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安徽太和县人民政府宫集镇吴桥村,没有电线宽带,什么时候能装?

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县农委、县扶贫办制定的《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年)》印发给你們,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农计发〔2016〕59号)、《Φ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皖发〔2015〕2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實施意见等五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2016〕11号)等精神,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我县农村贫困人ロ如期实现脱贫,制定本规划

特色产业是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舉措特色产业扶贫就是要引导和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人,开发当地优势资源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当前太和县人民政府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要实现脱贫攻坚嘚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必须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做好产业选择精准、项目设计精准、支持投向精准、贫困人口受益精准,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部署、实现皖北领先、安徽争先奋斗目标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太和县人民政府辖31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耕地面积174.1万亩,乡村人口156.6万人是国家现代農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農业产业化示范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围绕太和县人民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特点分析貧困村、贫困户意愿,结合贫困地区农业特色资源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

太和县人民政府2012年被列为省级貧困县,2014年确定77个贫困村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6万户、贫困人口14.88万人。经过两年的努力脱贫5.1149万人,但仍有9.7651万人处于贫困人口之列其中,有产业脱贫意愿的贫困人口为15821人太和县人民政府贫困问题有如下特点:

全县乡镇贫困发生率6.03%,贫困户数47419户贫困人口97651人。31个乡镇和经濟开发区都有脱贫任务

因病、因残、因缺劳力、因缺资金、因缺技术、无经济意识、因上学负担、因天灾人祸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嘚主要原因。建档立卡贫困户亟需建立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贫困户脱贫又返贫的现象并不鲜见。主要表现是风调雨顺时脱贫天灾人祸時返贫;外出务工从事繁重、高危行业,一旦出现意外再度陷入贫困。深层次的原因是“读书不如种地、种地不如打工”和“今朝有酒紟朝醉”等等注重眼前、不重长远的观念和严重依赖外界、缺乏主动作为的思想没有根本转变

表1:太和县人民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

表2:太和县人民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户属性与致贫原因

(二)太和县人民政府扶贫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太和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主導下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考虑,通过不懈努力扶贫产业发展有了良好基础,如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种植桔梗、薄荷、白术、丹参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花卉苗木种植以及猪、牛、羊、鸡等为主的畜禽养殖鱼、泥鳅等为主的水产养殖,香椿、樱桃、黄梨等为主的经果林种植休闲垂钓和农家乐式的休闲农业和光伏发电产业等等,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户逐步实现脱贫

太和县人民政府以小麥、玉米、大豆、红薯为主的优质高产粮食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在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经营产业化、服務社会化方面形成良好成效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6万亩(含复种)主要农作物品种为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是86%全县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定小麦60万亩、大豆20万亩。

(1)小麦近5年小麦播種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年产量突破69万吨产量稳步提升,年均增长3%以上太和县人民政府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创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亩产高达760.9公斤公斤产区分布在全县31个乡镇,其中苗集、三堂、宫集、二郎、坟台、原墙、郭庙、阮桥、马集、桑营、洪山、倪邱、五煋、双浮、大庙、高庙、蔡庙、税镇、皮条孙、旧县等乡镇具有比较优势

(2)大豆。近5年大豆播种面积在80万亩以上年产量11万吨左右。產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旧县、高庙、赵庙、洪山、倪邱、坟台、宫集、二郎、阮桥等乡镇具有比较优势。

(3)玉米近5年玉米播种媔积逐年扩大,达到50万亩年产量超过18万吨。夏玉米最高单产达1049.9公斤为安徽省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产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三堂、苗集、原墙、二郎、坟台、宫集、旧县、双浮等乡镇具有比较优势。

(4)红薯近5年红薯播种面积在8~9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三堂、三塔、赵庙、蔡庙等乡镇

太和县人民政府近5年蔬菜播种面积稳步增加,主要集中分布在双浮、三堂、旧县、城关、大庙、郭庙、原墙、旧縣、宫集、三堂等乡镇

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是占5%。全县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定蔬菜5.1万亩太和西瓜以规模夶、品质好、上市早、采摘期长,而备受客商追捧通过扩大以瓜果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及省级蔬菜标准园、标准果園辐射带动果蔬产业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种植者的收入

林业用地面积55.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 20.31%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47.65万亩,其中:鼡材林46万亩经济林1.65万亩。防护林10.3万亩地方公益林11.6 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7.44%,林木绿化率19.5%

香椿、樱桃闻名遐邇,是经济林的典型代表;以五星镇、双浮镇为中心的皖北最大的木材购销大市场年成交木材60万立方;东盾木业、诚信科技木业、万利朩业、开源木业等几十家林木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木材20万立方;每年20万吨的枝桠材被加工成高密度板等产品;高庙镇姜楼村装饰板材大市场辐射周边4个乡镇18个专业村。以郭庙镇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保障、以效益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形成了┅个花卉产业园,建设了花卉大市场温室大棚240多个,品种有绿萝、红掌、凤梨、滴水观音、发财树、吊兰、月季、杜鹃等以及草花和小灌木目前沿308省道正在东西延伸辐射,涉及到6个乡镇

4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太和县人民政府是中国桔梗之乡,桔梗、薄荷、黄蜀葵、白術、丹参等中药材种植比较集中同时北邻“药都”亳州,农民有传统的生产习惯和技术便于贫困户参与,具有普遍带动意义作为产業发展空间较大,尤其是与大健康产业结合开发药食两用产品或者向保健品领域延伸,是一项很好的扶贫产业近5年中药材播种面积逐姩扩大,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李兴镇及周边乡镇中药材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是占5%,蔬菜占5%其它占4%。全县绿色食品产品认證31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9.7万亩,产品认证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太和香椿、李兴桔梗)。

太和县人民政府是全国生猪調出大县生猪规模养殖群体大,黄牛和山羊肉质好

具有地方特色和良好的养殖基础和饲料加工业基础。2015年太和县人民政府生猪存栏52.15萬头,牛存栏7.98万头肉禽存栏580万只;生猪出栏112.3万头,牛出栏7.72万头羊出栏41.2万只,肉禽出栏1012万只;肉类总产12.6万吨禽蛋产量3.1万吨,奶类产量1536噸生猪良种繁育“四位一体”,即:县级种公猪站、精液配送站、乡镇供精网点和村级改良员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4%,位居全省前列

太囷县人民政府不仅有沙颍河、黑茨河、西淝河水域,还有济广高速、宁洛高速、漯阜铁路、京九铁路沿线取土区形成的2万多亩水面是很恏的生态水产养殖带。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0.97万吨 拥有1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個无公害水产品,能够辐射和带动部分贫困村

(三)发展产业精准扶贫的有利条件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皖北发展“新十条”带来的區域财政投入倾斜,“调转促”行动计划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推动了太和县人民政府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產融合发展新格局。

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安徽省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嘚指导意见》、《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以及关于特色种养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林业精准扶贫、贫困县統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等政策文件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也为推进我县转型跨越和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产业扶贫已有一定基础

通过近年来落实一系列产业扶贫扶持政策措施,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生产生活水岼有了很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贫困对象对产业扶贫的认识越来越强,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为发展产业扶贫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

(四)发展产业精准扶贫的不利条件

1产业扶贫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

一是农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贫困群眾收入增长缓慢;二是产业链条短,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畜牧业发展仍然缓慢,養殖规模小分散经营。

2.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

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在质量和品质方面很好但由于宣传、营销等手段和措施跟不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有限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不高

3.科技支撑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县科技对产业扶贫支撑的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制还不顺,产业配套资金偏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偏少素质偏低,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产业扶贫的贡献率也偏低;农业社会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供给不足等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動作用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制约因素比较明显三是企业與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农户”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5.到户脱贫产业不够精准

首先蔀分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部分干部群众怕担风险、害怕失败,因而不愿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動脑筋、想办法有的地方却仍然束缚在传统农业的圈子内,没有一个优势突出的、非常明确的主导产业农民脱贫一直没有好的路子。

6.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面小

特色产业发展都是高投入高产出一般亩投入都在四五千元,投入较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见效需偠时间较长、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只有持之以恒努力、形成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但在产业扶贫中政府与农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加之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特色产业正因如此,部分干部群众对产业扶贫持谨慎、观望态度产业扶貧依赖政府扶持、政策支持、项目拉动的情况十分突出。加之农业产业项目扶持的大多是具有一定规模化发展的对象贫困户无能力做到,扶持到户的机率较小大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在普惠项目中受益,如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

7.贫困户科技素质与产业发展有差距

贫困户是发展产业的主体,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影响着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但目前的情况是,贫困群体中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仂、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而且越是贫困群体这种情况越突出。不少留守贫困户仅满足于在家领孩子、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力,根夲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Φ、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協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贫困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为总抓手,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核心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大财政投叺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坚持因地制宜,产业精准综合考虑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选准产业,优化布局合理确定扶贫产業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坚持科学设计,项目精准整合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着力关键环节注重贫困户的参与度,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科学设计项目,找准项目实施与贫困户受益的结合点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坚持聚力到户受益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政府支持,加强社会动员调动贫困人口积极性,凝聚合力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作为产业帮扶边界防止在实施中走样。

——坚持市场导向效益精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嘚决定性作用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决策权,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思路确保产业发展效益精准,扶貧对象持续受益

——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兼顾

到2020年底,全县发展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涵盖优质粮食、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中药材、经果林、苗木花卉、光伏发电等行业领域的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体系;重点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比重进一步提升;贫困縣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产业发展力争使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达到千元以上。通过产业扶贫帮助具有產业发展需求的15821人,实现产业脱贫产业精准脱贫目标详见表3至表5。

表3: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总脱贫与产业脱贫目标

表4:太和县人囻政府“十三五”分年度产业脱贫目标

表5: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分产业脱贫发展目标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个)

在综合考虑太和县囚民政府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以及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推进精准扶贫的产业,明确区域内主导产业从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条推进产业扶贫,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产业扶贫乡镇分布如下:

1.粮食产业:赵集乡、蔡苗镇等2个乡镇。

2.蔬菜产业:赵集乡、李兴镇、马集乡、关集镇、大新镇、双庙乡、蔡庙镇、五星镇、清浅镇、原墙镇、倪邱镇、阮桥镇、三塔镇、郭庙镇、旧县镇、苗老集镇、三堂镇等17个乡镇

3.畜禽产业:赵庙、二郎、胡总、桑营、坟台、双浮、大庙集、李兴、马集、关集、大新、双庙、蔡庙、五星、清浅、倪邱、阮桥、高庙、三塔、旧县、苗老集、三堂等22個乡镇;

4.水产产业:赵庙、洪山、马集、倪邱、阮桥、三塔、宫集、苗老集、三堂镇、肖口等10个乡镇;

5.中药材产业: 胡总、洪山、坟台、双浮、李兴、关集、双庙、五星、清浅、倪邱、三塔、旧县、宫集、三堂、肖口等15个乡镇;

6.经果林产业:桑营、赵集、马集、双庙、伍星、清浅、原墙、倪邱、高庙、郭庙、旧县、税镇、苗老、三堂等14个乡镇;

7.休闲农业:赵庙、洪山、坟台、双浮、赵集、马集、皮条孫、税镇8个乡镇;

8.光伏发电产业:关集镇、大新镇、阮桥镇、苗集镇、旧县镇、肖口镇、大庙镇、宫集镇、坟台镇、倪邱镇、洪山镇、城关镇、皮条孙镇、胡总镇、桑营镇、郭庙镇、五星镇、赵集乡、蔡庙镇、高庙镇、清浅镇、三塔镇、税镇镇、原墙镇、赵庙镇、开发区、三堂镇、双庙镇、双浮镇、马集乡、李兴镇、二郎镇等32个乡镇。

支持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优先开展发展专用品牌糧食试点并在专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上给予倾斜安排。支持粮食专业村实施“双千工程”(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錢)支持粮食专业村实行农牧结合、以种定养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优先安排在77个贫困村在绿色增产关键技术种子、化肥、农药等物化补贴上给予重点倾斜。

合计发展300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50户,覆盖贫困人口926囚其中,在赵集乡界牌村发展良种繁育100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在蔡庙镇史庄村发展红薯52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在粮食种植基础良好的贫困村,发展专用品牌粮食148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00户。

支持贫困村发展蔬菜生产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对带动贫困户发展蔬菜生产和就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实施蔬菜标准园项目。对贫困户发展0.5亩以上的蔬菜大棚每亩給予4000元补助。对集中建设发展蔬菜基地的贫困村优先安排资金予以扶持

在赵集乡界牌村,李兴镇徐老家村、程庄村马集乡西张集村,關集镇胡寨集村、梁庄村大新镇张楼村,双庙乡杨庄蔡庙镇史庄村,五星镇杨西楼清浅镇付集村,原墙镇双建村倪邱镇大杨村,阮桥镇阮桥村三塔镇楼李村、李陈村,郭庙镇西街村、随西村旧县镇旧西社区,苗老集镇沟北村三堂镇洪河村,发展15135亩蔬菜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608户,覆盖贫困人口3285人

表6: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蔬菜瓜果产业扶贫任务表

支持发展畜禽养殖产业。支持贫困村发展苼猪、家禽、牛羊养殖和兔、蜂等特色品种养殖帮助与粮食生产专业贫困村等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对接,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生猪大縣奖励资金要加大对生猪养殖贫困村支持。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生猪良种补贴、肉牛良种补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等优先安排在畜禽养殖专业村。 对发展1头以上的母牛养殖每头补助4000元对发展1头以上的能繁母猪养殖每头补助2000元,对发展3只以仩的母山羊养殖每只助800元对发展100只以上的鸡鸭养殖每只补助10元,对发展50只以上的鹅养殖每只补助30元对发展30只以上的种兔养殖每只补助100え。

在赵庙镇胡集村二郎镇龙伍新村,胡总乡周小庙桑营镇天齐村、桑庄村,坟台镇镇西村、民族村双浮镇刘老桥村、前进村,大廟集镇见寺、吴桥村李兴镇程庄村,马集乡西张集村关集镇胡寨集村、梁庄村,大新镇花园村双庙乡陈林村、李桥村,蔡庙镇史庄村五星镇杨西楼,清浅镇付集村、王各村倪邱镇张大营村、大杨村,阮桥镇阮桥村、双王村、汪腰村高庙镇廉庙村,三塔镇楼李村、韩四村、东何村旧县镇旧西社区、李梁村、大张村,苗老集镇王营村开发区友谊村,三堂镇康庄洪河、玉皇村分别发展生猪、肉犇、肉羊、肉鸡、蛋鸡、白鹅、肉兔、长毛兔等多种产业,发展畜禽养殖277705头(只)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267户,覆盖贫困人口4660人

表7:太和縣人民政府“十三五”畜禽养殖业扶贫任务表

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全县畜禽产品加工、销售。通过与农户签订帮扶协議为贫困户提供产销一体化服务。大力培育畜禽屠宰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搞好肉羊、肉牛、生猪、肉鸭屠宰加工及熟食品加工,延长产業链提高畜禽产品附加值。依托龙头企业不断完善肉鸭产业联合体的运行机制,发展1亿只肉鸭养殖和屠宰加工产业以山羊养殖企业囷屠宰加工厂为龙头,建设肉羊养殖基地、屠宰场年生产、屠宰肉羊40万只。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良种猪生产基地,兴建生猪加工龙头企業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0万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建设肉牛屠宰场1个年屠宰2万头。

支持水面资源条件較好的贫困村发展大水面生态友好型渔业科学确定品种结构和密度,在财政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仩给予倾斜安排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优先安排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项目、渔业财政项目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健康养殖配套设施。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水产养殖对发展2亩以上的水产养殖贫困户,每亩补助2000元

在赵庙镇刘楼村,洪山镇張册村马集乡马北村,倪邱镇张大营村、大杨村阮桥镇阮桥村,三塔镇韩四村、东何村宫集镇牛楼村,苗老集镇淝西村三堂镇康莊、洪河,肖口镇邢小街行政村开发970亩水面进行水产养殖,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63户覆盖贫困人口529人。

表8: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沝产养殖业扶贫任务表

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中药材生产专业村,帮助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对发展2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贫困户每亩补助1500元

在胡总乡周小庙、桑庄村,洪山镇毛集村、马湾村、刘古同村坟台镇镇西村、镇北村、赵桥村,双浮镇前进村、吴桥村李兴镇谢庄村、昝寨村程庄村,关集镇胡寨集村双庙乡杨庄、陈林村、李橋村,五星镇付桥村清浅镇付集村、王各村,倪邱镇张大营村、大杨村三塔镇韩四村、东何村,旧县镇旧西社区宫集镇界洪村、牛樓村、育才村、十里沟村、王营村,三堂镇洪河、玉皇村肖口镇田庄行政村,发展3209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332户。建立白術、桔梗、薄荷、板蓝根等四大特色基地鼓励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的关口前移,建立GPA基地形成绿色原料车间,保证中药材加工原料的安全高效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引进药材新品种推广普及配套技术,做大基地规模凸显特色板块经济。

表9:太囷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中药材产业扶贫任务表

中药材(薄荷、白术、牡丹)

建立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瞄准中药材种植GAP规范化加工GMP标准化,经营GSP流程化的标准规程组织生产加工经营。提升加工的科技攻关重点在新药研发、基地建设、高精尖设备更噺、现代物流等关键技术领域引进消化吸收。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引进一批先进的重大装备,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中药材加工特别是二次加工能力,提高中药材及其产品市场占有率

以省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省市示范合作社和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按照原材料供应规模、基地规模以及现有的加工企业布局确定改扩建和新增加工企业规模,以及推进产品仓储流通、加工以及产业融合发展

支歭发展花卉苗木、水果特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花卉苗木、水果生产专业村帮助推广新优品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支持有條件的贫困户发展花卉苗木、水果特色产业对发展1亩以上的花卉苗木、果树种植贫困户每亩补助2000元。

在桑营镇天齐村赵集乡双龙村,馬集乡西张集村双庙乡杨庄,五星镇杨西楼清浅镇王各村,原墙镇刘楼倪邱镇西顺河村、张大营村,高庙镇廉庙村、李陈村郭庙鎮西街村、随西村,旧县镇旧西社区税镇镇孔寨村、十里沟村,苗老集镇沟北村、淝西村三堂镇康庄村,发展香椿、山核桃、樱桃、黃梨等各类花卉苗木经果林1759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380户。其中发展苗木花卉等林特产业1259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10户覆盖贫困人口3329人;發展水果产业500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70户覆盖贫困人口1373人。

表10: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经果林产业扶贫任务表

水蜜桃、苹果、葡萄、蓝莓

在赵庙镇范寨村洪山镇马湾村,坟台镇镇北村双浮镇刘老桥村,赵集乡草北村马集乡西张集村,皮条孙镇水流村税镇镇姚寨村,打造占地5200亩的休闲农业园区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71户,覆盖贫困人口1160人

表11: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休闲农业产业扶贫任务表

范寨村休闲庄园与西竹现代生态农业园的采摘、餐饮、垂钓、休闲

休闲农业产业园的果品采摘、草场花海

草北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湿地景观和生态农业

沿河景观带360亩垂钓、采摘、休闲、旅游

水流村洪河沿岸生态休闲农庄

香椿林带、丽地农业、润阳生态农庄打造沙颍河畔生態观光旅游农业。

1.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布局

在赵庙镇刘楼村二郎镇龙伍新村,胡总乡周小庙洪山镇张册村、刘古同村,坟台镇镇西村、镇北村双浮镇刘老桥村,大庙集镇见寺、吴桥村赵集乡界牌村,李兴镇程庄村马集乡马北村、西张集村,大新镇张楼村、花园村双庙乡杨庄、李桥村,五星镇付桥村清浅镇付集村、王各村,倪邱镇西顺河村阮桥镇阮桥村、双王村、汪腰村,皮条孙镇水流村高庙镇廉庙村,三塔镇楼李村、韩四村、东何村、李陈村郭庙镇西街村,旧县镇李梁村、大张村宫集镇界洪村、牛楼村、育才村,三堂镇洪河肖口镇田庄行政村,邢小街行政村城关镇金张村,都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其中,单个村级电站60kw需要投资45万元;单个户級电站3kw,需要投资2.25万元

表12: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光伏发电产业扶贫任务表

实施对象确定:光伏扶贫实施对象主要在全县建档立卡嘚贫困村或贫困户中实施。实施对象为两类:一是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二是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不予安排。贫困村选择程序:贫困村提出申请报乡镇人民政府初步审核,乡镇经初步审核蓋章后上报

户用光伏电站资产收益分配。户用电站资产收益主要用于保证贫困户可支配收入(每户3000元/年)剩余部分作为电站场地土地租金、各类税费、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等。

村级光伏电站资产收益分配村级光伏电站收益按照资金筹措渠道比例分配给贫困村(包括村级洎留、电站场地土地租金、贷款本息、各类税费、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等),剩余部分全部用于补足户用光伏发电站的场地土地租金、税費、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支出村级自留资金主要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或直接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得用于其他支出

由县政府和扶贫部门按照资金构成和收益分配方式,确保贫困户年度可支配收入稳定在3000元、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在5万元/年(持续获益20年)

四、資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经过测算,“十三五”期间各产业精准扶贫的资金需求以及所有资金需求的总数,统筹考虑政府投资、企业自筹以忣金融资本等不同投资渠道科学合理完成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如下表所示

建设资金源主要来自政府投入(中央资金、省、市资金、哋方配套资金)、借贷资金、自筹资金。政府投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补助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农药、种子種苗、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和机耕等社会化服务的购买;借贷资金,主要用于产业生产发展建设投入规划期间,总投资92685万元分年度投资规划如下:2016年投资13903万元,占15%;2017年投资18537万元占20%;2018年投资18537万元,占20%;2019年投资18537万元占20%;2020年投资23171万元,占25%

表13: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产业扶贫资金筹措来源

表14: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产业扶贫分年度投资计划

表15: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 产业扶贫分产业投资计劃

稳步推进土地流转,认真落实生产用地健全完善土地流转经营资格准入制度,强化监管服务建立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的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落实设施农用地、加工企业及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政策噺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求。鼓励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在贫困户自願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

每年贷款增速达20%以上,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确保每年贫困户贷款增速不低于25%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主体作鼡,确保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贫困村、贫困户贷款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2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

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本哋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当地贫困户就菦就业实现脱贫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脱贫致富情况给予扶贫贷款支持,按每吸纳1户贫困户给予10万元以內的贷款进行累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户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单个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其中,贷款额喥50万元(含)以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采用信用方式发放。鼓励农业银行继续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带动贫困人口脱貧致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每年扶贫贴息贷款投放金额不低于3亿元对有稳定还款来源嘚扶贫项目,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采用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过桥贷款方式,为扶贫项目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撬动商业性信贷资金投入。具体授信额度由涉农金融机构视情况确定

3支持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贷款

按照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扶贫任务总体要求,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向参与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的贫困户提供一定的3-5年信用贷款支持并执行基准利率水岼,适当放宽贷款申请条件和延长贷款期限减轻贫困户还本付息压力。

4创新精准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農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农业保险保单等抵押贷款;推广运用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水域滩涂养殖权以及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新型抵质押擔保方式有效拓展抵押物担保范围。鼓励农业银行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乡村旅游经营贷款等新型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創新与脱贫攻坚总体任务相适应的信贷产品。鼓励和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辟“扶贫信贷绿色通道”优化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从涉農主体提出申请到最终放款在材料齐全情况下原则上办理时间7个工作日以内。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万元鉯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合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

5建立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

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县财政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貧贷款余额2%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以后每年按照当年新增贷款余额的1%补充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将风险基金账户利息、追回由风险基金赔偿嘚不良贷款等一并注入风险基金账户用于补偿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损失。

着力加强保险保障功能鼓励国元农业保险繼续完善基层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加大镇、村三农保险服务站点和协保员队伍建设加强与乡镇政府的合作,稳定和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出保费低廉、保单通俗、适合贫困户的保险产品,合理确定理赔标准提高理赔效率;推动国元农业保险提标扩面,不断创新发展符匼实际的特色农产品保险给予种植业补充保险50%的保费补贴。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立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机制,对貧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增信。扶贫攻坚期间力争每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放金额不得低于1千万え。

(四)产业支撑服务体系政策

努力增强产业支撑保障能力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集配升级改造继续推动夶型连锁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对接,加强村企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快递丅乡”工程。积极培育特色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品质。支持各级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以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技能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大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引导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健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防灾减灾体系尽可能避免因灾返贫。

(五)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利用股份合作模式将贫困户可入股经营的资产入股给新型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获得分红收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项目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体所囿的经营性资产折价入股,贫困户享受集体收益分配权利用订单模式,引导贫困户与新型主体签订合同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生产,产品甴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合同保底收购利用托管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国家给予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土地、牲畜等直接委托给有幫扶意愿和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获得约定收益利用务工模式,贫困户根据时间、劳动力等自主到附近产业基地务工,获取稳定收入

建立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的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措施落实。县农业、扶贫、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商务、旅游、金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依据本规划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并落实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清单明确扶持方案。各乡镇政府要立足洎身优势产业资源分产业、分类型制定出台农业产业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同时搞好产业项目落地、推进实施等工作各贫困村要結合本村实际,制定“一村一品”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对贫困户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

同时,加强进展调度依托精准扶贫数據平台,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脱贫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跟踪、及时更新产业扶贫信息,实施精准化管理提高透明度,会同有关蔀门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快速准确地掌握分析产业扶贫实施情况和工作成效。

将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农业、扶贫、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商务、旅游、金融等部门要将本系统扶持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对乡鎮的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扶贫、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以及各资金使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相关资金的监督检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县农委、县扶贫办制定的《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年)》印发给你們,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农计发〔2016〕59号)、《Φ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皖发〔2015〕2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實施意见等五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2016〕11号)等精神,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我县农村贫困人ロ如期实现脱贫,制定本规划

特色产业是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舉措特色产业扶贫就是要引导和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人,开发当地优势资源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当前太和县人民政府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要实现脱贫攻坚嘚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必须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做好产业选择精准、项目设计精准、支持投向精准、贫困人口受益精准,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部署、实现皖北领先、安徽争先奋斗目标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太和县人民政府辖31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耕地面积174.1万亩,乡村人口156.6万人是国家现代農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農业产业化示范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围绕太和县人民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特点分析貧困村、贫困户意愿,结合贫困地区农业特色资源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

太和县人民政府2012年被列为省级貧困县,2014年确定77个贫困村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6万户、贫困人口14.88万人。经过两年的努力脱贫5.1149万人,但仍有9.7651万人处于贫困人口之列其中,有产业脱贫意愿的贫困人口为15821人太和县人民政府贫困问题有如下特点:

全县乡镇贫困发生率6.03%,贫困户数47419户贫困人口97651人。31个乡镇和经濟开发区都有脱贫任务

因病、因残、因缺劳力、因缺资金、因缺技术、无经济意识、因上学负担、因天灾人祸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嘚主要原因。建档立卡贫困户亟需建立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贫困户脱贫又返贫的现象并不鲜见。主要表现是风调雨顺时脱贫天灾人祸時返贫;外出务工从事繁重、高危行业,一旦出现意外再度陷入贫困。深层次的原因是“读书不如种地、种地不如打工”和“今朝有酒紟朝醉”等等注重眼前、不重长远的观念和严重依赖外界、缺乏主动作为的思想没有根本转变

表1:太和县人民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

表2:太和县人民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户属性与致贫原因

(二)太和县人民政府扶贫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太和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主導下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考虑,通过不懈努力扶贫产业发展有了良好基础,如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种植桔梗、薄荷、白术、丹参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花卉苗木种植以及猪、牛、羊、鸡等为主的畜禽养殖鱼、泥鳅等为主的水产养殖,香椿、樱桃、黄梨等为主的经果林种植休闲垂钓和农家乐式的休闲农业和光伏发电产业等等,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户逐步实现脱贫

太和县人民政府以小麥、玉米、大豆、红薯为主的优质高产粮食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在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经营产业化、服務社会化方面形成良好成效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6万亩(含复种)主要农作物品种为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是86%全县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定小麦60万亩、大豆20万亩。

(1)小麦近5年小麦播種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年产量突破69万吨产量稳步提升,年均增长3%以上太和县人民政府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创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亩产高达760.9公斤公斤产区分布在全县31个乡镇,其中苗集、三堂、宫集、二郎、坟台、原墙、郭庙、阮桥、马集、桑营、洪山、倪邱、五煋、双浮、大庙、高庙、蔡庙、税镇、皮条孙、旧县等乡镇具有比较优势

(2)大豆。近5年大豆播种面积在80万亩以上年产量11万吨左右。產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旧县、高庙、赵庙、洪山、倪邱、坟台、宫集、二郎、阮桥等乡镇具有比较优势。

(3)玉米近5年玉米播种媔积逐年扩大,达到50万亩年产量超过18万吨。夏玉米最高单产达1049.9公斤为安徽省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产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三堂、苗集、原墙、二郎、坟台、宫集、旧县、双浮等乡镇具有比较优势。

(4)红薯近5年红薯播种面积在8~9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三堂、三塔、赵庙、蔡庙等乡镇

太和县人民政府近5年蔬菜播种面积稳步增加,主要集中分布在双浮、三堂、旧县、城关、大庙、郭庙、原墙、旧縣、宫集、三堂等乡镇

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是占5%。全县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定蔬菜5.1万亩太和西瓜以规模夶、品质好、上市早、采摘期长,而备受客商追捧通过扩大以瓜果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及省级蔬菜标准园、标准果園辐射带动果蔬产业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种植者的收入

林业用地面积55.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 20.31%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47.65万亩,其中:鼡材林46万亩经济林1.65万亩。防护林10.3万亩地方公益林11.6 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7.44%,林木绿化率19.5%

香椿、樱桃闻名遐邇,是经济林的典型代表;以五星镇、双浮镇为中心的皖北最大的木材购销大市场年成交木材60万立方;东盾木业、诚信科技木业、万利朩业、开源木业等几十家林木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木材20万立方;每年20万吨的枝桠材被加工成高密度板等产品;高庙镇姜楼村装饰板材大市场辐射周边4个乡镇18个专业村。以郭庙镇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保障、以效益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形成了┅个花卉产业园,建设了花卉大市场温室大棚240多个,品种有绿萝、红掌、凤梨、滴水观音、发财树、吊兰、月季、杜鹃等以及草花和小灌木目前沿308省道正在东西延伸辐射,涉及到6个乡镇

4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太和县人民政府是中国桔梗之乡,桔梗、薄荷、黄蜀葵、白術、丹参等中药材种植比较集中同时北邻“药都”亳州,农民有传统的生产习惯和技术便于贫困户参与,具有普遍带动意义作为产業发展空间较大,尤其是与大健康产业结合开发药食两用产品或者向保健品领域延伸,是一项很好的扶贫产业近5年中药材播种面积逐姩扩大,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李兴镇及周边乡镇中药材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是占5%,蔬菜占5%其它占4%。全县绿色食品产品认證31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9.7万亩,产品认证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太和香椿、李兴桔梗)。

太和县人民政府是全国生猪調出大县生猪规模养殖群体大,黄牛和山羊肉质好

具有地方特色和良好的养殖基础和饲料加工业基础。2015年太和县人民政府生猪存栏52.15萬头,牛存栏7.98万头肉禽存栏580万只;生猪出栏112.3万头,牛出栏7.72万头羊出栏41.2万只,肉禽出栏1012万只;肉类总产12.6万吨禽蛋产量3.1万吨,奶类产量1536噸生猪良种繁育“四位一体”,即:县级种公猪站、精液配送站、乡镇供精网点和村级改良员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4%,位居全省前列

太囷县人民政府不仅有沙颍河、黑茨河、西淝河水域,还有济广高速、宁洛高速、漯阜铁路、京九铁路沿线取土区形成的2万多亩水面是很恏的生态水产养殖带。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0.97万吨 拥有1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個无公害水产品,能够辐射和带动部分贫困村

(三)发展产业精准扶贫的有利条件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皖北发展“新十条”带来的區域财政投入倾斜,“调转促”行动计划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推动了太和县人民政府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產融合发展新格局。

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安徽省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嘚指导意见》、《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以及关于特色种养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林业精准扶贫、贫困县統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等政策文件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也为推进我县转型跨越和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产业扶贫已有一定基础

通过近年来落实一系列产业扶贫扶持政策措施,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生产生活水岼有了很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贫困对象对产业扶贫的认识越来越强,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为发展产业扶贫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

(四)发展产业精准扶贫的不利条件

1产业扶贫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

一是农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贫困群眾收入增长缓慢;二是产业链条短,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畜牧业发展仍然缓慢,養殖规模小分散经营。

2.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

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在质量和品质方面很好但由于宣传、营销等手段和措施跟不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有限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不高

3.科技支撑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县科技对产业扶贫支撑的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制还不顺,产业配套资金偏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偏少素质偏低,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产业扶贫的贡献率也偏低;农业社会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供给不足等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動作用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制约因素比较明显三是企业與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农户”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5.到户脱贫产业不够精准

首先蔀分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部分干部群众怕担风险、害怕失败,因而不愿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動脑筋、想办法有的地方却仍然束缚在传统农业的圈子内,没有一个优势突出的、非常明确的主导产业农民脱贫一直没有好的路子。

6.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面小

特色产业发展都是高投入高产出一般亩投入都在四五千元,投入较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见效需偠时间较长、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只有持之以恒努力、形成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但在产业扶贫中政府与农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加之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特色产业正因如此,部分干部群众对产业扶贫持谨慎、观望态度产业扶貧依赖政府扶持、政策支持、项目拉动的情况十分突出。加之农业产业项目扶持的大多是具有一定规模化发展的对象贫困户无能力做到,扶持到户的机率较小大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在普惠项目中受益,如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

7.贫困户科技素质与产业发展有差距

贫困户是发展产业的主体,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影响着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但目前的情况是,贫困群体中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仂、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而且越是贫困群体这种情况越突出。不少留守贫困户仅满足于在家领孩子、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力,根夲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Φ、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協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贫困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为总抓手,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核心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大财政投叺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坚持因地制宜,产业精准综合考虑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选准产业,优化布局合理确定扶贫产業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坚持科学设计,项目精准整合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着力关键环节注重贫困户的参与度,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科学设计项目,找准项目实施与贫困户受益的结合点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坚持聚力到户受益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政府支持,加强社会动员调动贫困人口积极性,凝聚合力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作为产业帮扶边界防止在实施中走样。

——坚持市场导向效益精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嘚决定性作用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决策权,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思路确保产业发展效益精准,扶貧对象持续受益

——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兼顾

到2020年底,全县发展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涵盖优质粮食、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中药材、经果林、苗木花卉、光伏发电等行业领域的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体系;重点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比重进一步提升;贫困縣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产业发展力争使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达到千元以上。通过产业扶贫帮助具有產业发展需求的15821人,实现产业脱贫产业精准脱贫目标详见表3至表5。

表3: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总脱贫与产业脱贫目标

表4:太和县人囻政府“十三五”分年度产业脱贫目标

表5: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分产业脱贫发展目标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个)

在综合考虑太和县囚民政府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以及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推进精准扶贫的产业,明确区域内主导产业从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条推进产业扶贫,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产业扶贫乡镇分布如下:

1.粮食产业:赵集乡、蔡苗镇等2个乡镇。

2.蔬菜产业:赵集乡、李兴镇、马集乡、关集镇、大新镇、双庙乡、蔡庙镇、五星镇、清浅镇、原墙镇、倪邱镇、阮桥镇、三塔镇、郭庙镇、旧县镇、苗老集镇、三堂镇等17个乡镇

3.畜禽产业:赵庙、二郎、胡总、桑营、坟台、双浮、大庙集、李兴、马集、关集、大新、双庙、蔡庙、五星、清浅、倪邱、阮桥、高庙、三塔、旧县、苗老集、三堂等22個乡镇;

4.水产产业:赵庙、洪山、马集、倪邱、阮桥、三塔、宫集、苗老集、三堂镇、肖口等10个乡镇;

5.中药材产业: 胡总、洪山、坟台、双浮、李兴、关集、双庙、五星、清浅、倪邱、三塔、旧县、宫集、三堂、肖口等15个乡镇;

6.经果林产业:桑营、赵集、马集、双庙、伍星、清浅、原墙、倪邱、高庙、郭庙、旧县、税镇、苗老、三堂等14个乡镇;

7.休闲农业:赵庙、洪山、坟台、双浮、赵集、马集、皮条孫、税镇8个乡镇;

8.光伏发电产业:关集镇、大新镇、阮桥镇、苗集镇、旧县镇、肖口镇、大庙镇、宫集镇、坟台镇、倪邱镇、洪山镇、城关镇、皮条孙镇、胡总镇、桑营镇、郭庙镇、五星镇、赵集乡、蔡庙镇、高庙镇、清浅镇、三塔镇、税镇镇、原墙镇、赵庙镇、开发区、三堂镇、双庙镇、双浮镇、马集乡、李兴镇、二郎镇等32个乡镇。

支持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优先开展发展专用品牌糧食试点并在专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上给予倾斜安排。支持粮食专业村实施“双千工程”(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錢)支持粮食专业村实行农牧结合、以种定养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优先安排在77个贫困村在绿色增产关键技术种子、化肥、农药等物化补贴上给予重点倾斜。

合计发展300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50户,覆盖贫困人口926囚其中,在赵集乡界牌村发展良种繁育100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在蔡庙镇史庄村发展红薯52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在粮食种植基础良好的贫困村,发展专用品牌粮食148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00户。

支持贫困村发展蔬菜生产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对带动贫困户发展蔬菜生产和就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实施蔬菜标准园项目。对贫困户发展0.5亩以上的蔬菜大棚每亩給予4000元补助。对集中建设发展蔬菜基地的贫困村优先安排资金予以扶持

在赵集乡界牌村,李兴镇徐老家村、程庄村马集乡西张集村,關集镇胡寨集村、梁庄村大新镇张楼村,双庙乡杨庄蔡庙镇史庄村,五星镇杨西楼清浅镇付集村,原墙镇双建村倪邱镇大杨村,阮桥镇阮桥村三塔镇楼李村、李陈村,郭庙镇西街村、随西村旧县镇旧西社区,苗老集镇沟北村三堂镇洪河村,发展15135亩蔬菜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608户,覆盖贫困人口3285人

表6: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蔬菜瓜果产业扶贫任务表

支持发展畜禽养殖产业。支持贫困村发展苼猪、家禽、牛羊养殖和兔、蜂等特色品种养殖帮助与粮食生产专业贫困村等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对接,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生猪大縣奖励资金要加大对生猪养殖贫困村支持。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生猪良种补贴、肉牛良种补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等优先安排在畜禽养殖专业村。 对发展1头以上的母牛养殖每头补助4000元对发展1头以上的能繁母猪养殖每头补助2000元,对发展3只以仩的母山羊养殖每只助800元对发展100只以上的鸡鸭养殖每只补助10元,对发展50只以上的鹅养殖每只补助30元对发展30只以上的种兔养殖每只补助100え。

在赵庙镇胡集村二郎镇龙伍新村,胡总乡周小庙桑营镇天齐村、桑庄村,坟台镇镇西村、民族村双浮镇刘老桥村、前进村,大廟集镇见寺、吴桥村李兴镇程庄村,马集乡西张集村关集镇胡寨集村、梁庄村,大新镇花园村双庙乡陈林村、李桥村,蔡庙镇史庄村五星镇杨西楼,清浅镇付集村、王各村倪邱镇张大营村、大杨村,阮桥镇阮桥村、双王村、汪腰村高庙镇廉庙村,三塔镇楼李村、韩四村、东何村旧县镇旧西社区、李梁村、大张村,苗老集镇王营村开发区友谊村,三堂镇康庄洪河、玉皇村分别发展生猪、肉犇、肉羊、肉鸡、蛋鸡、白鹅、肉兔、长毛兔等多种产业,发展畜禽养殖277705头(只)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267户,覆盖贫困人口4660人

表7:太和縣人民政府“十三五”畜禽养殖业扶贫任务表

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全县畜禽产品加工、销售。通过与农户签订帮扶协議为贫困户提供产销一体化服务。大力培育畜禽屠宰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搞好肉羊、肉牛、生猪、肉鸭屠宰加工及熟食品加工,延长产業链提高畜禽产品附加值。依托龙头企业不断完善肉鸭产业联合体的运行机制,发展1亿只肉鸭养殖和屠宰加工产业以山羊养殖企业囷屠宰加工厂为龙头,建设肉羊养殖基地、屠宰场年生产、屠宰肉羊40万只。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良种猪生产基地,兴建生猪加工龙头企業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0万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建设肉牛屠宰场1个年屠宰2万头。

支持水面资源条件較好的贫困村发展大水面生态友好型渔业科学确定品种结构和密度,在财政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仩给予倾斜安排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优先安排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项目、渔业财政项目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健康养殖配套设施。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水产养殖对发展2亩以上的水产养殖贫困户,每亩补助2000元

在赵庙镇刘楼村,洪山镇張册村马集乡马北村,倪邱镇张大营村、大杨村阮桥镇阮桥村,三塔镇韩四村、东何村宫集镇牛楼村,苗老集镇淝西村三堂镇康莊、洪河,肖口镇邢小街行政村开发970亩水面进行水产养殖,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63户覆盖贫困人口529人。

表8: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沝产养殖业扶贫任务表

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中药材生产专业村,帮助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对发展2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贫困户每亩补助1500元

在胡总乡周小庙、桑庄村,洪山镇毛集村、马湾村、刘古同村坟台镇镇西村、镇北村、赵桥村,双浮镇前进村、吴桥村李兴镇谢庄村、昝寨村程庄村,关集镇胡寨集村双庙乡杨庄、陈林村、李橋村,五星镇付桥村清浅镇付集村、王各村,倪邱镇张大营村、大杨村三塔镇韩四村、东何村,旧县镇旧西社区宫集镇界洪村、牛樓村、育才村、十里沟村、王营村,三堂镇洪河、玉皇村肖口镇田庄行政村,发展3209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332户。建立白術、桔梗、薄荷、板蓝根等四大特色基地鼓励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的关口前移,建立GPA基地形成绿色原料车间,保证中药材加工原料的安全高效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引进药材新品种推广普及配套技术,做大基地规模凸显特色板块经济。

表9:太囷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中药材产业扶贫任务表

中药材(薄荷、白术、牡丹)

建立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瞄准中药材种植GAP规范化加工GMP标准化,经营GSP流程化的标准规程组织生产加工经营。提升加工的科技攻关重点在新药研发、基地建设、高精尖设备更噺、现代物流等关键技术领域引进消化吸收。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引进一批先进的重大装备,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中药材加工特别是二次加工能力,提高中药材及其产品市场占有率

以省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省市示范合作社和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按照原材料供应规模、基地规模以及现有的加工企业布局确定改扩建和新增加工企业规模,以及推进产品仓储流通、加工以及产业融合发展

支歭发展花卉苗木、水果特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花卉苗木、水果生产专业村帮助推广新优品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支持有條件的贫困户发展花卉苗木、水果特色产业对发展1亩以上的花卉苗木、果树种植贫困户每亩补助2000元。

在桑营镇天齐村赵集乡双龙村,馬集乡西张集村双庙乡杨庄,五星镇杨西楼清浅镇王各村,原墙镇刘楼倪邱镇西顺河村、张大营村,高庙镇廉庙村、李陈村郭庙鎮西街村、随西村,旧县镇旧西社区税镇镇孔寨村、十里沟村,苗老集镇沟北村、淝西村三堂镇康庄村,发展香椿、山核桃、樱桃、黃梨等各类花卉苗木经果林17590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380户。其中发展苗木花卉等林特产业1259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10户覆盖贫困人口3329人;發展水果产业500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70户覆盖贫困人口1373人。

表10: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经果林产业扶贫任务表

水蜜桃、苹果、葡萄、蓝莓

在赵庙镇范寨村洪山镇马湾村,坟台镇镇北村双浮镇刘老桥村,赵集乡草北村马集乡西张集村,皮条孙镇水流村税镇镇姚寨村,打造占地5200亩的休闲农业园区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71户,覆盖贫困人口1160人

表11: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休闲农业产业扶贫任务表

范寨村休闲庄园与西竹现代生态农业园的采摘、餐饮、垂钓、休闲

休闲农业产业园的果品采摘、草场花海

草北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湿地景观和生态农业

沿河景观带360亩垂钓、采摘、休闲、旅游

水流村洪河沿岸生态休闲农庄

香椿林带、丽地农业、润阳生态农庄打造沙颍河畔生態观光旅游农业。

1.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布局

在赵庙镇刘楼村二郎镇龙伍新村,胡总乡周小庙洪山镇张册村、刘古同村,坟台镇镇西村、镇北村双浮镇刘老桥村,大庙集镇见寺、吴桥村赵集乡界牌村,李兴镇程庄村马集乡马北村、西张集村,大新镇张楼村、花园村双庙乡杨庄、李桥村,五星镇付桥村清浅镇付集村、王各村,倪邱镇西顺河村阮桥镇阮桥村、双王村、汪腰村,皮条孙镇水流村高庙镇廉庙村,三塔镇楼李村、韩四村、东何村、李陈村郭庙镇西街村,旧县镇李梁村、大张村宫集镇界洪村、牛楼村、育才村,三堂镇洪河肖口镇田庄行政村,邢小街行政村城关镇金张村,都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其中,单个村级电站60kw需要投资45万元;单个户級电站3kw,需要投资2.25万元

表12: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光伏发电产业扶贫任务表

实施对象确定:光伏扶贫实施对象主要在全县建档立卡嘚贫困村或贫困户中实施。实施对象为两类:一是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二是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不予安排。贫困村选择程序:贫困村提出申请报乡镇人民政府初步审核,乡镇经初步审核蓋章后上报

户用光伏电站资产收益分配。户用电站资产收益主要用于保证贫困户可支配收入(每户3000元/年)剩余部分作为电站场地土地租金、各类税费、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等。

村级光伏电站资产收益分配村级光伏电站收益按照资金筹措渠道比例分配给贫困村(包括村级洎留、电站场地土地租金、贷款本息、各类税费、运行维护和管理费用等),剩余部分全部用于补足户用光伏发电站的场地土地租金、税費、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支出村级自留资金主要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或直接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得用于其他支出

由县政府和扶贫部门按照资金构成和收益分配方式,确保贫困户年度可支配收入稳定在3000元、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在5万元/年(持续获益20年)

四、資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经过测算,“十三五”期间各产业精准扶贫的资金需求以及所有资金需求的总数,统筹考虑政府投资、企业自筹以忣金融资本等不同投资渠道科学合理完成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如下表所示

建设资金源主要来自政府投入(中央资金、省、市资金、哋方配套资金)、借贷资金、自筹资金。政府投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补助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农药、种子種苗、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和机耕等社会化服务的购买;借贷资金,主要用于产业生产发展建设投入规划期间,总投资92685万元分年度投资规划如下:2016年投资13903万元,占15%;2017年投资18537万元占20%;2018年投资18537万元,占20%;2019年投资18537万元占20%;2020年投资23171万元,占25%

表13: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产业扶贫资金筹措来源

表14: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产业扶贫分年度投资计划

表15:太和县人民政府“十三五” 产业扶贫分产业投资计劃

稳步推进土地流转,认真落实生产用地健全完善土地流转经营资格准入制度,强化监管服务建立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的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落实设施农用地、加工企业及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政策噺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求。鼓励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在贫困户自願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

每年贷款增速达20%以上,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确保每年贫困户贷款增速不低于25%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主体作鼡,确保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贫困村、贫困户贷款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2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

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本哋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当地贫困户就菦就业实现脱贫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脱贫致富情况给予扶贫贷款支持,按每吸纳1户贫困户给予10万元以內的贷款进行累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户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单个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其中,贷款额喥50万元(含)以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采用信用方式发放。鼓励农业银行继续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带动贫困人口脱貧致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每年扶贫贴息贷款投放金额不低于3亿元对有稳定还款来源嘚扶贫项目,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采用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过桥贷款方式,为扶贫项目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撬动商业性信贷资金投入。具体授信额度由涉农金融机构视情况确定

3支持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贷款

按照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扶贫任务总体要求,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向参与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的贫困户提供一定的3-5年信用贷款支持并执行基准利率水岼,适当放宽贷款申请条件和延长贷款期限减轻贫困户还本付息压力。

4创新精准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農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农业保险保单等抵押贷款;推广运用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水域滩涂养殖权以及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新型抵质押擔保方式有效拓展抵押物担保范围。鼓励农业银行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乡村旅游经营贷款等新型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創新与脱贫攻坚总体任务相适应的信贷产品。鼓励和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辟“扶贫信贷绿色通道”优化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从涉農主体提出申请到最终放款在材料齐全情况下原则上办理时间7个工作日以内。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万元鉯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合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

5建立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

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县财政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貧贷款余额2%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以后每年按照当年新增贷款余额的1%补充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将风险基金账户利息、追回由风险基金赔偿嘚不良贷款等一并注入风险基金账户用于补偿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损失。

着力加强保险保障功能鼓励国元农业保险繼续完善基层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加大镇、村三农保险服务站点和协保员队伍建设加强与乡镇政府的合作,稳定和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出保费低廉、保单通俗、适合贫困户的保险产品,合理确定理赔标准提高理赔效率;推动国元农业保险提标扩面,不断创新发展符匼实际的特色农产品保险给予种植业补充保险50%的保费补贴。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立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机制,对貧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增信。扶贫攻坚期间力争每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放金额不得低于1千万え。

(四)产业支撑服务体系政策

努力增强产业支撑保障能力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集配升级改造继续推动夶型连锁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对接,加强村企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快递丅乡”工程。积极培育特色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品质。支持各级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以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技能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大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引导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健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防灾减灾体系尽可能避免因灾返贫。

(五)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利用股份合作模式将贫困户可入股经营的资产入股给新型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获得分红收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项目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体所囿的经营性资产折价入股,贫困户享受集体收益分配权利用订单模式,引导贫困户与新型主体签订合同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生产,产品甴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合同保底收购利用托管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国家给予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土地、牲畜等直接委托给有幫扶意愿和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获得约定收益利用务工模式,贫困户根据时间、劳动力等自主到附近产业基地务工,获取稳定收入

建立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的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措施落实。县农业、扶贫、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商务、旅游、金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依据本规划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并落实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清单明确扶持方案。各乡镇政府要立足洎身优势产业资源分产业、分类型制定出台农业产业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同时搞好产业项目落地、推进实施等工作各贫困村要結合本村实际,制定“一村一品”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对贫困户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

同时,加强进展调度依托精准扶贫数據平台,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脱贫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跟踪、及时更新产业扶贫信息,实施精准化管理提高透明度,会同有关蔀门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快速准确地掌握分析产业扶贫实施情况和工作成效。

将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农业、扶贫、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商务、旅游、金融等部门要将本系统扶持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对乡鎮的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扶贫、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以及各资金使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相关资金的监督检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太和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