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销售按季度分哪个季度的

不得不转的一篇好文——指尖上的营销革命(关注移动互联网、媒体、营销、广告的童鞋们看过来)
不得不转的一篇好文,关注移动互联网、媒体、营销、广告的童鞋们看过来。
如何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先机?
离开家时,忘带什么东西回去拿的几率最大?
这是笔者以前曾见到过的一个有趣调查,是钥匙?钱包?还是手机?调查结果,“回去取手机”的选择遥遥领先!
手机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此话不虚。而且这个背后是一系列庞大的数字:中国已有9亿多手机用户,3.18亿手机上网用户(CNNIC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数据)……
调查公司DCCI做过一个统计,发现:“8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在睡觉前用手机上网”。爱立信也做过一个调查:“清晨醒来,睡眼惺忪之时,会不会拿起手机翻看内容?”结果,35%的受访者会在早晨下床之前,使用他们的iPhone或Android手机,至少操作一个应用程序……
移动终端融入我们生活的程度和速度是超乎预计的。
最近一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正把我们带入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世界,而且,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速显著快于当年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
敏锐的人们会发现:任何一个被SH广泛接受的技术演进,都很可能给营销带来新的爆发平台。而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间的节点上: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快速普及,大屏幕、高分辨率、触摸屏、GPS、拍照,以及重力、光线、震动等感应器的预制……一项项技术的演进,都正在触动着营销变革的神经。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之际,营销行业板块正在发生怎样的深层变化?为企业提供了哪些独特而高效的新市场拓展工具?正是我们这个专题要展现给读者的主要内容。
比如:宝马Mini汽车在瑞典开展的一项有趣的营销活动,他们制作了一个在iPhone上使用的APP(应用程序)。在这个APP里,商家设计了一个GPS定位地图,上面显示着——一部虚拟的Mini汽车、用户本人的和其他用户的位置。只要用户到了虚拟汽车的50米内,就可以抢到这部虚拟车,但假如别的用户也在50米内,又可以跑过去抢了“你的车”,假如用户够强悍,能够“保住”自己的Mini车一周,就可以得到一部真正的Mini!推广期间,上千瑞典人在斯德哥尔摩街头奔跑……
来吧,一起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新世界!
移动互联网“撬动”新营销!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很有点像2003年之前的互联网!”
新浪全国销售总经理李想对《中外管理》说:“未来一两年,我们面临的将是行业井喷。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媒体将重新开始跑马圈地,相关的市场也在抢位:通过自己不同的定位和竞争的策略,在移动互联网市场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随着越来越多人手里的手机换成智能手机,笔记本换成Pad(平板电脑),不知你是否发现:营销的传播环境也在悄然出现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市场调研公司Compete的研究显示:在美国,43%的Twitter用户在通过移动设备登录,而Facebook的同比也有34%。在中国,数字更为可观,新浪微博的数据显示:2010年年底,38%的新浪微博用户来自移动终端,而8个月后,这一数字已超过50%!
《中外管理》采访手机阅读的领军企业维旺明科技公司时,其副总裁王洁明对这种市场的变化也深有感受:“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去年是一个拐点,iPhone、iPad都是去年火起来的。用我们一个合作的广告公司的话来说,就是:今年第一季度广告主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营销量,盖过去年一整年!去年他们做移动互联网营销方案时,需要做大量说服工作,但是今年客户直接就在说:你能不能在这个整套方案里加上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营销?”
是啊,当中国已经有9亿移动通信用户,3.18亿手机上网用户,以及6757万3G用户时(CNNIC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数据),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市场开拓机遇,谁也不能忽视了。
超越传统互联网五大特色
移动互联网营销到底有什么特色?与传统互联网相比较,我们就能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会带来什么:
一、专注阅读
李想说:互联网打败传统媒体的地方在什么地方?第一,是信息传播速度;第二,则是海量的信息。“但是再往后,传播速度已不是问题了,‘海量’反倒成为互联网的问题”,因为海量的信息导致商家都在电脑桌面上争夺用户的“眼球”,让用户不堪其扰,很难专注在一个信息上。
而在移动互联网的界面,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受智能手机界面所限(Pad为了便于携带,也都控制了显示屏大小),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信息不会太“嘈杂”,用户可以更专注地进行浏览。
王洁明举了个例子:维旺明在电子杂志平台上给奥迪做过广告,广告下方就是用户填表参与活动的界面,结果有30%浏览这个页面的人填了表!“转化率达到30%,这在传统互联网上非常罕见,只要打开这个页面的用户,会很专注地看里面的内容,而不受其他干扰。”
二、精准到人
正是因为用户普遍在用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就又呈现出另一个显著差别:可以更精准地判断用户特征。
以往互联网营销往往根据IP地址判断用户特征。但同一个IP地址背后,可能坐着一个公司的人!但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背后只会对应着一个人,这是由手机的私密性决定的。而且,王洁明强调: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往往是SH上习惯于尝试新事物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对这个人群的精准把握,是极有商业价值的,尤其对推新产品的企业而言。
三、线下对接
另外,也是因为移动终端随身携带,其另一个超越传统互联网之处,就是更容易与企业线下的实体经营结合在一起。
比如:电子优惠券发到手机上,用户就可以直接拿着手机去消费;利用手机上的位置定位功能,一些公司开发出到特定地点去“签到”的服务,可以直接把手机用户带到企业活动地点。
四、无缝互动
移动互联网营销更有魅力之处,还在于手机本身就是通讯工具,用户对商家信息感兴趣,可以马上通过电话、短信方式互动。手机可以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最好的互动性,乃至可以使它与传统媒介的营销方式方便地结合起来。
五、地点定位
手机的便携性,以及智能手机上普遍拥有的定位功能,二者的结合,使移动互联网具有了鲜明的位置服务特色。乃至,人们拓展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往很多人可能是靠工作、亲戚、朋友聚合关系,或者是依靠PC上的SNS、即时通讯工具等建立和聚合关系,但是移动互联网可以让消费者基于地理位置聚合关系,且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例如: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收集分析身边数据,让消费者与身边的人更好的互动——根据位置组织起团购;根据旅行轨迹,组成同类兴趣的登山队、驴友团等等。
如果说,传统互联网曾经依靠得天独厚的特色击败了不少传统媒体,那么,移动互联网如今也正在依托这些新特色,一步步挑战传统互联网的龙头地位,将来大有看头。
移动互联网新营销秘籍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用户爆炸式增长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对营销创意进行无限拓展空间,可以帮助企业打开一扇扇新的营销之窗。其带来的典型新营销领域,我们归纳如下:
最便捷的参与:与传统营销平台对接
李想对企业建议:移动营销最简单的方式,除了从常见的广告模式入手之外,就是把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方式和企业现有的媒介和营销手法做整合。
简单说,就是“通过传统媒体告知,然后用手机互动”。
比如:街道上已经有不少路牌广告上标识出与手机互动的接口(二维码、Wab网站等等),让消费者立即就能通过移动互联网登陆商家页面,完成后续的下单乃至手机支付环节。
团购网站糯米网与分众传媒的合作也极具典型性:根据糯米网披露的信息,糯米网将在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上进行广告投放,而广告形式和以前不同——是互动广告,广告主来自写字楼的周边商户,而消费者看到广告后,可以立即用手机感应,获得广告所涉及产品的详细信息,然后根据自身需求下载优惠券或通过手机支付直接购买“糯米券”,最终拿着手机到商家完成最终消费。移动互联网就像是胶水一样,将户外广告、手机和店铺联系在了一起。
而电视与手机的对接,虽不新鲜,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玩出的花样就更多了。比如: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86%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移动设备的同时也在看电视,这样,如果让手机和电视可以关联起来,是不是可以让电视广告更有影响力?于是WiOffer公司开发了名为WiO的移动应用平台,让用户在观看电视节目(无论是广告,还是节目)时,可立即从手机上获得电视屏幕中显示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并可通过这个应用为电视观众提供一系列后续行动(优惠券、提醒、联系方式等)。这个也在预示着代表未来的电视和移动互联网互动后的无限空间。
只要企业在熟悉的传统营销方式上与智能手机应用建立关联,就会经常发现营销创新的“爆点”。因为,移动终端的“随身携带”属性,是最容易把消费者带到商家实体店的平台。
APP,可能会像企业建站般风靡
移动互联网营销一个最典型的标志就是APP(应用程序)了。APP一般指在移动终端上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可别小看了这个程序,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开发APP的劲头,赶上多年前企业建网站的劲头。
因为在移动终端上,直接的文字输入并不如电脑方便,于是,APP软件点击即可“进入”的形式更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
理论上讲,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提供服务的特色,开发出一个或若干的APP应用。例如:理财网站开发的记账专用APP软件,往往是各种APP商店下载量较大的应用。网友接受企业提供的服务,一般就离成为客户不远了。
而美国品客薯片的APP营销手法则更有代表性: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夏季音乐节,品客薯片制作了一个相当酷的智能手机APP,这个APP软件可以发出15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吉他、贝斯应有尽有,而摇动,甚至疯狂地甩动手机,就是这个APP音乐的“演奏”方式(利用了手机的重力感应来操作),三五个人拿着手机在一起各自比划着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就能组成一个乐队!而如果用户买了几包品客的薯片,这个APP可以让用户通过扫描包装上的条形码,来得到APP更新的性能和更酷的“徽章”,让人们的虚拟乐队不断升级,所有这些你还可以通过FaceBook分享给好友……
其实,在中国APP营销的空间也极大。从一个数据就能看出端倪:从下载量方面衡量,中国已经成为苹果应用服务App
Store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平均一个中国iPhone用户在手机上已经安装了超过20款应用程序!
位置服务,最“移动”化的创新爆点
而更具体的APP服务,也最体现移动互联网营销特色的营销服务,则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
例如:宝马的Mini
Countryman汽车曾在瑞典开展了一项有趣的营销活动,他们制作了一个在iPhone上使用的APP,人们可以用自己手中的iPhone争夺虚拟的&Mini
Countryman,甚至得到一辆真正的汽车。这个APP里,商家设计了一个GPS定位地图,上面显示了一部虚拟的Mini、用户本人的和其他用户的位置,只要你到了虚拟汽车的50米内,你可以得到那部虚拟车,但假如别的用户在你50米内,又可以跑过去抢了你的“车”,假如你能够“保住”你的Mini车一周,你就可以得到一部真正的Mini!推广期间,上千名瑞典人在斯德哥尔摩街头奔跑……还有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经验、攻略,极大地提升了品牌活动的参与性。
而这只是LBS应用的一种。
“位置服务+优惠券”或者“位置服务+团购”,这是直接驱动手机用户消费行为的营销模式。著名团购网站Groupon的新团购模式确实让人耳目一新:Groupon在4月份发布名为Groupon
Now的移动应用程序,当用户用智能手机打开这个应用程序时,会看到两个按钮:“我饿了”和“我很无聊”,点击任一按钮,你就会打开一个基于你所在位置的、有特定时间的优惠活动列表,这是定向性极高的营销活动,直接引发消费行为的产生。国内人人网手机客户端的位置服务,也加入了糯米网的团购信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后文会进行详细报道。
Web3.0,属于移动时代的个性化营销平台
Web3.0时代,就是信息围绕用户“个性化聚合”的时代——虽然登陆相同的网站,但是每个用户看到的内容都是针对他自己的。
在《中外管理》对维旺明公司的采访中,副总裁王洁明表示:“我们在做一本手机杂志,这是一本个性化定制的杂志,这本杂志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根据自己喜好的‘标签’来定制内容”。甚至这本个性化杂志还会在用户到达新地点时(比如:用户刚到上海,杂志上立即会出现与上海有关的服务信息)。“用户对杂志的内容选择操作越多,这本杂志‘越像你’。”
可以说,智能手机“精准到人”的特点,让信息“个性化聚合”成为了现实。广告适用对对象,能够更精准地出现在需要看到者的手机上。
提升服务:实时化的消费者反馈
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话筒”,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拥有了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因此,有远见的企业会尽可能地鼓励消费者的这种即时反馈,以提供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例如:Taxihack是一个能让乘客实时评论纽约市出租车司机服务的APP;而SeeClickFix
CitySourced则可以让移动终端用户直接向ZF部门报告路上什么地方有坑洞,或哪里看到不雅的墙上涂鸦;AT&T最近在iPhone上使用了一个功能类似的APP——Mark
Spot,来让用户报告他们遇到的信号较弱的地区,以及时完善客户服务;电影院也有采用移动营销的:Universal影院利用一个短信回复平台来获得观众们对电影预告片的评论和评分,即时的回复让影院更准确地了解到影片对观众的票房号召潜力。
“虚拟超市”和手机支付的应用
今年1月,星巴克开通手机付款功能,消费者只要下载安装Starbucks Card
Mobile软件,从此就能不带钱包到星巴克喝咖啡。到了3月时,星巴克宣布:手机付款用户数已经超过300万。如果不是因为实用,相信也不会有这么多消费者愿意尝试。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虚拟超市也已经出现。在今年北京的夏天,“1号店”虚拟超市就出现在街头500多个公交站点的广告牌上:广告牌成了一面面“商品墙”,可乐、奶粉、甚至还有尿不湿,如今都被“贴”在了这面墙上。而每件商品的图片下面,都有对应的优惠价格和二维码,路过的市民只要在手机里下载相应的客户端,再用手机拍下想买商品的二维码,就可对商品下单。这个过程与网络购物差别并不大。只是该1号店表示:目前手机银行及信用卡支付等方式还在进一步测试,不久可正式推出。
应该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营销应用,具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因为所有传统营销方式都可以通过与之对接,而得到升华。而除了前文介绍的这些营销创新,互联网上已经很成熟的搜索排名、付费地图定位,以及视频等等商业模式,如今早已是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常规”项目。
近日,中国移动透露:4G试商用或许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明年将选择合适的时机正式商用。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我们有理由期待移动互联网营销如同2003年后的互联网营销一样,出现井喷的壮观场面。
新浪&要在移动终端“发扬光大”
新浪,是传统互联网的巨无霸。但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新浪已经在无线领域耕耘了十年。甚至记者最早听到“web网站已经不是新媒体了,已经成了传统媒体,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才是新媒体”这样坦率的话,就是五六年前从一位新浪高管口中。
如今,新浪在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真正到来之际,已经探索出了哪些有效的营销平台和营销方式?这将是非常有行业代表性的。为此,《中外管理》专访了新浪全国销售总经理李想,由她向读者介绍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里极具技术含量的新营销方式。
传统优势向手机延伸
据李想介绍,很多传统互联网业务都在向移动互联网做转移。而对新浪而言,有两块“天然”优势——资讯和微博,“怎样把它们在移动终端上发扬光大,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而接下来,“新浪在围绕移动互联网自身特性,在做手机应用方面拓展”。比如:LBS应用,基于天气、读书、财经等等的基础应用。而新浪微博的开放式应用插件平台,“最新的数据是有3000多应用,其中有800~1000是基于手机端来使用的!”这些,都为新浪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打下了基础。
今年年初,正值严寒时节,新浪曾展开了一次效果极佳的无线营销活动:针对手机新浪网的网友在“天气频道”浏览量很大的特点,给新康泰克做了一次推广活动,一方面由新康泰克给天气频道冠名,另一方面在一些页面的显著位置,加了一些新康泰克对网友表示关心的“温情提示”……
结果整个活动结束后,发现:登陆过手机新浪网的用户有46.9%看到过新康泰克的广告信息,而且其中记住了新康泰克“温情提示”的用户高达91.8%。所以,此活动又被称为一次出色的“情感营销”。
而在为中国银行推广移动支付应用——“中银掌上行”时,手机新浪网又进行了一次传统营销与新营销的嫁接:把团购资讯页面与“中银掌上行”嫁接,提醒网友可直接通过“中银掌上行”支付以享受优惠价格。这样大量网友在手机上安装了中银移动支付APP软件……
这就是新浪传统优势——资讯,向手机端延伸的典型营销活动。
新浪微博:是移动终端的“综合媒体”!
而新浪的另一传统优势,则是如今最引人注目的新浪微博。李想介绍:目前使用新浪微博的用户,有近50%是通过手机登陆的,“新浪微博就是在客户的手机端或者Pad端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媒体”。
这就是新浪微博在新浪移动互联网营销中的地位。
其实从最早新浪微博推出时,就可以看出其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意图——“随时随地写微博”,而且每条最多写140字,这分明是为随身携带,输入文字又并不方便的移动终端而提供的。
李想说:“大家先从互联网上熟悉微博,逐渐成为深度用户时,那就无所不用其极,什么终端方便就用什么终端登陆了。”
而对于从微博延伸出来的无线营销平台,李想说:从微博上丰富的多媒体资讯,到微博的互动功能,再到微博上可以延展出来的各种手机应用,这三个方面都会使手机微博成为无线营销的巨大平台。
这类营销如果展开,会有怎样的形式?李想说:如果你在微博上谈到汽车话题,那么旁边就可以出现和汽车有关的信息或者手机应用服务软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微博是一个‘信息流’,企业信息通过对用户的筛选,就有可能传到潜在用户的界面上”。另外,再往下发展,用户可以选择微博里企业提供的一些应用服务插件,在手机用户享受服务的同时,企业也把自己进行了推广。
把企业APP服务推到“前台”
而企业在手机上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应用软件(APP)为好呢?
李想认为:“APP满足用户在某一方面的需求就可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提供服务的特色开发一个APP应用,这个应用能够被用户安装到手机上,就很成功了。能为用户提供服务,就意味着企业营销成功了一半。
比如:汽车企业可以做提醒驾驶员保养汽车的APP应用,而且应用可以提供汽车保养的知识和经验,还能提示对方生活地点附近有什么4S店活动。
而新浪在APP营销中能创造的价值,就是“目前新浪微博有800~1000个手机端的应用软件,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有这么多‘分母’,怎样获得网友的关注——成为‘分子’,就是新浪能创造的价值,把这些应用软件推到有兴趣网友的‘前台’”。
“智慧”的信息推送
但是怎样把企业信息“推送”到感兴趣的手机网友“前台”呢?
李想举例说:“在手机微博上,有朋友聊天时候说最近想吃川菜了,那么通过这个内容我们可以做精准的分析,然后就会在旁边活动推送的地方告诉你今天晚上,或者最近这一星期北京有几家川菜饭店在做活动,这样为手机网友提供了服务,而且也找到了企业的潜在客户。”
“精准推送”,还能从新浪手机的订阅服务开发,“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做美食生活资讯类订阅,在微博上我们会推出一个订阅的功能,手机网友订阅之后,就可以被推荐好的菜式、饭店、团购信息,甚至优惠券等等,这样更直接,直接几个‘动作’就可以把网友带到企业的实体店里。”
而据记者了解,&新浪推出了“‘智投’自助广告交易系统”,广告主可以自主判断信息传递的用户群、选择新浪的广告形式,并且按效果付费。而“智投”手机的WAP广告形式则被开发成了一个呼叫中心——充分利用了手机终端的通话属性,直接把精准的客户推送,转化成电话呼叫。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精准营销的直接和高效。
“微领地”捆绑微博
此外,李想介绍:移动终端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锁定用户的“位置”,新浪的“微领地”,就是基于LBS(位置服务)的产品创新,而且直接和微博捆绑。
网友可以在手机登陆“微领地”的时候,完成“签到”(比如:到指定商家锁定自己位置“签到”而获得礼品)、位置交友(定位之后,找到位置接近的朋友)、完成主题任务(企业可发起一些和位置有关的“任务”或者“线下游戏”,让网友“执行”)……
今后,要是有人拿着手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跑来跑去,您可千万别纳闷,这很可能是在用移动互联网完成某个游戏或“任务”。
人人网&来“报到”就有商机
中午休息的时候,小张绕过几条街,找到附近的一个中信银行网点,然后拿手机登陆人人网客户端,用里面的“人人报到”功能“签到”——意思是自己到过这里了。这时,软件提示:小张得到了一个人人豆(人人网的虚拟货币)。然后,小张往自己绑定的中信银行卡里存了些钱。软件又提示:小张再次得到两个人人豆。这回,小张此行算是大功告成了。而此时,小张来签到的信息已经在自己的人人网页面上的“新鲜事”发出,有朋友正冲她发羡慕的怪脸呢……
这是人人网和中信银行联合做SoLoMo营销中的一幕。
SoLoMo,是今年2月份,美国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提出的概念。他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随后,SoLoMo概念风靡全球,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营销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人人网推动网友到中信银行网点报到,让人们熟悉中信银行各个网点位置的活动,就是SoLoMo的一次典型应用。
“发展速度比我预想的要快,我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就有这么多案例做出来,发展很快的。”人人网首席营销官江志强在《中外管理》的采访中,对SoLoMo营销的“落地”速度很满意。
为什么LBS差点成泡沫?
其实最近半年来,SoLoMo营销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只欠东风。比如:社交网站(“So”)在许多国家都已经相当繁荣,而“Lo”代表的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为基础的各种“定位”应用,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也已经很成熟;“Mo”代表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则更是层出不穷。
但LBS所欠“东风”是什么呢?在本刊今年2月份的《互联网的下一个引爆点在哪里?》文章中,对一些新兴LBS做了报道。但目前看,有些新兴LBS网站并没有繁荣起来,事实证明:它们欠的“东风”就是用户数量不够,LBS必须有大量活跃用户在后面支撑才能发展起来。这样看来,传统的大型社交网站最有可能在LBS取得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江志强会感慨于LBS应用在人人网的发展速度。江志强说:作为全国最大的实名制社交网站(人人网用户都是实名制),人人网有30%的用户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LBS实践,会在人人网这类传统大型社交网站上更容易成功。有大量用户支撑,SoLoMo才玩得转。
基于“位置”帮网友创造内容
目前,&人人网核心的SoLoMo服务,是“人人报到”应用。江志强给记者打开手机上的人人网客户端,操作界面的中间位置,就是“人人报到”的进入端口。在手机终端上,“人人报到”是被人人网放在核心位置来看的。
“不仅仅是‘报到’,‘关系’才是核心。”江志强强调,“用户为什么要用‘报到’功能?除了利益驱动(例如:赠人人豆),更多因为‘报到’是一种社交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报到’告诉朋友自己的位置、自己身边有什么有趣的东西,以及身边在发生什么……实名制的人人网都是真实朋友关系,用户之间更愿意分享和自己位置有关信息,也更信任别人发出的信息。”
可以说,基于位置定位,而帮助网友提供与朋友分享的内容,就是在发展和维护网友的“社交关系”。这样的“报到”才是关键。
而朋友之间的这类内容分享,就是SoLoMo营销的土壤——企业营销如果一方面能帮助用户丰富与位置有关的个人内容,另一方面又植入企业需要传播的信息,则是SoLoMo营销的佳境!
团购与“报到”的交汇点
江志强给记者演示SoLoMo服务时,点击进入手机上的“位置”界面,发现有一个红色的“1”字在界面上出现。再点击这个“1”字,记者发现,这时软件提示:我们所在位置附近有一个肯德基店在做优惠活动。也就是说,凭着自己这部手机,就可以去参加肯德基的优惠!
这是位置服务的另一个形态了。人人网和团购网站——糯米网共属于千橡互动集团,糯米网上的优惠信息,也会通过人人网手机客户端的位置服务方便地植入。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对企业和网友的双赢服务呢?
而网友对优惠的体验——比如:凭手机去参加团购活动,也可以通过手机立刻把自己的感谢发布出来。这又是在帮助网友创造发展社交关系的服务。
全球首张社交化信用卡
而据《中外管理》了解,人人网正在和招商银行合作,将联手发行全球首张社交化信用卡——“人人信用卡”。而这种信用卡合作,也在增加着SoLoMo应用的服务内容:
在人人信用卡中,招商银行将提供1万个自己的签约商家(即:特惠商户),与人人网手机客户端的“人人报到”功能结合——人人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方便地查到(或者被提示到)身边的特惠商户信息。而后,持卡人如果到特惠商户“报到”和消费,还有机会获得额外奖励。
如果,企业的服务具有一定的“位置性”,则非常可能在LBS营销中,找到与网友、网站的共赢点。
SoLoMo的未来
对于SoLoMo营销的进一步发展,江志强说:“围绕地点来做,还可以创造许多东西,把网友的游戏行为加进来,娱乐行为加进来,都会让服务内容更丰富。”
据江志强介绍,三星在人人网做一个营销活动,就是在把基于位置的服务开发成游戏——游戏和娱乐,是几乎所有用户最基础的需求,必然是SoLoMo营销下一步拓展的方向。
最高境界的营销就是游戏,谁能够把自己的营销活动设计成游戏,那自然谁的营销胜算更大了!
移动VIVA&手机杂志的精准营销
一键点击手机阅读VIVA(维旺明)的界面,淡蓝色的屏幕就会打开,在海天白云间,VIVA的Logo就像坐在沙滩上的休闲者,轻松而灵动,颗颗水珠打在头上。一时间,“时尚阅读”、“在线同行”的享受直浸肺腑。
二次点击后,就进入了“今日推荐”的杂志界面,上方简洁的菜单里有“最新”、“热闻”、“分类”、“下载”四项。如果你再点开“分类”,就能看到时尚、新闻、财经、生活、娱乐、数码、汽车、旅游、体育、艺术、专题、动漫,共十二大类的目录。
随意按一下“财经”选项吧,点开后,会呈现出当下最热的这类期刊,不下数十种。你任意挑选一本再点击进入,便可在优美的图文中滑动阅读。那种赏心悦目,全然不亚于捧着一本纸质期刊,而海量资讯就在你的移动行程中、在你移动的手指间,随时随地地获得。
当然,这不过是移动终端的一个阅读软件嘛!但它满足人们的阅读快感却是21世纪才享有的生活方式;而在它背后的商业活动,则提供了我们享受这种生活方式的商业价值。
定位手机杂志
移动互联网犹如当年井喷的互联网,来势凶猛。2010年恰是一道分水岭,这一年,iPhone火了,iPad火了。于是,一边是智能手机的用户量迅速增长,2G、3G正在消费者的手里迅速“调个儿”。另一边,系统软件的厂商们却已经招架不住了,就连诺基亚、英特尔这样的巨无霸也被闷棍打晕,惶惶于“智能”面前的弱智;各类应用软件,则圈地抢滩,却也鲜有商业模式上的闪亮。
这时,我们看到了像VIVA这样的“小年轻”公司,它选择了只做手机杂志,在需求的市场中发现了一个很有前景的机会。
副总裁王洁明说:其实在2007年,最初公司是做移动视频的,却因为带宽、版权的成本都很高而放弃了。2008年,公司成为了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就和CCTV合作,做奥运一键通,随后又给40多个中国奥运冠军每人做了一本手机杂志。这一下,竟发现下载量很大。
要说,做“手机杂志”与做“手机报”可不同。智能手机分辨率高,可以主打图片内容,做杂志显然比报纸更有优势;同时,杂志比报纸也更能做出市场、行业、内容的细分。所以一路走来,VIVA,这家无线新媒体以精准定位最终选择了做杂志平台。
以杂志赢客户
不做新闻,不做报纸,就做“杂志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干什么就很明确了。
传统的纸质杂志可以做策划活动、可以做专刊,“我们也可以,甚至我们更有优势。我们是三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王洁明说。
在上海车展期间,VIVA通过运营商的短信Push,在后台选择了月手机费200元以上的用户,发了1000万条Push短信,只要这些用户看手机杂志,就有机会赢取车展门票。而利用手机能够外链、外拨的优势,用户还可以在促销活动的页面上填写个人信息,公司也就能很快了解消费者更多、更具体的需求。通过这次车展,VIVA还作了一本《汽车报告》,几乎所有汽车厂家都参与进来了。
手机依然以流量取胜。VIVA与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组委会的签约,也是给进入总决赛的40位姑娘每人做一本手机杂志,然后与杂志阅读链接,看谁的阅读量大,下载量大,最后就会选出一个最受中国手机网民欢迎的中国世界小姐。而这40本手机杂志就会成为世界小姐评选活动的补充。
显然,手机杂志一出,对纸质杂志就是很大的冲击。可王洁明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这不是在抢客户,而是一种补充。他说:“像你们《中外管理》杂志,摆在桌子上,人家可能没有功夫打开看,但是,某一天他可能在机场候机时,打开手机杂志就把你《中外管理》给看了。我们不是要抢平面杂志的客户,而是把你们还没有覆盖到的那部分人群给Reach到了。这是相互依存。永远会有人喜欢纸质阅读的感觉。”
细分和批量做广告
那么,广告商愿意到手机上来做广告吗?王洁明说:原来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厂家,尤其国际厂商都会考虑过来,在营销方案的制定上,移动新媒体更显其前瞻性。“同样是页面,手机对人们眼球的刺激一定比PC刺激更强烈,广告的视觉效果会更好。”王洁明说。
进入2011年一季度,一些广告公司花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营销量就盖过了2010年一整年的销量。而VIVA现在的用户量已经达到2000万,与广告公司的沟通成本就在大大减低,这一年已有20多家来洽谈合作,其中大的如传漾科技,更有一半以上是新成立的专门做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公司。至于企业来直接洽谈的,有如IT品牌华硕、奢侈品品牌迪奥等。
在这个“杂志平台”上,应该说,什么样的杂志就有什么样的目标群体,“我们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天然的细分市场,广告主通过这个平台就能够Reach到很多客户。”王洁明同时指出:和传统杂志不同,因为这里的杂志数量大、种类多,广告主可以批量投入广告,价格却是纸质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尤其还可以做出互动的广告服务,通过打通客服电话,用户可以直接参加市场活动。因此,这里的广告阅读率一定会比纸质的高。
不过,对于广告主来说,王洁明认为他们应该对移动互联网有正确的理解。就说看手机杂志吧,谁也不一定天天上来阅读。而对广告投入,无线新媒体也还没有一个评判的新标准,缺乏第三方评估机制。VIVA现在也只能把后台数据呈现给广告主,比如点击率,比如某一个广告的翻阅只停留一秒,还是停留了三秒。这些数据还不能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所以广告主在投放广告时,要把心态放平,掂量掂量自己到底看中的是什么。
标签式管理
王洁明特别提到VIVA的新一代产品将定位为:“Read World See
Myself”,读世界,看懂我。
当你打开客户端的时候,根据你点击的标签,如:“舞蹈”、“财经”,VIVA会做标签式管理,即根据客户的兴趣、爱好,发送出大量不同的新闻源。当你看一篇文章时,还可以点击“不喜欢”或者“我想更多”的按钮,渐渐地,在你的标签里就会有更多你希望阅读的文章。而且“你操作的次数越多,你看到的内容就越像你”。
进入到这个阶段,“我们会让所有的广告跟着标签走,像汽车广告,就让定有汽车标签的用户看”。
这是最精准的营销。所谓精准营销就是:你看到的广告正是你希望看到的。王洁明把它进一步总结为: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推送,社区化分享,精准式营销。
“打通传统与移动两个网络平台!”
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
正当记者约好上海传漾科技公司采访时,发现其CEO徐鹏正在与飞拓无限公司CEO陈昶洽谈合作,而且双方是刚刚对接。
而这两个公司,传漾科技在业内以高效整合数字媒体资源著称,飞拓无限则是中国少有的从2003年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无线营销发展的企业,也是中国移动的指定商务合作伙伴。
这样两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在现在这个时刻“擦出火花”,意味着什么?《中外管理》记者满怀兴致地少有地对这两位此时此刻、正洽谈移动互联网营销业务合作的伙伴同时进行了采访。
客户手里都是智能终端
《中外管理》:无线广告业务最近一年来能感受到怎样的变化?
陈&昶:去年无线营销我们还需要向广告主做些推荐,而今年我们去客户的公司开会,客户手里拿的都是iPhone、iPad等等,已经不用多讲,他们自己就在用,对有关的营销方案越来越感兴趣。
其实我们就是看到一个机遇,这也是我今天找徐总来聊的一个原因。对移动终端来说,到现在很多人还只认为是手机,但随着平板电脑的逐步普及,已经在很大程度地拓展了无线广告的纵深。
一道“菜”,还是一桌“菜”?
《中外管理》:移动互联网营销目前是怎样的发展阶段?在当前,它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陈&昶:我感觉还是处在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因为好多品牌还只是为了做而做,是出于营销布局的结构性考虑。但刚才我和徐总也在讨论,很多客户参与进来不能仅仅是个噱头,仅仅是开发个APP之类,而是还要进行推广,要整合各种营销平台。
移动互联网营销,单独来看很像一个甜品,虽然甜品非常好吃,但是你要把它变成一道菜品,而且融进一整桌菜的系统里面——整合起来的方案才是有最好效果的。
徐&鹏: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确实是在快速变大,而且这个行业的营销精准度高于互联网,大的广告主对移动互联网投入是越来越大,以后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增速会更快。传漾一直在整合高端数字媒体资源为广告主服务,我们和飞拓应该属于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希望把普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两个平台打通,展开整合营销。
为了满足广告主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方面的需求,我们会与飞拓无限进行合作,成立一个移动业务部门,专门来服务广告主。
做其它媒体做不到的事!
《中外管理》:飞拓无限直接开展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很多,认为这个行业目前各种营销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陈&昶:我认为,LBS虽然从长远来看非常有价值,但它需要网站的用户量足够大、网站的覆盖率特别高才做得起来。
而富媒体(整合多媒体、交互功能的网络广告解决方案)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性,目前很打动广告主,它能把品牌自身想表现的内涵充分表达出来。而现在很多移动终端的用户是用WIFI登陆网络,今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带宽的增加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富媒体在广告面对的带宽瓶颈很快会突破。
《中外管理》: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未来发展,您如何展望?
陈&昶:在给客户的整合营销方案当中,移动终端和其他媒体是互补的,而且做其他媒体做不到的事情,随着移动终端功能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移动营销的用武之地会越来越大,未来不可限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互联网概念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