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京财经大学怎么样怎么样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南京江宁区的别墅怎么样?
西苑是不是比北苑好? 物业还是惠远么,物业管理怎么样? 周边环境如何?听说有什么牛奶河,是什么情况? 有知情的业主请告知,感谢~
浏览次数:0
小伙伴们还在答题的路上,先看看下面这些内容吧~
您知道南京别墅继承要办什么手续吗,南京在哪办理别墅继承权吗,我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看一下在这方面究竟有怎样的规定,相信大家看过以后对这方面会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为您在办理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下面就一起看一下吧。 []
浏览量:705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3,asku:12,askr:18,askz:34,askzx0:5,askzx:19,ask0:20,RedisW:67askR:284,askD:183 mz:nohit,askU:0,askT:0askA:468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看到有唐代南京的帖子被顶出来,想起以前看过的这篇描写唐代南京的文章。
&&&&在唐朝之前,六朝时的建康相当繁盛,据说梁武帝时,城中户口达到28万户,是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建设高峰。
&&&&548年(太清二年)侯景之乱爆发,建康遭到沉重的打击,陈朝建立后,建康重新恢复。
&&&&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陈叔宝,589年,隋军灭陈后平毁城邑宫苑,将建康城全部平毁为农田,仅在石头城设蒋州,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到此结束。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在杨素等大将率领隋军的进攻下,建康失守。陈叔宝被率先攻入宫城的隋将韩擒虎从井里抓获。后来,陈叔宝被隋军掳至隋都城洛阳,52岁时病疫。隋廷追赠他为大将军,封&长城县公&,葬于河南洛阳的芒山。其谥号&炀&,竟然和隋炀帝杨广一样,可见都是一路货色--误国昏君。
&&&&杨坚出身于寺院,是一个迷信的皇帝。在将南陈灭掉,后主掳离故都后,担心东南&天子气&再起,决定大破建康风水,打算彻底镇压一下。杨坚为什么会想到这事?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南京系帝王之宅,自东晋在此立国起,到陈灭亡,共有269年的都城历史。
&&&&平陈,诏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城置蒋州,统县三,户二万四千 一百二十五。杨坚对建康实施破坏的时间,当在公元589年城破之后。&平荡耕垦&,就是将城内地面上所有建筑拆毁,推成平地,开垦成田,供农民栽菜耕种,《隋书.五行志下》(卷二十三)也反映了此事:&及陈亡,建康为墟。&堂堂一国都城,竟然成了农民菜地。不要说中国了,在世界都城史上,也是罕见的。接着,废&建康&一名,恢复了秦始皇讥辱南京的&秣陵&。
&&&&当时的建康城,经东吴大帝孙权苦心经营,到南陈时,不论城市的规模、建筑的豪华,还是财富的聚集,都堪称当时中国甚至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之一,但最后竟被人为摧毁。
杨坚如此一毁,南京的&帝王之宅&,变成了农家小屋,风水尽失。六朝建筑,从此基本荡然无存。
&&&&不只如此,过去南京市区水运便利,秦淮河上有24航,一旦有警,撤舟断航,号称险隘。杨坚平毁南陈都城后,把这些也全部废掉,秦淮河风光不再。
&&&&这之后,南京又是三百多年没有王朝在此建都,一直到公元937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始主李c定都金陵,南京才再翻了一次&龙身&!
&&&&北方的政权可能在军事上比南朝强,但是文化上绝对是南朝强,而南京是南朝的首都,又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比如梁武帝萧衍,他的大儿子是昭明太子萧统,第三个儿子是简文帝萧纲,第七个儿子是元帝萧绎,他们统统都是诗人。梁武帝本人还和沈约、谢I这些著名诗人结为八友,规定诗歌平仄格律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沈约他们做的。
&&&&皇帝擅长文学,提倡文学,所以全民好文。莫砺锋举了个例子。当时南朝有个武将叫曹景宗,有一年他带兵北伐,打了胜仗,这在南朝是很少有的,皇帝很高兴,在宫里开宴会,叫沈约这些文人来写诗,写诗前要先“分韵”,选了一个去声韵,每人选两个字,作为韵脚写四句诗,大家肯定都是挑好写的字。曹景宗当时也在,人一高兴就喝多了,非要写诗,结果只剩下别人挑剩的两个字,“竞”和“病”,然后曹景宗就写了四句:“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这首诗写得很好,身为武人竟然写了这么好的诗,这说明南朝的诗歌水平普遍很高。这样的文化繁荣,就发生在我们南京。
&&&&唐初,建康故地受到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这一地区重又发展起来。
&&&&在唐朝(公元618年起)时,现在的南京先叫建康,唐初在此置江宁郡,后置升州。五代时杨吴(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年受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把扬州定为东都,而把南京定为西都)改为金陵府,并修筑规模空前的金陵城。唐朝灭亡后,南唐建都金陵,改称江宁府,并扩建了城邑。
&&&&北宋灭南唐后,重置升州,后又改为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改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并设行宫。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是当时东南纺织业的中心。再后改为金陵府。南京这个名称是从明朝开始起用的。
&&&&有人说,从刘禹锡动人的诗歌,可以感觉到唐代的时候,南京只留下一群孤魂野鬼,阴森而恐怖得气氛,荒芜而警醒的意境,十分贴合南京城的天然气质,和一座废都荒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片降幡出石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堪称鬼城丰都的另一个版本。
&&&&还有,莫砺锋说,南京人最应该多读唐诗,因为唐诗跟南京的关系特别密切。唐代首都是长安,在《唐诗三百首》里,有8首诗提到长安,提到南京的也是8首,这还不包括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因为主题离南京比较远。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F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di)秋。
&&&&不仅如此,写长安的名篇,多是讲大明宫,而写南京不一样,除了“金陵”这一大地名,凤凰台、朱雀桥、秦淮河、乌衣巷、长干里、台城等小地名也不断地被反复提及。
&&&&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乌衣巷那里有个仿制的王谢古居,这个名字不太对,王家和谢家怎么可能合住一个院子。当时整条街道都是他们两家住的,后来有人把住在这里的王导、谢安家里的子弟称为乌衣子弟,但不是说他们穿黑衣。“乌衣”原来是孙权建都南京的时候,在那里驻扎军队,在三国吴的时候,兵士穿黑衣服,所以那里叫乌衣巷。这首诗很有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属于怀古诗。
&&&&再来看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首诗非常巧妙,写一对青年男女在河上相遇之后的对话,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情景,秦淮河上船来船往,一条船过来了,船头站着一个姑娘,对面来了一个小伙子,姑娘主动上前跟小伙子说话:“请问您家住在什么地方?我是横塘的,咱们说不定是老乡呢。”横塘是南京西南的一个小镇。这个姑娘主动自报家门,说明她对这个小伙子颇有意思。小伙子的回答看似老老实实,有点木讷,其实不是这样,“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相逢恨晚”,然后读者就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浪漫联想。
&&&&唐诗中有很多名篇就产生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这片土壤里有生活,有文化积淀,有情感故事,所以容易产生名篇。
&&&&在南京除了有唐代的精神遗存,还有物质遗存。
&&&&过去,城南升州路上的食品店“公大祥”(我们南京师大的前任校长叫公丕祥)生产的重阳糕最出名,看上去就特有食欲。南京谚语云:“吃了重阳糕,夏衣就打包。”标示着夏日已然远去。旧时,南京新婚第一年的女子娘家要送“重阳盒”,盒内盛的是秋令鲜果,盒上插一面大重阳旗。老人回忆,民国初年“蒋驴子”(指晚清南京富商蒋寿山,至今城南三条营还有他家的豪华宅第)家每年送重阳盒的场面最为排场,除了送时鲜水果之外,还有秋冬两季女儿女婿的服饰。挑担的家童、引路的女佣要走半条街,成为一次小小的出会。重阳糕上也要插一面重阳旗。重阳旗的制作很有讲究,一般剪成近似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红绿纸,切出牙边,旗面刻出水浪云丝等各色花样,中央粘一圆形金纸片,以竹篾制作旗杆。一块糕上插一杆小旗,一板几十块重阳糕插上几十面小旗,招人眼目。小孩最喜欢,上街必缠着大人买,吃了糕,还留下一面小旗在手上玩。当年,南京城南的纸店和香烛店也有做好的重阳旗卖,大小不等。小的是细竹竿上端贴着纸套,纸套上贴着六面小旗连缀成的大三角形,每边三个小旗;也有每边五面、七面小旗的,最正宗的是每边九面小旗,共四十五个小旗糊成,每边九个象征九九重阳。这些旗子中间镶一个令字,人家买回常常插在门楣。
&&&&据《金陵岁时记》说,此风起自唐代,重阳旗本来是皇家令旗。
&&&&看到老人手中的重阳糕,和重阳旗了吗?
&&&&在栖霞山大路右侧寺庙前有一碑亭,亭内有一块唐碑叫“明征君碑”。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明征君而立。唐朝明增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等,他都“称疾不就”,隐居深山,故称“征君”,又称“隐君”。据说这块碑得以竖立,是明增绍的第五世孙明崇俨,在唐高宗面前争取到的。碑文为高宗上元三年所撰,唐代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王知敬篆额,碑阴“栖霞”二字为高宗亲笔,碑文是一篇关于明增绍的传记,供后人观览。
&&&&2001年于明孝陵东侧,紫霞湖畔的一座小山顶上,发现一处珍贵文物遗存,该遗存由唐代石刻、砖石道路及围护在石刻北、西、南三面的大型半圆形砖石护墙构成。周围有一平面呈半环形结构、直径超过五十米的的砖石护墙,经考古人员局部清理,发现墙宽一点二米,最高处尚残存约一米,墙身之外还有一道壕沟。
&&&&唐代石刻系一长、宽各为1米,高为0.67米的硕大建筑构建,奇特的是它的四面都装饰着建筑浮雕图案,内容包括人字拱、直棂窗、直棂门等。雕刻手法细腻逼真,十分精美。据有关文物专家考证,这些图案过去主要见于北方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西安大雁塔、玄奘法师舍利塔等隋唐时代的壁画或建筑实例上,在江南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文物的发现,不仅弥补了南京乃至江南地区六朝以后隋唐时代建筑考古研究资料的不足,而且它很可能是始建于六朝时代的江南名刹开善寺的遗存,甚至与高僧宝志或慧约娄禅师的舍利塔有关。
&&&&在南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李白见南京秦淮河中月圆如璧,遂从淮清桥跳下河去捉月而死。这个传说固 然属于文学上的“异传现象”,却表达了南京人民对李白的怀念。李白的这一跳,把文德桥下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桥的两边,各有半个月亮,这就是秦淮河上的著名景点--号称天下奇景的“文德分月”的来历。著名诗人闻一多的长篇叙事诗《李白之死》,对李白在南京秦淮河上投水捉月和秦淮明月的迷人景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在安徽采石矶,那里有李白衣冠冢。
&&&&李白一生曾多次到过南京。李白丰富多采的一生,雄奇豪放的诗文,与南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特别是南京的山川风物激发了诗人高昂的诗情,他曾游览和歌唱过南京的紫金山、玄武湖、凤凰台、劳劳亭、长干里、板桥浦等,据粗略统计,李白写金陵的诗有近百首之多。
&&&&青年李白在金陵的主要活动是凭吊古迹,结交朋友。
&&&&他在《金陵三首》中写道:“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六朝帝都那时已经衰落,对诗人来说,它无疑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不过,年轻的诗人并未长久地沉浸在怀古伤感的情绪之中,一群朋友的追游聚散,成了李白这一时期金陵诗的主题。他和酒客们在城西的孙楚酒楼玩月,达曙歌吹,日晚乘醉。他要离开金陵到别处去,朋友们设宴送行,他写下《金陵酒肆留别》,说朋友之间的情意可以和长江比短长!
  李白42岁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不久遭到谗毁,被“赐金放还”,再度漫游各地。
&&&&天宝六年(747)至九年,他大部分时间住在金陵。
&&&&天宝十三年,与魏万泛舟秦淮,以诗文稿相托,后编为《李翰林集》。有名的《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这首诗,大约就是这一时期在南京写的。结尾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政治抱负受打击后的郁闷的心情。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黄河中下游的地主阶级怆惶南奔,李白写了一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建议把国都迁到金陵。
 &&第二年,李白应永王李U之邀泊舟金陵城下。他有《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建议其以金陵为根据地,出师北伐。诗中写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自比谢安,表达了要平定安史之乱的豪情。后来,李亨继位,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回。
&&&&上元二年(761),史朝义作乱,李白决计再度从军,不料半道病还,在《留别金陵崔侍御》的诗中长叹道:“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金陵)。”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作者: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作者:李白&
金陵控海浦,绿水带吴京。&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裙烂明星。&
朝罢沐浴闲,遨游亮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恩乐荣&
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作者: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
作者: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鸟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作者:李白&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翦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覆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长干行(一)&
作者:李白 [唐] 701-762&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二)&
作者:李白&
忆妾深闺里, 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是步崔颢《题武昌黄鹤楼》的诗韵,李白在凤凰台上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这才敌过崔颢的《题武昌黄鹤楼》,同样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以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书中赞叹不已:“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是套的妙。”
&&&&李白生平嗜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任斯庵在《白下亭》中说:“金銮殿上脱鞋去,白下亭东索酒尝。”
&&&&李白前后几次游历金陵时,都是离不开酒杯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留别》)。“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留别金陵诸公》)。“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月下一见君,三杯便回桡”(《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即今玄武湖)感古作》。“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垒。
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金陵凤凰台置酒》)。
  从以上诗句来看,李白在金陵至少到过城西(石头城)、大中桥(古白下亭)、玄武湖(古名北湖)、花露冈(古凤凰台)等地饮过酒。更有趣的是他曾在金陵江边落星冈,将早年在长安时玄宗赐给他的紫绮裘换了酒吃:“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在旅游金陵时,每到一处,只要是明月当空,他都要尽情欣赏明月的清晖,并为之歌颂:“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寄杨江宁》)。“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月下吟》)。“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金陵》),“北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金陵王处士水亭》)。
  李白曾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衣冠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相传有一次在秦淮河今文德桥头的一座酒楼歇脚,这一天是冬月(农历十一月)十五,到了晚上,他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他抬头看见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高兴,便下楼到桥上走走,正走上桥,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添了几条黑影。李白这时已醉醺醺的,一见月亮给河水弄脏了,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捉月。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变成两个半边月。此后据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时,站在桥头朝水里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刚好分成两个半边月,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后人根据李白捉月的故事,在桥畔筑了一座“得月台”。有乔仲常者绘有一张《李白捉月图》,蔡题诗说:“寒江觅得钓鱼船,月影江天月在天。世人不能容此老,画图常看水中仙”。
  李白的一生,赢得了诗仙、酒仙、水中仙的美名,而他在金陵的诗酒月是其一生的重要一章。
&&&&李白如此,唐代南京的其他文人又当如何?
&&&&唐朝的南京,令人向往的时代,可惜留下的笔墨太少太少。
&&&&唐代在南京留下的物质为什么少?除了时间久远的因素,还因为人的元素,那是因为朱元璋,因为燕王朱棣,因为豫亲王多铎,因为洪秀全,因为曾国藩,因为那小日本!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7-02-04 11:54
&&[第2版 02-04 11:54]
北方政权一直对大蓝鲸与生俱来的帝王之气心怀芥蒂耿耿于怀
收藏记忆&见证变迁
发表于:17-02-04 13:19
唐代的南京真是惨,连州治到后来都没了,几个县直接划归设在镇江土地上的蒋州管理,堂堂几代帝都沦落至此,管中窥豹可知政治迫害之触目惊心。这是内心多么不自信才会干出的事情来,呵呵。。。
发表于:17-02-04 15:07
&&[第5版 02-04 15:07]
唐代时,许多著名人物都来过今天的南京,李白就多次来过,甚至建议朝廷迁都今天的南京。杜甫也来过。王昌龄在南京地区做过小官。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当过升州刺史。
783年,因藩镇为乱。唐朝的著名画家、后来还做过宰相的韩暝藿鹆辏员柑频伦诓皇敝琛分析李白的诗,大概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南京,还算比较繁华。因为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当时的南京,虽然行政级别不高。但是唐朝除了长安、洛阳等城市外,想通过行政手段搞人为经济,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南京在当时,虽没有了南朝国都的大城市范儿,但还算一个比较繁华的城市。
发表于:17-02-04 15:19
&&[第2版 02-04 15:19]
回复 第3楼 的 @惠麓听松:据说秦始皇对金陵王气非常忌惮。当然这是传闻了。不过真实的历史是: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二世而亡!隋文帝也对金陵王气非常忌惮,当然这也是听说来的。不过真实的历史是:隋朝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二世而亡!
咱们啊,要多注意真实的历史呀。
发表于:17-02-04 15:31
唐朝最后怎么衰亡的呢?主要是由于安史之乱! &那安禄山又是从哪里起兵的呢?
真实的历史是:整个唐朝,江南、江淮地区都还算比较安稳的。也是比较平静的。
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江南、江淮地区的经济突飞猛进,逐渐能够和北方经济分庭抗礼,甚至在唐朝晚期,出现了超越北方的迹象。
南京的地理位置太好了,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伏笔。
唐朝灭亡之后,辉煌了一千多年的关中地区,反而逐渐沉寂了。
发表于:17-02-04 16:34
好文章啊,拜读了
发表于:17-02-04 18:32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若干年后金陵的王气又会不会大放异彩了
发表于:17-02-04 21:50
&&[第2版 02-04 21:50]
所谓的“金陵王气”只是因为南京占据江左,大家看地图就知道了,南京的北面和西面都是长江,在冷兵器时代,南京易守难攻,适合割据小王朝的防守,所以在南朝,在五代十国的南唐、民国都是基于这个原因定都在南京。说到底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地位。不是唐朝打压南京,而是南京在中国大一统时期,其地理位置无法发挥特殊的作用。大一统时期,大运河和长江的十字交叉点在扬州、镇江,大运河和黄河的交叉点在淮安,都与南京无关。南京本土是丘陵地带既不盛产稻米,也不盛产蚕丝(丝绸),所以在统一的王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南京都没什么建树。明朝时,南京只是受排挤官员的养老地,也不是权力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文化中心。
春风十里扬州路,烟雨千家广陵潮。
二分明月江都郡,人生只合邗国老。
《扬州古典园林胜甲天下》
【瘦&西&湖】湖上园林巅峰之作,私家园林极致典范,精美绝伦国画长卷
【&个&&园&】园林孤例,文人写意,富商雕琢,融四季于咫尺乾坤。
【寄啸山庄】晚清旧作,中西合璧,藤萝翠带,回廊叠石两臻佳妙。
【汪氏小苑】中庸之作,道家之数,轻檐飞瓦,精雕传世。
【西&&&&园】佛国御园,醉翁苏子,五泉香茗。
【逸&&&&圃】曲径通幽处,绝处问径时。
【小&盘&谷】山非山,水非水,溪谷深,石径旋。
余则逸圃、匏庐、珍园、蔚圃、二分明月楼、后圃、怡庐、徐园、
棣园、意园、青云山馆等等,不一而足,盖为园林之城。
发表于:17-02-04 21:46
现在的南京,作为省会,放在历史坐标里来看,既不高,也不低,属于正常地位。
春风十里扬州路,烟雨千家广陵潮。
二分明月江都郡,人生只合邗国老。
《扬州古典园林胜甲天下》
【瘦&西&湖】湖上园林巅峰之作,私家园林极致典范,精美绝伦国画长卷
【&个&&园&】园林孤例,文人写意,富商雕琢,融四季于咫尺乾坤。
【寄啸山庄】晚清旧作,中西合璧,藤萝翠带,回廊叠石两臻佳妙。
【汪氏小苑】中庸之作,道家之数,轻檐飞瓦,精雕传世。
【西&&&&园】佛国御园,醉翁苏子,五泉香茗。
【逸&&&&圃】曲径通幽处,绝处问径时。
【小&盘&谷】山非山,水非水,溪谷深,石径旋。
余则逸圃、匏庐、珍园、蔚圃、二分明月楼、后圃、怡庐、徐园、
棣园、意园、青云山馆等等,不一而足,盖为园林之城。
发表于:17-02-04 21:53
&&[第2版 02-04 21:53]
唐朝时,长安的皇室、官员经常跑到洛阳来“就食东都”,就是仰仗大运河,仰仗大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淮安等东南半壁江山。很明显,此时的南京是无足轻重的,也根本无法发挥作用。不是唐朝打压南京,而是此时的历史不需要南京。只有等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分裂,南京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金陵王气,才会再度显示出历史作用。
春风十里扬州路,烟雨千家广陵潮。
二分明月江都郡,人生只合邗国老。
《扬州古典园林胜甲天下》
【瘦&西&湖】湖上园林巅峰之作,私家园林极致典范,精美绝伦国画长卷
【&个&&园&】园林孤例,文人写意,富商雕琢,融四季于咫尺乾坤。
【寄啸山庄】晚清旧作,中西合璧,藤萝翠带,回廊叠石两臻佳妙。
【汪氏小苑】中庸之作,道家之数,轻檐飞瓦,精雕传世。
【西&&&&园】佛国御园,醉翁苏子,五泉香茗。
【逸&&&&圃】曲径通幽处,绝处问径时。
【小&盘&谷】山非山,水非水,溪谷深,石径旋。
余则逸圃、匏庐、珍园、蔚圃、二分明月楼、后圃、怡庐、徐园、
棣园、意园、青云山馆等等,不一而足,盖为园林之城。
发表于:17-02-04 22:03
回复 第11楼 的 @维扬春早 :
既然广陵对皇朝那么重要,那为什么唐宋两代,连个“府”的名号都没弄到呢?
发表于:17-02-04 22:23
李白在政治上一直是处于失意状态,从始至终没有生活在主流政治舞台,当时最主流的城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还有太原之类的,李白最爱的是长安,可惜终其一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退而其次来到金陵,在金陵这个没落帝都找到相似的气质,他所有描述金陵的诗句其实都在影射自己的怀才不遇。
李白写了很多关于南京的诗句,当然唐诗中的南京是指成都,李白将成都与长安并称,极尽奢华描写蜀地景色,这些诗是献给唐玄宗的,文人的谄媚之色尽显,读懂最后两句便知。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发表于:17-02-04 23:11
南京建都历史从三国时代的东吴到蒋中正(南京国民政府),历时超过一千五百年,建都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的古都之中名列前茅!建都南京历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保证了东亚汉文明的持续发展,不然中国大陆老早就被胡人政权占领了。当时五胡乱华,南下的各种游牧民族不但残暴不说,他们其中有些人究竟是不是黄种人,现在都不能肯定。随便举一个例子,当时以氐族为代表的前秦帝国兵力强大,占领了整个中国北方不说,而且拿下了四川。比后来的什么辽国(契丹)、金国(女真)牛逼多了。东晋差一点就没了,如果历史是这样的话,后面还没有隋唐帝国就不好说了,因为历史全乱套了。如果没有隋朝和唐朝,不仅仅影响到中国的历史走向,而且还影响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的历史走向。而这不过是南京建都历史上一个小小的波澜而已。
发表于:17-02-04 23:38
&&[第2版 02-04 23:38]
以下是引用 第14楼 @茉莉花炒蛋 的话:
南京建都历史从三国时代的东吴到蒋中正(南京国民政府),历时超过一千五百年,建都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的古都之中名列前茅!建都南京历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保证了东亚汉文明的持续发展,不然中国大陆老早就被胡人政权占领了。当时五胡乱华,南下的各种游牧民族不但残暴不说,他们其中有些人究竟是不是黄种人,现在都不能肯定。随便举一个例子,当时以氐族为代表的前秦帝国兵力强大,占领了整个中国北方不说,而且拿下了四川。比后...
南京在南北朝和明朝时期2次成为世界第一(当然同时也是全国第一),3次成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地、复国之都,12次成为都城(仅限于首都、留都、陪都、行都4种),总共建都时间长达900余年。
1、中国历史上,南京3次成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地、复国之都,太伟大了,简直是无与伦比!南京是具有纯正汉族血统的古都,堪称中华文明的圣地和福地!
详见http://www.xici.net/d.htm
2、整个明朝时期,南京雄霸天下,无可匹敌,被西方人誉为世界上最雄伟秀丽的城市,远超北京,代表古代中国社会的最高顶峰!
详见http://www.xici.net/d.htm
3、六朝(南朝)时期的南京被历史学家誉为“世界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之一”,六朝“梁”时期的南京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1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
详见http://www.xici.net/d.htm
发表于:17-02-04 23:57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他的父亲杨忠出生在北方,是不折不扣的北朝人。他年轻时在今天山东游历时,正好南朝(梁)的军队北伐,占领了杨忠所在的地区。杨忠被南朝(梁)的军队带到江南。后来被南朝封为直阁将军,追随南朝(梁)传奇将军陈庆之北伐入洛阳,重新回到北方。陈庆之后来回到江南,杨忠留在了北方,遇到了一生的战友独孤信。后来中国北方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这两个政权互相攻击。杨忠和独孤信加入西魏集团,成为大将。后来由于在前线不敌东魏,为了保命,杨忠又一次投奔南朝,又一次回到江南,不过这一次是和独孤信一起投奔南朝。南朝梁武帝接待了杨忠和独孤信,并且给杨忠封了官。
公元537年,杨忠和独孤信拜别梁武帝,又回到北方。公元541年,杨忠的儿子,后来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才出生。
至于独孤信,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个传奇人物,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第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
其中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就是独孤信的四女儿----元贞皇后。
所以说,没有南朝(梁),隋朝开国皇帝的父亲、唐朝开国皇帝的母亲,估计都没有啦。
也就没有什么隋朝、唐朝了。
不知道是什么朝代了。
发表于:17-02-05 00:55
以下是引用 第9楼 @维扬春早 的话:所谓的“金陵王气”只是因为南京占据江左,大家看地图就知道了,南京的北面和西面都是长江,在冷兵器时代,南京易守难攻,适合割据小王朝的防守,所以在南朝,在五代十国的南唐、民国都是基于这个原因定都在南京。说到底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地位。不是唐朝打压南京,而是南京在中国大一统时期,其地理位置无法发挥特殊的作用。大一统时期,大运河和长江的十字交叉点在扬州、镇江,大运河和黄河的交叉点在淮安,都与南京无...扬州农二就不要出来丢人了
&&&&&&&&&&&&&&&&&&&&史上最伟大的套套
1&杜蕾斯&Durex&(1929年伦敦,世界安全套第一品牌)&
2&杰士邦&Jissbon&(100年历史,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和美国)&
3&第六感&(知名畅销品牌)&
4&诺丝&(美国品牌,世界知名品牌)&
5&多乐士Donless&(知名畅销品牌)&
6&高邦&(中国最大的安全套生产企业之一)&
7&双蝶&(大型安全套生产企业,&杜蕾斯”中国唯一合资企业)&
8&冈本Okamoto&(1934年日本,日本雄居第一的安全套品牌)&
9&挑战者&(知名畅销品牌)&
10&双一&(国内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厂家之一)&
发表于:17-02-05 09:31
综观中国3000年文明史,西安(还有洛阳)是前半段的中心,唐朝以后,西安(包括洛阳)就衰落了,再也没有崛起过。而北京是在元朝开始,也就是最近800年,才成为中国的中心,在此以前北京也是默默无闻,而且北京主要是胡都,对中华文明是起摧残作用的。
& & &而南京,从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开始,到最近的60多年前,中华民国建都南京,延绵不绝近2000年,是我国建都时间跨度最长的古都,而且南京是具有纯正汉族血统的古都。
发表于:17-02-05 10:02
回复 9 楼 @维扬春早 :
你这张嘴对南京再怎么抹黑也抹不去南京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以及南京在南中国无可比拟的地位。金陵的王气最早是从所谓的龙脉而衍生,所以才会有楚王埋金的金陵,才会有秦始皇开凿秦淮河以泄王气
一个扬州人对南京如此的羡慕嫉妒恨也算是奇葩了,你把南京说的一文不值,扬州现在就能因此获益了吗?
发表于:17-02-05 10:09
简单说一下”维扬春早”这名网友:
此人真是多面人生,在西祠的很多版上,都有此人的发帖和跟帖,有很多观点基本都是正确的,也赞同。
但不知为何,只要一提到南京,此人立刻就换了一副面孔,好像与南京有深仇大恨似的,且不说宁扬是近邻,又是都市圈内,此人的反常,真不知因何事而专说南京的坏话,南京在何处得罪你了??????
发表于:17-02-05 10:25
回复 20 楼 @scgdnjjlhfqx :
如果你真了解我,你就会发现我从来不黑南京,除非跟那些2货吵架。
我一般比较客观,不管南京,还是其他城市。
春风十里扬州路,烟雨千家广陵潮。
二分明月江都郡,人生只合邗国老。
《扬州古典园林胜甲天下》
【瘦&西&湖】湖上园林巅峰之作,私家园林极致典范,精美绝伦国画长卷
【&个&&园&】园林孤例,文人写意,富商雕琢,融四季于咫尺乾坤。
【寄啸山庄】晚清旧作,中西合璧,藤萝翠带,回廊叠石两臻佳妙。
【汪氏小苑】中庸之作,道家之数,轻檐飞瓦,精雕传世。
【西&&&&园】佛国御园,醉翁苏子,五泉香茗。
【逸&&&&圃】曲径通幽处,绝处问径时。
【小&盘&谷】山非山,水非水,溪谷深,石径旋。
余则逸圃、匏庐、珍园、蔚圃、二分明月楼、后圃、怡庐、徐园、
棣园、意园、青云山馆等等,不一而足,盖为园林之城。
发表于:17-02-05 10:29
回复 12 楼 @rszxh :
唐代,扬州是大都督府,由皇室亲王直接任一把手。其次又是天下四(六)个军事中心之一,唐末演变成藩镇割据。
用现在的话说,唐代扬州=现在上海+南京。政治级别属于直辖市,同时又是东部军区。
春风十里扬州路,烟雨千家广陵潮。
二分明月江都郡,人生只合邗国老。
《扬州古典园林胜甲天下》
【瘦&西&湖】湖上园林巅峰之作,私家园林极致典范,精美绝伦国画长卷
【&个&&园&】园林孤例,文人写意,富商雕琢,融四季于咫尺乾坤。
【寄啸山庄】晚清旧作,中西合璧,藤萝翠带,回廊叠石两臻佳妙。
【汪氏小苑】中庸之作,道家之数,轻檐飞瓦,精雕传世。
【西&&&&园】佛国御园,醉翁苏子,五泉香茗。
【逸&&&&圃】曲径通幽处,绝处问径时。
【小&盘&谷】山非山,水非水,溪谷深,石径旋。
余则逸圃、匏庐、珍园、蔚圃、二分明月楼、后圃、怡庐、徐园、
棣园、意园、青云山馆等等,不一而足,盖为园林之城。
发表于:17-02-05 10:34
回复 19 楼 @华侨路扛把子 :
我从来没有贬低过南京,你看我之前说的就知道,我认为中国在分裂期,南京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比如南北朝时期作为首都顶住了五胡南侵。南京作为四大古代首都是名副其实的,政治方面要比杭州显赫的多。
春风十里扬州路,烟雨千家广陵潮。
二分明月江都郡,人生只合邗国老。
《扬州古典园林胜甲天下》
【瘦&西&湖】湖上园林巅峰之作,私家园林极致典范,精美绝伦国画长卷
【&个&&园&】园林孤例,文人写意,富商雕琢,融四季于咫尺乾坤。
【寄啸山庄】晚清旧作,中西合璧,藤萝翠带,回廊叠石两臻佳妙。
【汪氏小苑】中庸之作,道家之数,轻檐飞瓦,精雕传世。
【西&&&&园】佛国御园,醉翁苏子,五泉香茗。
【逸&&&&圃】曲径通幽处,绝处问径时。
【小&盘&谷】山非山,水非水,溪谷深,石径旋。
余则逸圃、匏庐、珍园、蔚圃、二分明月楼、后圃、怡庐、徐园、
棣园、意园、青云山馆等等,不一而足,盖为园林之城。
发表于:17-02-05 10:35
&&[第2版 02-05 10:35]
以下是引用 第19楼 @华侨路扛把子 的话:
一个扬州人对南京如此的羡慕嫉妒恨也算是奇葩了,你把南京说的一文不值,扬州现在就能因此获益了吗?...
在南京面前,扬州的历史文化不值得一提,不是同一档次的。
发表于:17-02-05 10:56
&&[第2版 02-05 10:56]
对南京历史文化作出最好诠释的,应该是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对南京的描写:
             
               南 京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为天京的洪秀全,那样叱咤风云,闹成如此气象?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中华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黄河流域。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风夷习的侵染,情景自然就变得怪异起来。南京当然也要领受黄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紧贴长江,这条大河与黄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两条大河的强力冲撞,应归因于一个庞大民族的异质聚汇。
  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我多次对南京的朋友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诗中,有不少与南京有关,其中尤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最: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1000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1000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
发表于:17-02-06 12:49
&&[第2版 02-06 12:49]
以下是引用 第25楼 @x679ya 的话:
对南京历史文化作出最好诠释的,应该是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对南京的描写: 南 京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1000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1000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
余秋雨写过多篇有关南京的文章,其中还有一篇&钟山赋&,也还是可以的,都比较客观.&
发表于:17-02-05 14:29
&&[第2版 02-05 14:29]
以下是引用 第22楼 @维扬春早 的话:
回复 12 楼 @rszxh : 唐代,扬州是大都督府,由皇室亲王直接任一把手。其次又是天下四(六)个军事中心之一,唐末演变成藩镇割据。
用现在的话说,唐代扬州=现在上海+南京。政治级别属于直辖市,同时又是东部军区。 ...
李唐朝代,南京开始断续不辉煌,杭州也不辉煌,渔村上海还没有开始大都市积淀;但是南昌辉煌了,开始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积淀,南昌领导着江南西道,领导长沙郡,领导宣城郡,宣城,溧水,当涂。
发表于:17-02-05 14:34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维扬春早 的话:
唐朝时,长安的皇室、官员经常跑到洛阳来“就食东都”,就是仰仗大运河,仰仗大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淮安等东南半壁江山。很明显,此时的南京是无足轻重的,也根本无法发挥作用。不是唐朝打压南京,而是此时的历史不需要南京。只有等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分裂,南京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金陵王气,才会再度显示出历史作用。...
同样的道理京浦铁路被你老家徽虚作死后,你老家也是沦为皖北级别直到今天,南京是被统治阶级打压照样还能站起来,你们是自己作死蛤蛤续都续不上,呵呵,知道区别在哪了吗?
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
发表于:17-02-05 16:26
回复 第27楼 的 @汉水笛 :
盛唐时洪州户口在扬州之上
发表于:17-02-05 17:54
以下是引用 第9楼 @维扬春早 的话:
所谓的“金陵王气”只是因为南京占据江左,大家看地图就知道了,南京的北面和西面都是长江,在冷兵器时代,南京易守难攻,适合割据小王朝的防守,所以在南朝,在五代十国的南唐、民国都是基于这个原因定都在南京。说到底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地位。
不是唐朝打压南京,而是南京在中国大一统时期,其地理位置无法发挥特殊的作用。大一统时期,大运河和长江的十字交叉点在扬州、镇江,大运河和黄河的交叉点在淮安,都与南京...
城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军事,所以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城的兴衰。即使冷兵器时代的大一统时期,军事地位依然是一个必须考量的因素,因此徐敬业要打常、润,朱元璋要打集庆,洪秀全要打江宁,英军在下关江面架起大炮就逼得清政府来签条约,都体现出大一统时期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经济中心就等于农村,这点南京城就不在行了。
第一,我希望可以一直在一起,最好这辈子也不要分开,不准闲我长得
丑,尤其是很多年以后。
第二,如果我们不合分开,也不要难过。天下人这么多,给别人机会吧。
第三,不准闲我挣钱少,花钱快。我习惯了。
第四,你得让我很喜欢你,目前我只是觉得你人很好而已,适合当对象,
不抽烟喝酒,还是本地不会跑远,学历过高,认识太久,比较节约,不好
打扮,看起来不会花心。
发表于:17-02-05 19:52
政治方面要比杭州显赫的多。
发表于:17-02-05 20:36
以下是引用 第20楼 @scgdnjjlhfqx 的话:简单说一下”维扬春早”这名网友: 此人真是多面人生,在西祠的很多版上,都有此人的发帖和跟帖,有很多观点基本都是正确的,也赞同。但不知为何,只要一提到南京,此人立刻就换了一副面孔,好像与南京有深仇大恨似的,且不说宁扬是近邻,又是都市圈内,此人的反常,真不知因何事而专说南京的坏话,南京在何处得罪你了??????...因为农二觉得扬州了不起,结果现在出了江苏省就没人知道,羡慕嫉妒恨啊
&&&&&&&&&&&&&&&&&&&&史上最伟大的套套
1&杜蕾斯&Durex&(1929年伦敦,世界安全套第一品牌)&
2&杰士邦&Jissbon&(100年历史,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和美国)&
3&第六感&(知名畅销品牌)&
4&诺丝&(美国品牌,世界知名品牌)&
5&多乐士Donless&(知名畅销品牌)&
6&高邦&(中国最大的安全套生产企业之一)&
7&双蝶&(大型安全套生产企业,&杜蕾斯”中国唯一合资企业)&
8&冈本Okamoto&(1934年日本,日本雄居第一的安全套品牌)&
9&挑战者&(知名畅销品牌)&
10&双一&(国内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厂家之一)&
发表于:17-02-05 21:10
南京:中国第一风水之都!风水实在太好了!
中国历史都城的风水密码&
――摘自《读天下》
& 作者:倪方六&
南京:中国“第一风水之都,并非‘短命之都’”
& & 南京的风水自不用我多说,仅凭六十年前还是中国的首都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其风水之妙了。我已出版的《风水三千年》一书,便集中说了这座六朝故都的风水故事。在我看来,南京是中国“第一风水之都”,中国最早的风水事件就发生在南京,有学者戏称之为“风水大本营”,南京大学国学院开办“风水班”,曾闹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南京风水并不好,是“短命之都”,其实非然,人有睡眠,龙有潜伏。
& 有学者建议将南京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首都,或是直辖市,还是有相当道理的,特别在讲究“国共两党合作、海峡两岸统一”的今天,从统战上来说,确有必要。南京的风水之妙具体在哪?我书中都说了,这里不再赘言。&
&南京为何具有如此旺盛而长久的生命力?
&为什么有这么多朝代选择在南京建都?
  南京遭受了这么多磨难,为何总能不断崛起?
答案:因为南京的风水太好了!
综观中国5000年文明史,西安(还有洛阳)是前半段的中心,唐朝以后,西安(包括洛阳)就衰落了,再也没有崛起过。而北京是在元朝开始,也就是最近800年,才成为中国的中心,在此以前北京也是默默无闻。
而南京,从2000多年前,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开始,到最近的50多年前,中华民国建都南京,前后共有1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延绵不绝2000多年,是我国建都时间跨度最长的古都。期间的历史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一会儿达到辉煌的顶峰,一会儿跌入屠城的悲地,即使被彻底毁灭了,仍能再度崛起,大喜大悲,让人感慨不已:“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再也找不出比南京更有旺盛而长久生命力的城市了,难道虎踞龙蟠的南京城确实有王气,因而一再被选中作为首都?
为什么不断有人愿意在南京建都,使得南京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后共12次成为首都,延绵不绝2000多年,这就不一般了,定有特殊原因.南京肯定是一个有特殊魅力的地方,否则不会有这么多朝代、这么多帝王总统选择在南京建都,难道这些帝王都是傻瓜?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玄机和奥秘。
据说,是因为南京的风水非常好,在古代风水家的眼里,南京的风水近乎完美,有王气,这个地方要出皇帝.当年秦始皇南巡到南京(当时叫秣陵)附近,术士就向秦始皇反映:此地有紫色的天象,有王气,以后这里会出皇帝。秦始皇大惊,忙问有何良策应付,术士说:可以开凿一条河流,把此地的王气泄掉。于是秦始皇下令开凿出一条河流来,这就是著名的南京秦淮河的由来。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夸赞南京的风水是:“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 钟山就是紫金山,石城就是石头城,南京的别称。这也是人们用“龙蟠虎踞”来形容南京的由来。
六朝时期诗人对南京的评价:“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金陵是南京的别称。
按照古代风水学说,叫作“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这样的风水就是最好的.
而南京的地势刚好符合这个学说,南京四面环山:西面的清凉山--左青龙,东面的紫金山--右白虎,北面的幕府山--上朱雀,南面的雨花台--下玄武.
所以,南京的风水近乎完美。
& &孙中山非常喜欢南京,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对南京是这样评价的:“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之前途不可限量。”
&&蒋-介-石也非常喜欢南京.本来,毛则东也有可能在南京建都的,只是考虑到两党敌对状态,所以换了一个地方.
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认为:“南京是特别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
发表于:17-02-05 21:13
南京是古代江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
在古代中国,还有哪个城市有比南京更权威、更浓厚的“江南味”?
据考证,江南一词,在秦朝以前就已经有了,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九章》中有诗句:“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汉朝时候已有比较正式的“江南”称呼了,著名的汉乐府《江南》就是证据。
&&&& 六朝(南北朝)时期,江南一词已经用的很普遍了,比如当时就有歌咏南京的著名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等。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江南文化”,开始在南京一带正式形成,并在后来不断扩展和延续,成为了我国古代一个极富特征的文化符号。所以,南京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那时,南京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城市,南京的建康文化(那时南京叫建康)极其辉煌,与古罗马文化一起被历史学家誉为“世界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对后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那个时期的南京园林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江南特征,被誉为江南园林的鼻祖。
六朝被隋朝所灭,因为隋朝政府怕南京这个地方再出皇帝而威胁隋朝统治,所以就把南京彻底毁灭荡平,以断南京王气。所以整个隋朝,南京比较落魄。
但到了唐朝,南京又逐渐发展起来了。“江南”一词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的,是起于唐朝,唐朝设置了“江南道”,南京属于江南道区域。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南京写下了著名的诗歌《江南春》,里面歌咏南京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派江南风光。
北宋时期,全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十五路,其中有一个叫“江南路”,南京是江南路的治所(即统治机构所在地)。
南宋时期,全国分为十六路,南京是“江南东路”的治所。
元朝时期,南京是“江南行台”所在地,统辖江南十道。
明朝时期,南京先后成为首都和留都,南京阅江楼被誉为“江南第一楼”&,南京的“江南贡院”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试考场。
清朝时期,南京是“江南省”的省会,清朝“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江苏、安徽和上海两省一市。
在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南京有大量的建筑和机构都是以“江南”来命名的,比全国其他所有城市都要多,而且这些机构大都是以政府官方的名义举办的,具有官方权威性,比如有江南第一楼、江南省省会、江南贡院、江南水师学堂(鲁迅的母校)、江南陆师学堂(鲁迅的母校)、江南汽车公司、江南水泥厂、江南图书馆、江南剧院、江南饭店、江南诗词协会、江南时报,等等,足见南京的“江南”味有多浓。
 &在历朝历代的政府官方权威定义中,江南就是指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南岸地区,南京就是江南的象征和代名词,是江南的中心。在整个古代中国,南京最江南。
&&&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由于各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定位的不同,古代农耕时代的江南景象,在有些城市保留的多一些,在有些城市保留的少一些,一般除了在旅游景点还保留有较多的古代江南景象外,越落后的地方,保留的古代江南景象就更多一些,所以不能以“现在城市所保留的古代江南景象的多少”来推测其在古代是不是江南,更不能以此来判定其是不是所谓的“现在江南”,什么叫“现在江南”?怎么定义的?谁定义的?权威吗?有意义吗?有必要吗?
 &&&请大家记住:“江南”是一个在古代产生的词汇,“江南文化”是在古代农耕时代形成的,是古代农耕时代的象征,只存在于古代农耕时代,在现在的工业化时代,古代农耕时代的“江南文化”已经不存在了。&一个地方在古代是不是属于江南文化,古代人对此早有权威定论,现代人无权对此乱说和篡改,只能引用古代人的说法。
发表于:17-02-05 21:15
&&&&&&&&& 南京城市旅游形象品牌特色应该是: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和“山水城林,人文绿都”
&&& 南京的城市形象、旅游形象到底该怎么打?多年来,南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现在看来,最能概括、反映南京特色、最有影响力、最能叫得响的,还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 南京历史上总共12次成为首都,6次是在唐朝之前,6次是在唐朝之后。既然南京是12次成为首都,那么理应是号称“十朝都会”。但在唐朝时候,因为南京在唐朝之前曾经6次成为首都(三国--东晋--南北朝),所以唐朝众多的文人骚客就把南京称为“六朝古都”,唐朝的文学作品中有太多的关于“六朝古都”这个概念的使用,并且以后的朝代不断引用这个概念,导致“六朝古都”这个说法实在是太有名了,牢牢地跟南京联系在了一起,成了南京的代名词、专利和名片,永远都无法回避和抹杀。所以“六朝古都”这个品牌是现在南京绝对不能丢弃的,必须要用起来,光用“十朝都会”还不足以反映南京历史上的辉煌。
但南京如果仅仅只打“六朝古都”的品牌,那也不够,因为那只代表了南京一半的历史(即唐朝以前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唐朝以后南京又6次成为首都的历史也不能抹杀,必须包括进去。
所以,综合起来说,只有用“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两句话一起用,才能最确切、最恰当、最完整地概括南京的历史文化。
而且这样的提法其他城市都没有,特色非常鲜明,很容易被大家接受、记住和传播,而且多年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提法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品牌影响力。所以,建议南京就用“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来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特色品牌。
这是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说,如果从城市形态角度来说,南京用“山水城林”来作为品牌是最恰当的,最能反应南京特色的。还有南京的绿化非常好,非常有特色,所以,用“人文绿都”来作为南京城市品牌也是很有特色的。
所以,南京可以打出两大城市形象、旅游特色品牌:
1、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历史文化特色)
2、山水城林, 人文绿都(城市形态特色)
这两个提法可以在不同场合选择使用。
发表于:17-02-05 22:01
很简单的道理,隋炀帝的大运河不走南京,和现在京沪高铁一样!
&&&&&&&&&&民主,科学
发表于:17-02-05 22:32
以下是引用 第24楼 @x679ya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19楼 @华侨路扛把子 的话: 一个扬州人对南京如此的羡慕嫉妒恨也算是奇葩了,你把南京说的一文不值,扬州现在就能因此获益了吗?...
在南京面前,扬州的历史文化不值得一提,不是同一档次的。 ...
本帖子至少看上去像是个学术的讨论,别破坏这种友好探讨的气氛,搞地域攻击是不好的,肚量要大一点。
还有人动不动就说别人是“农二”,我看这个格调就高不到哪里去。
发表于:17-02-06 00:55
以下是引用 第37楼 @普京99999 的话:还有人动不动就说别人是“农二”,我看这个格调就高不到哪里去。...呵呵,这些人可能别的不行,只能以这点地理上的优越感来给自己壮胆吧。歧视别人,就是自曝其短哪。
发表于:17-02-06 01:09
北方朝廷对南京的打压确实由来已久。从秦始皇到隋唐,到前清,到后清。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应该说他们的敏感和多疑是对的。尽管屡遭人为打压,最后又总能验证金陵王气预言是对的。唐代,无论是物理上还是行政上,朝廷对南京打压可谓登峰造极,结果唐朝一覆灭,南京立刻再现王者风采。为什么是南京,而不是其它城市?这道理网上攻击南京的蠢货们不明白,古人明白。
发表于:17-02-06 01:43
以下是引用 第38楼 @黑蚂蚱 的话:以下是引用 第37楼 @普京99999 的话:还有人动不动就说别人是“农二”,我看这个格调就高不到哪里去。...呵呵,这些人可能别的不行,只能以这点地理上的优越感来给自己壮胆吧。歧视别人,就是自曝其短哪。...歧视别人,那怕是歧视乡下见识短的人,是不应该的。毕竟“农二”也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不过,如果这些所谓“农二”经常并且热衷攻击和贬低其它城市,那么你就很难在“攻击、贬低”与“歧视”两者间说谁对谁错。
发表于:17-02-06 09:17
&&[第2版 02-06 09:17]
以下是引用 第39楼 @咳嗽信号 的话:
北方朝廷对南京的打压确实由来已久。从秦始皇到隋唐,到前清,到后清。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应该说他们的敏感和多疑是对的。尽管屡遭人为打压,最后又总能验证金陵王气预言是对的。唐代,无论是物理上还是行政上,朝廷对南京打压可谓登峰造极,结果唐朝一覆灭,南京立刻再现王者风采。为什么是南京,而不是其它城市?这道理网上攻击南京的蠢货们不明白,古人明白。...
是的,要是南京不是屡屡受到打压,那不知道要辉煌到什么程度了,看来南京确实有王气,压不住。当然也正因为有王气,才会受到打压。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又无奈。
发表于:17-02-06 09:36
被系统删除于: 15:22:48
发表于:17-02-06 09:49
说来说去,唐代南京远不如扬州,这是事实,南京网友没必要死要面子。
发表于:17-02-06 10:20
宁马高速有个太白服务区,下高速的西北也有个李白衣冠冢。
发表于:17-02-06 10:47
被系统删除于: 11:11:47
发表于:17-02-06 10:52
发表于:17-02-06 13:56
发表于:17-02-06 14:42
&&[第2版 02-06 14:42]
以下是引用 第43楼 @fzxguest 的话:说来说去,唐代南京远不如扬州,这是事实,南京网友没必要死要面子。...完全是两个不等值的概念。唐代扬州再厉害也只是朝廷的一枚棋子,一个商业物流中心,一个政权体系下的副产品。和帝都的意义完全不可比。所有人都懂这个道理,就是扬州人永远不懂。从来没听说一个商贩市场,一个快递中心,一个港口车站会对一个政府的实体权力吹牛逼的。也只有扬州人敢吹。当然,正常的扬州人也不会这么无知。
发表于:17-02-06 14:45
回复 第48楼 的 @咳嗽信号:唐朝帝都不是南京,此刻南京最多是盐城驻马店之类,如果视长安为当今北京、扬州为当今上海的话。你不要拿整个历史来混淆视听,再说,南京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有一小部分时期做都城,国家民族分裂时。
发表于:17-02-06 14:52
古今中外,能发展成大都市的无一不是因交通枢纽而兴起,封建农业社会的盛唐,扬州之所以能成为“扬一益二”,主要得益于长江运河十字交叉交通要道,农耕社会国家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南方的物资运往北方西方都是走运河长江,特别是去往京畿的漕运,这是扬州繁华的根本所在,而南京根本就不具备这点。
共2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财经大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