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载的QQ音乐软件听完一遍歌后,歌曲为什么没有自动唱吧怎么保存歌曲在手机里

我在唱吧里唱完歌后保存过了,然后到哪里去找我刚刚保存的歌啊?_百度知道
我在唱吧里唱完歌后保存过了,然后到哪里去找我刚刚保存的歌啊?
提问者采纳
/zhidao/wh%3D600%2C800/sign=6a28f50ef8f2b211e47b8d48faba7b0c494f1d3572c11dfcf9a.hiphotos.baidu.baidu.hiphotos://c://c.com/zhidao/pic/item/1c950a7b0c494f1d3572c11dfcf9a.jpg" esrc="http://c.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a href="/zhidao/wh%3D450%2C600/sign=ca6e6ccd6baaec950a7b0c494f1d3572c11dfcf9a
你的唱吧叫什么名?
想做你的粉丝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b&这次为梁静茹的粉丝出口气!!!!!!吐槽一下手机QQ音乐!!!!&/b&&br&&br&&img src=&/b579dfb89ee7ed6b0df4e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1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b579dfb89ee7ed6b0df4e_r.jpg&&&br&&b&看到这个专辑封面,是不是震惊了?&/b&&br&&br&&br&&br&&b&那么,原图应该是怎样的?&/b&&br&&br&&img src=&/84af4a0b3f8a4d9e56d5c2e94bcc10ef_b.jpg& data-rawwidth=&439&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84af4a0b3f8a4d9e56d5c2e94bcc10ef_r.jpg&&&br&&br&&b&那么,在QQ音乐中为什么情歌女王的照片就变得如此没有底线?&/b&&br&&br&&b&难道是腾讯的美工故意PS的?&/b&&br&&br&&b&当然不是,&/b&&br&&br&&b&问题出在设计上。&/b&&br&&br&&img src=&/91e4d00b2dcebffc288be7fc1d1111f4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91e4d00b2dcebffc288be7fc1d1111f4_r.jpg&&&br&&b&看明白了吗?&/b&&br&&br&&b&所以,在QQ音乐中,你还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图片&/b&&br&&br&&img src=&/b92bce5ebe6175f28afef5b6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1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b92bce5ebe6175f28afef5b6_r.jpg&&&br&&b&可怜的小萝莉…………&/b&&br&&br&&br&&b&=======强壮的分割线=====================================================&/b&&br&&br&&br&
谢谢支持,这种情况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就是一笑而过,但对于一个设计团队来说,对产品中的这种细节问题必须严肃对待。&br&&br&&b&
下面,给一些知友答疑。&/b&&br&&br&&br&&b&&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刘彦彬& data-hash=&c9dc445a3f77& href=&/people/c9dc445a3f77& data-tip=&p$b$c9dc445a3f77&&@刘彦彬&/a& :“&/b&实际上是你用mx2的悲剧吧,底栏的存在导致计算高度错误又没有适配好”&br&&br&&b&看到这位知友是移动设备app设计师,看来对安卓设备还是不够了解。于是有了如下作品:&/b&&br&&br&&img src=&/67fba9f5f24eacdbed9889bfeef7d58a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10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7fba9f5f24eacdbed9889bfeef7d58a_r.jpg&&&b&《vivo君、红米君、原生君、索尼君、三星君、魅族君眼中的梁静茹》&/b&&br&&br&&br&&b&上图可以发现,手头上的几款安卓手机都出现了镜像的问题,这些手机屏幕都比较大,我个人的猜想是这个版本的QQ音乐UI最早出现在3:2屏幕的IOS设备上,后来适配到各种不同比例的安卓设备中就采用了镜像的方式来填充超出3:2的部分,这个猜想应该靠谱吧。&/b&&br&&br&&b&
再送上几张梁静茹。&/b&&br&&br&&img src=&/dfb63bb52e7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dfb63bb52e7_r.jpg&&&br&&img src=&/60cea27e1eee309e7fa05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60cea27e1eee309e7fa05_r.jpg&&&br&&img src=&/6fdd6e8dfc472bd31709d33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6fdd6e8dfc472bd31709d33_r.jpg&&&br&&img src=&/84ca1d7eabdf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
这次为梁静茹的粉丝出口气!!!!!!吐槽一下手机QQ音乐!!!!看到这个专辑封面,是不是震惊了?那么,原图应该是怎样的?那么,在QQ音乐中为什么情歌女王的照片就变得如此没有底线?难道是腾讯的美工故意PS的?当然不是,问题出在设计上。看明白了吗?…
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br&&br&2010年,实体唱片死活卖不出去。我和李志做了李志的官网&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第一代。想法就是自由下载,自由付费,觉得好就打点钱到支付宝,觉得不好一分不要。有点儿网络卖唱的意思。可关注到数字音乐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体碟卖不出去的同时,大量网络平台都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李志及其他独立音乐人的音乐。各位可能不是从事这个行业,或是以来音乐吃饭的人。那么我来打个比方,这个感受就像是,我自己家养猪种菜,给饭馆偷去做成菜,一份一份卖。而我自己连明年的猪饲料和肥料钱都没了。无以为继。&br&&br&虾米是我们发现的第一家,人民币可购虾米币,1虾米币=下载一首歌曲。于是我们沟通,要求给予尊重。当然,公司不理不睬,几乎完全无视我们的诉求。在2010年,哪家网站上放独立音乐人的音乐还会征求同意?放你上去就给你面子了。帮你传播你还想怎么样?李志咨询了一圈周围从事独立音乐的朋友,大家都表示,什么?虾米放了我们的音乐都没告诉我们啊。于是大家联合起来给虾米发了一封公开信。虾米在舆论下隔天就下架了,并且在网站上进行了诚挚的道歉。&br&&br&前因后果,大致如此。不赘述。&br&&br&在这之后,我和李志几乎和国内所有音乐平台打过交道,包括QQ音乐,多米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Songtaste,百度音乐,九天音乐,Jing.fm,豆瓣音乐等等等等。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持续做这样的事情。经过律师从中间沟通,大部分音乐平台的反映有3种:&br&1. 哎呀我们联系不到你,抱歉抱歉。&br&2. 嗨,我们也不都是为了推广你的音乐吗?多一个传播的平台对你有好处。&br&3. 没有任何反映,装死。(例如,为此,我们曾经把对QQ音乐的律师函发到了马化腾的办公室)&br&&br&这些事情持续的时间很长,我们也没有发公开信。所以不知情的朋友普遍认为,李志只是和虾米有矛盾。实际上,这么多家网站里,李志和虾米的老板还算认识,其他家才叫完全不熟。&br&&br&从2012年开始至今,经过不懈的努力(包括李志,也包括业内其他人物),还有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比如百度的侵权案败诉。数字音乐的版权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团队开始和多米(1年后终止),京东数字音乐,网易云音乐,天天动听,豆瓣音乐人,百度音乐人合作版权。2014年,虾米和我们重新谈了版权,并且以版税分成保底的条件邀请我们入驻虾米。&br&&br&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只想说一句。我们的目的从来都不是跟某一家公司或某一个产品死磕,我们需要业内重视音乐人的付出,并且在想尽所有的办法创造一个模式,一个独立音乐人靠音乐也能生存的模式。&br&&br&虾米放出诚意来解决版权问题,我们一定会接受。在我眼里,没有江湖恩怨,只有对,或者不对。&br&&br&希望这个回答不要让大家觉得太装逼。
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2010年,实体唱片死活卖不出去。我和李志做了李志的官网,第一代。想法就是自由下载,自由付费,觉得好就打点钱到支付宝,觉得不好一分不要。有点儿网络卖唱的意思。可关注到数字音乐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体碟…
自问自答——应该算一篇博文,但个人没博客,就以这种方式发到知乎上;想着这里达人也多,如果有人感兴趣看下,欢迎碰撞、拍砖~
如有叨扰到知友,深表歉意~ &br&&br&因为经常用,出于个人兴趣(可能也有职业习惯的因素),也一直想总结下音乐类APP的体验点。&br&正好待业中,空闲时间也较多。在网上搜了下,发现已有达人写了篇关于百度音乐的博文 (链接:&a href=&.cn/s/blog_a710.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s/blog&/span&&span class=&invisible&&_a710.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博主 @马之舟 好像也在知乎上),仔细读过,蛮受启发,也促使自己更想把零碎的想法总结成文字。 &br&&br&近两周,泡在图书馆和星巴克,看看书之余,也用百度音乐为例,断断续续地完成了这篇体验心得——一些共性的方面,也涉及了其他的音乐APP。&br&(以百度音乐iPhone客户端现有V 3.6.2版本做体验对象,后面提到“百度音乐”时,除特别说明,均默指此APP)
&br&&br&主要写了下用户角色、典型使用场景、产品体验改进点,最后也附上了优化手稿(另试着总结了下音乐产品商业模式);有些是之前在使用一些音乐类应用时的体会(随手记在Evernote中),这次一并整理到这里——难免成了长文。&br&&br&先纪念下这段时间按来按去的音乐类APP(手机空间吃不消,大部分得删了):&br&&img src=&/08df3bdca1a806c6ec9c0ff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br&&img src=&/37f9c907e7bb_b.jp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br&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br&&br&=================================================================&br&&br&&b&一、
先说两点粗浅的理解: &/b&&br&&br&&b&1.1
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
&/b&&br&你在音乐中寻求感情的共鸣,在这种共鸣中让你情绪中或喜悦、或欣慰、或沮丧、或悲伤的因子达到最大值,并得以找到出口,完成疏导和表达。疏导有助于你对自己的调节,表达则让外界更了解你,形成社交。&br&&br&&b&
我们与音乐的接口?
&/b&&br&用耳听,用眼看,用口唱。&br&&br&耳听:最基本和普遍的需求,在移动环境中也最易得到满足。目前大多数的音乐类APP(国外的音乐服务大多用不了,撇去不谈;国内的如百度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等)设计,也主要是针对这一点;&br&眼看(当然也必须以听为基础):影视配乐,MV等常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画与声的融合让音乐更具象,加快被接受的过程(相应的,也要求我们消耗更多的资源来接入)。这类的APP代表有音悦台,爱奇艺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等也加了MV内容);&br&口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和便捷的表达。这类的APP代表当属前段时间很火的“唱吧”;&br&另外,还有一些仿真乐器类APP,需要动用你的手指来“弹奏”。&br&&br&这里针对百度音乐iOS手机客户端来展开,所以主要集中在“听”上。&br&&br&================================================================= &br&&br&&b&
&/b&&br&百度音乐定位的目标用户群估计很广泛,所有用iPhone、有听乐习惯的人,都是应该争取的,这也决定了百度音乐不可能走豆瓣FM那种“酷”的路线。&br&年龄层上,iPhone用户跨度较大,大致分布在18-55岁(个人估计,没有数据支撑)。再加上习惯用手机听音乐的条件限定,推测目前18-35岁应是较活跃群体——本人26岁,算正处在活跃用户群的平均年龄。&br&&br&================================================================= &br&&br&&b&
用户角色及情景剧本 &/b&&br&&br&&b&
用户角色:就以本人为例(会尽量剔除我的一些特殊行为): &/b&&br&&br&87年生,2012年小硕毕业;广东电信移动互联网运营中心工作一年,已离职;2011年暑假在腾讯CDC做过用研实习;&br&手机用的iPhone 4S;碰到有趣的应用会安装试玩,如果觉得不太好,会删掉;因未越狱,对iOS的安全机制还是放心的,不会担心有APP吸流量或恶意扣费,所以我删应用是出于避免视觉空间的干扰,和节约存储空间的考虑(估计有些用户,即使未越狱,也会很关注流量资费安全)。&br&以前上班时,住在广州市天河区,工作在越秀区;坐地铁或公交上下班,单程大概1小时(没有选择坐班车);8:30上班(和互联网企业不同,运营商是早上班早下班),闹钟定在6:39,一般再赖床几分钟,6:50之前起来。&br&&br&&b&
情景剧本 &/b&&br&&b&&br&A.
上班途中,使用场景:步行+公交&/b&&br&起床洗漱完后,随手挂上耳机,打开音乐APP,选首已存的歌,出门往公交站走。7,8分钟后,到了公交站。因为是始发站,一般5分钟内就能等到来车,而且有座。&br&今天也不例外,上车落座后,打开电子杂志,看了4,5分钟,考虑到阅读效率和手机电量,关掉了音乐APP,继续看电子杂志,之后刷下微博。早上精神本就不大好,这么半个多小时过后,感觉有些头晕,眼睛也疲劳了,再加上路程已过半,离公司已不远了,于是退出阅读,再次打开音乐APP,选了首柔和的轻音乐,闭目养神,放松自己,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br&8:15左右到达公司,15分钟用过早餐后,一天的工作开始。&br&(个人感觉:早上,在拥挤和有些颠簸的公交里,即使有座位,边听歌边阅读也易让人变得混沌;若融入太强情绪的歌曲,某种程度上还会分散注意力,影响一天工作的状态。所以,在早上,我会选听偏柔和的歌曲,听歌时间上也较短,并尽量避免同时操作其他应用。倘若下午下班坐公交,此时一天的工作已结束,心理上相对放松,就没那么多顾忌,一般会边听边玩其他应用——IM/SNS/阅读/游戏都可能涉及,听爽玩爽为先。)&br&&b&B.
工作中,使用场景:公司办公室内&/b&&br&公司工作时间是不提倡听音乐的——如果你工作处理完了,想听小会儿提提神,当然也没问题。移动互联网运营中心,在整个处于转型期的电信集团,氛围是属于蛮开放的一路。&br&午休时间是12:30—下午2:00(包括吃饭)。吃完饭和同事一起坐会儿,聊聊天后,1:15回到办公桌。&br&还有时间,可以休闲会儿,于是用PC上上网,同时打开百度新首页上的“百度随心听”,找个台开始播,也省去了选歌的纠结。一边惬意地上着网,一边听着歌,碰到好听的,点“红心”收藏。休闲的时光真是快,一转眼将近半小时就过去了。赶紧打住,午休15—20分钟,接着开始下午的工作。&br&&b&C.
下班途中,使用场景:步行+地铁&/b&&br&上班早,下班也早。下午5:30就下班了,加班情况基本不多,如果你有坐班车,一般到点儿了就可以走。&br&因为没坐班车,我呆到6:30,感觉饿了,下楼找个快餐店搞定晚饭,然后回住的小区。&br&这时公交人多、车堵,果断步行去地铁站。步行途中是蛮惬意的,不单是工作完成后的轻松,还因为可以动动筋骨,当然,戴上耳机享受下音乐那也是必须的——中午听的那首歌蛮不错,想再听听。点到“百度音乐”,发现收藏里没有——哦对了,中午是用“百度随心听”收藏的,于是点到首页的“电台”,找到红心电台,提示我要消耗流量(“百度音乐”APP里的电台无法离线收听之前已缓存的歌曲,而单独的“百度随心听”APP是可以选择“收听离线红心”的),但那首歌着实不错诶,没事儿,这个月流量还多,于是继续播放,可电台的气质是无播放列表,只能单向操作,连着切了几首已经听得有些发腻的旋律后,终于遇到了中午收藏的那首歌。幸福地听完一遍后还没过瘾,正想再听,电台又自动切到下一首歌,还没法返回。无奈,退出电台,回到本地音乐,选了首喜欢又有些新鲜感的歌听着。&br&将近20分钟后,到了地铁站。坐地铁咱是不指望有座位的了,站着呗,人够多够挤,想看看电子杂志或刷刷微博也比较困难,音乐不关,一路继续听。&br&&b&D.
回到住处,使用场景:某小区室内&/b&&br&晚上8:15回到住的房间,先舒服地躺在床上伸个懒腰。室友还没回,再次调出百度音乐,拔掉耳机,打开公放,让旋律环绕。抽出一本最近看的书,闻着墨香,听着音乐,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1个章节后,倦意又慢慢袭来。于是合了书,拿起手机躺床上玩。&br&Q群里大家正讨论前两天“我是歌手”的林志炫,说那“烟花易冷”唱得老赞了。白天上网时也曾注意到有这么个节目,看来挺火的。室内有WiFi,按捺不住好奇心,打开手机百度视频,首页上正好就有推荐,点击观看林志炫演唱的这段视频,第一遍就被小小地惊艳到,之后又看了两遍,愈发喜欢,随即“赞”了一下这个视频。同时感慨:以前只听过他的口水歌“单身情歌”,再有就剩“蒙娜丽莎的微笑”,现在才发现志炫童鞋是被这两首歌坑了啊有木有?&br&好奇心又起,打开百度搜索APP,在百科下查了查志炫童鞋的辉煌履历,对他的敬仰更甚,已有粉丝倾向。对偶像的猎奇继续,打开手机微博搜到志炫童鞋的主页,发现好多粉丝早在围观和祝福,很多早期的忠实粉正大力推荐他的其他歌,于是再次切到百度音乐,搜索“林志炫”,先下载刚听的“烟花易冷”,然后继续翻他的热门单曲和专辑,结合百科上的介绍和微博上粉丝的推荐试听了几首,觉得不错的都下载下来,欣喜最近又有好歌听了。&br&趁着下载间隙,索性打开电脑,用百度指数和微博指数搜了搜“林志炫”,最近那人气,呼呼往上窜,心中不禁也为偶像感到高兴。&br&未几,室友回来,听到我在放的歌,笑道:“哈,大家都听这歌啊,林志炫,这逆生长,又逢第二春~”。说完跟着曲子哼了起来。——平时我俩儿都比较注意,晚上电脑或手机一般较少放外音,以免影响到另一人的休息或工作学习,今天不同了,以这首歌为引子,吹水了好一阵子才罢休。&br&睡前,躺床上又用百度音乐反复听了刚下载的几首歌,想到“烟花易冷”这首现在已火,估计很多好友的网络信息流上已有,为了不给好友Timeline增加重复内容,也为了凸显自己的格调,选了首志炫童鞋还不太流行但感觉也蛮好听的歌,加上几句略显文艺的评论,果断分享到SNS——一条小具逼格的UGC就此诞生了,于是满意地放下手机,睡觉。&br&&br&故事到这里讲完了。&br&回头再来看看:&br&&br&&b&
操作场景分析: &/b&&br&&b&&br&A.
室外嘈杂的移动环境中:&/b&&br&如公交、地铁上,或室外步行时,倾向于选择播放已知的本地歌曲,比较在意流量和电池容量。听音乐作为一种打发无聊(如下班途中站在地铁里,不便做其他事情)、放松心情(如上班途中,坐公交上听音乐闭目养神)的途径。习惯听歌时随手锁屏,利用物理键调节音量。&br&(关于线控,一般用户可能不知道、或不太会、或不习惯用,更可能会解开屏幕后直接在APP上操作切歌、暂停、调节音量等——音量调节可能还是用物理键的多;而且很多时候,摸摸手机已成为打发无聊和消除尴尬的下意识行为模式。但一旦用户成长,了解并学会了使用线控后,用的意愿应该会很强)。&br&这种环境下,主要是听熟悉的歌曲,能有心情去探索未知歌曲的情况较少。&br&&b&B.
工作室内环境中&/b&&br&在公司时,听音乐可以舒缓压力、调节心情,提高工作和休息效率。&br&为了不影响工作状态,要求播放器界面简洁、操作简单,“电台”会是较好的选择。&br&个人感觉,如果听太熟的歌,就像接收一些物理符号序列,会让人变得机械;如果听最近很喜欢听的歌(新鲜感还保持得很好),则易让人陷入歌中的情绪,进而影响工作。因此,在工作中“与歌曲情绪保持必要的距离”就显得有必要。从这点来讲,听“电台”,尤其是曲风清新柔和的频道,也是比较适合的。(这段是个人粗见,存疑。也排除了那些本身就要求激发自身情绪的工作,如艺术创作、职业游戏对战等)。&br&&b&C.
家庭室内环境中&/b&&br&在家里时,状态一般比较放松,时间上也充裕,这时,听,要求听得爽,操作复杂性的可容忍度较高;探索新歌的意愿增强;一旦找到了喜欢的,与大家去分享这份喜悦的意愿也会大大增加。&br&在线搜索、试听、下载,甚至于分享、评论等社交功能的使用机率都会大幅提高。&br&&br&&b&
操作习惯总结: &/b&&br&&br&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倾向于听熟悉的曲子+懒得操作+担心流量(守旧、懒惰和畏惧心理——这里作为中性词),我们常会从本地歌曲中选择几首最近喜欢听的来反复播放(对歌曲的喜欢是有时效性的,个人感觉,一个“最近播放”的列表还是需要的),也会直接将本地歌曲顺序播放或随机播放。&br&&br&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环境的限制,我们会主动选择接收软件的推荐:如上面角色剧本中,工作时选择听电台。&br&&br&在充裕的时间,放松的心理状态和满意的网络条件下,经某一或某些导火索的引爆,我们会选择主动去探索音乐,进行深度操作。&br&如上面角色剧本中,晚上下班后呆在房间里时,经QQ好友的推荐、包括白天网络媒体覆盖所留下的印象,以及借助视频这种丰富表现形式的吸引力,我观看并迅速喜欢上了“烟花易冷”这首歌,并主动去百度音乐进行搜索下载,之后通过百科、微博、指数等如愿以偿地八卦到了歌手信息,随即进行了其他相关歌曲的下载,再然后,与室友以这首歌为切入点有了一次面对面的愉快聊天——这有益于我现实生活社交关系的保持与发展,并最终促使对分享内容比较“挑”的我,主动完成了一次线上音乐的分享。&br&整个过程中,“SNS好友的推荐”、视频“华丽展现形式”的先声夺人、百科和微博这种标准知识媒体或社交媒体上“专业信息的获取”,包括一次好友间的线下对话(这个对话也是由线上话题引起的),综合起来引导我最终完成了“搜索--下载--讨论(互动)--分享”这样一个对用户来说很麻烦,对产品发展(或者说“对互联网公司”)又非常有益的高级流程。(目前的百度音乐还不支持用户间的讨论/互动)&br&当然,如果你“手机里已存的歌实在听厌了,而且你还想继续听”,想必也是会去找新歌的。&br&&br&================================================================= &br&&br&&b&四、
百度音乐iPhone手机客户端体验(优化设计稿请直接翻到最后的“附2”):&/b&&br&&br&&b&
“在线音乐” &/b&&br&&b&&br&4.1.1
搜索&/b&&br&&br&现在是移动和社交流行的时代,但搜索仍是重要一环,对百度来说,更应细致做好搜索体验,这也是展现产品差异化竞争力比较容易达到的途径。&br&&br&&b&4.1.1.1
语音搜索&/b&&br&视觉上,“百度音乐”将语音搜索的小图标与搜索框分开(语音搜索图标排在搜索框的后面),造成了画面的割裂。(见下图淡绿色高亮区)&br&建议将语音搜索的icon移到搜索框”内”右端,这也与“百度搜索”APP的设计相统一。&br&&img src=&/fcd2f1bcaa4d7e_b.jp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3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br&经测,语音搜索目前还不支持英文搜索,如对着麦喊“My heart will go
on”,搜索结果给出“买哈涂料高工”- -! QQ手机音乐APP是能准确识别的,所以这里基本可断定本人的发音是没问题的。&br&另外,一旦点击“百度音乐”APP首页上的搜索框后,即激活了文本搜索,而在当前界面无法直接转换到“语音搜索”,需要点击“取消”返回后才能重新进行语音搜索。&br&
——语音搜索应无处不在。长远看,理应鼓励用户使用语音搜索。(用户操作上,更方便;技术上,更多的用户语音请求数据有利于语音搜索的优化;另外,还能耗用户一点点儿流量的说- -!)即便目前的技术不能达到精确理解用户的水准,室外的网络状态和嘈杂环境有时也会影响到搜索体验,但个人认为,它仍应和搜索框同时出现。&br&建议仍和“百度移动搜索”APP的设计保持统一(如下图),即在点击搜索框、进入输入搜索关键词页面后,也能通过键盘顶端的语音按钮一键转换到语音输入。&br&&img src=&/792bad2fc8bfcaf36fe62b96_b.jpg& data-rawwidth=&197& data-rawheight=&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7&&&br&&b&4.1.1.2
搜索历史&/b&&br&目前只提供“一键删除所有搜索历史”。但在手机上,改为“逐条删除”可能更合理:在手机输入时,较易出现用户输入出错(软键输入易错,语音输入也易出现理解偏差)后未察觉,而习惯性去点击“搜索”,导致这个错误的搜索关键词成了有效的搜索历史记录,而且还位于搜索历史建议词的首位(顶部),若仅提供“一键删除所有”,在它之后的有用搜索历史也不得不被删除,这明显不符合用户的期望。&br&手机屏小,用户愿意保留的历史记录肯定也不多(经测,百度音乐APP最多保留9条历史搜索记录;而百度搜索APP最多保留10条;为什么要相差1个?)。若有全部删除的需求,一条条删也不麻烦。&br&个人认为,某种程度上,对普通用户来说,逐条检查自己的搜索记录还能提供一种回忆的情结,逐条删除也能体会到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快感(就像划去TodoList上的一条条记录一样)。&br&另外,在滑动屏幕查看历史搜索记录时,软键盘未折叠,导致每屏只能显示3条历史记录,留给用户滑屏的空间也很小,操作上较别扭——百度移动搜索APP在滑屏查看历史记录时,会自动折叠键盘。&br&&img src=&/1cf78fcab1716bfc875ade3a_b.jpg& data-rawwidth=&197& data-rawheight=&2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7&&&i&百度音乐-搜索历史&/i&&br&&br&&br&&i&&img src=&/e405189bbb1de29bcfd850d_b.jpg& data-rawwidth=&192& data-rawheight=&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2&&百度搜索-搜索历史&/i&&br&&br&&br&&b&4.1.1.3
其他(关于搜索)&/b&&br&a)
融合网页搜索&br&百度音乐APP内搜索集成了“网页”搜索,挺好——就像上面角色剧本中描写的一样,在试听了林志炫的几首歌后,我对歌手本身产生了兴趣,因此如能在APP内就完成非音乐资源的信息搜索是蛮好的体验——当然也包括音乐内容库中没有用户搜索的资源时,通过网页搜索来获取。&br&b)
搜索结果能否按照“歌曲”、“专辑”、“艺术家”、“歌单”等进行标签分类。&br&c)
是否需要加上“本地歌曲搜索”的功能?&br&&br&&br&&b&4.1.2
关于首页的“6个分类按钮”:&/b&&br&&br&先上图:&br&&img src=&/3c0efd8f0acb8_b.jpg& data-rawwidth=&242& data-rawheight=&3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2&&&br&&b&4.1.2.1
关于电台&/b&&br&这里的“电台”是把“百度随心听”APP合到“百度音乐”APP中。但“电台”是一种相对“有个性”的存在:不提供播放模式(单曲循环等)的选择、没有播放歌单、只能顺序前播,以极简的功能和界面“强迫”用户去习惯少操作软件,避免频繁的操作打断对音乐的聆听,将选歌的纠结留给电台算法,引导用户去放松心情、真正享受到音乐中,强调随性的态度,也因而能在用户邂逅好音乐时,放大那种惊喜,使用户发出“你真懂我”的感叹~(参考前面“情景剧本B“中提到的使用PC电台的场景)&br&&br&好的电台(如豆瓣FM),能培养出一些忠实的粉丝;而以百度在行业里的角色,“百度音乐”这个品牌应该是希望囊括越多的用户越好(见“二、用户群”);另外,在iPhone逐渐变为街机、大众听乐习惯还在引导培养的情况下,个人感觉,对相对“个性“的经典”电台“做一些改变再融到百度音乐里可能会好些。&br&百度音乐现在对电台的处理是:&br&直接把电台(或者说“百度随心听”)“链接“到“百度音乐”里(做了一些视觉上的改动,但产品结构是完全一样的);点击“电台“后必须先选台才能播放(而不是直接进入播放界面)——从用户来说,选择听电台需要的就是一种随性简单的态度,每多一步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厌烦。&br&
另外,存在两个比较别扭的地方:电台和普通播放模式用了两套不同的播放界面,同时,“红心电台”和“百度音乐”里“我收藏的单曲”不能合并,也就存在两个“红心歌曲”目录(见前面“情景剧本--&场景C“)。——估计这是在时间上有些仓促的情况下推出的版本。&br&&br&&b&&i&改进建议:&br&&/i&&/b&&br&&b&&i&方案一:&br&&/i&&/b&&br&1.
将“电台“中的“私人频道“剥离出来代替现在的”电台“(假设称为“私人电台”,播放操作仍延续经典电台模式)。并将原电台各频道曲目改为百度音乐的分类曲库。&br&2.
在百度音乐的播放器界面(指“非电台”的那个播放器)加一个“扔进垃圾箱”的功能icon,并将“上一首“、”播放模式”和“歌单(当前播放列表)“做”灰显“(以表示这3个功能在”私人电台“模式下无法使用),以此构成”私人电台“的播放界面。(参考了一些目前主流的播放器,自己设计了一款播放界面,以求在满足大众听歌需求下,尽量保持界面简洁、有趣,并统一两种产品性格——”电台“和”普通音乐播放“下的界面,后面有手绘图)&br&3.
打通原电台(“百度随心听”)和百度音乐APP,实现“红心电台”和“我收藏的单曲”两个“红心歌单”的同步。&br&&br&这么做的理由:&br&提供且仅提供“私人电台“(即原来的”私人频道“)以满足那部分确实喜欢电台的用户(其实这个”私人电台“就相当于”猜你喜欢“),同时将”私人电台“提高了层级,直接放在原来首页”电台“的位置,用户进入首页,点击”私人电台“后,就能马上进入播放器界面听歌,而不像原来,需要经过两次点击”电台-&私人频道(有的用户还要再纠结下选哪个频道)“,才能开始听歌。&br&原电台其他的各频道歌曲改为各分类标签曲库,以迎合大部分仍旧习惯传统音乐播放模式(能进行“返回上一首“、能看到当前播放的歌单/列表/专辑 等)的用户。(如用户将某一分类标签下的歌单随机播放,其实也可达到和听某一电台频道相似的效果)。&br&打通原电台的“红心“和原百度音乐“我收藏的单曲”,能方便用户将喜欢的歌曲随时放在唯一的“红心歌单“下。&br&&br&&b&&i&方案二:&/i&&/b&&br&&br&仍保留原电台的全部频道,但点击“电台“后直接进入播放器页面播放(默认选择”私人电台“,可在播放界面调台),”播放界面风格的统一“和”打通两个红心歌单“同”方案一“。另外,允许进行”上一首“的操作。&br&&br&&br&&b&4.1.2.2
&/b&&b&关于“6个分类按钮”的排序&/b&&br&&br&个人认为,用户对各推荐的接受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r&好友推荐&偶像推荐&猜你喜欢(私人电台)&编辑(或专业DJ、热门用户)推荐&榜单推荐。&br&百度将“榜单”排在首位,推测是为突出其在搜索上的优势。但在社交方面有些太低调了——“网易云音乐”、“多米”等突出在线歌单、强调关注、评论、分享等流行社交操作;百度音乐目前的社交功能暂限于将站内内容分享出去,还不鼓励线上UGC的生产和用户间的互动。&br&建议将“新碟上架”和“新歌速递”的内容合并在同一目录标签下。&br&综合商业端和用户端的考虑,个人认为排序上这样更合理些:&br&1.
新声速递(由“新碟上架”和“新歌速递”合并)&br&2.
私人电台(即原电台的“私人频道”)&br&3.
精选专题&br&4.
热“度”榜单(即原“榜单”)&br&5.
我是歌手(即原“歌手”) &br&6.
更多(即由原电台其他频道重构成的标签分类乐库,包括后续可能扩充的内容。这里提供“更多”按钮,供用户自己定制喜欢的标签分类)&br&(见最后附2:设计稿)&br&&br&&b&&i&题外:&br&&/i&&/b&&br&jing.fm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给予推荐,多乐电台通过输入场景给予推荐——这种通过向机器输入自己听乐需求并结合微博等社交网络分享的模式,感觉蛮新鲜的。本质上应该还是标签化、搜索化(提供可用的标签给你,节省思考和输入关键词的操作)。&br&只是用户要向机器“汇报”自己此刻心情或所处场景以“发现”音乐,操作上要经常输入(虽然是按按钮,易于打字,还是比较麻烦),感觉不够人性化——“输入“心情的这个行为某种程度上就已经破坏了我现在的心情。&br&当然,“心情”和“场景”肯定是影响听乐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机器能自动“识别”这些状态(将其考虑到推荐算法中,比如频繁切歌代表用户心情烦躁?时间在下午6点,并刚使用地图APP定位了一家体育馆,代表用户即将进入“运动”场景?),而不是要求我去“输入”,应该会是很棒的体验。 &br&&br&
其他的不再赘述了。&br&&br&&br&&b&4.2
“我的音乐”&/b&&br&&br&&br&&b&4.2.1
&/b&&b&关于本地已存音乐:&/b&&br&&br&虽然叫“本地音乐”,但实际上,个人理解,“本地”就是“本人”,她就是用户在音乐认知方面的“阿凡达”,即用户在“音乐认知”这一属性上的数字化“化身”,就像“本身”一样,她也会新陈代新,并随着时间不断成长。&br&比方说,现在的你,和半年前的你,相貌、认知上,都会有差异,对于大多数人,这种差异可能并不明显;但,现在的你,和3年前的你,相貌和认知上的差异应该会比较明显。&br&而同样,我现在的“本地音乐”,比如说有150多首,和半年前相比,大概增了20首新歌,删了10首旧歌,相对于150的基数而言,过去和现在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你半年前愿意留存在你手机上的歌曲大部分现在也都还躺在那里);但和3年前我手机里(记得那时在学校,用的还是功能机)的歌差别就比较大了。&br&我愿意留存下来的歌曲,是随着我对音乐的认知逐渐变化的。&br&&br&在PC、功能手机时代,大家一般都是用PC下完歌后导到手机里,“本地”的概念耳熟能详;现在移动互联了,3G了,WiFi了,“云”了,很多人习惯直接用手机“下载/离线”或在线听,因此,“边听边存”、“WiFi下缓存”等等说法随之出来。(个人感觉,以后更强调“在线”、“离线”;“本地”、“下载”可能会成为历史概念)&br&尤其在封闭的iOS系统中,还涉及到“iPod歌曲”的“同步”——又多了个概念。&br&至少在刚接触时,作为本硕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我,也是花了些时间才弄明白“全部音乐”、“本地音乐”、“iPod歌曲”、“我喜欢的音乐”、“在线听歌”、“离线缓存”、“边听边存”、“下载歌曲”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真心请求各音乐软件尽量减少这些术语的出现,对于难理解的可否给出必要说明?用户不是逻辑人,没我们想象的那么了解这些知识。&br&&br&
“QQ音乐”的设计一直比较喜欢,但在歌曲分类方面也弄得很复杂。&br&&br&&b&4.2.2
关于“iPod歌曲”这个概念
&br&&/b&&br&在iOS 5之后iPhone自带音乐播放器就不叫“iPod”,而直接称作“Music/音乐”,那“iPod歌曲”也应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吧?&br&我想会有很多用户并不太了解也不想去了解苹果的产品历史(尤其是现在iPhone价格降低的情况下,存在不少初次使用苹果产品的用户涌入),看到一个专业的英文词,他们难免会疑惑(iPhone用户对iTunes、App Store相对熟悉——毕竟学用iPhone时都会涉及到,但对iPod可能就比较陌生了,尤其是现在iOS系统自带音乐播放器也不叫iPod的情况下)。&br&&br&同样还有“同步iPod”这个按钮——“同步iPod”?从哪里同步?要耗流量吗?建议如果“iPhone自带播放器中存的歌(也就是所谓的‘iPod歌曲’)“发生了变化,提供自动同步,并告知用户即可,不要求用户去手动更新。&br&
理由:如果在iPhone自带播放器中删掉了某首歌,百度音乐中对应的歌曲名即使还存在,也无法播放了,所以不如自动同步,还避免了用户去点击这些空链接。&br&&br&&b&4.2.3
&/b&&b&关于“我收藏的单曲”(或者说“红心歌曲”、“我喜欢的歌曲”)&/b&&br&&br&其本质就是一个“网络歌单”,突出用户当前的喜好特征。&br&建议明示这一块区域属于“我收藏的歌单”,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去揣摩为什么收藏的歌单会紧挨着排在“我收藏的单曲”下面。&br&此处有个BUG,对于同一网络歌单,可收藏多次(见下图,3个“夏日来临,清爽一夏”):&br&&img src=&/45b278aefe865f53cc408e_b.jpg& data-rawwidth=&221& data-rawheight=&3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1&&&br&&br&&b&4.2.4
&/b&&b&关于“本地列表”和“查看百度云音乐”:&/b&&br&&br&先上图:&br&&img src=&/8c3a634aa2a4d8af20abd5_b.jpg& data-rawwidth=&241& data-rawheight=&3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1&&&br&&br&&b&4.2.4.1
&/b&&b&“本地列表”&/b&&br&在手机上创建“本地歌单”是用户会用的操作吗?现在PC端也已逐渐弃用“本地”歌单,强调“在线”的概念,手机作为用户的贴身管家,更应如此吧?——即使目前,由于流量和网速的限制,我们常选择听本地音乐,但如果仅能创建自己可见的本地歌单,而不是可与好友分享的在线歌单,对于操作成本较高的手机端,感觉比较“鸡肋”。&br&建议:&br&将“创建本地歌单”升级为“创建网络歌单“。(能往歌单中添加网络歌曲,可被分享。当然这也要求首先要建立好用户网络歌曲社交体系。)&br&&br&&b&4.2.4.2
&/b&&b&“查看百度云音乐”&/b&&br&经测,这里的云音乐是指——收藏的网络歌单里所有的歌曲,都会存在百度云上。&br&“云音乐”应成为标准概念,整个“百度音乐”本身就该融入云中。推测这里是作为一个短期宣传的吸引点。&br&“网易云音乐”现在允许用户选择将本地歌曲和网络歌曲进行指纹匹配,尽可能将本地歌曲都转化为网易自家曲库里的网络歌曲,形成资源闭环和云同步&br&&br&&br&&b&4.3 歌曲列表的操作&/b&&img src=&/752b59fba3d29ab41d4f2_b.jpg& data-rawwidth=&227& data-rawheight=&3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7&&&br&各歌曲列表页面下每首单曲的“更多”操作,设计上不好:&br&从右边划出的按钮割裂了屏幕,又因为对不同来源的歌曲(如“本地歌曲”、“在线歌曲”,或者“来自百度曲库的歌曲“、”非百度曲库“的歌曲),可进行的操作不同,这就导致弹出的按钮菜单不统一(有的是两个按钮,有的是三个,有的提供”删除“,有的提供”下载“),容易让用户感到混乱和不知所措——为什么菜单总在变化?为什么这里没有”分享“按钮?&br&建议采用由屏幕底部滑出包含操作按钮的模态对话框(屏幕下半部比上半部更易被手指触摸到),在给予更多展示空间的同时,提供统一的按钮菜单选择——不可用的操作予以灰显,同时告知用户不可用的原因。&br&QQ音乐目前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如下图),只是没在对话框中指出正被操作的文件名,用户可能会担心是不是点邻近的“更多“按钮了?是针对我选的歌在操作吗?&br&&img src=&/a21f99f5f3a6a57e77d56_b.jpg& data-rawwidth=&233& data-rawheight=&3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3&&&br&最好将对话框设置一定的透明度,并对被操作的歌曲项在色彩上做些强调,让用户更放心地操作。&br&另外,这种设计也与iOS手机端在处理“删除确认“、”分享到…“等功能时相一致。&br&再进一步,这种比较大的展示空间也能容纳以后可能逐渐扩展的VIP会员功能;对比展示免费功能和会员功能,能让“特权“得到体现,吸引用户付费。&br&&br&&b&4.4.
&/b&&br&1. 分享页面没有附上歌曲缩略图(见下图),而实际分享时,会连同图片一起分享。&br&&img src=&/7ecbf6ade9f0a_b.jpg& data-rawwidth=&278& data-rawheight=&2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8&&&br&2. 从百度搜索APP的搜索结果中点击歌曲,或在手机微博中点击他人的歌曲分享链接时,都是打开WAP网页来播放的,若能检测和调用已安装的百度音乐APP播放更好。&br&3. 加上一个“最近播放清单”,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对歌曲的喜爱都是有时效性的)&br&4. 听歌识曲(最近常在星巴克泡着,已用QQ音乐的这个功能,收藏了好几首店内播放的歌曲。百度音乐安卓端也已有)&br&5. 打通百度视频,加入MV资源&br&6. 在线音乐歌单体系的建立&br&7. 和运营商合作推出专项流量套餐&br&8. 本地歌曲搜索&br&9. 可否尝试在歌手页面加上此歌手百度贴吧和百科的入口?(也算形成一种差异化竞争)&br&10. 视觉上偏稳重,主题采用“蓝”和“黑”的中色调,有高光效果,个人感觉这样显得有些旧(好吧,我喜欢扁平些的设计)。播放界面比较拥挤。&br&&img src=&/8a06c313389aae51fd4b00f8bccb9c5e_b.jpg& data-rawwidth=&229& data-rawheight=&3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9&&&br&&br&&br&=================================================================
&br&&br&&br&&b&附1:音乐产品商业模式总结&/b&&br&&br&&b&广告:&br&&/b&&br&现有的广告模式都选择当用户点击“暂停”时予以展现,以保证在尽量不打断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抓住用户将注意力从“听”切到“看”的这宝贵一瞬:如豆瓣FM,百度音乐WEB端(PC屏幕大,百度音乐WEB端也有侧栏广告的展示)。&br&MV在商业广告这方面应该更具优势;&br&(另:国外的YouTube可通过“指纹识别系统“扫描出视频中包含的音乐来源,据此评估给到版权方的广告分成,同时也规避了版权问题)&br&&br&&b&增值服务(VIP&/b&&b&会员)&br&&/b&&br&增值服务强调用户特权:&br&1.
更好的在线音乐服务:如音质提高、音效增强、云空间扩容;&br&2.
寻求公司其他产品线的联合:如QQ音乐绿钻可设置QQ空间背景音乐,可获得音乐类相关游戏的经验加成,可在易迅优惠购买耳机、音响等(百度音乐如果弄个百度空间背景音乐设置估计用户不买账;PC上允许VIP用户在贴吧设置音乐签名——以Mini网页播放器展现?);&br&3.
线下活动特权:演出/演唱会的信息通知、购票优惠;&br&4.
音乐周边产品:如偶像歌手的主题T恤、海报、珍藏CD等;&br&5.
比较“草根“但也“实用”的一种,借”音乐“之名,行两性社交之实:通过虚拟物品(花/钻石)的购买实现货币化。典型的有PC上的”YY音乐社区”,”多米DJ”;手机上的”唱吧”,”听我”等。用户在上面秀歌声(如“唱吧”)或者秀歌曲品味(如“多米DJ”)来吸引人关注,但大家更在意的或许是你的性别、照片、居住地、微信号/QQ号…(百度的“百度美拍”有类似气质,百度音乐是否尝试融入?)&br&&br&&b&直接交易内容,即音乐电子商务。&br&&/b&&br&目前的各音乐人平台(豆瓣音乐人、微博音乐人,包括最近上线的虾米音乐人和百度音乐人),在为创作者提供推广和分发渠道的同时,也为数字时代愈发强调个性化需求的听众提供了发现好音乐的便捷平台。&br&音乐人平台还处于积累创作者和用户的阶段,大部分都只提供试听,唯一提供有偿下载服务的是虾米音乐人,据说收入也全给到版权方。&br&短期内网站估计还较难从歌曲买卖交易中直接分成,虾米音乐人目前是将下载作为VIP会员的一项特权功能。但这种“扁平化“(借用最近产品设计很流行的一个词)的音乐发布趋势貌似已定。&br&另外,抛开直接产生买卖的销售不说,在线上音乐人平台得到的推广,也可以在线下转化为合作机会或收益(如让音乐人参加选秀节目、签约唱片公司、现场演出、商业代言等。)。&br&或者直接为用户提供线下演出的线上订座购票(O2O,如腾讯的“QQ看演出”)。&br&比较关键的还是在用户侧,培养用户习惯去主动找非口水歌+付费,估计是个较漫长的过程。&br&最好在产品上,能让音乐人平台产生的内容通过当前网民主流听歌渠道(PC/WEB/手机各端的电台、音乐播放器等)得到智能推荐。&br&&br&&b&游戏&br&&/b&&br&玩得不多,不赘述了。&br&&br&&b&直接介入到内容生产:&br&&/b&&br&前面几种都有现成或即将成的例子,这个算是自己“瞎想”吧:&br&一方面鼓励用户生产(UGC):“唱”这部分“唱吧”已经在做了——可不可以在“看的制作”上下功夫?允许用户对正版MV进行改编,或者,为还未出MV的歌曲制作MV,择选优质的放在百度视频专栏上供用户观看——视频加广告大家能接受吧?&br&另一方面自己生产,视频网站可以自制电影,音乐网站可否自制选秀节目?内容和版权归属自己,录播/直播的渠道交给百度视频/PPS。&br&&br&(跑远了,赶紧拉回来~)&br&最后再说点儿体会:&br&现在,视频、游戏以更炫的体验侵占了人们更多的时间,包括我们的流行乐也处在选秀节目的轰炸下;音乐,可能也需要在一定的尺度内委曲求全,寻求与视频/游戏的融合共赢。&br&
但愿意留下来、享受“听”的人还在,而且音乐作为一种更具想象空间、更健康可持续、更简单纯粹的放松方式,总会有让人重新记起她、需要她的时候。把“听”的体验做到极致,相信人们也会愿意为她付出更多(时间也好、金钱也罢)。&br&&br&================================================================= &br&&br&&br&&b&附2:设计稿(图画得烂,求达人们忽略视觉。欢迎拍砖~)&/b&&br&&br&&br&&img src=&/53b2b11f43a9ae2db91e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53b2b11f43a9ae2db91e_r.jpg&&&br&&img src=&/f080d3a522feea997629e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f080d3a522feea997629e_r.jpg&&&br&&img src=&/af35c00c2eaa96af59ce28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af35c00c2eaa96af59ce28_r.jpg&&&br&&img src=&/bb1eed5d939aa76137ded60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bb1eed5d939aa76137ded60_r.jpg&&&br&&img src=&/00fb5b13aedd3e81a1371aa6eebaf9be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0fb5b13aedd3e81a1371aa6eebaf9be_r.jpg&&&br&&img src=&/79f9b783e3ae37f61e67c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79f9b783e3ae37f61e67c_r.jpg&&&br&&br&&img src=&/79f9b783e3ae37f61e67c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79f9b783e3ae37f61e67c_r.jpg&&&br&&br&================================================================= &br&&br&知乎传大图很流畅哇,赞~&br&&br&THE END
自问自答——应该算一篇博文,但个人没博客,就以这种方式发到知乎上;想着这里达人也多,如果有人感兴趣看下,欢迎碰撞、拍砖~ 如有叨扰到知友,深表歉意~ 因为经常用,出于个人兴趣(可能也有职业习惯的因素),也一直想总结下音乐类APP的体验点。正好待…
虾米林小姐与庞的聊天截屏,最初在知乎贴出来,是没有打马赛克的,我有她微信,看头像知道是她。前期采访跟她聊过,所以想解释一下。昨天下午打了两通电话,没有说过侮辱性的话。这点可以见虾米CEO的微博,他有贴录音出来。&br&我手机设置了自动录音,晚上与&a href=&/n/%E5%AD%A9%E5%AD%90%E6%B0%94%E7%9A%84%E5%8D%97%E7%93%9C?from=feed&loc=a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孩子气的南瓜&i class=&icon-external&&&/i&&/a& 私下联系,解释是否或有误会,他要求给录音。就给他了,他在微薄贴了出来。&br&我在我微薄贴出来的短信截图是发给我的,我不会把给我妈妈的贴出来,已经让我弟弟悄悄删掉了。
虾米林小姐与庞的聊天截屏,最初在知乎贴出来,是没有打马赛克的,我有她微信,看头像知道是她。前期采访跟她聊过,所以想解释一下。昨天下午打了两通电话,没有说过侮辱性的话。这点可以见虾米CEO的微博,他有贴录音出来。我手机设置了自动录音,晚上与
这事不是谁对谁错,是谁比较蠢。&br&&br&1月14日下午,虾米员工林小姐在微信上和庞麦郎沟通,庞表示并未接受《人物》采访,林把这段对话截图发朋友圈。随后,这张图片神秘地出现在知乎上,被鲸书看到了。&br&&br&鲸书认为林有诽谤《人物》的嫌疑,打电话给林质问,表示全部采访都有录音,随即挂断。在林发短信追问鲸书“为什么对我撒气”的情况下,鲸书打第二个电话给林,双方沟通不愉快,再次挂断。&br&&br&林虽然对《人物》报道提出质问,但并未发律师函,鲸书也没有通过杂志和对方进行沟通;到此为止,这件事就是俩姑娘吵架。&br&&br&林随后把这件事告诉另一位男同事,该同事发侮辱性短信给鲸书,短信内容暂时不表。到此,这事仍然局限在小范围内。&br&&br&这时南瓜出面了。他在没有核实庞麦郎说法的情况下发出庞麦郎和林的对话截图,推动此图扩散,促使《人物》编辑回应。&br&&img src=&/c5f5bbea702b8c4ec962cb0c7c2727b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随后,他爆出鲸书和林的纠纷,要求鲸书公开回应。&b&私人纠纷被扩大化。&/b&&br&&br&&img src=&/df6d50b3a07fe2c4ba0c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鲸书尚未回应,她一位朋友在南瓜微博下评论回复,提到虾米男员工发侮辱短信一事。&br&&br&&img src=&/a9b0c639f119d0ef00b38087ebb5079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南瓜把这条评论转发出来,进一步要求鲸书曝光短信。&br&&br&&img src=&/ee5bfb2470fba8e32a2eb21cd6e995e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在南瓜的反复邀请下,&/b&鲸书终于做出公开回应,并公布短信截图。&br&&br&&img src=&/ac1a71ce229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64ed64a7c6a3e389ee66c4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这条短信一发出来,微博舆论立刻倒向鲸书一边,大量用户开始攻击周呜呜、南瓜及整个虾米公司。&br&&br&南瓜发现势头不对,先就这条短信进行道歉,然后又反复强调鲸书电话骚扰在先。&br&&br&这时鲸书私下联系南瓜,在南瓜要求下提供电话录音作为自己并未骚扰林的证据,希望解决此事。&br&&br&如果这时南瓜以上司的身份对林和鲸书的纠纷进行调解,这事儿就算过去了。&br&&br&&b&但南瓜选择把这两段录音放到微博上公开。&/b&&br&&br&&img src=&/d1bed376e956f204e14cb1eca0e4ae5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录音在此,有兴趣的人可以听一下:&br&&a href=&/p/22345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span&&span class=&invisible&&022345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p/22346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span&&span class=&invisible&&022346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录音放出后骂战进一步加剧,到第二天,南瓜微博上已经骂得惨不忍睹,大量用户表示要卸载虾米。另一方面,鲸书也遭到集体攻击,反对者指责她录音、截图,“心机太重”。&b&如果南瓜有意让此事发酵吸引眼球,那么这场公关战造成虾米形象受损,失败程度堪比优酷回应《少年不可欺》;如果南瓜只是为了给员工出口气,那么他确实引发了对鲸书的攻击,代价是涉事员工也被骂的不轻。&/b&&br&&br&你说谁蠢?
这事不是谁对谁错,是谁比较蠢。1月14日下午,虾米员工林小姐在微信上和庞麦郎沟通,庞表示并未接受《人物》采访,林把这段对话截图发朋友圈。随后,这张图片神秘地出现在知乎上,被鲸书看到了。鲸书认为林有诽谤《人物》的嫌疑,打电话给林质问,表示全部…
微信 6 亿注册用户,月活跃 2.x 个亿。这是什么概念?&br&&br&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不过 8 个亿。腾讯以外的所有月活跃可能都会低于微信。&br&&br&这根本就不是什么 A 车 B 车,谁超谁的问题了。&br&&br&这已经不是比赛,这是死活问题。因为腾讯看上的领域,从来没有与同量级的伙伴合作分享的习惯
- 微信内点击所有内容,都不会跳出腾讯的域名去展现。那些批评阿里系绑架用户的人似乎都忘了:微信无法分享到新浪微博也无法绑定支付宝 - 腾讯系虐你成为习惯了你就不在乎了?(我接触的小团队都喜欢微信,但是其他巨头们都对微信很忌惮)&br&&br&今天阿里系不联合起来搏命,明天就只能寄人篱下。并非阿里系如此,传闻京东去掉财付通也是一样,因为易讯是腾讯的,财付通是腾讯的,微信也是腾讯的。&br&&br&从这点来看,马云和刘强东都是有野心的,也都是有血性的。哪个成功的商人没有野心和血性?淡定如养猪丁磊,都出了易信。虽然情形非常不利,但这些白手起家的创始人怎么会不知道这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br&&br&网易有网易新闻,新浪有新浪微博,阿里有支付宝天猫,还有京东,360的安全和分发。所有这些厂家都有利益冲突。&br&&br&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微信统治了活跃的时候,所有这些厂家都会看淡一些矛盾,更加默契的去对付微信。&br&&br&更大的威胁会让原来的敌人团结起来。
微信 6 亿注册用户,月活跃 2.x 个亿。这是什么概念?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不过 8 个亿。腾讯以外的所有月活跃可能都会低于微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 A 车 B 车,谁超谁的问题了。这已经不是比赛,这是死活问题。因为腾讯看上的领域,从来没有与同量级的伙…
海听盲听---&豆瓣电台&br&有的放矢---&虾米音乐&br&下载歌曲---&百度MP3&br&批量下载---&搜狗音乐
海听盲听---&豆瓣电台有的放矢---&虾米音乐下载歌曲---&百度MP3批量下载---&搜狗音乐
我想重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有情结的答案 XD.....&br&&br&原贴在Blog &a href=&http://www.mbeta.net/way2listen.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beta.net/way2listen.ht&/span&&span class=&invisible&&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目前主要用虾米在线听音乐,在家用iTunes,在路上就用iPhone的音乐应用:但这不是重点,我想趁机分享一下最近几年听歌途径的变化史和纠结史。&br&&br&&b&一、Pandora,Last.fm&/b&&br&&b&&br&&/b&很多年前Pandora和Last.fm在中国可以自由使用,没有任何限制,那时last.fm甚至还有中国团队。一切都太棒了,你不需要费尽心思去找新歌听,打开上面任意一个应用都可以听上半天,尤其是后者能探索的线索更宽泛。&br&&br&当然这时也会下载,我或多或少有一些MP3文件洁癖,下载的专辑在电脑里放的文件夹、文件夹的命名、MP3文件的命名、MP3的ID3 Tag信息,专辑内嵌封面,MP3内嵌歌词,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新下载的专辑如果不按这个方式整理,就难受。尽管有大量的下载高品质MP3的途径,但下载听歌对我来说成本太高了。自作孽,不可活。&br&&br&&b&二、iTunes+AAC&/b&&br&&br&差不多从2009年开始,Pandora使用的成本越来越高(主要是翻墙成本上),Last.fm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到完全无法用(我甚至购买了Last.fm的付费服务)。在中途迷恋过Lala一段时间,但没多久Lala被苹果收购并关闭。&br&&br&印象里那时,Spotify风声水起,我也写过好多Spotify的文章,但我从来没有对Spotify产生过好感。Spotify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简单的、是极致的,但对我来说真是很难用(不再赘述)。&br&&br&我想,见鬼吧,这些在线音乐服务没一家让人省心的,还是老老实实听在本音乐吧!于是开始疯狂的将自己硬盘里的歌替换成AAC(网上下载,或者自己用无损压),同时尽可能的换成iTunes Plus版本。当然听MP3那几年养成的id3洁癖更甚,无可救药!&br&&br&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年,iTunes真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播放器,想当初买Mac时我还犹豫没有了foobar2000怎么办?&br&&br&&b&三、虾米?!&/b&&br&&b&&br&&/b&下载听歌是一件成本极其高的事,加之对iTunes Plus的变态需求,虽然硬盘里有大量的,可能需要两个iPod Classic才装得完的歌,事实上我听歌的范围受到了很大局限。&br&&br&在家时iTunes配合自己的本地曲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方便得以至于上班时在PC上怎么也找不到一种让自己最省事最舒适的听歌方式。[1]&br&&br&再次尝试过Spotify,也购买过Rdio,依然不够省心,毕竟洋货无论曲库还是和本土化的(比如微博分享的支持)都不够好。哈,豆瓣电台,酷狗,QQ音乐,似乎从来没用顺手过。&br&&br&从2008年开始就用虾米,说实话虾米对我来说作用仅仅是替换了早期豆瓣音乐对音乐的标记作用,我会把喜欢的专辑,艺人,歌曲全收藏起来,偶尔听一下某张专辑。因为纯网页的形式(甚至连我几百张专辑的收藏页面也是),始终觉得在虾米上的体验是断的,不连续的。&br&&br&依然通过维基百科、Pitchfork、NME这类严肃的媒体才能找到大量新鲜出炉,热喷喷的好音乐。举个例子,通过维基百科一个又一个链接,可能在短短五分钟内就能找到十来张闻所未闻的专辑,这时你没办法马上听,在虾米上搜索出来并收藏起来似乎是一个办法,但是事后根本不会再去找来听。折中的办法是用Pocket(以前叫Read It Later)标记起来,一张专辑一旦放进了Pocket,就像把它扔进了一个To Do List。&br&&br&但是当这个列表越来越大时,它同样变得不可消费,尤其是上面的链接还不是直接可消费的,需要你先打开虾米才能听。因为混杂在其它网页内容里,要想在列表里的音乐链接之间跳转变得很折腾。&br&听音乐本身就是一件很纠结的事,只要遇到一点点不爽的阻挠,最粗暴的解决办法是按下暂停键,关掉播放器,我终于明白,我并非那种不听音乐会死的人。&br&&br&嗯,Read it later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但不够优雅,那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哼哈,Listen It Later.&br&2012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在家捣鼓了两天,&a href=&http://ll.geli.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sten Later&i class=&icon-external&&&/i&&/a&做了出来,没作任何测试地就发布到了虚拟主机上。[2]&br&&a href=&http://www.mbeta.net/images/posts/2013/01/listen-later-screenshot.pn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beta.net/images/posts/&/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3/01/listen-later-screenshot.pn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fbca2ece26_b.jpg& data-rawwidth=&1657& data-rawheight=&8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57& data-original=&/fbca2ece26_r.jpg&&&br&&br&&b&从此我听歌的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我相信在过去半个月里在虾米上留下的试听记录比我过去几年留下的都要多。&/b&&br&&br&以前我的浏览器首页是空白,现在换成了Listen Later,每天打开电脑第一时间就是打开它,然后在待听列表里找到平时加进的专辑,点击播放,接下来什么也不用管。听完一张专辑,标记为已听,再听下一张。&br&&br&任何时候上维基无节操的漫游,看Pitchfork上的评论,看iTunes Store上的首页推荐,任何一张可能感兴趣的专辑,只要虾米上有的都一键加到Listen Later里,不用马上去听它们,当然也不用打断现在正在听的进度。正因为这些碎片化的音乐探索,Listen Later里面总是有源源不断的专辑,而且一点便听。&br&&br&在Listen Later里这种机械式的操作带来的结果是:发现音乐和听音乐两件事异步执行,互不影响,好处不言而喻,选择成本几乎为零,听歌时不会因为遇到点阻碍而放弃听歌。当我使劲在想今天听点什么的时候,这对我来说很痛苦,因为网络音乐时代,面对的选择太多了!&br&&br&本文在&a href=&/artist/2506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ay LaMontagne&i class=&icon-external&&&/i&&/a&的专辑&a href=&/album/17561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ill the Sun Turns Black&i class=&icon-external&&&/i&&/a&下完成,这张专辑好像是在看电影&a href=&/subject/53225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脱》&i class=&icon-external&&&/i&&/a& 或者其它电影时用Soundhound识别出来并标记到Listen Later里的。&br&&br&&br&[1] 中间有一个小插曲,电脑换了固态硬盘,导致我的本地音乐库只好搬到移动硬盘上,所以iTunes听歌的方式不再可行(iTunes对外部iTunes Library支持得不够好,所以想通过Nas搭建无线音乐库的想法不够现实),所以我对Listen Later变得更迫切。&br&&br&[2] Listen Later及其&a href=&http://ll.geli.org/bookmarkl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浏览器Bookmarklet和User Script插件&i class=&icon-external&&&/i&&/a&的所有代码都是在Mac上完成,在Chrome上测试,同时在Windows Chrome下使用无问题,其它浏览器未作过任何测试,不保证兼容。
我想重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有情结的答案 XD.....原贴在Blog 目前主要用虾米在线听音乐,在家用iTunes,在路上就用iPhone的音乐应用:但这不是重点,我想趁机分享一下最近几年听歌途径的变化史和纠结史。一、Pandora…
布局未来的音乐付费市场,中国是个版权小国,但不会一直是,国家已经在着手保护音乐版权,音乐付费下载这两年内一定会实施,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上淘宝时,会发现,多了个栏目,付费音乐下载
布局未来的音乐付费市场,中国是个版权小国,但不会一直是,国家已经在着手保护音乐版权,音乐付费下载这两年内一定会实施,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上淘宝时,会发现,多了个栏目,付费音乐下载
来自子话题:
我发现很多人说虾米复杂,这点很有意思……&br&&br&其实要论歌曲数量来说,豆瓣怎么能跟虾米比呢……&br&但在解决“我不知道要听什么”或是“随便听听”这需求来说,豆瓣打开就听,没有过多选择的方式,还是把用户的使用路径缩短了。&br&在歌曲数量上,电台这个产品并不能反应出来这方面的问题。有点大未必佳的意思。&br&&br&个人感觉:&br&对音乐需求比较高的人,会爱虾米。&br&对音乐需求比较普通的用户,会觉得豆瓣方便,且够用。&br&&br&爱虾米多些……
我发现很多人说虾米复杂,这点很有意思……其实要论歌曲数量来说,豆瓣怎么能跟虾米比呢……但在解决“我不知道要听什么”或是“随便听听”这需求来说,豆瓣打开就听,没有过多选择的方式,还是把用户的使用路径缩短了。在歌曲数量上,电台这个产品并不能反…
厂牌观点:虾米表现出来的对独立厂牌的漠视和他们关于“尊重音乐人的相关权益是需要落到实处的,光喊口号是虚伪甚至卑鄙的”这样的“口号”是有一定差距的。&br&&a href=&/widget/notes/456286/not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idg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notes/456286/not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用户观点:虾米并没有一颗真正想推动正版音乐的心,而是借用正版音乐的道德制高点来伪装自己盗版的实质。&br&&a href=&/not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ote/9127854&/span&&span class=&invisible&&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厂牌观点:虾米表现出来的对独立厂牌的漠视和他们关于“尊重音乐人的相关权益是需要落到实处的,光喊口号是虚伪甚至卑鄙的”这样的“口号”是有一定差距的。用户观点:虾米并没有一颗真正想推动正版音乐的心,而是借用正版音乐的道德制…
产品经理是他们党委书记
产品经理是他们党委书记
1.虾米拥有大量版权,我们每年在版权上的花费远远超过我们的收入规模N倍(N&10),正版化的进度持续进行当中,不需要怀疑虾米在这件事情上的诚意,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虾米为所有版权方音乐人找到新的销售模式&br&2.我们尊重版权,但更看重通过虾米推动版权模式进化,老的版权模式早就不适合互联网,举个例子,为什么那么多正版下载网站之前都没做起来,仅仅是版权保护不够?看看国内发行商是怎么死的吧,Adele去年够火吧,但是正版专辑今年才引进,因为中间有大量授权以及审核工作。如果互联网也这么干的话,等到我们拿到一张最新专辑的授权的时候,网上早就盗版满天飞了,这个版权还有价值么?如果在收费模式保证下,先使用后付费有没有可能?&br&3.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无以恶小而为之,下载盗版就是下载盗版,盗版不会因为免费就高尚。&br&&br&好多回复呢,我多说几句&br&大家对版权问题如此敏感,让我深感欣慰。正如5年前陈戈说在中国做付费音乐调查,70%用户说愿意付费一样,我只能哈哈了。各位正义感满满的同学们,希望你们都做一个象老罗一般原则与行动高度统一的人,不要双重标准,昨天还在夸奖海盗湾牛B,回过头就是虾米可耻,我就不明白了,一样是创新,中国人怎么这么不待见自己人。我也恳请各位向我推荐一个版权毫无瑕疵的网站给我,不承认现实状况高举道德旗帜不解决任何问题。虾米在版权上的问题,与所有中国音乐网站是一样的,我们从不说自己有多高尚,但是要拯救音乐市场这个使命感我们一刻都没放下,而且从来不是空口说说,我们只看行动。
1.虾米拥有大量版权,我们每年在版权上的花费远远超过我们的收入规模N倍(N&10),正版化的进度持续进行当中,不需要怀疑虾米在这件事情上的诚意,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虾米为所有版权方音乐人找到新的销售模式2.我们尊重版权,但更看重通过虾米推动版权模式…
虾米的音乐,开始是几个创始人和员工非常多的CD,他们的朋友们都是有很多CD的人,后来有很多虾米网友上传。&br&虾米的音乐来源大概是这几种:原版CD、电驴、各种网盘、0day、Soulseek、iTunes,还有一些老专辑,没有CD版,是卡带、黑胶的数字版。&br&&br&唱片公司只管版权,签完合同就行,不管你的文件是哪来的,质量怎么样。&br&&b&签了合同就是正版&/b&,音乐质量怎么样看自己用多少力。&br&&br&---------------------------------吐槽的分割线----------------------------------------&br&&br&有些唱片公司,发过来的mp3只有128k,接下来不管了,咋办?自己搞定320k(随便去哪下,等他们快递CD过来都不知道啥时候收得到。);&br&有些企宣,死活只能整出128k的mp3,耗半天时间最后一步一步教他用CD搞出wav发过来,自己转mp3;(这方面,懂数字音乐的独立厂牌做得很好)&br&一些用户喜欢把巨鲸下载的mp3上传到虾米,90%都不通过,16k处一刀切,声音发蒙(一看就像唱片公司来的文件);&br&我的经验是大部分唱片公司用原版CD压出来的mp3,不如网友上传的。&br&对比一下频谱,听一下声音,网友真是最牛逼的。
虾米的音乐,开始是几个创始人和员工非常多的CD,他们的朋友们都是有很多CD的人,后来有很多虾米网友上传。虾米的音乐来源大概是这几种:原版CD、电驴、各种网盘、0day、Soulseek、iTunes,还有一些老专辑,没有CD版,是卡带、黑胶的数字版。唱片公司只管版…
排名第一的回答没说到点上&br&有血性是不假,但拿着菜刀砍轰炸机有用么,这不是傻么。&br&三个用户数量级,一起来判断下&br&1.用微信不用虾米的&br&2.用虾米也用微信的&br&3.用虾米不用微信的&br&这三个量级肯定是1&2&3吧,支持分享到微信,能促进1向2转化,对虾米有利&br&封掉分享到微信,首先损失了1向2的转化,看起来目标是希望2向3转化,但就算成功了,离占最大头的1也远着呢,根本对微信不伤筋动骨。&br&七伤拳打反了吧??&br&除此之外,基于常识来判断一下,如果虾米和微信你非得卸载一个,你选择哪个?&br&寒战里面李文辉说过:香港是可以没有警察,还是可以没有廉政公署&br&如果虾米的PM真是发自内心想这么干了,那就是自不量力了(我觉得他们不是发自内心的)&br&在互联网上,对于用户来说,关系链转换成本 & 工具类软件切换成本&br&360在怎么死在沙滩上都给大家做示范了,阿里想再被浪拍一次?&br&革掉微信命的是做出并推广出下一个微信或下一个qq,来往也许有机会做到,但肯定不是靠虾米取消分享,甚至也不是靠100个虾米取消分享
排名第一的回答没说到点上有血性是不假,但拿着菜刀砍轰炸机有用么,这不是傻么。三个用户数量级,一起来判断下1.用微信不用虾米的2.用虾米也用微信的3.用虾米不用微信的这三个量级肯定是1&2&3吧,支持分享到微信,能促进1向2转化,对虾米有利封掉分享到微…
都是扯淡。&br&&br&再不融资就过不了冬了,但之前的投资者盛大搅局(盛大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投资者),别的投资者又进不来,只能卖,阿里巴巴捡了个不小的便宜,关系熟,杀价,拖到不能拖的时候,各种苛刻条件虾米也只得答应。&br&&br&别提各种狗屁原因了。
都是扯淡。再不融资就过不了冬了,但之前的投资者盛大搅局(盛大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投资者),别的投资者又进不来,只能卖,阿里巴巴捡了个不小的便宜,关系熟,杀价,拖到不能拖的时候,各种苛刻条件虾米也只得答应。别提各种狗屁原因了。
用户创建的歌单,当然归用户所用,怎么能说是虾米的呢!!!用户当然也有权转移啊,这个我想虾米管不着啊!&br&虾米赶紧改进客户端吧,做的烂拦不住别人朝网易走的~
用户创建的歌单,当然归用户所用,怎么能说是虾米的呢!!!用户当然也有权转移啊,这个我想虾米管不着啊!虾米赶紧改进客户端吧,做的烂拦不住别人朝网易走的~
感谢邀请。
&br&&br& 乐评在虾米的定位里不低。
&br& 互联网上有种不太好的趋势,认真听歌的人少了,听歌同时看歌词的人少了,听后专门写一篇文字分享出来的人少了...
&br& 喜欢电台,喜欢各种形势随便听,专辑概念被淡化,分享到微博的时候写几个字就算尽了义务...
&br&&br& 碎片化不止发生在音乐里,博客已经没多少人还坚持在写,
&br& 虾米的乐评从诞生起就有个规定,“不少于300字”,希望发表乐评的人对专辑有诚意,这也许是让乐评数量变少的原因之一。
&br&&br&&strong&虾米有一些值得关注的乐评人:&/strong&
&br&&br&雁渡寒潭 &a href=&/u/22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226&/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慕容小虫 &a href=&/u/44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447&/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 三石一声
&a href=&/u/204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2044&/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Zhangsir &a href=&/u/234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2349&/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蓝蝴蝶@乐评人 &a href=&/u/384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3845&/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耳东 &a href=&/u/724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7242&/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Zesty &a href=&/u/11436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114366&/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兔袋与三明治团 &a href=&/u/11775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117758&/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迷失深蓝 &a href=&/u/53266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532661&/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愛永 &a href=&/u/63890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638905&/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河伯Herbert &a href=&/u/185484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1854842&/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黄色潜水艇 &a href=&/u/658263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6582630&/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 乐评人写乐评的数量也在降低。&br&&br& 我们有持续在寻找乐评,放在“受欢迎的乐评”里 &a href=&/music/commen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usic/commen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感谢邀请。 乐评在虾米的定位里不低。 互联网上有种不太好的趋势,认真听歌的人少了,听歌同时看歌词的人少了,听后专门写一篇文字分享出来的人少了... 喜欢电台,喜欢各种形势随便听,专辑概念被淡化,分享到微博的时候写几个字就算尽了义务... 碎片化不止…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句话“你iPhone里的无损可能不是正版,你面前那个憨厚农民工兄弟手中山寨机里的凤凰传奇可能是正版” 原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说的是你在网上到处淘的无损可能都是盗版 农民工兄弟因为没有电脑没有你那样获取音乐的途径 就打个12530花几元下载了《月亮之上》&br&此时你听的可能是盗版 而他那毫无音质可言的大喇叭放的可是正版音乐&br&&br&原PO举这个栗子 我想不是说教 也不是歧视 只是用极端的事物对比来体现冲突感&br&&br&换言之正不正版 不在乎音质如何 而是 是否具备合法授权&br&&br&以上 请大家有条件还是要支持正版 无论是音乐 游戏 还是app 都是一样(谢谢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句话“你iPhone里的无损可能不是正版,你面前那个憨厚农民工兄弟手中山寨机里的凤凰传奇可能是正版” 原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说的是你在网上到处淘的无损可能都是盗版 农民工兄弟因为没有电脑没有你那样获取音乐的途径 就打个12530花几元下…
9月7日&br&今天无意间分享到新浪微博的虾米音乐,发现:“本多媒体内容由于版权问题无法播放,请点击原链接查看。”&br&表示可以接受。开放平台的态度表现是文雅的,而不应该是粗暴的。&br&==========================================================&br&7.30日&br&发现虾米分享到新浪微博的内容已经出现了虾米播放器。支持新浪的这次修正。&br&对第三方开发者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br&毕竟,无论从苹果还是微软的开发者大会上,都传递出来一个信息:平台争夺的最终是开发者资源&br&===========================================================&br&这是一次非常不好的示范。&br&&br&现在是日 20:52&br&刚才测试从虾米分享到新浪微博,没有成功。在新浪微博上直接复制虾米单曲播放页,可以收听……&br&&b&但是&/b&,用的播放器是新浪微博的。&br&于是&b&没有专辑封面&/b&,于是&b&加收藏的操作是新浪乐库的收藏&/b&。&br&&br&现在相当于,只用虾米的歌曲的内容和流量,而回报给虾米的只有一个“虾”字……和一个非常小的跳转链接。这相当于直接给了新浪微博“开放平台”重新下了定义。&br&这是一次亲者痛,仇者快的体验。我相信,更多的第三方合作者感到了寒意。&br&让人不禁联想:音乐内容,只是一个开始。&br&&br&我对这次事件,非常难过。新浪是我热爱的一个公司,虾米是在互联网数字音乐做得最好的公司,两家公司我都非常尊敬,这两件事都毋庸置疑。。(虽然三表哥一直在骂新浪SB,keso也只更新操作体验巨差的腾迅微博)&br&&br&放眼早期中文新闻网站,新浪一直做得较公正、客观和平和。即没有像搜狐那样,做成charlies的个人行程汇报,也不像网易一样靠博出位吸引眼球。新浪也一直是最少引起产品经理、互联网从业者的质疑的网站。产品做得有自己的特点(无论好坏……一看就是门户范儿),也为自己赢得了尊严。&br&&br&可是……&br&放眼四海,我还没有见过一家“开放”平台这么搞。这种利益熏心的作法,我觉得即便是腾迅、360也想不出来、做不到的。&br&我只能暂且以小人之心,认为出这个方案的产品经理,是想毁了新浪微博。&br&&br&新浪微博在微博这个市场是不可否认的一家独大,用户关系建立的也非常缜密绵长,但现在绝不是没有竞争对手。这种错误是灾难性的。&br&音乐产品想做出来,是非常难。但用这种方法,我十分不可理解。可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br&&br&我仍记得南瓜说过:在中国创业的公司,只能野蛮生长,环境太恶劣……&br&我真没想到,能恶劣到这个地步……&br&&br&我想借这个地方,问问中国的产品经理们,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产品:&br&1、完全的抄袭。&br&2、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记录用户的使用记录或通话记录、聊天记录。&br&3、涉及付费陷阱。&br&4、为了push内容、广告,不顾用户体验。&br&5、把每一段代码都混淆一次,连js也不放过。宁愿损失用户访问速度、流量、体验,也要把代码搞得别人看不懂……&br&6、……&br&&br&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们,请给自己一些尊严、一些理想、一些真正开放的精神。&br&请珍惜自己的名声,未来等自己老了,问心无愧的说:我做过一个还不错的产品,我自己想的……我没损害过合作伙伴的利益,我为中国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多少还做了一些贡献……&br&&br&这世界除了“成王败寇”之外,还有一些东西也很重要。&br&========================================&br&补充:&br&对@张胡斌 乎友的回复:&br&1、虾米CEO的看法不知道能不能代表官方啊……&br&不过生意还得做……哎……&br&2、合法与否一直不在讨论的范围内。讨论这个有意义么?&br&如果合法的都是正确的,那这世界没法聊了。捡钱不还,合法;先离婚再和小三结婚,合法;老人被撞,躺在路上,不理不问,合法。这就不是什么合不合法的事儿!&br&&br&我觉得吧,讨论这件事的正确立场是:怎么去经营和管理开放平台,让大家共赢,而不是这事情可以不可以这么做。&br&其实你怎么做都可以,是不是符合道德和常理,是不是为大家都好,这些只是存乎一心。&br&&br&你这个观点,实在不足与论。&br&并且我为部分知乎员工(@OurDearAmy、@李奇、@黄继新)给的赞成,表示遗憾。对知乎这种态度表示不能理解。
9月7日今天无意间分享到新浪微博的虾米音乐,发现:“本多媒体内容由于版权问题无法播放,请点击原链接查看。”表示可以接受。开放平台的态度表现是文雅的,而不应该是粗暴的。==========================================================7.30日发现虾米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海歌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