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涵洞施工方案的每一个涵洞都要做水准侧量记录吗?

市政道路都要做哪些试验
市政道路都要做哪些试验
09-09-29 &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委: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6)城科字第276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局主编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1-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原部标准《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暂行标准(道路工程)》CJJ1—8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北京市市政工程局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适应市政工程设发展的需要,统一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办法和评定标准,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道路工程。有特殊要求的市政道路工程,除特殊要求部分外,应按本标准执行。工业厂区内的市政道路工程,城市市区范围外的远郊区及县(旗)的市政道路工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1.0.3条 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凡本标准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无规定者,应按现行有关的标准执行。   第1.0.4条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检验评定方法和等级标准  第2.0.1条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评定,分为“合格”与“优良”两个等级。  第2.0.2条 市政道路工程的工序、部位、单位工程应按以下要求划分:  一、工序:  工序划分为:路基、基层、面层、附属构筑物等。  二、部位:  市政道路工程不宜划分部位,但也可按长度划分为若干个部位。  三、单位工程: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独立核算项目,应是一个单位工程。采用分期单独核算的同一市政道路工程,应是若干个单位工程。  第2.0.3条 检验评定必须经外观项目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允许偏差项目的检验。  第2.0.4条 进行抽样检验时,应使抽样取点能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凡检验范围为长度者,应按规定间距抽样选取较大偏差点;其它则可在规定范围内选取较大偏差点)。  第2.0.5条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检验及评定应按工序、部位及单位工程三级进行,当该工程不划分部位时,可按工序、单位工程两级进行。其评定标准的主要依据为合格率:  一、工序:  合格:符合下列要求者,应评为“合格”。  1.主要检查项目(在项目栏列有△者)的合格率应达到100%;  2.非主要检查项目的合格率均应达到70%,且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点,具最大偏差应在允许偏差的1.5倍之内。在特殊情况下如最大偏差超过允许偏差1.5倍,但不影响下道工序施工、工程结构和使用功能,仍可评为合格。  优良:符合下列要求者应评为“优良”。  1.符合合格标准的条件。  2.全部检查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应达到85%。  二、部位:  合格:所有工序合格,则该部位应评为“合格”。  优良:在评定为合格的基础上,全部工序检查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达到85%,则该部位应评为“优良”(在评定部位时,模板工序不参加评定)。  三、单位工程:  合格:所有部位的工序均为合格,则该单位工程应评为“合格”。  优良:在评定合格的基础上,全部部位(工序)检验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达到85%,则该单位工程应评为“优良”。  第2.0.6条 工序的质量如不符合本标准规定,应及时进行处理。返工重做的工程,应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加固补强后改变结构外形成造成永久缺陷(但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工程,一律不得评为优良。  第2.0.7条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工序交接检验。在施工班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检验人员(专职或兼职)进行工序交接检验,评定工序质量等级,填写表2.0.7—1。  二、部位交接检验。检验人员在工序交接的基础上进行部位交接检验,评定部位质量等级,填写表2.0.7-2。  三、单位工程交接检验。检验人员在部位或工序交接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单位工程交接检验,评定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填写表2.0.7—3。  第三章 路基  第一节 土方  第3.1.1条 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  第3.1.2条 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质等。  第3.1.3条 路基土方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表3.1.3-1、表3.1.3-2的规定。  第二节 石方  第3.2.1条 上边坡必须稳定,严禁有松石、险石。  第3.2.2条 路基石方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第三节 路床  第3.3.1条 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第3.3.2条 用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第3.3.3条 路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第四节 路肩  第3.4.1条 肩线必须直顺,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阻水现象。   第3.4.2条 路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2的规定。  第五节 边沟、边坡  第3.5.1条 边坡必须平整、坚实、稳定、严禁贴坡。  第3.5.2条 边沟上口线应整齐、直顺,沟底应平整,边沟排水应畅通。  第3.5.3条 土质、石质边沟、边坡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5.3的规定。  第四章 基层  第一节 砂石基层  第4.1.1条 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浮石、粗细料集中等现象。  第4.1.2条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第4.1.3条 砂石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第二节 碎石基层  第4.2.1条 表面应坚实、平整,嵌缝料不得浮于表面或聚集形成一层。  第4.2.2条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第4.2.3条 碎石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第三节 沥青贯入式碎石基层  第4.3.1条 表面应坚实、平整,嵌缝料不得浮于表面或聚集形成一层。  第4.3.2条 表面无积油、漏浇现象,并不得污染其它构筑物。  第4.3.3条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第4.3.4条 沥青贯入式碎石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第四节 石灰土类基层  第4.4.1条 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但最大的土块粒径不得大于50mm。灰土应拌和均匀,色泽调和,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  第4.4.2条 有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并不得有浮土、脱皮、松散现象。  第4.4.3条 石灰土类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第五节 块石基层  第4.5.1条 块石必须直立紧靠、大面朝下、嵌楔密实、不得有叠铺现象。  第4.5.2条 块石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5.2的规定。  第六节 石灰、粉煤灰类混合料基层  第4.6.1条 石灰、粉煤灰类混合料应拌合均匀,色泽调和一致。砂砾(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大于20mm的灰块不得超过10%,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  第4.6.2条 摊铺层无明显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第4.6.3条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并不得有浮料、脱皮、松散现象。  第4.6.4条 石灰、粉煤灰类混合料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6.4的规定。  第五章 面层  第一节 水泥混凝土(包括预制混凝土)面层  第5.1.1条 模板必须支立牢固,不得倾斜、漏浆。  第5.1.2条 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3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  第5.1.3条 伸缩缝必须垂直,缝内不得有杂物。伸缝必须全部贯通,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  第5.1.4条 切缝直线段应线直,曲线段应弯顺,不得有夹缝,灌缝不得漏缝。  第5.1.5条 水泥混凝土(包括预制混凝土)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5的规定。  第二节 沥青混凝土面层  第5.2.1条 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  第5.2.2条 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  第5.2.3条 接茬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  第5.2.4条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第5.2.5条 沥青混凝土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第三节 黑色碎(砾)石面层  第5.3.1条 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  第5.3.2条 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  第5.3.3条 接茬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  第5.3.4条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第5.3.5条 黑色碎(砾)石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5的规定。  第四节 沥青贯入式面层  第5.4.1条 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得有松散、裂缝、油包、油丁、波浪、泛油等现象。  第5.4.2条 面层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  第5.4.3条 沥青贯入应深透,浇洒应均匀,不得污染其它构筑物。  第5.4.4条 嵌缝料必须扫墁均匀,不得有重叠现象。  第5.4.5条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第5.4.6条 沥青用量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第5.4.7条 沥青贯入式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7的规定。  第五节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第5.5.1条 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得有松散、裂缝、油包、油丁、波浪、泛油等现象。  第5.5.2条 沥青浇洒应均匀,不得污染其它构筑物。  第5.5.3条 嵌缝料必须扫墁均匀,不得有重叠现象。  第5.5.4条 沥青用量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第5.5.5条 沥青表面处治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5.5的规定。  第六节 泥结碎石面层  第5.6.1条 泥浆必须浇灌均匀,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松散、弹簧等现象。  第5.6.2条 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  第5.6.3条 面层与其它构筑物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第5.6.4条 泥结碎石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6.4的规定。  第七节 级配砾石面层  第5.7.1条 混合料配比必须符合级配曲线范围,拌和应均匀。  第5.7.2条 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松散、粗细料集中、波浪等现象。  第5.7.3条 面层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  第5.7.4条 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第5.7.5条 级配砾石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7.5的规定。  第六章 附属构筑物  第一节 侧石、缘石  第6.1.1条 侧石、缘石必须稳固,并应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侧石勾缝应严密,缘石不得阻水。  第6.1.2条 侧石背后回填必须密实。  第6.1.3条 侧石、缘石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3的规定。  第二节 预制块人行道  第6.2.1条 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  第6.2.2条 人行道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第6.2.3条 预制块人行道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3的规定。  第三节 现场浇筑水泥混凝土人行道  第6.3.1条 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3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浮浆、脱皮、印痕等现象。  第6.3.2条 表面线格必须整齐、清晰。  第6.3.3条 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第6.3.4条 现场浇筑水泥混凝土人行道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5的规定。  第四节 沥青类人行道  第6.4.1条 沥青人行道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  第6.4.2条 接茬应紧密、平顺,烫边不应枯焦。  第6.4.3条 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第6.4.4条 沥青贯入应深透,浇洒应均匀,不得污染其它构筑物。  第6.4.5条 沥青类人行道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4.5的规定。  第五节 涵洞、倒虹管  第6.5.1条 砌体必须咬扣紧密,砂浆饱满密实,灰缝整齐,不得有空鼓,墙面应平齐。  第6.5.2条 盖板、基底混凝土应浇捣密实,坐浆安装稳固。  第6.5.3条 流水道必须畅通,不得阻水。  第6.5.4条 涵洞、倒虹管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5.4的规定。  第6.5.5条 倒虹管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应符合表6.5.5的规定。  第六节 收水井、支管  第6.6.1条 收水井内壁抹面必须平整,不得起壳裂缝。  第6.6.2条 井框、井篦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应平稳。  第6.6.3条 井内严禁有垃圾等杂物,井周及支管回填必须满足路基要求。  第6.6.4条 支管必须直顺,不得有错口,管头应与井壁齐平。  第6.6.5条 收水井、支管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5的规定。  第七节 护底、护坡、挡土墙(重力式)  第6.7.1条 砌体砂浆必须嵌填饱满、密实。  第6.7.2条 灰缝应整齐均匀,缝宽符合要求,勾缝不得有空鼓、脱落。  第6.7.3条 砌体分层砌筑必须错缝,其相交处的咬扣必须紧密。  第6.7.4条 沉降缝必须直顺贯通。  第6.7.5条 预埋件、泄水孔、反滤层、防水设施等必须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6.7.6条 干砌石不得有松动、叠砌和浮塞现象。  第6.7.7条 护底、护坡、挡土墙(重力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7的规定。  第七章 道路半成品  第一节 预制侧石、缘石  第7.1.1条 预制侧石、缘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  第7.1.2条 预制侧石、缘石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第二节 预制道板(大方砖、小方砖)  第7.2.1条 预制道板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  第7.2.2条 彩色道板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和棱角整齐。  第7.2.3条 预制道板(大方砖、小方砖)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3的规定。  第八章 测量  第8.0.1条 水准点闭合差:,式中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第8.0.2条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秒,式中n为测站数。  第8.0.3条 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0.3的规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我关注的版块:
查看: 752|回复: 0
土木币19558
摘要:阐述如何在高等级公路施工阶段中把握好测量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控制点复测;控制点加密;工程测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亦发展很快,对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要求也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必然,对公路测量控制的要求也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这就要求我们测量人员在公路施工中要严格把握好测量控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在公路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工程项目的组建中必须包括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高的测量队伍,测量控制的好与坏,能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一条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不管是在勘察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测量控制都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这里仅对施工阶段的测量控制作些简单的阐述。
  一、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控制点的复测
  在施工前必须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测,相邻的两施工合同段必须进行联测,为满足施工测量精度做好准备。进行复测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要经过国家鉴定部门鉴定合格,因为不管人的专业水平有多高,没有合格的仪器,始终是测不出合格的成果的。导线控制点是按照Ⅰ级导线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记录;水准控制点是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记录。在实地观测过程中要与设计提供的导线边长、方位角、设计值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偏差较大时要及时查找原因,有必要时要重新观测,把偏差改正过来。在整个外业过程中,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以便内业计算。内业计算要按严密平差进行计算,计算出的角度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水准闭合差等各项指标都要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同时整理出成果表,报监理方审批。
  2、 控制点加密
  在对控制点进行复测后,有必要对控制点进行加密,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间距一般都较远,导线点相隔1KM左右,水准点相隔500M左右。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一般布设在山顶或者房屋顶上,水准点一般布设在较低的地点,有的在线路范围内,极易被破坏,这样会给以后的施工增加测量难度,所以有必要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工作。进行加密工作,先在野外选好点,尽量能够相互通视,并埋设好水泥桩,或在一些原生的基石上作好刻划,并作好编号,对选好的点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在一个合同段内,导线点的加密一般是以最前两个已知导线点和最后两个已知导线点为已知边加密成一条附合导线,看情况也有加密成几条附合导线的,这主要是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作一条附合导线为最佳方
  案。加密方法按Ⅱ级导线或者按监理方要求的方法,同时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以备检查、平差计算用,计算结果要满足精度要求。
  加密水准点的布设间距应以200M左右为宜,对水准点进行加密也有几种方法,有以临近两个设计水准点进行单独加密的,也有以最前一个设计水准点和最后一个设计水准点进行加密的,或者两三个设计水准点间进行闭合。至于选取哪种方法,很多时候是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而决定的,以本人观点,是以最前一个和最后一个设计水准点进行加密为最佳方法。在野外观测中进行往、返测回,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不能随意涂改,计算结果精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3、控制桩的保护
  对控制桩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一旦控制桩被破坏,前面的工作就等于白做,也对后面的施工控制造成难度,所以有必要对控制桩进行保护工作。特别是一些容易被破坏的控制桩,更应该要及时地加以保护,一般要用水泥进行加固,避免下沉,作醒目的标志牌,以引起注意,避免人为的破坏。
  4、主要中桩的恢复
  主要中桩是指曲线要素点,即直缓点、缓圆点、曲中点、圆缓点、缓直点、交点等,在施工前有必要对主要中桩进行恢复,以便指导施工。
  恢复中桩放样方法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坐标法、丈量法。坐标法其实也可以看成是极坐标法,输入放样点坐标,全站仪内部会自动算出方位角、距离来进行放样。进行放样时,测站点的选择也有几种方法,选用已知最近的导线点,选用已放样的且满足精度要求的中桩,选用任意方便放样的点。最普遍使用的是导线点,即以最近的导线点为测站,后视相邻导线点来进行放样。过去一般是利用中桩来放样中桩,现在此方法少见,且此方法精度不高。随着科学的发达,现在生产的全站仪不仅精度越来越高,而且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其中包括后方交会的功能。有了此功能就可以在任意点摆站,后视两不同的导线点就可测出摆站点的坐标,把该点的坐标作为已知坐标来进行放样,此方法在野外作业中非常适用。在放样过程中应该注意,放样点到测站点的距离不应大于后视点到测站点的距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远定向近放样,主要是为了保证放样精度,减少放样误差的一种措施和方法。另外,在利用不同的测站点、后视点放样时,首先应就近检查一下前一测站放样的结果,看是否在同一点位,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如果误差超限,应重新放样。恢复中桩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一般能互相通视即可,这样便于检查线型的圆滑、畅顺程度。但不管用哪种方式方法,放样结果都应该要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 施工过程的测量工作
  1、 路基施工放样
  测量部门是一个职能部门,是为项目施工服务的,同时也是指导施工的。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放样控制。土方施工中,首先应恢复中桩,确定边界,控制高程,每填筑三至五层土时,就要重新放样中桩、边桩、高程,指导控制土方的填筑。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施工中,路线中线的偏移、桥涵桩基的偏移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要经常进行监控,发现偏位,马上进行校正,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
  高等级公路建在山区的比较多,设计中有高填方深挖方的土路基也在所难免。对于高填方深挖方的路段,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确定其坡脚点和路堑点是测量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放样出的坡脚点和路堑点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后果则比较严重,这就要求要经常进行检查。坡脚点和路堑点的放样一般没有特定的方法,而在实际放样中是采用逐渐趋近法进行放样。也就是说,根据用估计高差计算距中距,算出边点的坐标,用此坐标放样出点位,再用此点
  位实际高差算出距中距,算出边点的坐标,再放样出点位,重复计算再重复放样,直到最后
  一次放样的点位的实际三维坐标与此点位的计算三维坐标一致,此点位即为正确的点位。
  路基边桩测设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常用的测设方法有图解法和解析法。
  路基施工放样中的逐渐趋近法其原理就是解析法的原理,路基边桩至中桩的平距通过计算求得。图解法是指直接在横断面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平距,然后用皮尺在实地上沿横断面方向测定其位置,此方法比较适用于填挖方不是很大的情况。
  2、 路基竣工测量
  路基竣工测量的目的是最后确定路线中线,检查建筑限界及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主要测量内容是中线测量、高程测量、横断面测量等。
  (1)、中线测量
  利用施工放样的护桩恢复线路施工前原有的控制桩,进行线路中线贯通测量,还应核对桥梁、隧道建筑中线与线路中线是否一致。如出现不一致时,则应进行中线调整,要做到桥梁或隧道建筑限界与路基建筑限界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2)、高程测量
  竣工测量完成后应将施工水准点移测到桥台上、涵洞帽石上、隧道洞口边墙上或临近线路的基岩上,也可沿线埋设水泥桩,作为以后运营维修时高程测量的依据,同时对位移后的水准点作详细的记录,整理出成果表。
  (3)、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的目的在于检查路基宽度、边沟等工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桥涵施工放样
  在桥涵施工放样中关键是对桥涵墩、台的放样。
  前面已提过,在施工前要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对于桥涵控制来说,要布设三角控制网,三角控制网主要用于测定桥轴线长度和为交会墩、台位置建立平面控制点。因此在建立控制网时,既要考虑三角网本身的精度,即图形强度,又要考虑以后施工的需要。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桥梁墩、台定位,即测设墩、台的中心位置。不管是直线桥梁还是曲线桥梁,其墩、台定位方法一般有直接丈量法、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在目前全站仪逐渐普及的情况下,采用坐标法放样极为简便、精确。但在桥墩所处的位置河水较深,或不便架设反射棱镜的情况下,应采用前方交会法放样。需要注意的是交会角应接近90°,这样便于保证放样墩位的精度。在桥墩的施工过程中,随着工程的进展,需要反复多次地交会桥墩中心位置。
  三、 测量控制中的几个问题
  1、 中桩穿线
  从理论上讲,放样出的中桩应该满足精度要求的,其实不然,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的存在,还是存在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点位,即所谓中桩穿线。直线上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曲线段的点不在同一条曲线上。解决办法就是以远点来调整中间点,先定曲线后定直线,保证线型顺畅,确保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2、 相邻标段衔接不上
  如果在两相邻标段间控制不好,不管是中线还是高程,极易出现错位现象,使路线衔接不上。一个标段最理想的方法是应只设一条附合导线,两施工单位在标段间固定同一条边作为起算边或者闭合边。水准点也一样,固定同一个水准点作为起算点或者闭合点。在一定范围内两施工单位都利用同一个水准点进行控制,这样就应该很好地避免路线衔接不上的问
  3、控制桩遭到了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桩很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在路线范围内的控制点,一旦施工即被破坏,施工前应尽快把它们引测到路线范围以外,方便以后施工的控制需要。控制桩遭到破坏后怎样恢复,是恢复原点位还是另外重新加密呢?我认为另外重新加密比较简单一些。
  4、 导线点成果的取值问题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都要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进行复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施测人员的视差不同,所用仪器的精度不同,取用导线点的边长和角度不同,以及气候条件不同,经平差计算后所得结果往往与设计值不同,这就存在一个取值问题。一般情况下,不管你平差精度是否高于设计值,施工单位都是根据监理方的要求取用设计值,但按照理论上来说,我认为应该取平差精度较高一方的平差值比较合理,这也有利于提高测量控制的精度,减少控制误差。
  5、 水准点成果的取值问题
  同样,水准点复测成果往往与设计值也不一致,两相邻水准点也有不闭合的,或者能闭合但闭合误差较大临近限差值。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也是根据监理方的要求取用设计值。施工单位应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在本施工路线范围内作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经严密平差后,得出精度较高的成果,采用这个成果对本施工段进行高程控制,这样就能很好的消减误差,使施工路段高程控制能很好的连贯起来。
  6、 控制点的检查
  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要经常不定期地进行复核检查,这一项往往被忽略,比如在雨季过后,有些控制点往往会发生异常,为了确保测量精度和施工质量,有必要进行对控制点的复核检查,对偏差较大的点要重新赋值。
支持土木在线精品
高级技术员
优秀版主-金
优秀版主-铜
优秀版主-钻石
优秀版主-金
优秀版主-金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路涵洞施工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