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qa空间如何删除qq空间好友请求好友

如何删除卓越网上的历史订单?谢谢高人指点
因单位要公用,想把个人历史清除
09-04-23 &匿名提问 发布
清空历史记录就好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引言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是国内公认的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1]。三大数据库之间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从检索形式上,三大全文数据库都支持初级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都支持复杂的逻辑表达式的提问,都支持跨库检索,支持链接导航。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清华同方支持真正的全文检索,而其他两家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目前,讨论全文数据库使用技巧及存在问题的文章非常多,但对全文数据库检索技术的实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探讨还很少。本文作者既进行过常规的手工操作,也写过进行自动下载的下载程序。通过对数据库的不断测试,特别是通过某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系列检索,判断出系统所使用的一些基本的检索技术。进而在对这些技术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并预测了这三大全文数据库商的竞争优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2. 通过针对性的检索实例来分析检索技术的实现 目前,信息检索大都致力于对主题检索的支持,却忽略了利用特征与结构的检索。向量分词检索在索引空间、检索效率等方面优于字符匹配型,但检索质量并不总是高于字符匹配。例如,想查找某一期刊连载的文章。这种检索需求不是主题相关的,而是从特征入手。通常,连载的文章标题后有(上)、(下)或(一)、(二)或(I)、(II)、(III)等字样。我们于日分别对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万方数据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在标题检索里精确匹配“(上)”,检索结果分别为9222,61条。查看结果后发现,清华同方和重庆维普都滤掉了括号,不支持括号作为检索条件,而只有万方实现了用户的检索目的。这就说明前两者是基于关键词的索引,而万方数据并没有使用关键词索引,而是使用单字符索引。期刊连载文章检索如图1所示。图1  期刊连载文章检索结果图在另一个机构检索实例中,对于重庆维普:以“机构=北大*核心期刊*年=”进行检索,得到23,839条检索结果,结果中主要包括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河北大学、湖北大学等,如图2所示,说明重庆维普的机构检索是字符匹配。而从清华同方的数据库中限定年期间的核心期刊,选择模糊匹配得到了33,027条结果,而精确匹配则只有7条。在通过精确匹配所得到的7条检索结果中,作者单位都是直接写的“北大”,事实上这是一种不规范的写法。也就是说如果这几名作者使用规范的机构名称的话,使用清华同方精确匹配的检索结果将为零条。而在万方期刊论文库以“期刊机构=北大”作为检索条件,得到43073条检索结果,说明它也是使用字符匹配。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数据库使用同义词,能够让用户输入“北大”,也能把“北京大学”检索出来。万方数据与重庆维普的机构检索都没有采用分词,直接使用的单字符索引或like检索,如果采用分词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清华同方的模糊匹配结果很多,精确匹配结果却很少,说明模糊匹配采用的是全字符索引或like检索,而精确匹配却是分词后的索引。图2  作者机构为“北大”的检索结果在第三个检索实例中,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进行检索,检索范围是年的全部数据,检索条件为在篇名中精确检索“图书”,得到21,630条检索结果,而把检索词换成“图书馆”后,检索结果却变成了95,636条。“图书馆”包含“图书”字样,按常规思维,“图书馆”的检索结果应该比“图书”的检索结果要少;可事实上检索词变长了,检索结果却多了。这说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篇名检索采取的不是全字符切分,检索时采取的不是单字索引,而是向量切分,可能是正向最大向量切分。如果进一步把检索词拉长,变成“数字图书馆”,检索结果又变成了4885条,也就是说检索词变长了,检索结果却又变少了。“图书馆”肯定包含“图书”,“数字图书馆”肯定包含“图书馆”,同样的现象,却有不同的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把检索词换成“数据”,检索结果变成75,792条,而改成“元数据”,检索结果又变成了958条,检索词长了,检索结果却变少了,由此断定该数据库采取的不是正向最大向量切分,而是逆向最小向量切分或逆向最大向量切分。因为如果采取的是正向最小向量的话,“图书馆”的检索结果就不会比“图书”的检索结果多。事实上,根据汉语中心语靠后的特点,逆向切分比正向切分的准确率要高得多。而万方数据与重庆维普都是遵循词条变长、结果一定会少的原则,因此可以断定是全字符索引。实验过程与数据如表1所示。表1  期刊全文数据库标题检索索引方式实验数据(检索日期:) 清华同方 万方数据 重庆维普 图书馆员 85 图书馆
83846 图书
98927 数据
100714 元数据 958 881 1084 DC元数据 48 45 49
     为了进一步验证索引的方式,采用二次检索来比较结果的变化。用标题检索“数据”得到75792条检索结果,从结果中标题检索“元数据”得到958条,说明“元数据”也作了索引,在75792条的结果中标题检索“元”得到1207条,说明“元”也做了索引,也就是对元数据这个词做了三个索引:元、数据、元数据。用“图书馆员”进行标题检索得到3234条检索结果,在结果中再检索“图书”,只有9条,这9条记录的标题中既含“图书馆员”,又含“图书”(独立于图书馆员);在结果中检索“馆员”,只有21条,情况与图书一样;而在3,234条结果中检索“图书馆”,得到3,234条;检索“员”也是3234条,说明系统把“图书馆员”切分成“图书馆/ 员/”而不是“图书/ 馆员/”。而在图书馆的95634条结果中二次检索“图书”,得到1425条,说明没有把“图书馆”切分成“图书/ 馆/”。为了进一步的验证,采用更长的词条进行测试,把检索词换成“网络信息计量学”,得到31条检索结果,二次检索结果如表2所示。表2的结果说明“网络信息计量学”被切分成了“网络/ 信息/ 计量学/”。如果采用最大向量切分,则不能切分出“网络/ 信息/”,如果采用正向最小向量应该能切出“计量”。计量学与图书馆一样,却与元数据不一样,把“元数据”切成“元/ 数据/”,却不把“图书馆”切成“图书/ 馆/”,说明肯定是逆向向量切分,而且是二次嵌套切分。此外,结果还证明系统没有使用MMC(基于上下文的最大向量匹配)进行切分。表2  期刊全文数据库标题检索二次检索过程 检索词   检索结果 1 网络信息计量学 初次检索 31 2 网络 1的结果中检索 31 3 信息 1的结果中检索 31 4 网络信息 1的结果中检索 31 5 计量 1的结果中检索 1 6 计量学 1的结果中检索 31 7 网络信息计量 1的结果中检索 2 8 信息计量学 1的结果中检索 31 3.从文献服务走向知识服务从文献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实现什么样的知识服务、如何实现真正的知识服务才是未来图书情报机构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学术期刊网()改名为中国知网,由提供学术文献服务向提供知识服务进军,以引文链接、学术定义、学术趋势等新功能为起点,以回答学术问题、打破以篇为单位的知识组织方式,提供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链接为目标,旨在实现真正的以知识点为处理单元的知识服务,也就是从物理层次的文献单元向认知识层次的知识单元转换。除了学术定义外,它还会抽取历史发展、分类、特点、方法、关键技术、国内研究进展、国外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诸多内容。即按照写作的结构把文章所有内容进行模块化抽取。万方数据于2006年推出了知识链接门户,通过作者、分类号、关键词字段等提供文献之间的链接。重庆维普也推出了知识频道。数据库商纷纷使用知识概念为知识服务造势,可以从服务观念和目标定位上进行强化,但要实现真正的知识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是人才,所以通过三大数据库商对人才特别是研发工程师的需求也能看出他们的研发重点和相应进展。通过招聘信息也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计划。例如,清华同方进一步强化cnki文献搜索产品(论文、图书等)、知识元搜索产品(定义、数值、中英文等)和各种垂直搜索产品的数据采集加工、整合更新和系统开发,重点解决文本挖掘(分类、聚类、摘要、结构化信息提取)、中文信息处理(如分词与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信息抽取系统、问答系统等)、知识系统等问题[1]。万方数据招聘研发工程师的要求是跟踪信息技术发展,在信息检索、文本挖掘等相关研发领域开展研发工作[2]。而重庆维普的网站上没有发布招聘研发工程师的信息。从公司招聘的研发工程师的描述也可以看出研发深度的不同。在不涉及商业秘密的情况下,研究专业方向越具体,研究内容越深入,公司的研发力量就越强,推出的产品价值也就越高。因此,从招聘信息中可以推断出,目前清华同方的技术研发似乎强于万方数据,而万方数据又强于重庆维普。事实上,通过他们所推出的增值服务,也就是新功能也可以验证这一关系,例如清华同方的知识链接(引文分析)的推出早于万方数据的知识链接,而这只是结构化关系数据的一个应用。近期清华同方又推出了学术定义、图表搜索、搜索趋势等,这些服务已经开始对文本特别是正文内容进行分析,充分利用了信息抽取技术。计量分析自动化已经实现了数值的统计计算,尽管还没有实现计量分析报告的自动生成,但以目前的势头来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实现的。从清华同方招聘研发工程师的任务和要求来看,不是关注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而是要解决文本挖掘、信息抽取等问题,以实现自动分类与聚类、自动摘要以及问答系统等目标。但招聘信息的描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结构化信息抽取与命名实体识别都是信息抽取系统的内容,是一种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4.全文数据库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数据的回溯;当前的数据质量;未来的增值服务,即数据的深加工程度。      对于历史数据的回溯建库问题:目前中国知网走在前列,很多期刊已经回溯至创刊号。历史数据除了扫描全文外,重点是关键词的提取与摘要的自动生成以及自动分类(或归类),因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很多期刊的文章都没有关键词,更不用说摘要了。      当前的数据质量:主要反映在数字化程度的比例。就是从编辑部那儿得到多少篇电子版的文章,而不是利用纸版进行扫描。因为只有用纯电子版,才有可能提供真正的全文检索,如果不能对正文字段进行检索,那检索只能称之为假全文检索,因为没有比正文字段更能反映文章内容的了。如果没有电子版的数据,增值服务也就无从谈起。这些增值服务除了提供更好的检索服务外(如中英文摘要语料对齐后的双语检索),还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的应用:(1)提供文献计量自动分析的查询,如清华同方已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2)提供学术调研报告的自动生成,在文献计量自动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某领域进展情况进行评述。学术调研评价可以指导论文的选题和前期调研,特别有利于论文选题、项目评审等工作。(3)可以从句子级提供文献自动审稿辅助功能,以及参考文献自动标注功能。(4)提供更小粒度的检索,支持句子检索、真正的图片检索(首先是流程图、系统结构图、数据表等的检索,以后会支持图像检索,从颜色、纹理、形状等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大量使用信息抽取技术,提供列表式搜索。(5)支持学术问答,支持观点型搜索、流派型搜索,能够提供学者谱系图,利用学位论文的致谢提供导师自动评价系统。(6)提供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实现真正的知识服务。正如由过去买本整刊进行阅读到现在只看某篇文章,将来可能实现只看某篇文章的某一部分。5.增值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文献计量自动分析系统,可以统计分析任意一个学科、专业或方向的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关键词、标题、文摘及分类号的关系,提供研究热点及趋势等统计分析,以Top N、统计图表等形式提供给用户,并用文献计量的定律来进行验证。而现在的计量分析方面文章大都是由人来写的,而且主要分布在图书情报领域。其实自然科学领域也非常需要他们本学科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如果能有这样的一个自动统计分析系统,会为科研人员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为研究工作提供极大方便(关于计量分析的技术实现请参阅文献[3][4])。当前,信息爆炸与信息泛滥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的根本方法是,使很多创新性很低的文章没有发表的可能。为此,编辑部会使用“学术抄袭与科学引用自动判定系统”辅助审稿,从而在源头上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学术抄袭的腐败问题,而这种系统可以由全文数据库商联合提供。这类句子级分析匹配系统既可以对学术抄袭与科学引用进行自动判定,同时也可以帮助作者进行参考文献的自动标注。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参考文献的查阅按时间分为三种类型:预先查阅型、边写边查型、文后补查型。预先查阅型是指论文写作之前首先查阅所有相关情况,这种检索大都是主题相关性检索。边写边查型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或论文写作中需要参考文献的支撑,往往表现在某个问题的求解上,属于问题型查阅,此阶段的查询已不仅是主题相关,更关键的是知识相关。文后补查型是指文章已基本写好,但有些地方尚未标引,明确需要哪一篇文章,此时的查阅非常专业,有明确的主题、观点、写作结构、写作类型。句子匹配分析系统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异构数据的获取;历史数据的回溯建库;跨语言之间的判定。现在的数据库商以篇为单位提供数据,未来的数据库商不仅能提供句子级的搜索与分析,还能提供以知识点为单位的搜索与分析。将来的系统还将会提供学习型搜索和观点型搜索。(1)学习型搜索相当于文献自动综述。对于现在的检索而言,如果用户不打开检索结果的全文进行阅读就很难判断哪些文章是需要的,哪些文章是不需要的,而看过的文章又有许多重复的内容。如果能够让计算机进行滤重与知识重组来完成这一工作,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查“知识管理”,现在的系统会返回上千篇文献,阅读上千篇文献的全文是很不经济的。未来的搜索将可以实现知识的重组,把这上千篇文献组织成一篇,相当于以百科全书的形式来进行组织关于知识管理的所有知识点。用户只需要看“书”中感兴趣的部分就可以了。(2)观点型搜索是指根据某观点进行搜索,以自然语言形式输入查询,搜索含有某个观点的文章,或者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所有观点。例如,要查询所有涉及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关系的文章,未来的检索结果将不再是一篇一篇的文章,而是一个列表。列表会显示几种不同的观点,如,“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的一个步骤”,有x篇文章;“数据挖掘也就是知识发现,是同一个概念”,有y篇文章;“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z篇文章。这样一来,我们查到的不是成百上千篇关于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关系的所有文章,而是三种观点,也就是三条记录,以及每一种观点的支持人数。当我们想详细了解某一种观点时,就点击相应记录,系统会显示关于这种观点有哪些种论述方式,分别是如何来论述的,也就是真正的知识链。这是解决信息泛滥与知识贫乏的关键途径。[5]6.结论清华同方率先实现了真正的全文搜索,并推出了参考文献与引用文献相关的文献链接,今年又推出了一系列的学术服务,这也是CNKI的价格较高同时市场占有率也很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数字化程度与数据深加工程度将是数据商的核心竞争力。同行的数据库商竞争除数据量质外还有:在范围上体现为对历史数据的回溯程度——对历史数据回归的越多,数据就越有竞争力;在深度上将反映在对数据的深加工程度上,对数据加工的越深越细,将会越有竞争力。未来针对全文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可能会很多,新功能的名字也可能有很多不同,但整体上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分析粒度越来越小(句子分析是重点和核心)、分析数量越来越大(大规模异构数据综合分析)、分析范围越来越广(正文内容分析成为重点)、分析程度越来越深(不再以词为重点、会支持结构检索、语用检索等)。新浪的“爱问”,百度的“知道”除搜索外还没有使用更多的文本分析技术,网民所提问题完全依靠人来回答。对于用户来讲,这是一个不错的QA,而对于新浪和百度来讲,他们获取这些知识才是其真正目的。Google花大力气买书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动力又何在?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正所谓“得资源者得天下”。三大全文数据库商拥有如此丰富而权威的资源,在这些文献中蕴含着大量的专家知识,如果能把这些知识都抽取出来,就可以进行学术的自动问答了。自动问答、信息抽取、列表式搜索、观点型搜索等都是一些新的趋势,但是搜索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知识获取无疑是关键。未来的IT用户所强调的不是拥有技术,而是拥有可以用的知识。试想IBM的deepblue超级计算机如果仅仅有个好的剪枝算法,没有机用的棋谱,它怎么可能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呢?发挥计算机的速度优势主要依靠算法,发挥计算机的存储优势主要依靠知识库。知识库从使用对象上分为人用知识库与机用知识库。能建好人用知识库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这样的知识库(如CYC)同时还能为计算机所用,那么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拥有这样的知识库必将引领未来的IT,必将印证“得资源者得天下”的道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悠久的修建历史,巨大的建筑规模。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逊色。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l0000余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作掩体。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长城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活剧。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事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郭中国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例的发生,也涌现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大大丰富了长械这座豆古建筑的文化内函。战国时代李牧在赵国主待修建长城并利葡长诫抗击匈奴侵犯,立下丰功伟绩,开创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受到广大人民谢印,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雁门关修筑斧牧洞以为纪念,至今词堂遗址尤存。 自然概况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 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十分迅速了。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烽火台在汉代 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它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还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不筑墙的,可见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 【更多信息】 人类历史的奇迹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 奇观。”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丁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文化宝藏,历史丰碑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 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五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五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长城以它巍巍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这种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前进。旅游观光不仅是游山玩水,而且还兼有强健身体、增加知识、联系友谊以及进行经贸等活动的综合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事业更是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是有中国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柱。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英国前首相希思在参观长城时说:“中国的过去与将来都同样具有魅力。……抵达长城时,我觉得比以往从照片上、刺绣上和绘画上见到的长城,更为壮观了”。这正表明了旅游者要亲自登上长城参观游览的心意。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如何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实际上是在向世界显露当今大陆的政治形象和政治胸襟,是一种国力和实力的体现,更是彰显大国风采之时。六十年一个甲子,一个轮回,经历那段历史的人日见故去,那段历史日见成为尘封,党争的硝烟也已经越来越远。因此,给人一段真实的历史就极为必要。   但是,在已公布的历史中却存在着很多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比如在历史教材中,共产党的抗战史处于主要地位,国民党则居于次要地位。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在我看来,未必如此。   首先,从双方牺牲的高级将领数量来比较:1在抗日战争中,按照大陆的说法,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而国民政府的何应钦则说是206位将领。无论是一百还是二百,都已表明战将伤亡惨重。如果不是积极抗战拼死抵抗,怎么会如此惨烈?在共产党人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仅有左权将军和彭雪枫将军(左权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彭雪枫为新四军的师长)。仅凭这一点就说明了国民党军决不是处于从属地位。   其次,从抗击日军的数量和地域来看,国民党军的贡献则远远要大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军的对日战场是主战场,抗击着大部分的日军。仅从歼灭日军的数量来看就超过一百万,而八路军新四军歼灭日军和伪军共计五十几万。国民党军在除西北以外的广大地区抗击日军,而八路军、新四军只是占据华北和华中等地区,只是局部战场。国民党军在一次战役中歼灭日军的数量可以达到上万人(不少为日军精锐部队),如台儿庄大捷、万家岭大捷,而共产党的军队聊以自慰的平型关大捷只不过是歼灭一千多人的辎重部队。   再次,抗战胜利对日受降之时,中国的代表是国民党军总司令何应钦,而不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很多日军拒不接受八路军、新四军的受降只向国民党军投降就很说明问题。   还有在抗日战争的策略上共产党一直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其实也不尽然。   国民党在对日战略上不能说是错误。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的“持久消耗战略”和后来提出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战略,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异曲同工,同样是正确的战略方针。在“持久消耗战略”、以空间换时间的方针下,加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出现丧师失地,或者主动撤守一些地方,自然不能简单地描述为“大溃退”。俄罗斯就曾一再采取过这样的战略。在北方战争和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俄国统帅都被迫决定向国家的腹地撤退,不得不放弃大片国土,以赢得时间,积蓄力量。无论是彼得一世还是库图佐夫,他们在帝俄和苏维埃时代都被视为俄罗斯民族的英雄,而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国民政府1931年后的政策选择,不应再把国民政府的一些政策和策略简单化地视为软弱,甚至是投降主义。   国民政府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消极抗日,也正因为这样,国民政府始终是日寇打击消灭的主要对象,而国民政府面对的始终是抗日主战场。仅就长沙会战而言,第一次长沙会战,歼敌3.3万人,第二次长沙会战,歼敌4.8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敌人5.6万人。它们和那次歼敌1000余人,所有大陆中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一样值得纪念。据统计,在中国毙命的日寇将领共129名,其中大部分是被击毙的。在毙命的日寇中,只有三位是死于跟八路军的战斗中,包括阿部规秀中将。在敌强我弱的格局下,有战就可能有败。只有一支躲避会战的军队才不会溃退,反而会不断壮大。如果只看一时一地之得失,那么,从日直到日本投降,国民政府的抗战史就只能写成一部“大溃退史”,半壁河山都丢在了它的手里!可是,胜利是从何而来的呢?   另外,抗战是艰巨的极为困难,要考虑到当时的现实情况和国内国际环境,不能靠冲动和口号办事。当时中国的作战准备和作战能力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比如在军火制造方面,中国除了来复枪和轻机枪外,还不能生产新式重武器。从财政状况来看,直到1937年对日作战前夕,国民政府的全年收入,主要来自商业税收,只有12.51亿元,以三比一折算,约合4.17亿美元。此时的日本是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面对这样一个敌手,不可能寻求速战速决,而只能是持久消耗战,因此就需要培育持久作战的能力。最后对决的时刻来得越晚,就越有备战的时间。国民政府在弱势和内乱的情况下并不是无所作为。比如,1932年就秘密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名为“资源委员会”),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如果像共产党提议的那样,事变后立即宣战,意味着中国孤立地和日本对决提早将近六年。自然,这样做是显得强硬,显得爱国,而且政治家也将因此赢得政治本钱和一时的名声。但是国家的命运必将是仓促应战以失败告终。要想打赢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需要长期准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往者虽已逝,来者犹可追。中国的抗战史应该重新为国民党书写,否则我们对不起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我们一次次对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义愤填膺,对东条英机等战犯牌位安放在靖国神社耿耿于怀,可到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自己又用什么来告慰为卫国捐躯的国民党军百万将士的在天之灵呢?国民党军的贡献不应该因为党争的原因一笔抹杀。每一个党派中都能发现正直的和德高望重的人。即使是势不两立,也不意味着其中一方必定是魔鬼。“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负担,早该卸下了。胜利的光荣属于所有为之付出过血汗的人们,它不应该为意识形态和党争所玷污。   那些国军的抗日老战士应该得到尊重,哪怕是迟到的尊重。这份记忆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国家,属于子孙后代。我们在对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纪念中,应实事求是地尊重和承认政见不同或者对立,甚至曾经兵戎相见的爱国人士在抗战中的功勋,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政治和解与宽容的精神和胸襟,而任何把这些当成权宜之计或者点缀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亵渎卫国战争的光荣精神,也是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历史将永远记住那些为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为了保卫民族和人民而捐躯的烈士们,不管他们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他们将永垂不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卓越亚马逊网上的118元的 PQI H560 320G移动硬盘等执行付款后,现在全部商品都被删除了,现在订单都被删除了,建议大家拿回电子货币后, 多买几个易碎的、大件的东西,用货到付款方式寄到偏僻的地方去,搞死这垃圾无良的卓越 亚马逊公司。早点倒闭为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微信怎么删除好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