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走下坡路公司是否会像二十年前的ibm公司一样走下下坡路?

为什么苹果以前封闭就失败了,现在的苹果还是封闭的,它却成功了?
按投票排序
怒答。首先得说,成功还是失败,是个阶段性指标。苹果的策略到目前为止没失败,不代表过两年也不失败。但,将苹果的成功和失败归结为封闭,是个将复杂局面过分简化的说法,不太可取。简单比较一下 2008 年以来,苹果在移动上的成就,与 1984 年前后的区别:第一,乔布斯治下的苹果一直是一家追求提供完整体验的公司,这意味着它要有从软件到硬件的控制力。那就必须得承认,这种控制力是与时俱进的:当年麦金塔电脑虽然也是惊世之作,但别忘了,那不过是个小团队的孤军奋战,你看那段时间的历史,乔布斯老得跑到日本去取经、去谈判,跑到德国去找工业设计外包,连鼠标都是在硅谷找的设计公司外包的,诸如此类。虽然是横空出世的产品,但更多是理念上的,从硬件配置、性价比上,确非跨时代。但二十多年过去,苹果早已变成行业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公司:苹果可以优先享受所有的新技术、新生产工艺、新材料,甚至很多关键物件的工厂他们都参与投资了,甚至把某些零部件买断,这就让苹果获得了两个相对业界绝大的优势:核心技术的排他权或优先权,及性价比。想想,从金刚玻璃、多点触控,到 10 寸屏,到视网膜显示屏,光在显示这条线上,苹果一直是压着行业走,至少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差的。这是多大的价值?再想想,以前大家都说苹果的东西贵,但那怎么也是几年前了,现在 Macbook Air、iPad 的性价比,有什么同类产品可以做到?独家技术和性价比,就像倚天剑和屠龙刀一样,拥有一样就可以号令江湖了,可今天苹果同时拥有两者:它有的时候打新技术牌,有的时候打性价比牌,有的时候混着打。这确保了苹果是今天出货量最大的厂商之一,和利润最丰厚的厂商,没有之一。手中有量,心中不慌啊。第二,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想成为一个平台,必须有足够大的开发者群体构成产业链,形成生态系统。说白了,能给别人分钱。当年麦金塔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帮产业链上的其他人赚足够多的钱。而相对的,兼容机最大的价值就是量大,为 Wintel 开发软件,能养活自己,甚至能赚大钱。想想有多少公司是靠 Wintel 起来的?EA, Blizzard, Intuit, Lotus, Adobe... 当年 Adobe 还是苹果投资的,但因为苹果销量不够大,在乔布斯回归苹果时,Adobe 都不开发适配苹果的软件了。但现在 iOS 互惠的产业链,大家都看得到。这世界上至少有几十万家小公司在 iOS 相关的产业链上发展,甚至有些人赚到了大钱(Angry Birds),有些人因此成为数十亿美元公司(Square, Instagram)。众所周知,封闭和开放是利弊互现的:而现在苹果正享受着封闭带来的好处(统一、不需要大量适配、能够开发出最高品质的产品、一揽子解决支付问题等等),但它又没有遭受封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销量达不到 critical mass)。所以产业链在跟着苹果走,而不是跟着 Android 走。至少在短期内,我们还看不到 Android 在统领开发者这件事儿上完成大翻盘。第三,还有更多的理由可以列进来:品牌(一个销量增加 200% 的光环),网络效应(苹果用户特有的存在感是一种变相传销),经验(圣斗士是不会两次输给同一招的!)等等,这都是当年的苹果所不具备的。但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前面提到的两点:出货量 + 生态系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封闭”的苹果刀枪不入了。它依然有很险峻的挑战要面对:一个是,如果说过去几年苹果享受着新技术带来的光环,比如它有视网膜显示屏而同行没有,那它就赢了。可当几个核心指标都达到了一个阈值,接下来的变化就不那么吸引人了,无论电池、CPU 还是屏幕、相机,如果苹果找不到新的能显著超越竞争对手的技术,那行业规则就会从“同样的价钱,买更好的技术”变成“更低的价格,买同样的技术”,那个时候苹果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第二是,虽然苹果拥有着近乎无敌的产业控制力,但还有一家公司也有类似的能力,就是三星。韩国同学们是真真正正的拥有一条自己的端到端的产业链……那么,在拼性价比的时候,它至少不会输给库克。第三是,安卓还是在实实在在的成长。它终归还是得让苹果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不过,话说回来,过去十年来,苹果一直是靠享受“头啖汤”获取利润的,它的问题有且只有一个:能不能找到下一个大市场并把它初期最丰厚的利润刮走。只要能,封闭还是开放,并不重要。
苹果在80-90年代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封闭导致的!到今天看看,当年走开放体系的PC厂商们大部分都没有好下场,IBM卖了PC业务,Gateway没了,Compaq没了,HP和Dell在苦苦挣扎。对比今天苹果的Mac业务持续增长和利润率,你能说苹果封闭是失败的吗?从漫长的30年历史来看,走封闭路线的苹果笑到了最后。第一代Macintosh不太成功主要是因为产品过于超前,而且价格偏高,且产品定位在于教育和家庭市场,市场有限,因为当年电脑主要的市场在企业需求,而不是教育和家庭需求上,没有找对市场方向。当然,乔布斯或者说苹果的基因到现在也是教育和个人市场,在企业市场一直不太灵光,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搞Next商业很失败的原因:基因不对。多说两句:斯卡利在赶走乔布斯以后一直坚持了封闭策略,并且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了苹果的持续增长。90年代以后年苹果在Windows3.1冲击下开始下滑(败在产品不如Windows了,而不是封闭问题),93年董事会要求开放MacOS操作系统授权,但斯卡利坚持封闭,所以被董事会fire了。93-97年开放授权MacOS才让苹果迅速的滑向了破产的边缘,到97年中乔布斯掌权以后又封闭了MacOS,苹果开始复兴。这段历史很耐人寻味:苹果封闭的时候总是强大的,盲目开放了就完蛋了。所以纵观整个90年代苹果的兴衰史,苹果衰落不在于封闭,而在于产品做不过竞争对手微软了。一种说法认为当年苹果应该放弃硬件,授权MacOS操作系统,这样就没有后来的微软了。即便不考虑乔布斯被阿兰凯洗脑的那句名言:“每个热爱软件的人都应该自己做硬件”,实际上苹果公司如果想尝试兼容各种硬件,妥协各种兼容性,没有软件和硬件的配合,操作系统的开发难度会指数级上升,MacOS操作系统绝对不会比同时代的Windows更好。事实上微软也是在80年代初就秘密研发Windows,为何搞了10年才成功?看过《苹果往事》那本书的人应该印象深刻,在80年代初硬件那么有限的条件下,如果不是Mac软件硬件工程师紧密配合,MacOS这种图形操作系统绝不可能出现在那一代硬件上。苹果的兴衰历史和封闭不封闭没什么关系,主要在于产品的竞争力上,如果什么时候苹果的产品软件和硬件都不如竞争对手了,那就真正到了快完蛋的时候了。
封闭其实是苹果竞争对手进行偷换概念的误导。封闭对普通用户来说并非逊于开放Linux足够开放,普通用户会觉得它用户体验出色吗?大众会本能的以为开放比封闭好,却并不清楚开放意味着什么。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苹果的成功和失败,和所谓的开放与否关系不大。这是一间一直坚持创新和少妥协的卓越公司,中途曾经一度偏离了一点方向(跟天才乔布斯离开也有关)。
因爲一個東西成不成功不是因爲開放或封閉,而是因爲好不好。如果開放好,就開放,如果封閉好,就封閉。Be pragmatic, not ideological。
苹果不是因封闭而成功的,是因开放而成功的。原先的苹果电脑,只能装苹果系统,不能安装 Windows。后来的苹果电脑改用 intel ,并且官方支持安装 Windows 以及 Linux 等各种系统。这是一种典型的毋庸置疑的开放,而这种开放的后果是:Mac 电脑的销量井喷。苹果电脑改用 intel cpu 之后的那一年,销量增长率达到了极其恐怖的速度。这足以证明开放的优势。原先的 iPod ,其工业设计以及功能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但是这个 iPod 上无法进行任何自定义的操作,无法通过编程来扩展。后来的 iPod ,增加了各种功能,甚至增加了手机功能(其实 iPhone 就是一个增加了手机功能的 iPod 而已),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允许开发者自己写程序在上面跑的功能,还增加了 appstore 让你发布交流自己写的程序。于是,开放又一次成功了。严格的说,你只能指责苹果不够开放,但不能说苹果不开放,因为苹果最大的两个成功,都是因为开放所致。
现在应该说苹果没有封闭,而是有限开放。某些时候没有边界其实是很可怕的windows的平台开放性兼容了众多的软件,也催生了病毒。达人们当然不喜欢不能自由驰骋的平台但是苹果毕竟是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客户面对的是那些普通用户,谁会没事编个东西玩玩测测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开放过头的话反而会伤害商业利益。Andriod算是很开放,但是它的结构非常碎片话,兼容性比IOS差太远了。这个就造成了它硬件的支持成本很高,造成了利润率的下降。
以前苹果的产品定价明显过高,这几年变得合理多了更重要的是,自从苹果换用Intel CPU以后,苹果电脑既能运行Mac OS X又能运行Windows,一下子就成了很多人心中“划算”的电脑了
开放和封闭历来都是伪命题。做平台的,要在开放和封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技术和商业两方面都要找到这个平衡。很显然,微软/Intel找到了这个平衡,苹果也找到了这个平衡,桌面Linux、Android都没有找到。开源是对商业的反动。因为商业就是靠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开源完全打破了供求关系。适当的封闭能够保证供求关系,保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盈利能力;适当的开放能够保证商业链条的建立,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过度开放和过度封闭都不是好现象。
所以说人们都喜欢失败了以后找原因,失败了,原因就是XXX,成功了,原因还是XXX。说白了,失败的东西什么都是不对的,成功的东西什么都是对的,这样就对了
我这里将问题中的封闭理解为不提供硬件标准(也许也没有标准)和操作系统不对其他平台授权,而不是操作系统的封闭(事实上,很多人对操作系统开放的理解不一样,有的认为是完全开源,有的认为是开放开发平台。)。而我将问题中提到的成功,理解为商业上的成功,即为从市场上赚到更多的利润。范凯(Robbin)的观点,我不能全部认同。——“苹果的兴衰历史和封闭不封闭没什么关系,主要在于产品的竞争力上,如果什么时候苹果的产品软件和硬件都不如竞争对手了,那就真正到了快完蛋的时候了。”封闭导致成本相对较高,而成本肯定是影响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PC时代和智能机时代的背景是有差别的。对多数用户来说,当时PC是从没有到拥有。而智能机时代,是从一个只有简单的手机升级为一个具备更多功能的手机。一个是革命,一个是升级。而成本对于革命性的产品尤其重要,看看福特汽车当初成功的例子就知道了。在IT行业,是赢者通吃的,微软和英特尔通过成本优势占领市场以后,竞争对手自然死翘翘。那么苹果为什么能在智能机的时代崛起。成本法则不管用了吗?当然不是。首先我想说,苹果真不算贵。苹果成本控制和定价非常出色,看看iPAD的定价,看看iPhone的合约价。相比那时候一台麦金塔电脑2.5K美刀,就算是单卖的iPhone, 对用户来说简直算赚了(说的有点夸张了) 。而且iPhone用户在手机用户的基数中还真的不大。所以成本法则没变,而是苹果把价格将下来了。其次,苹果从上一次的失败学会了建立产业生态的重要性。拉拢运营商,善待开发者,是苹果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说苹果在设备上不够开放,那么在商业合作上,他是相当Open滴。还有,产品很棒,不多说。再一次,赢者通吃原则。iPAD找不到竞争对手了。最后总结,苹果上一次失败,很大部分原因归结为封闭,设备上的封闭导致商业上的封闭。而如今苹果的成功,是他从之前的失败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也变得更开放,懂得和开发者,创作者和运营商共享利益。而说到设备上封闭性,我同意Robbin,那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当产业还处于不成熟期时,采用苹果封闭策略,由于可以掌控端端的能力,因此可以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苹果推出iPhone时,正是智能手机不成熟的时代,因此苹果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当一个产业成熟之后,技术已经普及,零部件已经标准化之后,开放系统由于在产业链方向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开放系统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当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基本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产业转换的阶段,这将是苹果这类封闭厂商走下坡路,开放厂商逐渐取得市场优势的过程。
推荐你看一本书:浪潮之巅,里面有讲到关于苹果和乔布斯从刚开始到现在的整个历程。关于苹果的成功与失败,把它归结于是否封闭,这个命题本身就不成立。我觉得它以前失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情势所逼,例如微软的崛起,压住了苹果;而现在的成功,是因为它的创新与人们日常需求的符合,例如ipod和iphone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追求,让大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仅表达下自己的看法
苹果在80-90年代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封闭导致的!到今天看看,当年走开放体系的PC厂商们大部分都没有好下场,IBM卖了PC业务,Gateway没了,Compaq没了,HP和Dell在苦苦挣扎。对比今天苹果的Mac业务持续增长和利润率,你能说苹果封闭是失败的吗?从漫长的30年历史来看,走封闭路线的苹果笑到了最后。第一代Macintosh不太成功主要是因为产品过于超前,而且价格偏高,且产品定位在于教育和家庭市场,市场有限,因为当年电脑主要的市场在企业需求,而不是教育和家庭需求上,没有找对市场方向。当然,乔布斯或者说苹果的基因到现在也是教育和个人市场,在企业市场一直不太灵光,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搞Next商业很失败的原因:基因不对。多说两句:斯卡利在赶走乔布斯以后一直坚持了封闭策略,并且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了苹果的持续增长。90年代以后年苹果在Windows3.1冲击下开始下滑(败在产品不如Windows了,而不是封闭问题),93年董事会要求开放MacOS操作系统授权,但斯卡利坚持封闭,所以被董事会fire了。93-97年开放授权MacOS才让苹果迅速的滑向了破产的边缘,到97年中乔布斯掌权以后又封闭了MacOS,苹果开始复兴。这段历史很耐人寻味:苹果封闭的时候总是强大的,盲目开放了就完蛋了。所以纵观整个90年代苹果的兴衰史,苹果衰落不在于封闭,而在于产品做不过竞争对手微软了。一种说法认为当年苹果应该放弃硬件,授权MacOS操作系统,这样就没有后来的微软了。即便不考虑乔布斯被阿兰凯洗脑的那句名言:“每个热爱软件的人都应该自己做硬件”,实际上苹果公司如果想尝试兼容各种硬件,妥协各种兼容性,没有软件和硬件的配合,操作系统的开发难度会指数级上升,MacOS操作系统绝对不会比同时代的Windows更好。事实上微软也是在80年代初就秘密研发Windows,为何搞了10年才成功?看过《苹果往事》那本书的人应该印象深刻,在80年代初硬件那么有限的条件下,如果不是Mac软件硬件工程师紧密配合,MacOS这种图形操作系统绝不可能出现在那一代硬件上。苹果的兴衰历史和封闭不封闭没什么关系,主要在于产品的竞争力上,如果什么时候苹果的产品软件和硬件都不如竞争对手了,那就真正到了快完蛋的时候了。
因为苹果成功了,才造就了现在很多人提的苹果模式。并不是因为它选对了模式才造就了它的成功。模式这个词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
做事情,有的时候人多力量大,有的时候人多力量散。不同时期,不同事情,需要的做事方法不同。早期pc是人多力量大,封闭的苹果就失败了。现在的手机是人多力量散,封闭的苹果就成功了。等到再次出现人多力量大的局势,苹果又将失败。
以前的封闭是为了,“封闭”而封闭现在的封闭是为了,用户体验而封闭。结局当然不一样。
因为电池和专注。电池。从iPod,iPhone到iPad,背后是娱乐,生活和办公的移动化趋势。而移动的最大限制是电池。在一个由电池所限制的系统,只有硬件和软件结合,才能实现各功能的最优化--比如图像处理,而能将软硬真正集成到一起的只有一家:Apple。专注。Steve Jobs 从创立Apple开始到NEXT到重返Apple,他从来没偏离过这一原则--软硬结合,当他熬过固定办公的PC时代,移动时代的荣耀只是水到渠成。最后。Android不是Apple 的对手,Android只是开路播种的,而Apple才是收割机。Apple只有一个对手,就是Windows(它也是封闭系统)。
大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培育庞大的产业生态,并把自己变成该产业生态体系的核心。简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1976年,APPLE公司由两个Steve在一间车库里创立。其中一个就是被誉为在美国历史上可与福特和爱迪生比肩的美国产业巨人Steve P Jobs(以下简称乔布斯)。当年,乔布斯年仅21岁。两位创始人因个人兴趣利用一些电子元件拼装出第一台个人电脑样机APPLE-I后获得了一笔微不足道的风险投资。随后他们开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个人电脑APPLE-II并且迅速实现商业化销售。APPLE-II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使得APPLE公司在创立四年后旋即IPO,成功登陆美国创业板NASDAQ,成为美国资本市场耀眼的新星。很快,APPLE公司的业务被美国计算机巨头IBM盯上。IBM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公司,早年靠磅秤、打孔计算机等产品起家,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发展成了一家制造大型计算机的行业巨头,其计算机产品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和行业客户(IBM后来将PC业务出售给中国的联想后,继续退守原有领域)。而APPLE-II则是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简称PC。因看不惯APPLE公司独占新兴的PC市场,IBM公司宣布也跟随APPLE公司推出个人电脑,其产品简称IBM-PC。由于APPLE-II在PC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市场认同度很高,粉丝众多,IBM决定祭出一个法宝——开放IBM-PC的体系架构,允许其它厂商生产兼容机,借以冲击APPLE-II的市场份额。IBM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它有利润丰厚的大机(服务器)业务,对PC市场哪怕先把水搅浑,随便逮几条边鱼也都满足。而APPLE公司则不行,因为它的生存与发展完全依赖PC市场。与IBM对PC市场采取的开放战略相反,APPLE公司采用了封闭技术体系的战略,以防止其它兼容机厂商进来分一杯羹。IBM-PC的开放战略很快奏效。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在内的大量新兴IT公司不断加入到兼容机的生产行列,如DEC、富士通、联想、LG、康柏、DELL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降低制造成本,IBM和这些兼容机的同行们纷纷展开了外包行动,把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零部件外包给报价低的供应商。IBM公司甚至把PC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外包给了一间叫做微软(Microsoft)的小公司。在随后的十多年,围绕在IBM-PC周围的兼容机、计算机零部件和外设的厂商因分工推动的专业化程度迅速提高,成就了惊人的规模效应:产品的价格持续降低、性能不断提高、产能急剧提高,一个庞大的PC产业生态得以形成(除了CPU和硬盘等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绝大部分计算机配件被转包到了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进行制造)。为了与IBM及其产业生态同盟进行抗衡,APPLE公司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转入艰苦卓越的封闭式创新。在APPLE-II之后,1984年推出的新产品MAC电脑首次在业界引入鼠标,采用图形操作界面。由于图形操作界面所需的配套应用软件和硬件的性能要求与字符操作界面相比有巨大提高,光凭借APPLE公司一己之力进行软硬件全包,其开发难度可想而知。这就是导致APPLE公司的MAC系列产品一度难产的原因。为了集中精力带领研发团队进行创新技术,乔布斯为APPLE公司找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百事可乐的那个卖糖水的Sculley先生)。而这个职业经理人在入职一年后竟然因不满乔布斯团队的巨大研发投入、以及无法忍受新产品发布的遥遥无期,居然联合董事会炒了创始人乔布斯的鱿鱼。乔布斯不得不抛售了APPLE公司的全部股份、净身出户,开始二次创业。他创办了NeXT公司改行从事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图形化以避开与APPLE之间的禁业协议,他后来又收购了一间叫皮克斯的动画工作室主攻3D动画。几年后皮克斯电影公司被迪斯尼公司并购。通过换股操作,乔布斯成为迪斯尼公司的最大个人股东。就在乔布斯游离于PC主战场之外的12年里,那个叫比尔盖茨的大男生率领微软公司异军突起。微软早年靠做BASIC语言的编译系统起家,后来说服IBM将DOS的操作系统外包给微软。而微软实际上并不是DOS系统的初创者,而是从别人那里买断了QDOS的源代码经过扩展升级后再以每个拷贝收取一个License费的形式转卖给IBM,开创了软件也能赚钱的商业模式(在微软之前,软件都是以硬件厂商附赠的形式交付用户)。当比尔盖茨看到乔布斯搞出了图形化操作系统后,决定跟风,研发适合IBM-PC体系的图形化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从1985年,微软公司推出了模仿Mac OS的适合于IBM-PC体系的图形化操作界面的山寨产品Windows1.0,但这一产品并不成熟。直到1995年推出成熟产品Windows95,历经10年打磨,微软公司终于震惊了世界。而这十年时间,微软主要靠DOS系统撑着,期间研发的Windows3.1甚至都比不上Mac OS操作系统。但微软最终胜在建立产业生态上。微软做到了两点:一、软件平台化,允许其它软件厂商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各类应用系统。微软甚至出售Studio等开发工具帮助第三方软件厂商开发Windows应用软件;二、Windows支持“即插即用”,对所有遵循其接口标准的计算机硬件和配件厂商提供驱动支持。这两个法宝一出,整个PC产业界开始以微软为中心进行聚集。微软成了PC产业界之王。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中生代只知比尔盖茨而不知乔布斯的原因。1997年,在旧部的拥戴下,乔布斯回归,重新执掌APPLE公司。乔布斯首先从产品的外观设计开刀,推出iMac系列产品。其特点在于产品具有半透明的五彩缤纷的外观;简化产品结构、减少了主机与外设之间的线缆;提高了显示器的视觉效果。紧接着,APPLE又推出了同样具有迷人外观的笔记本电脑iBook系列。通过Think Different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APPLE公司重新唤起了世人的注意。乔布斯甚至与微软公司打起了专利权的官司,原因在于微软的WINDOWS系列软件侵犯了APPLE公司的Mac OS的若干专利权。为了息事宁人,比尔盖茨与乔布斯私下达成协议,专利权问题庭下和解。继而由现金储备丰厚的微软公司向APPLE注资拥有APPLE公司30%的股份以解决APPLE公司资金周转问题。同时APPLE公司宣布委托微软开发基于Mac OS的OFFICE软件,把这个大冤家拉入Mac OS的软件生态体系。经过乔布斯复出后三下五除二的几个招数下来,APPLE公司恢复了元气,开始了基于开放体系的创新之旅。年,APPLE公司小试牛刀,推出mp3播放器iPod,正式进入消费电子领域。iPod在产品外观设计上传承了i系列的精致外观。更为关键的是,它在音乐产品的来源上,开创了iTurn Channel模式(iTunes)——即:APPLE公司通过建立网上商店、签约唱片公司洽谈版权合作、实行付费下载的全新商业模式,推动了数码音乐的电子支付与分成的全新业态的形成。这一模式为后来的App Store打下基础,进而建立了以APPLE公司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APPLE在iPhone时代的巨大成功是因为它已经打通了开放式产业集群的六脉。详见我的PPT,《怎样才能成为下一个X布斯》
并不是因为封闭而不封闭的问题而是产品创新的变革优势带动了产业和封闭无关
以前失败,是因为它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当时受技术、市场的局限,这一条件还不具备,而今天的草果已经不是昔日的苹果,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他的生态系统形成了,所以它成功了。苹果公司会走下坡路么?软件质量将影响未来 - 苹果 - 科技讯-中国第一科技门户,报道最新科技新闻
> 苹果公司会走下坡路么?软件质量将影响未来
苹果公司会走下坡路么?软件质量将影响未来
  《福布斯》杂志周一发表分析文章称,苹果硬件销售强劲,用户依旧钟爱苹果产品。那么什么因素可能会导致苹果走下坡路呢?简单说,就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专注于苹果的分析师不断警告称,iOS 8和OS X Yosemite两款操作系统的发布就是苹果质量系统性下降的一个代表。
  iOS 8在发布后被曝出了多个严重漏洞,照片、铃声、数据使用、iCloud同步、蜂窝网络连接、WiFi性能、安全等功能都出现过问题。在一些不太旧的机器上,Yosemite遇到了WiFi、iCloud、用户界面、性能等方面的问题。
  一名分析师称,新版iOS和OS X系统每年一发布的时间安排以及苹果整体生态系统复杂度的增加让苹果工程师承受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Android整体市场份额继续增加,并解决了大量导致其用户体验不及iOS的碎片化和质量问题。而一位iOS资深开发者甚至将2015年命名为&Android年&。他多年来一直开发iOS应用,但是他的工作室现在80%的收入来自Android平台。
  从当前iPhone和Mac两款硬件的销量来看,苹果现在不会出现问题。用户在苹果软件上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不会阻止他们购买苹果的硬件。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模式可持续吗?
  苹果的实力源于其产品为消费者留下了很多很深的好印象。用户对苹果产品的每一次触摸,每一次滑动,每一次好的体验都会让他们在脑海中想起&苹果&。绝大多数苹果用户自然地认为,苹果下一款产品将会提供比以往更好的用户体验。
  但是当用户的期望值开始转变时,他们会以多快的速度改变之前的看法呢?从iOS 8的采用率上,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如果将iOS 8的采用率和iOS 7相比较,可以看到,iOS 8被用户采用的速度明显慢于iOS 7。iOS 7采用率在发布6周达到70%后才开始放缓,而iOS 8在仅仅发布来2周达到40%后就开始放缓。
  软件质量的下降不仅会危及苹果未来增长,还会影响用户忠诚度。苹果的问题不仅可能是缺乏合适的人才,还得需要调整当前规模庞大、更加互联的生态系统。巅峰已过,苹果开始走下坡路了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巅峰已过,苹果开始走下坡路了
2011年10月苹果公司总部,人们自发地纪念乔布斯,鲜花和照片组成了一道纪念墙。图片:Kevork Djansezian/GettyImages
(文/Dan Crow)乔布斯走了,但苹果公司的故事还远远没完。如今,苹果凭借自己高额的利润率,成为了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有着丰富且受人喜爱的一系列产品,他们招募了世界上许多一流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但是我依旧认为,这个公司的巅峰时刻已经过去,未来的几年他们将缓慢地走向下坡。
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自90年代末期加入苹果,任职软件工程师、工程部经理,在那里工作了4年。我加入的时候,苹果还处于吉尔o阿梅里奥(Gil Amelio)统治的黑暗时代,但是这个凄惨的时代伴着20世纪的结束而结束。我见证了史蒂夫o乔布斯(Steve Jobs)的回归,见证了他带领我们实现世界上最伟大的逆袭。这让我对乔布斯、对苹果公司有了深入的了解。自那以后,我便全力支持苹果,我是Mac的狂热用户。不过对于手机我还是更喜欢安卓,这也许是因为我在谷歌工作了5年。
衰落的预兆
为什么我认为苹果的巅峰时刻已过?我看到了不少他们衰落的预兆,近期最显著的就是苹果地图的问题。用一款低档次的地图来取代用户早已熟悉的谷歌地图,这无疑表示出苹果已经变味了。苹果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的原因,无一例外地是提供尽善尽美的用户体验。突然,苹果决定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为用户提供明显更次等的产品,只是为了与加强自己与谷歌在长期竞争中的砝码。这种做法如果出自微软,我们没什么好惊讶的,但是没想到苹果也会这样做。
苹果地图不是苹果走错的第一步,即使乔布斯在的时候,也未必所有的产品都能取得成功:2000年的Cube没有得到热捧;苹果早期对云服务的试水也堪称尴尬;iMovie08的推出也被证明是一个错误。没有公司是完美无缺的,但即使之前的这些产品不成功,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苹果地图出现的问题不一样。苹果公司故意放出低档次的产品,仅仅是因为他们认为,与安卓的竞争比用户体验更重要。
苹果地图最能反映苹果身上出现的变化,但它也不是唯一的预兆。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更加微妙的例证:苹果在iPad 3发布仅仅6个月后就发布了第四代iPad,而这款产品大体上就没有什么提升,反而让那些购买了iPad 3的用户感觉到不爽。这种平淡的产品升级与苹果立以为足新奇的产品理念完全不符。
更糟糕的是,苹果夸大的言辞越来越与现实脱节。乔布斯的夸张言辞和表现力令人印象深刻,我从他身上看到的是个性化和潮流,是令人惊讶的元素。但是乔布斯明白,当他夸下海口时,自己必须得拿出一款对应的令人惊叹的产品作为支持。乔布斯之所以能有扭曲现实的力场,是因为有iMac、iPod、iPhone和iPad的存在。它们如此特别、它们如此颠覆,使得乔布斯的口号似乎仅仅是这些产品的陪衬。
但现在,当苹果发布最新版iPad和iPhone时,他们喊出了惊人的宣传语:“我不认为我们有拿出过如此伟大的创意”, “这是iPhone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款iPhone了”。别误解我的意思,iPhone 5 的确是一款杰出的产品,它有可能是市面上最棒的智能手机。但是,iPhone 5 只不过在iPhone 4S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它的确更好,但没有苹果吹嘘的那么大的提升,iOS 6的评价也并非一致的好评。听鲍勃o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蒂姆o库克(Tim Cook)和菲尔o席勒(Phil Schiller)等人嘴上跑火车没什么,但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把一些优化称作“史上最伟大的事情”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心烦,他们对苹果的信念就会变质。乔布斯明白吹嘘和宣传之间的警戒线在哪里,但苹果如今的管理层明显对这个不大在行。
产品暴露出的问题并不是证明苹果正在走下坡路的唯一证据。苹果资深副总裁斯科特o福斯托(Scott Forstall)的离职为媒体人创造了不少的新闻,但大家也别忽视了一同离职的苹果零售副总裁约翰o布劳伊特(John Browett)。布劳伊特此前是苹果零售店Apple Store的负责人,而Apple Store是苹果十年来成功的基石。布劳伊特在这个位置上仅仅坐了七个月,坊间流传,他的一些决策独特而思考不足。布劳伊特的决策是为了公司盈利牺牲客户服务,从另一个角度例证了苹果把利润放在了用户需求之上。
这令人不解。苹果找到了成功的秘诀,可是能有史以来最有效的成功秘诀了,但他们似乎准备改变自己的战略。乔布斯时代,公司的重心是建立最优秀、最完整的用户体验,而现在他们开始更关心利益问题。自3年前iPad问世,这么长时间来他们没有拿出一款真真正正的新产品,而是在大肆吹鼓中对原产品线进行不断的升级。这里面的寓意很不易察觉。苹果依旧在为客户带来优异的产品,有出彩的iPad Mini和新款iPod Touch。但是,它们难道不略显平淡吗?
公司组织架构的问题
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在苹果身上。最明显的原因是乔布斯的离去。自从乔布斯2011年辞世之后,我们看到苹果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这些又导致近期福斯托与布劳伊特的出局。
近日绝大部分的初创企业都信奉谷歌所采用的组织哲学:极其开化的内部交流,扁平的组织架构,思路尽可能地采集于基层,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多多益善。但苹果完全相反。苹果注重保密,对此近乎偏执;苹果的管理结构层次众多;决策就是由高管决断,通过微管理单元从上向下推。苹果是乔布斯根据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来的,乔布斯的思路就是控制——具体地说,他可以直接控制苹果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在谷歌,产品绝大部分出自于自我决策的团队,所以不同产品之间没什么交集。苹果对于一款产品管得面面俱到,从处理器设计、工业设计、软件、市场,甚至连零售店都得自己操刀。苹果的这种做法想要带来正确的产品有一个前提:它需要管理最高层的那一个“大脑”拥有绝对的远见和创造力。
苹果曾拥有乔布斯,他绝对是一个做产品和市场的天才,苹果产品的质量和相容度在他的带领下一往直前。在苹果公司“指挥——行动”的管理模式下,乔布斯的想法带来了极其优异的成效,他让全苹果千千万万的员工向着自己为计算机与交流模式描绘的宏景而努力。在鼓舞、敬畏和才华共同的作用下,乔布斯成功将1996年以来苟延残喘的苹果转变成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技公司。
但是,曾经让乔布斯大展宏图的公司结构对于现今的苹果而言是一个包袱。没人能够担任乔布斯的角色,虽然有人曾尝试这样去做,尤其是福斯托。库克选择让福斯托走人,他的理由是,要为苹果建立一个更加“协作”的环境。
与谷歌的开放、协作以及轻微的结构松散相比,苹果站在了对立面。苹果的运营滴水不漏,因为它是专制独裁的管理体系。对于专制独裁体系而言,如果没有一位足够强大的领导人,组织很容易沦陷于混乱、内斗和低效能。这很有可能就是苹果未来的结局。
苹果的故事还将一直继续下去。这个公司充满了绝顶聪明的人才,他们都相信乔布斯曾绘制的宏图;苹果的现金储备多得语言无法形容,他们的利润也是高得惊人;苹果依旧生产优异的电脑、平板和手机,优异到消费者都排着队购买。苹果不像是会步诺基亚或是RIM(黑莓厂商)的后尘,它1996年前后曾徘徊在被收购的边缘上,但2002年就开始朝着世界第一的方向起飞了,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有着翻盘的经验。既然有历史,历史自然有可能会重演。
但是,苹果无可避免地难逃架构上的问题,乔布斯的离去是毁灭性的——这个公司就是为他一人量身定做的。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之后犯下的一系列错误,都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在试探失去了领袖之后该如何行事。我认为,时间会证明,苹果创新和领导的巅峰就是2012年的上半年。
从今以后,虽然这个公司将继续取得成功和辉煌,将继续创造令人惊叹的新产品,将继续大把大把地把钞票揽入怀中,但他们成功的步伐会越来越无力,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失误发生在苹果身上,我们再也看不到苹果焕发出本世纪头几年的那种执行力和智慧。我可能是错误,我也希望自己的判断是错的。
但是,有种感觉都告诉我,这次我没有看错。
编译自:《卫报》 We've passed peak Apple: it's all downhill from here
图片来源:guardian.co.uk
你可能感兴趣
反感苹果的封闭,反感苹果的高利润,反感苹果的各种不兼容。于是用安卓,用神舟,用Windows。看苹果倒霉乃人生一大乐事。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苹果躺在功劳簿上睡吧,如同第二个诺基亚。IT界更新换代很快的,技术爆炸时时在发生。哪个公司没把握好,就掉队了。90年代的摩托罗拉独霸大哥大市场,到了新世纪,诺基亚的塞班横扫千军,摩托罗拉被打的满地找牙。苹果紧紧抓住了触屏的机遇,异军突起。还有家电行业的,索尼,夏普,东芝,这几年一直亏损。他们一直死守家电行业,家电行业如今已经不是高科技的代名词了,美欧国家已经不会把赌注全压在上面。反而是卖专利,卖技术。最好的冰箱压缩机,仍然是西门子的。IBM也早早地把thinkpad卖了,这才是有远见的公司。现如今,PC行业的利润薄的可怜,惠普,宏基都是凑合过日子,如果90年代的DVD行业。谷歌在搞自动驾驶,IBM接着搞人工智能,西门子研究高效率的太阳能技术,这才是未来几十年利润的源泉。
是个开发人员就能夸夸其谈公司的兴衰。。。希望能在果壳看到的都是更为严谨的文章。。目前感觉在果壳其他方面不错,IT行业的文章质量太一般。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66)
是个开发人员就能夸夸其谈公司的兴衰。。。希望能在果壳看到的都是更为严谨的文章。。目前感觉在果壳其他方面不错,IT行业的文章质量太一般。
水果也不可能一直长期占据巅峰主导的位置,毕竟IT业是日新月异的典型行业
缺乏创新,也没有领袖式的人物
我想说,这关我毛事?又关科普毛事?
入手了iphone5真心感觉很失望,没亮点没新意,虽然轻薄了些但那也只是大小问题而没有实质改变,再加上除了apple store什么都不显示的地图。。。不说啥了,bye bye apple
嘛,还真有人不把管理当科学的。。
苹果不是向来就是“我做什么提供什么你们就用什么”么。。。所以本来也就没用户体验什么事儿吧╮(╯▽╰)╭
一个伟大的领袖不是体现他的个人才华,而是创造一种机制。即使没有他,也无大碍的机制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苹果躺在功劳簿上睡吧,如同第二个诺基亚。IT界更新换代很快的,技术爆炸时时在发生。哪个公司没把握好,就掉队了。90年代的摩托罗拉独霸大哥大市场,到了新世纪,诺基亚的塞班横扫千军,摩托罗拉被打的满地找牙。苹果紧紧抓住了触屏的机遇,异军突起。还有家电行业的,索尼,夏普,东芝,这几年一直亏损。他们一直死守家电行业,家电行业如今已经不是高科技的代名词了,美欧国家已经不会把赌注全压在上面。反而是卖专利,卖技术。最好的冰箱压缩机,仍然是西门子的。IBM也早早地把thinkpad卖了,这才是有远见的公司。现如今,PC行业的利润薄的可怜,惠普,宏基都是凑合过日子,如果90年代的DVD行业。谷歌在搞自动驾驶,IBM接着搞人工智能,西门子研究高效率的太阳能技术,这才是未来几十年利润的源泉。
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苹果躺在功劳簿上睡吧,如同第二个诺基亚。IT界更新换代很快的,技术爆炸时时在发生。哪个公司没把握好,就掉队了。90年代的摩托罗拉独霸大哥大市场,到了新世纪,诺基亚的塞班横扫千军,摩托罗拉被打的满地找牙。苹果紧紧抓住了触屏的机遇,异军突起。还有家电行业的,索尼,夏普,东芝,这几年一直亏损。他们一直死守家电行业,家电行业如今已经不是高科技的代名词了,美欧国家已经不会把赌注全压在上面。反而是卖专利,卖技术。最好的冰箱压缩机,仍然是西门子的。IBM也早早地把thinkpad卖了,这才是有远见的公司。现如今,PC行业的利润薄的可怜,惠普,宏基都是凑合过日子,如果90年代的DVD行业。谷歌在搞自动驾驶,IBM接着搞人工智能,西门子研究高效率的太阳能技术,这才是未来几十年利润的源泉。up
多些公司竞争也蛮好的,苹果不至于倒。来自
唱衰苹果的太多了。新产品触不到消费者的G点是个问题,看明年产品吧。
计算机系研究生,硬件开发工程师
的话:苹果不是向来就是“我做什么提供什么你们就用什么”么。。。所以本来也就没用户体验什么事儿吧╮(╯▽╰)╭原先用户是别扭受 JOBS说我就这么设计了怎么着吧 你们爱用不用哼用户拿回来发现哎呦其实还挺好用的 现在用户被安卓口味也提高了 但是苹果这边的领导水平却下降了用户拿回来发现哎呦草泥马什么玩意儿
在想如果苹果不行了换什么手机好。。。安卓用不惯,黑莓也快挂了。。。
花无百日红啊,历史规律么
我觉得只有一点,之前苹果公司市值升到第一时,我就觉得它肯定要衰落了,物极必反,花开花落,自然规律,当爬到一座山的顶峰的时候,剩下的路只有下山,但重要是未来它能否再次登上另一座山的巅峰
的话:在想如果苹果不行了换什么手机好。。。安卓用不惯,黑莓也快挂了。。。用wp8吧
据说这个系统还不错
的话:用wp8吧 据说这个系统还不错要是真的好,咋没见周围有几个人用呢。。。
希望苹果能继续创新,引领潮流、
在乔布斯时代,我买数码产品只考虑我苹果有这种产品吗,和多少钱两个问题,因为乔布斯已经帮我们选择好了,他的产品是优秀的。现在买数码我要考虑那家公司好,哪个型号好,还有哪个性价比高等等一些列问题,因为苹果给了我们一堆平庸而且和其他公司毫无区别的产品。
的话:要是真的好,咋没见周围有几个人用呢。。。wp8的机器开没开卖。快了,最近几天国外就有了,国内12月也能买到行货了
现在好像也没见到大面积的苹果脑残粉了。乔布斯在世的时候,稍微说点苹果的坏话,立马一群人上来喷你。
虽然一直没买苹果,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从1到4S,每次都能引起我的赞叹:“这手机,做的真漂亮····”但5,“哦,也就那样吧”乔教主手上有好产品,然后他那种能把产品“转化“”夸张“为致命吸引力的能力···双剑合璧,无往不利····
没有创新之后,只能等着别人追上。偌大蛋糕摆那,大家都会千方百计去分一杯羹。
反感苹果的封闭,反感苹果的高利润,反感苹果的各种不兼容。于是用安卓,用神舟,用Windows。看苹果倒霉乃人生一大乐事。
看见IPAD4我就很不爽,作为一个大家有期望的公司,这么做太伤消费者了,谁知道我买了IPAD4会不会很快又IPAD5。
苹果的衰落会彰显乔布斯的伟大,毕竟这是一家只有他才能管理的公司。
其实吧,觉得苹果的起伏未必是件坏事,对苹果来说可以警醒自己,加快创新步伐;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去购买更好的产品。感觉苹果正在从教主的影子中走出来,去尝试新的东西,尽管目前看来没有成效,但是我认为是件好事儿,毕竟IT产业是不允许墨守成规的。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