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吧为什么没有进全国百强大学行列

> 视频新闻 > 文章内容
江苏:力争“十二五”末20所高校跻身全国百强
作者:李子祥 黄建生 发布时间: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社区,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2012(南京邮电大学新闻网,南京邮电大学招生网,南京邮电大学论坛,南京邮电大学bbs,南京邮电大学校友网,南京邮电大学同学录,南京邮电大学大学排行,南京邮电大学学校排名,南京邮电大学校友录,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南京邮电大学就业网,01,南京邮电大学专业排名南京邮电学院新闻网,南京邮电学院招生网,南京邮电学院论坛,南京邮电学院bbs,南京邮电学院校友网,南京邮电学院同学录,南京邮电学院大学排行,南京邮电学院学校排名,南京邮电学院校友录,南京邮电学院校友会,南京邮电学院就业网,01,南京邮电学院专业排名)--中国校友会
&&&&学校自助信息
&&&&恩师近况
&&&&社区注册服务
&&&&最新注册的校友会
&&&&最新注册的班级
&&学校发展目标(可在学校管理中修改)!
&&&&全国最优秀的邮电大学
研究生招生信息
&&&&母校领导
现任校长:&
党委书记:&
&&&&校友总会自助信息
&&&&校友总会动态
&&&&各地校友会
&&&&校友连接
历史回顾:
<font color=#12年
<font color=#08年
<font color=#08年
<font color=#07年
<font color=#06年
<font color=#05年
<font color=#04年
<font color=#03年
<font color=#03年
<font color=#01年
合作媒体:&&&&&&&&&&&&&&&&&&&&&&&&&&&&&&&&&&&&中国高校(3)华东北地区著名大学——苏皖鲁
华东(北)地区著名大学一览
——江苏、安徽、浙江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南京农业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审计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聊城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一、江苏省著名大学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共同支持南京大学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南京大学目前拥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体系调整,南京大学当时7个学院以及有关专业被整合调整。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并入复旦大学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等,组成一所文理型综合性大学,定名南京大学。校址由四牌楼迁至金陵大学原址。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金陵大学的电机、工程两系以及江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农化系,组建成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南京工学院,即今东南大学。校址为四牌楼原国立中央大学校址。南京大学工学院的水利系与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水利组、浙江大学水利组、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工专修科合并,组成华东水利学院,即河海大学。后来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有关系科并入。校址设在西康路。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以该院和金陵大学的教育、儿童福利两系为基础,并入震旦大学、岭南大学、南京师专的有关科组,组建南京师范学院,即南京师范大学,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分别从原所属大学划出,并入浙江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南京农学院,即南京农业大学,后搬至东郊新址。南京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与金陵大学的森林系合并,后又有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并入,组建南京林学院,即南京林业大学,后定址锁金村。南京大学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7年迁往西安,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1951年改属华东军政委员会,1952年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往西安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四校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和浦口校区。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56年,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三分之一师资迁至成都,同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相关院系共同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1958年,南京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划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南工食品工程系划出,迁至无锡,成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1960年,南工农业机械系划出,迁至镇江,成立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全国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之一。南京理工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先后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几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南京理工大学,现已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位于江苏南京,是一所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导的工程类综合大学。学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并由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现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创建于1952年10月,历经了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年)、南京航空学院(年),1993年更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6年,进入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行列。建校50多年来,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哲、教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世界著名的矿业最高学府,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全国56所研究生院高校之一,江苏四所省部共建高校之一。中国矿业大学由地处北京和徐州的两个办学实体组成。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中国矿业大学历经14次搬迁,11次易名:()焦作路矿学堂(校址:焦作);()福中矿务学校(校址:开封);()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校址:焦作);()福中矿务大学(校址:焦作);()私立焦作工学院(校址:焦作);()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西安、城固等);()国立焦作工学院(校址:苏州、焦作);()中国矿业学院(校址:天津);()北京矿业学院(校址:北京);()四川矿业学院(校址:四川):()中国矿业学院(校址:徐州);(1988-至今)中国矿业大学(校址:徐州、北京);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9年,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南京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平台”的重点大学,是全国56所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东部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可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52年院系调整时,上述两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搬迁至扬州,与当时的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搬回南京,恢复为南京农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6月建立研究生院,是全国56所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改办为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工业部属院校)、苏州医学院(核工业部部属院校)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现有本部、东校区、北校区、南校区、独墅湖校区5个校区;另有文正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两个独立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综合类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江苏省属重点高校,目前已经发展为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工学院。
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是一所拥有94年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09年河海大学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之后成为第四所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河海大学前身可追溯到1915年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首届校长。1927年6月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成为江苏大学工学院土木系。1928年5月成为中央大学土木系水利组。1937年6月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53年吸收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修科,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和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转科班。1955年吸收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水道海港系。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北麓,并在南京市江宁区、常州市设有校区。
&&&&江南大学(简称:江大),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原为中国轻工业部唯一的直属大学,199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是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实力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和工业设计等学科领域享誉业界。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创建,后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大学主体)、江南学院(沿袭原荣氏私立江南大学校祚)、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江南大学,后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 &江苏大学是江苏省省属、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综合实力居国内高校百强之列。江苏大学的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创建于1960年。当时为了适应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江苏大学1961年校址迁至镇江,改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63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1982年8月,改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1999年1月江苏冶金经济管理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2001年8月,原江苏理工大学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江苏大学。
世界著名的气象最高学府,江苏省主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学校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始建于1960年,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成了以大气科学为核心,以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重点,理、工、管、文、经、法、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省属重点高校。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金陵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4月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1998年7月由化学工业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同济医工学堂1915年创建的附设机师科,历经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等历史时期,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0年2月由建设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管理。
中国药科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我国唯一部属专业药科学校,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药科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36年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建校初期,抗战爆发,学校初迁汉口。1950年学校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成立华东药学院。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南京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
扬州大学坐落于长江、古运河之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所综合性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参照211工程标准建设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三所重点大学之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均位列全国百强行列,综合实力排名稳居全国50强左右。扬州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先河。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现有荷花池校区、文汇路校区、瘦西湖校区、江阳路北校区、江阳路南校区、淮海路校区(医学院)、广陵学院校区、扬子津校区八个校区。
坐落在六朝古都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半个世纪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为新中国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培养了第一批师资,还诞生并培养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10月,初名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经江苏省中医学校,扩建为南京中医学院,1995年正式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汉中门和仙林两大校区。
南京医科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始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42年8月,由国际著名人体寄生虫学家、中国人体寄生虫学奠基人洪式闾教授领导成立的寄生虫学部开始招收研究生。1957年,学校由镇江迁至南京,正式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首批改为六年制的医药院校之一。1981年,学校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如今,南京医科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医、药、理、管、法学等学科,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医学院校。现有两个校区:五台校区和江宁校区。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涵盖工、理、管、经、文、教等多个学科门类,以通信、计算机等电子信息学科为鲜明特色,在通信和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领域有重要影响。学校现包括三牌楼、仙林、小行和吴江职业技术学院四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东甘霖村的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1958年,在原邮电部南京电信学校和南京邮政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为本科院校,定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并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是省部共建的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终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服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集工、管、农、文、理、经、教等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办学历史源自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先后经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坐落于长江三角洲极具经济活力并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美誉的秀丽江城——南通,是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2004年5月,由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的前身分别是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国际教育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8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南通大学现有新校区、启秀校区、钟秀校区和文峰校区4个校区。
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由原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4月,学校由南京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学校现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
南京审计学院,简称南审,是我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相互支撑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83年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为现名;1991年由审计署直属;199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审,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学校拥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
二、安徽省著名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中国科大”,“中国科技大学”,英文简称“USTC”。中国科大是老一辈科学家和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创办的新型理工类高校,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唯一高等院校。中国科大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九校联盟(C9)成员。中科大于日于北京创建,1969年搬至安庆,1970年搬至合肥。&
安徽大学坐落在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会合肥市,是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安徽大学在十九世纪末敬敷书院和二十世纪初创办的安徽高等学堂基础上,于1928年创建于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市,它的诞生标志着安徽现代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1930年6月更名为省立安徽大学。1937年,因日军入侵被迫西迁并曾一度停办。1946年复校,定名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恢复校名安徽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部分系科调往华东地区有关院校,同时调入一些系科,设师范、农学两个学院,并于1954年2月分别独立组建安徽农学院和安徽师范学院,学校建制取消。1958年,在省会合肥市重建并恢复招生。2006年6月顺利通过“211工程”整体项目验收。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等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坐落于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共分三个校区:屯溪路校区(南校区)、翡翠湖校区(新校区)、六安路校区(北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前身为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于1945
年,1955年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9月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09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行列。
安徽师范大学坐落于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是一所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的省属重点大学。在十九世纪末清代敬敷书院和二十世纪初创办的安徽大学堂基础上,学校的前身——省立安徽大学于1928年创建于当时的安徽省府安庆市。1946年,省立安徽大学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国立安徽大学成建制迁至芜湖,并与当时的安徽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安徽大学。年,学校部分系先后调整并入到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高校,安徽师专于1952年并入。1954年,安徽大学的师范学院和农学院分别建院,本部改名为安徽师范学院。1958年,将安徽师范学院的部分文科系(科)调整到合肥,建立合肥师范学院;同时将物理系部分师生调入新建的合肥大学(后改名为安徽大学)。1960年,安徽师范学院更名为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了校名。1968年,皖南大学更名为安徽工农大学。1970年,合肥师范学院撤消,大部分系(科)迁回安徽工农大学。197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了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6年5月的上海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年迁至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96年6月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分为3个校区。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安徽省会合肥市市区,是省属重点高校,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以生命学科为特色,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4年,安徽大学农学院独立建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医、文、经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院校,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安徽理工大学前身为隶属煤炭工业部的淮南矿业学院,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在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合肥经济圈重要城市——安徽淮南市,分为校本部(舜耕中路)、西校区(洞山中路)、北校区(陈洞北路)三个校区,并且正在“合淮同城化”的桥头堡淮南山南新区建设新校区。学校有两个源头:一是创建于1945年的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与合肥工业大学同宗)和创建于1951年的洪山煤矿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1971年,合肥工业大学地质、采矿系成建制迁往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为淮南煤炭学院;1981年,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1997年,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学校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校址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解放后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1972年学校更名为芜湖机电学校,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定名为安徽机电学院。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前身为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华东冶金学院,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冶金行业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1998年9月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学校坐落于华东地区,长三角西端城市一一马鞍山。
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安徽省重点建设大学;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六大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学校,1977年原冶金工业部在此上创建了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冶金行业本科院校——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1998年9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学校坐落于长三角西端城,有着钢城、诗城之誉的马鞍山。
安徽财经大学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5月创建,初名安徽财贸学院,当时校址设在合肥市南门外原银行学校旧址(现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西院);1961年迁至蚌埠市交通路(现老校区校址)。1965年学校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接管,后更名为“安徽商学院”。文革期间,一度被迫改办中专(先后更名为“安徽省财经学校”和“安徽省供销商业学校”)。1978年12月重建安徽财贸学院。1983年学校本部迁至新区。2004年5月,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兼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门类的高等学校,是安徽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和科研的重要中心和主要基地。安徽中医学院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创建于1959年,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该校。
三、山东省著名大学
&&&&山东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中国一流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部直属老牌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一百多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山东大学校坐落在山东济南,现有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和兴隆山校区6个校园。
山东大学创建于清光绪27年(1901),初名山东大学堂。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1924年8月正式创立私立青岛大学。1928年5月,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抗战期间,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1946年春,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1951年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名为山东大学。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创建于1911年,是直属国家卫生部的重点医科大学,曾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原山东工业大学建立于1949年,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科院校,是山东重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也是山东省属院校中惟一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山东大学,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揭开了山东大学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石油大学,简称“石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个办学实体组成。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省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
中国海洋大学,简称:海大、中海大,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重点综合性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985
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1958年,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回济南,留下了山东大学的海洋学院,后来逐渐发展为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日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1月,学校获得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青岛市“985工程”二期共建支持。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7月,将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将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并启用由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校名。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医学、教育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青岛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是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同时也是山东省“十一五高校强省计划”重点建设的四所高校之一。青岛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1985年,青岛大学重建。1993年,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学院合并组成新的青岛大学。青岛大学学科设置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设中心校区、东校区、西校区、四方校区。
山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矿业见长,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安北市、济南三地办学。1951年,创办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安徽省淮南市,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1958年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1956年,成立济南煤矿学校,1958年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1963年,淮南煤矿学院成建制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1971年,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1980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在泰安成立。1985年,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管理系和会计系成建制搬迁至烟台成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1999年,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2004年,学校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
山东理工大学坐落在山东省重要工业基地、齐文化的发祥地——山东淄博市,为山东省省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文革”前山东省仅有的13所本科高校之一,是全国第一所成立空军国防教育学院的高校,是山东省6所招收和培养国防生的院校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签约培养空军国防生的高校。学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现有东西两个校区。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学校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的,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58年,学校的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1970年,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学的前身)。1981年8月,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东临黄海,西依青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84年,在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名誉校长张承先同志关怀与指导下,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直接援建,并要求两校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学校现已建成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教学设施比较完善、具有相当办学规模与实力、独具特色、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9个学科门类。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为原国家化学工业部直属重点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我国橡胶界的“黄埔军校”,是国内最早开设橡胶专业的学校。学校创建于1950年,原名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1954年6月更名为沈阳橡胶工业学校;1956年7月迁至青岛,改名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9月在青岛橡胶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山东化工学院。1968年青岛橡胶工业学校并入山东化工学院;1971年山东省化工技术学校升格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9月山东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青岛化工学院;2003年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学校现有崂山校区、四方校区和高密校区三个校区。
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坐落在具有中国“江北水城”美誉的聊城市,学校的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始建于1974年,1981年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原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以建筑类专业为特色,兼有文、管等其它学科专业门类的省属高等院校。学校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东部,地处济南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办学50年来,一直是山东省建筑业和城市建设事业的教育科研基地。山东建筑大学起源起源于1956年创建的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改名为济南建筑工程学校,文革停办,1978年改建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10月,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1年,山东省地质学校并入。2005年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
&&&&济南大学(原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始建于1948年,是山东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2001年由国家建材部属山东建材学院、济南联合大学(原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和济南职业大学)、民政部属济南民政学校、国内贸易部系统重点学校山东物资学校四部分合并成立济南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批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
青岛理工大学原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本部坐落于海滨城市青岛。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综合性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前身是1931年礼贤中学高级工程科(后改称土木工程科),1952年12月更名为“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1953年6月由山东省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1960年6月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1978年更名为“山东冶金工业学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85年9月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11月划转山东省领导。2004年5月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学校现辖四方、黄岛、费县三个校区。
曲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设学于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故里——曲阜,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设有新校区。曲阜师范大学1955年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5月,更名为曲阜师范学院,同年9月迁址曲阜。1970年9月至1974年4月,与山东大学文科合并成为新的山东大学。1974年4月恢复曲阜师范学院建制。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位于黄渤海之滨的烟台市,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规模较大、教学质量较高、国际交往频繁、发展前景广阔的省属重要综合性大学。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2001年,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院(烟台)并入烟台师范学院,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2007年3月由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址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1951年莱阳农业学校创建;1958年升格为莱阳农学院;1962年莱阳农学院改建莱阳农业学校;1978年莱阳农业学校升格为莱阳农学院;2007年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
我的更多文章:
( 18:51:15)( 22:25:0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邮电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