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电子产品产品如何保护快消失的语言,有什么例子?

CCTV-新闻频道
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促进祖国语言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在线谈文化保护等问题
责编:晓星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怎样用数学保护濒危语言?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怎样用数学保护濒危语言?
保护快要消失的语言?保护文化多样性 数学有哪些特别的应用
据统计,平均每 14 天就有一种语言消亡。虽然不少语言的消失与种族的灭亡有关,但现如今这个现象则主要源于多语言社会中的人们选择一种外来强势语言,逐渐放弃母语。大规模的语言消亡无疑是一个悲剧,试想全世界最后只剩下两三种语言,那多乏味。
不过别担心,数学家又来拯救世界了。圣塔菲研究所的Anne Kandler对一种濒于消亡的苏格兰盖尔语(Gaelic)进行了研究,推算出每年有 860 个说英语的当地苏格兰人学习盖尔语,可以保证盖尔语和英语在苏格兰共存下去。这个结论有助于政府及时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她是如何算出来的?让我们来一看究竟。
两种语言如何共存
在一个存在多种语言或者方言的社会中,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分工,这导致了语言选择的问题。如果人们减少对某种语言的使用,对整个社区或族群来说,最终这种语言就可能会被另一种语言取代。一个实例是,从清朝开始满语逐步被汉语取代,目前掌握满文的人只剩下黑龙江少数乡镇的几十个老人和一些满语语言学者,这就是满族典型的语言转移(language shift)现象。
问题是两种语言可能共存吗?可能。有语言学家提出,这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使用模式——双言(diglossia)来实现。双言的典型特征是不同种类的语言在使用范围上有严格的区分。其中高阶语(high variety)用于并只用于正式的官方场合或机构中;而低阶语(low variety)只用于私人和日常生活领域。理论上,这种严格区分会让人们根据社交场合来选择语言,而这种选择不会导致社会等级身份的高低变化,因为人人如此。人们对于在某种场合应该使用什么语言有所偏好,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极少使用高阶语(例如普通话),这保证了低阶语(例如方言)的广泛使用并一代代传承下去,产生客观上的语言维持效果。不过现实情况是,并不存在严格的双言状态,越来越多的小孩在家中也使用普通话,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区隔。
弱势语言的衰弱
如果不能共存,必然有一种语言会逐渐衰弱。以前面提到的盖尔语为例,盖尔语曾是苏格兰高地与西部地区的主要语言,当时使用英语和与英语非常接近的苏格兰语(Scots)的人主要集中在低地地区。下图展示了 100 多年来盖尔语衰弱的过程,其中红色、橙色和黄色分别表示一个教区中 75%-100% 、 50%-74.9% 及 25%-49.9% 的人口使用盖尔语,白色区域表示当地只有不足 25% 的人在使用盖尔语。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因为低地地区相对高地有更多的工作和教育机会,不少高地地区的年轻人迁居低地并开始使用英语。到 2001 年,只有 52% 的盖尔语使用者居住在高地地区,于此同时使用盖尔语的人口从 1891 年的 25 万人锐减到 6.5 万,其中只用盖尔语的在 1961 年就少于 1000 人了。
盖尔语的衰弱过程
另一种濒危语言威尔士语趋近消亡的速度也同样迅速,虽然在 1961 年威尔士还有大量教区有 50% 以上的人在说威尔士语,但到 1981 年,只剩下 2 万多人(约 0.8% 的总人口)在使用威尔士语作为唯一的语言。威尔士当地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问题,在 1970 年代开展语言复兴计划,创造了很多条件来鼓励稳定的双语化。
化学反应般的语言扩散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研究人员是如何算出“每年需要有 860 个说英语的当地苏格兰人学习盖尔语”?在这个问题中,我们的研究对象非常明确,就是地区使用各种语言的人口数。影响语言使用人口的因素很多,Anne Kandler 将其归于两大类。一类是内部补充能力,这包括了生育率、死亡率、移入和移出当地的人口;另一类是因为语言转移而引起的使用某种语言的人口增减,这里用 c ij 来代表i语言对 j 语言使用者的吸引力,这个数值越大,就表示 j 语言的使用者越可能转而采用 i 语言。
如果把问题进一步抽象化,不难看出它是两个对象在特定空间内相互作用、互相扩散渗透并最终达到平衡的过程。这非常类似于化学反应。
Anne Kandler 正是选择扩散-反应方程来描绘两种语言使用者在某个研究地区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她建立了一个基本模型,如下图。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我们可以忽略那些豆芽菜一样的算符,以第一式为例来逐项做个简要的介绍。红线部分代表了在某个地点使用语言 A 的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蓝线部分是使用 A 语言的人在研究地区内某点扩散开来的能力,相当于化学反应中原料扩散的能力。淡蓝色部分代表了补给,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通过生育新增加的使用 A 语言的人,在化学反应中相当于在反应的同时补充参加反应的化学原料。最后蓝绿色的部分代表了因为语言等级(或者说吸引力)而带来的语言转移(即扩散-反应方程的“反应”项),在化学反应中,它就代表了化学反应对系统内各物质的作用。
同样的,也可以写出上面模型中关于另外几个语言状况的反应-扩散方程。接下来就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人口普查数据(此时,已知量是使用各语言人口的数值与其变化率),拟合出各项参数。这项研究能够得以完成,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苏格兰和威尔士具有长达近百年的人口普查和可供语言学研究进行分析的数据基础。利用这个模型研究者就可以反过来估计出未来使用各语言人口的趋势。
如果把政府干预也算进来
但这个模型并不完美:首先在上述模型描述的社会中,语言使用者会从单语人变成双语人完全只是弱势语言被强势语言取代过程中所不得不经历的过渡状态。其次,它很难表示出政策制定者对于语言的干预能力,实际上语言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通过立法要求在某些领域只使用弱势语言、加大“招募”或“培训”弱势语言者的力度等方法来实现稳定的双语状态。
Anne Kandler 据此做出改进。在双言社会中,虽然强势语言在大多数社会领域都如上述模型所描述的那样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弱势语言依然能在某些领域占据主导。低阶语言的使用者要进入高阶语言为主导的社会领域,则需要学习高阶语言,这可以用 w 3 u 3 来表示,其中 w 3 为进入该社会领域的必要性。只要低阶语言还有用武之地(比如一些地区级别的商业、服务性或社交活动),也会吸引一部分使用高阶语言的单语人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 w 1 r( u 2 ) u 1 , w 1 为进入该社会领域的必要性,r( u 2 ) 表示低阶语言被使用的频率,当双语人群很大的时候,这个值为 1,反之为 0。
在调整之前,我们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自 1901 到 1970 年威尔士地区当地语言与英语使用者的变化,但由于威尔士政府 40 余年来对威尔士语的积极干预,它很明显地失效了。调整后的模型则能较好地反映出政府干预后的威尔士地区双言使用人口企稳的总体趋势。这促使 Anne Kandler 将模型用到了对保护盖尔语政策的研究上,计算表明,为了达到稳定的双语状态,大约每年需要860个英语使用者开始使用盖尔语。如果苏格兰人自己能够意识到保护盖尔语的重要性,把下一代人学习盖尔语的比例提高一倍,达到约 340 个苏格兰孩子从小接受盖尔语教育,这个数字可以进一步减少到 440 人左右。
编辑注: 感谢剑桥语言学者 @瓜啊之大清新(微博ID)对本文的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
滿語的例子不妥,因為察布查爾的錫伯人還是說滿語的
表示果断前排再看文章
试想全世界最后只剩下两三种语言,那多。。。。
还要学好数学...
支持文中“高低阶”状态。如果我是家长,一定要自己的家人家中坚持用白话
语言灭亡理性来说绝对是好事。。。没有语言障碍,巴别塔(太空电梯?)早就建成了。。。
ALIENWARE官方账号
“每年有 860 个说英语的当地苏格兰人学习盖尔语,可以保证盖尔语和英语在苏格兰共存下去”。强烈呼吁把那些讲盖尔语的妹子送来参加非诚勿扰!把中国男仔带回去培育讲盖尔语的二代。
中國的方言多到我們自己都記不清,還想保護真是天方夜譚。就如同我們從不知道的某個物種消失了,我們有多心疼呢?感情座落在認識上吧。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每年有 860 个说英语的当地苏格兰人学习盖尔语,可以保证盖尔语和英语在苏格兰共存下去”。强烈呼吁把那些讲盖尔语的妹子送来参加非诚勿扰!把中国男仔带回去培育讲盖尔语的二代。
影响沟通,进而误解战乱什么的(利益的另说),多没什么好。
死理性终于更了。。。
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本科生,数学本科生
高阶语和低阶语。。。第一反应是《黑暗塔》啊
最后只剩C语言了。。。
很好奇,这种程度的语言保护是否有必要?
共产主义实现之后,将没有民族和国家之分,何况语言呢
试想全世界最后只剩下两三种语言,那多么的美好!不用考4,6级,看动漫不用翻译,搜索AV没压力!
为什么要保护这些小语种?
话说我的大学有满语机器翻译的项目,我的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能完全看懂满文的人只有4个了。
通信工程、计算机硕士
我想起和计算机说话只能用C语言,java语言等等。。。。和人说话还是要讲普通话。
汉语还没说好呢……每回考试英语都比语文高
樓上某位質疑保護的,語言是人類珍貴的遺產和財富啊……
克林贡语呢?
的话:我想起和计算机说话只能用C语言,java语言等等。。。。和人说话还是要讲普通话。逻辑混乱
的话:死理性终于更了。。。是啊……从我走到现在才更文
大赞用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建模的天才技巧~~上面很多人说问什么要保护语种的多样化,这个有点让我联想到有人说为什么要保护物种多样化,物竞天择,让它们自生自灭呗,不从感性的角度来看有些物种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生态环境了,人为保护只会浪费更多资源。。。。当然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不过有一点相同就是持保护观点的人的动机是什么,是出于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个人认为理性的动机才能撑到最后,但在这个例子里面,保护理由不掺杂对人类文化传承断代的惋惜之类的观点,好像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是说大多持保护观点的人可能会这么想,相比之下,我的思路是——文化融合中强势的一方会入侵弱势的文化并压缩对方的规模——这是文化交流的弱肉强食——这和自然界的弱肉强食有等同类比性吗?————(没有)————原因:人类社会权利平等,这比广义上的生命平等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和实用性。——所以————不能认为弱势文化就该被吞噬————那么我们主动保护是必要的吗————(是)————原因:(1)作为强势的我们对其进行文化入侵已经违反了上述的公平性原则
(2)几乎可以确定凭借他们的力量是做不到保护的…………保护的行为不是一种强者俯视弱小施以恩泽的行为,而是保证公平的、合理的存在。
人类会不会最终只有一种语言?
地方方言算不算? 我们这里小孩子上了学回到家只会说普通话
的话:试想全世界最后只剩下两三种语言,那多。。。。这两三种语言会迅速的分裂。
问题是多大范围内的习俗可以算弱势文化?方言要保护吗?企业文化呢?夫妻的暗语呢?引用
的话:大赞用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建模的天才技巧~~上面很多人说问什么要保护语种的多样化,这个有点让我联想到有人说为什么要保护物种多样化,物竞天择,让它们自生自灭呗,不从感性的角度来看有些物种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生态环境了,人为保护只会浪费更多资源。。。。当然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不过有一点相同就是持保护观点的人的动机是什么,是出于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个人认为理性的动机才能撑到最后,但在这个例子里面,保护理由不掺杂对人类文化传承断代的惋惜之类的观点,好像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是说大多持保护观点的人可能会这么想,相比之下,我的思路是——文化融合中强势的一方会入侵弱势的文化并压缩对方的规模——这是文化交流的弱肉强食——这和自然界的弱肉强食有等同类比性吗?————(没有)————原因:人类社会权利平等,这比广义上的生命平等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和实用性。——所以————不能认为弱势文化就该被吞噬————那么我们主动保护是必要的吗————(是)————原因:(1)作为强势的我们对其进行文化入侵已经违反了上述的公平性原则
(2)几乎可以确定凭借他们的力量是做不到保护的…………保护的行为不是一种强者俯视弱小施以恩泽的行为,而是保证公平的、合理的存在。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①大多数人一想起
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1.文章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第⑧段中加粗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所属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物种正在加速灭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3.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4.D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①大多数人一想起”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方法、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语文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从而区别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
二、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三、分辨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其作用。
四、理清说明顺序。
五、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六、理解并分析说明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七、从说明文中获取知识信息,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说明文阅读步骤:
第一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步: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设置的每个干扰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
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
解说:根据事物的性质、功用等一定标准分门别类,逐一说明。
好处:能把复杂的事物条理分明地解说清楚。
例子:香港的中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官立学校、津贴学校、资助学校和私营学校四类,然后逐一说明它们的特色。
解说:用数据精确地说明对象。
好处:运用准确的数据,能准确和科学地显示事物的特点,增加可信性及说服力。
例子: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2006年,货运处理量约360万公吨,货物总值高达17,450亿港元。
解说:把事物的现象、状态、变化过程等具体和详细描述出来。
好处:使事物如在眼前,如临其境。
例子:海马妈妈产卵时把卵直接产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卵就在育儿袋中孵化发育。雄海马&分娩&时,用它的尾巴紧紧卷在海藻上,肌肉收缩时,身体一仰一伏地摆动,当它仰起时,育儿袋的袋口就打开,小海马就跟着出来了。
解说: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好处: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把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明白。
例子: ① 歌坛中有很多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就如天后容祖儿的勤奋。② 新高中课程的选修科目真多,较新的科目有: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科技与生活、综合科学等。
解说:引用典籍、名言、谚语、诗词、文章、传说等来说明事物。
好处: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权威,并增添趣味。
例子: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自己在京城咸阳建造了一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富丽堂皇的宫殿&&&阿房宫&。
注释:(此句引用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两句,说明阿房宫的壮丽景象。)
解说:把事物加以比较以突出所说明对象。
好处:突显事物相同或相异之处及其性质、特征。
例子:张衡的地动仪比西方的早了一千多年。
解说:以人们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喻。
好处:能把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复杂的事物变为简单,使人易于理解,把事理解说得具体及易于明白。
例子: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小鮎鱼的叫声像蜜蜂飞过,嗡嗡作响。
解说:只是解说事物的某些方面,或是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某些特点,并清楚指出对象的意义、范围或内容等。
好处:语言简明、准确,常用于解说原理和概念。
例子: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
考点名称:
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中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1)举例子:
列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
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
使用数字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不能用。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出具体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可以同类相比,也可以异类相比,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5)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如:&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或沟床不断地冲蚀挖掏,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粘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6)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做诠释法。
例:&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7)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8)摹状貌:
摹状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应归于描写。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更具体。
说明方法思路技巧:
(1)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等。
②抓首总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事物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宽窄、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可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逐段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
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5)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
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
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
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
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6)体会语言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常见说明方法与练习:
一、考查的主要方式:
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说明文中常用说明方法:
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三、说明方法的作用:
对使用某种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种说明方法的通常的作用,再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
常见说明方法的通常作用如下: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的具体事例对&&(所说明事物)的&&(历史、成就、特点等)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答题格式】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所说明事物)分门别类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条理清楚地说明所说明事物的&&特点)。
③作比较:把&&和&&(所说明事物)比较,突出强调所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地位、影响等)。
【答题格式】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同&&(所说明事物)比较,突出强调&&(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④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对&&(所说明事物)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答题格式】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所说明事物)加以揭示,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的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是修辞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答题格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所说明事物)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所说明事物)的&&的特征。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答题格式】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答题格式】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所说明事物)揭示,说明了&&的事理。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情状等)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用说明:能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答题格式】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①大多数人一想起”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科技消失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