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报的小印张青我是王海'

查看: 3612|回复: 46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441 小时听众数威望740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0840UID35235
顶级专家, 积分 108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60 积分
在线时间3441 小时威望7404 注册时间积分10840好友帖子UID35235
本帖最后由 小东西 于
11:41 编辑
清代,石屋闻香,海南紫棋楠雕山石印章,山石,太湖石,小亭,亭旁植物,小桥流水刻画细致,是一幅苏州园林图景。该印章质料沉香油线细密,拉丝的刀痕明显,高油度决定了常温下香气阵阵,如花似蜜,甘甜清凉,放入水中,立刻沉底,然后再缓缓浮起,半浮半沉!低温熏,香气满室!为海南特有的紫棋楠雕成!石本无味,用海南紫棋楠雕成的山石可以香味永久
(40.2 KB, 下载次数: 6)
17: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5.16 KB, 下载次数: 3)
17: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4.35 KB, 下载次数: 1)
17: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7.01 KB, 下载次数: 3)
17: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4.81 KB, 下载次数: 0)
17: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6.75 KB, 下载次数: 1)
17: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5.95 KB, 下载次数: 1)
17: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1.85 KB, 下载次数: 0)
17: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4.54 KB, 下载次数: 1)
17: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3.34 KB, 下载次数: 0)
17: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8.93 KB, 下载次数: 1)
17: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0.46 KB, 下载次数: 0)
17: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85.38 KB, 下载次数: 2)
17:0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94 小时听众数威望170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2899UID262574
行家里手, 积分 28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01 积分
在线时间1194 小时威望1706 注册时间积分2899好友帖子UID262574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441 小时听众数威望740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0840UID35235
顶级专家, 积分 108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60 积分
在线时间3441 小时威望7404 注册时间积分10840好友帖子UID35235
一夫当关 发表于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85 小时听众数威望320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3587UID265490
行家里手, 积分 35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3 积分
在线时间385 小时威望3203 注册时间积分3587好友帖子UID26549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38 小时听众数威望30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2040UID778591
行家里手, 积分 20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0 积分
在线时间1738 小时威望308 注册时间积分2040好友帖子UID778591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441 小时听众数威望740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0840UID35235
顶级专家, 积分 108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60 积分
在线时间3441 小时威望7404 注册时间积分10840好友帖子UID35235
感谢各位朋友支持!发一篇文章关于海南沉香!--------------
为何海南沉香冠绝天下
日 14:25& &文物天地&&我有话说(4人参与)
沉水奇楠 五年生沉香林 白木香树结香部位
  魏希望
  海南沉香,古时称为“崖香”,又称“琼脂”,自古以来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众香翘楚。
  崖香源流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之后,在南越地区设置交阯刺史部,分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其中,珠崖和儋耳两郡在海南岛。自东汉至北魏时期,海南岛改称珠崖州。此后,陈朝、北齐、北周时期,唐朝、五代十国时期,均在海南岛设立行政建置崖州。两宋和元明清,则变建置为琼州。后人在沉香贸易中,为了区分产地,就约定俗成的把产于海南的沉香,称为“崖香”或“琼脂”。
  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沉香,是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和《交州异物志》。《交州异物志》中说:“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泰斗苏轼,在为其胞弟子由(苏辙)60岁生日而作《沉香山子赋》中,以灿若披锦的文笔,盛赞海南香:“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借海南沉香绘物抒意的诗文古今万千,而在笔落惊风雨的苏文面前则稍逊风骚。《沉香山子赋》,以思与境偕,物我两冥的意境,成为推介海南沉香的首席美文。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广引蔡京少子蔡涤佳句,为海南沉香的美誉度一锤定音:“占城(越南)不若真腊(柬埔寨),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
  北宋宰相丁谓,在谪居崖州期间,写下崖香名篇《天香传》。丁谓把海南沉喻为天香,其实含有三层含义,一曰,海南沉堪称天下第一香;二曰,海南沉乃天上神仙能够感知的仙香;三曰,海南沉是天子御用青睐的圣香。
  海南沉香最动人的地方,是它的“沉”,蕴含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于它的“香”,香而不艳,浓而不俗。入水即沉,映射的是它菁华积结的厚重内涵。落花飞雨之下,香气清氛之中,令人沉静若水,是它物华天宝的魅力一瞬。自汉以来,沉香就是历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竞相咏叹的钟灵粹珍。当代著名作家伍立杨先生赞美说,品读一篇篇香文雅集,如沐写在纸上的文字的沉香。
  在两宋时期,文人雅士即把“插花、挂画、斗茶、品香”,视为修身养性的四般雅事,也由此反映了彼时沉香对文化的影响。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千百年的沧桑岁月中,以不同的文化信仰,影响着人类进程和世界历史。尽管三大宗教的信仰不同,但在教义中却有一个共同的信物,这就是沉香。
  中国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生于海南。相传,他自幼在定安文笔峰牧羊采药,一枝海南沉香如意伴随他云游天下,济贫扶弱。最终修炼成仙,伴随氤氲清新的沉香羽化在文笔峰上。
  公元742年至753年,鉴真法师应日本天皇朝廷和佛教界邀请,东渡日本传法。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鉴真所乘海船因台风漂到海南振州(今三亚市),在此留住一年。其随行弟子思託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自振州到崖州界(今海口市),但见“香树聚生成林,风至香闻五里之外。”鉴真东渡就携带沉香、甲香、栈香等香料六百余斤。据传,现藏日本正仓院东大寺的“天下第一香兰著待”,即是鉴真带去的一块黄熟香。
  2012年5月,笔者在广东东莞寮步镇沉香文化节期间,曾同有500多年历史传承的日本志野流香道掌门蜂谷宗苾交流,他骄傲的说,志野至今藏有一块唐朝时期的海南沉香,已成为他们家族香道历史的见证。期间,宗苾先生为了深入领略海南沉香的深厚底蕴,跟随崖香品藏大家张晓武先生到北京,历时10天而不忍返日。顶礼海南香如木中舍利的虔诚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位居“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的沉香,堪称香木舍利、琼脂天香,是大自然恩赐海南的自然瑰宝。目前,蕴结沉香的载体白木香树,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经过海南省连续多年的大力推广,全省种植面积超过三万亩。目前,海南香被国内外沉香爱好者广泛推崇,海南已成为崖香的圣地,名副其实的香岛。
  海南沉香千金难觅的历史原因
  海南沉香冠绝天下,但是,海南香市场存量有限,特别是上等好香,更是千金难觅,物以稀为贵。
  清代张嶲所著《崖州志》,在土贡一节记载,“海南土宜之贡,自汉迄明,历朝皆有。自雍正间将本色物料编入正赋折征,每年汇同地丁起运项银报解,拨支兵饷。”
  《后汉书·明帝纪》记载,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儋耳郡即“慕义贡献”。至唐代,儋崖(儋州)“土贡金、糖、沉香”。到宋代,归州县管辖的“熟黎”,需“供赋税”。而居黎峒不隶属州县的“生黎”,则“不供赋税”。然而,黎区高悬海外,州郡巧立名目,“欺敝诡伪”之事层出不穷。例如,曾任昌化军副使的李光,在《庄简集·海外谣有序》中说:“琼、崖、儋、万四州,限在海外,地理险远,输赋科徭,率不以法。所出沉香,翠羽、怪珍之物,征取无艺,百姓无所赴诉,不胜其忿,则相煽剽剋。”
  苏轼之子苏过,在琼流谪期间,目睹内陆汉人巧取豪夺黎人沉香境遇时,发出这样的感叹:“黎人处不毛之地,盐酪谷帛斤斧器用,悉资之华人,特以沈香、吉贝易之耳,吾焉用此借寇兵而资盗粮哉!”
  南宋礼部侍郎李焘,在其编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第310卷,朱初平上行奏言中,对琼州珠崖治所的沉香采办,直陈陋规:“每年省司下出香四州军买香,而四州军在海外,官吏并不据时实置,沉香每两只钱一百三十文,既不可买,即以等料配香户,下至僧道乐人画匠之类,无不及者。官中催办既急,香价逐致踊贵,每两多者一贯,下者七八百。受纳者既多取斤重,又加以息耗,及发纲入桂州交纳,赔费率常用倍,而官吏因缘私买者不在此数,以故民多破产,海南大患,无甚于此。”两宋时期,海南归属广南西路,下设昌化军、朱崖军、万安军、吉阳军四军。权力交叉,官吏不作为。宋时官吏采办沉香的腐败行为,把海南香无辜的推上了奢侈的平台,也由此加剧了沉香生态链的断裂。
  对黎族百姓以牛易香,不事农耕的陋习。内陆人以沉香供佛,黎人得牛又去宰杀祭鬼的陈规俗迹,苏轼在《书柳子厚(牛赋)后》中述及:“地产沉水香,香必以牛易之黎。黎人得牛,皆以祭鬼,无脱者。中国人以沉水香供佛,燎帝求福,此皆烧牛肉也,何福之能得?”
  元代,海南黎族地区继续向朝廷进贡槟榔、沉香等。据史书记载,元代因供给占城(越南)军饷,各种朝贡之苛重,较宋代有过之而不及。
  及至明代,琼州府向朝廷贡物,从永乐初形成定制。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国初未闻私贡,永乐乙酉抚黎知府刘铭率各州县土官入贡马匹、沉香……。后知府黄重用是为例,三岁一贡,其数无常,剥黎邀功。后革土职,贡亦随废。”
  经过汉朝迄元四朝的无情盘剥,海南沉香几近枯竭。郑和七下西洋,从海外带回大量香料,加上西洋各国的朝贡贸易,基本满足了朝廷和民间的用香需求。
  顺治五年(1648年),清兵占领琼州。1652年,清兵大量渡海,真正统治海南,设立琼州府。
  据《琼州府志》载:“(官兵)或借官司名色,或借差吏横眉,饬取贡香、珠料、花梨……等货,奔走无期,犹索脚步陋规,膏脂尽竭。”此类扰民恶行,在清一代地方志中比比皆是。也有刚正之士振臂高呼,为民请命。康熙七年(1668年),任崖州知州的张擢士,不惜冒犯权贵,呈递状纸《张擢士请免供香》书。
  书中曰:“琼郡半属生黎,山大林深,载产香料。伏思沉香乃天地灵秀之气,千百年而一结。昔当未奉采买之先,黎彝不知贵重。老贾贪图厚利,胃毒走险而进,或有携扶而出者。自康熙七年(1668)奉文采买。三州十县,各以取获迟速为考成之殿最,滑役入其中,狡贾入其中,奸民入其中。即蠢尔诸黎,亦莫不知寸香可获寸金,由此而沉香之种料尽矣。若候再生再结,非有千百年之久,难望珍物之复钟。先奉部文,本年沉香限次年二月到京,尽因采买艰难,催提纷纷,本年春夏初犹银香兑重,及至逼迫起解之时,甚有香重一倍,而银重二倍者。恐三两五钱之官价,仅足偿买香解香之十分之一耳。况琼属十三州县,供香百斤,而崖独有十三斤之数。嗟!崖荒凉瘠苦,以其极边而近黎也。且香多则解费亦多,籍曰产香,岂又产银乎?”
  言犹在耳,振聋发聩。香道中人必当扼腕叹息,以期于心髓。
  地方官员暴征横敛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沉香赖以生存的基础,也动摇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昌江市石碌镇水头村,现保存有一块禁示碑。系乾隆四十四年琼州知府萧应植颁立。碑文内容针对地方官吏“骚扰复萌,或借官司名色,或借差役,横眉饬取贡香……”“许该峒峒长、黎民捆获解赴”等事。
  一叶可以知秋。清朝时期黎族地区沉香采办的乱象,足以令人哑然。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再一次对海南岛的沉香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历史的伤痕至今都不能弥合。
  从海南岛解放一直到海南建省,在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封闭环境下,海南沉香意外地得以休养生息。虽不足以恢复到它应有的状态,但已呈现出勃勃生机。
  海南沉香冠绝天下的地理因素
  海南沉香,为瑞香料沉香属的白木香树,受伤后分泌出汁液,凝结为油脂的部分,就是沉香。
  白木香树,是海南岛的原生珍稀树种,1998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CITES),1999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0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植物红色名录》。
  国外学者对沉香的现代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海南学者对沉香的研究始于2005年,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戴好富博士,组织研究的整树结香法已取得科研成果。实践证明,白木香树具有很好的结香潜力。
  白木香树区别于其它树种的主要标志,是它能够结出2-(2-苯乙基)色酮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
  据戴好富博士研究结果表明,沉香的香味来源挥发油,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沉香的香气成分之一,沉香螺旋醇,具有氯丙嗪样的安定作用,并可以延长睡眠。沉香呋喃具有轻度的中枢镇静与催眠活性。沉香白木香酸具有一定的催眠麻醉和镇痛作用。
  沉香之所以神奇,在于它结香的原理。并不是所有的白木香树都能够结香。只有经过雷击、虫蛀、风摧等自然因素,或刀砍、锯断、钻洞等人为因素影响,白木香树才会在伤口处渗出汁液,凝结为树脂,白色木质慢慢转化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的油脂,最终形成沉香。
  关于沉香的结香成因,学术界主要有四种假说。其一,“病理学”说。研究认为,树干受损后接入一种或数种真菌诱导寄生,在真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发生变化,多年积结油脂,形成沉香。其二,“创伤﹨病理”说。研究认为,创伤是主因,真菌感染起辅助作用,经由联合形式形成结香。其三,“非病理”说。研究认为,树干的伤害能够使其产生沉香类物质,主张对活细胞的伤害程度越大,结香的面积也越大。其四,“其他产香机理”说。研究认为,通过激发子诱导白木香悬浮细胞结香,调节植物次生代谢途径。
  海南是岛屿性气候,自南往北横跨热带和亚热带交接处。按气象学家划分,北纬19度、年平均气温不低于24.5度的地区,属于湿润热带地区。北纬20度,年平均气温低于24.5度的地区,则属于亚热带。白木香树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处于北纬19度的热带地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北纬19度线横跨琼中、东方。黎母岭、五指山两大山脉也横亘在北纬19度线上。
  从气候原因上说,北纬20度地区,年平均气温23.5,平均极端最低气温1至7度。年日照时数小时。年降雨量及台风季节降雨量,西部1400毫米,中部1600毫米,东部2000毫米。台风路径及台风风害自东向西全部处于重风害区。
  北纬19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西部24.5度,东部24度。平均极端最低气温,7度至9度。年日照指数小时。年降雨量及台风季节降雨量,西部500至700毫米,中部600至2000毫米,东部700毫米。台风路径及风害,西部轻风害区,中部中风害区,东部重风害区。
  从土壤构成上来说,北纬20度地区,东部主要是海积潮砂土,中部和西部主要是黄色砖红壤。石山、永兴、龙塘地区受火山喷发影响,主要是玄武岩砖红壤。北纬19度地区,西部沿海一带是海相沉积燥红土,中部偏西一带主要是花岗岩褐色砖红壤、山地赤红壤,东部是红色砖红壤。
  从地势上讲,北纬20度地区,西部海拔50米,中部海拔100米,东部海拔50米。主要以冲积平原为主。北纬19度地区,中西部平均海拔50至800米,东部海拔50至300米。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沉香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海拔100米至600米之间,喜阳,怕涝。山地蕴积钟阳之气,往往出产上等好香。
  南宋进士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香》卷中,开篇即讲“南方火红,其气炎上,皆味辛而嗅香。”清代张嶲,在《崖州志》中说:“峤南火地,太阳之精液所发。其草木多香。有力者皆降皆结,而香木得太阳烈气之全,枝、干、根、株,皆能自为一香。故语曰:“海南多阳,一木五香。海南以万安黎母东峒为胜。其地居琼岛正东,得朝阳之气又早。”
  据中国天文台测算,中国版图上每天早晨迎来第一缕阳光照拂的地方,在黄金海岸海棠湾。这里濒临三亚,《崖州志》中所说“海南以万安黎母山东峒香为胜”,就离海棠湾不远。
  唐朝在陵水设万安州,万宁即万安,万安州辖陵水、万宁、琼中、五指山一带。北宋时期,又在万宁设万安军。“黎母山东峒”,指的就是黎母山脉五指山以东。
  古人说,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说的就是环境、地理,可以改变植物的品质。诸如椰子树,在琼北照样能长出硕大的椰果,而移植到琼州海峡对面的海安,椰果只能长到苹果一样大。沉香也是这样,海南岛中西部和东北部即泾渭分明,何况两广或是越南了。
  海南香香气清雅纯正,鲜活灵动;甘甜透澈,远引笃厚。于凉甜中浸润着丝丝花香,在淑雅中游离着袅袅清氛。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441 小时听众数威望740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0840UID35235
顶级专家, 积分 108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60 积分
在线时间3441 小时威望7404 注册时间积分10840好友帖子UID35235
四名十二状
  中国古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侄孙嵇含(公元262年至306年),在其著作《南方草木状》中,首次把沉香归结为八类:“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案此八物同出于一树。”
  西晋时期,古人把沉香树称为蜜香树。在这里蜜香不能被视为一种香材。文中所指沉香泛指沉水香。
  鸡舌香,《唐本草》解释说:“出昆仑国及交广以南。树有雌雄,皮叶并似栗。其花如梅,结实似枣核者,雌树也,不入香用。无子者,雄树也。采花酿以成香。”宋代赵汝适在《诸蕃志》则有另解:“丁香出大食、阇婆诸国,其状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气,郎官咀以奏事。其大者谓之丁香母。丁香母即鸡舌香也。”
  而东汉应勋所著《汉官仪》,则描述说鸡舌香不可口含。汉桓帝赐侍臣乃存鸡舌香,命他含着以治口臭。无奈鸡舌香辛辣哲口,苦不堪言。回家后,怀疑皇上赐毒以惩自己过失而痛哭流涕。同僚解释疑为香口之用,方解心结,引众人嗤笑。
  经戴好富博士研究,白木香花和果实挥发油成分中,含有大量脂肪酸和多种香料成分,如风吕草酸、天竺葵酸等,有类似山楂、香水草的香气,具有开发食用香精的潜力。但其果实不可含用。因此,鸡舌香并不是特指白木香果,可能是以香花提炼加工类似鸡舌的含片。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宋代谪臣丁谓,在其崖香名篇《天香传》中,将海南沉香命名为四名十二状。四名:沉香、栈香、生结、黄熟。十二状:除前四类外,还有八类:乌文格、黄蜡、牛目、昆仑梅格、虫漏、伞竹格、茅叶、鹧鸪斑。
  甲骨文“沉”字由河流的象形和“大”构成。“大”字是人四肢伸展的象形,整个字的意思是躺在水底的人,表示沉没。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有:“汎汎杨舟,载沈载浮”的诗句。宋胡宿《文菾集》有诗曰:“彩霞按曲青岑醴,沈水薰衣白壁堂。”前者说的是沉水,后者说的是沉水香。所以,沉水香,意指能够沉于水的香,表示结香的程度。
  《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指诗的类别而言,赋、比、兴指诗的艺术技巧。以此概念领会《诗经》,就会便于入诗。
  四名十二状也是如此。四名,应该是崖香结香标准的总体分类,十二状指的是沉香树自上而下结香的种类。
  因此,把四名重新定义为:沉水香、栈香、生结、熟结。
  四名之一,沉水香。沉香泛指白木香树所结诸香品的总称,在这里应理解为沉水香。
  四名之二,栈香。《说文解字》说:“栈,棚也。竹木之车曰栈。”嵇含《南方草木状》说“其干为栈香。”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解释是“栈香。出海南。香如猬皮、栗蓬及鱼蓑状,尽修治时雕镂费工,去木留香,棘棘森然。香之精钟于剌端,芳气与他处栈香迥别。”周去非《岭外代答》解“香之精,钟于剌端,大抵以斧斫以为坎,使膏液凝沍于痕中。膏液垂而下结,巉岩如攒针者,海南之笺香也。”
  栈,竹之轻盈和竹丝纤细的意思。范成大与周去非的解释吻合说文疏解。叶庭珪则另有解:“栈香乃沉香之次者,出占城国,气味与沉香相类,但带木,颇不坚实,故其品亚于沉而复于熟,逊焉。”万震撰《南州异物志》中说:“其次者在心白之间,不甚坚精,置于水中,不沉不浮,与水面平者,名曰栈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解释说“半沉者为栈香”。所以,我们理解,半沉半浮是古人衡量沉香等级的一个标准,栈香就代表了这层意思。
  四名之三,生结。宋赵汝适《诸蕃志》云:“伐树去木而取者,谓之生速,树仆于地木腐而香存者,谓之熟速……生速气味长,熟速气味易焦,故生者为上,熟者次之。”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里这样评价生结:“其树尚有青叶未死,香在树腹如松脂液,有白木间之,是曰生香。”“大蚁所食石蜜,遗渍香中。岁久渐侵,木受石蜜。气多凝而坚润,则伽楠成。其香本未死蜜气未老者,谓之生结。上也。”清代张嶲在《崖州志》中说:“生结者,生树从心结出。”
  白木香树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因雷击、风摧、虫蚀、蚁噬等自然因素影响,经年累月吐精纳瑞,申旦达夕披氛采兰。这种状态下所结香品,如同雨露摘芽,河蚌取珠,真的是天香烁烁。
  四名之四,熟结。宋代叶廷珪在《南番香录》中说:“曰熟结,乃膏脉凝结自朽出者。”“生结为上,熟脱次之。”熟结也称死结,指的是白木香树自然死亡后,所结香品在树体倒伏后埋于土中,或遗于水中。朽木蜕去,香自秀出。倒架即属此类。由于熟结是香树死亡状态下的香品,不能与承接朝阳之气的生结媲美。
  丁谓在《天香传》中把黄熟奉为四品之一,难免偏颇。黄熟固然很好,但毕竟涵盖面单一,只能归类到十二状中。
  我们总结崖香十二状的初衷,是本着尚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悖离传统的观点做这项工作的。在总结丁谓十二状的基础上,我们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十二状必须是白木香树在自然状态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结出的沉香,而不包括人工因素所结的沉香。
  十二状包括:1.鸡骨香、小斗笠、青桂、顶盖、包头、倒架、吊口、树心格、虫漏、蚁漏、马蹄香、黄熟香。
  鸡骨香。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亦栈香中形似鸡骨者。”宋代叶廷珪在《南番香录》中说:“或沉水而有中心空者,则是鸡骨,谓中有朽路,如鸡骨血眼也。”西晋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记述:“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粤东笔记》中也说:“至若鸡骨香,乃杂树之坚节,形色似香,纯是木气。”鸡骨香主要生长于稍粗一些的树枝上,枝节中有节眼的地方常有发现。因树枝往往不够紧实,结出的鸡骨香以中间虚空居多。香气清越,隐隐之中,感觉有白木香树香花晨放时的果香味。
  小斗笠。香农俗称小笋壳。古人所说的蓬莱香,就有这种香品。《崖州志》中非常形象传神的描述“蓬莱香,即沉香结未成者。多成片,如小笠,及大菌之状。有径一二尺者,极坚实,色状皆如沉香,惟入水则浮,刳去其背带木处,亦多沉水。”小斗笠因形状像黎族人戴的斗笠,或像翠竹丛中脱落的笋壳一样而得名。俏丽可爱,令人爱不释手。小斗笠大多隐逸在树干枝杈脱落处,或大的树枝节眼处。品鉴香气清淑的小斗笠,恍惚之中似乎不期而遇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姑娘,令人爱怜的俏丽之美油然而生。
  青桂。嵇含《南方草木状》解释:“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宋孔平仲《谈苑》云:“沉香依木皮而结,谓之青桂。”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还记载了青桂香的另一种用途:“蜜香纸,以蜜香树皮叶作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溃烂。泰康五年,大秦献三万幅,常以万幅赐镇南大将军当阳候杜预。令所撰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日本正仓院藏中国古代沉香贴片画箱,正是由青桂香制作,油脂通透,散漫出一道红黄相错的瑚珀光芒。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中“如茅竹叶者”、“至轻薄如纸者,入水亦沉。”皆指青桂。
  因青桂是在树皮上结香,香农称它为皮油。古人所说麻叶也是青桂。
  崇山峻岭,猿鸣鸟啼。劲风吹拂之下,香树枝干摇摆,皮骨扭伤,汁液泛出。香树以皮肉之苦,练达青桂馥郁之氛。青桂香气清淡,闲适之中传递出兰花一样的雅致。香氛来过,有如山涧浮萍,小溪泛芝,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顶盖。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说:“蓬莱香即沉水香,结未成者多成片。”“有径一二尺者。”张嶲引述《府志》云:“油速者,质不沉,而香特异。藏之箧笥,香满一室。速香者,凝结仅数十年,取之太早,故曰速香。”琼岛黎山,每有雷雨风暴,香树必有摧折。强风摧断香树枝干部分,历经阳光照拂,雨水浸渍,在断面处汁液上涌,凝结成脂。因曝露在外,黎人极易发现。理去表层朽木,脂液覆盖形成的一层薄片即为顶盖。所以,黎人也称它为薄片。以锯伐去枝干,几年之内也可结成薄片。古人说的蓬莱香中也有此类薄片。
  顶盖香,气尤清扬,甘甜凉逸。大多数不沉水,但制粉搓捻线香或理灰做篆则是上乘香料。
  包头。蓬莱,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史记·封禅书》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中国古人以蓬莱命名海南香,直接表明了他们钟爱崖香的香痴情怀,也隐喻了古人超然物外,视崖香为天香的偏爱心情。善意的提醒爱香之人,天香既得,当沐手供养,岂以暴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因包头形状酷似蓬莱仙山,而欣然记述为蓬莱香。后人多以转摘,奉为圭臬。因蓬莱香表述特征囊括了小斗笠、顶盖、包头诸香,而三种香品又各自成立,代表了不同的结香方式,所以只能忍痛割爱。
  包头与顶盖,都是因劲风摧折枝干后,在折断面仰天结香。但其区别在于,顶盖结香时间短即被取出,自然香气不足。包头一般形成于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结香时间长。其次,形成断折面后,经上百年愈合后,树皮簇拥,形成包裹。自幼生长于黎区的王海师,曾在10年前随同前辈,在大山深处采摘到一块包头,结油满足,入水即沉,紫褐相间,头香持续一个小时而不散,香气凉甜,隽永悠长。
  倒架。张嶲在《崖州志》中解释:“树仆木腐而香存者谓之熟速,其树木之半存者谓之暂香。”明代王圻《稗史汇编》说:“有曰熟结,自然其间凝实者。脱落,因朽木而自解者。”叶庭珪总结说:“生速气味长,熟速气味易焦,故生者为上,熟者次之。”香树因年代或自然原因,倒伏后经风吹虫蚀形成的不朽香材就是倒架。熟结、死沉同为一物。脱落、暂香意为结香时间短的香。水沉、土沉是死沉的别名。
  倒架香气纯正,清远。土沉,醇厚中弥漫着一缕悠远的土香味,冥冥之中好像同两汉雅士把盏酩茶,抚今追昔,笃厚的香气成为穿越时空的信使。水沉,温润中流淌着一股透澈的甘霖,清越之中尤觉来到青藏高原,与蓝天白云呢喃,纯净的香氛化作冰清玉洁的白鹤。
  吊口。“出海南山西,其初连木状如粟棘房,土人谓之刺香。刀刳去木而出其香,则坚致而光泽,士大夫曰蓬莱香。”叶庭珪《南番香录》里的评价俨然一安全告示。范成大于《桂海虞衡志》的说法,诚如一积极的响应:“香如猬皮、栗蓬及渔蓑状,盖修治时雕镂费工,去木留香,棘棘森然。香之精钟于刺端,芳气与他处栈香迥别。”
  因强风摧折、飞石撞折、雷电击断、野猪啃咬等自然因素影响,香树枝干折断面冲向地面,汁液流注凝结成脂以后,形成吊刺一样的形状,把白木理清以后,就是香如猬皮的吊口。
  吊口香大多数不沉水,属于栈香类。倒置朝上又像蓬莱仙山,所以,古人也把它归类到蓬莱香序列。吊口香气飞扬,穿透力强。吊丝与油线互交错,白木与脂液相缠绕,鲜活与卓荦共绵长。
  树心格。张嶲在《崖州志》中对“格”这样解释:“州属材木,有有心者,有无心者。有心者谓之格木,无心者谓之杂木。俗谓木心为格,木肤为漫。漫蛀虫,格不蛀虫。格与漫,隐有界限一线之分。格坚实而漫松浮,格细结润泽而漫粗疏燥涩。色亦分别。《易》曰‘其为木也为坚多心’,疑即此意。至于梓、松、黄杨、香槁等,无心之木,入地耐久,不蛀虫蚀蚁,此又材之良者。”在这里,格为树心。
  丁谓在《天香传》中说:“曰乌文格,土人以木之格,其沉香如乌文木之色而泽,更取其坚,是格美之至也。”丁谓所言乌文格,指的是沉香树树心所结的香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宋朝陆佃《稗雅广要》著述:“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明代顾岕在《海槎余录》记述了黎人采香的过程:“当七八月晴霁,遍山寻视,见大小木千百皆凋悴,其中必有香凝结,乘夜月扬辉探视之,则香透林而起,用草系记,取之。大率林木凋悴,以香气触之故耳。其香美恶种数甚多,一由原木质理精细,非香自为之种别也。”据老的香农讲,沉香树叶枯萎,而周围植物繁茂,就说明此树必有树心格。依科学道理,实际是指油脂集骤树心成格,把树干导管全部堵死,香树不能正常吸收水分,汁液不能流通所致。
  树心格,既有坚致如金,润泽如玉,清癯如鹤骨,遒劲如龙筋的糖结紫棋楠。也有晶亮通透,膏液内足的白棋楠。还有绿意盈融,流青滴翠的绿奇等等。
  清朝诗人吴琦,撰有《岭南风物记》,其中,作者提到一款异香:“至于马尾浸,则香之植朱砂黄土中,历年久而自成者一线,光黑如漆浸于香上,体质坚凝,肌理密实,乃香之浸液积结而成,其气味与生结等,而更悠扬,此所以为贵也。”实际上,马尾浸也称马尾丝、麻丝,也是树心结香。海南秋冬时节,时有龙卷风为害一方。然而,龙卷风缠裹住香树,瞬间会把香树连根拔起。遇到坚挺大树,即便不能仆地,也能把树干扭成麻花一样。奇迹也就是这样发生的。树身严重扭伤,树心伤口汁液四溢,扭曲成麻丝一样的白木纤维,浸渍香脂,而成崖香孤品麻丝。其香诡异甜美,与棋楠香气比肩。
  《崖州志》曰,沉香质坚,棋楠性软。入口辛辣,嚼之粘牙,麻舌,有脂,其气上升。掐之痕生,释之痕合。挼之可圆,放之仍方。锯则细屑成团,又名油结,上之上也。
  紫棋,香气醇厚,有一种在骑楼老街品啜咖啡的厚重感。间或在火山口,以火山石筑造的古村落里,啖食荔枝的美感。
  绿棋,香气鲜灵,恍觉霁雨初晴后漫步在百花丛中般烂漫。亦觉繁星点点的月夜,穿行于蝉虫低吟的稻田,忽闻鹭鸟脆鸣的灵境。
  白棋。香气清越,含蓄内敛。犹如徜徉在海天一色的红树林畔,却是万般空寂。也许是踏浪的脚步,惊醒了小憩中的 海鸟。少顷,万鸟齐飞,如泳鳞出水,扶摇绮天。天际线上,又多了一道别样的彩虹。
  虫漏。张嶲《崖州志》中注解:“虫漏者,虫蛀之孔,结香不多,内尽粉土,是名虫口粉。肚花划者,以色黑为贵,去其白木,且沉水。然十中一二耳。黄色者,质嫩,多白木也。露头香者,或内或外,结香一线,错综如云。素珠,多此物为之。”“虫结者,因虫食而结,其色皆黑,如墨。性硬,而味较茄楠微燥。掷水可沉。藏之,历久而色不变。”蔡绦(蔡京少子)著《铁围山丛谈》中,也谈到虫漏:“谓之虫漏,因伤虫而后膏脉齐聚焉。”
  虫漏是热带森林中,常见的一种粗胖平头的白色肉虫,在靠近根部的树干上咬啃成洞后形成的结香。
  虫漏香具有一种特别的香气,厚实而有张力。把内里粉土清理干净,是制作线香的上乘选择。虫漏有沉水和不沉水之分。沉水虫漏黑中泛紫,如漆似墨,香气稳定,历久弥真。淡润的凉意析缕出蕴藉的甘甜,令人回味。
  蚁漏。蚁漏是白蚁和黑蚂蚁蛀蚀后形成的结香。因白蚁和黑蚁喜好阴暗潮湿的环境,蚁蚀主要在香树根部。
  《崖州志》云:“凡香木之枝柯窍露者,木立死而本存,气性皆温,故为大蚁所穴。大蚁所食石蜜,遗渍香中。岁久,渐侵。木受石蜜气多,凝而坚润,则伽楠成。”
  这里所说“大蚁所食石蜜,遗渍香中。”描述的是这样一种自然奇观:大蚁筑穴本为谋生,不意蜜蜂也来造访。蜂遗香蜜,树脂交融。天香卓荦,实为自然造化。崖香诸品中,有大蚁穴一说,即是白蚁、蜜蜂的杰作。
  蚁漏香气清郁,芳华流泄。蚁香一抹,岂不是人与自然的一次对话儿;蜜香一掬,正所谓天地同心的一幕嘉言懿行。
  马蹄香。嵇含《南方草木状》云:“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案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陆佃《埤雅广要》曰:“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唐本草》注:“杜衡,叶似葵,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
  马蹄香生于香树根部,状如马蹄,极为稀少。马蹄香中多空虚,结香紧密,香气芳馨。入炉飘逸风雅,香而不艳,浓而不俗。恰如香草杜衡的清雅高洁,有契合金兰之美。
  黄熟香。中国古人特别钟爱黄熟香,丁谓直接把它列入四名。《唐本草》“今复有生黄而沉水者,谓之蜡沉。”意指黄熟。《大明一统志》直点其名“琼州崖、万、琼山、定安、临高,皆产沉香。又出黄速等香。”丁谓在《天香传》中还说:“余杭市香之家,有万斤黄熟者,得真栈百斤则为稀矣。百斤真栈,得上等沉香数十斤,亦为难矣。”清代诗人黄琦,撰有《岭南风物记》,书中云:“何谓黄熟?香树不知其几经数百年,本末皆枯朽,揉之如泥,中存一块,土气养之,黄如金色,其气味静穆异常,亦名熟结。”张嶲《崖州志》中又说:“黄速香,色疏黄,质轻,气微结。高者类茄楠,而气味各殊。不可不辨。”“曰黄沉,若败沉者,木质既尽,心节独存,精华凝固,久而有力,生则色如墨,熟则重如金,纯为阳刚,故于水则沉,于土则沉。此黄熟之最也。其或削之则卷,嚼之则柔,是谓蜡沉。”日本正仓院所藏黄熟“兰奢待”,正是此类。
  《崖州志》颂扬海南香“香尤清淑,如莲萼、梅英、鹅梨、蜜脾之类,焚之少许,氛翳弥室。虽煤烬而气不焦,多酝藉而有余芬。”对应棋楠和黄熟香的香气,则非常贴切。
  黄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诉求,象征着金贵,光明与希望。上乘黄熟金黄通透,既有琥珀的润泽,又有玳瑁鳞片的迷离。恰如中山王刘胜赋文中所赞美的:“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
  黄熟、虫漏、蚁漏、吊口、青桂,是制作香线、理灰作篆的黄金组合。黄熟的鲜活,虫漏、蚁漏的灵动,吊口的清越,青桂的飞扬,为古今香家所推崇。崖香堂、昆泰,多年来以五香为基础料,添加一定量的棋楠,为制作高端线香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事实证明,崖香十二状,任何一状都是变幻无穷的天之瑰宝,香之灵境。
  《国语》说:“其德足以昭其馨香。”香树历经伤痛,集天地之精华,香成而树枯。亦若佛家修持,佛成而仙去。以香沐德,以德履行。崖香当裕后焉,香岛当载道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52 小时听众数威望748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8140UID131578
玉木,三分而刻骨
顶级专家, 积分 81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860 积分
在线时间652 小时威望7489 注册时间积分8140好友帖子UID131578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61 小时听众数威望54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404UID923432
高手进阶, 积分 14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6 积分
在线时间861 小时威望544 注册时间积分1404好友帖子UID923432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441 小时听众数威望740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0840UID35235
顶级专家, 积分 108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60 积分
在线时间3441 小时威望7404 注册时间积分10840好友帖子UID35235
中国沉香圈内神秘的父子藏家日 10:22& &北京参考&&
琼脂天香--张丹阳著
  在中国的沉香圈内,有一对神秘的父子藏家。  当世人皆不知沉香为何物时,父亲便踏上琼岛,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采香、藏香、痴香、爱香……视香为命;当世人皆知沉香价贵,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藏香热潮时,儿子却静坐书斋,整理古籍文献,在父亲的指导下,潜心问学,著成权威沉香典籍《琼脂天香》。  他们,曾经在沉香价格高企之时,无偿将珍贵的顶级奇楠标本提供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科学研究;他们,也曾跟随香农,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一同采香问香,寻觅沉香的踪迹……  他们父子的故事,承载着中国香学的复兴过程,但他们,却一直低调而神秘。  这就是张晓武和张丹阳,以及他们寻找琼脂天香的传奇。海南奇楠
  忍艰辛 问道识香  父亲张晓武的寻香之旅是在不经意间开始的。  20世纪90年代,从部队转业之后,张晓武从北京来到海南岛。“那时候的海南岛,很多人都在寻找可以做成家具的珍贵木头。海南黄花梨、紫檀、各种红木由于其材料坚硬粗壮,逐渐成为人们追逐的焦点,价格也节节翻升。”张晓武说:“我当时就好奇的问黎族老乡,海南黄花梨、紫檀这些木头都是怎么卖啊?他们说论斤卖的。我又问,那还有没有更贵的木头呀?黎族老乡说:有倒是有,就是不能做家具,而且是论克卖的,贵的很,那就是沉香。”  “后来,又有一次,我跟随到一位结识已久的中医朋友到黎族老乡家里去做客,恰好他们家有人在生病,当时他们就拿一种木头粉末给病人吃下去,又用炉子点起来给病人清闻。”张晓武说:“我很好奇,随口便问那是什么?他们告诉我,那是一种治病用的木头,又是沉香。”  张晓武说:“直到现在,我都深深的记得那缕萦绕在心里的、神秘的香气。淡雅、悠然、从容……我以前从没有闻过这样的味道,并对此深深着迷。”  从此以后,漫长的寻香之旅开始了。海南奇楠瘦骨罗汉雕件
  遍天涯 寻香千百度  “那时候,我很长时间都接不到老爸的电话,或者根本联系不上他。”张丹阳说:“他要不就在山里,要不就在寻香的路上。根本没有信号。我担心他,但基本帮不上什么忙,因为太危险了。”  二十几年中,张晓武和采香人几乎走遍了海南各地的深山老林,辗转于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黎母山,以及三亚南岛农场附近山区,艰难跋涉。他又跑到具有悠久香文化历史的黎族村寨向当地村民学习,认识不同的香料和香材。  “每一块沉香的背后,都是故事。那里面有笑、有泪、有生命的代价、也有寻觅的乐趣。”张晓武说:“20多年以前,当我踏上海南的土地,即与釆香者深度接触,深深感到这是一个趣味盎然,却又艰辛万分的职业。海南的深山密林往往瘴气弥漫,采香人艰辛跋涉于其中,用命去搏,抵抗着蚊虫、高温、长途,并一直不断的艰难的寻找……由于沉香是受创后木质心及根节中树脂渗漏到伤口处,经真菌感染后,在受创伤口处浓缩结晶,是不腐之木。因此,仅仅一片薄如蝉翼的沉香,都需要采香人诸多的经验、智慧和勇气。说到底,沉香是大自然的赐予,并非慷慨而无尽,这也是其珍贵的本质。”  “其实,纬度在18度至20度的地区都产沉香,包括中国的莞香、惠安(越南)香和新洲香,每种香都有不同级别的产品,而我,在品过各地的沉香之后,虽然每种都有很多收藏,但还是最喜欢被称为琼脂天香的海南沉香,并对沉香中的顶级品种奇楠情有独钟。”张晓武对记者说:“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在古老而浩瀚的中国香学文化史中,最令张晓武动容的,就是这则苏东坡的《沉香山子赋》。  而他也在漫长的寻找中,按照苏东坡的标准,逐渐找到了海南沉香中的极品——海南奇楠,并以此为乐。  奇楠,又名迦南,是沉香中最稀有珍贵的品种。其油脂浓郁晶莹剔透,清香不绝。自古就享有“似木非木,似脂非脂,观之如硬木,敲之如金石,本质如凝脂,削之如软木,碎末如油膏,闻之如天香”的赞誉。“在深林中,如果一棵香树结有奇楠香,那么它就会很霸道地将周围的养分吸收殆尽,从而长成一棵此处最为生机勃勃的大树。不过,在一大片山林中,也许只有一棵香树会结有奇楠,完全可遇而不可求。”张晓武说:“这或许是种缘分吧。”  这种缘分当然也贯穿着他收藏海南奇楠的全过程中。海南奇楠五谷丰登雕件
  诉衷肠 藏香传奇  “海南大户人家,藏有绝妙好香,因为有特殊意义,又高于黄金数倍,一问便是天价,实际就是不卖”。两岸公认的研究沉香的权威刘良佑在《香学会典》中,曾经这样记述道。张晓武说:“由此可见,海南人家藏香不卖是有传统的。”  这件事同样发生在张晓武身上。  在“中国首届海南沉香文化展”中,有一块一经展出就引起轰动的软丝紫奇楠。那就是二十几年前,张晓武在黎母山下的黎村中发现,并一见倾心之物。当初,那块紫奇楠的主人就是不肯出让,但张晓武并不气馁,他心心念念,经年求索,每次到海南岛,都不远万里前去拜访。  多年之后,可破金石的诚意终于打动了黎族香友,同意割爱给他。也就是这块奇楠,让日本一家百年香社的香友顿感汗颜,并被已故香学大家刘良佑先生的弟子吴清称赞为“木中舍利”。  还有一次,“父亲听一位朋友说香港的一个大户人家藏有一枚奇楠扳指,他前往观看,心仪不已。当即表态说,不论何时,只要对方肯开价,他就会出手。”张丹阳说:“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路过香港的时候,父亲都会带礼物去这家上门拜访。也不再提奇楠扳指的事儿。”过了很长很长时间,“几经转圜,那家人终于割爱,而且知道父亲是真正爱香藏香的人,非常信任他,也非常感动。”张丹阳说。  此外,还有一件奇楠“瘦骨罗汉”是他在美国拍卖市场上,与全球竞拍者角逐的战利品。  这件明末清初的沉香雕刻艺术品,神形兼备,将雪山罗汉的风骨和慈悲表现得震撼人心。所以,一经拍得,张晓武便携宝回国,奉为至爱,并将其作为传家之宝,世代相袭。  如此传奇的收藏故事,在张晓武的寻香生涯中,比比皆是。当他面对自己的所有收藏时,都可以如数家珍似的讲出每一块奇楠和沉香得来的经历和故事,坎坷的历程和收藏的喜悦写在他的脸上。他常说“物以类聚”,张晓武的藏品,也随之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精道,在国内的沉香界首屈一指。  自馥郁 别蕴奇香  “中国的香学文化,堪称传统文化的瑰宝。”张晓武说:“海南沉香诱人的地方,是它的‘香’,香而不艳,浓而不俗,但是,其最动人的却在于它的‘沉’,是那种蕴含沉静内敛的品质。沉香,不只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物质,其背后蕴藏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香文化史。”  在费尽心力收藏沉香的同时,张晓武更看重的是对于中国香文化的研究。“早在东汉时期,杨孚所著的《交州异物志》,便对沉香有‘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的记载。而古代香道香学异常发达,朝代更迭而香学不衰,至宋明两朝更是蔚为大观,古代文人将品香,斗茶,插花,挂画作为四大雅事,以此评判文人生活品位高低。因此,对于沉香的记载不胜枚举。”张晓武说:“宋代诗人黄庭坚就曾列举沉香的十种品质。与此同时,北宋丁谓的《天香传》则将沉香誉为天香,并对沉香在香料界的地位给予了最高肯定,为后世论香者所称道、引录,具有重要参照意义。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而随着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古代沉香运用也逐渐走入美学境界,明代作家屠隆即概括为:&香之为用,其利最薄。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张晓武说:“至明清两代,沉香的熏烧扩展到沉香木的运用,雕刻工艺品增多。明,清两代,宫廷皇室皆崇尚用此木制成各类文房器物,工艺精细,与犀角制作相同。”  “虽然香学文化在近百年内,有所中断,但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不能断的。”张晓武说:“我把儿子张丹阳从国外叫了回来。让他在我的基础上,深入进行沉香和奇楠的历史文化等相关研究,与此同时,我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戴好富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贵君,对海南沉香、奇楠香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专门研究,希望可以填补奇楠香、沉香在近代科学上的空白。  定茗香 物我两忘  张丹阳是被张晓武叫回来的。当时,他正在加拿大读书。  “古玩这行,需要的是积累和沉淀,尤其是沉香。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就认识沉香。起初,我对此并不以为意,也不知道家里的收藏情况具体是什么样子。直到回国之后,我在一个顶级高尔夫球俱乐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很多人开始玩沉香,才想起这就是我从小到大每天都接触的东西。”张丹阳说:“也正是这个原因触动了我,才开始诚心诚意的了解沉香,在父亲的帮助下,踏踏实实的研究香学和香道,辨识各种沉香和奇楠,深入地接触这个行业里的人。而这些年,我更明显感觉到,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其实是掌握在我们这代手里的。”  80后、海归、青年才俊、古玩、沉香……诸如此类的名词集中在张丹阳身上,让这个年仅30岁的青年,看起来成熟而稳重。而在父亲的指导下,《琼脂天香》的写作让张丹阳更清楚的认识了传统的香学史,也让他以既传统又当代的眼光看待沉香和奇楠,看待香学研究。  “在系统的梳理古代文史典籍、笔记、诗词中涉及的沉香、崖香的文献之后,我不仅和父亲深入沉香产地,学习和实地考察古往今来的采香、辨香过程与方法,还以追根溯源的方式探索我国流传久远的香文化,探究香道文化之源流与本质,研习沉香的识别与鉴赏在当代的方法和意义。”张丹阳说:“在旁征博引,搜集了大量的古代关于沉香的典籍、诗词、歌赋的同时,我的国学功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我觉得,简捷而周到的文字和正是当代读者所需要的,而父亲的指导和审阅令我在写作中,事半功倍。当然,这本书采用了大量香界前辈收藏的沉香、崖香的传世珍品照片,几乎都是在北京故宫拍摄的,也列举了一些化学成分的图表,甚至是显微镜下的切片,令人信服的证明了沉香的药理和成分。这都是父亲和叔叔们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  “当年,我见到王世襄先生并问他关于他所藏的那件天价沉香暖手时,他拉着我的手说,‘我对沉香并不了解,既然你收藏了那么多顶级沉香,你为什么不自己做沉香研究呢?我相信你的能力。从此以后,我一边收集沉香,一边研究中国香学史。”张晓武说:“中国香学的未来掌握在这些年轻人手里,与其将他们拒之门外,不如尽早的培养他们,提携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以年轻人的眼光更清楚的看待沉香和香文化的未来。这样,曾经中断的香学史,也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真正的复兴,并且传播下去。”  北京参考记者 付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中青旅行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