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题: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如下:256cm,则他的数据中准确数字是多少?估测数字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当前位置: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哪些是正确的()A.尺要沿..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哪些是正确的(  )A.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放置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量起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测量结果要记录准确数字
题型:多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要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BD错误故选A、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哪些是正确的()A.尺要沿..”主要考查你对&&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
认识刻度尺:&&&& 要做到“三看”(如图):(1)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划线量起(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进行选择。刻度尺使用方法:(1)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l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2)会“放”。如图所示.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测长度。零刻线磨损的应以其他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3)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4)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渎,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cm中, 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虽然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 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于25.4cm。(5)会 “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选用合适刻度尺和正确记录数据的方法:&&&& 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所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精确度,要选择分度值和量程都合适的直尺、皮卷尺等刻度尺,如: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度值为1mm、量程为30cm的塑料直尺即可。用精确度很高的刻度尺去测量一个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物体,如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增加了测量的麻烦,也是不可取的。测量时要尽量选择量程大于所测物体长度的刻度尺,这样可避免多次测量的累加,提高测量精确度。&&&& 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是做好测量的关键。读数时,应弄清各大小刻度值的意义(即标有数字的主刻度的单位及分度值的单位)。如图所示,每一大格为1cm,每一小格为1mm。读数时,还要注意被测物体的始端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将所读数值减去这一刻度的刻度值。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测物体长度时,测量误差要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采用较准确的刻度尺,采用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测量;二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先计算列估读值的下一位,然后再对该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的记录结果一定要和每次测量的记录值的精确度相同。
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方法 1.对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其步骤是:①先看所给测量结果的“标称单位”;②再从小数点的前一位开始,由标称单位逐级缩小单位,并同时在各个数位上标出对应的单位,直到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为止;③最后看标出的最后一级的单位(即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什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2.移位法&&&& 这种方法是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形式,此时换算所得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测量值为40mm,移位后为4.0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数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时记录测量结果所带的单位与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关系,通过数小数位来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测量值的单位是m,小数位只有1 位,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如小数位有两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dm;如小数位有3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lcm;如小数位有4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小数位有5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 0.1mm。上题中的记录值是以1m为单位,小数位有4 位,测量该值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果测量值是以dm、cm、mm为单位记录的,数位方法以此类推。在测量值无小数位的情况下,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比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大一级。机械运动知识梳理: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长度测量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的问题。例如: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圆锥的高?某段曲线的长度?这些就分别用到“累积”、“曲直互化”、“平移”、“公式法” 等特殊办法和技巧.
发现相似题
与“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哪些是正确的()A.尺要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8710206082212979427781272794418711沪粤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课外书上介绍的关于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落球实验激起了小强强烈的探究兴趣,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他做了如下猜想:猜想1: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物体自身的质量有关;猜想2: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3: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有关.这么多因素怎么办呢?小强想到在地面附近下落的小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这个因素可以忽略.然后,他采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较准确的测量了五组大小相同的小金属球实验序号小球质量/g下落高度/cm下落时间/ms1lx50316210100444310150543415100444j20100444在空中自由下落的时间,如右表:(1)要验证猜想2,他应选择(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球自由下落的快慢与小球下落的高度(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质量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3)小球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能转化成能.(4)你认为在小强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哪些做法值得你学习(至少写出两点)装置拉力F/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m总功W总/J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J机械效率η/%甲f20.10.2乙1.50.00.4540.w88.9
提 示 请您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移动手机注册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小刚想测量家中酱油的密度,但家里没有量筒,只有天平、砝码、小空瓶、水.他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测量.
(1)请将小刚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小空瓶的质量m1,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②,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③用天平测量小瓶装满酱油的总质量m3,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④根据ρ=和测量数据,计算酱油的密度,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2)写出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
(3)如图所示,是他在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g.
提 示 请您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移动手机注册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0.05(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直到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为止.(2)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3)如图甲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4)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乙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____Fb(填“大于、小于、等于”)(5)在本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的目的是____A.减小摩擦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乐乐题库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知识点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习题详情
18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9.5%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0.05(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2)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2,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3)如图甲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4)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乙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小于Fb(填“大于、小于、等于”)(5)在本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的目的是DA.减小摩擦&&&&&&&&&&&&&&&&&&&&&&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0.0...”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三组数据,动力×动力臂是否等于阻力×阻力臂.(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C处挂钩码数量.(4)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5)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解:(1)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右端下沉,则重心应向左移动,故应向左调节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2)由实验规律可知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因为表格中第2次实验F1L1=1×0.02=0.02而F2L2=0.5×0.01=0.005所以F1L1≠F2L2.故第2次实验数据有误.(3)设杠杆的分度值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3×1N×4L=n×1N×3L,∴n=4(个).(4)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所以则Fa小于Fb.(5)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D.故答案为:(1)左;水平;(2)2;F1L1=F2L2;(3)4;(4)小于;(5)D.
(1)杠杆平衡条件应用比较广泛,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判断杠杆是否平衡、力臂大小、力的大小等.(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竖直作用在杠杆时,力臂在杠杆上,当力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臂变小,力变大,这个知识点经常考查,一定要掌握.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0.0...”主要考察你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两侧挂上钩码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如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通过调节钩码的______和______来实现,而不能再调节_______________.(3)如右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答案:(1)左 使杠杆的重心落到支点,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便于测量力臂 个数 位置 平衡螺母 (3)3 变大 力臂减小了 (4)不能 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命题方向】知识点认识中的问题就是命题的方向.【解题方法点拨】利用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去探究.
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0.0...”相似的题目:
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平衡,这样的目的是&&&&.(2)实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4)在实验中,在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4)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甲乙意见不同.甲认为能平衡.于是他让每次杠杆倾斜时静止,做这个实验也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甲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选填对或错),甲这种方案与乙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实验方案好;理由是&&&&.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组实验更好,理由是&&&&.(3)若两个小组都能让杠杆处于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的水平平衡,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物体G1、G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两个物体G1、G2同时浸没在水中,则&&&&
2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2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物体G1、G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两个物体G1、G2同时浸没在水中,则&&&&
3如图所示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测力计的示数是&&&&N,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2的力臂.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0.05(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直到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为止.(2)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3)如图甲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4)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乙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____Fb(填“大于、小于、等于”)(5)在本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的目的是____A.减小摩擦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臂L1/m
阻力臂L2/m
0.05(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直到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为止.(2)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3)如图甲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4)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乙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____Fb(填“大于、小于、等于”)(5)在本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的目的是____A.减小摩擦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