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市面积的全省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概括/广东省
广州市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汉语拼音GuǎngDōng,旧称Kwongtung。广东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其中外国人士已达上百万,经济实力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并超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已成为我国人口最多,外国人士多,经济实力最强,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北接、,西连,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与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ˊ~25°31ˊ和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5%;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广东省珠海市有岛屿147个,为国内岛屿较多的城市之一。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粤,今作广东简称,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代华南百越(百粤),古文献中“粤”和“越”互为通假,可随意互调使用。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民国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今日谓“粤”,多指广东。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广州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省境所辖分属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的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南亚热带岭南丘陵常绿阔叶林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琼雷季雨林区、南海诸岛热带雨林区。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省境梅县、五华至英德一线以北属该区的南岭山地亚区。以山地为主,间有众多的山间盆地,垂直差异明显,多喀斯特地形和丹霞地形。因地势高,位置偏北,年有重霜,平地偶有微雪,山地冰雪稍重,是广东最冷地区,甘薯不能越冬。气候湿润,春雨较多,秋冬少雨。台风影响不显著。林木较多,杉、樟、油茶、茶等生长良好。南亚热带岭南丘陵常绿阔叶林区:上区以南至北纬21°31′~22°附近,地势由北向南降低,北部以盆地和山间谷地为主,南部以丘陵平原为主。该区包括3个亚区,即粤东、闽东南沿海山丘台地平原亚区、珠江三角洲丘陵平原亚区和粤西桂东南山地谷地亚区。其中珠江三角洲是华南亦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气候夏长,少酷热;冬无雪,作物全年可生长。但冬季寒潮南侵时偶有奇寒。雨水充沛,多夏雨、暴雨。台风活动频繁,为害较重。江河两岸常有洪涝威胁。琼雷热带雨林、季雨林区:上区以南的沿海和。地势较低,以台地、为主。高温多雨,热量丰富,、椰子、胡椒等热带作物终年可生长。受海洋影响大,热量和水分季节分配较明显,地区差异较大。年雨量充足,但季节分配不均。降雨以热雷雨为主,台风雨次之,秋雨较多。冬春有明显的干季。多台风侵袭。暴雨多,常风大,蒸发强。河流短小。土壤淋溶作用强烈。滨海泥质海岸有红树林。包括粤西桂南沿海台地平原和雷州半岛台地2亚区。东沙群岛热带雨林区: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拔6~12米,由珊瑚礁构成。土层浅薄,上有鸟粪层,有机质丰富。热量高,雨水多,但风大,年均风速6.5米/秒,尤以冬天更大。植被短小,以灌丛为主,少乔木,但可栽培。竹仙洞广东主要属华南褶皱系,仅东部潮汕平原属东南沿海褶皱系。早古生代全省为海水所淹。泥盆纪初受加里东运动影响,粤西云开大山隆起成陆。经华力西运动,形成粤北乐昌、曲江一带砂砾岩山地和连江一带山地。燕山运动时广东省全部上升,并产生多次强烈断裂及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形成如粤北弧形山,粤东凤凰山、罗浮山,粤西云雾山等山地。在隆起山地之间或边缘又产生了许多拗陷或断陷盆地。经燕山运动,现代地貌轮廓基本奠定。喜马拉雅运动在广东省主要表现为断裂隆起和拗陷,产生强烈的侵蚀剥蚀和堆积作用以及间歇性喷发的火山活动,雷州半岛和北部分布玄武岩台地和火山丘。第四纪初期,断裂沉陷,海南岛与大陆分离。省境多地震和温泉。在山地中,500米以下的坡麓地带以赤红土壤或红壤为主;500米以上地形起伏大,坡度变化明显,多为红壤和山地黄壤,土层厚薄差异悬殊。广东地势北高南低、横亘省境北部的南岭是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与湖南接壤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省最高峰。大庾岭隘和骑田岭隘是由赣、湘入粤的古道。省境500米以上的山地占33%,丘陵25%,平原23%,台地19%。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有五个主体山脉,分别为:南岭、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和粤西的山脉。在这些山脉中,有广东四大名山:、、鼎湖山、西樵山。广东省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部江河下游和入海处,面积一般较小。为全省最大平原,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由西、北、东三江夹带的泥沙在湾内不断堆积,逐渐形成三角洲平原。以珠江口至狮子洋为界,可将珠江三角洲分为西、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两部分。前者面积较广,北部多海拔20~25米或45~55米的台地;南部除台地外,还有山地、丘陵。后者面积较小,为典型的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渠道众多,水系纷繁,水网稠密,灌溉便利,土质肥沃,但地下水位较高,近海农田受咸水威胁较大。潮汕平原主要由韩江冲积而成,面积仅0.47万多平方公里,土壤肥力较高,是全国高产农业区。省境石灰岩分布地区,因雨水淋溶刻蚀,构成奇峰异洞,如肇庆七星岩、梅岭下梳妆台、韶关芙蓉山、英德碧落洞等。红色砾岩分布地区,岩性坚硬,各层岩性不一,崩坍后形成断崖峭立,山势雄伟。尤以仁化丹霞山和乐昌坪石金鸡岭较为典型。
建置沿革/广东省
汕头广东,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公元前222年,秦王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赵佗及其后的南越国,都与汉朝一样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 东汉末,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时代,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南朝统治者对俚人(越族)实行“羁縻”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导致州、郡数猛增。增设的州、郡、县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因为当时粤东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 隋初,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大加省并,今广东省境分属10郡、74县。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岭南为南汉王刘氏占据,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宋朝对唐制有所继承又有所调整。粤西及海南岛裁撤8个州,而粤东、粤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汉所增置的4个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拨广东统辖,结束了广东以往隶属不同政区的状况,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终明之世,广东设10府1直隶州,统辖7州75县。其中,属明代新置的有顺德、从化、高明、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等22县。这些新置的县大多集中在粤东地区,基本形成当今县制的分布格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4级,但将明时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所辖范围与明广东布政使司相同。清设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称“两广总督”,初驻肇庆,1746年(乾隆十一年)移广州。清代广东省最南的辖境是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岛(时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时称“万里石塘”)属于广东省琼州府的万州管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北宋时期中国政府已在此行使主权,清政府更是经常派水师巡视。1841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香港(时属新安县)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87年,诱逼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侵占澳门(时属香山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设置绥靖区。民国初年,市建置开始设置。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1921年,成立广州市政厅。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和市,实行委员制。广东省政府下设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6个行政区,每区设一行政委员,代表省政府处理本区事务。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广州,广东省府撤退到粤北(今连州市);为适应战时需要,全省设4个行署。1940年全省改设为9个区(包括沦陷区),到1941年,复改设9个行政督察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把行政督察区分为省府直接督察区和专署行政督察区两种。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个市县,专署行政督察区则分为11个区,共辖88个县。 日,广州解放﹔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成立后广东政区的调整和变更,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全省共设珠江、东江、西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8专区和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2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98个县,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广东省和广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员会领导,将北海市及钦州专区划归广西,广西的怀集县划入广东。1954年,原由中央直辖的广州市划归广东省管辖。第二阶段是1959年至1982年,其间全省政区不断调整。1955年,广西的北海市和钦州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广东省,并更名为合浦专区。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1979年,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原属佛山地区的珠海县改设珠海市,均由省直辖。广东省直辖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市,分设韶关、惠阳、梅县、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地区和海南行政区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辖14市、92县、3自治县。1981年,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第三阶段是1983年以后,开始实行市管县、乡镇管村的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另设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地区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体制、以及乡镇管村体制,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广东省
广东省行政区划2011年度,广东省对部分镇(街)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撤并1个镇,3个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分设立2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截至日,全省有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4个乡、7个民族乡、1132个镇、442个街道(办事处)。 广东省地级以上城市有21个分别为:(副省级)、(副省级)、、、、、惠州、、江门、汕尾、、潮州、揭阳、河源、阳江、茂名、、、云浮、、。各市下辖的区为:广州市辖:、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深圳市辖:、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珠海市辖:、斗门区、金湾区汕头市辖:、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韶关市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佛山市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江门市辖:江海区、蓬江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湛江市辖: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廉江市、雷州市、吴川市、遂溪县、徐闻县茂名市辖:茂南区、电白区、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肇庆市辖: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惠州市辖: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梅州市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嘉应新区汕尾市辖: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河源市辖:源城区、紫金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东源县、阳江市辖:江城区、阳春市、阳西县、阳东县清远市辖: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辖: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东城街道、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辖: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五桂山区、三角镇、大涌镇、古镇镇、小榄镇、坦洲镇辖: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揭阳市辖:榕城区、揭东区、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云浮市辖:云城区、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
人口民族/广东省
少数民族201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10505.01万人,其中男性5478.36万人、女性5026.65万人,性别比(女性为100)108.99.常住人口比上年净增64.07万人,与上年增长3.07%相比,减少2.46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增长速度虽有减缓,但受庞大人口基数和增长惯性的影响,广东人口总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11年,广东省出生人数109.44万人、出生率10.45‰;死亡人数45.56万人、死亡率4.35‰;自然增长人数63.89万人、自然增长率6.10‰。全省出生人数和自然增长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减少5.56万人和8.88万人,而死亡人数则增加2.29万人。 201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广东省年末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为:0~14岁人口1775.35万人、15~64岁人口8015.32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714.34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16.9%、76.4%和6.7%.广东省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即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所占比例较低,劳动力年龄段的人口比例较高。这主要是大量外省劳动力在广东就业,拉高劳动力年龄段人口(15~64岁)的比例,致使全省总抚养系数呈下降趋势。2011年,全省少年儿童人口抚养系数22.15%、老年人口抚养系数8.91%、总抚养系数31.06%;分别比2009年下降4.39、206和6.45个百分点。 2015年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084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9.95万人,出生率11.12‰;死亡人口46.60万人,死亡率4.32‰;自然增长人口73.35万人,自然增长率6.80‰广东省是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2011年,汉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7.46%。少数民族人口307万人。世居少数民族有壮、瑶、畲、回、满族。壮族主要分布在连山、怀集、廉江、信宜、化州、罗定等县(自治县、市);瑶族主要分布在连南、连山、连州、阳山、英德、乳源、乐昌、仁化、曲江、始兴、翁源、龙门、阳春等县(自治县、市、区);畲族主要分布在乳源、南雄、始兴、增城、和平、连平、龙川、东源、丰顺、饶平、潮安、海丰、惠东、博罗等县(自治县、市);回族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肇庆、汕头、佛山、东莞等市;满族主要居住在广州市。改革开放以后,因人才流动、婚姻、务工经商等迁移或暂住广东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逾200万人,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全省有县级范围(含县级)以上少数民族社会团体22个。根据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广东省设立了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和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7个民族乡。
经济概况/广东省
广东省经济发展数据广东是经济大省,以制造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强省,走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列。连续十几年经济总量领先于中国其他省份,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专利申请量、税收、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移动电话拥有量、互联网用户、货物运输周转总量等。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1/4,从1985年至2008年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年财政总收入占全国约1/7;累计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约1/4;GDP从1989年至2011年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5696.46亿元,连续20年保持全国经济总量第一位置,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后又超越香港和台湾。2009生产总值为39081.59亿元,人均GDP40748元,折合为5965亿美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620亿元。以制造业为主,具有食品、纺织业、机械、家用电器、汽车、医药、建材、冶金工业体系。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总数均居全国首位。率先成立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金融电子结算中心、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发行了中国银行第一张信用卡等,广发银行日在澳门开设分行,并作为中国商业银行在境外开设的首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设金融强省,对周边地区的金融辐射力越来越强。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了以货币、外汇、产权等市场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体系。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基本完成,地方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现与港澳合作打造粤港澳都市圈。各省区市GDP含金量中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广东省成为首个5万亿元俱乐部成员,江苏、山东紧随其后,突破4万亿元。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2020年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大都市圈,打造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城市群。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达5.3万亿元,增长10.0%;人均GDP50500元,增长8.0%,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7819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514亿元,增长22.1%;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为5319.4亿美元,增长17.4%.三次产业趋于协调发展,服务业占比继续提升,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96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1年人均GDP为50500元,位居中国第四名,仅次于江苏、浙江、内蒙古。2011年GDP含金量排名第三(次于上海、北京)。中国最富裕30城市排行榜中东莞市、佛山市、珠海市、中山市分别排名第一、第四、第六、第七。广东是商品性农业发展较早,轻工业基础较好,商业较繁荣,但向以农业为主的省份。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农业上大力建设以珠江三角洲为主的粮食、水果和甘蔗生产基地,开发雷州半岛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工业建立了家用电器、日用机械、纺织、食品、钢铁、机械、电力、化工、建材、电子等多种部门。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迅猛发展。1979年以来,深圳、珠海、汕头设立了经济特区,广州、湛江和珠江三角洲被列为开放城市或地区,全省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递增水平。广东农业生产发展条件较优越,开发利用潜力大。蔗糖、花生、黄红麻、水果、茶叶、蚕茧、生猪、水产等产量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近年来大力发展山区造林种果和沿海的海水养殖等开发性农业,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开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多样性和商品性的特征更加明显。广东曾是全国主要黄、红麻产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年产量已退居全国第4位。本省黄红麻可与水稻、冬作轮种,一年三熟。化州、吴川、东莞、潮州、揭西、揭阳为集中产区。广东是中国以橡胶生产为主的热带作物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出产橡胶、剑麻、香茅和胡椒等。粤西鉴江谷地和粤东莲花山以南地区橡胶种植较集中。全省橡胶种植面积8.5万公顷,年产干胶3.58万吨。剑麻种植面积0.7万公顷,香茅面积0.5万公顷,集中分布于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等县。胡椒主要分布在高州、化州、电白、廉江等地。
全省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达400多种,经济栽培水果有40多种,四季不绝,素有“水果王国”之称。柑橘、香蕉、菠萝、荔枝为四大名果,有“岭南佳果”之誉。潮州蜜柑、新会及罗岗甜橙、新会大红柑、增城挂绿荔枝、东莞和高州香蕉等,驰名中外。广东原是中国沿海工业较落后的省份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轻工业虽有一定基础,但规模小,设备落后。重工业中的钢铁、石油、化肥等均是空白。50年代以来,已建成以轻工业为主,食品、纺织、造纸、机械、家用电器、石油、化工、电力、森林工业等轻、部门较协调的全国重要工业产地。目前在珠江三角洲正在建设高技术产业带。
自然资源/广东省
广东省广东省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水资源相当丰富,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己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2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此外,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很高。被列入国家1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2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土地资源广东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2008年全省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为农用地1489.12万公顷;其中耕地284.39万公顷,园地99.73万公顷,林地1012.78万公顷,牧草地2.72万公顷,其他农用地89.50万公顷。建设用地178.96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45.70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15万公顷,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1万公顷。全省未利用地130.05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69.79万公顷,其他土地60.26万公顷。水资源广东省河流众多,以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542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2条)。独流入海河流52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毫米,折合年均降水总量3145亿立方米。降水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95%;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4倍,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倍。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440亿立方米。除省内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从邻省入境水量2361亿立方米。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7.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859.45万千瓦。此外,广东还有温泉300多处,日总流量9万吨;饮用天然矿泉水145处,探明可采用储量全国第一。 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污水排污造成污染,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矿产资源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但小矿贫矿共伴生矿多,选冶难。全省已找到矿产14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0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15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8种,化工原料矿产9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41种,水气矿产4种。储量列全国前三位的矿产有高岭土、泥炭、水泥用粗面岩、碲、建筑用花岗岩、油页岩、铋、锗、铊、硒、冰洲石、饰面用大理岩、冶金用脉石英、铅、镉、钛、锆、轻稀土、玉石等。广东省比较短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铝、铁、磷、钾盐等。 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经开采的主要矿种有地下热水、矿泉水、铁、锰、钛、铜、铅、锌、钨、锡、锑、稀土、金、银、硫铁矿、高岭土、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等。经过多年的开采'铜、钨、锡、锑等矿产资源已处于枯竭状态。 植被和生物资源植被资源广东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及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广东省动物种类多样。陆生脊椎动物就有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分别占全国的30%、43.4%、46%和25.5%.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种、底栖动物181种和浮游动物256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至2011年,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区360个、森林公园418处。广东重视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海洋资源广东省港口广东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400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己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灯楼角又有全国惟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语言/广东省
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有瑶、壮、畲语及粤北土语,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 粤语又称广州话、白话,省内可分:1.粤海片(广府片),分布在广州、佛山、肇庆、深圳、南海、顺德、三水、高明、鹤山、怀集、广宁、四会、高要、云浮、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山、清远、佛冈、增城、从化、连州、连山、惠州、韶关、博罗、惠阳、惠东、海丰、仁化、乐昌、英德,以广州为代表,影响最大。2.四邑片,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江门及鹤山部分地区,以台山为代表。3.高雷片,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阳春、高州、信宜、化州、吴川、电白、遂溪、廉江、雷州、徐闻,未形成权威代表。4.莞宝片,通行于东莞及深圳宝安,以莞城为代表。5.香山片,通行于中山、珠海(斗门除外),以石歧为代表。各片小有差别,四邑与粤海差异最大。全省使用的人口近4000万人,但上述区域也搀杂小片客话和闽语。广东粤方言在海外华人社区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美国纽约、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处广泛流行。 客家方言广东是客话最重要的流行地,省内可分1.粤东片,分布在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大埔、丰顺、揭西、紫金、惠阳、惠东、宝安,以及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潮阳、陆丰、陆河、海丰、深圳、东莞、增城、博罗、中山的一些地区。2.粤中片,分布在和平、连平、龙川、河源、新丰、龙门、佛冈,以及广州、顺德、南海、中山、珠海、斗门、三水、四会、清远、高明、鹤山、开平、新会、台山、恩平的部分地区。3.粤北片,分布于始兴、乐昌、曲江、连州、连南、乳源、阳山、翁源、英德,以及韶关、南雄、仁化、连山、怀集、广宁、郁南、德庆、云浮、罗定、新兴的部分地区。4.粤西片,分散于信宜、阳春、阳江、高州、茂名、电白、化州、吴川、廉江、遂溪、雷州、徐闻。省内各地有零星分布,如广州三元里、沙河。全省使用的人口约1500万人。客方言以梅州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海外的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等国华人社区,客话相当通行。 闽语广东闽语属闽方言闽南一支,大致可分1.潮汕片,以、潮州为代表,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澄海、南澳、饶平、揭西、潮阳、普宁、惠来、汕尾、陆丰、海丰。2.雷州片,流行于雷州、徐闻、遂溪,以及湛江、廉江、吴川、电白、茂名、高州、阳西的部分地区,以雷州为代表。全省使用闽语的人口约1700万人。广东闽语是泰国、柬埔寨、法国等华人社区的强势方言。
社会团体/广东省
2011年,广东省经批准登记的社会团体有13661个。按登记管理范围划分,省级1069个,地市级5357个,县(区)级7235个﹔社会团体从业人员109361人﹔按社团性质和宗旨划分,科技研究类1376个,生态环境类221个,教育类597个,卫生类391个,社会服务类2263个,文化类1523个,体育类900个,法律类76个,工商业服务类2337个,宗教类240个,农业及农村发展类586个,职业及从业组织类887个,其他2264个。
交通运输/广东省
广东已初步建成以广州为中心,以水运为主,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占全省专业运输部门货物运输量的2/3,而货物周转量则占93%。全省3/4的市镇可赖内河航道与海洋沟通。 广州白云机场鸟瞰图(1)广州新位于广州市北部花都区新华街道,我国四大民用机场之一。中国三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中国大陆首个按照中枢理念设计建造的枢纽航空港,4F级标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民航机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口岸和国际航空枢纽,位居全国第二,世界第十九位;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终端规划第三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行250万吨。(2)深圳(原黄田机场)位于珠江口东岸的一片滨海平原上,飞行区等级为4F,机场实行24小时运行服务,我国唯一具有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航空港,是世界百强机场之一,目前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港,是中国珠江三角区重要的空运基地之一。(3)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场址位于揭阳市揭东县登岗镇与炮台镇交界处,地处揭阳、潮州、汕头潮汕三市中心位置,日首航后已成为粤东最大民用机场,是广东省内继广州白云和深圳宝安机场之后第三大干线机场。预计投入使用后2014年旅客吞吐量将达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00吨。(4)汕头外砂国际机场军民两用机场,始建于1956年,日中国民航总局在外砂机场设立中国民航汕头站,飞行区等级4D。日,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启用之后,不再作为民用机场。(5)珠海三灶国际机场位于珠海西区三灶岛西南端,三面环海,距市区31公里。国际一级民用机场标准ICAC标准4E级。2006年10月开始,香港机场管理局正式接管珠海机场的管理经营。(6)佛山市沙堤机场位于南海区罗村街道,由中南航空管理局管理,飞行区等级为4C,主要分担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客流。(7)梅州市梅州机场位于梅州市,梅州旧称嘉应州,是客家人聚居之地,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众多。飞行区等级4C级。(8)湛江市西厅机场属于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粤西地区唯一的航空运输港。原称西厅机场,位于湛江市西郊,飞行区等级4D。(9)惠州市平潭机场日成立惠州机场有限公司并整合惠州机场,军民合用4D级标准,以建设珠三角东翼区域性航空中心为目标。(10)韶关机场韶关机场由南方航空公司、广州军区空军、韶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合作建设,按支线机场、白云机场备降机场规划,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进行,首期计划2010年初步建成使用。韶关机场的航线除了对接广州以外,主要对接泛珠三角地区和华东、北方等城市,一期计划开通韶关至广州、深圳、珠海、桂林的航线,并将逐步从不设定定期航班的旅游机场向开设定期航班的支线机场过渡。(11)其他阳江合山机场、遂溪机场(全国第三军用机场)、广州黄埔机场、兴宁兴城机场、深圳南头直升机场、湛江坡头直升机场、珠海九州直升机场、罗定机场。(12)广州历史上的八个老机场作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祥地,从1911年广州成功起飞第一架飞机,广州先后出现过的机场多达8个,最早的是燕塘机场,此后是大沙头机场、南石头水上机场、二沙头水上机场、河南沙头机场、石牌跑马场机场、天河机场和白云机场。广州天河机场(又称瘦狗岭机场,建于民国17年,60年代后期废置,1984年原址上兴建天河体育中心,天河路由天河机场而得名)。大沙头机场(1918年由中华民国军政府航空处始建,是20世纪20年代广州最主要的机场,1928年,张惠长等人驾驶“广州号”、“珠江号”,20世纪30年代末废置)。铁路到2020年,广东铁路出省通道由目前的京广、京九、广深铁路、黎湛、粤海和梅坎增至12条,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三纵二横”的主干线。高铁武广高铁、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轻轨广珠轻轨、广佛江珠轻轨、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城际、佛莞深城际、广佛珠城际、东莞轻轨、莞惠城际轨道、广佛肇城际轻轨、佛肇城际轻轨、广州14号线(广从轻轨)、广佛环线、广清城轨(规划)。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佛山地铁市际交通珠三角为了打造一小时生活区,现已开通城际巴士,如莞惠巴士(东莞到惠州)、广佛巴士、莞深巴士(东莞到深圳)、惠深巴士(惠州到深圳)、佛肇城巴(佛山到肇庆),岭南通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已发行,在广州、佛山、江门、惠州、肇庆、汕尾等六个城市通行,五城原先自有的公交卡“羊城通”、“广佛通”等,无须换卡即可自动升级为“岭南通”,在五城之内通用。现力推岭南通与八达通互联互通。电车有轨电车:佛山市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有轨电车)试验段建设启动。无轨电车:广州BRT建成通车:广州BRT,规划:深圳、佛山
用工大省/广东省
日,针对近来出现的一系列劳资不和谐事件,广东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意见》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企业用工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处置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构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总体目标。《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法律法规,企业应依法保障职工的劳动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执法检查,督促企业清理违反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严肃查处恶意欠薪、逃避参加社会保险、不依法足额计算和支付加班工资等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经济/广东省
广东省广东是经济大省,总量全国第一以制造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强省,走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列。连续十几年经济总量领先于中国其他省份,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专利申请量、税收、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移动电话拥有量、互联网用户、货物运输周转总量等。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1/4,从1985年至2008年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年财政总收入占全国约1/7;累计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约1/4;GDP从1989年至2011年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5696.46亿元,连续20年保持全国经济总量第一位置,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后又超越香港和台湾。2009生产总值为39081.59亿元,人均GDP40748元,折合为5965亿美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620亿元。以制造业为主,具有食品、纺织业、机械、家用电器、汽车、医药、建材、冶金工业体系。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总数均居全国首位。率先成立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金融电子结算中心、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发行了中国银行第一张信用卡等,广发银行日在澳门开设分行,并作为中国商业银行在境外开设的首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设金融强省,对周边地区的金融辐射力越来越强。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了以货币、外汇、产权等市场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体系。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基本完成,地方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现与港澳合作打造粤港澳都市圈。各省区市GDP含金量中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广东省成为首个5万亿元俱乐部成员,江苏、山东紧随其后,突破4万亿元。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2020年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大都市圈,打造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城市群。是3个特大城市群之一的珠三角特大城市群主要组成。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达5.3万亿元,增长10.0%;人均GDP50500元,增长8.0%,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7819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514亿元,增长22.1%;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为5319.4亿美元,增长17.4%.三次产业趋于协调发展,服务业占比继续提升,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96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1年人均GDP为50500元,位居中国第四名,仅次于、、。2011年GDP含金量排名第三(次于上海、北京)。中国最富裕30城市排行榜中东莞市、佛山市、珠海市、中山市分别排名第一、第四、第六、第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中,省级前十强排名方面,北京市力拔头筹,紧随其后的是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和湖南省[30],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的生产总值,有14个地区超过1万亿元。其中,广东排名第一,为40685.76亿元,江苏排在第二,山东排名第三[31-32],2012年中国城市gdp前50强城市排名广州、深圳、佛山分别排名第三、第五、第十二位。2012年,广东经济运行经历了年初下探、年中筑底企稳、三季度企稳回升、四季度继续回暖的发展过程,经济稳健发展。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2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1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2%,四个季度GDP累计分别增长7.2%、7.4%、7.9%和8.2%,呈现逐季提升态势。2012年中国城市GDP前50强城市排名广州、深圳、佛山分别排名第3、第5、第12位。2012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天津和,2012年宜商城市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苏州、深圳、武汉、青岛和杭州。
语言民系/广东省
广东本土汉语包括粤语、粤西粤方言(包括高州白话、化州话、阳江话等)、客家语、涯话、潮州话、海陆丰学佬话、海话、黎话(雷州话)等;随着推普的深入,广东新生一代基本可以使用普通话,英语也自娃娃抓起,亦不同程度掌握。除少数民族语言(瑶语、壮语、标话)外,广东本土汉语主要分为汉语七大方言中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三大支(截止2009年这三大方言的母语使用者约占广东本地人的40.1%、39.1%、20.8%),另还有归属不明的汉方言,如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等。中国以外,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此外,粤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汉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拥有较为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而且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粤语字)表达。粤语2008年正式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从属于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汉语(Chinese)之一(Leading&Languages&in&daily&use);另外,客语(客家话)也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语言(语言代码:ISO&639-1zh、ISO&639-2&chi(B)&zho&(T)&、ISO&639-3hak)。广东的汉族居民,主要可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区别三大民系的重要特征是不同的方言,即以广州方音为标准音的广州话,称为粤方言;以梅州方言为标准音的客家话,称为客家方言;以汕头方言为标准音的潮汕话,属于闽方言[53]。另有操雷州话的人士亦号称广东省第四大民系,其方言与潮州话等一样,同属闽方言,但是相互间不能完全互通。
境外电视/广东省
该省有线及各市线有翡翠台、明珠台、本港台、国际台。部分市有线有星空卫视、华娱卫视、,是大陆唯一有境外电视合法落地的省。
文化特色/广东省
概况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三大块。广雕、广彩、广绣驰名中外,粤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包括广府菜、客家菜、潮州菜。而广东的、潮剧则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东莞百子论文公益活动是中国文化创新品牌,起源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是由政府与民间共同搭建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州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均为全国一流乐团之列,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先列,在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中,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全国乃至亚洲首个水下考古基地设在广东。、2001年均有项目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音像城2002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全国批发量的70%。连续五年对外文化交流进出文化团体的总批次和总人数均为全国之首。但人均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低。潮汕文化三大块。广东粤菜、潮州菜誉满全国,粤剧、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系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美国、、、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潮剧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广东汉剧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地方戏剧: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粤西白戏、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雷剧。
民风民俗/广东省
广东最有名的节日庆典活动。醒狮,舞狮有南北之分,广东话中称其为醒狮,南方以广东的醒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木鱼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东莞打造“文化新城”的稳固基石。东莞木鱼歌在东坑“卖身节”登大雅之堂,开创了东莞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新路子。英歌,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潮州有英歌,其中潮汕的普宁、潮阳、陆丰甲子的英歌最著名。英歌是潮州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明代中期起源,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持英歌棰或圆鼓,糅合武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气势粗犷豪迈。烧塔是中秋传统节日潮州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相传它是汉人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起义信号。烧龙最有名的就是潮汕揭阳的乔林烧龙。人们会在节日的夜晚聚集在舞龙场,在炮仗的巨响下观看烧龙表演。先是几十个年轻人举着燃烧的竹缆在场内奔跑,接着,身上装满烟花的巨龙出场,舞龙者举着龙在场内舞龙,最后,龙头开始喷火,龙身烧起来后则烟花齐放,锣声和鞭炮声响彻云霄,绚烂的火龙满场飞舞,景象十分壮观。
教育概况/广东省
广东重视教育,但与经济发展失衡一样,存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粤北山区,粤西粤东与珠三角的教育资源存在差距。广州是中国高校分布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著名的大学有、等。普通高等院校广东省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名单学校名称主管部门办学地点办学层次教育部广州珠海国家教育部广州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国务院侨办广州、珠海、深圳国家211工程广东省广州、佛山国家211工程广东省广州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汕头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广州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广州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广州广东省深圳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广州、佛山本科广东省广州本科广东省广州本科广东省广州、佛山本科广东省广州本科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广州本科广东省广州本科广东省广州本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省广州本科广东金融学院广东省广州、肇庆本科广东警官学院广东省广州本科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省广州本科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广州本科广州航海学院广东省广州本科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省广州本科(民办大学)广东培正学院广东省广州本科(民办大学)广东省广州本科(民办大学)广东省广州本科(民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佛山本科广东东软学院广东省佛山本科(民办大学)广东省湛江、东莞本科广东省湛江本科广东省湛江本科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省东莞本科广东科技学院广东省东莞本科(民办大学)肇庆学院广东省肇庆本科广东理工学院广东省肇庆本科(民办大学)深圳大学广东省深圳本科五邑大学广东省江门本科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省潮州本科嘉应学院广东省梅州本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省茂名本科韶关学院广东省韶关本科惠州学院广东省惠州本科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广东省珠海本科(中港合办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普通高等独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南华工商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私立华联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其他院校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航海高等院校-大专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医科高等专科院校-大专解放军体育学院:惟一的兼有体育和通信两种专业的综合性学院-本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增设的院校深圳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另外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还有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原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著名中小学名次中学名称所在地区所在城市状元人数1广东广州232广东广州103广东广州94广州二中广东广州75广州市执信中学广东广州76江门市第一中学广东江门57汕头市第一中学广东汕头58珠海市第一中学广东珠海59佛山市第一中学广东佛山410惠州市第一中学广东惠州411茂名市第一中学广东茂名412汕头金山中学广东汕头413深圳实验学校广东深圳414深圳中学广东深圳415湛江一中广东湛江416潮州金山中学广东潮州317高明区第一中学广东佛山318广东高州中学广东茂名319梅州东山中学广东梅州320深圳高级中学广东深圳321深圳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322广东仲元中学广东广州223开平市开侨中学广东江门224信宜中学广东茂名225饶平二中广东潮州126东莞中学广东东莞127南海市石门中学广东佛山128广州六中广东广州129广州铁路第一中学广东广州130广州执信中学广东广州131南武中学广东广州132忠信中学广东河源133开平一中广东江门134棉湖中学广东揭阳135茂名市第一中学广东茂名136梅州中学广东梅州137潮阳实验学校广东汕头138潮阳实验中学广东汕头139北江中学广东韶关140深圳宝安中学广东深圳141深圳南头中学广东深圳142深圳市富源文武学校广东深圳143深圳市华茂实验学校广东深圳144阳江市第一中学广东阳江145湛江二中广东湛江146肇庆中学广东肇庆1技师学院根据、[2006]30号文《关于规范技师学院管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认为,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面向新生劳动力开展后备高技能人才学制教育的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任务。肇庆市技师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广东省在职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增城市职大教育培训中心、广州职大教育、广州职大教育奥鹏学习中心、焦作职工医学院广东教学点、华中师范大学广州新塘职大奥鹏学习中心、南开大学广州职大奥鹏学习中心
旅游文化/广东省
广州白云山白云山风光广州白云山位于广州市北部,为余脉,北起马鞍岭,南至桂花岗,东界广从公路,西界广州至磨刀坑公路,纵长9.7公里,最宽4.5公里,面积2800公顷,主峰摩星岭高382米,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是南粤名山之一。六榕寺:位于六榕路,历史悠久,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寺内有巍峨的千佛宝塔,原名舍利塔,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该佛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番禺馀荫山房:位于番禺市南村镇,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兴建,全园建筑面积近二千平方米,以“小巧玲珑”的独特建筑风格赢得岭南园林艺术精品的著称,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韶关丹霞山韶关位于韶关市东北54公里处,距仁化县城9公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三座名山是罗浮山、四樵山、鼎湖山)。丹霞山海拔408米,风景区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景区有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中层景区以别传寺为主要景点;下有海螺岩、大明岩、雪岩、晚秀岩、返照岩、草悬岩等岩洞。南华禅寺位于韶关市南曲江县境内,南华寺创建于南北朝时梁天监年间(502-519年),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宇。南华寺有宝林门、大殿、藏经阁、灵照塔和六祖殿等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南华寺内藏有较多的珍贵文物,如唐代千佛袈裟和圣旨,北宋的木雕罗汉像和南宋万斤大铜钟等。九泷十八滩九泷十八滩位于坪石镇至乐昌县城之间的武江河段,是中国第一个江河漂流旅游胜地。这段河道长约50多公里,而落差竟达100余米,全段共有九个泷及十八个滩。闯过苦干个险泷后,水流就慢慢缓和下来,就会发现两岸景色优美,有“十里画廊”之称,漂流也接近终点了。汕头妈屿岛汕头妈屿岛因岛上有两座建于元、清的天后宫,故称妈屿,位于汕头港出海口处,距市区6.75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的南北两面分别有观海亭、观风亭,中间一片平坦沙滩,沙软水清,为一天然海滨浴场。深圳锦绣中华锦绣中华 锦绣中华是一座反映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古代建筑和民族风情的最丰富、最生动、最全面的实景微缩景区,面积33万平方米。景区中,近百处景致按照中国区域版图分布,是中国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精粹的缩影。世界之窗:世界之窗毗邻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占地48万平方米,是将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自然风光、民居、雕塑、绘画以及民俗风情、民间歌舞表演汇集一体的展览馆。中英街位于深圳市沙头角,约一里长,两丈宽,中间有界碑,南为深圳北为香港,是到深圳必去的一个景点。六榕寺六榕寺位于六榕路,历史悠久,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寺内有巍峨的千佛宝塔,原名舍利塔,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该佛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馀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清代六年(公元1867年)兴建,全园建筑面积近二千平方米,以“小巧玲珑”的独特建筑风格赢得岭南园林艺术精品的著称,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鼎湖山鼎湖山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鼎湖山林壑幽深,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包括鼎湖、三宝、凤来等10多座山峰。山南麓有庆云寺,西南隅有白云寺,山腰建有日僧荣睿大师纪念碑。七星岩:位于肇庆市的北部,有7座石灰岩,因排列象北斗的形状,故称七星岩,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见胜。景区内还有自唐以来的400多幅摩崖石刻,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诗廊”之称。
美食/广东省
客家 梅汁锅贴虾广东的饮食天下闻名,广州菜是粤菜的代表,潮菜以精致典雅着称,东江菜则以原汁原味见长。广东人普遍喜欢喝普洱、铁观音、寿眉、马骝搣,粤菜即广东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它影响深远,港、澳以及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长,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粤菜的影响较为广泛。据近年来的一些报刊介绍,目前的美国有中国餐馆的几万家;英国有14000家;法国、荷兰各有2000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数是粤式茶楼、菜馆,生意很旺。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响下,饮茶已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粤式饮茶用餐的韵味为时尚。粤菜的其独特的清淡风味,独领风骚,以“食在广州”的声誉驰名中外。“食在广州,味出凤城、味在潮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微型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斟茶时有“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两步,所冲茶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潮州菜潮州菜很不错以烹调海鲜见长,刀工技术讲究,口味偏重香、浓、鲜、甜。喜用鱼露、沙茶酱、梅羔酱、姜酒等调味品,甜菜较多,款式百种以上,都是粗料细作,香甜可口。潮州菜的另一特点是喜摆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头、尾甜菜,下半席上咸点心。代表品种有:烧雁鹅、豆酱鸡、护国菜、什锦乌石参、葱姜炒蟹、干炸虾枣等,都是潮州特色名菜,流传岭南地区及海内外。东江菜东江菜俗称“惠州菜”,以惠州菜为代表,下油重,口味偏咸,酱料简单,但主料突出,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为主。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烩和炖等居多,既保持原有的香味,又使人口感舒适,还不会轻易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和纤维组织。代表作品: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西湖醋鱼等。广州菜广州松子鱼广州菜集南海、番禺、东芜、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广州菜取料广泛,品种花样繁多,令人眼花潦乱。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广州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种之多。广州菜的第三个特点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代表品种有:龙虎斗、白灼虾、烤乳猪、香芋扣肉、黄埔炒蛋、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等,都是饶有地方风味的广州名菜。据近几年报刊介绍,中国餐馆遍布世界各大都市,有近万家,有四千多家,、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中国餐馆,多数经营粤菜,生意极旺。 澳大利亚悉尼市的,呵呵饮茶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到唐人街享受粤式饮茶用餐的情趣为时尚,粤菜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4次
参与编辑人数:6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05:2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各市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