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台湾自由行和大陆为什么隔绝了30年?

台湾节目称大陆百姓吃不起茶叶蛋 遭网友吐槽
来源:现代金报
  普普通通的茶叶蛋,近日突然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神器”。“茶叶蛋”一词连续多日占据微博热搜词排行榜前列,相关搞笑图片和段子层出不穷,大陆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吃茶叶蛋的“炫富”照片,茶叶蛋变成“奢侈品”和“炫富神器”。  这一切源自台湾某电视台2011年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节目中,嘉宾在聊到茶叶蛋时竟称,大陆百姓收入非常低,根本消费不起茶叶蛋。这期节目当年即被大陆网友截图上传,最近“冷饭新炒”后竟引发热议,一颗“笑贫”的茶叶蛋硌疼了大陆无数网民的心。虽然没人真会太较真,但这股热潮折射出两岸相互认知上的欠缺,以及沟通的渴望。新华社北京3月28日新媒体专电  当事者说 “我没有主观恶意”  新华社“中国网事”驻台记者28日专访到茶叶蛋话题的当事者―那期节目嘉宾、台北美食学院教授高志斌。高教授2011年以台湾“劳委会”产业辅导讲师的身份录制了一期电视节目,主题是对学生怎样去大陆创业、投资进行辅导。  高志斌回忆说,当时有学生提出想去大陆卖茶叶蛋,因为茶叶蛋便宜、每个人都要吃,应该有商机。他就提醒说,大陆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吃茶叶蛋,还有些地方很穷,人均收入很低,要注意思考每个地方不一样,注意营销手段。“我没有主观恶意,是想要提醒学生,那些穷的地方不可能人们每天都买你的茶叶蛋。”  他说,这些天他看了网络图片,那是剪接过的视频画面,拼接起来刚好构成他认为“大陆很多地方吃不起茶叶蛋”的结论,“让大陆网民不开心,很不好意思!”他坦承,因为电视节目时间短,当时又请了五六位嘉宾,他没有足够时间讲明白,所以表达不是很充分,引起了误解。  高志斌表示,自己已有十余年没来过大陆,不过通过网络和经常去大陆的朋友,对大陆这些年的进步还是很了解,而且今年他也会来大陆出差。  他一再对记者强调,没有任何想贬低、歧视大陆经济成就和百姓生活的主观恶意。“不止在大陆,其实在台湾包括台北,也有一些生活贫困的民众吃不起茶叶蛋,他不可能天天吃。”  日前高志斌接受一家大陆媒体电话采访,举例河南郑州农村人还是消费不起茶叶蛋,再度引起大陆网民不满。对此,他解释说,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大陆各地贫富不均,所以举了这个例子,并不是歧视河南的老百姓。  对此,河南日报法人微博28日将“蛋”字选为“今日汉字”,并发文表示:"河南郑州的农村人还是吃不起茶叶蛋"―台湾电视嘉宾此语令人喷饭!其实,2013年河南的GDP已与台湾持平,郑州的人均GDP(1.1万美元)也超过了台湾的一半。虽然郑州还欠发达,但吃不起茶叶蛋的人几近于无。看来,海峡两岸还需增进了解。”  网友吐槽 “高贵冷艳的茶叶蛋”  高志斌万万没有想到,几年前自己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而今却在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发酵成大陆时下最火的网络话题。  流行于微博的热词调查“你吃得起茶叶蛋吗”,迄今已吸引了将近20万名网友投票。其中,逾八成网友调侃“根本吃不起,高帅富专属消费品,购买要分期”,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毫无压力,一口气吃十个,身体倍儿棒”。  关于茶叶蛋的恶搞段子更如雨后春笋。网友“杰克波比”说:“酷爱喝茶,含泪花3万元买了一斤茶叶,第二天却被媳妇拿去煮了茶叶蛋,我那个恨啊,气急败坏的我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大怒道:"茶叶蛋能用这么便宜的茶叶煮吗?"  网友“超级梁哥哥”:“总会有一天我会拉着我的女神,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剥一颗极致奢华的茶叶蛋给她吃。然后向她求婚。”  网友“请叫我MISS栗”:“爱她就给她煮茶叶蛋吧。”  相较于大陆网友调侃得热火朝天,台湾网友反应则很淡定。  在FACEBOOK上拥有几百台湾粉丝的网友“宁乐熙”说,与台湾朋友聊茶叶蛋话题,总体来讲他们的观点比较理性,认为哪里都有贫富差距,台湾也一样。另外,台湾节目就是博人眼球,“认真你就输了。”  网友“宁乐熙”还说,他在聊天中发现,台湾朋友并不是很关注大陆人的想法以及大陆所关注的事,许多人尤其是没离开过台湾的人并不十分了解大陆。  专家评点 两岸之间要多交流多了解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幽燕28日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说,这样的误读如果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不足为奇,毕竟两岸隔绝数十年,彼此不了解,存在误读情有可原。但现在两岸“三通”后每年双向往来络绎于途,大陆的崛起全世界有目共睹,台湾距离这么近反而这么不了解,有点令人惊讶。  “这说明大陆和台湾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她说,大陆内部发展不均衡是事实,某些地方的确还存在贫困现象,这也是政府要解决的大事,但是,台湾的专家学者等公众人物不能以偏概全,误导民众。  台湾资深电视人、东森电视台副总经理张玉玲表示,为收视率找嘉宾说些比较出格的话,是台湾娱乐节目的惯用手法。虽然这不值得鼓励,不过也无须较真,因为台湾综艺节目“阵亡率”高,转台率也高,“节目脑残不代表看的观众白痴。”  台湾《旺报》27日则发表微评论指出,现在两岸已经往来近30年了,谁都知道大陆经济起飞迅猛,沿海地区的国民所得已经超过台湾,内陆地区虽然发展较慢,但还不至于吃不起茶叶蛋。综艺节目固然是以搞笑取胜,但是这样的认知也的确反映了两岸交流还要再深化。  台湾中华孔孟协会理事长林文杰20多年来数十次往返两岸,见证大陆的发展进步。他说,现在越来越多台湾民众有机会踏上大陆,眼见为实,大陆的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看了都会有公平的判断。对于一些“名嘴”、演艺人士的出格言论,不必太过在意。  林文杰建议,两岸民众应加强文化、思想方面的深层交流,不要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和娱乐层面上,增进彼此包容、理解和信任,化解因为历史恩怨产生的心结,这有助于两岸民众心灵的融合。“浇灌一棵树要从根浇起,不是只浇灌枝叶和树干。”  新华  时评  减少误读 增进了解―  评“茶叶蛋”引发的两岸话题  不起眼的茶叶蛋一夕爆红。台湾某教授2011年在电视节目中所说“大陆人民根本消费不起茶叶蛋”的相关截图,最近又被大陆网友翻出来,随即引发无尽的恶搞与调侃。  如此失实言论原本无须较真,但正因为其来自台湾,折射出两岸之间虽然一年有多达800万人次的相互往来,却依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彼此误读,落差之大着实值得深思。  在台湾,除了“蛋吃不起说”,还有“在大陆吃泡面(方便面)被围观”“冷冻水饺在大陆是很昂贵的”“大陆产妇不坐月子”等奇谈,都曾在电视节目中播出,而且其“出品人”竟是学者、教授、资深媒体人。这些“精英”“公知”按说至少也是“知道分子”,却为何对一水之隔的大陆有如此离谱的观察?  或许,这些“专家”、媒体是真不了解今日之大陆,所以以讹传讹。但在沟通便捷的信息时代,这样的解释实难自圆其说。若是“专家”明知实情却有意造假,便有违知识分子的良知;若是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或特定政治立场,而对嘉宾预先定调,或将嘉宾言论断章取义、移花接木,以歪曲事实、误导受众,则枉为社会公器,其心可议。  两岸曾长期隔绝,彼此缺少了解甚至存有误解在所难免。不少台湾朋友忆及两岸开放交流之初首度来到大陆的情景,都会讲起同一个“笑话”:“大陆人不是吃草根、啃树皮吗,怎么草和树都长得好好的?”毋庸讳言,当年大陆同胞对台湾实情也是一知半解。  而今,两岸双向交流往来频繁热络,民众之间的沟通互动日益密切。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史悲剧造成的隔阂非一时即可化解,而且还有为数众多的台湾同胞没有来过大陆,去过台湾的大陆同胞也还只是少部分。  因此,减少误读,化解隔阂,既需要两岸媒体善尽社会责任,加强对彼此情况客观、公平的报道,更需要两岸同胞常来常往,眼见为实。  两岸同胞一家亲。由“茶叶蛋”引发的话题与争议,不过是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中的一段插曲,不妨一哂置之。相信只要将心比心、心平气和,互相倾听、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两岸同胞就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责任编辑:UN642)
原标题:一颗茶叶蛋“疼”到了谁?(组图)
&&&&&&</div
真相的到来通常经过漫长的等待。[]
数字之道:
搜狐民调: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好身材羡煞旁人……[]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
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
自国民党当局逃台之后,就以所谓的“防谍保密”、“保卫台湾安全”为名封锁台湾海峡,禁止两岸间任何形式的往来。两岸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以及人员间的往来都处于禁止状态,甚至通过香港、澳门和海外的两岸间交流也被严格禁止。同时,蒋介石还在岛内进行大量的“反共”、“仇共”、“灭共”宣传,丑化祖国大陆的一切,在台湾人们的心目中,祖国大陆成了恐怖的“匪区”,使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日深,大大加深了两岸间的敌意与隔阂。
自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中国政府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积极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大大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与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在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
为了推动两岸关系朝松动和解冻的良性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就解决台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为打破两岸长期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带来新的契机。在祖国大陆的努力推动下,台湾当局在台湾民众强烈要求发展两岸交流的压力下,不得不于1987年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长达30多年的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祖国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集中体现了中央对台工作的新思路,宣布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表明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有了重大政策改变,促使两岸形势发生了突破性的历史变化。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文件宣示: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我们殷切期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共同发展建国大业……。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
中国政府已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由于长期隔绝,大陆和台湾的同胞互不了解,对于双方造成各种不便。远居海外的许多侨胞都能回国观光,与家人团聚。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文艺观摩。
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这些年来,经济联系不幸中断。现在,祖国的建设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希望台湾的经济日趋繁荣。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
《告台湾同胞书》的主要意思是: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是两岸交流、商谈和合作,以及祖国统一的政治基础;第二,中央政府与台湾当局举行商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第三:两岸实现直接通商、通邮、通航(简称“三通”),进行各项交流;第四,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总体而言,《告台湾同胞书》表明,中国政府大幅调整了对台工作方针,以“和平统一”取代了“解放台湾”。
台湾当局顽固坚持“三不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和平统一”的新方针对国民党当局形成了巨大冲击和压力,为了对抗“和平统一”方针、减轻来自各方的压力,台湾当局一方面将“和平统一”新方针诬蔑为“统战阴谋”,并以“绝不接触、绝不谈判、绝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作为回应,另一方面也正式祭起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大旗。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当天,一位台湾当局发言人根据蒋经国的旨意发表谈话称,“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会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我们过去的经验已使我们有了足够教训,无论如何不能相信共产党人”。同年1月3日,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常会宣称,“国人必须提高警惕,洞悉中共‘统战伎俩’,中共在达成与美建交野心后,又处心积累地对我发动统战,诸如提出‘祖国统一’的口号,广播暂停炮战,都是恶毒的故作姿态,国人应冷静不予理会”。1月10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发表题为《人们为何不与中共谈判》的社论,宣称中共所提倡的和平谈判是在想通过对外放送“和平幻曲”,推销“和平膏药”,争取时间,“不是和平途径,而是战争的一种方式”。社论还首次提出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1月12日,蒋经国又指使“行政院长”孙运璇发表声明称,中共在玩弄“统战阴谋”,所谓停止炮击,实行通商、通邮、通航都是困惑世人,为军事进攻创造条件。日,蒋经国在国民党内部的一次会议提出了处理两岸关系的三原则,即“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日,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就中共和谈建议发表讲话,宣称根本就没有所谓“两党的合作”可言。10月9日,孙运璇在“立法院”称台湾当局不能和中共谈判,因为只要我们答应和谈,“我们就变成地方政府”,其目的就是要将第三次国共和谈的大门紧紧关死。之后,蒋经国多次宣称:“绝不与中共谈判、接触,不与大陆实行‘三通’,不论人家如何批评,这一基本立场不变”。
在“三不政策”的指导下,台湾当局不仅严禁台湾同胞讨论和平统一问题,还发布各种禁令阻挠两岸的交流。1980年5月,台湾当局发出通告禁止外籍商船直接往返于大陆和台湾各港口。8月23日,通令台商不得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违者将由有关机构议处,”并禁止台商直接、间接将产品销往大陆或进口大陆产品,禁止旅客私自携带大陆药品入台,等等。
蒋经国之所以顽固地“反共”,“拒和”,固守“三不政策”大门,是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是从历史上看,国民党的一些高层人物,包括蒋经国在内,都因反共情结较重,错误地认为前两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都吃了亏。二是害怕自己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认为“台湾一旦和中共接触就是自动承认是中共政权下的一个省,自己降低自己的地位,所以决不与中共接触。三是由于国民党数十年来在台湾长期进行“反共”宣传,认为贸然改变这一政策与中共进行谈判将动摇军心、民心,进而危及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四是台湾当局自恃经济实力足与祖国大陆对抗,加之美国一方面与中国建交,另一方面又继续支持台湾当局与大陆对抗等等。
为与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方针相对抗,国民党当局在顽固坚持“三不政策”同时,还提出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日,蒋经国在回答南非一杂志驻台北记者提问时称:“中共政策根本未变,和谈只是统战手法,决不为中共诡计所乘,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中国统一,必须以自由民为基础”这是蒋经国首次就统一问题提出的具体条件。日,国民党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为“加强三民主义,策进光复大陆”,蒋经国在会上指出,“中国必须统一,但必须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首次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口号。日,蒋经国第一次公开宣称:“我们可以向所有的中国人说,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使中华民国成为自由、和平、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唯一可行的道路。”1981年“叶九条”发表的同一天,台“新闻局长”宋楚瑜以台湾当局发言人名义,发表评论称“中共叶剑英出面发表所谓和平统一谈话,基本上还是统战宣传”。但他也认为,“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过“应该统一在一种自由民主和一种能造福人民的制度之下”,重谈“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台湾当局基本政策的调子。日,国民党通过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决议。
日,国民党召开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中心议题仍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会通过《贯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蒋经国会上致辞时称,“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将统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使中国成为和平自由的现代化国家唯一可行的道路”。不仅如此,蒋经国还就对如何实现“统一”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在政治上,蒋经国声称要“贯彻民主宪政,实行法治”,加强“地方基层建设”,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在经济上,蒋经国要“全力推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所得,实现均富理想”。在思想文化上,蒋经国提出“发扬民族精神,提振道德,但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三民主义的思想重新在大陆播种,把三民主义建设的实证经验推向大陆,使大陆同胞人民一齐归向三民主义”。这是他多年来就中国统一问题首次作出全面阐述。
与过去的“反共复国”相比,“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和平统一,但事实却是在祖国大陆和平统一攻势的压力,“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名,行反共拒和之实”。
岛内舆论界要求实现两岸统一的呼声高涨
在祖国大陆的大力推动下,台湾新闻舆论界和民间要求实现两岸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1981年2月,台《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指出:“和平统一中国为中国人共同心声,是大家最关心的事,对这一代生活于台湾的年轻人而言,中国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或名词,不管是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的差异,都无法改变两岸间的历史与血缘的关系”。日,台北《展望》杂志社举办“中国之统一”专题座谈会,该杂志社社长在座谈会结束时说:“中国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以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一致的希望,也是大家日日夜夜追求的美景,期待着这一天的来临,等待着这个理想的实现。”1982年6月,由蒋经国之子蒋孝武任社长的台湾《自由中国之声》杂志发表专论,提出中国的和平统一分“三个阶段”进行的主张。第一阶段,“双方进行改革,消除统一障碍”;第二阶段“通商、通航、通邮”,“人民相互交流,相互认识,寻求共识”;第三阶段“双方可以进行商谈,由人民选举代表,召开全国代表会议,举行大选,制定宪法,完成中国的统一”。1983年5月,台《亚洲世纪》月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目前已到了应该统一的时候了,应该毫无顾忌地把和平统一这个问题摊开来,让所有关心中国统一、中国前途的仁人志士去作公开又有意义的讨论,以求得问题圆满解决。文章并认为中国统一的问题须由中国人自己解决,无须外人插手。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发表题为《面向大陆、开拓国家前提》社论,称任何“偏安,保守决不是办法,只有力求中兴开创,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面向大陆,亟求发展,才能突破当前‘外交’困难,为发展经济奠定深厚的基础”。日,《台湾广场》发表题为《国民党的的分离主义》倾向一文,指责国民党当局虽一再声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己却想尽办法切断双方的联系。
台湾民众要求开放大陆探亲的呼声越来越高
据统计,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随蒋介石去台的军政人员约200万人;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被国民党征兵、或因谋生或因逃避国民党政治迫害而来大陆的台胞约3万人。他们长期遭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失去了正常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后,激起了台湾同胞要求返乡探亲的强烈愿望和促进两岸关系缓和的巨大热情。
1985年以后,岛内学术界、舆论界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强烈要求解除民众赴大陆探亲的限制。1986年4月,高雄市议会通过一项提案,要求国民党当局准许外省籍人士与大陆亲人通信,“以慰亲情”,该提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从1986年底开始,台湾出现了声势浩大的要求返乡探亲的热潮。1986年刚成立的民进党在其建党初期,也以逼迫国民党当局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为其政策的着力点,并于1987年初在“人权至上,不分党派,人道为先,亲情第一”的原则上,率先发动“返乡省亲运动”,对国民党当局的大陆政策形成巨大冲击。日,台湾《时报新闻周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三不”政策“事实亡不可行”,且“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与反对”;“无论在情、理、法方面均有其矛盾,不合理之处,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此文还提出了五点改善大陆政策的建议:一、通信应开放。二、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扫墓者可依法申请,以两个月为限。三、研拟如何制定与大陆通商之“合法”规定。四、研拟合理之办法,解决从事研究大陆问题之学者能购买大陆资料。五、制定办法,准予探亲。
日,多位国民党籍“立委”提出质询,要求台湾当局重新检讨“三不”政策,以符合现实需要。4月30日,“增额立委”许国泰等12人,联名提出质询,建议当局制定办法,使两岸亲人通信公开化、制度化。5月2日,台湾一些大陆籍人士(主要是老兵和退休的公务员、教师)成立了“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发起自由返乡运动,提出“要求准许返回大陆故乡”的口号,成员有6000多人。该组织发表声明指出“由于严厉的禁制,40多年来,多少人把刻骨铭心的思亲念头压抑在内心深处,我们已为国民党耗尽了宝贵的青春,并已沉默了40年,现在该是我们大家团结起来,站出来讲话的时候了,我们只求,父母若健在,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若不在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他们都穿着写有“想家”等强烈诉求的白衬衫,进行散发传单和游行示威活动,在台湾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5月10日,“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在台北中山纪念馆外举行“遥念母亲”活动,主张自由返回大陆探亲。6月28日,这个组织又在台北举办了“想回家,怎么办?——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管道”座谈会,不少人在演说时呼吁国民党当局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开放海峡两岸探亲的限制。“返乡省亲运动”在岛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对国民党当局造成极大的舆论压力。
与此同时,台湾民众还强烈要求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往来。据日台湾《民众日报》报道,国民党“中央组织工作会”委托台湾政治大学研究中心进行民意调查结果表明:56%的民众赞成让大陆体育队到台湾参加比赛,43%民众赞成台湾派队到大陆参赛。
国民党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
在台湾民众要求实现两岸统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加强两岸交流的强大压力下,蒋经国下决心不做“民族罪人”,要向“历史交待”。他曾不止一次向亲近僚属说:“离开家乡三四十年的人,没有不想家的,这是人之常情。政府对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应乐观其成。”
1987年初,蒋经国指示有关部门研议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可能性。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实施了长达39年之久的“戒严”,并废除因实施“戒严”而制定的30种相关“法规”、“条例”。“戒严令”的废除,为两岸关系的解冻提供了可能。7月27日,台“交通部”、“内政部”联合宣布,解除自1979年4月实行的不许台湾同胞以港澳作为出境旅游第一站的限制,允许台湾民众可以前往香港旅游,但仍不准进入大陆。此举使两岸离散的亲人纷纷前往第三地区会面。
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指出“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之亲属者,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次日,台湾当局“内政部”宣布有关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实施细则:从自日起凡符合规定条件者均可向红十字会登记赴大陆探亲,探亲每年以一次为限,除有特殊原因外,每次停留不得超过3个月,须经由第三地转赴大陆探亲。迈出了台湾当局调整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随即发表谈话表示,对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表示热情欢迎,并保证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和照顾,同时希望台湾当局允许大陆同胞去台湾探亲,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日,台湾“行政院大陆工作会议”决定,在大陆有直系亲属因患重病或死亡的台湾居民,可放宽每年赴大陆探亲一次的限制。此外,台湾当局处理两岸关系有关问题的态度也比以前积极、灵活。例如,允许其驻外人员可在“不回避、不退让”的原则下,参加有大陆人员参加的侨社集会;开放大陆与台湾间的信件往来,但不能直寄,必须由红十字会通过香港代寄;有限度地开放部分大陆出版物入台,准许台湾学术机构进口大陆学术、文化著作;适当开放大陆风光、文物录像带入台等等。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力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的巨大压力下,蒋经国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是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是海峡两岸隔绝30余年后民间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三不政策”也随之名存实亡。同时,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将增加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使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从而更好地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自由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