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功能限制添加管理员提示用户被限制

Facebook 只「养活」了两千员工,这种企业价值何在?
最近常有经济学家提出思考:说现代人「虚拟幸福感」增加了,其实内里的「实质经济活动」却是在降低,最常用的例子,就是FACEBOOK,这家虚拟估值惊人的企业,到底对社会国家有多少真金白银的贡献?人们使用它有何意义?而它的几百几千亿美元市值,其实只养活了两千名员工。几个月后补注一下:有人说,「我在知乎这种 it 人聚集的地方,问这种问题,分明是不负责的『挑衅』行为」,幸好,不相信 facebook 价值的人,不是只有我一个,美国股市的股民不相信,而且呢,我说明一下,最早这个问题的出处是纽约时报。而所谓的「虚拟幸福感」一辞,是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见到。换言之,这个问题,不是我发明的。(谨此,回答数月来,所有诸位,对提问者的攻击)
按投票排序
Facebook 要上市了,来补充点信息,这有篇文章,介绍了facebook一些主要投资人的背景:《我鄙视Facebook》:,其中讲到 Facebook 的天使投资人Peter Thiel是新保守主义者(在美国代表极端个人自由和无政府的一派),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哲学导师是 René
Girard ,一个推崇模仿的欲望行为理论的人。可参考: 文章中还提到,Peter Thiel 的哲学,大体上说就是:从17世纪以来,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在把世界从一种过时的,强调自然联结关系的社会中解救出来(在这里,他引述了托马斯?霍布斯(ThimasHobbes)关于“人生污秽、野蛮又短暂”的著名论断),并引领人们朝一个自然被人类征服了的虚拟社会走去。价值于是可以存在于想象的事物之中(很明显,Facebook 的 Like 功能)。Thiel 说 Paypal 就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而生的:你不仅能够从真实的、被生产出的物体中找到价值,而且也能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找到它。Paypal能使货币在全世界流动而不受限制。彭博市场月刊有这样一番解释:“对于 Thiel 来说,Paypal 表征的就是自由:它将使人们能够绕过货币管制,让钱在全球流动。” 关于为什么投资 Facebook ?Thiel 曾和《 Facebook Effect 》的作者说:“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theme for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y-firstcentury will be the question of how globalization happens. If globalization doesn’t happen, then there is no future for the world. The way it doesn’t happen is that you have escalating conflicts and wars, and given where technology is today, it blows up the world. There’s no way to invest in a world where globalization fails. The question then becomes what are the best investments that are geared towards good globalization. Facebook is perhaps the purest expression of that I can think of.”这里重点是说全球化是否能进行下去,是21世纪投资的主题。以 Facebook 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是让全球化得以继续的最好投资。 前面那篇文章的作者评价 Thiel 是“ Thiel 正试图摧毁这个他也称作“自然”的真实世界,并建立一个相应的虚拟世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审视 Facebook 的崛起。它是一项受到全球化操控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实验;而 Thiel 则是新保守主义万神殿中,迷醉于技术乌托邦幻想(techno-utopian fantasies)的年轻有为的一员。”去掉情绪色彩,基本是中肯的。另外 Facebook 成长中有个小插曲,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拉里·萨默斯在某种程度上当了早期 Facebook 的庇护者,他没有在那对双胞胎的强烈要求下制止 Facebook 的发展,而是以默许方式支持扎克伯格,后来这位校长的助理还成了 Facebook COO,即谢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我们都记得萨默斯在俄罗斯休克疗法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影响,他和华尔街的关系非常紧密。 然后就是 facebook 的估值,按照以上观念,用户连接是估值的重要考虑因素(按照方三文曾经说过的,通常对非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各种现金流/股利折现的方式,也就是用公司未来能够带来的现金流现值来给出公司的估值;第二类是用各种倍数计算,比如常用的P/E(市盈率)、EV/S(估值/收入)、EV/EBITDA(估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等等;第三类则是用私募投资案例估值比较。不过我发现一般早期投资和业内的做社交产品的公司自己是按照用户量、单片信息的价值等来进行估值的。),最简单的互动广告收入,也是按照传播给多少人看了,以及这些人之间产生了多少谈论该产品的信息来计算的。当然不是员工数量。Facebook估值可以参考早年间的电话/电报公司+电视网公司,即通讯公司加媒体公司。链接产生利益,关系就是价值。另外,补充 Zuckerberg 对传媒和广告行业是有理解的: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Zuckerberg学过心理学,他深刻理解人类之间的模仿行为,具有巨大的广告价值。有媒体曾经披露过 Zuckerberg 的聊天记录: ,后来他还为此事道歉和表示懊悔。Zuckerberg 受到好朋友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兼CEO唐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的关照,并和新闻集团一位非常想收购 facebook 的副总裁有过长时间的交流,不必怀疑 Zuckerberg 对传媒和广告行业的理解。关于科技公司和美国就业问题可参考:你怎么评价《纽约时报》关于苹果“血汗代工厂”的报道?
要分两个层面来看。
1)Facebook这个产品本身是一个社交的"utility"。它要像水电一样成为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你离了它就没法正常生活。如果只是做到这个层面,那么Facebook可能通过display advertising,social advertising成为一家几亿美元的公司。
2)平台化。游戏,应用这些只是平台化的表层。真正的平台化是在互联网上现有的各种垂直细分,各种form factor乃至于所有的数字产品中都加入社会属性。比方你看电视,在手机上听音乐,编辑文档,在网上订机票,你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会受到你朋友的帮助和影响,你圈子的帮助和影响。而这个就将是通过Facebook的平台来实现的。社会化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这里面的革命性潜力我觉得决定了现在Facebook的估值。
评论yolfilm兄:
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点离题了。
- 对一个公司的估值是对他未来dividend的预期,投资人觉得Facebook现在值这么多钱,是根据现在的市场条件,觉得它的收入在未来有可能达到google, Microsoft这一类公司的水平。至于怎么赚,从哪儿赚,是虚拟,还是“现实“,无所谓。当Facebook的收入达到了那么多,自然会交大量的税,自然会对社会有”真金白银“的贡献。
- 信息产业跟制造业比起来创造的就业机会的确是少。但是能因为这点就否认信息产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或者说我们可以不重视信息产业?我们还能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吗?制造业离开信息产业可以发展吗?事实是,没有互联网,国内的研究基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逐步赶上世界的最新水平。
- 随着人工智能(同样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后三十年的一个产业热点很有可能是机器人。届时大量”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工作都会被取代。人类的工作越来越偏向知识型和服务型,社会的生产率会越来越高,人类会有更多的闲暇来消费各种文化产品,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届时会带来什么样的产业震荡恐怕要经济学的朋友来回答,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显然是件好事。
这是个纯粹为煽风点火的伪命题。
谁养活谁?
Facebook 所汇集的 2000 人,都是这个领域的精英,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不需要被“养活”。
用前两天一个创业者在 Blog 里面说的笑话比喻:这些人在硅谷如果不小心把简历掉在地上,五分钟后?他们就拿到 offer 了。
是这些人(尤其是早期员工)创造了 Facebook ,创造了 2000 个高工资的工作,以及更多相关产业的工作机会。而不是 Facebook 养活了他们。
而且,他们高收入带来了大量的税收,这些税收将会真真正正的“养活”别人:老人,孩子和因为各种原因丧失工作机会的人。
企业的价值不应该由你评估
任何个人,即使你真的掌握不小的话语权,今天也没有一个坐北朝南的位子让你在上面 YY 一个 2000 人企业的意义了。
取而代之的,是市场(或者说社会)对公司价值的评价。他们是自由竞价的结果,并且,是真金白银的投资。(估值是基于股份的交易价格(或传说中的交易价格)计算的。)
这种方式不是完美的,失败的投资比比皆是(比如 color 的估值可能就很不靠谱)。但是,这基本是个正向反馈的机制:估值能力糟糕的人和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所以,无论如何,这种方式都比掌握话语权的某些人出来大吼一声要靠谱的多。
抱歉我偷懒了,谢谢Yolfilm的邀请。虽然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我还是想借着答这个问题,来梳理一下思路。
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应该把受益者一分为二地来看:Shareholder 和 Stakeholder,即 股东(股权人)和 共同利益人。
Yolfilm的意思很明白,他认为这个公司的Shareholder数量少得可怜,而公司里也仅仅养活了2000人(姑且认为是潜在的股权人),那么他创造的财富根本就是小众财富,同时也是严重泡沫化的虚拟财富。
很好,这是典型的美式资本主义理解方式,美国的企业也确实按照这个思路走了几十年(从罗斯福新政之后来算的话)。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理解:
1. 这个公司的2000名员工,是确确实实被FB养活的,而且他们的家人、房屋、汽车、贷款、消费,都是得益于FB的薪水酬劳。没有FB,这2000人会失去工作,而其他的“房屋、汽车、贷款、消费”等相关行业,收入会下降,所提供的职位也会相应减少。
2. 依赖于FB这个平台的各种开发、公关和推广企业(这点和@李章 朋友的看法完全相同),也都为市场提供了很多就业资源,同样,也有家人、消费、贷款等等后续价值。
3. 从一定意义上讲,FB开创了一个新的平台,而这一平台的出现,将刺激使用者在这一平台的基础上,不断诞生新的更高的需求,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革新。在这一过程中,新的公司、新的服务、新的概念,将不断吸引资金和人才的流入,为这些人创造就业机会,为未来创造就业形态,这些有很多,是短视的美式资本主义所看不到的。
而我上面提到的种种,看法则来源于德国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更多地去考虑企业对于相关行业、相关共同利益人(Stakeholder)的影响,将整个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评估,而不是仅仅限制于公司的玻璃围墙之内。
希望我说明白了:)
答Yolfilm兄的评论:
至少我不同意“华尔街没有创造价值”这一看法,很显然,我不是倒华尔街一派的人。
华尔街所创造的价值,最简单一点,是体现在公众对于“投资工具”认识的普及上:通过华尔街设计或是流通的种种投资工具: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等,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并通过华尔街的分配方式,将这些资金流回到了整个社会。
而您说的“服务业不能够创造那么多的就业机会”,这点我完全赞同,而且觉得服务业本就不应该创造如二次产业那样的就业机会:
1. 首先,二次产业中的很大一部分就业机会,诞生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发展过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虽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但劳动者的报酬是很可怜的。即是:尽管有就业机会,但大家都挣不到多少钱。
2. 其次,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社会从二次产业过渡到第三产业,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将更多的劳动力从自然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高级的社会需求生产中。
3. 服务业,虽然看起来创造的就业密度不如二次产业,但这个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对人类需求的不断发掘、提高:只有诞生了想喝咖啡的人,才有咖啡馆;只有诞生了需要互联网的人,才有互联网。
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未来诞生的人类,势必比我们高级,比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追寻满足需求的方法,这是人类进化的动力。
所以话说回来,我们还是不要太短视,把玻璃围墙打碎,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
问题中提到的“经济学家的思考”,相信并非来源于真正的经济学家,而是一些媒体上的经济思考者。经济学的第一课是关于经济活动的目的,书上称之为“效用”。这个拗口的词翻译为白话,可以成为效果、好处、愉悦、爽、开心、用处等等,如果一定要追究它的本质含义,则是指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经济活动的目的并非钱、物质、财富、权力、性等等外在的东西,而是为了给人提供满足感。挣钱为了什么,为了花得爽;生产美食为了什么,为了吃的爽;技术进步为了什么,为了物美价廉的爽。一切外在的经济产品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满足。所以能否让人爽到,让人满足,才是一切经济活动是否有用的标准,也是衡量企业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比如中石油,为我们提供汽车燃油方便出行,提供石化原料制造日用产品让生活更方便;比如中国移动提供通讯服务方便我们沟通;比如Facebook,提供一个简单的网站但是让8亿人凑到一起来交流、娱乐,这8亿人的爽到就是它的价值。当然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消费者,还可以是对员工、对股东、对其他利益相关者。Facebook提供的就业岗位不算多,这方面是弱一点,但是如果它雇佣了两万人的话,想必高昂的运营成本会让服务价格上升或者服务质量下降,会使得全球8亿人的使用效果差一些,在一两万人和8亿人之间我们当然更看重后者。所以没有必要太纠结这方面的弱点。此外它给股东提供的回报是惊人的,让股东爽到,也是社会效用的一部分。回答楼主的问题,以及其他相关的“虚拟经济有什么价值”之类的问题,都可以参照以上标准,即是否有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更优质。如果是,则是有价值的。如果让非常多的人爽到,价值就很大。
yolfilm的意思大家都曲解了,他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去种田,去搬砖,这样大家都有工作了,多开心。这才是创造了最多社会价值的国家。这么说起来富士康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了。我党也因为养活了一千万人,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党派了。这种弱智小儿还留在知乎真觉得很恶心。PS:管理员麻烦,你要是还继续删我的回答,顺便把这个答案给删了:
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一个人说,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解决了几十万就业,而苹果这样的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极低,但是实际上刚好相反,记得有人说过,微软把产品变成了以软件拉动。而苹果重新变成了硬件拉动产业。同样的FACEBOOK为整个产业拉动的就业,不计其数。
学识太少,只能凭感而言yolfilm的所述总结:一,更加认可以德国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认为资本的过度扩张形成经济泡沫,认为资本主义有很多问题,正面临崩溃;二,认可ebay,亚马逊,否定facebook,认为其是无益的电子公司(至少不值那么多);三,将如此大的价值由两千个人来分担,是否合理,公平;针对问题一:资本有其利有其弊,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驱动经济引领了当今世界的经济风潮(至少IT界是这样),当然它也有它的弊端,比如yolfilm所说的就业率的问题,次贷危机的问题,扼杀创新的问题。至于对于人类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不好说,但我的感觉上是弊大于利的。为什么弊大于利,人类还存在这样的模式呢,一方面因为很多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力量权利等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的,只有当其它力量成长起来之后与之博弈最后才能取得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其次,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利弊认识的更加深刻便能更加的掌握分寸,再次,人类的自身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在追逐金钱的时候更多的追求幸福,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会别人考虑,为人类考虑。所以,我认为资本主义不会出现崩溃这一说,但是它会不断演化,不再成为主义(当然也不存在什么社会主义),而更加恰当地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人类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针对问题二:我认为你认为facebook是无益电子公司有两个原因:对于什么是有价值的产品或者说像facebook这类产品对于人类的价值认识不足,难到一定要通过ebay,亚马逊等实现实际的购买行为才能判断其是有价值的东西吗?而事实上互联网有很多产品都不是这样。以腾讯为利,在最初只有OICQ的时候,是不是你要说就是聊个天嘛,有那么大的价值吗?而现在呢,同样facebook作为这样的通信基础设施,它更广泛更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人接触信息的方式,那它的未来呢?当然不可限量。所以那么高的市值是可以理解的。针对问题三:我想是因为你认为这个产品的诞生到发展太快了,太容易了,在传统行业中,觉得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应该是一个一般人很难实现要经过长时间的经营积累才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所以认为它不应该值那么多,并且由仅仅两千人来分享这些利益不合理。实际上你所认为的问题其实涉及的是这样一个话题:企业的价值是否以它创造了多大的社会价值来判定。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举个例子,中国移动,它在帮助人们沟通这块儿做出了很大的价值,但是它的这个成就并不让我们满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它应该做得更好或者说它因为垄断了这块儿资源,所以它创造了比较大的社会价值,或者用这样一个词:"性价比",我们认为它对人类的性价比不满意。回到facebook的话题,它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却是由2000个人来实现的,用刚才的“性价比”来评论facebook,可以说对于人类而言facebook的企业价值并不高(因为它做的事儿别人也可以做到,但是天时地利人和,它先做到了),但是facebook的创造的社会价值却很高或者说很有前景,而股市是其社会价值的一个肯定和表现,所以那么高的市值我认为是合理的。那么由两千个人来分享这巨大的利益合理吗?这个问题,你可以说合理也可以说不合理,但是事实是,机会不多,先到先得,得到者迅速圈地,挤压后来者建立自己的帝国,然后成功。所以讨论2000个人分担这些利益合不合理就跟讨论凭什么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占领了美洲大陆一样没有意义。互联网行业便是如此,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本身就不需要很多人便能多块好省地改变世界。
我终于明白京东商城连信息部门都要用人海战术的意义了。原来是为了拯救我等苦逼的码农
经济学我不太懂, 但是我知道员工被雇佣一定是为了给公司创造价值的. 任何额外的, 不产生价值的人员开支都是浪费, 个人觉得这种浪费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 所以, facebook用两千员工就产出了这么高的价值我只能认为他们很牛逼. 另外facebook也有很多开源的项目, 他们对技术领域的影响也是绝对不小的, 这部分完全是贡献. 至于,他们有那么多钱, 怎么回馈社会,是否回馈社会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情, 就像有钱人穿着奢侈品,开着跑车, 当然你可以 仇富,但是他们并没有犯法. 如果人家开个慈善晚宴搞点慈善那我们只能鼓鼓掌,叫声好.无论这个晚宴是否奢靡. 另外更多的是自省, 为啥自己不能力有想facebook公司一样的效能. 试图提高自己, 提高自己的团队我觉得才是对的.
不能以养活员工的数量来衡量一家公司的价值,正如,不能以国民人口的数量来衡量国力的强弱。显然,从单一的企业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比知识密集型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FACEBOOK的成功,在于它成功地从信息时代人际交往的需求中发掘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FACEBOOK的用户数量比其员工人数来讲更能体现它的实际价值。从FACEBOOK效应中,我们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观念:虚拟经济越是深入现实的人心,其价值越大。
看楼上各种论文般的回答我长嘘一口气??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并不是说解决就业岗位越多的公司就是越有价值的公司,否则麦当劳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了。fb对社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1.将人与人关系更紧密,可以说是电话,E-Mail, IM之后的全新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人的生活习惯。习惯的改变会带来更多行业的改变(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买东西征求意见上google,现在在facebook上说一下就行了,因为我更愿意相信熟人的)2.让信息传播的速度翻倍(比如以前你要上各种门户网站,现在只要上微博就行,效率是不是提高了?)3.开辟了企业和政治广告的全新的一种方式4.带动其它社交网站发展,人人这么粗制滥造的就不谈了,什么LinkedIn啊,新浪微博啊,各种app啊。(顺便提一句,个人觉得阿里巴巴的“来往”出来后会更加剥夺人人的市场份额)5.把这么多东西连起来,谁知道云技术和物联网成熟后还会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影响先想到这么多,总之facebook效应是无孔不入的。p.s. 新浪微博是间接受facebook影响发展起来的吧?从药家鑫到郭美美到动车再到吴英??xxx怕的不得了,3月16号都要实名制了。如果哪一天中国制度都因此彻底改变了,还敢说facebook价值低么?
多好的问题,可惜看不懂题意和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人太多。顺便吐槽一下@yolfilm:你,不是一个好的提问者。不光是经济领域,在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理念上,这其实也是个大哉问。人类社会的未来,是不是会电子化,虚拟化?讨论1,虚拟经济产物,譬如FB,是不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讨论2,为什么高科技产业异常发达美国,失业率高于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德国?留个爪印先睡觉,回头来补。。。
facebook就是个平台。
google本身的员工才多少人,可是又有多少人是靠google吃饭的?
谈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虚拟经济”这个概念,说的不是以金融业为主的Fictitious Economy,而是寄托于信息技术的Virtual Economy,Facebook可归纳到后者范围。
这类型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随着平台的扩大、出现与传统实体经济相反的状况: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价值链”。正如@郑涵 所言,有开发者、广告商,各类经济体都可能在这些价值链的分支节点上攫取利润。
在给这些企业估值的时候,券商、咨询公司往往充分考虑了价值链的深度和广度,因为平台提供者往往力求创造更多价值链,并能牢牢把握住分支节点,从而盈利。
举例说个老笑话:腾讯给红十字会捐款十亿元Q币——这就侧面印证了虚拟资本对现实经济的影响。
企业存在的价值并不是雇佣多少员工,“养活”多少人。而在于能否创造价值~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养了那么多人,但大家应该都会认为闲杂人等太多了,反而是资源与价值的消耗。如果2000人可以让这么多人爱上且影响力巨大,说明他们只是平台的搭建着,而FB的价值是让亿万用户获利。另外一方面,没有用户的创造与参与,不可能有这样成就的FB,也即以人数考虑,FB养活了巨量隐性“员工”。
看到很多回答更多从企业本身角度出发。务虚的说,如果放大到整个人类社会,facebook
的价值会更大点。一个几乎囊括西方中上层阶级的网络社区,正在用它自己的理念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社交方式。好比汽车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电话改变了人类交流方式等等。change
the world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
看了yolfilm的回答和问题补充,感觉大家答得有点偏题了。也许问题补充是后面才加上去的。(一直对知乎这个可以中途改问题改到题意不一样的设计不赞成。如果问题改了以后题意改变应该直接另外问一题。不然对先答题的人不公平。)yolfilm问的应该是Facebook对社会的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我就不答了,很多人都说了。而且股票和投资这东西本来就是speculation,玩股票真正玩几年的人就知道市场从来是不可理喻的,就算是美股也不是很多时候能解释的。社会价值我可以想到几方面,直接的影响力不多,但是间接很多:增进社交,社交也是人类精神需要的一部分。把社交网站的地位提升到今天这个地位,myspace啥的没做到,facebook做到了。而且也增强了线下的社交,其实一个例子,也许你今天认识了一个妹子,但是忘记了她是谁,你还可能通过共同好友找到她。(这个东西很多网站可以做,这只是个增进社交的例子。)但是把social networking提升到今天这个地步,facebook功不可没。我一个同事算是一个social guru,他靠着这个时机,做了很多免费的marketing。营销。Facebook营销真的是一个金矿。我上述的朋友在吉隆坡开了一个BurgerLab,卖汉堡。Marketing上面他们就主打Facebook营销,每天他都在经营这个东西。当然他们的东西也不错,但是让他们从开业第一天开始,每天5点-9点就卖断市的,社交营销帮了很大的忙。而在这方面,facebook无疑是social marketing开创者们的温床。推动电脑技术的发展。养着这2000人去每天做最尖端的东西,无疑对电脑技术发展是有帮助的。虽然对facebook选择的技术不太感冒,但是他们在大规模的分布式服务器布局,维护上一定是有实力的。还有谁比他们有更多的用户和经验?这些经验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其实很多facebook的价值可能还没释放出来,这是一个新的世界,人们的需求也不一样了。我们再也不用建造金字塔和长城去证明我们的力量。我们在一个很长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有很多的发现,需要虚拟技术的推动。现在很多的东西,人已经无法操作,比如Large Hadron Collider。
企业不是救助站,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要看它提供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就算ZHIHU养个2万员工,FACEBOOK这个网站的价值,远比我们混迹的这个ZHIHU要大。这就像一个钱学森,换11个美军俘虏一样。都举起木棍,一个知识分子哪能打得过一群职业军人呢?但是,其中哪个懂核武器?经济学家认为世界错了,也或许是经济学家用来衡量世界的尺子过时了。酷勤网 C 程序员的那点事!
当前位置: >
浏览次数:次
&&& 所有搜寻、联络好友都是在浪费工作时间&&可能会带来几十亿的损失。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雇主对访问流行的社交站点进行限制。
&&& 作为位于费城的软件公司Ascentive专门解决工作场所的互联网问题。Adam Schran是创办人之一,认为公司在管理员工使用互联网方面做得不错。
这是Facebook出现前的情况。当公司30位雇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上班时间登录这个流行的社交网站&&交友、通信,像其他无数的小公司的老板一样Schran突然发现自己开始为失去效率而忧虑。
Schran将Facebook称作当前最严重的工作干扰。&过去几年,浪费时间已经日渐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作为老板,你想帮助雇员干工作,而不是扮演交警的角色。&
Facebook 四年前由20岁的Mark Zuckerberg 在哈佛大学的宿舍内创办。最初它仅面向高中学生和大学生,允许他们(通常没有大人的情况下)聊天、交换照片,消磨时间。2006年9月开始向公众开放后,这种状况开始改变。在几个月时间,站点的流量增长了80%。在增长的部分,18岁到24岁的人数占了不到三分之一。
这些日子, Facebook每月吸引三千万独立访问者,平均每次访问时间一个小时,成为仅次于MySpace全球最大的社交站点。统计表明办公室工作人员增长速度最快。
这样的成就成了老板们面前的棘手问题。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顾问们说,Facebook可能在好几个方面困扰雇主。其中最大的影响是妨碍人们工作。在一个小办公室里,过多的在线社交可能带来对带宽需求和IT支出的增加。时间累计起来就不得了。位于加州Menlo Park 的Robert Half International公司估计美国雇员每天花费一小时在互联网私人应用上,包括诸如收发邮件、观看 youtube视频等等。
对于一些人来说 Facebook 占用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最近一个对700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调查表明,在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雇员花费至少30分钟上Facebook 或者MySpace&&有两个人说他们每天花费三个小时在这些站点上。Global Secure Systems,(一家英国 IT安全公司)进行了一次调查,估计这些每天的访问在一年里因带来的生产效率降低,而损失几十亿美元。
这个问题有多普遍?这个国家大约一半雇主现在因担心效率损失和安全风险屏蔽或限制工作场所访问Facebook。依据Sophos去年(一家全球IT安全公司)对600为雇员的调查, 43% 的受访者说他们被限制访问Facebook ,7% 的说他们的互联网访问被限定在与工作相关。尽管承认这个站点的变得越来越流行,有8%的雇主同意在办公时间访问该站点,他们这样做为了避免引发雇员的不满。
Ascentive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Graham Cluley说,&公司在这Facebook引起的问题上有分歧。&有一些雇主认为这个站点成了办事拖拉人的天堂。另外一些人认为它是一个有价值的社交工具,它可以用来联系销售代表、营销人员和其他的同事。
在他看来,Schran显然属于后者。他认为雇主过于限制私人互联网使用是个错误。
&& &用大量的过滤软件限制雇员使用互联网访问会阻碍他们工作。&Schran说,&还有,过多的监督会让雇员感觉像个小孩。&
&&&&& Schran"s 的解决方案寻求达到一个平衡。去年,Ascentive发布了一系列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基于特定词汇、站点、应用跟踪雇员使用互联网,还包括设置无监督的私人时间(午休时间和一天内其他批准的休息时间)功能。它的弹出窗口告知雇员,何时这项功能被激活,及他们还有多少私人时间。
&&& &这是一个折中方案。&Schran 说。
原作者: Angus Loten&
& 相关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acebook提示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