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哪里好玩下放知青最多的县是哪里

下放知青是为什么
昨日,到图书馆查1965年的《湖北日报》《武汉晚报》。看到多次报道下放知青的消息。
我在1968年12月下放去湖北监利县,直到1974年钻入工农兵学员队伍。农村做了6年农活。
& 抢了农民的口粮,吃了农民的百家饭,对我们下放的农村也没有作什么贡献。
我就 闹不明白
,为啥国家的领导们,精英们一直那么希望城里的青年下放到农村。同时也希望居民下放农村,只不过下放居民更困难,更不易操作。就是近几年,我还看过一个报道,说上海有个残疾人,原来在上海请了雇工来协助他的生活。后来那个雇工要回河南,于是上海残疾人也跟着去了河南,住农民家。总之,我看过这个报道后的体会是,下农村。
我们的那次下放,李先念主席说过一句话,我记不清原文,但意思是:国家花了30个亿,买了3个不满意。知青和知青家长不满意,农村农民不满意,国家不满意。
说个更不好听的话,不光不满意,还败坏了国家的风气,“走后门”就是那时大行其道,直接动摇了我们国家政策的根基。那时,谁都不以“走后门”为耻,都光明正大地走后门为子女的回城。
明明是不愿意不情愿,却堂而皇之地说是“自愿”,明明是落榜和无职业,却说是“光荣”,这个事就是下放。10亿人都不得不说假话的“皇帝新装”,就这么上演了10年。
演了几十年的假戏,现在还有人在标榜“青春无悔——纪念下放N周年”。我也不知道这场假戏真作是个什么意思。
有人说,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的安排知识分子(不仅仅是学生青年)下乡,对落后的农村有益,对锻炼青年也有益。对农村有什么益?对锻炼青年有什么益?微不足道的益和巨大的损失相比,益等于为零。
但愿吸取这个下放运动的教训,再不要继续犯类似的错误。国家精英和领导也要对百姓的意愿有敬畏之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句话的另一半应该也是“严重的问题是教育精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版主: , , , , , ,
1 / 206 页
前天&02:32
昨天&16:29
昨天&19:45
昨天&10:28
前天&09:19
前天&21:08
1 / 206 页
Powered by版主: , , , , , ,
1 / 206 页
前天&02:32
昨天&16:29
昨天&19:45
昨天&10:28
前天&09:19
前天&21:08
1 / 206 页
Powered by1000余长沙老知青回江永“省亲”
  红网江永11月12日讯(通讯员 首积亮 蒋理 谢文彬)“祝福江永、知青圆梦之旅”,“结伴还乡去,江永金秋好”,“江永,当年知青伢妹崽回来了”,一条条温情的标语寄托着知青们对“第二故乡”湖南省江永县深厚的感情。11月11日,1000多名曾在这里劳动和生活过的长沙老知青回到“故乡”,重温曾经经历的激情岁月。    50年前,6000名长沙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不远千里来到江永县下乡插队落户,一呆多年,把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留在农村。50年过去,当年豪情满怀的“读书娃”,已步入古稀。    “我们回来了,50年了,感觉还是那么亲切,谢谢江永县的父老乡亲!”一踏上江永的土地,知青们激动不已。阔别重逢的知青们面露激动,结群相拥拍照,熟悉的场景仿佛又让他们回到了那个曾经下乡的年代长沙。    老知青沙柳高兴地说:“很激动,6个多小时的车程,一点也不觉得疲劳,只有兴奋。一路上看到的夏橙、香柚、香芋等等,感觉特别特别的亲切!”    “知青是什么呢?就是吃得苦、耐得劳。我们曾经与这里的人民同甘共苦,他们太朴实了,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但是,我们快70岁了,走了这一次后还要让后代们常回来看看。”1964年下放到江永县大远公社的杨金莲,这次带着丈夫和女儿一起回到江永,她希望女儿能够与江永人民心连心,像亲人一样把这份珍贵的感情传承下去。    在5天的“省亲”时间里,知青们将开展“第二故乡情”文艺晚会、到原下放公社探亲访友、为故乡旅游发展献计等系列活动,全力推动“第二故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哪里好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