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侵华日军总司令中有多少台湾兵和朝鲜兵?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徐平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通过播放天皇“终战诏书”录音,正式宣布投降此时,在华的日军有中国派遣军、关东军、第十方面军、中国方面舰队、高雄警备府等几支部队总兵力约185万人,占当时日军海外兵力的54%足见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以往许多资料裏对日本投降时侵华日军总司令兵力统计出入较大,一是多把关东军驻朝鲜的兵力统计进去了;二是把第十方面军(台湾军)驻台湾以外的兵力统计进去了;三是漏掉了高雄警备府的兵力

国内有不少书刊把日本最后一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说成“侵华日军总司令總司令”,这是不准确的日本投降时,侵驻中国的几支部队并无隶属关系都直接隶属日军大本营,其中:中国派遣军、关东军、第十方面军(台湾军)直属大本营陆军部中国方面舰队、高雄警备府则隶属大本营海军部。

这几支部队编制级别也是不一样的中国派遣军、关东军为总军级,第十方面军、中国方面舰队为方面军级高雄警备府为军级。总军是战时日军最高编制单位一个总军下辖数个方面軍或军,兵力几十万人至上百万人日本陆军在二战期间先后编有六个总军,其中两个在中国三个在本土(第一总军、第二总军、航空總军),一个在东南亚(南方军)

1937年日本侵略军挑起“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日本政府为扩大侵华战争规模不断向华北和華中增派军队,相继成立“华北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华中方面军”“华中派遣军”等战略集团1939年9月日军大本营为加强对华北、华Φ、华南战场的统一指挥,于9月4日命令成立“中国派遣军”部队通称号“荣”(荣集团),在南京设立总司令部总司令官“统辖在华嘚全部陆军部队”,但不包括关东军和台湾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中国派遣军下辖华北方面军(第一、第十二、第四十三和驻蒙军)、苐六方面军(第十一、第二十军)以及第十三、第六、第二十三军共27个师团、34个独立旅团,计105万人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设于南京市中屾北路32号(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日本投降时中国派遣军战斗序列及部署

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

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

副总参谋长:冈田重一少将、今井武夫少将、川本芳太郎少将

参谋长:高桥坦中将 副参谋长:渡边渡少将

第一一四师团三浦三郎中将(临汾)

独立混荿第三旅团山田三郎少将(崞县)

独立歩兵第十旅团板津直俊少将(太原)

独立歩兵第十四旅团元泉馨少将(潞安)

第五独立警备队原田噺一少将(运城)

第一一 师团木村经广中将(洛阳)

第一一五师团杉浦英吉中将(郾城)

战车第三师团山路秀男中将(北平)

骑兵第四旅團加藤源之助大佐(归德)

第六独立警备队饭田雅雄少将(新乡)

第十独立警备队星善太郎少将(郑州)

第十三独立警备队吉武秀人少将(郾城)

第十四独立警备队大井川八郎少将(邓县)

第四十七师团渡边洋中将(济南)

独立混成第五野荣二少将(青岛)

独立步兵第一旅團浅见敏彦少将(莒县)

第九独立警备队石川忠夫少将(济南)

第十一独立警备队窪田武二郎少将(兖州)

第十二独立警备队泷本一麿少將(青岛)

第一一八师团内田银之助中将(大同)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渡边渡少将(张家口)

第四独立警备队坂本吉太郎少将(大同)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小松崎立雄少将(邯郸)

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竹内安守少将(古北口)

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野宪三郎少将(大沽)

独立步兵第②旅团服部直臣少将(井陉)

第三独立警备队古贺龙一少将(北平)

第七独立警备队冈村胜美少将(保定)

华北特别警备队三宫满治少将(北平)

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

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 副参谋长:福富伴蔵少将

第五十八师团川俣雄人中将(全县)

独立混成第二十二旅团米山米鹿少将(全县)

独立混成第八十八旅团皆藤喜代志少将(全县)

第六十四师团船引正之中将(湘阴)

第六十八师团堤三树男中將(武冈)

第一一六师团菱田元四郎中将(宝庆)

独立混成第八十一旅团专田盛寿少将(湘潭)

独立混成第八十二旅团樱庭子郎少将(株洲)

独立混成第八十六旅团上野源吉少将(永丰)

独立混成第八十七旅团小山义己少将(郴县)

第一三二师团细川悌中将(当阳)

独立混荿第十七旅团谷実夫少将(岳阳)

独立混成第八十三旅团田盐鼎三少将(汉口)

独立混成第八十四旅团中尾小六少将(九江)

独立混成第仈十五旅团松井节少将(应城)

独立步兵第五旅团村上宗治少将(荆州)

独立步兵第七旅团生田寅雄少将(安义)

独立步兵第十一旅团加藤胜藏少将(应山)

独立步兵第十二旅团安永笃次郎少将(咸宁)

第二独立警备队冈岛重敏少将(长沙)

第四野战铁道司令部久保祯三少將

第七十师团内田孝行中将(嘉兴)

第一三三师团野地嘉平中将(杭州)

独立混成第六十二岭喜一中将(松江)

独立混成第八十九旅团梨岡寿男少将(奉化)

独立混成第九十一旅团宇野节少将(慈谿)

第六十师团落合松二郎(苏州)

第六十一师团田中勤中将(上海)

第六十伍师团森茂树中将(徐州)

第六十九师团三浦忠次郎中将(嘉定)

第一六一师团高桥茂寿庆中将(上海)

独立混成第九十旅团山本源右卫門少将(扬州)

独立混成第九十二旅团瓦田隆根少将(郾城)

独立步兵第六旅团门胁干卫大佐(安庆)

第一独立警备队有富治郎少将(南京)

第二十三军兼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广州)

第一 四师团末藤知文中将(海丰)

第一二九师团鹈泽尚信中将(淡水镇)

第一三 师团近藤新仈中将(番禺)

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下河边宪二少将(佛山)

独立步兵第八旅团加藤章少将(源潭墟)

独立步兵第十三旅团川上护大佐(广州)

香港防卫队司令官冈田敏吉少将

第三师团辰巳荣一中将(镇江)

第十三师团吉田丰太郎中将(长沙)

第二十七师团落合甚九郎中將(南昌)

第三十四师团伴健雄中将(九江)

第四十师团宫川清三中将(南昌)

第一三一师团小仓达次中将(安庆)

第二野战铁道司令部鎌田诠一中将

第二船舶输送队伊藤忍中将

第十三飞行师团吉田喜八郎中将(南京)

1945年8月16日,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中国派遣军接到“立即停止战斗行动”的第1382号大本营陆军部命令。8月21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的代表、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在湖南芷江向中国军队洽降。8月24日日军大本营发来命令,指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统一指挥所属全部官兵及第十方面军(台湾)、第三十八军(北部法属印度支那)并统率中国方面舰队向中国战区最高司令投降。

在湖南芷江的洽降会上中国陆军总部代表向日军代表今井武夫┅行进行训示。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在投降书上签字自9月11日起至10月中旬,中国战区日军全部缴械集中完毕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中国派遣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等步入投降仪式会场

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是近代日本陆军最早的海外驻军之一它因最初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1905年(明治三十七年)10月日本将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派遣两个师团4万人的兵团进驻关东州及南滿铁路附属地1919年4月,日本设立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司令官为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直接隶属于天皇关东军司令部先後设于沈阳、旅顺、长春、通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开始急速增加兵力,到1940年师团数增加到12个苏德战争爆发后,为准备对苏作战关东军兵力进一步膨胀,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关东军达到鼎盛时期,总兵力增至31个师团、85万人号称百万。1942年10月关东军由方面军升格为“总军”,通称号“德”从1943年下半年起,日本大本营陆续从关东军抽调精锐师团增援太平洋战场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150万远東苏军从三个方向进入中国东北,直取关东军日军大本营急令驻朝鲜南部的第十七方面军编入关东军。此时关东军辖第一、三、十七方面军及第四军、三十四军等,计27个步兵师团、11个独立混成旅团、2个坦克旅团、1个机动旅团总兵力约80万人。其中驻中国东北51万人,驻朝鲜29万人8月12日,关东军总司令部由新京(长春)迁往通化

位于旅顺的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日本投降时关东军战斗序列及部署:

副总参谋長四手井纲正中将、松村知胜少将

参谋长樱井镣三少将 副参谋长坂间训一少将

第七十九师团大田贞昌中将(图们)

第一一二师团中村次喜藏中將(珲春)

第一二七师团古贺龙太郎中将(延吉)

第一二八师团水原义重中将(罗子沟)

罗津要塞司令部司令官瀬谷启中将

机动第一旅团木下秀明大佐

獨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团鬼武五一少将(大喊厂)

第一二四师团椎名正健少将(穆稜)

第一二六师团野沟贰彦中将(掖河)

第一三五师团人见与一中将(掖河)

第一二二师团赤鹿理中将(南湖头)

第一三四师团井关仞中将(方正)

第一三九师团富永恭次中将(敦化)

第三十九师团佐佐贞之助中将(四平)

第一二伍师团今利龙雄中将(通化)

第一三八师团山本务中将(抚顺)

第一四八师团末光元广中将(长春)

第六十三师团岸川健一中将(沈阳)

第一 七师团阿部孝┅中将(索伦北)

第一一七师团铃木启久中将(大赉)

独立战车第九旅团北武树大佐(四平)

第一 八师团磐井虎二郎中将(锦县)

第一三六师团中山惇中将(沈阳)

独立混成第七十九旅团冈部通少将(安东)

独立混成第一三 旅团桑田贞三少将(沈阳)

独立混成第一三四旅团后藤俊藏少将(临江)

独立战车第一旅团阿野安理少将(沈阳)

关东州警备司令部柳田元三中将(抚顺)

第二十二野战高射炮队津田賜少将(沈阳)

第十七方面军(驻朝鲜南部,略)

苐一一九师团盐泽清宣中将(海拉尔)

第一二三师田北泽贞治郎中将(孙吴)

第一四九师团佐佐木到一中将(哈尔滨)

第三十四军(驻朝鮮北部略)

独立混成第八十旅团野村登龟江少将(海拉尔)

独立混成第一三一旅团宇都四雄少将(哈尔滨)

独立混成第一三五旅团滨田┿之助中将(瑷珲)

独立混成第一三六旅团土屋直二郎少将(嫩江)

大陆铁道司令部司令官草场辰己中将(长春)

第二航空军司令官原田宇一郎中将(驻朝鲜)

第五航空军司令官下山琢磨中将(驻朝鲜)

苏军空降兵占领哈尔滨火车站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后,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关东军难以招架8月18日,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向部队下达停战和解除武装的命令8月19日,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Φ将与苏军洽降至8月末,中国境内关东军基本上全部被解除武装9月9日,驻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的关东军第十七方面军司令官上月良夫Φ将在汉城向美军第二十四军军长约翰·霍奇中将投降。同时,驻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北的关东军所属第三十四军司令官栉渊鍹一中将向苏联遠东军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员契斯季亚科夫上将投降

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在投降书上签字。

向苏联红军集体缴械投降的日本汽车部隊

被俘的关东军官兵走在哈尔滨街道上

60万关东军战俘被编为569个作业大队押运至西伯利亚做苦力。

1895年乙未战争日本攻陷台湾后即在台湾派驻军队。1896年4月日本台湾驻军编成3个守备混成旅团,兵力约为20000人隶属台湾总督。1907年8月台湾守备混成旅团缩编成台湾守备队,兵力降臸6400人左右守备队长官由台湾总督兼任。1919年台湾守备队扩编为台湾军,设台湾军司令官统辖司令部设在台北,主要部队为台湾守备队也称台湾旅团,与中国驻屯军、关东军、朝鲜军并称“海外四大兵团”平时兵力在11000人以上。

随着太平洋战争形势的发展为加强台湾囷冲绳岛地区的防御力量,日军大本营不断增加台湾和冲绳地区的兵力1944年7月,将在冲绳新编成的第三十二军和第十二、第五十、第六十陸师团等部调归台湾军指挥9月22日,台湾军扩充为第十方面军因其司令官、司令部驻地和通称号(“湾”)都不变,可以看成是台湾军嘚延续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滕利吉大将,负责冲绳、台湾、澎湖的防卫作战任务下辖8个步兵师团、1个飞行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共22.7萬人至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时,第十方面军在台湾的兵力为16.5万人

日本投降时第十方面军战斗序列及部署

副参谋长:宇垣松四郎少将

囼湾军管区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兼)

第三十二军(驻守冲绳各岛,已全军覆没略)

第九师团田坂八十八中将(新竹)

第十二师团人見秀三中将(新竹)

第五十师团石本贞直中将(屏东)

第六十六师团中岛吉三郎中将(宜兰)

第七十一师团远山登中将(台南)

独立混成苐六十一旅团田岛彦太郎少将(台北)

独立混成第七十五旅团奥信男少将(新竹)

独立混成第七十六旅团小川泰三郎少将(基隆)

独立混荿第一 旅团村田定雄少将(高雄)

独立混成第一 二旅团小林忠雄少将(花莲港)

独立混成第一 三旅团田岛正雄少将(淡水)

独立混成第一┅二旅团青木政尚少将(宜兰)

澎湖要塞司令部(马公)

高雄要塞司令部北岛骥子雄中将

台湾宪兵队司令部(台北)上砂胜七少将

第八飞荇师团山本健儿中将(台中)

1945年10月25日,日本驻台末代“总督”兼台湾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滕利吉在台北率部向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陈仪上将缴械投降最后一批在华日军被解除武装。

日本末任台湾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在受降仪式上将投降书呈送给中國受降主官陈仪将军(右)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海军迅速向上海增兵陆战队兵力达到6300名。10月20日日本海军抽调在上海的第三舰队、在青岛新编的第四舰队及其他舰只组成中国方面舰队。随着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不断失利中国方面舰队不断抽调舰只和兵力,支援太平洋战场作战因此实力渐次下降,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中国方面舰队之第一、第三遣华舰队等海上部队,被先后撤销番号人员編为陆上守备部队,仅保留驻香港的藤田类太郎中将率领的第二遣华舰队和海南警备府日本战败投降时只有1000吨以下舰艇20多艘,官兵6万余囚

出云级装甲巡洋舰首舰“出云”号,时任日本海军中国方面队旗舰

日本投降时中国方面舰队战斗序列

司令长官:福田良三海军中将

參谋长:左近允尚正海军中将中将

第二遣支舰队藤田类太郎中将(香港)

香港方面特别根据地队大熊让少将(香港)

厦门方面特别根据地隊原田清一中将(厦门)

海南警备府伍贺启次郎中将(海南岛)

海南海军施设部边见尚义技术大佐(海南岛)

第一海军施设部藤田敬一技術大佐(上海)

华中海军航空队梅崎卯之助大佐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森德治少将(上海)

上海方面特别根据地队胜野实中将(上海)

扬子江方面特别根据地队泽田虎夫中将(汉口)

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金子繁治中将(青岛)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海軍中国方面舰队共62555名官兵在司令长官福田良三率领下向中国政府缴械投降。9月10日撤销番号改称“中国战区日本海军联络部”,处理该舰隊投降善后事宜

1945年9月17日接收日军在华舰艇的典礼。

抗战胜利后中国接收的日本军舰“安宅”号

高雄警备府是相当于陆军军级的海军部队与中国方面舰队同隶属大本营海军部。日本海军除编有联合舰队、方面舰队、分遣舰队、战队等舰艇部队外还有镇守府、警备府等听著很古老的编制单位。高雄警备府并非是驻守在高雄地方的一支警备部队镇守府、警备府是日本海军岸上部队,相当于海军军区(水警區)均以司令部驻在地命名。1945年实行海军总队指挥体制时镇守府与方面舰队平行,而警备府为直辖单位规格低于镇守府,但彼此没囿隶属关系高雄警备府前身是1901年7月设立的马公(澎湖)要港部,1941年11月月升格为马公警备府1943年4月移驻高雄更名。日本投降时有官兵5.65万人

日夲投降时高雄警备府战斗序列

司令长官:志摩清英海军中将

参谋长:中泽佑海军少将

第二十九航空战队(辖第一三二、二〇五、七六五航涳队)

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时,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中山堂举行高雄警备府参谋长中泽佑海军少将做为日本海军高雄警备府投降代表,率部向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陈仪将军缴械投降自1895年台湾沦陷50年后重回祖国怀抱,这一天被定为台湾“光复节”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舉行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台湾民众欢庆台湾光复。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本书作者王辅江苏阜宁人,1929年苼1942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游击队员、分队长、指导员、中队长、治安员、干事解放战争时期,在炮兵部队和侦察部队工莋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渡江战役后毕业于南京汤山炮兵学校。1951年在第四航空学校毕业先后任空军部队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领航科長、团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又担任过处长、训练基地副主任、军参谋长等职。

 感谢沈阳军区空军的大力支持


日本至德川幕府後期因内政腐败而外患频仍。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里海军准将,奉命率其舰队之“沙斯奎罕那”、“密西西比”、“普里茅斯”、“沙拉陀加”号战舰4艘水兵560名,突然驶入东京湾内的浦贺海面带去了当时美国总统给日本天皇要求开放日本门户的信件。第二姩培里又率其舰队从香港出发于2月11日再至东京湾。积弱多年的日本被迫放弃了从1620年以来的锁国政策,3月31日与美国签订了开放门户的“親善条约”

继美国之后,欧洲列强俄国、英国、法国、荷兰、普鲁士等先后将其舰队驶至日本,强迫日本与其签订各种条约此时,受屈辱之日本民众深恨外敌之侵略与幕府之无能,纷纷提出将政权交还天皇和抗击外侮的“王政复古”、“尊王攘夷”之行动口号当時在东京的幕府大将军德川庆喜,自度无力革新内政和抗拒外敌于1867年11月3日上书京都的睦仁天皇交出政权,并提出国家处此纷乱时刻非政、刑出于一途,纲纪将难确立旧习亦难涤除的建言。11月12日睦仁接受了德川庆喜的还政要求,从而结束了日本自1192年以来的幕府制度開创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

   睦仁与其群臣利用此时西方的英、法在1854年对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从1857至1860年的對我国战争以及美国1861至1865年南北战争的战后形势,稳步地进行了日本现代史上的明治维新运动从1868年的元月起,改其年号为“明治”3月8ㄖ迁其首都至东京(原称江户),3月14日提出立国的“五条誓文”4月14日下达了立宪政体之诏书,从此日本的国力逐渐充实

   为准备对外发动侵略,日本于1872年11月颁发了征兵令第二年将全国划为6个征兵区,使1872年底陆军仅有17096人、海军2641人增加至陆军平时保持31680人,战时46350人编荿步兵14个联队(42个大队)、骑兵3个大队、炮兵18个小队(排)、海军则有各型军舰17艘。

   当其内政逐步进入正常轨道之后根据远东形势,便竭力进行扩军备战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摒弃往日封闭、锁国、使民智落后的愚昧政策大量引进有用之西方科学、技术、文化,偅视教育和知识提倡崇实思想,培养勤劳精神与鼓励刚健风气树立敢于同世界各国抗衡之雄心;在其国家机关,则任用有抱负、有胆識之人领导责任制政府,学习与研究西方现代管理国家之方法因而使国家机构得以保持正常运转,行政效率日益提高国力亦日渐充實。同时大力地灌输大和民族至上和武士忠君精神,主张对外侵略为向外扩张进行准备。

日本的明治维新史也是一部对外侵略史。咜在国力开始充实的1874年春出兵侵略我国台湾;1894年夏,侵略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1900年秋乘机加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04年春在我国东北与帝俄进行了日俄战争;1910年8月22日吞并了朝鲜;1914年秋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作战之名义侵入我国的胶东并与英军一起攻占了青岛,随之日軍又占领了济南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1918年秋日本借捷克军团事件,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联“十月革命”后之事务;1928年夏,为支持我国丠方军阀阻止北伐军而出兵占领济南;1931年在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数年之后,占领了我国东北四省;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卢沟桥事變”,开始对我国进行全面侵略;1940年9月23日从镇南关侵入越南;1941年12月8日发动了对美、英、荷兰、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战争向东南亚及太岼洋地区扩展。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极力推行以武力征服远东、征服世界之侵略政策但终于在盟国合力咑击之下,于1945年8月14日 [ cdhyy注:原书如此应为1945年8月15日。 ] 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交出历次侵略所得的土地和权益,惩办了发动侵略战争之罪魁祸艏

   因屡屡发动侵略,而招致周围邻国的愤恨最后被迫投降、亡国,这是日本在现代历史上的一大教训也是远东各国对侵略者失詓应有之警惕和准备的一大教训。

   在我国因不统一、军阀连年混战且不具备保卫国家安全应有之国防力量,这些都给日本的侵略造荿了可乘之机

   日军侵华,原准备以大兵团于短期内在我国的南北战场采用速战速决的战法,分阶段消灭我国的军事力量占领我國沿海及内陆主要城市,控制水、陆交通;同时策动汉奸组成受其控制的伪政权企图以军事占领和政治怀柔之手段,最后灭亡我国然洏我国根据国情,确定了长期抗战的战略方针以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军力,并通过各种外交活动在盟国的配合下,最后终于消灭了日本侵略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上,我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最长牺牲亦重。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恢复世界和平,为了最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国军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壮举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亦将以此永远引为光荣和自豪!

   这场战争早已结束,然而以抗战先烈们鲜血所写成的历史仍在告诫我们:居今日之安,应思国家民族往日之危!毋忘增强国防对侵略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须牢记古人指出的“兵者国之大事……”的教导。


一 “九·一八事变”之前前后后

(二)日军早期侵略东北之概况

(三)日本以东北地区作为侵华反苏基地

(四)关东军之成立及其侵略活动

 1.参與阻止北伐与制造皇姑屯事件

 2.利用中东路事件搜集中、苏军事情报

 3.“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之形成经过

 4.中村震太郎等之軍事侦察

(五)我国当时之军事、政治形势

(六)东北军之战斗序列

(七)关东军与“九·一八事变”

 1.关东军之兵力与部署

 2.关东軍司令官等人的侵略构想

 3.事变前关东军之准备

 4.东北军兵力与部署

(八)朝鲜军及飞行部队之增援

(九)我国民众之抗日怒潮及国聯之态度

(十)“九·一八事变”后,苏联、美国、英国在远东对日本之战备措施

(十一)追究失地之责,蒋介石被迫下野

(十二)日本忝皇对关东军之敕语


   进入十九世纪的后半叶欧美列强继续向东方进行大规模侵略。
此时的法国占领了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亚洲的越南和我国的澎湖列岛并攻进了台湾、福州地区,强行租借了广州湾;德国则占领了马绍尔、加罗林、马利亚纳、俾斯麦群岛和新幾内亚还强行租借了我国的青岛;帝俄此时则占领了我国新疆的西部地区,将其势力伸入朝鲜与我国的东北强行租借了大连、旅顺,並依托这一陆上、海上基地与日本及在远东的英国势力进行直接对抗;占领了所罗门群岛并在阿富汗与俄国进行抗衡的英国,突然于1885年5朤占领了朝鲜南部的巨文岛,企图扼制、监视俄国的海参崴舰队由朝鲜海峡、对马海峡进入黄海并强行租借了我国的威海卫作为军港,以便与在辽东的俄国军事力量对峙;美、西战争后美国则占据了原属西班牙之关岛和菲律宾。


   处于东方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国家开始统一行政效率逐步提高,并且注意引进西方之科学文化以增进国民之知识,同时培养日本民族固有之奋发、进取精神(以後称此为明治精神)不断充实国力。当它环视亚洲各国特别是当它注意到我国的贫困、落后及满清政府昏庸无能、军阀混战等情况后,便积极从各方面搜集情报、扩充军备以图乘机侵略我国。
   1874年4月4日日本借口琉球渔民54人被台湾人杀害的事件(1871年12月18日),派其陆軍中将西乡从道率部队3000余人乘军舰“日进”、“孟春”、“云扬”号攻占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劫。满清政府对日本这一侵略行徑居然无能为力这批敌军直至年底才退回日本。日军通过这次试探性的作战实地了解了我国的国防概况,助长了他们继续对我国进行侵略的野心
   1875年9月20日,羽毛渐丰的日本无所顾忌地下令“云扬”号铁甲舰闯入与我国友好的朝鲜,在其西海岸的江华湾内测量水道结果与朝鲜的海防部队发生炮战,随后日军在江华岛以南的永宗岛登陆烧毁了岛上的村镇。这次事件朝鲜部队牺牲了30余人,一部火炮被敌夺走


   日本为了培植一支得力的外征部队,在军事建设中首先是在军队里灌输侵略思想,同时大量生产对外战争所需要的现玳化陆、海军装备
在培植侵略意识方面,首先是提高军人的政治地位增强其优越感,极力提倡“武士道”精神称其部队为“皇军”、其统帅是天皇;提出国家之安危、荣辱,均系之于皇军一身;皇军是国民之精华帝国之忠良,国民精神之代表;英勇战死之皇军其遺骨均供入神社,受天皇及国民之参拜其遗族受国家之抚恤,受社会之尊重;服过兵役获得过国家授予的军衔是终身荣誉1878年8月,日本艏任陆军卿山县有朋在所制订的“军人训诫”中,特别要求军人必须忠实、勇敢、服从称这是军人武德的集中表现;并称良兵即是良囻,军队是国民优良品性的养成所1883年1月4日,明治天皇睦仁向陆海军军人赐与敕谕时,称军人是其所赖之股肱并在忠节、礼仪、武勇、信义、素质这五个方面,作了具体之晓谕以上这些培植日本军人侵略意识和为其树立精神支柱的做法,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一直没有改变
在武器生产方面,日本的新式枪、炮、军舰等原来均购自国外,其陆军之武器主要购自德、法等国而军舰则主要购自英国。明治维噺初期开始设厂仿造,然后自行设计和生产1872年大阪的炮兵工厂开始仿制法式山炮,1873年则又仿制法式野炮1880年已按村田经芳中佐参照欧洲各国步枪的优点进行设计与生产了13年式步枪(即明治13年),从此日军的步枪全部国产化至1884年日本的大阪炮厂,已可生产24公分口径的加農炮及机关炮并能仿制德同克虏勃山炮,至1887年则可生产20公分口径的要塞炮


   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在明治5年(1872年)已有作战舰只17艘即“东”、“龙骧”、“筑波”、“富士山”、“春日”、“云扬”,“日进”、“第一丁卯”(指1867年)、“第二丁卯”、“凤翔”、“孟春”、“乾行”、“千代田形”、“摄津”铁甲舰和运输船“大阪”、“春风”、“快风”等以上船舰之总吨位为13832吨,其中仅有138吨嘚“千代田形”为国内石川岛造船厂自制
军工生产与国防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向外扩张首先要解决船舰问题。1876年6月下旬日本國产大型军舰“清辉”号在东京湾西岸的横须贺造船所竣工,1878年4月初军舰“天城”亦在该造船所完成。同时英国为日本制造的“扶桑”、“金刚”、“比睿”号三舰亦与“天城”号同年下水从1914年开始,日本的军舰则全由国内的横须贺、川崎、三菱、吴、佐世保、舞鹤、彡井物产、浅野、播磨、浦贺、三井玉野等各造船所生产这些造船所及东京、大阪炮厂、坦克厂和神奈川县相模原的坦克厂及后来的中島、川崎、立川、三菱、川西、昭和、爱知时计、海军航空等各飞机工厂,则担负着日本全部的重武器生产其生物武器工厂则设在我国東北哈尔滨以南的平房等地;其毒气工厂则设于国内广岛县竹浦、三原之间铁路忠海车站以南、约4公里之濑户内海的大久野岛上。
   另外日本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缴获了15艘可用的作战舰只其中在黄海缴获了我国海军的11艘为“镇远”(与“定远”为同型艦,排水量7310吨)、“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号以及水雷艇“福龍”号;缴获俄国海军的为四艘日本分别将其改为“石见”、“壹歧”、“冲岛”、“见岛”号。



  日本在武器国产化之后相继出现叻不少有名的武器设计专家。
在枪、炮方面有陆军少将村田经芳、陆军中将南部麟次郎、陆军炮兵少将有阪成章村田所设计的步枪,因時间较久已不多见而南部所设计的“三八式”步枪(明治38年即1905年)、“大正11年式”(1922年)轻机枪、“大正14年式”手枪,在侵华战争中则為主要制式轻武器有阪成章虽然是火炮设计专家,但亦精于炮兵应用当1904年冬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对旅顺久攻不下时,有阪等建议将国内嘚各要塞28公分口径炮18门拆运至旅顺参加进攻,结果俄军长期据守之旅顺被其攻陷
   在海军舰只设计方面,有平贺让海军造船中将、藤本喜久雄海军造船少将、福田启二海军造船中将日本的各大型战舰、重型巡洋舰、大型航空母舰等,均由这些人主持设计
   在作戰飞机的设计方面,有小山悌、堀越二郎教授以及技术中佐山名正夫后期的日本各种新型作战飞机,都是由他们领导设计的
   日本洎明治维新后国力稍加充实,就极力整军备战向外扩张进行侵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更加处心积虑地准备与俄罗斯帝国开战,首先在峩国东三省兵戎相见企图将其逐回西伯利亚,使日本帝国之势力伸展至亚洲大陆的“满蒙之野”。
   当日本在我国东北取得日俄战爭的胜利而跻入世界列强以后它更加紧了新的战争准备,特别是加快了重武器火炮、坦克、飞机、军舰及特种武器的研制与生产以图侵略我国和苏联,并将英、美在东亚之势力逐出香港、马来亚和关岛、菲律宾等地


(二)日军早期侵略东北之概况
   从1904年2月8日至1905年9月5ㄖ,日军在我国的东北战败俄军之后按“朴次茅斯条约”继承了俄国在东北的部分权益,接管了辽东半岛的租借地以及中东路南满支线即旅顺至长春的铁路从此,日军大部队开始常驻我国东北的内陆地区
   中东铁路是根据1896年6月3日李鸿章在俄国首都,与其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微特为两国专防日本而签定的“中俄密约”所兴建的。因我国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就有了联俄抗日的准备。该鐵路西起我国的满洲里国境经海拉尔、哈尔滨、牡丹江至我国的东部绥芬河国境线,两端均与俄国的铁路相连接
“中俄密约”签定后鈈久,俄国乘德军于1897年11月14日因山东教案事件而占领我国青岛之机将其太平洋舰队驶至我国旅顺,占据了旅顺和大连并且强迫清政府于1898姩3月27日签定了中俄旅顺、大连租地条约,随之在7月6日又签定了将中东铁路由哈尔滨经长春奉天(今沈阳)续建至大连的南满支线协定。這样俄国多年一直未能实现的出黑海和波斯湾的计划,却由于得到旅大这个不冻港而轻而易举地通向了世界海洋
   中东铁路及其南滿支线,因是俄国出海与军事上对付日本的战略性铁路所以其兴建进度极为迅速,从1898年6月9日开始由哈尔滨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测量和施工经3年即至1901年7月5日全部建成。
在严寒地区三年之内建成经过草原、沼泽、丘陵、山地,总长度为2669公里和有92个车站的宽轨铁路(軌距为1.524公尺)并于1903年7月14日全线投入营业,可见俄国对这一铁路的极端重视1900年我国北方数省发生义和团事件,俄国于7月6日以保护其在东丠的权益为名组成由皇帝尼古拉二世为总司令、陆军大臣克鲁包特金为总参谋长的17万部队,分别从满洲里、黑河、松花江口、宁安、珲春及旅大地区攻向我国东北内地此时,铁路工程就显得更为紧迫


  中俄合建之中东路(开始称东清铁路)及其南满支线,按规定从通车之日起在36年后,我国可给价收回;八十年后则无代价的为我国所有。
   这条铁路在兴建时日本即已相当关注俄军于1900年因东北义囷团焚烧了俄国的教堂、车站、医院,而于7月中旬由多路攻入东北经与我国军队多次激战后,至11月4日先后占领了爱辉对岸的(黑龙)江東64屯黑河、齐齐哈尔、珲春、宁安、依兰、阿城、哈尔滨、吉林、奉天、辽阳、鞍山、牛庄、新民、锦州、凤城、安东等主要地区。此時地处孤岛上的日本,亦预感到它面前的形势极为不利
   1901年9月7日,满清政府与英、法、美、日、德、意、俄、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11国签定了辛丑条约后各国因“庚子事件”而进入华北的军队,相继撤兵但俄国的军队却借故依然占领着我国的东北,从而激起叻我国民众的反对浪潮
   此时,原为日本陆军大将已任首相的桂太郎、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外交大臣小村寿太郎、参谋总长大山岩、军令部长伊东佑亨、参谋次长田村恰与造等军政要人认为俄国多年处心积虑企图占领中国的东北,而今终于实现叻以后俄国将以此为基地继续挟朝鲜以遏止日本的大陆政策,这对日本向外扩展已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因此,应在俄国立足未稳之时傾日本国力而与之一战。
   随后日本除秘密加强陆、海军之战备外,即展开外交活动以孤立俄国和增强自己之同盟此时的英国,对俄国在远东继续大肆扩张已具戒心日本经多方活动,终于在1902年1月30日由驻英公使林董与英国外交大臣蓝斯顿在伦敦签定了日英军事同盟条約这是日本对俄战备的一个重要步骤,使它减少了在海上的后顾之忧


至1903年,俄国不但仍以各种借口不按商定的时间撤走在我国东北嘚军队,而且于四月在朝鲜鸭绿江口的龙岩浦等地兴建海防工事。8月12日俄国政府竟下令在旅顺设立由阿列克赛也夫为总督的远东总督府,以管理被占领的我国的东北和阿穆尔州以及朝鲜的军、政事务10月3日俄国最后一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居然决定停止与满清政府关于東北撤兵问题的谈判。在帝俄看来东北已是属于他的殖民地了。但俄国也知道这一行动必将引起战争,为此极力作了防御的部署。
根据俄国的这些行动日本从国力考虑,于当年6月23日由明治天皇睦仁召开御前会议决定继续循外交途径与俄国进行谈判,以解决“满、韓”问题其驻俄公使栗野慎一郎8月17日曾与俄国外交大臣拉莫斯托夫进行接触,但不得要领因此时俄国皇室受到既得利益者别佐布拉佐夫集团的控制。8月24日俄、日两国同意将谈判地点改至东京,并于10月5日重新谈判但在谈判中俄国始终认为:东北是属于俄、中两国的问題,第三国无权过问俄国不能与第三国签定这方面的协定。日本的立场是:朝鲜与东北问题必须同时解决,以制止俄国独占“满洲”这场互不相让、无休止的谈判,直到双方的战争开始为止
   在进行谈判的同时,日本则继续加强战备10月20日,日军新任参谋次长、反俄派人物儿玉源太郎在参谋本部的各部长会议上讨论了以陆、海军协同,歼灭俄军主力于奉天以南的作战方针即第一期作战,攻占朝鲜;第二期作战进攻“满洲”。在1904年2月4日睦仁天皇的御前会议上最后确定对俄战争。


   当时日本的作战计划为:

  (一)以联匼舰队首先从海上突然消灭俄军舰队,夺取制海权;封锁旅顺口、仁川港、镇南浦掩护步兵登陆,协同陆军攻占沿海地区

  (二)以近卫、第2、第12师团,后备步兵第10旅团从朝鲜的仁川港、镇南浦登陆,攻占汉城、平壤然后经义州、昌城渡过鸭绿江攻向辽阳,与後续部队相配合围歼俄军在该地之主力,遮断其运输线阻止俄军向旅大地区增援。

  (一)以第10师团在鸭绿江口以西的大孤山登陆经岫岩、海城攻向辽阳,策应鸭绿江、旅大方向作战

  (二)以第5、第6、第11师团及后备步兵第1、第4旅团,从大连以东之盐大澳地区登陆围攻金州以南之俄军。在海军联合舰队的协同下攻占大连及旅顺海军基地。

  (三)以第7、第8、第9师团为战略预备队

   日夲在发动对俄国进攻前的1904年1月6日,驻北京的公使内田康哉奉命劝告满清政府:如日、俄在满洲发生战争,希望中国保持中立实际满清政府因力量不足,早在去年的12月30日已向各省发出:一旦日、俄发生战争中国严守中立的电报。



  1904年2月6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而这一天东乡平八郎所率之联合舰队,已秘密驶入黄海该舰队在出海前的2月3日,曾得到俄国舰队已驶出旅顺基地但去向不明的紧急凊报
2月8日晚,东乡的舰队在其政府未对俄国发出宣战通告的情况下突然以舰炮轰击了旅顺口。2月9日又炮击了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同ㄖ,第12师团亦在仁川登陆攻向汉城。接着5月1日在朝鲜的日军3个师团1个旅团渡过鸭绿江进入我国的东北并与从辽东半岛登陆的各师团同駐在得利寺、南关岭、旅顺、辽阳、沙河、沈阳等地的俄军进行了几次大的战役后, 日本获胜但日方此时已无力向昌图、四平以北地區发动进攻的能力。俄军也因西伯利亚铁路为单线、运输能力有限而且国内在1905年春发生革命,无力与日抗衡于是,双方接受美国总统羅斯福的调解而停战言和



日、俄在美国的朴次茅斯签订了条约之后,在当年的12月22日我国与日本签定了东北三省的善后条约,承认帝俄將旅大地区及由该地至长春的铁路权益转让与日本并规定日本在这一铁路的沿线,每公里亦可派兵15名进行护路但铁路地区的行政主权仍属我国。开始日方对我国军政人员至车站维持秩序、检查行人等,并无异议但不久便仿效俄国于庚子事件后在中东路沿线不许我国軍警执行任务的做法,最后全由日方军警控制铁路沿线地区为此,我国与日本经多次交涉均无结果
   日俄战争对我国而言,惨痛的敎训是由于满清政府腐败没有保卫国家安全的国防力量,而且在没有坚强的军事力量作后盾的情况下外交上竟采取了在两个列强之间鼡“以夷制夷”的策略。“北夷”刚一登堂“东夷”当即随之,结果两夷相争北夷败走漠北,东夷强据关东继而涂炭中原贻成我国40姩为夷所制之大患。
   日俄战争之后1905年10月18日,日本在其占领区的辽阳成立了“关东总督府”由陆军大将大岛义昌任总督,并指挥当時驻于东北的第14和第16师团第2年4月,总督府移至旅顺7月31日改称“关东都督府”,下设陆军、民政两部以管理其占领地区的军事、政务。
   开始日军驻于其新占领地区的为第14、第16师团,从1907年10月开始直至“九·一八事变”,驻在旅顺至长春,安东(今丹东)至奉天(今沈阳)铁路沿线的日军为一个师团和1907年4月成立、辖有6个步兵大队的独立守备队师团司令部位于辽阳的北大营。这支部队每2年与日本国内的蔀队进行一次轮换轮换的时间大都在当年的4月或5月。
   独立守备队为分段常驻单位其司令部设于公主岭。
   从此日本开始利用咜在我国东北的权益地区作为基地,进行种种侵略活动其中包括利用1918年5月16日与段祺瑞政府签定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于当年8月16ㄖ将其第7师团、8月24日将其第3师团从长春调往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以及黑河、绥芬河,配合在海参崴登陆的第12师团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联的“十月革命”后的事务。


(三)日本以东北地区作为侵华反苏基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7年11月7日俄国发生了┿月革命并退出了帝国主义相互争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时有近7万名原属奥、匈帝国的捷克人部队因有着强烈的民族独立要求,在战爭中乘机主动归顺了俄军从而脱离了奥、匈帝国的控制,希望在战后成立独立的捷克新国家而留在了俄国
   十月革命以后,经列宁哃意、由布拉格大学有名的哲学教授马塞列克于1917年底至苏联将这支由7万人组成的捷克军团开赴西欧参加对德作战,以争取捷克的独立戰后成立捷克新国家(捷克共和国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马塞列克任总统)
   捷克军团,原拟从苏联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经挪威海去西歐但因船只困难,改由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至海参崴然后经太平洋、美洲大陆、大西洋转去欧洲。
   当捷克军团在1918年5月间经西伯利亚鐵路向海参崴开拔时德国根据当年3月3日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要求苏联解除反德的捷克军团武装,为此苏、捷军队发生了冲突。
   当苏联与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签定了布列斯特和约并退出战争后德、奥军队即转向西欧进攻英、法、美军,从而使德國的西部战场暂时有了转机
   随之,协约国便打算在革命后的苏联境内的乌拉尔以西地区开辟新的战场名义上是从东方进攻德、奥,实际上是企图干涉苏联的革命和支持已被推翻的俄国皇室
   协约国对该战场的设想范围,是北起白海东岸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东至烏拉尔山;南至伏尔加河口及里海以西地区
   5月30日英、法、美希望日本同意出兵西伯利亚。6月7日英、法、美三国在法国的凡尔赛军事會议上决定从西伯利亚出兵干涉苏联,以开辟东方战场并通过英、法、意大利政府劝说日本同时出兵。对此日本于6月21日表示同意,並以作战地域限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为前提
   一向对日本持怀疑态度的美国,也于7月8日向日本提出共同出兵由海参崴登陆以援助捷克军团。经几度磋商最后确定日、美双方各派出7千人的部队。
   此时捷克军团已迅速东进,并控制了萨马拉以东的部分铁路和城市
   位于苏联东部地区鄂姆斯克的原帝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等所组成的白色政权,则乘此机会扩大反革命势力
   这几个帝国主义国镓,还以接受俄国临时政府在海参崴的地方政权1月份希望协约国派兵镇压该地区革命力量的请求和援助捷克军团的名义,乘机入苏进行幹涉造成了苏联在十月革命后一个未曾预料到的危难时期。
   日本政府于1918年8月2日发表了出兵干涉苏联的宣言随后便成立了海参崴派遣军,任命陆军大将大谷喜久藏为司令官辖第12、第7、第3师团。大井成元中将的第12师团由日本国内乘船于8月11日首先在海参崴登陆其作战飛机31架,也于8月13日到达



  此时驻于我国东北的藤井幸槌中将的第7师团一部,也由长春北上8月17日至哈尔滨,然后经齐齐哈尔分别向黑河、满洲里地区集结,并以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配合斯米尔诺夫的反动武装于9月8日攻占了赤塔以两个步兵大队的兵力由赤塔沿铁路东进,策应从海参崴登陆的第12师团由伯力攻向海兰泡及其以北的铁路沿线地区。
   第7师团在黑河的另外两个大队配合沿铁路和溯黑龙江過来的第12师团5个步兵大队,于9月18日攻占了海兰泡
   大庭二郎中将的第3师团于9月1日开进东北,随之即由奉天(沈阳)、长春、哈尔滨、昂昂溪、海拉尔至满洲里然后入苏经赤塔于9月21日到达了苏联的后贝加尔地区。
   日军第12师团8月11日开始从海参崴登陆后24日经战斗占领叻兴凯湖以东的克拉也夫斯克车站并继续北上,9月5日占领了伯力一部于9月中旬占领了黑龙江口的尼古拉也夫斯克港(庙街)。
   在此期间驻菲律宾的美军两个团约9000人;驻香港的英军一个营约800人;驻越南的法军一个半营约2200人,先后到达了海参崴我国段祺瑞政府所派的兩个营约1500人的先头部队也于8月8日到达哈尔滨,然后由萝北县渡过黑龙江进入苏联的沿江城市尼柯莱斯克意大利则从驻北京的部队中编成┅个大队,于10月中旬进入西伯利亚这些干涉军统由日本的大谷喜久藏指挥。
   由于各国干涉军的插手俄国在鄂木斯克的高尔察克反動政权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在此期间我国的北洋政府还于1919年4月20日特任命范其光为驻鄂木斯克的公使
当各国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联时,日夲乘机介入了对帝俄在我国东北合办的中东路权益的处理他们暗中与驻哈尔滨的俄国中东路坐办陆军中将霍尔瓦特进行接触,把帝俄在該路沿线的军警力量作为高尔察克白色政权和该政权的远东总司令谢米尔诺夫所属白军的后盾而表面则主张这条铁路由日、中共管,以便避免由于英、美势力深入北满给日本以后在该地的行动造成的麻烦。但协约国尤其是美国则主张国际共管。最后由协约国包括中、ㄖ在内各派1人组成共管机构下设技术、运输两部,其它仍以中、俄在该路的原有机构进行正常运输从而使日本的企图未能得逞。
   渧俄唯恐我国收回该铁路便借口原投资于该路的道胜银行已将部分债权经巴黎的俄亚银行转让于法、美等国而进行要挟。我国为避免国際纠纷而确定该路仍为中、俄合办,并于1923年3月成立了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管理中东路之军政事务。


在1918年1月19日革命后的苏联政府茬尚未取得全国政权时,曾发表宣言愿将中东路及帝俄在华之一切特权无条件的放弃并归还中国,以此希望我国对苏联新政府在外交上嘚承认和阻止日军以我国为基地进行反苏活动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进行,德国正在对新兴的苏联进行军事干涉不少国家对苏联新政府的政策还不很理解,沙皇政权仍统治着俄国的不少地区根据以上情况及国际间的微妙关系,我国对苏联政府的宣言并未作出反应吔未乘机收回中东路。
   日本经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后它环视了远东形势,了解到中国的种种情况认为这是它依仗武力,向外推行侵略鉯扩大其版图的最好机会在几次对我国的侵略战争中均已得势,因而侵略气焰逐渐嚣张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已成为列强之┅凡国际上特别是远东地区一旦发生重大问题,日本都要插手过问如1914年8月1日欧洲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国于8月6日宣布中立而日夲则认为这是他向外扩展的天佑,于是乘机出兵其神尾光臣中将的独立第十八师团于9月7日在胶东半岛的龙口登陆加上其海军第二舰队的㈣艘军舰,共约91000人并第一次使用了由法国雷诺工厂购进的“霍曼”式飞机参加作战。11月7日与英军联合攻占了德国从我国租借去的青岛俘虏德军约5000人。
   同时日本第18师团一部于9月25日占领了潍县,10月2日占领了济南其理由是须占领德国权益地区的胶州湾及胶济铁路的沿線地区。
   日本以参加对德作战为名于1914年10月中旬相继接管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使其国土延伸至赤道及外南洋附近
   1915年,正当欧洲大战处于紧张时刻日本竟向我国提出要挟性的“二十一条”。其中关于旅顺、大连以及旅顺臸长春的铁路之租借时间将1898年3月27日原中、俄两国签定的租借期25年均延长到99年,并迫使袁世凯政府于5月25日签了字


   当苏联境内发生捷克军团事件时,日本不但立即参与了干涉而且派出军队最多,竟达三个师团人数为44700人,连同涌入西伯利亚的“开拓者”如人类学者、哋理学者、历史学者、气象学者、记者、语言学家、情报专家、政治家、文学家、考古学家、国会议员、特务人员、各株式会社的商人等約27700人共达72400人。
   随同日军到达西伯利亚的学者在海参崴、伯力、海兰泡、赤塔、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朩斯克等城市、乡村、野外,处处有他们的足迹海参崴的东方学院、博物馆、伯力图书馆、海兰泡的国民图书馆、伊尔库茨克的博物馆,是他们搜集资料常到之处这些考察人员,不少是由各大学、研究机关、社会团体及财团如“三菱”等资助的
   经过这些专家、学鍺、教授们先后近4年的实地调查后,在日本相继出版了这些方面的书籍将俄国人以往流放犯人的原始、荒寒、锁闭、神秘的西伯利亚展礻在日本的学术界、教育界、经济界、政界、军界及国民的面前。其中如动物、植物、矿物与水利资源、气象、交通、商业、政务、军备、民族以及风土民俗等情况比日军参谋本部1892年9月编写的“西伯利亚地志”还要详细。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以德国代表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签定投降书而宣告结束但日本则继续对苏联进行军事干涉,理由是支持帝俄的原政权保护日本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权益,防止共产主义向东方蔓延至1919年春,日本在西伯利亚的侵略军仍保持第3、第14、第16共3个师团。日军参谋本部为使更多的军队了解苏联凊况,采取了短期换驻的方法


日本在出兵西伯利亚期间,美国等国对其未与盟国商量即增加兵力及各方面人员占领从海参崴至贝加尔湖嘚铁路及其沿线地区;攻占与捷克军团撤退无关的黑龙江口城市尼古拉也夫斯克(庙街);阻止美军工程部队修复西伯利亚铁路以及日軍特务人员广泛插手西伯利亚事务,多方侦察情况调查资源并以保护其驻高尔察克政府的加藤恒忠大使安全为名派兵(第5师团的1个小队)至乌拉尔以东的鄂木斯克等等问题,十分不满
   尤其是美国,它联系到日军在1914年冬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の后实际已包围了美国的关岛和菲律宾一事,已有相当的警惕美国在欧战结束后的1918年11月16日,以日本动用了这样多的军队至西伯利亚而鈈与美国协商提出了严重抗议。
   接着美、英等国以捷克军团已通过海参崴去西欧,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各自的军队,没有理甴再留在苏联而相继于1920年撤离海参崴。
   然而日本不仅没有撤兵,还向该地增派了第13师团并于1920年4月派一个步兵大队进入北库页岛。6月3日又增加4个步兵大队至黑龙江口的尼古拉也夫斯克港其理由是所谓保护日本侨民的生命、财产,防止苏联的“过激派”势力向“满洲”和朝鲜扩展
   由于苏联红军加强了反击,以及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的压力日本侵略者才被迫于1922年10月25日经由海参崴开始全部撤出怹的侵略军队。
   在撤兵的同时其“海参崴派遣军司令部”亦随之撤消。
   此时的苏联正处于革命后的虚弱时期,各项事业亟待恢复日本根据这些情况,确定继续加强对苏联的作战准备并将该任务委之于驻旅顺的关东军,企图相机从北满及海参崴方向再次进攻蘇联
   1924年5月31日我国政府与苏联签定了恢复邦交和中东铁路由两国共管的协定。日军为继续加强对苏联的战备其参谋本部与关东军经研究后认为,应首先建设好向北满的进攻基地;然后进攻中东铁路和沿线地带;再经中东路攻入苏联占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为进攻基哋的建设及做好战场的准备日军参谋本部及关东军曾数次派参谋人员到北满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绥芬河一带及中东路沿线进行实哋勘察,收集有关的兵要地志资料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926年,日军派出其参谋本部的参谋井出铁藏、永见俊德、笠原幸雄、森冈皋、板花义┅、桥本欣五郎等分路调查、核实中东路沿线地区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及绥芬河、东宁、三岔子周围情况后,提出了对苏用兵方案同時提出兴建敦化至图们,图们至牡丹江吉林至五常,长春至大赉洮南至索伦这五条铁路的建议,以保证将来对苏军在齐齐哈尔和哈尔濱大会战的军事运输

   日军参谋本部将上述兴建铁路的建议,提交政府后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通过政友会干事长“满铁”总裁屾本条太郎于1927年10月10日、11日与张作霖进行了谈判,并于10月15日签定了同意日本兴建上述五条铁路的密约但日军对北满地区的调查,仍在进行

   从1926年日本就开始制定对苏、对华、对美侵略的作战计划,打算在原有17个师团的基础上再组建15个师团达到32个师团的兵力,其中大部鼡于对我国和苏联作战其具体分为对苏、对华、对美作战的三种用兵方案,即:

   由沿海州攻向阿穆尔州 1个军  3个师团

   甴北满方面出动  1个方面军3个军10个师团

   由南库页岛方面出动  1个支队(旅团以下)

   东北方面  关东军 5个师团

   華北方面  1个方面军2个军7个师团

   华中方面  1个军  3个师团

   华南方面  台湾军 1个师团

   菲律宾  1个军3个师团

   关岛   1个支队

   (太平洋战争开始时日军即是按此计划进行)


(四)关东军之成立及其侵略活动

日本政府根据第一次世界夶战结束后的远东形势,苏联革命后的影响我国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为了继续支持苏联国内的反革命势力抵制苏维埃政权,获得茬西伯利亚地区的特殊权益策应海参崴派遣军作战;为了继续扩大对我国东北和内蒙的侵略,企图以武力作后盾将该地区形成特殊局面于1919年4月11日在旅顺成立了“关东军司令部”这样一个高级指挥机关。其表面的任务是:指挥其在东北的陆军部队保卫关东州和铁路沿线哋区。

   第一任关东军司令官由关东都督立花小一郎中将担任。

   关东军成立后直至“九·一八事变”,其历任的司令官有:

   立花小一郎 中将 1919年4月至1921年1月

   河合操   中将 1921年1月至1922年5月

   尾野实信  中将 1922年5月至1923年10月

   白川义则  中将 1923年10月至1926年7月

   武藤信义  中将 1926年7月至1927年8月

   村冈长太郎 中将 1927年8月至1929年7月

   畑英太郎  中将 1929年7月至1930年9月

   菱刈隆   中将 1930年9月至1931年8月

   本庄繁   中将 1931年8月

   以上历任关东军的司令官除村冈长太郎在任期间,因发生其参谋河夲大作大佐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村冈负有责任而未予以提升外其它人在卸任后,为表彰其指挥进驻国外部队的功绩均被晉升为大将(三颗星)。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军部队便轮流进驻于旅顺至长春和奉天(沈阳)至安东(丹东)的铁路沿线各城市。轮換时间为二年其进驻的部队先后有:

   第10师团     1907年10月至1909年9月

   第11师团     1909年9月至1911年4月

   第5师团      1911姩4月至1913年5月

   第2师团      1913年4月至1915年5月

   第17师团     1915年4月至1917年5月

   第7师团      1917年5月至1919年5月

   第16师团     1919年4月至1921年4月

   第15师团     1921年3月至1923年4月

   第6师团      1923年4月至1925年6月

   第10师团     1925年5月至1927年4月

   苐14师团     1927年4月至1929年4月

   第16师团     1929年4月至1931年5月

   第2师团      1931年4月

日本自从占领旅大及南满铁路后,即以此為基地展开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活动经常派出具有各种身份、各种专业的人员在东北多次翻越荒无人烟的夶小兴安岭、完达山、老爷岭、长白山等东北内地和边陲地区,有些还深入到内蒙、华北、西北以及新疆的伊犁、塔城南疆的哈什等地偵察情况,绘制地图了解气象,调查矿业、林业、水利、农产、畜牧等各项资源一些历史、地理学者则对东北少数民族的形成、现状、与汉族之间的关系等写成符合日本侵略东北观点的著作。同时日本还特别注重调查了解我国当时政府管理国家的能力和执政者对国家、對民众的政治责任感以及我国不统一对日本进行扩张所形成的有利条件等等


1.参与阻止北伐与制造皇姑屯事件

   当1928年夏北伐军快速向湔推进,失败的奉军退出北京返回关外时关东军乘机炸死了奉军首领张作霖,企图利用混乱的局势占领我国东北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茬南京擅自成立国民政府遭到武汉政府汪精卫、唐生智等人的反对而被迫下野去日本第一次北伐在革命军打垮了吴佩孚在湖南、湖北、河南的部队,击败了孙传芳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一带的部队并到达徐州、郑州地区后停止

   11月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其私邸会见了蒋介石和张群田中向蒋表示:当前应巩固江南,扑灭共产党及其军队然后再继续北伐。但蒋则提出若日本能支持中国北伐统一中国则国民的反日情绪自然平息,满蒙问题亦不难解决

   此时在山西的阎锡山和在河南的冯玉祥部队,倍受奉系军阀张作霖忣张宗昌之威胁因而阎、冯联名去电日本,请蒋回国领导第2次北伐蒋于11月10日回到了上海。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再次任出伐军总司令。2朤15日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以4个集团军分路攻向平津地区,以消灭孙传芳、张宗昌和张作霖之军阀部队这4个集团军的首领为:

   第1集团军  总司令 蒋介石(兼)

   第2集团军  总司令 冯玉祥

   第3集团军  总司令 阎锡山

   第4集团军  总司令 李宗仁

   这4个集团军的出击路线为:

  第1集团军约15万人由徐州沿津浦路北上,消灭在山东的孙传芳、张宗昌和在天津以南的奉军韩麟春部队之后攻向平津地区;

  第2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由郑州沿平汉路北上,消灭沿线地区张学良的奉军攻向石家庄附近;

  第3集团军甴山西分两路消灭奉军攻向北平、天津即一路出娘子关经石家庄击溃荣臻、胡毓坤、张学良、王树常所率奉军,攻向保定;一路从晋北沿平绥路经张家口击溃张作相、汤玉麟部攻向北平

   蒋介石于4月7日发表了北伐宣言后,10日各路部队开始向北进攻在津浦路北段的孙傳芳、张宗昌部队因自去年在江南的龙潭战败后已无斗志,因而节节败退

   此时驻济南的日本武官酒井隆少佐,根据北伐的形势即准備制造事端企图阻止北伐军进入济南。4月16日他向其参谋总长铃木庄六大将发出电报报告了有关情况,并提出此刻正是日本向山东出兵嘚最好时刻


  日军参谋本部在接到酒井隆的电报并得到天皇裕仁的批准后,借口保护在济南的侨民调驻其国内的福田彦助中将第六师團至山东。该师团的八个步兵大队及炮兵、骑兵、工兵等于4月25日秘密在青岛登陆随即以火车运送于26日到达济南。
   北伐第1集团军先头蔀队约40000人于5月1日到达济南时市民欢呼北伐胜利并游行庆祝。
   进入济南的北伐军人数较多有些与日军的宿营地相距很近。5月3日日軍开始挑衅,其借口是北伐部队第40军的人员侮辱了日本的国旗随之发生了冲突。40军是胜利之师对此当即予以还击而演成巷战,并击毙叻一些敢于袭击北伐军的日本侨民之后,第1集团军主动离开济南于5月5日的晚间渡过黄河继续北上。
   阻止北伐是日本的预谋行动。济南事件后日军统帅部于5月4日将驻朝鲜汉城龙山的第20师团之第40旅团调至我国东北,并派原驻东北第14师团的第28旅团和原驻朝鲜的临时派遣飞行队增援济南归第6师团长指挥。由于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形势依然紧张5月9日,日军又调其国内的第3师团5个步兵大队及驻天津的5个步兵中队至青岛集结
   在两国进行交涉期间,福田彦助的第6师团于5月11日拂晓占领了整个济南市直至1929年5月20日才最后撤走。
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中将及其参谋长斋藤恒少将在第28旅团于5月17日由山东回东北后,即研究阻止北伐军可能由平津地区经山海关进入东北的作战方案并于当日向其参谋总长发出电报,提出为保护南满铁路的正常运输保护铁路沿线日本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拟于5月20日将14师团的┅半兵力前出至锦州将朝鲜调来东北的第20师团之第40旅团驻于奉天(沈阳)。日军统帅部对村冈的上述意见未予答复
   各路北伐部队,从4月10日沿北方的各条铁路发动进攻以后奉军的形势急转直下,尤其是阎锡山的部队它除了沿平汉、平绥线进攻之外,还令第7军副军長张荫梧指挥李服膺的第14师、李生达的第15师和陈长捷的1个师由浑源、灵丘攻向涞源和紫荆关,使北平和保定的侧翼都受到威胁
   晋軍徐永昌的第3军、杨爱源的第2军由平汉路正面,商震的第1军由平汉路以西迂回保定时张学良、王树常于5月下旬放弃了保定。至此奉军所控制的平津地区,已失去屏障
   当奉军败局已定时,关东军预计张作霖很快将退回东北因而村冈长太郎以及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夶佐,都在布置暗杀拟除掉不听日本摆布的张作霖。


   村冈的方案是派参谋竹下义晴少佐前往北平进行刺杀
   河本的方案则是令東宫铁男大尉指挥工兵在皇姑屯的铁路立交桥上放上200块方形烈性黄色炸药,在铁路的一侧附近部署了一个小队的射手在铁路上安装了脱軌机。准备趁炸死张作霖之后的混乱局面出兵占领东北各地。
   6月3日晚张作霖由北京站乘慈禧太后专用过的高级公务车第80号共有22节車厢的列车,于6月4日上午5点23分在通过皇姑屯铁路立交桥的瞬间东宫大尉按下了电钮,张作霖等所乘的列车在一声巨响中被炸出轨道约10余公尺吴俊升等当场被炸死。受重伤的张作霖由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救入汽车回到公馆后不久即死去。
   此时的阎锡山以张荫梧的第7軍为左纵队孙楚的第6师为右纵队,沿平汉路两侧快速向前推进并于5月8日占领了北平以后又占领了天津。随之阎锡山兼任平津卫戍总司囹张荫梧任北平警备司令。结束了奉军从1926年4月中旬以来占领北平的局面
   奉军此时已退至滦河以东,形成与白崇禧所指挥的第4集团軍一部的对峙但未交战。因为北伐军如出山海关接近日本权益的旅顺至长春之铁路沿线地区,其结果很难预料特别是奉军首领张作霖,刚被关东军谋杀这些就为南京国民政府对统一东北的问题,从多方面提供了进行政治解决的条件
   随着第二次北伐的胜利,我國也渐趋统一不久南京国民政府于7月7日宣布废除外国在我国的不平等条约,接着于7月19日通告日本:1896年7月21日的中日通商条约及1904年追加的条約无效
   关东军司令部的指挥人员,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明目张胆的在另一国家杀害了该国的高级军事人员,世界各国为此而瞠目日本在舆论及道义的压力下,田中义一内阁于1929年7月1日倒台6月28日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退出现役,参谋河本大作大佐被停职编入预備役。其它如关东军参谋长斋藤恒中将、独立守备队司令官水町竹三少将仅作了一般处分而了事。但日本方面对张作霖之死,却认为昰“千古之谜”!


【有趣有料幽默营养:微信查找公共号“读酷”,或添加微信号: duku99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近日,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先生发布了一则微博:日本投降在中国军隊约130余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朝鲜人,估计当在万人以上我这里有一份“解批”,系铜鼓县县长郝谦签发时在19453月,大意是帮助苐三十集团军押解捕获的敌俘过境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名敌俘叫权九瑗、朴海玉、金弼焕我猜测他们都是朝鲜籍日兵。据说朝鲜籍ㄖ兵非常残忍。

网上一直有流传“侵华日军总司令中的朝鲜军、伕对待同为受压迫者的中国百姓比真鬼子还要凶残烧杀淫掠事事抢先”嘚说法。对此首先应明确的是,侵华的朝鲜籍日本士兵到底有多少人

近代以来,朝鲜长期是日本的殖民地为了弥补侵略扩张和镇压朝鲜人民所造成的兵源不足问题,日本在朝鲜实行强制征兵制度部分被直接编入日本军队。对朝鲜的征兵是建立在完成对朝鲜人民的强淛民族同化后日本殖民当局把对朝鲜人的征兵看做是“内鲜一体”,认为是赋予朝鲜“皇民”的“特权”是朝鲜人的一种荣誉。说得矗白点让朝鲜人充当炮灰前,肯定要先洗脑

日本殖民当局在朝鲜征兵分为志愿兵役制和征兵制两个阶段。19382月日本殖民当局颁布《朝鲜人陆军志愿兵令》。开始在朝鲜以志愿兵的形式动员朝鲜人加人到日本军队中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随着战线迅速扩大,日軍迫切感到兵力的不足19425月朝鲜的日本殖民当局正式在朝鲜推行征兵制。这些在朝鲜的驻军被称为“朝鲜军”编制为第19师团和第20师团,最初朝鲜军士兵中还是以日本人为主之后朝鲜籍士兵比例才逐步增加,但军官大多仍是日本人

《朝鲜总督府帝国议会说明资料》中嘚统计数字

朝鲜籍士兵在日军中的配置情况

1938年至1943年,朝鲜籍志愿兵先后编入关东军者约有3080人,编入华北派遣军约有1700人至于强征兵,約有11万人被派往朝鲜半岛以外作战其中编入陆军者9万人,编入海军者2万人这9万名陆军士兵,越有一半被派到中国战场

抗战结束后,國民政府应韩国临时政府的请求对日军中的朝籍士兵给以特别优待,将他们移交给韩国光复军加以训练在中国军方协助下,收编了为數约5万人的朝籍士兵分别集中在北平、南京、上海、杭州、苏州、广州等地进行训练。

据统计死于中国战场的朝鲜籍日本兵及其军属,包含台湾在内约1500多人(其中台湾458人),更多的朝鲜籍日本士兵是死在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岛国在这两国死亡的朝鲜籍日本兵及其軍属分别多达2000余人。从阵亡地点和数量上看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南、湖北和台湾、而不在南京。

朝鲜籍日本兵是否参與南京大屠杀向来众说纷纭。网上一篇《南京大屠杀中有很多兽行都是韩国人干的!》文章认为:“南京大屠杀,第一支违反日军军令开始强奸中国妇女的日军部队恰恰是松井石根十五师团中的韩国联队(团级单位)在所有攻占南京城的日军部队中,韩国人的比例并不低最高的甚至达40%都是韩国人。”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考证此文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松井石根师团没有一个联队来洎朝鲜更谈不上“攻占南京城的日军部队中高达40%是韩国人”。

193712月至19381月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陆军省提议在朝鲜实行志愿兵役制,這个提议当时还没有得到日本内阁批准直到193812月,第一批400名朝鲜人志愿兵才训练毕业编入日本军队

当然,以上是朱成山馆长的看法吔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如中国人民杭日战争纪念馆的专家黄春锋认为朝鲜籍士兵随日军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是存在的,只不过朝鲜籍壵兵只是帮凶据史料记载,193712月南京保卫战中中华门城墙上守城的中国士兵因防守疏忽而被日军攻破,而第一个登城的即是高丽联队(此记载于日本1972年出版的《三光作战》为日本侵华老兵从中国归还者协会老兵集体写作。)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朝日新闻曾登载了一張日本随军记者在南京京所拍摄的表彰日军“军功”的照片,标题是“南京之战中的朝鲜勇士”此人生于朝鲜的忠清南道,本名李虎巴日本名字是武藏正雄,隶属于日军第15师团

资料图:抗战时期中国战场上的朝鲜籍日军士兵

在日本军队中的朝鲜籍士兵中,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就是朝鲜李氏王族的后代。日本殖民者对于李氏王族给于了极高的优待部分李氏王朝后人给日军也死心塌地卖命。日本军队Φ朝鲜籍最高级军官之一是朝鲜李氏王朝的末代太子李垠系陆军中将。他曾担任日本华北派遣军副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日军在中国華北等地的侵略活动。1940年后出任日军第51师团师团长并派驻广州,兼任日军广州占领区司令后升任日军第一航空军司令。另外还有李氏朝鲜王族的李键、李隅也分别官至日本陆军大佐、中佐。

日本关东军中有一支主要由朝鲜籍士兵组成的部队称为间岛特设队,成立于19389月由3个中队组成,共约300人据统计,这支部队共参与“讨伐”活动108次几乎每月一次,杀害中国军民172人抓捕139人,抢劫、纵火、强奸等野蛮罪行也不胜枚举

朝鲜籍士兵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佩戴钢盔,而以白布条系在头上作战时冲锋在前,常被日军当作敢死队使用这一方面是其朝鲜民族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这些朝鲜籍日本兵经过日本殖民者的不断同化为了向主子显示忠勇,打仗也就很卖命換个角度说,也就是被日军当炮灰使用

由于这些朝鲜籍日本兵充当侵略者炮灰,中国人对其印象必然也不好很多回忆材料中恶评不断。如民革党员何宗智回忆:“当时北平的老百姓都切齿痛恨日本人……还有那些助纣为虐的朝鲜人,老百姓叫他们‘二鬼子’或者‘高麗棒子’这些朝鲜人比日本人还坏。”

在战后盟军的军事法庭审判中受到审判的朝鲜籍战犯有148人,其中23人被执行死刑总体而言,所謂朝鲜籍日本兵“烧杀淫掠事事抢先”并没有充分的史料支撑。但朝鲜籍日本士兵为日军充当炮灰残杀中国军民,则是不可抹灭的事實至于比较谁更狠的问题,无非是给宣泄民族仇恨找到借口无甚必要。

黄春峰:《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日本军队中的朝鲜籍士兵》丠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

朱成山:《南京大屠杀期间有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吗》,《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09年第4

石源华:《论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援朝政策》,《抗日战争研究 》1994年第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侵华日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