则相告讦,结党诈张,事关节以动视听。甚者画刻金木为章印,摹文书以饴吏,立县庭下,变伪一日千出,虽苔扑徙死交迹,不以属心。其喜争讼,岂比他州县哉?……
——《曾巩文集》卷十七
宋时的一些分宁人把钱财看得过重,不愿捐助他人;不讲义气,遇小事也喜争讼,虽是“其土俗然也”,但毕竟是民俗文化中积淀的负面东西,想来作为大文豪的曾巩,一向行文严谨,作为佛院特邀嘉宾,况且与分宁籍的黄大临、黄庭坚兄弟均有交往,如非亲历所见,绝对不会无的放矢的。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如今的修水人,早已摆脱了过去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锐意开拓进取蔚成风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数以十万计的修水年轻人闯出山外,络绎不绝地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经商、办厂。不仅源源不断地把赚到的钱寄回老家,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修水,返乡创业、投资和帮助家乡发展建设,带动了山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修水经济建设快速崛起的奇迹。
漫步如今的修水县城,城区横亘一河两岸,有新、旧两座大桥飞架南北,连通老县城和新县城。
河北边是依山而建的老城,这里街市繁华,人流如织,居住着全城十成人口中的六成以上人口。入夜时分,酒楼茶肆,华灯闪烁,人声鼎沸,生意兴隆;尤其是跳群体健美舞,老少皆宜,随处可见;而砌方城、搓麻将,小赌怡情,少长咸集,几成修城一景,大可与四川的成都一较高下。这里虽名之为老城,除了至今仍在沿用的“衙前街”、“卫前街”、“南门头”等极少数几处明、清老地名,尚能让人联想起其悠久历史之外,人们再难在这座古老的县城内寻觅到保存完好的百年以上岁月的物质建筑遗迹。当年极具山区水乡特色的青石板铺成的街巷,以及烟砖青瓦为立面和雕梁画栋为内饰的古祠堂民居,随着近些年来城镇化和“土地财政经济”带来的城区急速扩张,在书写过刺眼的“拆”字后,早已渺无踪迹,代之而起的是水泥“丛林”堆砌下的四方线形排楼,虽然还算是规划有序,但总觉得缺少点文化内涵。
与老城区的喧哗热闹相比,河南边的新城区相对安静许多。经过数年的规划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初具雏形。这个富有国情特色的、以政府大厦为主体的城区新中心,被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和布局规范的居民社区簇拥着,有着现代化城区的表情和标识。这里街道宽阔,楼宇林立,花红草绿,环境优雅,初具可与大都市比肩的时空色调。许多年轻一代的修水人并不知道,这片尚待建设完善而开始吸引他们安置新婚洞房的区域,二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辟有万顷茶园的丘陵,惜乎当年风靡全国的“宁红”减肥茶,已经风光不再,早已成为一段美好而尘封的记忆。
随着县城下游抱子石拦河大坝的筑起,带来了河床扩展和水位大幅度提升。修河更平缓地由西向东流淌过新、老县城,淹没了前述的古老航道和人们记忆中残存的舒卷浪花、洁白沙滩、亢奋的纤夫号子和迎风飘扬的帆影。
到如今,以境内修河为走廊的百里游览观光区规划初具雏型。倘若有缘邀三五好友(男女搭配更佳),租上一条游船顺水漂流而下,滑行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不难发现水中的倒影,似乎比头顶上的对立面还更动人,比真实的东西还更真实——天更蓝、云更白、山更绿、花更红。
入夜明月当空,修河静静流淌,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绿影扶疏,别是一番人间仙境。
晨曦的霞光里,映出十里秀水的一抹金色,这是修城新的一天的开始,这是新的希望升腾。
对于今天这个仍有着水的质感的县城而言,九百六十多年前一位绝世神童的应运而生和他后来所铸就的辉煌,仿佛引领我们穿越时光隧道,重温那个积贫积弱而文风昌盛的岁月奏响的二重乐章。
来源:  编辑: 李颖
【】【】【】【】中国修水概况_中国天岳网
&&&|&&&&|&&&&|&&&&|&&&&|&&&|&&&&|&&
&&&&|&& &|&&&&|&&&&|&&&&|&&&&|&&天岳社区&&|&&本站公告
&&|&&&&|&&&&|&&新 农 村&&|&&&&|&&&&|&&&&|&&
中国魅力修水--概况
录入:中国心 来源:修水政府网 修水旅游网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是三省(湘、鄂、赣)十县(修水、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的交界处和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修水古号分宁,历史悠久,县内上奉镇发现的山背文化遗址是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典型遗址之一,距今约4300年。修水商封艾侯国,春秋为艾邑,汉建艾县,隋唐为建昌县、分宁县,民国3年改名修水县,因境内母亲河修河得名。
修水自古地沃物阜,是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全省最大的蚕桑基地、药材基地和优质稻基地,是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地下矿藏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尤其钨、金、煤、石英、瓷土、石材最具特色。香炉山钨矿品位为亚洲之最,储量居全国第二,煤储量达47亿吨,石英储量达2000万吨。
修水文化底蕴深厚,有商朝古艾侯国遗址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背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有黄龙寺和兜率寺等宗教文化遗址,有宁河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丰花灯等民俗文化资源;修水向有“文章奥府”之谓,文化教育兴盛,历代人才辈出。宋代双井一村出进士48名,其最为著名的是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他诗书双绝,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也堪称一绝,是“宋四家”之一;修水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秋收起义策源地和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诞生、制作和率先升起的地方。现存有秋收起义革命旧址、遗址等60余处,其中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江西省“百姓心中十大红色景点”之一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水旅游资源丰富,有修河旅游区、义宁陈氏五杰故里文化旅游区、黄龙山旅游区、渣津古镇文化旅游区、东津凤凰湖旅游区、九宫山旅游区、万承风故里温泉旅游区、板尖文化旅游区、东浒寨旅游区、山背文化旅游区、杨家坪旅游区、五梅山旅游区和山口古镇文化旅游区等十多个经典景区。有4条一日游精品线路、4条二日游精品线路和东、西、南、北4条黄金旅游线路。
修河,又名修江,位于中国江西省西北部,为江西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铜鼓县西南的大围山麓,自西向东流贯县境,经武宁至永修县吴城镇注入赣江转汇鄱阳湖。全长357公里,流域面积14,800平方公里,在本县源于县城西部的黄龙山,境内河长134公里,修水县渣津以下可通航。
江西西北门户---修 水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是三省(湘、鄂、赣)九县(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的交界处和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全县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幅员最广的县,全县现有36个乡镇,总人口76万。境内现有省道310公里,县乡道路500公里,四通八达,交通便捷。
修水,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宋代黄庭坚诗书双绝,与苏轼齐名。近现代陈宝箴一门四杰(长子陈三立、三立长子三子陈衡恪、陈寅恪)蜚声海内外。在现代革命史上,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面红旗率先在修水升起,修水又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修水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拉开治穷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帷幕。全县人民汇入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改革大潮,进行了以矿产、水电、瓷土、粮油加工、茶叶、丝绸、林业等系列开发,培植蚕桑、药材、茶叶、食用菌、山羊、优质稻、水果等主导产业,名优特产闯入国际市场,宁红、康顺进入省级工业队。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中国五矿集团的白钨精深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修水,民营经济得飞速发展,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角.修水县被列为全国百家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全省蚕桑基地县,茶叶基地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近几年来,基础建设得到全面启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省级卫生县城通过验收.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修水山好水好、人更好,修水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修 水 概 况---历 史
修水是江西西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以来,屡有重大兵事发生。明清时期,多次高悬过李自成、石达开、李秀成等王师义旗。土地革命前后,修水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秋收起义首先爆发和湘鄂赣省委及省苏维埃的驻扎修水,使本县成为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和著名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四”运动爆发时期,这里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修水支部。1926年,中共修水县委第一个支部干事会成立,胡思先为书记,同年冬,成立中共修水临时县委。1927年,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并在修水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1928年,修水县杨嗣暴动委员会成立。8月6日,彭德怀、腾代远、黄公略等在湖南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挥师攻克修水县城,正式建立了中共修水县委和修水县苏维埃政府。年间,曾建立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领导修、武、铜、宜、通等县党组织,进行土地分配。1931年,湘鄂赣省委在本县上杉改组,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先后还建立了省总工会、妇联会、红军学校、法庭、医院、银行,开办了兵工厂、被服厂、铸钢厂和造币厂等,修水革命斗争达到鼎盛时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修水革命斗争处于低潮,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土地革命时期一万多名烈士为革命捐躯。抗日战争时期,修水成为南昌会战、上高会战和几次长沙会战的重要防线,日军曾三次侵入修水,均被抗日军民击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29师386团在民主自卫军配合下和平解放修水。
修 水 概 况---资 源
修水县地貌形态多姿,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
修水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97.62万亩,森林覆盖率49.2%,活立木蓄积量736万立方米,杉木占森林蓄积量的56.92%,马尾松占森林蓄积量的28.19,毛竹有3.92万亩,蓄积量为568万根,植树造林保存面积83.2万亩,被列为江南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
修水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种子植物2000多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植物54种。如我国特有的活化石银杏,本县特有的珍稀树种柳叶腊梅、金钱柳、香果松、穗花杉、伯乐树等。
修水有白术、花椒、车前子、白花茵陈、麦冬、半夏等中草药300多种。野生中华猕猴桃、板栗、杨梅、枣、柿、棠葛、油茶、油桐、乌桕等经济作物分布广泛。
修水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现有脊椎动物200多种,其中哺乳动物30多种,鸟类41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华南虎、金钱豹、獐、蟒蛇、白鹇等18种,省级保护的黄鼬、大杜鹃等8种。此外还有众多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修水矿藏类型齐全,矿种多、分布广、规模大、品位高,尤以黄金、白钨、石煤、石英、瓷土、石板最具有特色。古市等地砂金以精纯闻名海内外,土龙山等地原生金藏量丰富,香炉山钨矿品位为全国之冠,储量居全国第二。广泛分布的石煤总储量达47亿吨,占江西已探明的石煤储量一半。竹坪的青石板蕴藏量大,产品远销东南亚。此外,还拥有铀、钒、磷、石灰石、大理石、石膏、银、铜、铝、锌、云母等矿藏。
修水河道众多,自然落差大,雨量充沛,水利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40万千瓦,可开发量在20万千瓦以上,50%保证率年地表水总量3.7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总量4.8亿立方米,人平均拥有水量6500立方米,还有泰清、司前、汤桥等多处温泉。
修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山背文化遗址、山谷故里、双井明月湾、黄龙寺、清水岩、抱子石、布甲溶洞、东岭石林等人文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清水岩风景被列为省级旅游风景区,黄庭坚纪念馆、秋收起义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 水 概 况---农 业
修水县属农业大县,有水田413035亩,旱地160045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红薯、玉米、大豆等。现粮食总产量153316吨,比1949年增长2.2倍,生猪生产数407700头,耕牛存栏数21543头.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蚕桑、油菜、药材等。茶园面积22387亩,蚕桑面积93144万亩,药材35773亩,水产产量8000吨,油料4497吨,药材产量3622吨。全县有农业产业大户2700多户,涉及种养方面近20个项目,其中山羊饲养量达到485208万头,袋装香菇达到1200万袋,形成了“蚕桑、药材、食用菌、山羊”四大支柱产业。
修水县是江南48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97.6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3.71%,森林覆盖率达49.2%,活立木蓄积量组成比例的56.92%,马尾松占28.19%。毛竹有3.92万亩,蓄积量为568万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造林保存面积为83.2万亩。近年来为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达十万亩.
本县林区已发现珍贵稀有和濒危树种有25科54种,占全省保护树种的41%。如银杏、金钱松、穗花杉、鹅掌秋、凹叶厚朴、杜仲、伯乐树、香果树、天竺桂、青钱柳等,此类树木大都为子遗植物,是中国亚热带区的稀有树种,具有很高的科研、经济和观赏价值。特别有275株古树名木。
修水水果总面积为8万亩,已有板栗、枣、梨、桠柑、温柑、甜橙、甜柚、柿子、李、蜜桃、猕猴桃、葡萄、杨梅等20多个树种。三都、四都、西港、溪口、古市、全丰分别成为有名的柑桔、桃梨、甜橙、板栗、花椒、蜜枣之乡。全县年产优质水果苗50万株。
修 水 概 况---工 业
改革开放推动了修水地方工业的发展。以宁红茶、康顺耐热瓷、梅山神茶、丝绸、贡砚为代表的修水名优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畅销于京、沪、津、穗等3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美、俄、德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县有厂矿5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近年来全县私营企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半壁江山的地位.工矿业门类主要有:森林、机械、燃料、电力、建材、陶瓷、纺织、丝绸、印刷、医药、酿造、食品、缝纫、工艺美术等。主要产品有:宁红茶、双井绿、眉峰云毫、白厂丝、丝绸、羽纱、水泥、饮料酒、日用药、松节油、木梳、贡砚、胶合板、家具、纺织器材、皮革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产品有:宁红保健茶、耐热瓷、鼎立水泥、黄金、白钨、白厂丝、贡砚、木梳系列特种工艺产品等。特别是茶叶系列发展很快,宁红茶、梅山神茶、台茶、双井绿等闻名国内外,仅宁红系列就有保健茶、减肥茶、工夫红茶、绿茶、男子汉茶、水茶、外婆米酒、瘦身含片等风靡海内外。宁红、康顺成为全省56个名优产品之一,成为省级工业队,香炉山钨矿日处理矿石量将达到25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钨生产基地。
修 水 概 况---经 贸
修水县城义宁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唐宋以来均为县(州)治所。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是本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改革开放后的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扩建和改建了9条街道;开辟了人民广场,五杰广场,澄江花园,城南新区,凤凰山游览区、黄龙山自然风光游览区、南崖——清水岩被辟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1971年建成长298米、宽10米、东南横跨修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后,1999年又投资4000多万元修建一座全长1812米、宽19.5米、双向四车道、西南横跨修河的宁红大桥。这样,修河南北两个域区由两座大桥连成一个整体,与省道柯龙公路、修铜公路相接,大大缓解了交通拥挤的压力,促进县城经济的发展,也为修水县城增添了一大景观。随着城南区宁红大市场、城南汽车站和赣北建材市场的峻工,修水县城成为湘鄂赣边区集市贸易中心的战略构想变为现实。
县城创建省级卫生城,面貌日新月异。各乡镇引农造城,分别建成了颇具规模、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农村集镇17个,渣津镇被列为全国农村集镇建设试点镇。现在各乡镇所在地都建起了集贸市场,共有商业经营户5140户、饮食业1610户,服务业2810户,商业繁荣,购销两旺。
在部、省、市财政部门支持下,修水被确定为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县。
修 水 概 况---科教文卫科教兴县形成热潮。全县拥有自然科学学会14个,会员4000余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1个,会员3000余人。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3项,其中国家级计划项目10项、省级计划项目16项,市级13项。开发新产品13大类54个品种,申请专利18项,共获科技进步奖67次,多人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被列为特种茶基地县,1996年又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百家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
教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98年顺利通过了省级义务教育工程验收(“两基”验收)。全县57所普通中学(含高中8所、职中1所)和696所小学,有中、小学生13.2万余人,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5%和99%,教职工共6000余名。全县“普九”“普实”和扫盲达标验收。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到20000余人,在省市各种比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修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有江西十大名人纪念馆之一——黄庭坚纪念馆,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秋收起义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站、广播电影电视形成了城乡网络;《修水报》发行了2万余份;文艺创作繁荣,由国家级省级出版部门出版发行的各种文学著作20余种。建成了以县电台、电视台为中心的文化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82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35所,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已评为“二甲”医院,有6家乡镇医院被评为“一甲”医院。
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取得显著成绩,全县共有计生办36个,计生服务所37个,全县村村都有计生服务室,计划生育率达到98.44%。
中国天岳网(湘鄂赣联线):聚焦于天岳山脉-幕阜山脉,包括中部三省的长沙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南昌、九江、咸宁、岳阳等城市,本网主要介绍以上地区的最新热点、最美景区、最好休闲度假去处,附近的酒店、当地的特产、当地的名人、当地的传说、当地的旅行社、当地的景区开发招商项目......湘鄂赣“吃喝玩乐行”尽在中国天岳网。为宣传幕阜山脉沿线的城市和农村提供了另一个平台,我们的目光不仅投向了新世纪最有希望、最有潜力的城市圈,我们的目光也关注着偏远的小城、小镇、小村、小山......愿幕阜山脉沿线山水更美、人们更富裕、生活更幸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水县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