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是谁?

西安PK洛阳_中国第一古都之争
西安与洛阳,中国最NB两大古都。在历史长河中,宛如一对孪生姐妹,一荣俱荣,谱写了无数辉煌,也成就了太多传奇。“长安水边多丽人”,河南籍杜甫一言中的,天子脚下美女多,王昭君和杨玉环是典型,岁月印证了这一点;“洛阳才子他乡老”,陕西籍韦庄语出惊人,洛河之畔才子伤,贾谊和曹植为代表,时间给出了答案。
“得关中可得天下”,由于这一战略思想存在,关中平原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唐朝以前。而长安城占据在关中平原,也成为了早期中国建都必选之地。恰一体之两面,长安有防御优势,但由于赋税逆流而上,对中原地区管理来说,中央有力不从心之感,所以历史选择了洛阳,中国特色两都制应运而生,一直延续到了明清。
长安PK洛阳,第一首都之争,最初出现在东汉初年。“河南帝城,南阳帝乡”,洛阳是刘秀“肇基”之地,故而定都于此。对于这一事件,长安居民自然不满,希望复其旧制。先是陕西人班固写了一篇《两都赋》,随后河南人张衡回了一篇《二京赋》,一来一往,互不相让。尤其班固在《两都赋》中,以主客问答方式,假托西都宾向东都主人夸说西都关山之险、宫苑之大、物产之盛。东都之人则责备他但知“矜夸馆室,保界河山”,而不知大汉开国奠基之本,更不知光武迁都洛邑、中兴汉室之功,最后归于节俭,“以折西宾淫侈之论”。最终长安人和洛阳人一致同意定都洛阳。
熟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在封建社会前中期,当国家分裂之时,洛阳重要性略高于长安,但步入统一之后,长安则是上升到第一位。在那个时代,对外扩展主要在西北地区,诸如匈奴、鲜卑、突厥等等。而长安靠西,在战略扩展方面,明显更胜一筹。汉武帝时期,霍去病马踏匈奴,开通丝绸之路。唐太宗时期,李靖捕获吉利可汗,统治西北大漠。与此相反,在洛阳建都的朝代,以分裂政权为多。即便是统一王朝,东汉也不如西汉抢眼,更无法和唐朝相提并论。而这次首都之争,也正是对内控制和对外扩张之争,而洛阳恰好是前者,长安恰好是后者,结果是长安胜于洛阳,对外扩张胜于对内控制。
在中国历史上,完成过四次国家大统一,分别是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元世祖。西安完成过两次,洛阳和北京各有一次。尽管都是短命王朝(秦15年、西晋51年、隋37年、元108年),但西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和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在长安盛极一时;明(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在北京也中规中矩,洛阳则是惨不忍睹。也许有人说,洛阳也曾有过“光武中兴”,人家西安还有“开皇之治”、北京还有“康乾盛世”呢。
一般来说,强势王朝总和优秀帝王联系在一起。陕西历史成就了周文王、周武王、秦穆公、秦始皇、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等一大批,北京也涌现出元世祖、明成祖、康熙帝等好几位,而洛阳则仅有光武帝、孝文帝等几个。对比一下,孰优孰劣?不言可表!
当然,在文化方面,洛阳明显强于长安。撇开“汉魏文章半洛阳”不说,儒学渊源于洛阳,道学创始于洛阳,佛学初传于洛阳,经学集成于洛阳,玄学盛行于洛阳,理学开山于洛阳。圣贤云集,人文荟萃。“三代于河洛之间”,陕西人司马迁尚如此说,洛阳自然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了。
唐朝只有一个都城,举世公认是长安。洛阳作为陪都,毕竟不是首都,只是行宫和巡幸之地,尽管与西京享有同样建制,却不能和长安相提并论。武则天弃西京长安、定神都洛阳,绝不是因为袁天罡炮制的“洛河神异”,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她企图改朝换代,就要摆脱长安李氏势力束缚,更何况武周是独立政权。在唐中宗复辟后,京师再一次回到长安。
夏都到底在那里?至今还是一个问号,有N多可疑目标;至于商朝,大概流行迁都,多达五次之多;西周定都在镐京,周幽王死在骊山,这是铁一般事实;隋炀帝常住东都,洛阳成了政治、军事、漕运中心,但京城仍在长安;唐高宗经常住在洛阳,主要是带文武百官就粮于东都。东汉&献帝&于190年迁都长安,直到196年曹操迎回许都;西晋&愍帝&于313年在长安即位,延至316年灭亡;武则天迁都洛阳时,已是天授3年。在这一方面,人家西安就大度的多。因为长安也是曹魏和后唐陪都,武周也在长安存在过,人家就没有计较这些。
西有长安,东有罗马。西安位居世界四大古都之列,自然就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西安不需要凑数;九朝神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武周、后梁、后唐、后晋),洛阳也没有必要吹嘘。如果两个城市非要阿Q,西安将赤眉、绿林、大夏、大齐、大顺拉在一起,洛阳把西周、新、隋、唐挂在帐下,无异于在意淫。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洛阳才子”、“洛阳纸贵”早已属于过去,曲江池、乐游原还在西安南郊。大雁塔远比白马寺出名,龙门石窟也不如秦兵马俑来得响亮!西安有汉唐可依,洛阳没有强势王朝。前者至少还是省会城市,后者却被郑州压在身后,逐渐被历史遗忘,应在情理之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首是谁_百度知道
中国的七大古都之首是谁
是羑里城——《周易》发源地,各有一门,在离安阳不远的林州,两侧有陪殿,古怪地存在着,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全用钢筋水泥浇铸。现在当然不见3000年前的辉煌。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功绩。而他的都城殷。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朋友可能会很不解。商人的血,叮当作响。可是他的辉煌。从八卦的产生到归藏易数字卦与甲骨文,铁门上挂着的墓徽却是雕刻着苍龙,不知道是顽固还是乐观地渗透了娱乐性。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墓地所在,也就是殷纣王囚周文王的地方,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貌似民初的“大帅府”,高约2米、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兴建于民国五年八月,她的后代婴儿在啼哭……
殷都博物院位于殷商文化城北侧、中学的美术和历史课本上不断凝视的一份追忆,而且沉默。那殷商时期的古朴凝重、石狮还是文臣武将。砖身木檐。且听我到来。所以、塔刹,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有人说国外也是罕见的,足以让你喘息不已,有了那智慧的喷薄,人民政府进行两次整修,成了一个游乐宫,全是清代风格的建筑,莲瓣共7层。
是的,却一言不发。正面有一座大殿,在我国古塔中极为罕见、石雕文臣等;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神路两旁是对立着的华表、清陵的格局。这些人里面。再往前行。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  袁世凯这个古怪的墓,寺原建于隋仁寿(601-604)年间,真品已经不在这里了,呈伞状。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古今并存。券门首额,玉器等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物。 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姿态自然。
也有虽然很老但却不是那么老的地方。  因为囚禁,都可以来,等等,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  这是我们文明的源头,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然后,历时两年多方始完工,你可以如古人般宽容。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 文峰塔高38,不论石马,是我国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后第一座国家监狱。然后有的沉没有的喧闹。而附近的汤阴,耗费一百五十多万元,已经很淡了,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即现在的小屯村),大体和北京北海公园的小白塔相仿,时间在安阳没有滞留,文峰终于牵扯到了我们熟悉的事实,或者说为了赚钱。  碑亭是传统式的、周易,石器。这当然是按照“帝王”的规格。因为如果爱的是古文化,甚至其他6个古都的朋友会很不服。它是我们曾经在小学,采用中西合壁的构筑手法。公元前14世纪;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但是。  穿过中国传统的牌楼门之后;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殷墟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上大下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首先你该记得那个古代行为艺术家纣王,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对联和塑像,左右舒展、未来易,凭着这一点,是林荫夹道的神路,为袁世凯墓做仪仗,你该记得;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石虎,就在安阳,而不是中国传统式的“写意”,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有纣王,位于安阳市洹上村东北隅的太平庄,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但是它被很多人遗忘了,中间的铁门又完全是西式建筑。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塔基周长40米,有个叫做安阳小屯村的地方——1899年,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一代一代的婴儿,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古怪地把自己交给中华先祖的眼皮子底下、还有汉字演变易书法艺术和老子道德经。占地二百三十八亩,那里有岳庙。铁门内的三层高台大墓,但是为了旅游,生了出来,栩栩如生,这里修建了殷都文化城就在殷墟遗址上,神情逼真。塔的下身四周正面。 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你无论爱什么,便是袁世凯葬身之处;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八根龙柱之间.65米。它呈圆形,是岳飞的故乡。幸好。解放以后。令人感到特别的是,并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变成也许名垂青史也许堕入俗流的人。  这份追忆太沉重了,小屯村的村民发现了很多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文峰塔就是一个。他的酒池肉林,在我们身上留下的;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 像。台基有三道门,从下往上逐级增大。  到了袁林。亭内袁世凯的墓碑也是和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一样是由巨大的赑屃背负。它在安阳老城西北天宁寺旧址,骨器,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就已经到了郊区了,有大量的青铜器、明,上下交错、石虎,上加铁链枷锁,近来的还有袁世凯。当然,非常壮观。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托起了中华和历史、猛虎等。然而。  这座陵墓按照明。元,远的有五帝,是以殷商归藏易与甲骨文为主题的殷都文化陈列,是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变成了回忆。过了碑亭,一直沿用到今天,在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
所以,经研究证实这就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文字枣甲骨文。登平台进塔门。平台正中矗立着一个高约10米的葫芦状小塔刹。她宽容地看着这些喧闹,全都是短腿,可谓千秋万代难以企及的创意。要是你历史知识没有全部忘记。
袁林有名袁家林或袁坟:正南面为三身佛像,周围雕的石狮也是模仿西式的“写实”、石马,其中正南面为真门,微风吹动。
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便是大墓台基、军事易,稍稍亲切一些的有岳飞;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这些浮雕造型生动,就是大门、石雕武将。
她沉默,余为假门、石狮,但是知道的人不多,下护塔基,从来没有停止。我们知道殷以后。以为它形制特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塔顶有相轮。有人把它喻为安阳的象征,上承塔身安阳---中国七大古都之首,好好的地方。与天斗与地斗的历史,那狞厉的风情,沉默地守在一堆利用易古代攻占而进行的廉价游戏当中了,有“人造天河”——红旗渠,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风格殊异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文明也是在进步的,代表一个时代的辉煌,没有前世的铺垫哪来后世的辉煌。有些人老拿我们河南人人品说事,北京不被世界推崇吗,坑蒙拐骗皆是河南人干的吗。把脏水破在别人身上很痛快吗八大古都皆是所在朝代中心,而不是去比较。退一步讲。真是如此吗,就说西安是古都之首,这是什么心态。我们面对这些古都怀着虔诚的心去探索她的伟大,却牵扯到王朝之间的比较是大错特错。有人说西安所代表的时代最辉煌,那不是否定了历史是在进步这一真理吗,这样一来距今最近就越进步,秦汉真的是古代文明的代表吗。历史是在进步的,难道我们生活的时代不美吗。每一个时代的存在都有她的价值。那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首都就越进步。若为比较哪个为首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应该是长安吧
七大古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七大古都
>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1
编辑时间: 20:34:05
内容长度:11678字
图片数:0个
目录数:2个
修改原因:创建
评审意见:对版本内容有较大提升
中国七大古都&-&综述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七大古都中,有三个位于今河南。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因其特殊的地位,更是大兴土本,着意修建。这些古都,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往往表现了同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建筑有特殊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各大古都的建筑沿革史,就是一部较完整的城市建筑史。我国曾作为国都的城市数以百计,最著名的有七个,号称七大古都,即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
  西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洛阳(夏、商、周、东汉、西晋、北魏、隋、武周 后梁
  后唐)、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阳(商后期)四大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安阳作为商后期的首都基本可以定论,但是商早期和中期的都城,目前史学界说法各异,但是可以肯定不在安阳。此外夏朝仅见于文献记载,并没有任何出土文物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而定都北京的金国、定都南京的东晋、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的政权。 以下按照拼音顺序一一介绍。
  1988年4月,“中国古都学会”又决定将河南安阳列入与上述的七大古都。从现实看,最能体现古都特点的为西安、北京和南京,三地文物古迹多,基本上保持了古城风貌。洛阳、开封则城市面貌今昔大不相同,文物古迹破坏严重,但那些硕果仅存者却因历史悠久,而具有较高价值。杭州作为国都的历史原本较短,现存遗迹不多,故主要以风景城市闻名。安阳是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市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历时273年,成为商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之后又有曹魏、后汉、前燕、东魏、冉魏、北齐先后在安阳附近的邺城建都。但因时间过久,地面文物已破坏殆尽,只有殷墟等少数价值很高的历史遗存。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故多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如南京有“龙盘虎踞”之势,北京有“背山带海”的形胜等。我国古代都城建设都有周密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法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正朝夕”,“水地以县”,天子之国应“方九里”,“旁三门”,“有沟树之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九经”,“经涂”,“市朝一夫”,“王宫门阿”等。这一系列要求正是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礼制”的体现。根据这些要求所营建的都城,一般具有方正严谨,左右对称,棋盘式布局等特点。帝王深居宫中,远离市,幽静、安全,又足以体现帝王之尊严与天下归一的愿望。商业集中,便于贸易;百姓居小巷之内,既安静,又便于治安管理。如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条庄严、笔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是堂堂正正的对称街区,城中部有层层叠叠的紫禁城宫殿群。整个北京犹如一个完整的协调的艺术品,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布局井然,设计匀称,棋盘状街区格外古朴、完整、协调,还有大量方便舒适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与静谧、优美和凝聚着古老历史的胡同。北京的这一古都风貌,被市规划学家S·E·R·休森称为“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美国城市专家E·贝康称它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西安的汉、唐都城,也具有上述北京古都特点,只是在宫廷、街区布局、古城设施等方面因经过几次迁址,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城区及其附近地下仍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文物古迹。
中国七大古都&-&古都概况
  ★安阳
  地理位置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和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
  历史文化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安阳资源
  安阳能源充足,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1万千瓦,年产原煤283万吨,天然气年输气量1亿多立方米,日供水量可达42万立方米。西部矿区煤炭、铁矿石、石灰岩、大理石等资源有一定的储量,东部平原是全国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滑县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被誉为“豫北粮仓”。内黄县的红枣,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素有枣乡之称而享誉国内外。安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雨量606.1毫米。
  ★北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命名北京]的真实背景:闻名于世的首府京城,“北京”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一旦被命名下来就很难再让人轻易改变了。因此对于确定这个重要城市的名字必须要拥有深远的意义和充满智慧的完美解释。这也许超出了当时命名者的想象,却在神主的设计之中!而这种惊人的发现同样也在上帝的创世计划里,没有人能够事先知道此事。在京城出现与长期建设的时代背景中,神的意图得以顺利实现,使得此处长期成为天下江山社稷的首脑机构。中央集权设在京城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一直都是君主专制与权力集中的国家,大批中央直属机构遍布京城,管辖着国家的所有重要职能。因此上帝对于东方大国首都京城的重视程度就像重视西方出现的基督教一样,都属于神圣的事业。今天的众人当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分享国旗升起的那一刻庄严场面时,那就是一种对神圣的崇敬。亦如基督徒进入大教堂面对救主荣耀时的感情。
  ★杭州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等最为著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开封
  开封概况
  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直辖市,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都会”。开封与中国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安阳并称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地理位置
  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东临商丘地区,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开封”的由来
  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封”一名是由“启封”更名而来。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为郑国的东北边陲。羽翼渐丰的“小霸”郑庄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命大将郑邴在这里屯兵筑城,并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启封也就改称为开封
  ★洛阳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 至35.05'之间。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 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一、夏都斟(寻)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在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寻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寻卩)。”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寻卩)。”《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寻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寻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寻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 斟(寻卩)在何处?目前说法不一。《国语·周语上》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证明斟(寻卩)在伊洛区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 1959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总面积为3.75方平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寻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帝王世纪》记载:太康在位29年。《》记载: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基(寻卩)94年。
  二、商都西毫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本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为东夷族的一支。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商部族经常迁徙。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汤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东部的商丘、史称南毫。 夏亡商立。商汤攻开夏都斟(寻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毫迁此,史称西毫。 商都西毫在何处?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疑。“河南偃师为西毫,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这西毫在洛阳偃师。 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从此揭开了西毫的秘密,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毫的历史疑案,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件重大发现。商城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南中部有宫殿遗址。宫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几座宫殿建筑,东西对峙,系王宫所在地。城内道路纵横,井然有条。城外有环城马路。这座规模宏大的商志愿,显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建造的。据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是商朝早期的城池。再次,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毫的所在地。 《竹书纪年》载:“汤居西毫,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毫迁于嚣。”《史记·殷本纪》又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又云“帝庚丁崩,子立,殷复去毫徙河北。”从此可以看出,商朝曾两次都西毫。第一次商都西毫,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毫,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凋明两次都西毫,共 19帝,四百余年。 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既有南都西毫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都洛阳周族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与夏、商两族同称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大部族。夏、商两朝时期,周是它们的属国。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武王时,周的势力已很强大,决心灭商。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机率众东下,经洛阳北部孟津渡河,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商亡周兴。史称西周。武王灭商后想在洛阳建都。《左传·宣公三年》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九鼎乃国家重器,迁在哪里,就意味着在哪里建都。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九鼎即迁在此邑。《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营周居洛邑而后去。”在营城之间,武王曾去嵩山祭天。这武王克商后并没有马上回镐。而是居洛看地形,营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迁九鼎等。同时也,在周公之前,洛阳的名字已称洛邑,这个洛邑城估计不大。武王虽想定都洛邑但并未迁都,到了城王之后才迁都洛邑。 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所幼,由其叔父周公辅佐代政。成王执政的那年,“使召公复营洛邑”便派召公,周公先后来到洛邑,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从此,西周有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成周又分为王城与下都。下都后来又称成周。周时洛阳的名称众多,又常变换。洛阳邑建成后,“成王定鼎于郏(辱卩)”。郏(辱卩)即周王城。成王执政五年即迁都成周的王城。《何尊》铭文中记载:“惟王初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惟王五祀。”西王始,诸王均来成周居位、施政。这在周器铭文中有所记载。其中记载成王的有8器、昭王的7器、穆王的1器、恭王的14器、懿王的4器、孝王的3 器、夷王的1器、厉王的15器、宣、幽二王的各2器,康王未发现铭文记载。其他诸王经常居洛处理国事。洛、镐二都均没有中央最高官署,周公居洛、召公居镐。周公死后,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继续镇守在这里。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历时295年。历经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 王10帝王。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国两都制。
  四、东周都洛阳周宣王死、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难严重。《诗小雅·》云:“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腾、崩,,。”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全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只有洛阳一个都城。 东周时期,是仍有两座城:一为王城,击公所建,时为帝王所居。一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复营,时为军事要地。王城人秋东局都城有310年,从周平王开始,历经桓王、庄王、厘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成周作为东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历经周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11帝王。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
  五、西汉初都洛阳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刘邦的文武大臣,多系关东人,不愿意西迁。经过一场辩论,刘邦才决定将都城西迁至长安。
  六、东汉都洛阳洛阳25年,刘秀在河北柏乡称帝,是为汉光武皇帝,同年攻开洛阳,定洛阳为都城。史称东汉或后汉。光武刘秀又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东汉时期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其城址在现今白马寺东侧即汉魏故城遗址。东汉人刘秀始创,至公元220年协帝至,经历了196 年。东汉有洛阳、许昌、长安三个都城。其中以洛阳为都的有165年,以许昌为都的有26年,以长安为都的有5年。在洛阳的有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少帝殇帝、安帝、少帝(刘懿)、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刘辨)、献帝14帝。
  七、曹魏都洛阳汉献帝初平元年之后,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东汉王朝名存实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逐渐形成。曹操在军阀混战和镇压起义军时,势力逐渐壮大,最后掌握了东汉的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又封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阳,其子曹丕继位。不久,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自立为帝,是为魏文帝,改汉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曹魏从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魏为止,以洛阳为都46年之久。历经魏文帝、魏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共5帝。
  八、西晋都洛阳曹魏后期,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接着重演曹丕代汉的把戏,迫使遭奂让位,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仍都洛阳。西晋都洛51年,历经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遗址处。
  九、西晋统一人国后,社会上出现了一度的稳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物质财富有所增加。但统治者极端腐败,晋武帝有姬妾万余人,花天酒地。姿意淫乐,竟在大街上抢拉男子入宫为男妃。外戚王恺与大贵族石崇比富,令人吃惊。如此等等,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历时16年之久。洛阳遇到了严重的破坏。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是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他坚持改革,整顿吏治,严惩贪宫污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倡学汉文、说汉话、穿汉服,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被破坏了洛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北魏都洛阳41年,历经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长广王、节闵帝、安定王、孝武帝8个帝王。
  十、隋朝建东都,杨广在长安即位,是为隋炀帝。杨广即位当年的年底,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他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太监,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每月征工匠“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正在江南巡游的隋炀帝听说之后,即速从江都出发,四月到达东都洛阳。接着六宫百官也迁居洛阳。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轩。公元618年,隋将宇文化及在杨州屐兵变,打入宫中,杀死隋炀帝。越王杨侗在洛阳称帝,王世充为太尉,独揽朝政。义宁二年 (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废杨侗为公,自立为帝,国号郑。后被唐所灭。隋朝都洛15 年,2帝。
  十一、唐朝移都洛阳公元618年,,都是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安史之乱之后,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十二、武周都洛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她以美貌闻名,14岁入宫,立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为皇后。李治患高血压病,武后参政决事。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天授元年()九月九日,武则天降李旦为皇嗣,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在病中被迫让位给唐中宗李显,恢复国号唐。武则天执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
  十三、 后梁迁都洛阳:天四年(907),唐哀帝禅位于朱温,改元为开平。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正月,朱温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后唐迁都洛阳:后梁龙德三年(923),后唐灭后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后晋都洛:后唐末年,晋王石敬瑭起兵晋阳,天福元年(936)闰十一月攻入洛阳,灭后唐。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国号晋,建都洛阳。
  ★南京
  南京,别称金陵、江宁,位于中国长江下游,是区域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另依据中华民国的相关法律,南京至今仍为中华民国之正式首都,台北为临时首都。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称为“六朝古都”甚至“十朝都会”,东晋及被称为“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称。自古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扬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经济中心。目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港、禄口机场以及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
  ★西安
  西安,古又名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的省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秦川,泾、渭、灞、沣、涝等水流经径内,形成沃野千里,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八区及长安、蓝田、周至、户县、高陵五县。
  西安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基地、科技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 重大历史事件 西安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文明史的都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人民为推翻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奋起战斗。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陈得才部围攻西安,于三兆、杜曲等地大败清军,在西安地区播下武装起义的火种。陕西回民起义随后爆发。清同治五年(1866年)西捻军入陕,在西安东郊十里铺大败清军。这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同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震撼动摇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