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三角地食府什么时候征地

您好,[] []
梅州生活购物指南
打造梅州本地最大的生活消费服务平台!
累计下载:0
提供商家:
&0 4 人购买
&0 3 人购买
&0 5 人购买
新型全开无框阳台窗!这个窗是专门用于&封阳台的_材料独特&操作简单&清洁方便-无遮无拦-挡…
夏天来惠州很久啦,感觉到炎热难忍的童鞋们,还在很LOW的喝着啤酒OR汽水解渴木。想要BG高一点,想要高大上…
随便从网上看了一下目前儿童安全座椅的销售情况,单单是我们中国使用率都不到1%我们不难看出,私家车的逐渐…
婚礼,无论是古今中外都是人生礼仪中的大礼,早在我国原始时代就有了婚礼这一礼仪。可谓是历史悠久啊。下面…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客天下婚庆文化有限公
暂未发布房间
梅州金沙湾国际大酒店始终以”全面顾客满意“为核心,推行“…
暂未发布房间
客天下深航国际酒店是一家旅游度假主题酒店,坐落于世界客都…
维也纳酒店(梅州店)位于梅江区三角地圆盘205国道与206国道交汇…
鸿都酒店位于兴宁市中心城区繁华地段,毗邻风景优美的宁江河…
房型(点击房型查看详情)
[维也纳酒店(梅]
[维也纳酒店(梅]
[维也纳酒店(梅]
[维也纳酒店(梅]
[维也纳酒店(梅]
[维也纳酒店(梅]
[维也纳酒店(梅]
[兴宁市鸿都酒店]
[兴宁市鸿都酒店]
[兴宁市鸿都酒店]
已入驻商家 29 家
刚刚大家都在做什么?【图】- 业主诚心出售,江南三角地教师村 42.8万 3室2 - 梅州梅县二手房出售 - 百姓网
更新提示:发现新版本浏览器,一样简单易用,速度提升30%不再显示&&关注百姓微信公众号,尽享快捷刷新、信息推送、抽奖活动等众多微信功能您只需要:1 &用微信“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2 &在微信中“关注”我们&|&||||||业主诚心出售,江南三角地教师村 42.8万 3室2&提示信息设置为“搞定了!”状态后,其他用户将无法查看您的联系方式。您确认搞定了这条信息吗?提示重新发布后可使用“刷新”将发布时间更新为最新时间,并将信息排到第一页。&&6月17日 8:41 &...次浏览 &信息编号: &价格:42.8万元装修情况:中等装修房型:3室2厅2卫面积:120平米小区名:楼层:6/9楼总楼层:6/9层地区:1375053****号码归属地:梅州&&百姓网号码保护功能介绍&&拨打百姓400转呼电话绝不收取您任何额外费用,该信息发布人仍能看到您的来电号码。该信息源于“”,联系时,请一定说明在百姓网看到的,谢谢!发现“房源不存在”,请&本人从事房产多年,主营二手房业务。相信以我精湛的专&&业能力和对通州区域各小区的详细了解,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最及时的房产咨询和最安全专业的房产服务!!我将已*真诚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的业务能力为你在购房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节省看房时间不跑冤枉路!并节省每一分可节省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选到满意的房源。让我们在愉快的选房过程中成为您的新朋友!!!
& 三角教师村本人从事房产多年,主营二手房业务。相信以我精湛的专业能力和对通州区域各小区的详细了解,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最及时的房产咨询和最安全专业的房产服务!!我将已*真诚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的业务能力为你在购房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节省看房时间不跑冤枉路!并节省每一分可节省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选到满意的房源。让我们在愉快的选房过程中成为您的新朋友!!!该信息源于“”42.8万元左右 二手房出售 信息39.8万元&/&3室2厅2卫&/&90平米44.8万元&/&3室2厅2卫&/&110平米&/&南门商业广场45.8万元&/&4室及以上&/&135平米46.8万元&/&4室及以上&/&157.38平米&/&华丽花园40万元&/&3室2厅2卫&/&120平米&/&丽景花园38.8万元&/&3室2厅2卫&/&105平米45.8万元&/&3室1厅1卫&/&116平米36.8万元&/&2室1厅1卫&/&78平米&/&沟湖路珑湖苑46.8万元&/&4室及以上&/&158平米40万元&/&3室2厅2卫46.8万元&/&4室及以上&/&158平米&/&华丽花园46.8万元&/&3室2厅2卫&/&140平米&/&泰宝花园39.8万元&/&3室2厅2卫&/&128平米&/&鸿兴花园39.8万元&/&3室2厅2卫&/&120平米45.8万元&/&3室2厅2卫&/&115平米&/&香港花园别墅区41.8万元&/&3室2厅2卫&/&110平米&/&新城小学附近46.8万元&/&3室2厅2卫&/&130平米&/&科技苑39.8万元&/&3室2厅2卫&/&128平米&/&鸿兴花园36万元&/&3室2厅2卫&/&120平米&/&桃源小镇附近36.8万元&/&3室2厅2卫&/&100平米&/&香港花园江南三角地附近附近 二手房出售 信息42.8万元&/&3室2厅2卫&/&120平米&/&江南三角地附近42.8万元&/&3室2厅2卫&/&120平米&/&江南三角地附近该用户其他信息6月24日&梅县42.8万元&/&3室2厅2卫&/&120平米&/&江南三角地附近6月24日&梅县56万元&/&3室2厅2卫&/&115平米&/&新县城沟湖路花园小区电梯6月22日&梅县42.8万元&/&3室2厅2卫&/&120平米&/&江南三角地附近
反馈建议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當前位置: &&&&&&&&梅州&梅州上一篇下一篇字體: || 本文來源: 互聯網  梅州市是中國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是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被尊爲“世界客都”。梅州中國著名僑鄉,祖籍在梅州的華僑華人及港澳台同胞超過360萬。梅州市東部與福建省交界,南部與廣東省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相連。梅州市屬海峽西岸經濟區,總面積爲1.5925萬平方公裏,2008年戶籍人口爲505.28萬,常住人口約412萬。  市人民政府駐梅江區,郵編:514021。代碼:441400。區號:0753。拼音:Meizhou Shi。  基本概況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間作爲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毅進取精神。梅州標志性建築——梅江橋及“一江兩岸”。梅州標志性傳統建築——圍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自駕遊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梅州處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岩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汕尾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甯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成功在2009年10月承辦2009‘ 梅州 世界客商首屆大會。以後世界客商大會每隔兩年在梅州舉行。梅州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梅州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四大區域性中心城市(梅州、汕頭、湛江、韶關)之一。昔日的山區小鎮正逐步被花園式、綠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縣縣城和農村小城鎮爲主體的城市架構基本形成。城建與水利成爲新的亮點。梅城“一江兩岸”工程被國家水利部譽爲城市堤防建設“梅州模式”,被國家建設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環境範例獎”,2004年被評爲聯合國人居環境項目“優秀範例獎”。梅州首創的城市公廁管理模式,被聯合國國際能源與環境考察團譽爲“城市公廁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後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梅州又是廣東省的重要電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電裝機容量達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80億千瓦時。通信事業超前發展,建成了以公衆通信網爲主體、專用通信網爲補充的現代化綜合通信網絡,實現了電話程控化、長途傳輸數字化和所有村通電話。  梅州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區內交通四通八達。  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裏程15443公裏,其中高速公路252公裏,一級公路22公裏,二級公路1816.89公裏,三級公路和等級路8848.6公裏,每百平方公裏公路密度75.66公裏,公路通車總裏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區市前列。梅揭、梅河、天汕、梅州西環、興畲等高速公路全線相繼建成通車,使梅州山區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快車道,由梅州至深圳只需3個多鍾頭,至廣州只需4個鍾頭。同時,梅州南環(扶大高新區—三角)高速正在建設當中;梅大潮(梅州-大埔-潮州)09年年底開工;梅贛(梅州-江西贛州)、梅漳(梅州-福建漳州)、梅龍(梅州-福建龍岩)高速公路已獲國家立項,即將開工建設。每百平方公裏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區市前列。全市基本實現市到縣1小時交通圈、縣到鎮通三級以上水泥路、行政村村址基本實現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的交通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梅州市年公路網規劃通過市政府審批。梅州被列爲“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  航道建設和管理維護、港口碼頭建設也得到重視和加強,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進,韓江幹流三河壩以下航道整治工作立項前期准備工作已完成。  繼廣梅汕鐵路(廣州-梅州-汕頭)和梅坎鐵路(梅州-福建坎市)建成通車,開通了貨運和客運後,梅杭(梅州-杭州)、梅瑞(梅州-瑞金)鐵路也已完成規劃研究,鐵道部已將兩段鐵路列入鐵路網中長期調整規劃,即將在明年上旬開工。  境內有可起降波音737飛機的梅縣機場,開通了至全國40多個城市的航班,正在研究開通梅州-台北兩岸直航航線。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長足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建設,人與自然的關系逐步走向和諧與協調。目前,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考錄取率多年來均保持在80%以上。葉劍英紀念館和客家公園、東山教育基地已建成開放,江南東改(江南東片人居環境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預計2009年10月世界客商首屆大會之前可以建成。廣東客家博物館成功升級爲“中國客家博物館”。2005年在“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評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此殊榮。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梅城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新的躍升。  梅州市有七個省級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平遠縣船燈舞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五華縣新橋鎮竹馬藝術之鄉(新橋鎮已並入華城鎮)、興甯市杯花舞藝術之鄉、大埔縣廣東漢樂藝術之鄉。其中有3個被命名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此外,山歌大師湯明哲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爲“廣東省優秀民間藝術師”。  “梅州客家圍龍屋”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經濟概況隨著梅州地區以高速公路爲主的道路建設全面鋪開,梅州市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  2008年,梅州以“山洽會”爲龍頭,以打好經濟攻堅戰和過好社會穩定關爲重點,經濟社會在困難中得到新的發展。全年生産總值477.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生産總值中三次産業構成爲21.9∶42.5∶35.6,第一産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産業比重上升。  【第一産業】全市全年第一産業增加值104.75億元,增長6.1%。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提升農業産業化水平。全年糧食總産136.91萬噸,增長2.8%。其中,稻谷增長2.5%,水果增長2.2%。農業産業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一)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8年,全市農村經濟農業增加值77.8億元,增長5.6%。主導産業、特色産業發展壯大,農業産業化進程加快。主要農産品産量增幅明顯,其中糧食增長10.5%、肉類增長8.7%。  (二)優勢農産品産業帶初見成效。在抓好糧食生産的同時,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狠抓以果茶爲主的優勢農産品生産,農業優勢産業帶逐步形成。目前,全市水果面積106.25萬畝,其中:金柚達29.17萬畝,臍橙4.85萬畝,茶葉面積14.83萬畝。金柚、茶葉、臍橙、龍眼、荔枝、青榄等帶來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已成爲梅州的拳頭産品和農村支柱産業,成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亮點。我市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金柚之鄉”、“單叢茶之鄉”的美稱。  (三)農村工業化有新的突破。我市各級認真實施農村工業化的發展戰略,切實抓好農産品加工業,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緊扣水果、茶葉、玉米、優質米、蔬菜、畜禽産品、水産品的加工生産,提高農産品的加工率。至目前我市已成功開發了優質玉米酒、玉米罐頭、甜玉米汁、竹筍罐頭、客鄉奶、金柚茶、金柚酒、金柚黃酮、金柚汁、金柚含片、金柚護肝品等一批綠色食品和用品,全市現有農産品加工企業達525家,加工産值近10億元。  (四)農業産業化經營進程加快。至目前止,全市有龍頭企業156家,其中:省級8家(國家級1家),市級46家。這些農業龍頭企業外接市場,內聯千家萬戶,對促進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市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總産值30.2億元,是農業總産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帶動農戶26萬戶,占總戶數的31%,每戶增收2200元以上。  (五)訂單、外向型農業有較大的發展。充分發揮僑鄉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年來,有不少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回鄉興辦集旅遊、觀光、創彙農業于一體的外向型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外向型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市農産品進出口公司認真組織我市特色農産品出口,年出口創彙産值達1000多萬美元。豐順威華食品罐頭廠甜玉米罐頭、竹筍罐頭等加工産品,年出口創彙達700多萬美元,被評爲全省十大出口創彙農業龍頭企業之一。幾年來,我市訂單農業以每年增加7萬畝的速度發展,至目前,全市訂單農業面積達31.15萬畝,確保了大宗農産品暢銷。  (六)農産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目前,市縣兩級農産品質量檢測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有了機構,人員逐步到位,購置了檢測儀器等設備一批,開展了檢測試點工作。培育無公害農産品基地工作進展順利,全市已獲國家級認證的無公害基地37家,面積9.97萬畝。農業標准化工作穩步推進。農業行政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幾年來查處假劣農資案件100多宗,有效地規範了農資市場,從源頭上確保農産品質量安全。  (七)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大。隨著農業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步伐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發展勢頭良好,2003年全市有農村勞動力185.59萬個,從事二、三産業經營29.28萬人,外出務工勞動力63.28萬人(其中:常年外出46.04萬人),外出勞動力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4.1%。去年外出勞務收入達23.69億元,全市農民人均外出勞務收入611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6%左右。  (八)農村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實。全市已完成了二輪承包,實行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積占耕地面積96%,第二輪承包期內全市都按中央規定的30年承包期限,重新簽訂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戶占實行家庭承包農戶的98%。全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制度,全市頒發土地經營權證書達80.34萬份,搞活土地使用權,允許農戶承包土地依法流轉。全市土地流轉面積51.93萬畝,轉包的面積5.19萬畝,占10%,租賃面積44.17萬畝,占85.1%,互換面積1.75萬畝,占3.3%。 全市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一是認真落實稅費改革政策。2003年稅改後全市農民負擔總額減少26558萬元,減幅爲85%,人平負擔僅13元,減少71元。今年又將農業稅調整爲3%,全年可減輕農民負擔2341萬元。二是認真落實各項減負制度,全面落實涉農收費的公示制度。三是紮實開展專項治理,進一步規範收費行爲。 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突出抓了以會計代理制爲主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全市145個鎮,已實行會計代理制的鎮有49個,達到了省提出的工作目標,使我市的農村集體財務、會計核算、集體資産管理、財務公開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村審計工作紮實開展。  (九)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一是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到目前爲止,全市擁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25個,其中列爲農業部試點單位1個,列爲省廳試點單位4個。二是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全市從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化、經營管理等農技推廣機構789個,從業人數達4043人。並落實了國家對農技人員的各種優惠政策。據統計,全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共投入技術推廣經費3000多萬元,引進新品種、新技術300多個,産生經濟效益50多億元。三是農業信息服務不斷完善。建立了“梅州農業信息網”,創辦了“梅州農業”電視專欄節目,爲“三農”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3]。  【第二産業】全市全年第二産業增加值202.99億元,增長8.2%,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19.39億元,增長15.1%。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增加值87.19億元,增長15.4%。全年工業用電量29.9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4%。全年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爲196.57%,比上年提高26.2個百分點。其中:資産負債率比上年下降6.7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産率比上年增長15.5%,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全年實現利稅總額45.10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第三産業】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170.14億元,增長14.7%。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68億元,增長17.4%,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136.92億元,增長17.2%,餐飲業零售額16.54億元,增長21.8%。全年交通運輸業完成增加值18.21億元,比上年增長9.6%。各種交通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88.96億噸公裏,增長13.1%;完成旅客周轉量79.48億人公裏,增長12.0%;郵政、電信業營業收入14.24億元,增長3.4%,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互聯網絡服務日益發達。全市接待國內外旅客337.1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3%,旅遊總收入36.74億元,增長12.6%。  【基礎設施】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39.24億元,增長1.1%,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資5.84億元,全市地方固定資産投資爲133.40億元,增長6.5%。  【財政金融】全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8.25億元,同比增長20.26%。全年全市稅收收入58.61億元,比上年增加4.55億元,增長8.4%。金融形勢比較穩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71.73億元,比年初增長9.7%。城鄉居民儲蓄人民幣存款余額345.36億元,比年初增長8.3%。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爲204.78億元,比年初減少0.4%。  【外經外貿和利用外資】 全年進口總額464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2%。全年出口總額38122萬美元,增長22.8%,其中國有企業出口836萬美元,減少79.8%;“三資”企業出口14993萬美元,增長109.1%;私營企業出口21813萬美元,增長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項目165個,金額268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8%,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82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0%。  【物價和人民生活】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爲100.2%(上年爲100%),上漲0.2個百分點。城鄉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據抽樣調查,梅州市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36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4.3%。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區爲43.2%,比上年降低2.1個百分點;農村爲45.6%,比上年降低1.3個百分點。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5788元,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群衆生産生活環境繼續改善。當年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總額49650.9萬元,廢水排放達標率爲77.6%,廢氣排放得到進一步控制。“三廢”綜合利用産品産值達6775.5萬元。全市各類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數3118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各級政府救濟人數17.98萬人次。全市大部分鄉鎮初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網絡,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新進展。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抽樣調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爲10.28‰,死亡率爲5.35‰,自然增長率爲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營企業入選廣東民企百強,她們是梅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明珠集團有限公司、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梅州市龍祥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梅州借力資本市場推動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取得重大突破,不僅有效破解了山區發展資金短板的問題,而且也使梅州成爲省內繼深圳、廣州、佛山、珠海之後,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級市。至目前爲止梅州先後上市公司有:廣東梅雁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嘉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華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私營企業情況:  到2004年底,全市有2640戶私企,投資者680人,雇用員工32568人,注冊資本64.37億元。其中:農業企業50戶、采礦業38戶、制造業844戶、建築業125戶、電力企業57戶、交通運輸業40戶、批發零售業1019戶,居民服務業189戶,信息軟件業8戶。  個體經營戶資料:  到2004年底,全市個體工商戶64137戶,從業12萬多人,注冊資金10.55億元。主要分布如下:  批發零售業40429戶,其中住宿餐飲業5397戶,租賃商務服務221戶,咨詢調查業9戶。  居民服務業5562戶,其中理發美容保健業2024戶。  農林類142戶。  采礦業385戶。  制造業7195戶。  農副食品加工業822戶。  服裝靴帽百貨業664戶,印刷媒介475戶。  電力燃氣323戶,電器器材181戶。  交通運輸600戶。  信息傳輸互聯網服務245戶,租賃商務服務221戶。  2004年度,新發展私營企業665戶,新增注冊資金20.5億元;新開個體戶9277戶,新增注冊資金10.5億元。本期注銷個體戶8829戶,實際新增442家個體戶。  特色經濟提升壯大  伴隨著招商引資工作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加快,各縣(市、區)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和産業優勢,努力培育壯大特色經濟。  興甯市重點扶持機電制造業,特別是廣東明珠、南豐電氣、鵬鑫科技三家企業全部實現預定目標後,興甯機電制造業的總産值將超過8億元;服務好總投資45億元、總裝機容量87萬千瓦的興達電廠,總投資2.5億元的甯江建材日産2500噸幹法旋窯水泥生産線項目等,力爭用幾年時間把資源型工業打造成年産值超30億元的産業;充分發揮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提升壯大工藝紡織這個傳統産業,籌建集漂染、織造、整理、加工爲一體的紡織工業村。  梅縣(含梅江區)著力培育新型工業、生物醫藥型工業、高新技術型工業“三大支柱”産業,打造電力、電子通訊、建材、汽車配件、工藝、醫藥化工“六大基地”。  豐順縣主要是依托産業優勢,重點做大做強電聲行業。目前電聲行業已經成爲該縣的支柱産業,成爲招商引資的熱點行業,該縣也成爲全國較大的電聲産品基地。今年1—4月,豐順縣的電聲企業産值就達2.4億元,占全縣工業産值的47%。大埔縣堅持以瓷工富縣爲核心,重點抓好陶瓷、電力兩大支柱。其中僅陶瓷方面,該縣去年以來就新辦陶瓷企業58家。而梅江區則立足地處區域中心城市的實際,在大力發展工業項目的同時,認真做好經營城市文章,積極引進、鼓勵、支持民營資本投資第三産業,構建物流配送基地,大力發展連鎖超市,打造特色商品街,提升餐飲服務業。今年第一季度該區的第三産業産值7831萬元,同比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商品銷售總額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6%和18%。  此外,平遠的稀土、林木深加工,五華的機電工業,蕉嶺的水泥工業等特色産業也在加快縣域經濟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壯大,一批優勢産業集群逐漸形成並成爲各縣(市、區)的産業品牌。  自然地理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北鄰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縣,西北接江西省尋烏縣,西面連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西南、南面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揭陽市的揭東縣、揭西縣相接,東南面和潮州市的潮安縣、饒平縣相連。全境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15°18 ′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全市土地面積15899.62平方公裏。最大的盆地是興甯盆地,面積約350平方公裏。  梅州地處五嶺山脈以南,全市85%左右的面積爲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地肥沃,含鉀豐富。  梅州地下資源豐富  礦藏點多面廣,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的有煤、鐵、銅、錳、鉛、鋅、銀、銻、稀土、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等48種,530多處礦床。 其中煤儲量2.7億噸,占全省第二位;錳、 鐵儲量分別占全省的20%和30%。梅縣的銅、蕉嶺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興甯的煤、平遠的鐵,以其儲量豐富、品位高而頗負盛名。但由于日,在興甯市黃槐鎮一煤礦發生&8.7礦難&,造成至少123名礦工遇難,梅州的全部煤礦已經被封閉。也給當地經濟造成一定損失,特別是興甯市。  水資源豐富  境內多年平均降雨量250.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28.7億立方米,産水量259.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發電量77.5萬千瓦,地下溫泉多(特別是豐順縣)、水溫高、水量大,還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  動物資源  梅州境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經濟價值較大的主要獸類和鳥類有200多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有100種以上。  植物資源  梅州境內有2000多種高等植物,已被記載的有1084種,隸屬于182科,598屬。這些植物中,有材用、藥用、油脂、芳香、蜜源、澱粉、果類、鞣料植物等,極富科研、實用和觀賞等價值。  行政區劃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梅州市面積15899.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05.28萬人(2008年),常住人口約41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32.07萬人。  梅江區面積 298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514000。區人民政府駐金山街道。  興甯市面積2105平方千米,人口 118萬。郵政編碼514500。市人民政府駐興田街道。  梅縣面積2755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514733。縣人民政府駐程江鎮。  大埔縣面積2470平方千米,人口 59萬。郵政編碼514200。縣人民政府駐湖寮鎮。  豐順縣面積2710平方千米,人口 68萬。郵政編碼514300。縣人民政府駐湯坑鎮。  五華縣面積3226平方千米,人口 128萬。郵政編碼514400。縣人民政府駐水寨鎮。  平遠縣面積1381平方千米,人口 27萬。郵政編碼514600。縣人民政府駐大柘鎮。  蕉嶺縣面積 960平方千米,人口 23萬。郵政編碼514100。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8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8年底。*  旅遊梅州市內酒店、賓館、商廈林立,梅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梅州市內旅遊資源豐富,景點衆多,著名的景點有:梅城的千佛塔、人境廬,梅縣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國家5A級景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國家4A級景區)、陰那山省級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葉劍英紀念園(國家4A級景區)、聯芳樓、洞天湖旅遊度假區,平遠縣的五指石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3A級景區),世界第一天然臥佛——南台山天然臥佛(石正鎮),明、清時期粵贛閩著名“鹽道”要沖,廣東平遠龍文——黃田省級自然保護區,粵東最佳礦物質浴療保健溫泉熱柘溫泉;豐順縣的豐順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龍鯨河漂流、龍歸寨瀑布,蕉嶺縣的長潭旅遊度假區,五華縣的湯湖熱礦泥山莊(國家3A級景區),興甯市的合水旅遊區、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埔縣的客家土圍樓-花萼樓,大埔三河鎮旅遊景區等。其中,大埔三河鎮在2008年9月被確認爲廣東省第一批曆史文化名鎮之一。  飲食文化:在梅州,可以吃到有很多客家美食,如: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客家娘酒,梅州腌面,米粄,黃粄等等。  曆史沿革梅州具有悠久的曆史,據考古發現和近幾年的文物普查統計,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南漢設敬州,宋開寶四年(971年)改敬州爲梅州,元代設梅州路,明屬潮州府,清設嘉應直隸州,民國3年梅州改名梅縣,先後屬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區。新中國成立後,于1949年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甯、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65年設立梅縣專區,後改爲梅縣地區。1979年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爲梅縣市,梅縣地區所轄7縣1市改爲6縣1市。1988年,梅縣地區改爲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興甯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甯市。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梅州市總人口3802186人;梅江區 313821人、梅縣 516761人、大埔縣 352013人、豐順縣 449769 人、五華縣 879286人、平遠縣 215856人、蕉嶺縣 203173人、興甯市 871507人。  截至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5個街道、161個鎮,2089個村委會、236個居委會。  截至日,全市共有4個街道(包括經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梅縣新城街道,得到省政府批准)、154個鎮,共有179個居委會、2082個村委會,33779個村民小組。  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6個街道、104個鎮。  截止2008年末,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12個街道、104個鎮。  著名人物梅州由于是僑鄉,在海內外擁有衆多的著名鄉賢。其中較爲著名的如現代的葉劍英、黃遵憲、丘逢甲、泰國前總理他信、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曾憲梓、田家炳,現任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及前著名足球運動員李惠堂等。  詳細情況參見梅州市名人  *備注:之前的名人介紹篇幅過長,整理至“梅州市名人”詞條  友好城市·維多利亞(塞舌爾)  ·鸠比市(毛裏求斯)  梅州文化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在區內有很多古樸的客家民居,包括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最有特色和最爲著名。而當地的特産也以客家文化爲特色,包括有金柚、梅菜幹、鹽焗雞、客家娘酒、釀豆腐、麥芽糖等。  客家山歌是梅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來傳達客家男女情愛、勞動之樂。廣東漢劇是客家文化結合廣東文化的産物,也稱爲“漢江戲”、“興梅汗戲”,在梅縣地區較爲流行。  社會發展目標一、梅州市“十五”時期(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達290億元,年均增長9%,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人均GDP)達5750元(約合693美元),年均增長8%左右;  ---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爲72億元、116億元和102億元,年均增長分別爲5%、11%和10.5%;三次産業比例爲25:40:35;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5億元,年均增長8%;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78.1億元,年均增長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35億元,年均增長10%;  ---外貿出口總額3.97億美元,年均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1.29億美元,年均增長6%;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108元,年均增長5%;農村人均純收入4735元,年均增長6%;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增長控制在8.7‰以內。  二、梅州市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超過320億元,年均增長9.5%,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人均GDP)超過750美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其中,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達74億元、129億元、119億元,分別年均增長4.5%、11.5%、11%,三次産業比例調整爲23∶40∶37;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5%,占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達30%以上;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2億元,年均增長8%;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28億元,年均增長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億元,年均增長10%;  ---外貿出口總額29700萬美元,年均增長13.3%;實際利用外資19394萬美元,年均增長8.8%;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310元,年均增長5%;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538元,年均增長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2‰以內;城鎮化水平達到45%左右。  三、梅州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個發展階段主要預期目標  今後20年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五年打基礎、十年翻兩番、2020年全面達康”,具體可分爲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2003年至2007年),至2007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實現320億元以上,五年年均遞增9.5%;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人均GDP)超過750美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三次産業比例爲23:39.3:37.7  ---第二階段(2008年至2013年),至2013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超過650億元,六年年均遞增12.5%;人均國內産總值(人均GDP)超過1500美元,比2007年翻一番;三次産業比例爲14.6:45:40.4。  ---第三階段(2014年至2020年),至2020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超過1312億元,七年年均遞增10.5%;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比2013年再翻一番;三次産業比例爲10:48.5:41.5。  四、梅州市200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222.5億元,增長8.5%,其中:工業增加值63.8億元,增長10%;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09億元,增長8.3%;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81.4億元,增長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億元,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上年持平或略有上升;  ---外貿出口總額17500萬美元,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13815億元,增長8.6%;  ---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0元,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60元,增長3.5%;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6‰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2]  領導分工梅州市委書記 劉日知  梅州市委副書記 李 嘉 陳小山  梅州市委常委 林碧紅 黃偉聞 李金元 李純德 翁永衛 張遠方 彭耀新  梅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日知  副主任 古小平 黃開龍 張榮林 劉廣新 古銀增 雷近芳 陳林榮  秘書長 李華揚  梅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李 嘉  副市長 李金元 張遠方 鄭少偉 陳衛平 鄧建華 葉勝坤 陳建青  梅州市政協主席 溫華光  副主席 曾百友 陳良海 李再先 鄒浩元 陳麗霞 張光明 藍德清  秘書長 廖運生  梅州市紀委書記 李純德  副書記 曾小華 周秋明 葉解春  公交線路一路 泮坑旅遊區--&嘉大西校門 首班06:00 末班18: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泮坑旅遊區、泮坑小學、龍上小學、水白中學、金龍花園、三角鎮政府、泮坑路口、三角地、魚苗場、教育學院、冷凍廠、氣象局、大坜口、藥廠、市政府、新江路口、作新小學、玉英醫院、自來水廠、百家苑、江南百貨、保險公司、三板橋、東山大橋、客家公園、富樂花園、高級中學、僑新路口、陂塘、東廂市場、嘉應大學、月梅、嘉大西校門  二路 客都新村--&黃竹洋(夜班:客都新村--&嘉大西校門)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客都新村、客都C區、劍英體育館、交警直屬大隊、市政府、公汽總站、梅江三路、嘉應橋頭、嘉應西路、西橋職業學校、秋雲橋、渡江津、醫學院門診、西郊醫院、西郊政府、眼科門診、黃塘路口、梅州監獄、小花園、汽車總站、梅州中學、赤岌崗、華盛頓廣場、中醫院、東廂市場、嘉應大學、月梅、嘉大西校門、廣益中學、金盤橋、工業學校、BPW車軸廠、謝田、黃竹洋  三路 金城花園--&黃塘醫院(夜班:劍英公園--&黃塘醫院)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金城花園、梅縣機場、泮坑路口、三角地圓盤、劍英公園、家炳醫院、市交通局、麗都路口、華建市場、市政府、公汽總站、梅江三路、太平洋百貨、百花洲、保險公司、三板橋、東山大橋、東山公園、江邊路、華僑大廈、公園前、虹橋頭、赤岌崗、梅州中學、汽車總站、小花園、梅州監獄、黃塘路口、黃塘醫院  四路 客天下--&嘉大西校門 首班06:00 末班18: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客天下、東升、馬鞍山、貨運場、電信大樓、站前路口、市質監局、梅園市場、梅園新村、金利來步行街、金三角市場、海關大樓、江南車站、梅龍商城、東山橋頭、東山大橋、東山公園、江邊路、華僑大廈、公園前、虹橋頭、華盛頓廣場、中醫院、東廂市場、嘉應大學、月梅、嘉大西校門  五路 梅縣新縣城--&嘉大西校門 首班06:00 末班18: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梅縣新縣城、車上、縣公共事業局、盤谷步行街路口、崗子上、縣城區地稅分局、新城醫院、文化城、扶貴小學、巡警大樓、順風車站、盧屋崗、渡江津加油站、秋雲橋、渡江津、醫學院門診、西郊醫院、西郊政府、眼科門診、黃塘路口、梅州監獄、小花園、五洲城、五洲學校、新洲路口、軍分區、齒輪廠、五洲城汽車站、梅州中學、赤岌崗、華盛頓廣場、中醫院、東廂市場、嘉應大學、月梅、嘉大西校門  六路 火車站--&運興批發市場(夜班:火車站--&運興批發市場)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火車站、站前路口、強華廠、技工學校、三角地圓盤、劍英公園、市交通局、麗都新村、憲梓中學、金利來步行街、金三角市場、海關大樓、江南車站、市公安局、秀蘭大橋東、廣東漢劇院、市職業學校、親水公園、東中西校門、客家公園、富樂花園、高級中學、學院路口、僑新路口、陂塘、中醫院、華盛頓廣場、赤岌崗、梅州中學、五洲城汽車站、齒輪廠、軍分區、東廂小學、第三人民醫院、運興批發市場  七路 劍英體育館--&大塘(夜班:劍英體育館--&梅縣人民廣場)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劍英體育館、交警直屬大隊、市政府、新苑路口、勞動力市場、海關大樓、江南車站、梅龍商城、東山橋頭、三板橋、保險公司、法政路口、梅江橋頭、百花洲、太平洋百貨、嘉應橋頭、嘉應西路、麗群小學、禦花苑、科技路口、華僑城廣場、扶貴路口、萬秋樓、文化城、新城醫院、城區地稅分局、崗子上、天地人賓館、縣公共事業局、車上、梅縣新縣城、大沙河唇、河樹崗、大塘、大和  八路 汽車總站--&西陽耕和(夜班:汽車總站--&線藝廠)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五洲城汽車站、梅州中學、赤岌崗、虹橋頭、公園前、泰康路口、劍英橋下、油羅街口、金利來大街、程江橋頭、西橋市場、嘉應西路、嘉應橋頭、新中苑、財政局、江南車站、海關大樓、金三角市場、金利來步行街、友誼賓館、三鄉、東升工業園、五洲線路板廠、國威電子廠、中法撥蘭地、龍坑、威華膠合板廠、西陽鎮政府、線藝廠、西陽耕和  九路 公汽總站--&南口仙湖 首班06:00 末班18: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 公汽總站、梅江三路、嘉應橋頭、嘉應西路、西橋職業學校、秋雲橋、渡江津加油站、盧屋崗、順風車站、錠子橋加油站、錠子橋汽車站、西山村道、古塘坪、槐崗村道、鐵盧橋醫院、扶大路口、城西高速出口、梅縣高新區、梅縣憲梓中學、梅縣看守所、扶大工業園、交警支隊、超華電子廠、煙葉複烤廠、車陂、潘屋橋頭、開發區、南口車站、南口中學、南口仙湖  十路 公汽總站--&劍英紀念園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5分鍾  途經線路:公汽總站、市政府、交警直屬大隊、劍英體育館、客都C區、客都新村、客都大酒店、市氣象局、市交通局、家炳醫院、劍英公園、三角地圓盤、三角地、廣州本田、陶然居、梅州大橋、萬秋樓、扶貴路口、華僑城廣場、科技路口、禦花苑、麗群小學、嘉應西路、嘉應橋頭、新中苑、財政局、市公安局、秀蘭大橋東、黃坑村、申坑村、雙璜村、丙村電站、丙村路口、劍英大橋、松坪、雁洋、劍英紀念園  十一路 公汽總站--&梅南鎮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5分鍾  途經線路:公汽總站、梅江三路、新中苑、財政局、江南車站、海關大樓、金三角市場、金利來步行街、憲梓中學、麗都新村、市交通局、家炳醫院、劍英公園、三角地圓盤、泮坑路口、梅縣機場、金城花園、灣下、瓜園凹、大覺寺路口、三龍、長沙圩、長沙中學、羅依、石古大王、潮布壩、梅南鎮  十二路 火車站--&千佛塔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線路:火車站、站前路口、強華廠、市技工學校、三角地、廣州本田、陶然居、梅州大橋、萬秋樓、扶貴路口、華僑城廣場、科技路口、禦花苑、麗群小學、西橋職校、秋雲橋、渡江津、醫學院門診、西郊醫院、西郊鄉政府、眼科門診、黃塘路口、梅州監獄、小花園、汽車總站、梅州中學、赤岌崗、虹橋頭、公園前、東教場、華僑新村、煙草公司、僑新路口、學院路口、高級中學、富樂花園、學子大道路口、千佛塔  十三路 東教場--&南口仙湖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徑線路:東教場、泰康路口、劍英橋下、油羅街口、金利來大街、程江橋頭、西橋市場、麗群小學、禦花苑、科技路口、人民北路、人民北路路口、巡警大樓、錠子橋、錠子橋加油站、錠子橋車站、西山村道、古塘坪、梅縣交警大隊、梅縣人民廣場、新城中學、梅縣公安局、車上、新縣城、三峰山門凹、葵崗、燕山村道、雙橋、錦雞、問禮小學、葵黃村道、橋鄉村、南口車站、南口中學、南口仙湖  十四路 火車站--&銀營路口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線路:火車站、站前路口、電力大樓、梅園市場、梅園新村、鐵路大廈、金三角市場、海關大樓、江南車站、梅龍商城、群藝館、梅州人行、太平洋百貨、嘉應橋頭、嘉應西路、麗群小學、禦花苑、科技路口、人民北路、人民北路路口、巡警大樓、錠子橋、錠子橋頭、城西職校、車管所、區國稅局、殡儀館、城北油站、平遠路口、華僑中學、城北高速出口、磁性廠、顯坑村、南山橋、銀營路口  注:1):由于嘉應大橋立交橋改造,途徑該處的1路公交車改由新江路口、梅江三路、太平洋百貨、百花洲接原線路行駛。  2):由于彬芳大道友誼賓館到梅州大會堂段改造,途徑該處的4路、6路、7路、8路、11路公交車改沿梅江四路、梅江三路、嘉應中路行駛。(王朝網路 )简体版:& & &&  [url=http://tc./baike/detail_214336.html][img]http://image./baike/9.jpg[/img][/url]
 梅州市是中國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是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被尊爲“世界客都”。梅州中國著名僑鄉,祖籍在梅州的華僑華人及港澳台同胞超過360萬。梅州市東部與福建省交界,南部與廣東省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相連。梅州市屬海峽西岸經濟區,總面積爲1.5925萬平方公裏,2008年戶籍人口爲505.28萬,常住人口約412萬。
  市人民政府駐梅江區,郵編:514021。代碼:441400。區號:0753。拼音:Meizhou Shi。
基本概況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間作爲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毅進取精神。梅州標志性建築——梅江橋及“一江兩岸”。梅州標志性傳統建築——圍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自駕遊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梅州處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岩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汕尾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甯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成功在2009年10月承辦2009‘ 梅州 世界客商首屆大會。以後世界客商大會每隔兩年在梅州舉行。梅州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梅州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四大區域性中心城市(梅州、汕頭、湛江、韶關)之一。昔日的山區小鎮正逐步被花園式、綠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縣縣城和農村小城鎮爲主體的城市架構基本形成。城建與水利成爲新的亮點。梅城“一江兩岸”工程被國家水利部譽爲城市堤防建設“梅州模式”,被國家建設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環境範例獎”,2004年被評爲聯合國人居環境項目“優秀範例獎”。梅州首創的城市公廁管理模式,被聯合國國際能源與環境考察團譽爲“城市公廁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後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梅州又是廣東省的重要電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電裝機容量達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80億千瓦時。通信事業超前發展,建成了以公衆通信網爲主體、專用通信網爲補充的現代化綜合通信網絡,實現了電話程控化、長途傳輸數字化和所有村通電話。
  梅州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區內交通四通八達。
  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裏程15443公裏,其中高速公路252公裏,一級公路22公裏,二級公路1816.89公裏,三級公路和等級路8848.6公裏,每百平方公裏公路密度75.66公裏,公路通車總裏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區市前列。梅揭、梅河、天汕、梅州西環、興畲等高速公路全線相繼建成通車,使梅州山區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快車道,由梅州至深圳只需3個多鍾頭,至廣州只需4個鍾頭。同時,梅州南環(扶大高新區—三角)高速正在建設當中;梅大潮(梅州-大埔-潮州)09年年底開工;梅贛(梅州-江西贛州)、梅漳(梅州-福建漳州)、梅龍(梅州-福建龍岩)高速公路已獲國家立項,即將開工建設。每百平方公裏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區市前列。全市基本實現市到縣1小時交通圈、縣到鎮通三級以上水泥路、行政村村址基本實現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的交通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梅州市年公路網規劃通過市政府審批。梅州被列爲“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
  航道建設和管理維護、港口碼頭建設也得到重視和加強,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進,韓江幹流三河壩以下航道整治工作立項前期准備工作已完成。
  繼廣梅汕鐵路(廣州-梅州-汕頭)和梅坎鐵路(梅州-福建坎市)建成通車,開通了貨運和客運後,梅杭(梅州-杭州)、梅瑞(梅州-瑞金)鐵路也已完成規劃研究,鐵道部已將兩段鐵路列入鐵路網中長期調整規劃,即將在明年上旬開工。
  境內有可起降波音737飛機的梅縣機場,開通了至全國40多個城市的航班,正在研究開通梅州-台北兩岸直航航線。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長足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建設,人與自然的關系逐步走向和諧與協調。目前,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考錄取率多年來均保持在80%以上。葉劍英紀念館和客家公園、東山教育基地已建成開放,江南東改(江南東片人居環境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預計2009年10月世界客商首屆大會之前可以建成。廣東客家博物館成功升級爲“中國客家博物館”。2005年在“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評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此殊榮。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梅城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新的躍升。 
  梅州市有七個省級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平遠縣船燈舞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五華縣新橋鎮竹馬藝術之鄉(新橋鎮已並入華城鎮)、興甯市杯花舞藝術之鄉、大埔縣廣東漢樂藝術之鄉。其中有3個被命名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即梅縣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此外,山歌大師湯明哲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爲“廣東省優秀民間藝術師”。
  “梅州客家圍龍屋”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經濟概況  隨著梅州地區以高速公路爲主的道路建設全面鋪開,梅州市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
  2008年,梅州以“山洽會”爲龍頭,以打好經濟攻堅戰和過好社會穩定關爲重點,經濟社會在困難中得到新的發展。全年生産總值477.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生産總值中三次産業構成爲21.9∶42.5∶35.6,第一産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産業比重上升。
  【第一産業】 全市全年第一産業增加值104.75億元,增長6.1%。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提升農業産業化水平。全年糧食總産136.91萬噸,增長2.8%。其中,稻谷增長2.5%,水果增長2.2%。農業産業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一)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8年,全市農村經濟農業增加值77.8億元,增長5.6%。主導産業、特色産業發展壯大,農業産業化進程加快。主要農産品産量增幅明顯,其中糧食增長10.5%、肉類增長8.7%。
  (二)優勢農産品産業帶初見成效。在抓好糧食生産的同時,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狠抓以果茶爲主的優勢農産品生産,農業優勢産業帶逐步形成。目前,全市水果面積106.25萬畝,其中:金柚達29.17萬畝,臍橙4.85萬畝,茶葉面積14.83萬畝。金柚、茶葉、臍橙、龍眼、荔枝、青榄等帶來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已成爲梅州的拳頭産品和農村支柱産業,成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亮點。我市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金柚之鄉”、“單叢茶之鄉”的美稱。
  (三)農村工業化有新的突破。我市各級認真實施農村工業化的發展戰略,切實抓好農産品加工業,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緊扣水果、茶葉、玉米、優質米、蔬菜、畜禽産品、水産品的加工生産,提高農産品的加工率。至目前我市已成功開發了優質玉米酒、玉米罐頭、甜玉米汁、竹筍罐頭、客鄉奶、金柚茶、金柚酒、金柚黃酮、金柚汁、金柚含片、金柚護肝品等一批綠色食品和用品,全市現有農産品加工企業達525家,加工産值近10億元。
  (四)農業産業化經營進程加快。至目前止,全市有龍頭企業156家,其中:省級8家(國家級1家),市級46家。這些農業龍頭企業外接市場,內聯千家萬戶,對促進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市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總産值30.2億元,是農業總産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帶動農戶26萬戶,占總戶數的31%,每戶增收2200元以上。
  (五)訂單、外向型農業有較大的發展。充分發揮僑鄉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年來,有不少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回鄉興辦集旅遊、觀光、創彙農業于一體的外向型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外向型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市農産品進出口公司認真組織我市特色農産品出口,年出口創彙産值達1000多萬美元。豐順威華食品罐頭廠甜玉米罐頭、竹筍罐頭等加工産品,年出口創彙達700多萬美元,被評爲全省十大出口創彙農業龍頭企業之一。幾年來,我市訂單農業以每年增加7萬畝的速度發展,至目前,全市訂單農業面積達31.15萬畝,確保了大宗農産品暢銷。
  (六)農産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目前,市縣兩級農産品質量檢測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有了機構,人員逐步到位,購置了檢測儀器等設備一批,開展了檢測試點工作。培育無公害農産品基地工作進展順利,全市已獲國家級認證的無公害基地37家,面積9.97萬畝。農業標准化工作穩步推進。農業行政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幾年來查處假劣農資案件100多宗,有效地規範了農資市場,從源頭上確保農産品質量安全。
  (七)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大。隨著農業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步伐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發展勢頭良好,2003年全市有農村勞動力185.59萬個,從事二、三産業經營29.28萬人,外出務工勞動力63.28萬人(其中:常年外出46.04萬人),外出勞動力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4.1%。去年外出勞務收入達23.69億元,全市農民人均外出勞務收入611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6%左右。
  (八)農村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實。全市已完成了二輪承包,實行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積占耕地面積96%,第二輪承包期內全市都按中央規定的30年承包期限,重新簽訂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戶占實行家庭承包農戶的98%。全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制度,全市頒發土地經營權證書達80.34萬份,搞活土地使用權,允許農戶承包土地依法流轉。全市土地流轉面積51.93萬畝,轉包的面積5.19萬畝,占10%,租賃面積44.17萬畝,占85.1%,互換面積1.75萬畝,占3.3%。 全市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一是認真落實稅費改革政策。2003年稅改後全市農民負擔總額減少26558萬元,減幅爲85%,人平負擔僅13元,減少71元。今年又將農業稅調整爲3%,全年可減輕農民負擔2341萬元。二是認真落實各項減負制度,全面落實涉農收費的公示制度。三是紮實開展專項治理,進一步規範收費行爲。 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突出抓了以會計代理制爲主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全市145個鎮,已實行會計代理制的鎮有49個,達到了省提出的工作目標,使我市的農村集體財務、會計核算、集體資産管理、財務公開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村審計工作紮實開展。
  (九)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一是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到目前爲止,全市擁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25個,其中列爲農業部試點單位1個,列爲省廳試點單位4個。二是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全市從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化、經營管理等農技推廣機構789個,從業人數達4043人。並落實了國家對農技人員的各種優惠政策。據統計,全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共投入技術推廣經費3000多萬元,引進新品種、新技術300多個,産生經濟效益50多億元。三是農業信息服務不斷完善。建立了“梅州農業信息網”,創辦了“梅州農業”電視專欄節目,爲“三農”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3]。
  【第二産業】 全市全年第二産業增加值202.99億元,增長8.2%,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19.39億元,增長15.1%。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增加值87.19億元,增長15.4%。全年工業用電量29.9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4%。全年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爲196.57%,比上年提高26.2個百分點。其中:資産負債率比上年下降6.7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産率比上年增長15.5%,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全年實現利稅總額45.10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第三産業】 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170.14億元,增長14.7%。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68億元,增長17.4%,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136.92億元,增長17.2%,餐飲業零售額16.54億元,增長21.8%。全年交通運輸業完成增加值18.21億元,比上年增長9.6%。各種交通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88.96億噸公裏,增長13.1%;完成旅客周轉量79.48億人公裏,增長12.0%;郵政、電信業營業收入14.24億元,增長3.4%,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互聯網絡服務日益發達。全市接待國內外旅客337.1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3%,旅遊總收入36.74億元,增長12.6%。
  【基礎設施】 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39.24億元,增長1.1%,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資5.84億元,全市地方固定資産投資爲133.40億元,增長6.5%。
  【財政金融】 全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8.25億元,同比增長20.26%。全年全市稅收收入58.61億元,比上年增加4.55億元,增長8.4%。金融形勢比較穩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71.73億元,比年初增長9.7%。城鄉居民儲蓄人民幣存款余額345.36億元,比年初增長8.3%。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爲204.78億元,比年初減少0.4%。
  【外經外貿和利用外資】 全年進口總額464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2%。全年出口總額38122萬美元,增長22.8%,其中國有企業出口836萬美元,減少79.8%;“三資”企業出口14993萬美元,增長109.1%;私營企業出口21813萬美元,增長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項目165個,金額268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8%,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82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0%。
  【物價和人民生活】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爲100.2%(上年爲100%),上漲0.2個百分點。城鄉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據抽樣調查,梅州市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369元,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4.3%。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區爲43.2%,比上年降低2.1個百分點;農村爲45.6%,比上年降低1.3個百分點。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5788元,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群衆生産生活環境繼續改善。當年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總額49650.9萬元,廢水排放達標率爲77.6%,廢氣排放得到進一步控制。“三廢”綜合利用産品産值達6775.5萬元。全市各類社會福利單位收養人數3118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各級政府救濟人數17.98萬人次。全市大部分鄉鎮初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網絡,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新進展。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抽樣調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爲10.28‰,死亡率爲5.35‰,自然增長率爲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營企業入選廣東民企百強,她們是梅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明珠集團有限公司、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梅州市龍祥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梅州借力資本市場推動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取得重大突破,不僅有效破解了山區發展資金短板的問題,而且也使梅州成爲省內繼深圳、廣州、佛山、珠海之後,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級市。至目前爲止梅州先後上市公司有:廣東梅雁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嘉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華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私營企業情況:
  到2004年底,全市有2640戶私企,投資者680人,雇用員工32568人,注冊資本64.37億元。其中:農業企業50戶、采礦業38戶、制造業844戶、建築業125戶、電力企業57戶、交通運輸業40戶、批發零售業1019戶,居民服務業189戶,信息軟件業8戶。
  個體經營戶資料:
  到2004年底,全市個體工商戶64137戶,從業12萬多人,注冊資金10.55億元。主要分布如下:
  批發零售業40429戶,其中住宿餐飲業5397戶,租賃商務服務221戶,咨詢調查業9戶。
  居民服務業5562戶,其中理發美容保健業2024戶。
  農林類142戶。
  采礦業385戶。
  制造業7195戶。
  農副食品加工業822戶。
  服裝靴帽百貨業664戶,印刷媒介475戶。
  電力燃氣323戶,電器器材181戶。
  交通運輸600戶。
  信息傳輸互聯網服務245戶,租賃商務服務221戶。
  2004年度,新發展私營企業665戶,新增注冊資金20.5億元;新開個體戶9277戶,新增注冊資金10.5億元。本期注銷個體戶8829戶,實際新增442家個體戶。
  特色經濟提升壯大
  伴隨著招商引資工作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加快,各縣(市、區)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和産業優勢,努力培育壯大特色經濟。
  興甯市重點扶持機電制造業,特別是廣東明珠、南豐電氣、鵬鑫科技三家企業全部實現預定目標後,興甯機電制造業的總産值將超過8億元;服務好總投資45億元、總裝機容量87萬千瓦的興達電廠,總投資2.5億元的甯江建材日産2500噸幹法旋窯水泥生産線項目等,力爭用幾年時間把資源型工業打造成年産值超30億元的産業;充分發揮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提升壯大工藝紡織這個傳統産業,籌建集漂染、織造、整理、加工爲一體的紡織工業村。
  梅縣(含梅江區)著力培育新型工業、生物醫藥型工業、高新技術型工業“三大支柱”産業,打造電力、電子通訊、建材、汽車配件、工藝、醫藥化工“六大基地”。
  豐順縣主要是依托産業優勢,重點做大做強電聲行業。目前電聲行業已經成爲該縣的支柱産業,成爲招商引資的熱點行業,該縣也成爲全國較大的電聲産品基地。今年1—4月,豐順縣的電聲企業産值就達2.4億元,占全縣工業産值的47%。大埔縣堅持以瓷工富縣爲核心,重點抓好陶瓷、電力兩大支柱。其中僅陶瓷方面,該縣去年以來就新辦陶瓷企業58家。而梅江區則立足地處區域中心城市的實際,在大力發展工業項目的同時,認真做好經營城市文章,積極引進、鼓勵、支持民營資本投資第三産業,構建物流配送基地,大力發展連鎖超市,打造特色商品街,提升餐飲服務業。今年第一季度該區的第三産業産值7831萬元,同比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商品銷售總額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6%和18%。
  此外,平遠的稀土、林木深加工,五華的機電工業,蕉嶺的水泥工業等特色産業也在加快縣域經濟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壯大,一批優勢産業集群逐漸形成並成爲各縣(市、區)的産業品牌。
自然地理  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北鄰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縣,西北接江西省尋烏縣,西面連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西南、南面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揭陽市的揭東縣、揭西縣相接,東南面和潮州市的潮安縣、饒平縣相連。全境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15°18 ′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全市土地面積15899.62平方公裏。最大的盆地是興甯盆地,面積約350平方公裏。
  梅州地處五嶺山脈以南,全市85%左右的面積爲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地肥沃,含鉀豐富。
  梅州地下資源豐富
  礦藏點多面廣,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的有煤、鐵、銅、錳、鉛、鋅、銀、銻、稀土、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等48種,530多處礦床。 其中煤儲量2.7億噸,占全省第二位;錳、 鐵儲量分別占全省的20%和30%。梅縣的銅、蕉嶺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興甯的煤、平遠的鐵,以其儲量豐富、品位高而頗負盛名。但由于日,在興甯市黃槐鎮一煤礦發生&8.7礦難&,造成至少123名礦工遇難,梅州的全部煤礦已經被封閉。也給當地經濟造成一定損失,特別是興甯市。
  水資源豐富
  境內多年平均降雨量250.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28.7億立方米,産水量259.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發電量77.5萬千瓦,地下溫泉多(特別是豐順縣)、水溫高、水量大,還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
  動物資源
  梅州境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經濟價值較大的主要獸類和鳥類有200多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有100種以上。
  植物資源
  梅州境內有2000多種高等植物,已被記載的有1084種,隸屬于182科,598屬。這些植物中,有材用、藥用、油脂、芳香、蜜源、澱粉、果類、鞣料植物等,極富科研、實用和觀賞等價值。
行政區劃  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梅州市 面積15899.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05.28萬人(2008年),常住人口約41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32.07萬人。 
  梅江區 面積 298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514000。區人民政府駐金山街道。 
  興甯市 面積2105平方千米,人口 118萬。郵政編碼514500。市人民政府駐興田街道。 
  梅縣 面積2755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514733。縣人民政府駐程江鎮。 
  大埔縣 面積2470平方千米,人口 59萬。郵政編碼514200。縣人民政府駐湖寮鎮。 
  豐順縣 面積2710平方千米,人口 68萬。郵政編碼514300。縣人民政府駐湯坑鎮。 
  五華縣 面積3226平方千米,人口 128萬。郵政編碼514400。縣人民政府駐水寨鎮。 
  平遠縣 面積1381平方千米,人口 27萬。郵政編碼514600。縣人民政府駐大柘鎮。 
  蕉嶺縣 面積 960平方千米,人口 23萬。郵政編碼514100。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8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8年底。*
旅遊  梅州市內酒店、賓館、商廈林立,梅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梅州市內旅遊資源豐富,景點衆多,著名的景點有:梅城的千佛塔、人境廬,梅縣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國家5A級景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國家4A級景區)、陰那山省級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葉劍英紀念園(國家4A級景區)、聯芳樓、洞天湖旅遊度假區,平遠縣的五指石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3A級景區),世界第一天然臥佛——南台山天然臥佛(石正鎮),明、清時期粵贛閩著名“鹽道”要沖,廣東平遠龍文——黃田省級自然保護區,粵東最佳礦物質浴療保健溫泉熱柘溫泉;豐順縣的豐順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龍鯨河漂流、龍歸寨瀑布,蕉嶺縣的長潭旅遊度假區,五華縣的湯湖熱礦泥山莊(國家3A級景區),興甯市的合水旅遊區、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埔縣的客家土圍樓-花萼樓,大埔三河鎮旅遊景區等。其中,大埔三河鎮在2008年9月被確認爲廣東省第一批曆史文化名鎮之一。
  飲食文化:在梅州,可以吃到有很多客家美食,如: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客家娘酒,梅州腌面,米粄,黃粄等等。
曆史沿革  梅州具有悠久的曆史,據考古發現和近幾年的文物普查統計,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南漢設敬州,宋開寶四年(971年)改敬州爲梅州,元代設梅州路,明屬潮州府,清設嘉應直隸州,民國3年梅州改名梅縣,先後屬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區。新中國成立後,于1949年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甯、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65年設立梅縣專區,後改爲梅縣地區。1979年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爲梅縣市,梅縣地區所轄7縣1市改爲6縣1市。1988年,梅縣地區改爲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興甯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甯市。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梅州市總人口3802186人;梅江區 313821人、梅縣 516761人、大埔縣 352013人、豐順縣 449769 人、五華縣 879286人、平遠縣 215856人、蕉嶺縣 203173人、興甯市 871507人。
  截至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5個街道、161個鎮,2089個村委會、236個居委會。
  截至日,全市共有4個街道(包括經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梅縣新城街道,得到省政府批准)、154個鎮,共有179個居委會、2082個村委會,33779個村民小組。
  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6個街道、104個鎮。
  截止2008年末,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12個街道、104個鎮。
著名人物  梅州由于是僑鄉,在海內外擁有衆多的著名鄉賢。其中較爲著名的如現代的葉劍英、黃遵憲、丘逢甲、泰國前總理他信、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曾憲梓、田家炳,現任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及前著名足球運動員李惠堂等。
  詳細情況參見梅州市名人
  *備注:之前的名人介紹篇幅過長,整理至“梅州市名人”詞條
友好城市  ·維多利亞(塞舌爾)
  ·鸠比市(毛裏求斯)
梅州文化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在區內有很多古樸的客家民居,包括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最有特色和最爲著名。而當地的特産也以客家文化爲特色,包括有金柚、梅菜幹、鹽焗雞、客家娘酒、釀豆腐、麥芽糖等。
  客家山歌是梅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來傳達客家男女情愛、勞動之樂。廣東漢劇是客家文化結合廣東文化的産物,也稱爲“漢江戲”、“興梅汗戲”,在梅縣地區較爲流行。
社會發展目標  一、梅州市“十五”時期(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達290億元,年均增長9%,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人均GDP)達5750元(約合693美元),年均增長8%左右;
  ---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爲72億元、116億元和102億元,年均增長分別爲5%、11%和10.5%;三次産業比例爲25:40:35;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5億元,年均增長8%;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78.1億元,年均增長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35億元,年均增長10%;
  ---外貿出口總額3.97億美元,年均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1.29億美元,年均增長6%;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108元,年均增長5%;農村人均純收入4735元,年均增長6%;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增長控制在8.7‰以內。
  二、梅州市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超過320億元,年均增長9.5%,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人均GDP)超過750美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其中,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達74億元、129億元、119億元,分別年均增長4.5%、11.5%、11%,三次産業比例調整爲23∶40∶37;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5%,占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達30%以上;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2億元,年均增長8%;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28億元,年均增長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億元,年均增長10%;
  ---外貿出口總額29700萬美元,年均增長13.3%;實際利用外資19394萬美元,年均增長8.8%;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310元,年均增長5%;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4538元,年均增長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2‰以內;城鎮化水平達到45%左右。
  三、梅州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個發展階段主要預期目標 
  今後20年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五年打基礎、十年翻兩番、2020年全面達康”,具體可分爲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2003年至2007年),至2007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實現320億元以上,五年年均遞增9.5%;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人均GDP)超過750美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三次産業比例爲23:39.3:37.7
  ---第二階段(2008年至2013年),至2013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超過650億元,六年年均遞增12.5%;人均國內産總值(人均GDP)超過1500美元,比2007年翻一番;三次産業比例爲14.6:45:40.4。
  ---第三階段(2014年至2020年),至2020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超過1312億元,七年年均遞增10.5%;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比2013年再翻一番;三次産業比例爲10:48.5:41.5。
  四、梅州市200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全市國內生産總值(GDP)222.5億元,增長8.5%,其中:工業增加值63.8億元,增長10%;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09億元,增長8.3%;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81.4億元,增長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億元,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上年持平或略有上升;
  ---外貿出口總額17500萬美元,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13815億元,增長8.6%;
  ---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0元,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60元,增長3.5%;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6‰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2]
領導分工  梅州市委書記 劉日知
  梅州市委副書記 李 嘉 陳小山
  梅州市委常委 林碧紅 黃偉聞 李金元 李純德 翁永衛 張遠方 彭耀新
  梅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日知
  副主任 古小平 黃開龍 張榮林 劉廣新 古銀增 雷近芳 陳林榮
  秘書長 李華揚
  梅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李 嘉
  副市長 李金元 張遠方 鄭少偉 陳衛平 鄧建華 葉勝坤 陳建青
  梅州市政協主席 溫華光
  副主席 曾百友 陳良海 李再先 鄒浩元 陳麗霞 張光明 藍德清
  秘書長 廖運生
  梅州市紀委書記 李純德
  副書記 曾小華 周秋明 葉解春
公交線路  一路 泮坑旅遊區--&嘉大西校門 首班06:00 末班18: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泮坑旅遊區、泮坑小學、龍上小學、水白中學、金龍花園、三角鎮政府、泮坑路口、三角地、魚苗場、教育學院、冷凍廠、氣象局、大坜口、藥廠、市政府、新江路口、作新小學、玉英醫院、自來水廠、百家苑、江南百貨、保險公司、三板橋、東山大橋、客家公園、富樂花園、高級中學、僑新路口、陂塘、東廂市場、嘉應大學、月梅、嘉大西校門
  二路 客都新村--&黃竹洋(夜班:客都新村--&嘉大西校門)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客都新村、客都C區、劍英體育館、交警直屬大隊、市政府、公汽總站、梅江三路、嘉應橋頭、嘉應西路、西橋職業學校、秋雲橋、渡江津、醫學院門診、西郊醫院、西郊政府、眼科門診、黃塘路口、梅州監獄、小花園、汽車總站、梅州中學、赤岌崗、華盛頓廣場、中醫院、東廂市場、嘉應大學、月梅、嘉大西校門、廣益中學、金盤橋、工業學校、BPW車軸廠、謝田、黃竹洋
  三路 金城花園--&黃塘醫院(夜班:劍英公園--&黃塘醫院)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金城花園、梅縣機場、泮坑路口、三角地圓盤、劍英公園、家炳醫院、市交通局、麗都路口、華建市場、市政府、公汽總站、梅江三路、太平洋百貨、百花洲、保險公司、三板橋、東山大橋、東山公園、江邊路、華僑大廈、公園前、虹橋頭、赤岌崗、梅州中學、汽車總站、小花園、梅州監獄、黃塘路口、黃塘醫院
  四路 客天下--&嘉大西校門 首班06:00 末班18: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客天下、東升、馬鞍山、貨運場、電信大樓、站前路口、市質監局、梅園市場、梅園新村、金利來步行街、金三角市場、海關大樓、江南車站、梅龍商城、東山橋頭、東山大橋、東山公園、江邊路、華僑大廈、公園前、虹橋頭、華盛頓廣場、中醫院、東廂市場、嘉應大學、月梅、嘉大西校門
  五路 梅縣新縣城--&嘉大西校門 首班06:00 末班18: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梅縣新縣城、車上、縣公共事業局、盤谷步行街路口、崗子上、縣城區地稅分局、新城醫院、文化城、扶貴小學、巡警大樓、順風車站、盧屋崗、渡江津加油站、秋雲橋、渡江津、醫學院門診、西郊醫院、西郊政府、眼科門診、黃塘路口、梅州監獄、小花園、五洲城、五洲學校、新洲路口、軍分區、齒輪廠、五洲城汽車站、梅州中學、赤岌崗、華盛頓廣場、中醫院、東廂市場、嘉應大學、月梅、嘉大西校門
  六路 火車站--&運興批發市場(夜班:火車站--&運興批發市場)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火車站、站前路口、強華廠、技工學校、三角地圓盤、劍英公園、市交通局、麗都新村、憲梓中學、金利來步行街、金三角市場、海關大樓、江南車站、市公安局、秀蘭大橋東、廣東漢劇院、市職業學校、親水公園、東中西校門、客家公園、富樂花園、高級中學、學院路口、僑新路口、陂塘、中醫院、華盛頓廣場、赤岌崗、梅州中學、五洲城汽車站、齒輪廠、軍分區、東廂小學、第三人民醫院、運興批發市場
  七路 劍英體育館--&大塘(夜班:劍英體育館--&梅縣人民廣場)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劍英體育館、交警直屬大隊、市政府、新苑路口、勞動力市場、海關大樓、江南車站、梅龍商城、東山橋頭、三板橋、保險公司、法政路口、梅江橋頭、百花洲、太平洋百貨、嘉應橋頭、嘉應西路、麗群小學、禦花苑、科技路口、華僑城廣場、扶貴路口、萬秋樓、文化城、新城醫院、城區地稅分局、崗子上、天地人賓館、縣公共事業局、車上、梅縣新縣城、大沙河唇、河樹崗、大塘、大和
  八路 汽車總站--&西陽耕和(夜班:汽車總站--&線藝廠)首班06:00 末班22: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五洲城汽車站、梅州中學、赤岌崗、虹橋頭、公園前、泰康路口、劍英橋下、油羅街口、金利來大街、程江橋頭、西橋市場、嘉應西路、嘉應橋頭、新中苑、財政局、江南車站、海關大樓、金三角市場、金利來步行街、友誼賓館、三鄉、東升工業園、五洲線路板廠、國威電子廠、中法撥蘭地、龍坑、威華膠合板廠、西陽鎮政府、線藝廠、西陽耕和
  九路 公汽總站--&南口仙湖 首班06:00 末班18:0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站點: 公汽總站、梅江三路、嘉應橋頭、嘉應西路、西橋職業學校、秋雲橋、渡江津加油站、盧屋崗、順風車站、錠子橋加油站、錠子橋汽車站、西山村道、古塘坪、槐崗村道、鐵盧橋醫院、扶大路口、城西高速出口、梅縣高新區、梅縣憲梓中學、梅縣看守所、扶大工業園、交警支隊、超華電子廠、煙葉複烤廠、車陂、潘屋橋頭、開發區、南口車站、南口中學、南口仙湖
  十路 公汽總站--&劍英紀念園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5分鍾
  途經線路:公汽總站、市政府、交警直屬大隊、劍英體育館、客都C區、客都新村、客都大酒店、市氣象局、市交通局、家炳醫院、劍英公園、三角地圓盤、三角地、廣州本田、陶然居、梅州大橋、萬秋樓、扶貴路口、華僑城廣場、科技路口、禦花苑、麗群小學、嘉應西路、嘉應橋頭、新中苑、財政局、市公安局、秀蘭大橋東、黃坑村、申坑村、雙璜村、丙村電站、丙村路口、劍英大橋、松坪、雁洋、劍英紀念園
  十一路 公汽總站--&梅南鎮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5分鍾
  途經線路:公汽總站、梅江三路、新中苑、財政局、江南車站、海關大樓、金三角市場、金利來步行街、憲梓中學、麗都新村、市交通局、家炳醫院、劍英公園、三角地圓盤、泮坑路口、梅縣機場、金城花園、灣下、瓜園凹、大覺寺路口、三龍、長沙圩、長沙中學、羅依、石古大王、潮布壩、梅南鎮
  十二路 火車站--&千佛塔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線路:火車站、站前路口、強華廠、市技工學校、三角地、廣州本田、陶然居、梅州大橋、萬秋樓、扶貴路口、華僑城廣場、科技路口、禦花苑、麗群小學、西橋職校、秋雲橋、渡江津、醫學院門診、西郊醫院、西郊鄉政府、眼科門診、黃塘路口、梅州監獄、小花園、汽車總站、梅州中學、赤岌崗、虹橋頭、公園前、東教場、華僑新村、煙草公司、僑新路口、學院路口、高級中學、富樂花園、學子大道路口、千佛塔
  十三路 東教場--&南口仙湖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徑線路:東教場、泰康路口、劍英橋下、油羅街口、金利來大街、程江橋頭、西橋市場、麗群小學、禦花苑、科技路口、人民北路、人民北路路口、巡警大樓、錠子橋、錠子橋加油站、錠子橋車站、西山村道、古塘坪、梅縣交警大隊、梅縣人民廣場、新城中學、梅縣公安局、車上、新縣城、三峰山門凹、葵崗、燕山村道、雙橋、錦雞、問禮小學、葵黃村道、橋鄉村、南口車站、南口中學、南口仙湖
  十四路 火車站--&銀營路口 首班06:00 末班18:30 行車間隔:10分鍾
  途經線路:火車站、站前路口、電力大樓、梅園市場、梅園新村、鐵路大廈、金三角市場、海關大樓、江南車站、梅龍商城、群藝館、梅州人行、太平洋百貨、嘉應橋頭、嘉應西路、麗群小學、禦花苑、科技路口、人民北路、人民北路路口、巡警大樓、錠子橋、錠子橋頭、城西職校、車管所、區國稅局、殡儀館、城北油站、平遠路口、華僑中學、城北高速出口、磁性廠、顯坑村、南山橋、銀營路口
  注:1):由于嘉應大橋立交橋改造,途徑該處的1路公交車改由新江路口、梅江三路、太平洋百貨、百花洲接原線路行駛。
  2):由于彬芳大道友誼賓館到梅州大會堂段改造,途徑該處的4路、6路、7路、8路、11路公交車改沿梅江四路、梅江三路、嘉應中路行駛。上一篇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王朝網路無關。王朝網路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網友評論 &&&&&&&&王朝美圖& 06:17:00&&&頻道精選
&更多內容··········&最新評論··········&熱點推薦&01&&02&&03&&04&&05&&06&&07&&08&&09&&轉載本文&UBB代碼&HTML代碼複製到剪貼板...&&王朝简体&&|&&|&&|&&|&&|&&|&&|&&|&&|&&|&&|&&|&王朝分站&&|&&|&&|&&|&&|&&|&&|&&|&&|&&|&&|&&|&王朝編程&&|&&|&&|&&|&&|&&|&&|&&|&&|&&|&王朝简体&&|&&|&&|&&|&&|&&|&&|&&|&&|&&|&&|&&|&王朝其他&&|&&|&&|&&|&&|&&|&&&&&2005-&&版權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地食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