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物体重g=100n摩擦力为3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物体重为G=100N,受与水平方向成37的拉力F=60N,受摩擦力Ff=16N,求(1)物体所受合力(2)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物体重为G=100N,受与水平方向成37的拉力F=60N,受摩擦力Ff=16N,求(1)物体所受合力(2)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运动状态是怎么样的?
依据题意,对其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N+Fsin37=F合=Fcos37-Ff.2)Ff=uN联立即可
运动状态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是一个已知力判断运动的问题
(1)F合=F*cos37`=18N
(2)Ff=(mg--Fsin37`)u——&u=0.21


Ff=(mg+Fsin37`)u———&u=0.13
因为我看不到图所以第2问有两个结果
合力 60*cos37-16=47.9=16=31.9N 动摩擦因数=16/(100-60sin37)=0.25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当前位置:
>>>(12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N,物体B重20N,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
(12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 N,物体B重20 N,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0 N,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这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如果逐渐加大B的重力,而仍保持系统静止,则B物体重力的最大值是多少?图2-17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20 N 30 N: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上:FA=Tcos45°①y轴上:FB=GB=Tsin45°②①②联立,得FA=GBtan45°代入其值得FA=20 N,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得fA=F′A=FA=20 N,方向水平向右.当逐渐增大B的重力时,要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A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B物体的重力达到最大.由上述表达式可知:GBm==30 N故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20 N,B物体的重力最大值为30 N.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2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N,物体B重20N,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主要考查你对&&共点力的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12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N,物体B重20N,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5154989657356918354639357411115223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求:(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2)斜面的机械效率;(3)推力F的大小.
【思路分析】
(1)根据重为100N的物体和高h=4m的斜面,利用W=Gh即可求出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2)由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可知,运动过程中的总功为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加上100J,然后利用η= ×100%,即可求出斜面的机械效率;(3)由W=500J,斜面长S=10m,利用W=Fs,即可求出F
【解析过程】
(1)W=Gh=100N×4m=400J;(2)η=×100%=×100%=80%;(3)由W=Fs得,F===50N.答:(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400J;(2)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3)推力F的大小为50N.
(1)W=Gh=100N×4m=400J;(2)η=×100%=×100%=80%;(3)由W=Fs得,F===50N.答:(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400J;(2)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3)推力F的大小为50N.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不多,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这部分功是无用功,不要把它当成推力做的功.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B座6层601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物体重为G=100N,受与水平方向成37的拉力F=60N,受摩擦力Ff=16N,求(1)物体所受合力(2)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物体重为G=100N,受与水平方向成37的拉力F=60N,受摩擦力Ff=16N,求(1)物体所受合力(2)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运动状态是怎么样的?
依据题意,对其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N+Fsin37=F合=Fcos37-Ff.2)Ff=uN联立即可
运动状态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是一个已知力判断运动的问题
(1)F合=F*cos37`=18N
(2)Ff=(mg--Fsin37`)u——&u=0.21


Ff=(mg+Fsin37`)u———&u=0.13
因为我看不到图所以第2问有两个结果
合力 60*cos37-16=47.9=16=31.9N 动摩擦因数=16/(100-60sin37)=0.25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