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鸡蛋为什么不能放味精长时间受热

味精加热后会产生毒素吗?_百度知道
味精加热后会产生毒素吗?
提问者采纳
所有的调味品里面,“诽闻”最多的莫过味精。有人视若天赐,无它不餐;有人拒之千里,决不沾唇。反对者对味精大有意见,所谓味精是化学合成的,吃多了,轻则掉头发,重则导致记忆力衰退。支持者永远只有一句话:拿出证据来。一直以来,还真没有确凿的证据。 味精是日本人发明的,“味之素”,早些时候在中国的广告语非常夸张,叫做“清水变鸡汤”。对于收入拮据的人家来说,是一种不小的吸引。 后来,味精成了中国人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东西,做什么都放,鲜。放味精最厉害的应该是四川人吃火锅,桌前每人一只盛着香油的小碗,桌的一角总是搁放着两只小罐,-只是盐,一只是味精。客人落坐,放盐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怕失手放多了;倒味精的时候就少了许多顾虑,大刀阔斧往碗里倾泻,搅匀后,将筷子提出,往嘴里一送,舌头灵活地一舔,够味,然后开怀大吃。 从80年代开始,不利于味精的传闻多了起来,而且,很多外国人真的就不吃味精,每到餐馆,都会反复叮嘱服务生。 90年代初,有消息传来,人家早早地改用鸡精了。据可靠方面统计,到目前,美国、日本、瑞士、韩国和香港,鸡精和味精的消费比例为85%比15%,食用鸡精者占绝大多数。 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根据多年对味精的试验,取消了对食用味精加以限量的规定。 1999年,我国对味精也做了一次严格的毒性试验。专家告诉我们,实验证明一个人每天吃50克、100克或200克的量,一般都没有问题。 味精是菜肴增鲜剂的第一代。在我国,它始于1922年的上海天厨味精厂,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主要的生产工艺是通过大米、玉米等粮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提取。按谷氨酸钠含量,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味精。一种是80°味精,其谷氨酸钠含量为80%;另一种是99°味精,其谷氨酸钠含量为99.9%,又称纯味精或无盐味精,也就是说,味精一旦达至99度就到了一个极至,不太可能再往上提升了。 8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一种叫做核酸的还能够把味精的鲜度提升上来。将味精与核酸按某一恰当比例混合后,便奇迹般地发现了第二代增鲜产品,分别取名为“鲜味王”、“加鲜味精”、“特鲜味精”等。第二代产品在鲜度上比传统高出许多,以99°味精鲜度为100计算,第二代鲜味剂出现了120°、150°、200°、400°等不同鲜度等级的产品,满足了人们对鲜度的不同追求。 第二代增鲜产品鲜则鲜矣,但口感单一,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丰富口感的追求。为了既增鲜又增味,于是产生了提供复合性鲜味的第三代增鲜品。这种产品最早由日本人于1970年开发成功,名为鲤鱼精。特点是具自然鲤鱼风味,鲜味强烈,且由多种调料配置而成,口感更丰富,更有层次,营养更充分。此后,在美国、瑞士、韩国、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按当地的口味特点,开发出了各具特色却相类似的鲜味品,如鸡精(欧、美、港)、牛肉精(韩)、猪肉精(泰)等。特别是鸡精,以其特有的风味和纯正的鲜味,又富有营养,被称为第三代味精。有了近三年的发展,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当然对鸡精这样的第三代鲜味品比较了解,容易接受。 鸡精是种复合鲜味剂。它除了含有鸡肉粉、鸡蛋粉,又添加了解蛋白、呈味核酸,还有一定比例的精盐和鸡油等。所以,除却味道更鲜之外,它也更富有营养。鸡精等新一代调味品的出现,可以说是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很多人已经开始把使用鸡精当作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但鸡精在我国的普及量还很小,远远追赶不上传统的味精。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认知和习惯的过程。反正,味精和鸡精,市场都有卖,价格也差不了多少,愿意吃什么就买什么,或者,都买一些,做一个比较,然后,再为以后的生活做一个打算与安排。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味精是一种潜在的食品污染物质,若摄取过量会引起胎儿畸形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遇热分解会产生变异物质“异吡唑”,摄入后可引起结肠,小肠、肝脏、大脑等部位的癌病变;味精的毒性会使脑下丘过于敏感,以致危及受下丘脑控制的生殖器官、生殖系统,使性成熟异常,并会造成视网膜损伤;味精会干扰与破坏内分泌,抑制激素的产生,使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明显减少;味精摄取过多还会引起骨骼及骨髓发育变异,并导致神经异常,情绪焦躁,兴奋过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味精摄取的明确限量:每公斤体重每天容许摄取量以不超过120毫克为宜;12周岁以下的婴儿不在此例。同时,凡需经过高温烹制的菜肴,不可将味精与生菜同时下锅,以免产生致癌物质。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味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味精高温加热容易致癌?专家解析如何安全使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味精高温加热容易致癌?专家解析如何安全使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第B02版:只给女人看
味精加热到120度会有轻微毒性
鸡精营养丰富,但主要成分也是味精主妇们为菜里放味精还是鸡精发愁,听听专家怎么说
&&&&YMG记者方春明通讯员刘云利  “味精是化学合成物质,听说常吃对身体有害。”“听说鸡精是鸡肉做的,是不是比味精更有营养?”……本报经常接到主妇们咨询此类问题的热线。味精和鸡精到底有什么区别?昨天,市质监专家为主妇们作出权威解释。  味精超120℃“有毒”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超市,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对于味精、鸡精的差别,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只是每天用,没研究那么“清亮”。其中张女士表示,味精、鸡精的品牌越来越多,还真难说出个“道道”来呢,还是应该听听专家怎么说。  烟台市质监局食品专家分析:味精中含有食盐和少量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很容易溶于水,有吸湿性,味道极为鲜美,溶在3000倍的水里仍有鲜味,最佳的溶解温度是70℃到90℃。鸡精,的确是从新鲜的鸡肉和鸡骨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成分是味精、盐,另外还有糖、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所以有鸡的味道。由于鸡精的成分比味精复杂,所含的营养也更全面一些。  专家表示,味精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比较稳定,但长时间处于高温下,容易变成焦谷氨酸钠,不显鲜味,还有轻微毒性,但在正常情况下,味精是安全的,可放心食用,只是不能将它加热到120℃以上,比如煎、炸等。炒菜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20℃,所以,无论是炒菜还是做汤,最好在起锅前加味精,鸡精也是如此。  味精鸡精谁更鲜美  最后专家提醒市民,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增鲜和调味,选择味精还是鸡精,这主要看烹饪的菜肴和口味的要求。如果烹饪菜肴食物特征、风味比较突出,如鱼、肉等可以选择味精;如烹饪的食物风味不明显,如馅类、汤类的食物,可以考虑用复合调味料鸡精。但婴儿食品千万不要加味精,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更不要超过6克。  另外,因鸡精本身含有少量盐,使用时加盐要少;鸡精所含核苷酸的代谢产物是尿酸,所以痛风患者应少用;鸡精溶解性较味精差,如不在汤食中使用时,应先溶解再使用;鸡精含盐,且吸湿性大,用后要注意密封,否则富含营养的鸡精会生长大量微生物,进而污染食物。味精高温加热容易易致癌?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味精高温加热容易易致癌?
味精高温加热容易易致癌?刚刚新闻看到这个,说什么高温吃过之后视网膜会变淡 = = 很不靠谱的样子,求辟谣!
+ 加入我的果篮
谷氨酸钠的热稳定性很好200℃以内不会分解,高温会使之产生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是没有鲜味的,所以避免高温烹饪至于焦谷氨酸钠会不会致癌,这个要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多高才叫高温?烹饪说的高温和化学说的高温不是一回事,蛋白质和脂肪高温加热后也容易致癌,所以油炸和烧烤食品通常建议减量少吃,即便味精高温加热容易致癌,也不过是多了个不吃煎炸食物的理由。至于视网膜变淡,什么叫视网膜变淡!?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莲花味精为什么停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