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政府网李楼镇北王庄村的村长叫什么名字?

阳谷县-亿盟258生态云平台-王子仪村,;,城市展示,城市展示,亿盟258生态云平台
所属地区:-->-->-->-->-->所属类型:阳谷县发布人:大布乡:王景鑫;ygdbyjs 时间: 18:57:42
地处西部,市南端,之北,东临,南接。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县境北接,东邻,西邻,南与台前县、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相望。县委县政府驻侨润街道办事处,北偏东至聊城市驻地45公里,东北至济南市150公里。
春秋时为柯邑。秦置东阿县,在今县东境阿城镇,属。
东阿县仍属东郡,为治所。因之。魏、西晋属济北国。末县废,复置东阿县,属。开皇十六年(596)析东阿县置阳谷县,隶属。;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大业三年(607)属济北郡。
唐初属济州。唐天宝十三年(754)改属河南道。五代时仍属郓州。
宋景德三年(1006年)阳谷县徙治于孟店(今),属京东西路东平府。
金属西路东平府。元属山东。明属山东布政使司东平州。
清初改属兖州府。八年(1730)改属。雍正十三年(1735)复属府。
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属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1939年9月成立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改属鲁西行署第四。1941年7月,属行署第四专署。同年8月,边区政府重新调整区划,改属第十九专署。1942年12月,改属第一专署。1947年9月,改属第九专署。
1949年8月,改属平原省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日,阳谷县建制撤销,并入;日,恢复阳谷县,均仍属聊城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阳谷县改属。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阳谷县改属聊城市。日,撤销阳谷县石佛乡、定、阎楼乡,设立石佛镇、定水镇、阎楼镇。调整后,阳谷县辖:阳谷镇、定水镇、寿张镇、七级镇、石佛镇、张秋镇、阿城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十五里元乡、、石门宋乡、范海乡、、李台乡、、大布乡、翟庄乡。日,撤销阳谷县范海乡,设立范海镇。日,撤销阳谷县十五里园乡、李台乡,分别设立十五里园镇、李台镇。日,阳谷县撤销四棚乡,设立四棚镇。
截至日,阳谷县辖11个镇、5个乡。2004年,撤销[1]&,设立 侨润街道办事处、博济桥街道办事、街道办事处。3个街道办事处。5月31日3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日,举行撤乡设镇揭牌仪式,日,高庙王举行撤乡设镇揭牌仪式。2014年:阳谷现辖13镇2乡3个办事处,79.48万常住人口,70万亩耕地,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古在境内逶迤穿行30余公里,留下了大量遗址遗迹,厚重的运河文化,铸就了阳谷500多年的商业繁荣。[1]&
阳谷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3个镇:、、、、、、、、、、、、、、西湖镇、、高庙王镇、。 侨润街道地处阳谷县城东北部,是阳谷县新城区的主要区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阳谷县属于山东济南省会都市圈城市之一和中原经济区中的山东区域之一。[2]&
地处黄河泛滥,
平均海拔高度为39.62米,最高点在县西南的金斗营乡子路堤,海拔高程为44.75米,最低点县东北部七级镇郝林村,海拔高程为34.5米,最大高低差
10.25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平均坡降为1/0之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境内泛滥,改道,冲决,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微度起
伏的缓岗、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种类型相间的现代平原地形,三种微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9.3%、40.9%、9.8%。 土壤:县内土壤共有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潮盐4个亚类,86个土种。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68.5%,盐土、风沙土占1.5%。
阳谷县自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置县至今已历1411年。建县之初境域较小,仅辖今全境的东南部及中部。先后北部卢县一大部,西北莘县一部,西南武阳(朝城)一部,东部东阿一部划归阳谷。1964年撤销,金堤北四区各村划归阳谷,在阳谷之境域格局。由于黄河泛滥影响,变动等因素,现今阳谷境域内有7处曾做过县政府所在地。阿城——县政府所在地(1947年秋——1949年8月)和——张秋县政府所在地(1941年6月——1947年7月)当代人较熟悉恕不累述。[1]&
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羊角河、新金线河、
骇河7条河流。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公里,水量较大,为全县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37.5公里,为季节性排水河
道。因下游排水不畅,雨季时上游客水压力较大,故常于夏秋之间形成洪涝灾害,对两岸农田威胁较大。徒骇河流经县北部,夏秋季水量较大,可灌溉部分农田。小
运河、赵王河、羊角河均为发源于本地,注入徒骇河的季节性排水河道。新金线河发源于樱桃园,沿阳谷、莘县边界北流注入徒骇河。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公里/平方公里。
全县总面积为1064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耕地46678.78公顷,园地(果园、桑
园)2371.16公顷,林地1837.84公顷,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20.40公顷,3级地6.02万公顷,4级地1.14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
面积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盐碱及沙荒地8592公顷,占8.2%。[1]&
阳谷属暖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
季炎热多雨,秋季晴爽间有旱涝,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年平均年日地数为2241小时,平均气温13.9℃,略高于1998年—
1994年的平均值。日极端最高气温40.0℃,发生在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4.34℃,发生在日。年平均降水
523.9毫米,较年的平均值偏少43.0毫米。最多年(1998年)695.9毫米,最少年(1997年)408.5毫米。一日取大
降水量160.7毫米,发生在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9%,较1998年—1994年平均值偏大3%。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1]&
1995年以来,由于持续提倡晚婚晚育,不断强化了计划生育宣传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控制措施,全县人口增长对全县,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生存环境造成的压力。1999年底,全县总人口748818人,较1994年增加7718人;人口密度为704人/平方公里。在总人口中,男376699人,女372119人,性别比例为110.23:100。677059人,71759人;1999年出生7993人,较1994年增加5150人;年内死亡3898人,为4.2‰。[1]&
1999年底,阳谷县境内人口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66%。回、布依、俄罗斯、鄂伦春、锡伯、满、壮、、苗、土家、、白、达翰尔等24个共3180人,占总人口的4‰。在各少数民族中,3145人,占各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9%。回族多系元、明、清时期因经商、婚姻等关系自江西、山西洪洞及山东省、济宁、等地迁入张秋镇后又流散于沿之七级、及十五里园、范海等地,在集镇自成街道,在乡自成村落。其他各少数民族多系建国后因工作及婚姻关系来阳谷定居或流入。[1]&
2000年,阳谷县辖13个镇、8个乡。总人口722863人,各乡镇人口: 阳谷镇 81841、阎楼镇
47966、范海镇 31624、阿城镇 29571、七级镇 36999、安乐镇 35857、定水镇 27024、石佛镇 34241、李台镇
33326、寿张镇 31254、四棚镇 35935、十五里园镇 43522、张秋镇 44962、石门宋乡 27798、郭店屯乡
28182、杨庄乡 15614、大布乡 28582、翟庄乡 15580、西湖乡 30270、高庙王乡 36480、金斗营乡 2623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1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9.48万人,下降2.18% 。人口密度为746人/平方公里。其中女性人口38.67万人。出生人口9393人,死亡人口4716人,人口出生率为11.69‰,死亡率5.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2‰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7.9亿元,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01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38.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增
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8亿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117.5
元,分别增长15%和16%。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8亿度,其中工业用电量13.7亿度,分别增长10.8%和10.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234亿元和153亿元。
年,深入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实现农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达到15.8亿斤,实现“十一连增”,我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
县;瓜菜总产达到35.5亿斤;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3.1%。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标准化养殖场
18个,新建扩建农业生产基地27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3家。品牌创建成效显著,“三品一标”认证达到74个,阳谷鲁西黑头羊、阳谷小尾寒羊、
五更炉熏鸡等3个地理标志产品通过专家审查,阳谷西葫芦、阳谷油菜、阳谷朝天椒等3个区域品牌已获得国家商标局受理。新增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8家,总数
达到20家,我县被确定为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9万亩,总数达到15.6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一二批试点全面完
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被评为全省优质工程。陶城铺灌区续建配套、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稳步
推进。十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被列入省重点支持项目。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玉米病虫害飞机防治。发放支农惠农补贴1.3亿元。
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57户,达到267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5亿元、利税89亿元,分别增长25.1%和10%。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0.7亿元,增
长27%。“二次创业”深入实施,制定了规模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精心筛选出20家企业42个项目作为首批重点扶持项目,完善了项目推进保障机制。创新能力
显著增强,荣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新增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个、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各2个,9个项目被批准为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17.5%。祥光铜业荣获省长质量奖,谷丰源化肥荣获市长质量奖。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设立了企业过桥资金,成立了注册资本3亿元
的担保公司,推广了融资租赁、股权质押、企业债券等新的融资方式。凤祥股份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泰康建材、鲁青电缆成功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五岳钎
具、太平洋橡缆、首信高分子等企业“新三板”挂牌扎实推进。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增长61.9%;实现增加值65亿元、税收5.9亿元。七级运河古镇开发被列为山东省2013年服务业载体项目;丰源生态
农业科技园、郓哥梨园、海顿葡萄庄园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盛世名门商贸城基本建成。旅游产业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展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园一二期工程、蚩尤
陵景区、县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实现旅游产业收入2.7亿元,增长21%。金融保险企业发展到28家,上缴税收9150万元。南街大市场升级改
造、震达仓储物流项目基本完工。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0.5亿元,新开发面积65万平方米。
年,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了城镇化发展规划、乡镇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供水专项规划。城建工程进展顺利,升级改造了“两纵三横”骨
干道路,金水湖、紫汇湖等城市水系工程加快建设,人民公园山体堆砌基本完工。实施了金河路、运河路等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了数
字化城管指挥平台,实现了城区精细化管理。城区房屋征收积极推进,张楼、紫汇湖、城角孟等项目完成房屋征收面积156万平方米,实现历史性突破;回迁安置
房加快建设,城角徐、张楼、许庄等村群众已经搬入新居。启动了3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工4513户;郭屯姜邢、高庙王前仓等8个土地增减挂项目村通过
验收,节余土地指标760亩。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祥光铜业能源管理中心被确定为国家
级工业企业示范项目。侨润、石佛等4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提前3年完成,顺利通过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被评为全
市水污染防治优秀县。
项目建设实现突破。2013年新开工项目102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71个,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项目总数的54%,太平洋光纤光缆产业化项
目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填补了山东省光纤拉丝的空白。祥瑞铜材精密铜线和铜板带、太平洋光缆光纤复合绝缘电缆、金蔡伦纸业高档印
刷、天盾精密锻件等65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
(二)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入区企业达到16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0亿元、利税80亿元,分别增长36%和
25.8%。在省级园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42名,比上年前移13个位次,进入全省50强。祥光生态工业园被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批准为国家级生态工
业园区。承载能力切实增强,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营,新修道路3.3公里、桥涵闸10座,完成绿化5.8万平方米;祥光生态工业园水系、学校、商业居住
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研发中心、铜都广场全面开工建设。
(三)对外合作成效明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亿元,增长36.2%,韩高油机液压件、明杰环保电子拆解等一批重点
项目相继落地。组建了20个由县级领导任团长的招商团,自主举办了13次集中招商推介活动,吸引山东省浙江商会、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远东控股集团等多家
商会和企业前来考察洽谈。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完成进出口总额3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651万美元,均居全市第一。三山集团与瑞典阿特拉斯顺利完成
股权交割。祥光铜业开发境外资源取得实质性进展,认购了欧洲矿业公司部分股权,与刚果(金)矿产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善考核机制,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税收收入等工作,减少定性考核,增加定量考核。创新督查体制,成立了大督查落实委员会,将经济指标运行、城乡发展、
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纳入大督查范围,实行台账管理,实时督查,定期通报。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项目由308项精简至123项,审批主体由42个
减少到34个。深入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公路通车里程1100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110万人、94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92%和4.99%。公路货物运输量204万吨、周转量1357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51%和5%。完成7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334万元,增长37.47%,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81万元,增长13.4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万户,达到8.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4万户。[1]&
有3所,在校生3886人,普通中学34所,在校生5.78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4.45万人;小学280所,在校生6.54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3345人,其中从事13345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专利申请量61件,比上年增长3.45%;授权专利10件。拥有各种1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2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2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4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85张,1700人,其中医生782人。有体育馆1座。[3]&
截阳谷县的小学有:,阳谷第一实验小学(南街小学),阳谷县第二实验小学等。其中阳谷县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水平高,升入聊城市文轩中学人数较多,是阳谷县的重点小学。[4]&
阳谷县的初中学校有:阳谷县城镇中学,乔润中学等等。
阳谷县的高中有:阳谷县第三中学,阳谷县第一中学等。其中阳谷县第一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朗的学脉,丰厚的文化,优良的传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阳谷一中这座鲁西传统名校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已成为一所实力厚、特色鲜明、成绩显著的省级规范化学校。[5]&
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3.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
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全部启动,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建立了
村低保救助制度,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五年共发放城保资金1491万元、农保资金4488万元。新建乡镇中心敬老院7处,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42
万农民用上了自来水,村村通自来水率达到62%;五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56公里,建设农村客运站15座,在全市率先实现了100%行政村通公路、
100%乡镇有农村客运站、100%乡镇城乡公交一体化、100%行政村通客车。建设了8个电气化乡镇,185个电气化村,通过了省级农村电气化县验收。
投资513万元,建设廉租房80套。高度重视卫生事业,整体搬迁了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2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卫生服
务站12个,村卫生室242个。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78%,累计为农民报销医疗费用1.45亿元。手足口病和甲流感得到有效防
控,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全面实施。[3]&
年,县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65%以上,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新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处,新增城镇就业
9951人,扶持创业52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80万元。二是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新建项目学校29处、乡镇中心幼儿园13处;公开招聘了84名
幼儿教师和120名中小学教师;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和6处乡镇卫生院门诊楼全面建成,在全省率先贯通了省县乡三级远程会诊网络,顺利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
治示范县验收和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县医院通过了二甲医院评审。三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投入
使用,新建17处村级幸福院,为1890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贴。四是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新增城区供暖面积102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公路
252公里,新增7.5万农民用上了自来水。五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京杭大运河阳谷段申遗顺利通过联合国专家组评估。成功承办
2013年世界小金属地掷球联合会杯赛,参加了第九届世运会和地掷球全国锦标赛、精英赛,获得9金5银的优异成绩。六是平安阳谷建设取得新成效。“天网工
程”视频监控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覆盖,“一村一警”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在全市率先实行了餐饮单位量化分级评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
谷县文化设施众多,其中文化馆综合楼(景阳冈书画院),设美术、音乐、少儿音乐、少儿美术、戏曲、摄影、创作、办公室,并辟有展厅、排练厅、会议室、演出
厅等群众文娱活动场所。影剧院始建于1977年,占地面积8461.1平方米,主要经营电影,接纳大型会议和文艺节目表演等,是县城主要文化活动中心。并
设有两处大型广场。[3]&
98年以来,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组织狮子、高跷、竹马、秧歌队进城,并开展灯展、灯谜竞猜等活动,迎新春晚会更是精彩纷呈。深入开展了文化
下乡活动。县“心连心”艺术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方向。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常年深入农村进行巡回演
出,年均演出场次不少于120场。每年都有一批较好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剧本等文艺作品发表或演出,连续11年举办了消夏文化艺术活动,民间文
体社团组织得到有效发展。[3]&
2009年9月底文体局正式组建文化产业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民俗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物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门类齐全,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3]&
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对外文化交流。2006年以来,文体局组织我县泥哨、木雕等百余种具有浓郁阳谷地方特色的产品,赴深圳参加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
产业博览会,赴济南参加了两届山东省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我县产品的展演,引起了较大轰动效应,进一步提高了阳谷的知名度,起到了推介阳谷的效果。
1980年以来,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来阳谷拍摄水浒系列剧《武松》、水浒故事《情义英雄武二郎》、系列剧
《么都馆》等电视片段。1999年、2009年先后邀请国家、省水浒研究专家学者,在阳谷召开两届“山东●阳谷水浒文化研讨会”。在深入挖掘研究蚩尤文化
的基础上,我县于2006年、2008年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举办了两届蚩尤文化研讨会,确立了我县十五里元镇蚩尤冢的历史地位。2008年并邀请贵
州省雷山县苗族艺术团参加了大型蚩尤祭祀和演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3]&
阳谷民间传说有:、
父子作画戏贪官、黑龙除霸、孟西园一针救二命、张公艺百“忍”对高宗、刘公琬清廉自持、华佗庙、紫荆祠、凤凰台、挂剑台、落凤滨、新添庙。历史文化有:运
河文化、蚩尤文化等。阳谷县文化物质遗产丰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单位7处,市级文物单位21处,县级
24处。[6]&
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
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7]&
源于《》,成于《》
两部古典文学名著,一个神威过人、英雄打虎的故事,造就了中国白酒行业中独树一帜的英雄酒文化。景阳冈酒传承上千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浓重,早在宋代,就
有人曾题诗西江月“造成玉液流霞,香甜津润堪夸。开坛隔壁醉三家,过客停车驻马。洞宾曾留宝剑,太白当过乌纱。神仙爱酒不归家,醉倒景阳冈下。”新中国建
立后,当地政府把分散在景阳冈四周的造酒小作坊集中起来,在阳谷县城建起了一座酒厂,就是现在的景阳冈酒业。从而景阳冈酒及酒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
升,共和国领袖、将军、文学家、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酒界泰斗都曾题诗作赋,盛赞景阳冈酒。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景阳冈酒一直作为山东省的政务、商务用
酒,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8]&
景阳冈陈酿为“中国兼香第一酒”,赖茆酒为“中国北方酱香典范”,景阳冈系列酒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十大名酒”。[8]&
乌枣亦称、焦枣,是的传统土特产。[9]&
1936年修《阳谷县志》在“特产乌枣”中记述道:“邑为产枣之区。乌枣用鲜枣加火熏制,手术特精。远销南省,岁以数万袋计,获利甚巨。近时局之变,枣业亦多变化,然每年制造仍复不减。”[9]&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阳谷县乌枣生产不断发展。年仅外贸部门即收购吨供应出口,畅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9]&
乌枣系选用熟透鲜红枣,经水煮、窑熏、阴晾等工艺精制而成;仅窑熏一道工序,即要反复三次,费时六天,每次熏烤一天一夜、晾一天一夜再放入重熏。熏烤中每12小时要翻弄一遍,经“三次窑子六遍火”方算过关。乌枣制成后,色泽乌紫明亮,花纹细密,并带有特殊的香甜味。[9]&
更炉熏鸡”始于明朝洪武年间。现为鲁西阳谷地方特色食品,它以独特的配料和特制的熏制工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享誉大江南北。它首选当年雏鸡,以传统
地方名吃梨木熏鸡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研制而成。不含任何激素,安全卫生。2004年5月“五更炉熏鸡”在山东省名优食品大赛中荣获优秀产
品称号,被山东省经贸委评为优秀地方名吃。[10]&
袋鸡,始创于宋朝年间,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时阳谷紫石街有一酒楼——狮子楼,为西门庆所开,由于西门庆的奢侈,酒楼中几位厨师的技术也非常高
超。布袋鸡就是店中一姓张的师傅所创。一天,店里买来几只鸡准备烹制,当张师傅杀最后一只时,由于惊吓,那只鸡竟当面下了个鸡蛋,张师傅灵机一动,知道西
门庆爱吃他氽的丸子,于是他就将鸡剔骨后,把氽好的丸子放入鸡腹中上笼蒸烂,吃时一按,丸子便在鸡屁股后滚出,别有一番情趣。从此,布袋鸡这款菜便在阳谷
流传开来,一直延续至今。此菜做工考究,外形完整,口味醇厚,吃时用筷子一按即“下蛋”,故名又叫“鸾凤下蛋”。[11]&
璃丸子”这道菜,在阳谷民间喜庆宴席中都少不了。它的做法与众不同,而且往往以此菜来评价厨师技术的高低。此菜不加任何发泡剂,纯用淀粉的糊化原理加工而
成,待丸坯炸成金黄色,放入熬制好的糖液中颠翻均匀,冷凉后盛入盘中,犹如颗颗珍珠落玉盘,玲珑剔透,金光闪闪,入口酥脆香甜,令人口味生津。[12]&
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为《水浒传》中描述的处,
也是龙山文化城所在地。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处”石碑为时期所立。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共3间,建在长30米、宽25米、高4米的土台上,,青砖灰瓦。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写的高3米的 “虎”字碑。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的夫人、书法家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故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画。有关人员整理后
,刻石立碑。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到2001年底,有碑刻46碣。武松庙:在北冈之巅。门匾额“武松庙”为所书。园内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悬“勋业昭彰”四字匾。墙内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冈前。由著名画家创作。象征着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传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化身。“景阳春晓”石: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神奇的巨石,它形体美妙,正看如一“山”字。上刻著名书法家所书“景阳春晓”四字。2001年,景阳冈被定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
唱响“武松故乡”文化品牌,弘扬阳谷精神。打开阳谷波澜壮阔的画卷,武松的故事家喻户晓、名扬天下,千百年来,塑造了“正义豪情、勤劳质朴、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阳谷精神。依托“武松故乡”这一名片,阳谷先后建设了景阳冈风景旅游区、狮子楼城等景点,联合、郓城和共同打造“大水浒旅游文化区”。2008 年阳谷县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武松传奇,英雄故里”旅游区,进一步打响了“武松故乡”品牌。日“2010山东阳谷·千年古城·旅游节”在旅游城广场开幕。开幕式后,一场文艺演出拉开文化旅游节序幕。举办千年古城·水浒文化旅游节是对外推介阳谷,唱响“千年古城、武松故乡”城市文化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古城区已形成以狮子楼为主的水浒文化旅游区,以为主的商业步行购物街,以紫汇湖为主的娱乐、休闲、购物园区,千年古城格局初步形成。[1]&
西汉初---北魏(公元457年),县治延用历时约550年
故城遗址在阿城镇西北约3华里,阳谷县城东北方向约50华里。1992年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时这里称柯邑,又称阿邑。秦朝时改称东阿。西汉初置东阿
县。该遗址为东阿县治所。北魏时(457年)县治东移至东阿镇,后又迁到东平县。后经多次黄河水淤埋,成为今貌。如今旧城残垣尚存部分,分南城墙与北城墙。遗址大小轮廊为:东西长2000米左右,南北宽1500米左右。城东南角和西北角保存较好,其他城墙也略高于周围地表。东南角位于西,长约250米,宽约30米,高约14米(地表以上)地表以下约3米。该段展现了东南转角的情况。土色为暗灰色,偶见海蚌、陶片。资料表明为龙山文化和堆积层。主墙有明显板筑和棍夯痕迹。北城墙位于南。该段地表以上高约12米,宽度、土质夯层与南城墙同。遗址中央有一,为阳谷八景之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草》、《》多部著均有记载。汲古阿井之水,用黑驴皮熬制的为贡胶,名满华夏。
(史称水没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县治延用历时377年。该遗址虽载,但过去曾有争论。1992年版《阳谷县志》根据大量史料论证,始定位在阿城镇辖区西南隅,风景区西三华里的叠路头村附近。介绍该遗址,有必要介绍一下认定该遗址的依据。认定古地名,史界公认有三个要素:1、史乘有载;2、有广泛的民间传说;3、附合史乘和民间口碑的实地方位。《》卷十三载……至皇朝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河水冲破,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移于上巡镇。《山东通志》(清本)载,“水没城”在县城东三十里叠路桥西。《阳谷县志》(清间本)载“水没城在县东三十里叠路桥西”。从史志来看方位记载较明确。民间对阳谷故城有大量与史志记载相符的传说。县史志办的几位领导曾多次进行过走访。笔者于日去遗址附近村庄采访多人。据白书昌老人讲:“我自小就听老人说村东有个水淹城,阳谷县最早的县城就埋在地下。白书昌还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生产队在农田打井、挖沟、取土农事活动中,多次挖到整座院落的顶部。因淤埋太深,无法细探根底。并挖出过大量碗,碟及生活用具残片。采访马楼、、叠路头村多人,所言与白书昌并无矛盾之处。他们还能描述水没城大致方位为:东起叠路头村东头,西至张八村东,共长约2000米,南起北往北宽约2000米”。以上我们可知,认定古地名的三要素齐备,印证了阳谷县政府确认隋代阳谷城方位,并立碑于叠路头村西有充分依据。
(史称上巡镇):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三年(公元1006年),县治延用历时27年。该遗址阳谷政府确认为张秋城坡村,并立方碑为标志。确认北宋阳谷故城——上
巡镇具体方位,是2012年阳谷县庆迁治千年活动对阳谷历史续写的浓重一笔。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阳谷县治在上巡镇,国史方志记载明确。由于年代久远,上巡镇在何处,任何史志均未确指。迁治千年,无法回避上巡镇在何处这一千古疑案。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阳谷人抓住了国史方志留下的蛛丝马迹,寻到了历史的真啼。元和郡县志》:“阳谷县东南至州七十五里”。该书成书于中期,阳谷县治当然在叠路桥西。州指阳谷归属的郓州治所。其址在今东平县西
十二里。实际距离无误。太平寰宇记》载阳谷县城“在州西北七十里”。该书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阳谷县移治上巡镇刚二年。此处阳谷县指
上巡镇无疑。两相比较距离少了五里。这就说明了上巡镇只可能在“水没城”东或东南方向。否则只会离州治更远,而不会近五里。这也与多处志书所载“去城不
远,号新城”基本一致。张秋镇西南三里城坡村,村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古张秋南坡,二说为汉后代封邑——张良城南坡。不管取哪一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城坡之北有一。笔者幼时去张秋赶集,爷爷,父亲多次指着一个坟头说是。
张良城在张秋及周边广为人知。史界公认贵族坟墓附近必有城镇。古代葬制就近建墓。这一说法为城坡村北有张良城提供了有力佐证。再看张秋得名。张秋得名始于
五代。此前叫涨秋,意为秋季涨水。当地人恐水怕水,去水为张,改名张秋。笔者提请注意不要联想大运河。此段运河元末明初开掘。史载有多次朝廷派大臣赴张秋
监督治河。北宋仁宗于景德年间亲临张秋巡视河务治理。因此张秋北宋史称。不过此时张秋镇在今址以西约三里,与传说中的张良城方位重合。笔者大胆推想,张良城——景德镇——上巡镇实为一地。因为古汉语有臣下称为上一义。皇上巡视之镇,或许为史志记录者对景德镇的讳称吧!综合各方面讯息,笔者指出一下上巡镇大致范围:南起城坡村往2000米,东起张秋西街西首至东头。
(今寿张镇驻地):明三年(公元1380年)---1964年,县治延用历时584年。
寿张镇王陵店位在阳谷县城东南25华里处,南隔金堤河与省台前县相邻
(台前全境在寿张撤县前归寿张所辖)。前面提到金大定十九年寿张县从寿张县竹口镇还旧治寿张集。明洪武三年(1370年)寿张集再次被洪水冲毁,寿张县撤销,黄河南划归宿城县(东平县延革而来),黄划归阳谷。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寿张县,移治王陵店——今寿张镇驻地南半部至1964年寿张县撤销。王陵店自1380年沿用寿张至今。据清乾隆年间《寿张县志》,寿张县城与今貌略有不同。金堤在民国以前走向为:往东北经闫堤村、许堤村接东一段金堤,呈西南东北平直走向。寿在金堤以南。而寿张南台的金堤为一环绕寿张城南面的一段月堤,又窄又矮。此段金堤1976年后始成今貌。作为寿张县治的寿张城范围只是现寿张镇驻地的南半部,北部为寿张撤销后扩建的。名胜有:王陵官庙、南台、北台。旧有墓碑(后移,因梁山县曾经属寿张),记念祠——(移至台前桥)。寿张县治轮廓尚清晰,环绕旧城有环城河及多座。另外寿张县新华书店,烈士祠等保存完好,值得一看。
注一:主要参考书:
1、《隋书·地理志》 2、《宋史·地理志》
3、《太平寰宇记》 4、《元和郡县志》
5、《阳谷县志》 6、《台前县志》
注二:治:州或县政府所在地;省政府所在地称会;中央政府所在地称都。
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首。基部约50米见方,上部为半球形隆起。、2006年分别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冢的高度为7.6米,其中
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最下层2.1米为大汶口文化(兼有少量仰韶文化),中间4米为龙山文化,最上层1.5米为汉朝时期的文化。冢外
有一座东南西北方向宽15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4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皇览·冢墓志》、《汉书·地理志》、《十之州志》中分别有“蚩
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蚩尤旗。其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同”、“寿张蚩尤祠在西
北涑上”、“寿张有蚩尤祠”的记载。《元诗选·补遗》中有南宋末期诗人王奕的《九月申屠伯骥同饮寿张蚩尤冢上》诗文一篇。阳谷民间传说中《古柳树的传说》
“穷桑”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故事;《古历十月初一祭祖节》来自于“民常十月祀蚩尤”,与贵州苗族西部方言的苗年节古历十月初一祭蚩尤是同一日子;当地百姓对
牛和狗的崇拜原因与苗族的动物崇拜原因完全一样。据此,经出席两届全国蚩尤文化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认定:此冢的文化年代与炎帝、黄帝、
蚩尤生活的年代相符,冢外有城,城内有冢,封土高大,位置又在汉时寿张县城(今东平县新湖乡霍庄村)西北方向济水北边,符合历史文献记载的方位和特征。可
谓有历史文献记载,有考古资料佐证,有民俗文化支撑。据此该蚩尤冢就是《皇览·冢墓志》中所记载的蚩尤首级冢,阳谷境内三座龙山文化城为东夷之都城,阳谷
县曾是上古时期东夷部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13]&
冢前纪念碑高4.3米,宽1.2米,厚0.3米。碑文“蚩尤冢”三个大字为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贵州
省原省长、贵州省苗学会原会长王朝文先生于2007年5月份题写。纪念碑两侧各有高4.3米的碑亭一座。西侧为“同饮处亭”,亭下立碑,上刻宋王奕《九月
申屠伯骥同饮寿张蚩尤冢上》诗文一篇。东侧为“蚩尤冢亭”,亭内碑文为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山东阳谷蚩尤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段宝林先生亲
自撰写的《蚩尤赋》。碑前广场南北长30米,东西宽26米,中轴线南侧树蚩尤冢简易牌坊一座,高4.8米,宽4米,立柱和横梁均为40厘米见方的天青石
料。冢周围用青砖砌就,古朴典雅,庄严肃穆。[13]&
日举行了蚩尤冢纪念碑揭幕仪式,由鲁黔领导谢玉堂、杨光林先生为冢碑揭幕,段宝林先生宣读了祭文,出席2008山东阳谷第二届蚩尤文化研讨会的各族同胞进行了公祭大典,苗族青年举行了祭祀演出。[13]&
代古建筑群。坐落于阳谷县阿城镇东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乾隆、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为华北五大寺
院之一。该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原有殿宇楼阁168间,2001年仅存81间。由大殿、戏楼、碑亭、千佛阁、刘公祠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既自成一体,又
与整体结构协调融洽。建筑系采取北方传统的民族形式,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寺内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画及康熙手书诗文。现经住持僧人化缘修缮,又重
现昔日光彩。[14]&
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公里的阿城镇古运河畔,是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
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海慧寺是清代典型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原为元代礼部尚书曹元用的故居,是国家
AA级景区。[14]&
海会寺自古便与智慧、商业和财富有着种种不解之缘,佛教文化、本土传统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在此获得完美结合,该寺于2000年举行了大型开光典礼。[14]&
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北宋庆历年间,阳谷有一个孙姓知县欲筹资重修衙门前商街,老百姓积极响应,争相出资出力,不到一个月,工程竣工。当晚一块紫石从天
而降。人们纷纷议论:天降紫石寓意紫气东来,预示着阳谷必将兴盛昌达。于是把这条商业街叫做“紫石街”。后来施耐庵将其写入《水浒传》中,从此紫石街扬名
天下。[15]&
新建成的紫石街位于阳谷古城中心区,由浙商投资1.3亿兴建,街长800米,宽50米,占地56亩,总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仿宋商业步行街,是阳谷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15]&
位于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相传为孙膑智斗庞涓的古战场。民间流传,战国时齐魏相争,孙膑为齐国军师,他看中这里是“无魂山”,于是在这个地面上摆了迷魂
阵,把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方抽去一方,只剩下七方,庞涓大军来到此地,结果被围困并迷糊住。后来,孙膑在西南角开了个口,放庞涓逃
到了马陵道口,孙膑在那里也摆个阵,把从这里抽掉的一方加在那里成了九方,也是个迷魂阵。庞涓再次被围,终至兵败自杀。此后,这个村便叫迷魂阵村(今名小
迷魂阵村)。千百年来迷魂阵村一直保持着奇特的建筑格局,全村布局由东西并列的两大块分成前后两街。走向从东北向西南又向西北,中间折一个大弯,整个呈牛
梭子形。群众说该村有两个家前(向阳面)一个家后(背阴面),前街朝阳,后街朝阴。人们进了迷魂阵村,犹如进迷宫一般。街道斜斜曲曲,无常规方位,房屋则
随街道走向而建,斜度不一,定向各异,一条街的两旁都称堂屋(北屋),却正好差90度。村外地块分布围村呈磨齿形,参差错落,当地叫磨齿子地、洋袜子地、
牛梭子地。这样,街面、房屋、道路、块块都是斜的,外来人入村,不论空间感(方向感)还是时间感都会产生错觉,南北中有东西,东西中有南北,故而很容易
“迷(魂)糊”。[16]&
坐落在阳谷旧城东门外,地处过去阳谷北通东昌、南达寿张、东去张秋的必经之处和交通要道。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据旧县志“桥梁志”记
载:“博济桥在东门外,其关厢之半,乃寿张抵东昌南北通衢,岁久洼下。每雨后注水,或至没顶,致令东西张秋之路梗塞不通,其关之居民隔若两泮然。明万历二
十五年,知县傅道重命义民董宪章架石桥三空,旁设栏杆以翼之,勒其碣曰博济,改故道于东偏之高阜焉。”
石桥建筑由桥基、桥身两部分组成。虽历经400余年风雨剥蚀,现桥体仍
坚固如初,并无陷落与断裂现象。桥上有两排浮雕石栏,下有石砌拱券式桥洞3个。桥身东西长8.
30米,南北宽5.12米。桥栏有望柱十二根,顶端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望柱间以石栏板镶嵌,均镌有浮雕图案,甚为可观。石桥在构造上也别具特点,整体石
砌,做工细致,手法精巧,造型美观,古朴大方;各部件之间,卯榫相接,严密无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博济桥民间称为“石牛拉石车桥”。《阳谷县志》载:“邑有县丞笪公居官清
廉,莅任之时,惟一牝牛驾车而来;及解任日,牝生一犊,公谕令仆人留犊于邑,仍驾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济桥上,至今犹存。”后人将此石刻称
为“石牛流芳”,誉为阳谷县城一景,并题诗赞曰:“已驾车牛子母分,犊鸣悲切不堪闻,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笪公名一顺,明代万历年间任职阳
谷县丞。“刻其像于博济桥上”,寄托了人民对清官的赞誉和思念。[2]&
沙河崖村位于阳谷县城南18华里。在这个村的中心,有一个古朴的农家四合院落。院前有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石碑,上书“强渡黄河指挥部旧址”,题写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这里,便是晋冀鲁豫野战军渡河指挥部所在地。[17]&
日,刘邓大军横渡黄河指挥部被列为聊城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指挥
部纪念馆,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了馆名。馆内收藏了包括当年邓小平赠给房东的军用木箱,刘邓首长曾用过的桌椅、茶具及当时参加渡河作战领导同志的题字、回忆
文章等上百件革命历史文物,成为供人们参观、瞻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7]&
地处阳谷县阿城镇,全村总人口1200人。2007年,该村被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10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闫庄村名列其中。
闫庄村于清康熙八年建村,距今已有341年的历史,曾是黄河岸边有名的粮棉交易市场,非常繁华。为了传承祖辈艰苦奋
斗、勤劳耕耘的宝贵精神,教育启发后人,闫庄村把村民以前用的300多件老农具、生活用具收集整理到一起,细分为30个系列,分别珍藏陈列在14个展厅
里,免费接受游客参观。该村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种植环村生态林,完善了村内路、水、电配套设施,开发了东西龙潭、钓鱼台、鸟园等游乐项目。民俗文化和生
态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来这里参观旅游的客人。[18]&
,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阿城镇)人。著名军事家,本名失传。因在魏国受过“膑”(古代酷刑,即挖掉膝盖骨)刑,故名孙膑。其生卒年不详,在齐国的主要活动约为威王时期。早
与魏国人庞涓共同习艺于鬼谷子(战国时隐士)处。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孙膑之才,派人召到魏,借故施以“膑”刑及“黥”(古代酷刑,即于面部刺字,并涂上
黑色)刑,意欲使孙膑从此隐迹于世。其后齐国使者到魏,暗中将孙膑载回,章将田忌深服其才,转荐于威王,威王任孙膑为军师。孙膑先为田忌设“批亢揭虚”
(即避实击虚),攻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附近),后又用“减灶”之法惑敌,于马陵(今莘县西南)预设伏兵,再败魏军。庞涓势穷自杀,孙
膑因此而名显天下。旧时阿城镇有孙膑庙,阳谷城北有孙膑阁。孙膑所著兵法失传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经鉴定内有《孙膑兵法》残编,整
理得440简,11000余言。
,三国时东阿(今阿城镇)人。先在兖州刺史刘岱部下任都尉。曹操据兖州,迁任寿张令。曹操率部攻徐州,留程昱、荀守鄄城。张邈、陈宫等叛迎吕布,兖州所属郡县多响应,程昱等
守鄄城、东阿、范县,不为所动。曹操深为感激,迁程昱为东平相。后又长任中郎将,领济阳太守,督兖州。程昱长天谋略,屡为曹操设计献策,多为采纳,因功拜
振将军,封安国亭侯。曹操统一北方后,昱辞官家居。有人告其谋反,操不信,待之益厚。文帝曹丕继位后,封昱为安乡侯,死时文帝为之痛哭,赠号车骑将军。
(862-923)
字子明,寿张(今阳谷县寿张镇)人。早年从军,性耿直,有勇国,军中号为“王铁枪”。后至梁太祖朱全忠部下,因功授行营先锋马军使。梁末帝继位,改授濮州
刺史。时佞幸赵岩、张汉杰专权,国事日非。晋王李存勖知彦章忠勇,掳其妻子而优加款待,遣使招降彦章,彦章不为所动。919年(贞明五年),晋军占德胜渡
(在今河南濮阳市境内),架设浮桥,夹河筑城而守,梁军久攻不克。932年(龙德三年)夏,晋军攻取郓州(今东平县境),洛阳震动。末帝以彦章为招讨使,
攻德胜渡,彦章许以3日秦功。行军至滑州(今河南滑县),彦章置洒高会,暗遣甲士断河上浮桥,彦章麾军急攻,一举攻克德胜南城。出师至破城挫敌,前后不过
3日。、末帝们赵岩等谗言,职彦章回洛阳,令其率新募骑兵500名,以张汉杰为监军,出兖州迎占晋军。进至梯房(今东平附近),与晋军战,因兵单失利,不
得已退守中都(今汶上),又为晋军所败,延章伤重被俘。晋王令人为之医创,劝其降晋。彦章回答说:我与晋王血战十余处,今兵败势穷,只求一死罢了豹死留
皮,人融会贯通留名,如果我朝事梁而暮晋,人们将会怎么议论我呢?遂被钉,年61岁。今寿张镇东街尚有“王公故里碑”。
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字西园,阳谷南街人,少有才名,16岁中秀才。1672年(康熙十一年)拔贡,授职莱阳县训导。1668年(康熙二十五年),孟翰
因遭母丧回籍,恨不知医,始留意于《素问》、《脉经》诸葛亮医著,又得南方人焦公指点,尽得其术,遂成一代名医。为人诊病,切脉即得知病源,施治不拘泥成
规,尤精于瘟疫杂症及妇科。服丧三年期满,补授齐东(旧县名,其属地现分属于山东省邹平、博兴、高青三县)训导。后卒于官。孟翰所遗医著甚多,皆以抄本散
传于民间。今保存下来的尚有《医品心余验录》、《孟氏妇科》、《脉会》、《舌镜论》、《瘟疫扼要》等5种。《医品心条验录》是其多年精研医理及临床实践经
验之结晶,每种病症均载有理法药方,附以已方及土单验方,,内容相当丰富。《孟氏妇科》经、带、胎、产分别论治,至今仍有较高临床价值。[19]&
,1987年10月生,女,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2009年6月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同年3月到天津市华亚有限公司任平面设计师,同年9月到山东省泰安担
任艺术设计部主任,12月任公司总设计师,2010年12月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齐鲁儿女》杂志社副总编辑、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齐鲁
儿女》常务副主编、全国山东商会促进会副秘书长、山东传记文学作家协会副主席。2011年10月齐鲁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迁北京市东城区办公,任北京齐鲁
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因设计《中华齐鲁儿女》荣立一等功,多次受到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切接见。
更多相关信息>>
我来说两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洛阳市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