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小说, 主角附身到唐玄宗年号时期,成为寿王的儿子,后来担任剑南节度使,通过安史之乱壮大自己,忘了

唐玄宗与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乃唐朝中兴之君,功业虽不及高祖李渊、曾祖李世民、祖母武则天,其名却广为世人熟知,史学家对唐玄宗褒贬不一,文学家借唐玄宗大谈修齐之道,演艺家借唐玄宗风流逸事大赚票房,使唐玄宗成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人物,其原由得益于《长恨歌》,安史之乱及华清池、兴庆宫、马嵬坡等历史事件和文化遗迹。那么,历史学家对唐玄宗褒什么、贬什么?唐玄宗的修齐之德在哪里?成为演艺家谈资的又是什么?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唐玄宗是李隆基的庙号,公元685年生,762年卒,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有唐明皇之称。唐玄宗少年英武才略,但这不是继承皇位的资本,他的皇位是靠自己的政治智慧,在李氏皇族与武则天等后妃势力斗争中取得的。
唐太宗是一位非常英明的皇帝,但他没有摆脱秦始皇、汉武帝挑选继承人的怪圈,他废掉十几年的太子李承乾,在如何选取新太子上,绞尽了脑汁,性格上向与李世民相近的,身为庶出;人品好的,没有朝臣支持;有能力的,身体有残;最后,唐太宗先择了有长孙无忌等大臣支持的、比较仁弱的晋王李治,晚年的唐太宗挑选一批贤相良臣当李治的老师,他经常“令太子居寝殿之侧”,以便对其施以言传身教,太宗采取了君道教育,没有交他尚武精神,更加重了李治的仁弱。唐太宗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生前没有把自己昭仪武媚娘(武则天)的问题解决好,李治后来娶了自己的小妈武媚娘当皇后,俗话说的好,不论大家小家,谁有能力谁当家,别看平时夫妻恩恩爱爱,在具体问题上,还是分主次的,武则天是什么人?她是从女人堆里、男人的夹缝中爬出来的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而李治这个只知吃喝享乐的纨绔子弟,那里是武则天的对手,武则天只用了几个苦肉计,搭上两个孩子和几个人的性命,就把李治降服了,从此,唐朝形成了天子弱而后妃强、君轻而臣重的政治格局,从唐高宗到唐玄宗的六十三年间,唐朝出现了八位皇帝(包括两位皇帝复位、武则天和谯王李重福),两位皇后听政,三位公主干政,三位太子被废,一位皇帝被毒杀的混乱局面,除了李治由唐太宗指定,唐玄宗自己取得外,其它的都是由太后、皇后和公主驾驭。
唐玄宗是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唐中宗的侄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按唐朝规制,唐玄宗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极小。武则天为达到称帝之目的,控制了唐高宗的皇权之后,她先后废除了太子李弘和李贤,高宗去世后,立唐中宗李显,一年后立唐睿宗李旦,六年之后,废睿宗自称皇帝,改国号周。十五年后,无奈之下,才又把皇位又传给中宗李显。中宗复位后,朝政被皇后韦氏、安乐公主及武氏遗臣所控制,韦皇后废掉太子李重俊,毒杀中宗李显,立殇帝李重茂,不足两个月,又准备立谯王李重福。
唐玄宗李隆基初为禁军主管军械的军官,在姑姑太平公主的支持下,他铲除韦氏集团,拥立自己的父亲睿宗李旦复位,睿宗复位后,被立为太子,才使他继承皇位的概率大大提高。受武则天的影响,太平公主觊觎皇权的欲望很高,她觉得太子李隆基不好驾驭,便制造舆论,准备废之。712年睿宗传位给李隆基,但睿宗仍然控制三品以上官员任免等军政大权,实际上,皇权仍在太平公主手中,唐玄宗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愈加突出,皇位再度受到挑战,公元713年7月,28岁的李隆基亲率兵马,除掉太平公主,罢免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数十人,才坐稳了皇帝保座。
唐玄宗与他的爷爷、伯父、父亲、兄弟们不同,他的皇位是冒着生命危险和自己的能力换来,而不是等来的。所以,他的执政能力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得到了实践,他的皇权和威信,也是在他巩固皇位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是他执政四十余年的政治基础。玄宗即位后,励精求治,选贤任能,实施了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革军制,稳定边疆等措施,使唐朝进入全盛阶段,改变六十多年来,后妃公主干政,国祚不稳的政治局面,使李唐王朝得以延续。
自天宝年间始,玄宗的骄侈之心代替求治之心,骄傲怠惰,厌倦政务,拒纳谏言,偏爱杨玉环,偏信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偏护安禄山,才酿成了安史之乱,致使杨玉环被杀,给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划上了悲凄的句号,72岁时,传位于唐肃宗李亨。由于安史之乱及平定安史之乱所引发的藩镇割剧局面一发不可收拾,不但毁了李唐江山,也把中国带入了近200年的战乱期。
在唐玄宗由明变昏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个人就是杨玉环。杨玉环祖籍山西永济,出身官宦之家,曾祖父曾为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父亲曾任蜀州司户,杨玉环性格婉顺、善解人意、能歌善舞、姿色超群,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加上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具备相当的文化修养,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唐玄宗56岁时,从儿子寿王李瑁手中,把比自己小34岁的儿媳妇“抢”了过来,天宝四年,册立为贵妃。根据常理,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仅贪其美色,更把她当作精神伴侣和诗词歌舞方面的知音,在他与杨玉环相知的十几年中,他们共同创作了很多歌舞作品。史书对杨玉环的记载较少,我们通过《贵妃醉酒》、《唐明皇》等戏剧作品中,能感受到杨玉环的娇奢华贵之气,从李玉刚反串的《新贵妃醉酒》中我们也能听出杨玉环的哀怨之情。
杨玉环虽媚,在唐玄宗的生命旅程中,也占据重要位置,有些史书把安史之祸归罪于她,却是不恰当的。唐玄宗是不守“道”为所欲为的皇帝,更是嗜权如命的皇帝,他宁可把朝政交给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人,也不愿把皇权交给太子及李氏宗族,甚至不允许李氏皇族参与政务,在这种情况下,杨玉环干政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其一;其二,杨贵妃甘愿受公爹摆布,证明她也是常人,她精通诗词歌舞,说明她不善于政治,或者说她的兴趣并不在政治方面,否则,她与唐玄宗的感情就会有裂隙;其三,或许杨贵妃有武则天、韦皇后的政治野心,但没有形成后妃干政的事实和局面。当然,由于杨玉环的特殊身份,使杨国忠一步登天,在某种程度上袒护了安禄山,使一些奸佞之臣得已聚集在唐玄宗周围。
李隆基由明转昏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这个过程基本是在李林甫掌管相权时期完成的。李林甫能够掌管相权16年,主要是上纵玄宗享乐骄侈之心欲,下塞群臣之言路,中败张九龄等良臣之行政,李林甫曾对官员们说:“现在明主在上,群臣专心顺从就是,不用多说话,你们见过朝会时仪仗队里的御马吗?它们吃的是三品食料,叫一声便斥之不用,后悔哪里还来的及!”这就是李林甫著名的马论。《资治通鉴》归纳李林甫为四恶:一是媚事宦官,迎合上意,以固其宠;二是杜绝言路,掩其聪明,以成其奸;三是妒贤嫉能,排抑胜已,以保其位;四是屡兴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杨国忠接管相权时,唐玄宗已经变成了偏执、拒谏、昏愦的皇帝,以杨国忠的胆识和才学,不可能匡扶唐玄宗的过失,更不可能挽回唐朝的颓废态势,杨国忠的作用就是加重唐玄宗的昏愦和加速安史之乱的爆发。杨国忠乃杨玉环同曾祖族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的外甥。初从军四川,任都尉、采访支使,剑南节度使为保官位,荐杨国忠入朝为内援,杨国忠凭其钻营之术,投玄宗所好,借杨贵妃之人脉,首得金吾兵曹参军之职,继而迁升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太府卿,很快成为朝廷重臣。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任右相,兼吏部尚书,判使照旧,身兼40余职。杨国忠虽无李林甫为政的坚挺之气,奸倿之术却在李林甫之上,他另设司法部门,屡兴大狱,株连数百家,意在压制太子李亨;他按论资排辈的办法任命官员,借以笼络朝臣,打击异已,压制新生官员;两次发动南诏战争,损兵20余万。他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反迹,建议更换安禄山之弟的河西节度使职务,免去安禄山兼任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职务,试图剥夺安禄山军权,从大局分析,这些建议也是金石之言,但杨国忠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在没有较好的时机和恰当的方式的情况下,以为免去安禄山及其弟的职务,就可解决藩镇之患,未免太过轻率。在安禄山叛军兵临潼关的危急时刻,杨国忠不顾朝庭安危,设计陷害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等将来可能超越自己的将领,致使二十万潼关守军全军覆没,长安陷落,杨国忠在马嵬坡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虽不贤,他们为了仕途和命运,毁了中唐盛世,但根本原因却在唐玄宗本人。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唐玄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这些昏君奸倿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处君明、妃淑、臣贤的政治闹剧,最后断送了中唐盛世。唐高宗以来的六十多年里,虽然皇权出现了非正常的频繁更迭,但经济军事形势基本上是贞观之治的延续,唐玄宗结束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使社会重回归太平,也只是贞观学步,实非创业。唐玄宗在一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中,忘记了“创业易、守成难”的古训,开始注重“封禅泰山”、举办“千秋节”、创作“诗词歌舞”等无关紧要的问题,最终把国家引上了衰败。
从纳言转向专制。唐初以来,唐朝中央政府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施行,史称三省行政制度,与皇权形成相互制约机制,但没有宰相这个专门职务,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即为宰相,尚书省的长官加仆射衔的也是宰相,加参知政务、参预机要衔的其它官员也可称为宰相,加平章事的也是宰相,宰相最多时多达二十余人,这种由众多“宰相”参加的“议政堂”式的决策机制,大大提高了决策水平,当然也存在程序繁杂、办事效率低的问题。
从玄宗起,他厌于三省议政的繁琐,常引姚崇、宋璟等到便殿专咨并委以重任,三省行政制度开始向宰相专权方向发展,待李林甫整倒张九龄之后,宰相专权愈加严重。杨国忠时,他先剥夺门下省复核之权,再取代尚书省执行之权,集出令、复核、执行大权于一身,宰相专权达到极点。从三省议政制度到宰相专任,是体制机制上的变化,是唐朝“人亡政息”的起点,从宰相专任到宰相专权,虽有本质区别,关键在于用人,如委用得贤,固然无妨,一旦得奸,必败政务。姚崇、宋璟为相时,就出现了宰相专任的情况,但他们人品比较正直,不致于因人废政,而到李林甫、杨国忠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再者,姚崇宋璟是唐玄宗即位前就到中央政府任职的官员,从这一点上讲,唐玄宗是借助武则天时期形成的行政体制发展的,或是武则天治政的延续,唐玄宗不但没有继承李世民、武则天的为政经验,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出现了问题。
放任藩镇势力膨胀。唐太宗后期,由于国力雄厚,开始追求开边扩土,先后设立若干屏障中央政权的藩镇(亦称边镇),统帅称大都督,行屯兵戍边守镇之责。高宗时,授权大都督带使持节,代表皇权对周边国家行使权力,称节度使。节度使所统辖的边镇一般得不到中央政府的经费,后勤补给均在本防区内筹措,所以,节度使大多兼任本区按察、安抚、度支使等职务,是集行政、军事、财政于一体的“土皇帝”,成为半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节度使一般由文官担任,两三年后调任中央政府任职,政绩卓著者可拜相,玄宗时,已设十个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李林甫怕儒臣出将入相,动摇自己的相位,便称儒臣怯弱,不胜武力,称藩将雄武,多荐藩将为节度使,且延长了节度使三年任期,并打破了“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的藩帅任用原则,这就是藩镇割剧的体制基础。
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9年后,兼领范阳、河东节度使,同时又兼任尚书省左仆射(宰相之一)、骠骑大将军,统兵19万,他还建立了一支由8千胡人组成的私人部队。此外,由安禄山提名,经中央政府批准,升任将军的有500余人、升任中郎将(军阶次于将军)的有2000余人,并根据安禄山的建议,将32个汉将岗位改由藩将担任,此时,中央政府控制的军队只有10余万人,安禄山船大难调头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737年,唐政府军又在战争中败失,中亚地区被外敌所控制,中央政府与藩镇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藩镇军事力量占全国总兵力的85%,精兵猛将集于边镇,安禄山反叛只是时间问题了。
奢侈无度财政渐涸。724年,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仅这一项国家每年增加财政支出200万贯,天宝末年达到1500万贯,兵制改革是利国之事,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负担尚可理解,唐玄宗为取悦权臣、爱妃,赏赐无度,不仅徒耗国家资财,也反映了其为政理念的变化。唐玄宗曾把全国一年贡品全部赏给李林甫,堪称绝无仅有,但仍不及杨家之遇,杨贵妃的待遇如同皇后,每次乘马由高力士亲自执鞭,仅为杨贵妃服务的绣工多达七百余人,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玄宗便命驿站千里传送,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如此,史书称:“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如此,则百官仿效,玄宗时,送礼进供已成风尚,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均因所献物品精美而升职。
在唐代,封国公爵位及文武一品以上官员之母、之妻才封“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之则封为“郡夫人”。杨贵妃的三个姐夫是不是国公或一品官员未见到记载,其三位姐姐却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赐宅并各奉每月脂粉费十万钱,三夫人出入宫掖,并承恩泽,公主以下皆持礼相待,“并承恩泽”是什么意思,史书没有解释,但绝非皇恩普照。三姐虢国夫人天生自美,不假脂粉,时人所画《虢国夫人游春图》乃现虢国夫人游春之场景。杜甫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甫尚为杨氏权势所折服,说明杨氏一家隆盛非常。
唐玄宗善骑射,擅书法,知象学,通韵律,极具音律天赋,一生作曲制谱为盛唐之冠,被伶人尊为祖师爷。他溶华夷之音,把胡音改造成唐乐,
并由杨贵妃编舞的《霓裳羽衣曲》就是二人代表之作,唐玄宗与杨贵妃珠联璧合,使他们的音乐才智达到极致。唐玄宗可能是一位艺术家,但不是好皇帝。
忠奸莫辨宠信宦官。李林甫为相后,唐玄宗一改求言纳谏、革除弊政、抑制奢靡的为政风格,他身边聚集了韦温、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等一批奸佞贪婪之徒,天宝年间,朝政步入了“言利者争进,言治者受抑”的衰亡之象,最终形成了李林甫养成其乱,杨国忠促成其乱,安禄山终成其乱,唐玄宗坐看其乱,高力士坐得其成的“海内分裂,不可复合”的后果。
唐初,宦官只是掌管宫内守卫,洒扫等事,并无政治权力。太宗诏定,宦官任职不得超三品,玄宗宠信高力士,让他审阅奏章,小事自行裁决,大事转送皇帝,玄宗说:“力士当值,我寝乃安。”自此,朝内辅宰、边镇将帅无不崇求于高力士,太子李亨称高力士为“二兄”,王子公主称“阿翁”,驸马则称“爷”,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也与之相结。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更甚,基本控制了军权、财权,皇权,宦官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左右了中晚唐政治,始于唐玄宗对高力士的宠信。
年迈昏愦遗害朝政。玄宗为政四十余年,随着执政经验增加,加上生活情趣转移,愈加难以纳言,本来有很多可以扭转局势的机会,因为玄宗的偏执、犹豫而丧失了。755年,正月,安禄山入朝,这本是铲除安禄山的绝好机会,玄宗不听杨国忠、太子李亨之言,不仅放安禄山回范阳,还加封安禄山为左仆射,兼领调配牧马和管理牧场的官职,并批准安禄山的奏请:提升将军五百余人、中郎将二千余人,此乃助纣为虐、放虎归山之举。
六月,代理剑南节度使李宓攻打南诏,几乎全军覆没,杨国忠隐其败言其捷,继而发兵再讨,再败,前后损失二十余万人,无人敢言。玄宗对高力士曰:“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高对曰:“臣闻云南数丧师,边将又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也!”帝曰:“卿勿言,朕徐思之。”
夏,关中水旱灾频发,饥荒累生。杨国忠把责任归咎于京兆尹李岘,扶风太守房琯报奏本部遭受水灾,杨国忠反让御史调查房琯,自此朝野无敢言灾情者。高力士侍侧,帝曰:“淫雨不已,卿可尽言。”对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帝默然。
秋,杨国忠恐河东太守韦陟入相,使人告韦陟赃污,责御史调查,韦陟请御史中丞吉温求救于安禄山,不料被杨国忠发现,韦陟、吉温皆被贬黜,安禄山上折为吉温论冤,并言杨国忠谗佞。玄宗两无所问,不了了之。
756年,二月,安禄山奏请以藩将三十二人代汉将,韦见素、杨国忠极谏,帝竟从之。某日,杨国忠、韦见素进言曰:“臣有策可坐消禄山之谋。今若除(免)禄山平章事,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其势自分矣。帝从之,已草制,帝留不发。此自取危亡之举也。
四月,杨国忠搜集安禄山反证,秘密处决安禄山的宾客李超,安禄山得报愈惧,并以疾拒赴京师。
七月,安禄山上表献马三千匹,每匹执控夫二人,遣将二十二人部送,帝疑,始从河南尹达奚珣所奏,遣使曰:“谕禄山进车马宜俟至冬,官自给夫,无烦本军”。并曰:“朕新为卿作一汤,于十月待卿。”禄山傲之,亦无回表。
十月,安禄山假清君侧之名,引兵南下。太原、东受降城守将皆奏其反,玄宗疑有人诬蔑安禄山,待知安禄山反叛之实,才召集宰相谋之。杨国忠得意曰:“今反者独禄山耳,不过旬日必传首行在。”玄宗以为然,众臣相顾失色。玄宗只调二将守东京洛阳及河东地区,各简募万人,随便团结以拒之。
史书并没有对上述几件事进行过多评述,但从“无敢言者”、“朕徐思之”、“帝默然”、“两无所问”、“随便团结以拒之”等语中,看到唐玄宗晚年为政之荒唐。《资治通鉴》评曰:“帝岂不知,实无可奈何耳。”明知自己年迈不堪政务,却不及时移权于太子,使太子李亨政基浅显,即位后受制于宦官,此乃坐看其乱也。
唐玄宗距今已一千三百余年了,由于忠君思想的影响,史学家们及李氏子孙已经把唐玄宗的过失,粉饰到无可指责的程度,真实的唐玄宗及其相关事件,可能永远成为历史之谜,但唐玄宗的教训对人们却有借鉴意义。当然,用现有的史料和超越历史环境的观点,评判唐玄宗其人其事,无异于盲人摸象,难免不出现偏颇。其实,唐玄宗也是受害者,他不可能超出历史环境完成他的皇权统治。有一点可以肯定,唐玄宗之悲源于皇权的世袭、源于他任期过长。
纵观中国历史,秦始皇赢政执政31年、汉武帝刘彻执政54年、唐太宗李世民执政24年、唐玄宗李隆基执政44年、宋仁宗赵祯执政41年、元世祖铁木真执政35年、明嘉靖(世宗)朱厚熜执政46年、明万历(神宗)朱翊钧执政48年、清康熙玄烨执政60年、清高宗弘历执政61年、蒋介石执政38年、毛泽东执政28年。剔除阶级因素,除个别人外,大部分都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不是创世开疆,就是富国守成。其共同特点是:在执政的后期都出现过失误,即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方向,也成了他们的政治遗憾,纠其原因,除了个人素质外,最关键的还是体制因素。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以皇权为特征的统治形态占据了绝大部分,皇权集君权、神权、司法权、行政权于一身,既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因个人行为对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是因为,没有监督机制作保障的集权统治,很容易出现偏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国人的个人崇拜、皇权神授等思想已经远去,多元的民主意识已经萌发,民主与法制建设已经开始,相信中国不会再现唐玄宗的悲剧。在此,我们借用林肯的话:“即使我们选错了总统,那么,他在任期内对社会制度和社会财富造成的损害仍然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容弥补。”
2011年5月26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唐朝李隆基皇帝那段时间发生过什么大事?
唐朝李隆基皇帝那段时间发生过什么大事?
唐朝李隆基皇帝那段时间发生过什么大事?最近看了一本历史小说。对这些很疑惑,希望能整理出一段详细点的描述。
关于唐玄宗,下面是一些详实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结尾另附豪华版资料)
玄宗简介  唐朝第7位皇帝,政治家。唐太宗曾孙,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玄宗个人素质优秀,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小名:阿瞒(同曹操)。  685年9月8日(八月初五)唐玄宗李隆基出生。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即位,重建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  710年7月21日(景龙四年六月二十日),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与安乐公主等,拥其父唐睿宗李旦复位,被其父立为太子。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   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谥号: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玄宗;  安葬地:泰陵;  曾用年号:  先天 公元712—713年   开元 公元713—741年   天宝 公元742—756年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少儿时代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但是,武则天也因此觉得唐睿宗李旦是有野心,想推翻她,于是杀死了刘氏(刘正妃),窦氏(窦德妃)和窦氏家族。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公元710年,中宗暴死。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兵变    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太平公主借助天象,散布流言,言太子不利于君主,将要夺位。她本以为睿宗会对李隆基有所提防,但由于睿宗厌倦了做皇帝的生活,却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主政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开边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今河北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提倡道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公元725年10月12日即开元十三年,唐明皇从洛阳进发前往泰山封禅,于11月14日凌晨封禅泰山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杨贵妃    在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玄宗外事四夷,开边不已,导致国家军事力量集中于边界,中原内地兵力空虚,造成严重的“强枝弱干”局面。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逃至今陕西兴平马嵬驿时,将军陈玄礼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让杨贵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郭子仪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玄宗也由此返回长安。   晚年    回到长安后,玄宗住在城南的兴庆宫里。肃宗本就对玄宗心怀猜忌,加上奸相李辅国的挑拨,对玄宗更是冷漠少礼。实际上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先是将兴庆宫中的300匹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将玄宗连骗带逼地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控;最后又把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唐玄宗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觉寂寞,凄凉,他整日郁郁寡欢,连饭也越来越吃不下了。上元三年(762年5月4日)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后人有诗形容他的晚年说:“南内(指兴庆宫)凄凉西内(指太极宫)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做上皇!”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後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于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发展经济  玄宗于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後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提倡文教  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对外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于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最新完全豪华版
很适合你,兄弟
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望采纳
其他回答 (4)
唐玄宗李隆基主要经历:少儿时代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但是,武则天也因此觉得唐睿宗李旦是有野心,想推翻她,于是杀死了刘氏(刘正妃),窦氏(窦德妃)和窦氏家族。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公元710年,中宗暴死。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太平公主借助天象,散布流言,言太子不利于君主,将要夺位。她本以为睿宗会对李隆基有所提防,但由于睿宗厌倦了做皇帝的生活,却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今河北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提倡道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公元725年10月12日即开元十三年,唐明皇从洛阳进发前往泰山封禅,于11月14日凌晨封禅泰山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杨贵妃
  在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玄宗外事四夷,开边不已,导致国家军事力量集中于边界,中原内地兵力空虚,造成严重的“强枝弱干”局面。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逃至今陕西兴平马嵬驿时,将军陈玄礼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让杨贵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郭子仪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玄宗也由此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玄宗住在城南的兴庆宫里。肃宗本就对玄宗心怀猜忌,加上奸相李辅国的挑拨,对玄宗更是冷漠少礼。实际上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先是将兴庆宫中的300匹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将玄宗连骗带逼地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控;最后又把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唐玄宗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觉寂寞,凄凉,他整日郁郁寡欢,连饭也越来越吃不下了。上元三年(762年5月4日)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后人有诗形容他的晚年说:“南内(指兴庆宫)凄凉西内(指太极宫)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做上皇!”
唐玄宗命建置营州镇守官,暂驻太平州。
又设置营州,置营州都督府于柳城(今朝阳),兼平卢军使。招抚流散户口,数年间,人口倍增,仓廪充实。
唐玄宗命姜师度为营州营田修筑使、宋庆礼兼营州都督,再修筑营州城。
唐玄宗升平卢军使为平卢节度使,经略河北支度、管内诸蕃及营田等使,兼领安东都护及营、辽、燕三州。
契丹侵犯营州,唐玄宗发关中兵救援。
契丹将可突干率兵侵平卢(今朝阳),唐军在捺禄山大败契丹兵。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大破契丹。12月,又斩契丹王屈烈及大臣可突干。张守珪率大军到达紫蒙川(今老哈河川),检阅军队,犒赏将士。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使平卢讨击使安禄山(今朝阳市人)讨伐奚、契丹,安禄山战败。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在捺禄山大败契丹兵。
唐玄宗以安禄山为平卢兵马使。
唐玄宗提升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兼平卢军使,两蕃(奚、契丹)、渤海、黑水4府经略使,顺化州刺史。
唐玄宗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今朝阳),摄御史大夫,左羽林大将军兼柳城太守,拥兵37 500人。
营州遭受虫灾。
唐玄宗以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范阳(治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及河北采访使。
唐玄宗加封安禄山为柳城郡开国公,赐实封300户及铁券(铁刻朱书之符契)。
唐玄宗加封安禄山开府仪同三司,东平郡王。
唐玄宗加封安禄山为云中太守兼河东节度使采访使。至此,安禄山实领3镇(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反。唐玄宗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讨伐安禄山。
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投降安禄山。
唐玄宗诏封李光弼(营州柳城人)摄御史大夫、河东节度副使,行使节度使权,兼云中太守、河北采访使。李光弼率朔方兵5000人救常山,收复真定。
安禄山在洛阳即皇位,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建元圣武。
李光弼与郭子仪合兵,大败史思明,收复藁城等10县。唐玄宗诏加封李光弼为范阳大都督府长史、范阳节度使。
唐肃宗即位,诏封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范阳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王志玄卒,唐肃宗诏命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希逸孤军无援,平卢失陷。肃宗又命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率平卢军2万人,驻青州。
刘客奴杀死叛将吕知诲。唐玄宗诏命刘客奴为柳城郡太守,摄御史大夫、平卢节度使,并赐名正臣。
详细大事年表  
唐天后垂拱元年(685)一岁  八月五日生于洛阳.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顺圣皇后窦氏.李旦&温恭好学,通诂训,工草隶书'',窦氏出身名门.  垂拱二年(686年)二岁  正月,武则天下诏还政于睿宗,不敢受.  二月,新罗请《礼记》等书,赐之.  三月,武则天置铜瓯受密奏,高密之风大起.  四月,铸大仪,置北阕.  六月,苏良嗣,韦待价韦文昌左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九月,以狄仁杰为冬官侍郎.  垂拱三年(687年)三岁  闰正月,封为楚王.  五月,杀刘之  七月,突厥寇朔州,遣李多祚破之.  十一月,罢御史监军之制.本年天下大饥,山东关中尤甚  垂拱四年(688年)四岁  二月毁乾元殿,做明堂,以薛怀义为使,凡役数万人.  五月,武则天加号圣母神皇.  六月,狄仁杰奏废淫祠.  八月,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谋匡复唐室失败而死.  九月,武则天大杀唐皇室.  十二月,明堂成,号万象神宫.  永昌元年(689年)五岁  九月,遣薛怀义两次讨伐突厥,皆大败  十一月,始用周正.武则天自名曌,改诏为制,除唐室属籍.  周天授元年(690)六岁  正月,武承嗣,岑长倩为左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二月,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从此开始.  七月,颁沙门撰&&大云经&&,令诸州建大云寺.  八月,大杀唐宗室.  九月,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以豫王李旦为皇嗣,赐姓武,封武氏外戚为王.  天授二年(691年)七岁  四月,令佛教在道教前,僧尼位于道士前.七月移关内雍,同等七州民十万于洛阳.  八月,狄仁杰为相.  十月,制官人咸令自举.  如意元年(692年)八岁    长寿二年(693年)九岁  正月,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李隆基生母),被武则天暗害,痤于宫中,不自在何处啊  十二月,降封为临淄王。  延载元年(695年)十岁  正月,突厥可汗骨笃禄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可汗,寇灵州。三月,以薛怀义等十八将军讨默啜,大败。本年摩尼教始传入中国。  证圣元年(695年)十一岁  天册万岁二月,薛怀义被杀。  四月,大周万口颂德天枢成。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二岁  万岁登封九月,吐蕃请和,令山东近诸州置武骑团兵  令天下系囚及士庶家奴骁勇者,官偿其值,发以击契丹。  十月,契丹攻陷冀州  神功元年(697年)十三岁  四月,铸九鼎,共用铜五十六万零其百余斤。  圣历元年(698年)十四岁  三月,召庐陵王李哲于房州  圣历二年(699年)十五岁  七月,武则天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与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止等立誓于明堂  久视元年(700年)十六岁  闰七月,唐休璟打破吐蕃。  十月,控鹤监张易之引富商宋霸子入宫侍宴同博。  大足元年(701年)十七岁  长安元年十月,武则天还长安,赐宅于兴庆坊,亦与兄弟五人住,号称五王宅  长安二年(702年)十八岁  正月,初设武举  十二月,置北亭都护府于庭州  长安三年(703年)十九岁  四月,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  长安四年(704年)二十岁  史载隆基“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历右卫郎将尚辇奉御。  神龙元年(705年)二十一岁  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尚书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等共拥太子李显为帝  姚元之出为亳州刺史。  五月,封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己为王,皆罢知政事,朝归武、韦。  六月,河南,河北十八州大水。  十一月,武则天崩年八十二。本年户六百十五万,口计三千七百十四万。  神龙二年(706年)二十二岁  闰正月,太平、安乐等公主,并开府置官属。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出为滑、洛、豫三州刺史。  三月,又左迁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为朗、均、亳、郢州刺史。  大置员外官凡二千余人。超受阉官七百以上。  四月,黄门侍郎宋璟贬为检校贝州刺史。  十二月,突厥入寇灵、原、会州掠牧马数万。  七月,敬晖等长流岭南,旋被武三思遣人矫制虐杀。  景龙三年(710年)二十六岁  九月,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各树朋党,中宗患之。  本年冬,中宗祀南郊,隆基离潞州(山西长治)入京参加大典。礼毕,复居长安。时皇室多故,隆基常阴引材之士以助。  景云元年(710年)二十六岁  正月,金城公主赴吐蕃成亲。  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韦后临朝称制,改元唐隆。李重茂即皇帝位,年十六,以外戚韦温总知内外守提兵马事。时韦后拟篡位.深忌相王旦及太平公主.密与安乐公主、韦温及私党宗楚客、武延秀等谋除之。临淄王隆基乃与太平公主及公主子卫尉卿薛崇简、范总监钟绍京、前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等密谋诛除韦党。万骑果毅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兔等皆参与密谋。  庚子夜,隆基七百杀韦后、安乐公主、宗楚客、韦温等。  七月,以洛州长史宋嫌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八月,罢斜封官数千人。  从本年始.于各地陆续设盐池、漕运、租庸、户口等专使。  十月.太平公主忌太子英武.欲久固已权,徽布流言说:“太子非长,不当立。”又派人侦察太子活动,事无巨细密报睿宗。  景云二年(711 年)二十七岁  正月.任太仆卿娜元振、中书侍郎张说井同平.事。因为太平公主要陷害太子,宋璟与姚元之建议将太平公主迁出东都。张说建议令太子监国以杜流言。二月, 令太平公主徙居蒲州。 太子监国。复斜封育。左右万骑与左右羽林为北门四军,令葛福顺统率。四月制,“凡双事皆取太子处分。”初于河西设节度使。五月,太子请召太平公主回京,睿宗准奏。六月,设十道按察使。  十一月.令百姓二十五岁当府兵,五十五岁免。  太极元年(712 年)二十八岁  延和元年正月,改元太极  先天元年五月,改无延和  六月.幽州大都怪孙佺奚袭契丹.唐军覆没。  七月,制传位于太子李隆基。魏知古密告太平公主将于六月初四作乱。前一天.玄宗与薛王业、歧王范、宰相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监姜皎、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发兵,杀萧至忠、岑羲,窦怀贞自杀。四日,太上皇浩:“自今军国刑政,一皆皇帝处分。”太平公主赐死于家中。初九日,赏功臣郭元振等。以高力士知内侍省事,为右监门将军。此后宦官势力显著上升。十五日,以左丞张说为中书令。  八月,太子隆基称帝,即唐玄宗。尊睿宗为太上皇。三品以上官除授及大刑政仍决于上皇。改元先天.立妃王氏为皇后。刘幽求与张暐谋以羽林兵除太平公主, 密言于玄宗,玄宗同意。后来张暐泄其谋于侍御史邓光宾,玄宗大俱.几天后.处刘幽求、张暐、邓光宾流刑。开元元年( 713 年)二十九岁  正月,府兵改为二十五岁点兵,五十岁免。二月.京城大开城门燃灯,夜以继日.凡月余。左拾遗严挺之谏.乃止。刺以严挺之忠直宣示百官,厚赏之。六月,时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宰相七人.四出其门.文武大臣一半附之。王琚、张说、崔日用等促玄宗速除之。  十月,玄宗在骊山阅兵.以军容不整罪贬兵部尚书郭元振。以同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元之建议十事.作为开元改革的政纲。十二月.改革开元.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为监。以姚元之为萦徽令.元之为避开元年.复名崇。张说因文通亲王.贬相州刺史.右右卜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幽求贬太子少保。  开元二年(714 年)三十岁  正月,关中久早.人多饥乏,遣使赈给。沙汰僧尼二万余人。  三月,毁天枢及韦后所建天街石台。  五月,悉罢员外官试官、检校官。  六月.以长兄宋王成器、次兄申王成礼、从兄幽王守礼出任外州刺史。  七月,提倡俭约.下制销毁宫内金银器玩、珠玉锦绣.令后妃以下勿得服珠玉锦绣。禁铸佛、写经。建兴庆宫。歧王范、薛王业出京任刺史。  八月,选后宫无用者送还家。时吐蕃攻临跳,从此连年犯边。  九月,令各州修常平仓法。  十二月.立次子郢王嗣谦(后改书瑛)为太子。本年任周玄庆为安南市舶使(即海关).中国海关从此开始。置陇右节度大使、又置幽州节度经略、镇守大使。  开元三年(715 年)三十一岁  正月.御史大夫宋璟贬睦州刺史。  二月.突傲十姓降者二千余帐。  五月,山东大蝗.吏民不敢捕杀,姚祟奏遣御史督州县捕而埋之。  九月,以马怀素、褚无量为侍读。  十一月,张孝骞定西域,大食等八国请降。崔子嵩等暴,旋败。  开元四年(716 年) 三十二岁  正月,王皇后妹丈长孙昕等,以私愤殴御史大夫李杰,玄宗敕令于朝堂杖杀,以谢百官。诸王开始遥领节度等使。  五月.山东大蝗又起.姚崇又命捕杀之。  玄宗廷试县官.退四十五人。  六月.睿宗崩,年五十五岁。回绝、同罗、奋、拔也固、仆固五部来降。  十一月,姚崇辞职荐广州都份宋璟自代。  十二月,宋璟正式任相。是月.罢十道按察使。  开元五年(717 年)三十三岁  三月,收复营州等十二州,重建营州都份府于柳城。  九月,中书省、门下省及侍中皆恢复旧名。恢复贞观时谏官、史官参加宰相议率会议。  十一月诏访遗书,秘书监马怀素奏请编校群书。本年日本的吉备真备入唐.回国后仿汉字作日本假名(日本文字)。  开元六年(718 年)三十四岁  正月,禁用恶钱,京城骚动,资易几绝。  八月,始加税以增官俸.  是年规定府兵六年简点一次。  开元七年( 719 年)三十五岁  三月,渤海郡王大祚荣卒,子大武艺袭位。是年.置剑南节度使,领益、彭等二十五州。  开元八年(720 年)三十六岁  正月,宋璟、苏颋罢相,以源乾曜为黄门侍郎.张嘉贞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二月,遭使括逃户。枚以府兵役重.六十乃免,宜限以岁晚使百姓轮番负担。  五月,又置十道按察使。以源乾曜为侍中.张嘉贞为中书令。
安史之乱啊……
发动政变消灭武皇后、太平公主……开元盛世,天宝元年,安史之乱,马嵬驿之变,肃宗登基……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玄宗是谁的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