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在河北搜才网保定保定新兵名单

保定市唐县县医院招聘2012年广州新兵入伍时间
您现在的位置 : > 保定唐县医院招聘信息2012年新兵入伍时间 >> 正文 >
保定市唐县县医院招聘2012年广州新兵入伍时间
来源: 编辑:吴国义 时间:
保定唐县医院招聘信息2012年新兵入伍时间
日2012年2月,加快推进市儿童医院等医疗工程建设的字样写进了保定市市长孩子每次生病都来这,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同问广州军区的新兵在12月5日开始第一个新兵到达12月25日最后一个新兵到达评论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二级1月9日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评论等待您来回答分。唐县来的刘春梅无奈地笑笑对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卫生人才网是中国医学人才网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创建的医疗卫生人才网招聘下属频道,是一个专业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提供医生护士信息人才,根据唐县县委常委会议纪要201221号文件,在全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范围内教育四体检体检由办公室指定一所县级医院进行。秀山县人民医院招聘  日南都讯记者吴广宇当春运遇上元旦寒假和新兵入伍,注定2012年的春运将经受四潮交织的考验。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记者昨日从越秀春运指挥部启动发布会上获悉广州比全。
4投标报名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日至日,每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至5:30北京时间下同,在保定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唐县分中心唐,2010年河北省唐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发保定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录取通知书拟聘人员,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唐县综治办唐县财政局唐县公安局关于2012年公开招聘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的公告根据保定市综治办保定市财政局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日2012年全区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南宁召开。
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唐县综治办唐县财政局唐县公安局关于2012年公开招聘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的公告根据保定市综治办保定市财政局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下一篇:中国国防报讯 李智德、特约通讯员赵大永报道:“没想到两天不拿手机不发‘朋友圈’也很充实”“被人民信任和需要的感觉比自由更得劲儿”……8月14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双合格”青年在驻军某部度过了2天的军营体验日,临别时恋恋不舍。这两天,应征青年们经历了从起床操课到夜间站哨在内的大部分新训生活,对部队和军旅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征兵工作进入后期,满城区人武部对“双合格”青年家访时发现,部分青年在和征兵工作人员谈话过程中“手机不离手,聊天不暂停”;不少准新兵已成立微信群,聊得热火朝天;更有青年表示,向往军营,但对部队令行禁止的要求不理解,心存疑虑……如何帮助这些思想活跃、喜欢展示自我但自制力相对较弱的青年尽快了解军营,实现角色转变?区人武部决定利用当地驻军资源多的优势,组织青年走进军营进行预体验。
两天里,准新兵们一头扎进紧张而又充实的部队集体生活:内务评比、体能训练、心理拓展训练、拉歌比赛……不少人表示,在集体中得到战友的肯定比在朋友圈中获点赞更棒。而在政治教育中,他们重点突出国防法规、军队纪律和军人职责荣誉感教育。“天津滨海火灾爆炸救援中消防战士为什么能够知险而前行?”“19岁的消防战士周倜清醒后先问‘火灭了吗’说明了什么?”“从获救群众紧抓解放军的手你感悟到什么?”……一个个启发式的提问让青年对军人、纪律和职责有了更深的认识。“到部队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体验结束,不少青年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誓言。当前位置:>>>>列表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回复:河北保定的老兵欺负新兵太严重了。那里能帮助我_河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3,982贴子:
回复:河北保定的老兵欺负新兵太严重了。那里能帮助我收藏
最讨厌欺负新兵的,
正常现象,硬起来 。要不是自己的错跟他们狠磕。当兵还能没点匪气吗?
为了保证吧友们正常浏览,以及满足某人升级的愿望特开一经验贴,请勿在开新帖,以及无意义水贴回复欢迎水军的到来~ 为了保证吧友们正常浏览,以及满足某人升级的愿望特开一经验贴,请勿在开新帖,以及无意义水贴回复欢迎水军的到来~ 为了保证吧友们正常浏览,以及满足某人升级的愿望特开一经验贴,请勿在开新帖,以及无意义水贴回复欢迎水军的到来~ 为了保证吧友们正常浏览,以及满足某人升级的愿望特开一经验贴,请勿在开新帖,以及无意义水贴回复欢迎水军的到来~ 为了保证吧友们正常浏览,以及满足某人升级的愿望特开一经验贴,请勿在开新帖,以及无意义水贴回复欢迎水军的到来~ 为了保证吧友们正常浏览,以及满足某人升级的愿望特开一经验贴,请勿在开新帖,以及无意义水贴回复欢迎水军的到来~ 为了保证吧友们正常浏览,以及满足某人升级的愿望特开一经验贴,请勿在开新帖,以及无意义水贴回复欢迎水军的到来~
幸亏没去当兵
部队没领导吗?
好好训练,练出一身铁疙瘩跟老兵干呀,怕个毛线啊!逮住一个往死里打,打的他们服了就没人敢欺负你了!
发个微博给新闻媒体!
去八一网发帖
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惟一引言者。看了楼主的帖子,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地顶了!
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惟一引言者。看了楼主的帖子,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地顶了!
没当兵,一点都不后悔
还有这样的事这还了得,赶紧报出部队番号,肯定会有人给关注的。
新兵太嚣张的话,别说老兵打了,很多都是连长指示打的。不过很多地方都是欺负新兵而且还是莫名其妙的,真的气氛。天朝就是这样管理军队的么。
看看部队多嚣张。上次内蒙古的老兵打新兵,打的那叫一个狠。居然还敢自拍下来发到网上得瑟,结果被网友们扩散开了,中央知道后3小时内所有网站此视频全被删,然后军方说会重新整治并且会向新兵他们道歉,至于那些老兵应该是栽了呗。
这还让我怎么去当兵啊?不过照我这脾气,我就一条命不服咱就干,看谁牛逼。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保定和我们县相邻。。。  --      ✎﹏ ﹏ Oηιγ しσひの Ýσυ ﹏ ﹏  ——♥♥世界再大,我还是找到了你; ——♥♥世界再小,我还是弄丢了你…
路过 赚个经验不要介意呀!同时也送您十五个字
连老兵都打不过,怎么上战场啊?
20年前的ps游戏全新复刻驾临pc端
拿刀子上捅死几个就老实了
好男不当兵 好铁不打钉啊
这个问题吗?其实很传统,我也是当兵出身,部队就是这样,不挨打你就不知道部队的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步入部队的新兵难免有会把社会风气带进军营,但是部队就是这种铁打的规矩,每个兵都会面临的一件事,那就看他自己的毅力和忍耐力啦!现在的新兵比起我们那九几年好多了,还有手机电话可以和家里沟通,那时我们就是书信形式,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忍忍就好了,部队的规矩都是先辈们留下来的传统,要么你现在有关系,要么你就别去当兵,既然你把孩子送去了,就应该有这个思想准备,劝你还是多给孩子鼓鼓劲挺过去。
军营就是土匪窝,都是不好好上学的小混子,没出路了托关系去当兵。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觉得部队老兵打新兵,应该是上级睁只眼闭只眼的潜规则,军营不是温柔乡,不是婆婆妈妈,军营需要的是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和崇尚武力老兵打新兵,就是让新兵体会部队的环境,做为对训练部队军人作风的一种有益补充,虽然这种方式拿到台面不好说,但却是很有必要的新兵来到军营就是要先从服从老兵开始,经得起老兵的体罚,第二年成熟为老兵,再打新兵,一年年这么过来可以看动物界,即使狮子下了几个小狮子,小狮子之间互相玩闹缠打,老狮子是不管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训练的狮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有生存能力只有充满血性(服从)和火性(暴力),这样的部队才有战斗力
熬两年熬出来就可以打别人了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军队就是拼拳头的,外国人来侵略你,还要靠别人来调停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古樵网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46 total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录简历
&&&&&&&&&&&& 杜任之,1905年出生,山西万荣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受党的委派到国民党军队中进行“兵运和兵暴”工作;为了寻求革命真理,1929年到德国留学;1933年回到上海后,即被上海反帝同盟总部派到山西策动抗日工作;1936年他和一些进步人士发起组织了牺牲救国同盟会,被选为临时执委会委员。抗战胜利后,杜任之在山西大学边教学边联络进步教师和学生开展民主运动,1947年参加了民盟;1948年到北平,担任华北学院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利用和傅作义的私人关系积极参与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1949年9月回到太原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53年任山西省商业厅厅长。1956年调任北京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兼党组书记;1958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创办并主编了《哲学译丛》。“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坐牢6年多。“四人帮”被粉碎后,杜任之不顾年老多病,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并担任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会长。第三、四、五届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论著有《孔子思想精华体系》、《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点》、《论主观能动性》、《全面开展社会学研究,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批判方法论问题》,他还主编了两卷本《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等,编译了《分析的时代》。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 李奇,女,著名伦理学家,1913年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1934年至1935年在河北保定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参加革命,同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8月任中共吉林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55年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研究专业方向为伦理学和道德科学,历任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组组长、副所长等职务。1989年出版的《道德学说》一书,汲取了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的优秀成果,总结了中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而又系统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她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第一任主任,带出了全国第一批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并积极筹备建立了中国伦理学会,被推举为中国伦理学会第一届会长和《道德与文明》杂志第一任主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和第六届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莎,女,1914年3月生,原名叶莉扎维塔·巴甫洛芙娜·基什金娜(Елизавета Павловна Кишкина),李立三夫人。教授。苏联萨拉托夫州人。俄罗斯族。1964年加入中国籍。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法语系。曾任莫斯科地质勘探出版社、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技术编辑。1945年在苏联获“卫国战争期间英勇劳动奖章”。1946年来中国。历任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教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是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专于俄语词汇和语言发展及修辞学。长期从事俄语教师、翻译人员的培养及俄语教材审定工作。
&&&&&&&&&&&& 李新,历史学家。原名李忠慎。日生,重庆荣昌安富镇人。193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考入重庆川东师范学校,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被推为重庆学联主席。1938年初入陕北公学学习。5月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任招生委员,1939年返回延安任《中国青年》助编。同年秋任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二剧团指导员(后兼团长),后历任中共北方局青年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共太行分局青委副书记,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青委书记、中共北方局、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科长,中共河南杞县、河北永年县委书记。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整军小组成员,第十八集团军驻北平办事处中校秘书及党支部书记。1948年任华北大学一部副主任,1949年任华北大学正定分校主任等职。建国后,1950年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兼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教务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社会主义学院教务长、党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秘书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授予教授职称。196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任该所现代史组和通史组组长。1976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任及现代史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并兼中共全国党史学会第一、二副会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理事长等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日逝世。
&&&&&&&&&&&& 李兆炳,1909年10月生,福建省漳州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6年秋入福建省立第二师范附小读书。1923年秋入省立师范学校读书。1926年国民革命军到漳州,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夏,因两次参加反对反动当局的学潮被学校开除。后在漳州一照相馆记账谋生。1929年秋任浒茂小学一分校教师。1930年秋任海澄县浮宫圩凫溪小学教务主任。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5月参加红军。先后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宣传队副队长。1933年至1934年任红一军团政治部《战士报》主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4月在长征途中遭敌机轰炸负伤,仍坚持到达陕北,并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夏参加西征战役。同年秋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7年2月调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队学习。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1939年春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41年7月起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2年冬调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4年4月春任中共中央党校三部组织教育科副科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中共七大。8月任中央军委编译局副局长。10月离延安赴东北工作。途经热河时,经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决定,于11月担任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6月至8月任冀晋军区独立第二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至1947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一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7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7年11月至1948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第二(忻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8月至1949年1月任晋中军区第一军分区(1948年10月改为独立第四旅)副政治委员。1949年2月至8月任晋中军区五台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同年冬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50 年调中央军委参与筹建总政治部文化部。同年夏起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处长。1952年3月至1956年7月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党委书记(1953年 10月起)。1953年6月至1956年7月任总政治部本部党委副书记。1956年8月调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班学习。1958年4月至1960年11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60年3月至10月任军区后勤部党委常务委员。1961年2月调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文化部党组监察委员会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任国家文物局顾问。致力于部队的政治工作、文化教育工作、革命文物资料的征集、整理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 李希泌,李根源第五子。日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少年时代曾在苏州跟从父亲的好友、国学大师章太炎学习,1942年7月在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毕业,1942年9月-1951年7月在昆明创办私立五华中学任校长,曾当选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1951年9月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工作,先后担任参考组馆员,《图书馆工作》、《联合目录》编辑、《文献》杂志副主编,《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副主编。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当代图书馆》副主编、文化部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隋唐史、近代史、亚洲史和文献学的研究工作。因病医治无效,于日不幸逝世,享年88岁。
&&&&&&&&&&&&杨向奎,史学家、教育家、物理学家,红学家。字拱辰,1910年1月出生在河北省丰润区丰登坞镇杨家庄村,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七岁入小学学习,十五岁考入本县车轴山中学,1929年考入北大预科,1931年秋进入北大历史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1935年毕业后留校在文科研究所任助理。1936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做研究生。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回国,先后执教于甘肃学院、西北大学、东北大学,并与姚雪垠、丁易等文化名人成立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川北分会&。抗战结束后,1946年到山东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主任,历史系主任,历史语文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1954年《文史哲》第四卷第四期,发表了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年毕业生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研究简论及其他》的文章,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毛泽东主席对此非常重视,并亲自批示,在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大讨论。1957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清史论丛》主编、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届评议组成员等职。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日上午9时25分因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匆匆辞世。
&&&&&&&&&&&& 杨纪琬,1917年11月生,上海市松江人。教授。1935年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1939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攻读中英庚款基金会的在职研究生, 1939年起至1949年止,先后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东吴大学、之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会计学助教、讲师、教授。1949年11月调入财政部工作,任会计制度司(后改名为会计事务管理司)副处长、处长,1957年任副司长,1980年任司长,1982年财政部授予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任顾问。1985年至1991年任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专家工作组”中国代表。1993年任财政部会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组长。1979年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一任会长。1980年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会计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天津财经学院、北京经济学院等十几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高级顾问。民革第六、七届中央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兼法制委员会委员。日下午4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萧涤非,1906年生,江西临川人。1930年于清华大学毕业,1933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到山东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去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回山东大学,历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兼山东大学副教务长、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古籍所副所长、《文史哲》编委会副主委、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任会长,山东省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文联副主席等。逝世前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杜甫全集校注》主编、《文史哲》编委,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民盟中央文化委委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省诗词学会、省陶行知研究会、齐鲁书社、联合周报顾问等。曾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国际卓越人物录》等国外权威传记。自1990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逝世。
&&&&&&&&&&&&&& 何正璜,女,1914年生,湖北汉川人,生于日本东京。。别号玉子。1930年考入武昌艺专,1934年毕业。1934年赴日本东京多摩川高等美术学校留学。1937年归国,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举办的中央军事干部训练团,不久旋辗转至陪都重庆。1940年9月参加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任文书工作。同年12月与团长王子云结为伉俪。擅书法、绘画及艺术考古散文写作等。1945年与王子云一起至西北大学,任历史系文物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1949年赴四川成都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0年后长期在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工作,曾任陕西省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陈列部副主任,中国美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委员。1994年10月逝世。
  &&&&&& 谷苞,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生于1916年,甘肃兰州人,中共党员。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解放前在西南联大参加费孝通等主持的“魁星阁”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曾任云南大学、燕京大学、兰州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新疆史学会会长、中亚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因病于日凌晨6时在兰州逝世,享年97岁。&
&&&&&&&&&&&& 宋振庭,1921年4月生,吉林延吉人。笔名星公。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夏就读于北平北方中学,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始了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夏任延安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研究员。1939年7月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员、教育科长、哲学教研室主任。1942年冬任晋察冀边区曲阳县委干事。1944年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参加整风、审干。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日报》社编辑、第1版主编。1946年6月任中共延吉市委书记、中共延吉县委书记、中共延边地委常委。1951年8月调任吉林省政府文化处长、省政府党组成员。1952年末任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教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77年10月任吉林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79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校委常委。1983年10月任中共中央党校顾问。中共12大代表。第6届全国政协委员。日18时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4岁。
&&&&&&&&&&&&&&张申府,日生,河北献县人。原名张嵩年,字申甫。18岁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17年在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数学助教。在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对哲学发生浓厚兴趣,改教逻辑,研究哲学。经常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追随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与陈独秀也有密切联系。1918年11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任该刊物和《新青年》杂志的编委。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7月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并任《少年中国》的编辑。后与李大钊、陈独秀一起加入北京工读互助团。1920年在北京与李大钊等筹建共产主义组织,参与建党活动。同年9月南下迎接罗素来华讲学时,曾在上海与陈独秀商讨建党事宜。10月与李大钊等建立北京的共产主义组织。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之一。同年蔡元培等发起赴法勤工俭学活动,在法国创办了里昂大学中国学院,聘请他赴法任教授。12月27日抵达法国巴黎。1921年受李大钊、陈独秀委托,在巴黎进行建党活动,先介绍刘清扬入党,后与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入党,组成中共旅法小组,后又吸收赵世炎、陈公培等人参加。1922年3月初,与刘清扬、周恩来等由法国到德国。同年秋在柏林组建中共旅欧总支部,任支部书记兼中共中央驻柏林通信员。在德期间结识朱德,并同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底回国到北京,向李大钊汇报了在法、德建党情况。1924年2月又在上海向陈独秀作了汇报。经李、陈介绍到广东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并任蒋介石的英、德文翻译。同时任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前身)图书馆馆长。他到黄埔军校后,参加首批学员招考工作。5月12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因不满校长蒋介石为人跋扈,于6月底辞职离校,不久又受国民党右派广州大学校长邹鲁排挤,遂从广州到上海。1925年1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因在讨论党纲时发生争论,执意退党,在上海从事翻译和著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与国民党左派一道,坚持民主主义立场,主张民主,反对独裁。1928年曾在上海参加谭平山、邓演达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即第三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并任该党中央领导成员。他先后在暨南大学、中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哲学教授。在民族危亡之际,他积极追随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曾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总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民主活动。他曾担任国民参政会第五审察委员会委员,全国战时教育协会理事,宪政促进会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常务委员兼民盟华北总支部负责人。1946年代表民盟参加旧政协。在国民党撕毁旧政协决议后,他与民盟领导人一起同共产党采取一致行动,拒绝参加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从事文献翻译和中外文图书采访等工作。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后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顾问。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日病逝于北京。
&&&&&&&&&&&& 张仲实,1903年生,陕西陇县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l925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任渭北团特支干事,中共渭北特支书记,陕西省学联主席。1926年赴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在唐山任中共京东特委宣传部长。1931年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传播工作,任《世界知识》主编、《大众生活》编辑。1935年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后兼任理事会主席,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执行委员。1939年在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5月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编译部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科科长、党内教育科科长,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国际问题研究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处长、国际宣传处处长,兼任中苏友协总会副总干事、党组副书记和宣传部主任。1953年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1954年任中共中央马思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顾问,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日10时25分逝世,享年84岁。
&&&&&&&&&&&&&&张希钦,原名张锡庆。1910年生,河南东明(今属山东)人。1933年毕业于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16年上小学,1921年上高小,1922年后辍学到洛阳、郑州谋生。1923年到上海在北洋军阀淞沪护军使署通信队当勤务兵。1927年到军阀孙传芳的后方留守处当公务员,1928年失业流浪。1930年考入国民党南京军官学校,1933年在军校毕业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活动。在易县义勇军中作兵运工作,后加入察绥抗日同盟军,任18师连长。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去西安,任杨虎城军事学校炮兵队长,并任杨虎城创办的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教师。西安事变时任杨虎城将军警卫营的连长。1937年11月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参谋。山西陆军暂编第一师参谋长。1938年12月任暂编第1师副师长。后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参谋长。1946年以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代表的身份赴太原执行小组,与阎锡山谈判。后参与组织指挥在晋西南对敌实施攻势战斗和攻取晋西南战斗。1947年4月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参谋长。1949年任第二军参谋长。同年任第一兵团参谋长,参与指挥扶□、固关、临洮、青海、张掖等战役战斗,进军新疆。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任新疆军区参谋长,1955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8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部副部长,1962年任部长。同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兼参谋长。1986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陈征,男,1928年出生,江苏泰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毕业于无锡中国文学院。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现任职于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福建社科联顾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00年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先进工作者,2004年省“杰出人民教师”。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82年和1986年2次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1987年和1992年先后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中室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名列榜首。其传记多次刊在《中国当代名人录》和《经济学家辞典》,还多次刊于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和美国传记学会出版的《世界当代名人录》、《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国际名人录》和《国际传记辞典》。
&&&&&&&&&&&&陈嘉,1907年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30年后分获美国威士康辛大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浙江大学外文系、西南联大外文系、中央大学外文系教授,南京大学外文系名誉主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协江苏分会理事。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英国文学史》(英文版)、《英国文选》等。1986年逝世。
&&&&&&&&&&&&&&&&陈希愈,1911年7月生,山西霍县(今霍州)人。大学文化。1935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1938年到延安学习。曾任八路军第129师后勤部政治处宣传科科长,晋察冀银行办事处主任、副行长,冀南银行副行长,八路军野战卫生部副部长,郑州中原根据地中州农民银行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行长,中共中央中南局财贸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53年9月至日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农村经济局局长,日至日任财政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日至1983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顾问,中国金融学会会长。2000年7月逝世。是中共八大、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日在北京逝世。
&&&&&&&&&& 陈岱孙,原名陈总,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福州鹤龄中学。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0年毕业後获得庚子赔款公费留美资格。192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学位,并获金钥匙奖。1922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後赴英、法、意等国作短期考察和研究。1927年任清华学校大学部经济系教授。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次年起又兼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商学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财政经济学院第一副院长。1953年以後任北京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等职。他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2、3、4、5、6、7、8届全国委员会委员,6、7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顾问、《经济科学》杂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等。日在北京逝世。
&&&&&&&&&&&&&&纳忠,原名纳寿恩,字子嘉,阿拉伯名叫阿布杜·拉赫曼。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1909年3月出生在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的一个回族家庭。1940年毕业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获“学者证书”。曾任中央大学、云南大学教授。1958年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亚非洲史学会第一至三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沙迦阿拉伯文化奖获得者、巴基斯坦“希吉来国际学术奖金”提名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阿拉伯历史、伊斯兰文化的研究。著有《回教诸国文化史》、《埃及近现代史》,译有(埃及)译有(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叙利亚)阿库尔德·阿里《回教与阿拉伯文化》。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 范若愚,1912年生,山西五寨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曾任中共山西省五寨县3区区委书记、晋绥边区2分区专员公署秘书主任,120师独立2旅参议、雁门区党委宣传部秘书、晋绥2地委土改工作团分团长。1948年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建国后,1951年留校工作,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政治研究室秘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56年-1959年兼任周恩来总理理论秘书,1958年初兼任刘少奇同志学习秘书)。1959年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兼任《红旗》杂志副总编辑。“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9年牢狱。1978年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委委员、校委委员、副教育长、顾问、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共八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 林里夫,辽宁西丰县人 ,1 909年生。 1 927年考入北京大学 ,1 92 8年 8月参加革命 ,1 92 9年留学日本 ,并于同年在东京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平市西城区委书记、北平各大学学生南下示威团临时党团书记、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外兵工作委员会主席、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常委、研究部长、中共北平市文委书记、中国北平市委宣传部长、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长兼天津市委秘书长。中共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党团书记兼宣传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内务部秘书兼陕甘宁特区民主政府选举委员会秘书、陕北公学政治经济学教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团秘书、东北行政委员经济委员会资料室主任、东北财经委员会调查统计处副处长、东北人民政府统计局副局长 ,兼东北计划统计学院 (现东北财经大学 )副院长 ,年任中共东北局党校政府经济学教员及教研室主任。后调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1955年与狄超白共同创办党的经济理论刊物《经济研究》,1956年兼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教授。1939年开始在康生的“保安处”住过7年监狱(“七大”平反);1958年被诬为“右派”、“反党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最终以“狄超白、林里夫反党集团”定案。数十年身处逆境,1985年得到彻底平反。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1年4月1 6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92岁。
&&&&&&&&&&&&&&&&罗大冈,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原名大刚,笔名莫辰、铁树等。日生于浙江绍兴县长塘镇。民盟成员。1916年全家迁居杭州。1917年杭州市省立女师附小。1921年杭州市浙江私立务小学。1924年杭州市私立安定中学。1926年上海怡泰茶楼学徒。1928年考取上海震旦大学“特别班”,专修法文一年。1929年暑假到北平考取私立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1933年中法大学毕业。10月下旬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1937年获里昂中法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入巴黎大学文学院准备博士论文。1939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旅居法国及瑞士。1942年任中国驻瑞士使馆随员。1947年回国,4月30日抵达上海。5月赴天津南开大学任法国文学教授。1951年入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西方文学组研究员兼西语系教授。196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西方文学组研究员。1970年到河南慈县社科院干校劳动。1980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的编委。1982年当选为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1983年获巴黎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7年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   
&&&&&&&&罗章龙,1896年11月生,湖南浏阳人。原名罗璈阶,字仲言。1920年冬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被开除党籍)。大学文化。教授。早年在长沙第1联合中学学习。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1920年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任书记。1920年冬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该组织在北京大学的负责人。1921年8月-1922年7月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委员,分管组织工作。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1922年-1923年6月任中共北京东城(北京大学)支部书记。1922年8月-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副主任兼北方分部主任(-1923年3月)。1923年6月任中共中央局委员。1924年5月-1925年1月任中共中央宣传报刊部主任。曾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共产国际第5次代表大会,随后在第4次国际运输工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该会中国书记。1925年1月-1927年5月负责全国铁路总工会工作。1926年2月-1927年2月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总干事。1926年2月-1927年5月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1927年2月任中共湖北区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汉口市委书记、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湖南省行动委员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秘书、党报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主任。1931年中共6届4仲全会前后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第2省委”、“第2工会党团”等组织,进行分裂党的活动。1931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罗章龙中央委员及党籍的决议案》,将其开除出党。1934年起在河南大学、西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湖南大学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在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任教授。1978年后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第5-8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2大代表,第3届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第4届中央候补委员,第5届中央委员,第6届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1月开除)。日北京逝世。
&&&&&&&&&&&& 罗髫渔,1902年生,四川省古宋县泸卫城(今兴文县中城镇)人。在古宋高等小学毕业后赴成都求学,受“五四”新文化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年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受到无产阶级先驱恽代英、瞿秋白、邓中夏的教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积极参加“五卅”反帝运动,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在广州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党派往广州黄埔军校作政治教官。后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组织处长、十一军政治部代主任。南昌起义失败后,到达上海从事党的地下斗争,先后任沪中区组织委员、中央交通员、“蜀道通讯社”总编、“青年学社”党团书记、上海印刷总工会党团书记等职。1931年被捕入狱,先后关押在上海卢湾巡捕房、马斯南路监狱、安徽芜湖、安庆监狱。在狱中经受严峻考验,坚贞不屈,英勇地和敌人作斗争,直到1935年2月方得出狱。罗髫渔在狱中和出狱后,从事写作、翻译,撰有《世界文化史讲话》(署名陈和山)译有《德国史》等书,出狱后转至香港任《天文台政治评论报》主编。1937年经中共南方局工委恢复组织关系,在香港从事左翼进步文化和抗日统战工作。1938年2月经党组织派遣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从事抗日宣传, 1940年任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兼少将设计委员。1945年任四川大学教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积极从事军事策反,于1949年9月参加组织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策动成都和平解放。解放后,任四川大学校管委会副主任、川西行政公署委员兼新闻出版处处长、西南区中苏友好协会总干事。1953年4月调北京中苏友好协会工作,历任人民大学教授、《教学与研究》总编、中国语言文学系第二主任、清史研究小组副组长等职务。“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残酷迫害,但始终坚持原则,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粉碎“四人帮”后,出任清史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全国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于日在北京病逝。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日(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生于湖南长沙。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1936年《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1940年《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0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任系主任;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任学部委员。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1965年《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完稿;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1983年《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日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0岁。
&&&&&&&&&&&& 周有光,祖籍为江苏宜兴,日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堂,1948年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1923年中学毕业,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学,兼修语言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1927年光华大学毕业。日与张允和结婚。同往日本留学。考入京都大学。1935年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上海银行兼职,参加了反日救国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逃难到四川,先在新华银行任职,后调入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1941年—1945年在重庆新华银行总行任职。1945年抗战胜利复回新华银行工作,先后被派驻纽约,伦敦工作。1949年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1954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1955年10月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5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9年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劳动之余。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被放回家。1980年开始,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1984年任中美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1989年离休,继续在家中研究和著述。2008年出版《周有光百岁口述》。
&&&&&&&&&&&&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是我国著名红学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是我国著名考据派红学大师,古典诗词研究家。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学程至为坎坷,中经多种灾难。周汝昌先生先后毕业于工商附中(今天津市实验中学),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现河北大学)。而后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红楼梦学刊》编委。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这部著作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日凌晨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
&&&&&&&&&&&&单士元,文物专家。1907年生,北京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底参加溥仪出宫后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任书记员。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被批准赓续在院。1930年供职院内文献馆,不久参加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历史档案事业创建者之一和中国古建筑早期研究者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曾任故宫博物馆办事员、科员、编纂,中国营造学社编纂兼中法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故宫博物馆建筑研究室主任、副院长、研究员。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文物研究和保护工作。对古代建筑和明、清历史档案研究较深。著有《清代起居注考》、《明代建筑大事年表》、《清代建筑大事年表》等。日在北京逝世。
&&&&&&&&&&&&&&项克方,1913年生,上海人。又名项纯敲、项宜群、项志润、项泽民。1937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国银行党支部书记。1939年3月任中共江苏省委职业界运动委员会金融业工作委员会委员,1940年初任书记,1940年夏任职委委员。1942年10月到南京任党的地下贸易组织“协泰行”副经理、代经理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军管会金融处副处长,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军代表、经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管理局副局长,中共香港、澳门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共香港金融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副局长,中国银行副行长、副董事长、党组成员等职。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日在北京逝世。&&
&&&&&&&&&&&& 胡一声,原名水庭,1905年生,广东梅县梅南镇罗田上村人。1925年毕业于梅州中学,1926年年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与郑天保回到家乡,共同参与创办梅南中学,建立了中共梅南区支部,发展壮大地方党组织。并在梅(县)丰(顺)两县党组织联合领导下,组织农民武装,举行秋收起义,在梅南九龙嶂凹头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与古大存、郑天保等一起建立起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后来避走南洋。先在印尼,旋即到新加坡,一度任培华学校校长,后在吉隆坡创办“加影华侨中学”。6年后赴日留学,在东京明治大学新闻研究学系攻读,毕业后回上海,组织上海“引擎出版社”,任社长,出版《现世界》(半月刊)和各种宣传抗日救国的书刊。后来《现世界》刊物遭国民党当局下令禁止发行,后重返马来亚,任加影华侨中学校长。团结海外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动广大爱国华侨以人力、物力支持八路军、新四军和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及东江人民游击队的抗日斗争。1940年10月被马来亚政府当局驱逐出境,回香港与乔冠华等创办“香港中国通讯社”,任主编。1943年起参加国民党第七战区编纂委员会工作,主编出版《新建设月刊》等报刊。协助中国民主同盟建立南方组织,组成民盟东南总支部(亦是后来民盟南方总支部前身),任宣传部长。抗战胜利后,与李章达等人在广州建立民盟广东省委,被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受中共南方分局委派,再次重返新加坡、马来亚,开展海外统一战线工作,推进华侨爱国民主运动,并在新、马建立民盟组织,被选为民盟马来亚支部常委兼新加坡分部主席。1948年6月回到香港,主持“香港南方论坛社”工作。次年3月初到北平,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历任第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参与民盟的组织领导工作,多次被选为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同时任北师大附中校长职。 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蒙受不白之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8年他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任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离休。 日在广州病逝,终年86岁。
&&&&&&&&&&&&胡公石,曾用名胡光历,1912年5月生,江苏盐城龙冈镇张本村人。1935年由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应聘担任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私人秘书、标准草书学社编校、并拜于老为师,为于先生的入室弟子。抗战时期任抗日民主根据地江苏盐阜区参议会参议员。抗战胜利后,到南京标准草书学社继续从事草书研究。1948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苏浙区监委行署总务科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市人民政府秘书处秘书、市工商联秘书,宁夏宁朔县商业局职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图书馆馆员、顾问,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宁夏书画院院长等职,国家一级美术师。1983年8月至1991年12月任宁夏文史研究馆馆长。1991年12月调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中国书协第每一、二届理事,宁夏书协第二届名誉主席。中国台北标准草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 胡邦宪,原名胡萍舟,又名胡允恭。1902年生,安徽寿县人。1923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18年入宣城蚕桑讲习所学习,1920年初毕业,同年秋考入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是学生会领导成员。1923年赴上海入上海大学读书,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参加上海五卅运动,同年秋被党组织派往广州,任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刊主编,10月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指导员。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曾参加汀泗桥、贺胜桥等重大战斗,9月参加强攻武昌城负伤。1927年1月任第八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后调任第三十五军政治部代理主任。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从武汉返回寿县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春到上海同王步文、熊受暄等开办秋阳书店,从事地下斗争。同年秋被党中央派到山东,任中央军委驻烟台兵运特派员,领导国民党海军刘珍年部中共秘密兵运工作。1930年春返回上海任秋阳书店董事长。同年秋被党中央再次派到山东,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部长。1931年2月被调到济南,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领导恢复重建市委机关,开展胶济路铁路工人罢工斗争。6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0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领导省委由青岛迁到济南,积极恢复发展各地党的组织,开展地下斗争。1932年4月到上海,同中共中断党的组织关系,在小报当记者。1933年夏经朱蕴山介绍到福建十九路军活动,同年冬参加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任省保卫科科长兼公安局局长。1934年1月事变失败后转移至香港。1936年10月任福建泰宁县县长。抗日战争初期曾与新四军联系互相配合开展抗日斗争。1940年起先后任福建明溪县县长、同安县县长、省设计考核委员会设计组组长、福安县县长。1946年4月到台北,任台湾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委员。1947年初到上海闲居。1948年9月与中共福建省委接上组织关系,参加对陈仪的策反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调到中共福建省委工作。9月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军代表、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夏师专改为福建师范学院,任院长。1952年秋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同意恢复胡允恭1923年以来的全部党籍。1983年任全国第六届政协委员。1985年中央组织部批文同意胡允恭享受国家机关副部长级待遇。撰写的《明末农民起义》和《金陵丛谈》等著作已由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 段文杰,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人。祖籍四川绵阳丰谷镇。日生。1945年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毕业,1946年9月来到敦煌莫高窟,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事保护、研究工作,任考古组代组长。1950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组组长、代理所长、副研究员。1969年下放敦煌农村劳动,1972年回所工作。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1982年4月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4年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998年后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敦煌学学会会长、甘肃省国际传播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等多种社会职务。1986年被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93年被日本创价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2006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7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称号。还曾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等诸多荣誉称号。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 俞平伯,原名俞铭衡,以字行,字平伯,1900年生,浙江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后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九三学社。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最初以创作新诗为主。1918年,以白话诗《春水》崭露头角。次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至抗战前夕,先后结集的有《冬夜》、《西还》、《忆》等。亦擅词学,曾有《读词偶得》、《古槐书屋词》等。在散文方面,先后结集出版有《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曾传诵一时。1921年开始研究《红楼梦》。两年后,亚东图书馆出版专著《红楼梦辨》。1952年,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研究》。1954年3月,复于《新建设》杂志发表《红楼梦简论》。同年9月,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然仍不放弃对《红楼梦》的研究。1987年,应邀赴香港,发表了《红楼梦》研究中的新成果。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论著合集。还著有《论诗词曲杂著》、《红楼梦八十回校本》,有《俞平伯散文选集》等。 日逝世,终年91岁。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贺光华,1916年出生,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3军9师27团当战士,军部当通讯班长。后任红5军团司令部译电员、机要股长、机要科长。长征时,任军委2局副科长。参加了第8、9次攻打吉安,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龙岩、漳州、水口、长庙等战役、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1局作战科科长,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南下支队第四大队副大队长,中原军区豫南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反对日寇扫荡晋西北的战斗及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战斗和大生产、大练兵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6旅参谋长、6纵司令部作战处长、6纵17旅副旅长,12军35师副师长。参加了淮海、渡江、南京、上海及解放金华、浙南、重庆、成都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2军副参谋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兼松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12军副军长,军事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馆长,第四机械工业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于日在北京逝世。
&&&&&&&&&&&& 袁永熙,1917年3月生。贵州省修文人,生于天津。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参加革命,先后任云南民族解放先锋队队部组织干事、队长。1938年秋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39年初任中共西南联大支部书记、总支书记。1940年9月任云南省工委青委委员、宣传部长。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曾在昆明、北平等地的教育界从事民主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是昆明“一二·一”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建国后,历任共青团中央学生部任秘书主任,副部长;1954年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56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后调河北省南宫中学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继续受到残酷迫害。1979年调回北京,在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任职;不久调入中央办公厅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工作,为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1年调到原北京经济学院任代理院长﹑院长,1994年改任顾问,同年离职休养。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人口丛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聂真,1908年生,河南滑县南尖庄人。原名聂元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北京中法大学预科学习,曾任中共北平(今北京)东城区委宣传部部长、河南滑县县委书记。1932年起在北平、天津等地从事中共秘密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直南特委、冀鲁豫省委工委组织部部长,晋豫特委、太南区党委书记。1941年起任中共晋豫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第129师太岳支队政治委员,率部南下开辟太南抗日根据地◇兼任第386旅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太岳区反“扫荡”作战。 1943年起任中共太岳区党委代理书记兼太岳军区政治委员,领导太岳区军民粉碎了日军秋冬季大“扫荡”。1945年参加上党战役,后任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起,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民运部部长。1948年起,先后任华北党校、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华北大学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组织部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党委第一副书记,1956年兼任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是第三至六届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8岁。
&&&&&&&&&&&&&&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以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倪征燠,1906年生,江苏吴江人。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学家。192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2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法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1947年-1948年作为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参加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1956年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和条约法律司法律顾问。1982年起任外交部法律顾问。1981年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84年在联合国第39届大会及安理会上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任期9年。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1991年转为正式院士。曾任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顾问。1994年退休。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 倪海曙,文字改革活动家、语言学家。原名倪伟良,笔名王大生、魏琼、道生、基达、文之初、水母、保六、翔云、李大山、夏之时等。日生,上海市人,193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读医科,后因抗战爆发而辍学。1939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194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任上海新文字研究会理事,芜湖内思中学、上海震旦大学附中教师,上海苏商时代日报社、时代出版社编辑,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新文字》周刊主编,华东人民出版社研究室主任、副总编辑兼工农读物编辑室主任,《文化学习》、《语文知识》主编,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文字改革出版社总编辑。《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顾问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文字改革出版社副总编辑、文改会编辑室主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学术顾问、《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顾问等。因患癌症,不幸于日下午一时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徐之河,著名的经济学家。1917年生,浙江省江山市人。海外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暨南大学、上海商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和上海财经学院等高校任教授。1958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培养人才工作。1978年是建立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的负责人之一,后任所长,是民建会员,曾任民建中央委员,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
&&&&&&&&&&&& 翁独健,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原名翁贤华,日)出生在福建福清三山镇坑边村。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13年入小学,先后就读于福清融美中学和福州英华中学。中学毕业后去北京同乡邵循正的兄弟家中任家庭教师。1928年考取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并改名翁独健。1932年获得文学士学位,入研究院进修深造。1935年获得硕士学位,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蒙元史。193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和东方语言学院进修深造。1939年回国,同年10月在国立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翌年9月在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9月历任燕京大学讲师、教授、教务长。北平解放前夕,学校地下党组织为着防止国民党破坏,组织护校指挥部,任总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兼市教育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2年起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1956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全国人大民委内蒙东北调查组组长,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受聘为《中国历史小丛书》编委、《辞海》民族分册编委。“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被赶到“五·七干校”打扫厕所。1971年从干校回到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兼任社会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3年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长。同年任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担任《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编委、民族史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分册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由于心脏病猝发,抢救无效,日一代名学者终于与世长辞。
&&&&&&&&&&&&高体乾,日生,辽宁建平孤山子乡白银代沟村人。1932年8月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2月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十二支队支队长。1933年7月带领十二支队与辽西义勇军项忠义部汇合一起抗日。1936年3月在北平市委兵委会做秘密的士兵工作。1937年10月被派往山西高平县做发展扩大游击队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3月任壶关县抗日游击支队参谋长。4月任晋东南抗日游击第1支队参谋长。7月初任山西第5行政区保安第1支队参谋长,兼任壶关县警察局局长,1939年6月任决死队第三纵队七团参谋长。1939年11月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七团团长、1940年3月任纵队参谋长,1942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1943年任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1945年春任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同年10月任太岳支队支队长,并率队奔赴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辽西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哲里木盟蒙汉联军司令员、辽吉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西满野战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1954年任中南军区训练处长。1955年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副部长、战理研究部副部长、部长,1970年任军事科学院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退居二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 郭布罗·润麒,原籍内蒙古自治区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人,后编入满洲正白旗。日出生在北京帽儿胡同的荣府。高祖郭布罗·阿尔景为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他的曾祖父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官至一品,是赫赫有名的长顺大将军,吉林有老百姓给长顺大将军建的祠堂。他的姐姐郭布罗·婉容嫁给溥仪皇帝为妻,而溥仪的亲妹妹韫颖又嫁给润麒为妻。当时,他既是驸马又是国舅。先生成年后曾留学日本,其早年命运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相系。1957年先后在北京市东城区政协秘书处、交道口汽车修配厂工作。1961年10月在北京编译社做编译工作。1969年10月至1971年4月在北京市委第二学习班学习。1978年12月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在《法学译丛》编辑部从事法学文献资料的编译与研究工作。1993年3月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退休。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日下午18时28分因身体功能衰竭在北京市朝阳医院去世,享年95岁。
&&&&&&&&&&唐弢,原名唐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现在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初中时家贫辍学,1926年入上海邮局作拣信生,开始业余写作。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创作,以散文和杂文为主,其风格接近鲁迅,并因此与鲁迅结识。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后结识鲁迅。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化运动,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回邮局,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兼上海分会常委,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1951年任华东文物处副处长兼《文艺阵地》副主编。195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1955年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兼《文学评论》副主编 、博士研究生导师、是第二、三、四、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著杂文思想、艺术均深受鲁迅影响,针砭时弊,议论激烈,有时也含抒情,意味隽永,社会性、知识性、文艺性兼顾,先后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劳薪集》、《识小录》、《短长书》、《唐弢杂文选》等,散文随笔集《落帆集》、《晦庵书话》等,论文集《向鲁迅学习》、《鲁迅的美学思想》、《海山论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另辑有《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197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唐棣华,女,黄克诚大将之妻。1918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起,先后任苏皖区党委秘书,苏北二、三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阜宁县委书记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张家口市企业党委委员,齐齐哈尔市市委宣传部部长,沈阳军需企业党委委员,天津军管会文教部教育处副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省妇联副主任、湖南省工业厅秘书主任、湖南省工业党校校长,政务院重工业部化工局化工设计院院长,中央化工部设计司司长。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退居二线,1986年离职休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 黄钰生,1898年生,湖北仙桃人。字子坚。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教授。1919年毕业于于清华学校。在美国劳伦斯学院、芝加哥大学学习。1924年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1925年始任南开大学教授兼任秘书长、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任天津教育局局长。解放后任津沽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2年-1986年任天津人民图书馆馆长。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民进第7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进天津市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日辞世。
&&&&&&&& 常诚,曾用名常耀宗,1918年10月生,山东阳信人。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东北大学(西安)工学院电机工程系肄业。同年12月起历任西北抗日联军军事委员会战地宣传队队员,陕西省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组织部青年干事,北平山东学生救国联合会负责人。抗战期间,历任山东鲁南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负责人,湖北汉阳“民先”队负责,51军(东北军)战地服务团团长,51军新兵训练处指导员。1938年6月被组织派赴延安,先后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和中央财政经济部财经班学习。历任陕甘宁边区难民工厂会计科长,延安大学财经班主任兼教员,延安大学隰县五区土改工作团团长,西北财经干部学校教育科长。1949年任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秘书(西北局常委、西安市军管会第一副主任贾拓夫同志秘书);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秘书处处长,统计处处长;西北行政委员会统计局局长。1955年历任国家统计局基建统计司、综合司、农业司司长。1961年6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978年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国家统计局顾问,中国统计学会顾问,全国经济网络协会顾问,国务院控制集团购买力中心小组成员,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顾问。1994年离职休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解放西北胜利奖章”。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2岁。
&&&&&&&&&&&&&& 常书鸿,满族,日(清光绪三十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满姓伊尔根觉罗。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并留校任美术教员。1927年6月赴法国,10月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为公费生。1932年夏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学校,并通过里昂油画家赴巴黎学习的公费奖学金考试,1933年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新古典主义画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劳朗斯画室学习。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艺术家学会”。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1936年秋回国在北平国立艺专任西画系主任兼教授,年底任全国美展评审委员。1937年“七·七事变”在随学校南下途中,1938年任国立艺专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并兼教授。1940年秋到重庆任国民党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1942年展开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筹备组建工作,任筹委会副主任。日来到敦煌莫高窟,建立起“敦煌艺术研究所”。1949年解放后经过调整,1950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归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任所长。年筹建兰州艺术学院,任院长;1961年任甘肃省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任甘肃省文联主席、省美协主席,1963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甘肃省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革其间遭到迫害。1977年恢复工作,。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任第四届全国文艺代表大会理事,甘肃省文化局副局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1983年任东京艺大客座教授。1985年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87年任浙江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顾问。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87363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搜才网保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