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因为我跟我暗黑兄弟赌博打了个赌,问的是关于全国范围内有没有网管工作之后免费上网的。

DARKREAPER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DARKREAPER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0265',userId:1888342,blogListLength:29};&p&穷二代现身说法,只要中国经济还在膨胀,没房就是贫富拉大差距的牺牲品。&/p&&br&&p&同样家庭背景,我周围同龄人(一个大院的)基本都是3~4套房+独生子的配置。家产在500万以上。(二线城市副省级)
&/p&&p&但是我家这些年没买房,拿钱瞎折腾二婚+二胎,最后是5张嘴+2套房,两个孩子人均可继承家产只有80万左右。&b&相对缩水整整6倍 !&/b&&/p&&br&&p&从1997年到2017年,在中国GDP暴涨的这20年里(经济膨胀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没有及时投身房产市场的,基本就是牺牲品。而且和有房阶层的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甚至从Middle Class沦为赤贫。我家就是例子&/p&&p&=============================&/p&&p&评论区有鸡汤大佬声称什么靠孩子可以逆袭。我觉得是痴人说梦。我就算靠学历逆袭比同龄人每年多拿10万的薪水,按不变价格计算要追平这500万也要花50年。中国人均寿命才多少?? 娘胎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不是你想追就追的&/p&&p&相关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大城市租房结婚是正常的吗? - 纸糊的回答&/a&&/p&
穷二代现身说法,只要中国经济还在膨胀,没房就是贫富拉大差距的牺牲品。 同样家庭背景,我周围同龄人(一个大院的)基本都是3~4套房+独生子的配置。家产在500万以上。(二线城市副省级)
但是我家这些年没买房,拿钱瞎折腾二婚+二胎,最后是5张嘴+2套房,…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一文的最后告诉我们: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两个词里面——等待与希望。&br&&br&父母从小教导我们,人生要先苦后甜。吃葡萄要从最酸的一颗吃起,直到最甜的一颗。虽然最初的几颗的确让人不爽,但我们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知道,之后的每一颗都比前面的味道更好。(比喻啊,不要较真)。&br&&br&如果把顺序反过来呢?虽然吃的还是一样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心情会很差。就像我们在周日下午一样,虽然还是在玩,但想起来周一要上班,玩都玩得不开心。&br&&br&所以,决定我们心情的不止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所拥有的,更是我们对未来的预期。&br&&br&小时候,我们是多么盼望长大啊,那时候我们认为,长大了就能得到更多,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br&&br&当我们工作后,很多人毫不吝惜地花光自己的全部工资,因为我们认为,以后会挣得更多,现在的高消费只不过是对自己的投资,就算是刷爆了好几张信用卡,以后也能全部挣回来。而且,周围的人不都是这样吗?&br&&br&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生活在“日子会一天更比一天好”的预期里,就算有暂时的停顿或波折,也只是一小会儿的事,很少有人会跳出这个“预期”,去想想,这个“预期”真的对吗?&br&&br&也许有人说这是杞人忧天,经济发展得这么好,即使现在有点困难,也会很快克服,毕竟我们的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几十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有什么理由会停下来?有什么理由会变差呢?&br&&br&你以为我说的是中国吗?不,日本人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二战后日本从废墟中起步,经济狂飙突进了将近五十年。&br&&br&从1945年穷得揭不开锅,女人向美军卖淫换钱养活儿女,到几年后生活温饱,到朝鲜战争后经济起飞,到1964年举办奥运会,到GDP接连超越法国、英国,到1968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到1974年石油危机后短暂衰退两三年后率先复苏,到八十年代初汽车产业、消费电子产业、精密仪器产业等等压倒美国,到八十年代末房价暴涨,人人都是超级大富翁,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美国,人均GDP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br&&br&你觉得熟悉吗?我们现在走的就是日本人曾经走过的路。那个时候日本人可是消费旺盛震惊全世界。大公司们买下了美国的各种高楼大厦、欧洲的各种艺术品、非洲的各种矿产资源,老百姓们人人贷款,买下一套房子没几天再去买下一套,冲向纽约、伦敦、巴黎的各种店铺疯狂扫货,什么贵买什么,眼都不眨一下。比我们这几年去巴黎老佛爷百货扫货的太太团们厉害多了。&br&&br&可是,这样的好日子总有一天要到头。日本股市从1992年的最高点三万八千多点一路下跌,最低时跌到七千多点,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化为乌有。&br&&br&房价更是一路下跌,直到二十多年后,东京的房价才因为中国炒家涌入开始回升。很多人高价买了房子,后来房价跌到原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但是贷款却一分不少,只能节衣缩食,辛苦工作几十年来还贷款。&br&&br&泡沫时期疯狂购买的东西,房子、车子、名牌衣服包包,甩卖都卖不掉,只有为买这些无用的东西背负的贷款一辈子都还不清。&br&&br&很多人把自己高价买的房子租出去,自己住在鸽子间,勤勤恳恳工作,生怕被解雇还不上已经还贷十几年的贷款,哪里还敢大手大脚花钱。&br&&br&日本如今的年轻人就是在经济衰退后成长起来的,从出生到现在,日本的经济原地踏步了二十多年,未来看不到什么起色。&br&&br&他们目睹了父母一辈从暴富到打回原形的全过程,又接受了未来不会变得更好的预期,很多事情就想明白了。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心里有数,经得起商家广告的诱惑了。&br&&br&&br&其实,优衣库、无印良品这类店铺在日本兴起,代表了一种去除消费主义的干扰回归本质的思潮。日本的很多年轻人逐步接受了不攀比不装逼,将有限的收入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的眼光里的生活原则。&br&&br&&br&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尤其是警惕那些标榜着什么“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轻奢主义”等等的洗脑宣传,要在购物时冷静下来问自己,什么是为了攀比,什么才是真正需要的。&br&&br&&br&08年经济危机以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陷入衰退,但无论国家还是老百姓,都觉得还过得去,歌照唱舞照跳。&br&&br&三十年辛辛苦苦攒的血汗钱变成了钢筋水泥、变成了产能过剩、变成了互联网资本泡沫,撑起了还可以的经济增长,但积蓄一点儿一点儿花光了。从老百姓到企业和政府,债务越来越多,却看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br&&br&如果未来经济复苏了,那还好。如果经济还在持续衰退,那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一边嘲笑着日本人一边愉快地消费吗?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一文的最后告诉我们: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两个词里面——等待与希望。 父母从小教导我们,人生要先苦后甜。吃葡萄要从最酸的一颗吃起,直到最甜的一颗。虽然最初的几颗的确让人不爽,但我们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知道,之后的每一…
&img src=&/v2-3f2bd07e73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3f2bd07e73_r.png&&&blockquote&&p&作者:张海龙,CODING CEO,技术创业者,CMU 计算机硕士,原 Oracle 高级软件工程师。2010 年回国创业,曾联合创办开源中国社区,2014年创办 CODING。&/p&&/blockquote&&p&最近 Coding 开始收费了,以前从来不说话的一些人突然跳出来骂我们,说我们不讲信用,说好的免费呢?运营的同志们压力山大,说让我写一篇文章说明一下。我说我们是一家商业公司,提供收费服务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没有必要解释太多。但是我发现很多用户提出的观点挺有意思的,我对此回答一下,顺便分享一下最近对 SaaS 的一些思考。&/p&&p&&b&“为什么要收费?”&/b&&/p&&p&其实我们不是现在才开始收费的,早在一年前我们就对部分重度用户开始收费了,这部分用户占用了大量资源,例如仓库大小超过 5G,只是收费面很窄,所以大部分用户没有意识到。这次推出的会员体系是普遍性的,形式跟 GitHub 基本一样,甚至我们还比 GitHub 多提供了更多免费资源和功能。GitHub 收费收了七八年了,为什么我们一收费就会被骂呢? 这让我想起了两个人相处的经典逻辑,你对一个人好,时间长了对方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有一天你突然对 TA 没那么好了,就会被责怪。&/p&&p&Coding 上线快三年了,一直是免费的,积累了不少用户,我们现在注册用户是 50 万,日活 4 万左右。请注意这里的日活是指有代码推送或者拉取相关操作的,不是登录发帖。用户和项目量激增,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带宽和服务器压力,同时带来了用户体验的下降。为了把有限的资源给到更有价值的用户,我们推出了 &a href=&/?target=https%3A//coding.net/vi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ding 会员体系&i class=&icon-external&&&/i&&/a& ,本质是压缩了免费用户的资源,给付费用户提供更多的,更稳定的资源服务,同时免费版本仍然是可用的。&/p&&p&&b&“你看谁谁谁没收费,为什么你要收费?”&/b&&/p&&p&我现在真是恨透了提出“羊毛出在猪身上”理论的那个人。导致很多用户都养成了极其不合理的逻辑 —— “我用你的服务是给你面子,你竟然还要收费?!”&br&商业公司不是公益组织,免费只是策略,不是目的。其他公司不收费,但是他可能在卖广告。我们不希望广告影响用户体验,所以我们收费。这跟视频网站卖会员是一个道理,现在还有哪个视频网站免费提供全部资源么?不付费用户就要被强制观看 60 秒以上的广告。&/p&&p&&b&“你收费了还怎么跟 Github 竞争?”&/b&&br&如果 Coding 免费,大量用户愿意用,说明是有价值的。至于不愿意付费的用户,我们也可以理解,国内用户付费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培养。Coding 和 GitHub 并没有什么竞争,GitHub 最大的价值在开源领域,我们并没有打算做这个领域。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内的公司,团队,开发者提供更本土化,更简单,更快速的项目开发及代码管理工具,以及对应的精细化服务。&/p&&p&&b&“你之前不是说永久免费的吗?”&/b&&br&是的,我们曾经承诺过永久免费无限私有仓库,现在免费用户限制到了 5 个。Coding 成立于 2014 年,那正是创业最火爆的时候,那时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可是全国著名旅游景点。那个年代(是的,才三年,我感觉已经过了一个年代),没有人讲收入,没有人讲盈利,大家讲的都是模式,讲的是用户,讲的是流量,随便一张咖啡桌上讲的都上亿美金的故事。在那样的市场环境下,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是走的免费策略,都想着先搞用户,再从别的地方赚钱。后来大家发现别的地方都不好赚钱,还是做主业赚钱。创业的过程就是试错的过程,就是打脸的过程。现在互联网大佬都有各种打脸经历,我们承认错误,打脸了。&/p&&p&&b&“握草,开始收费了,现金流压力这么大,你们不是拿了很多投资么?”&/b&&br&&a href=&/?target=http%3A//Coding.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oding.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是我们公司的一个产品,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产品“码市”。我们收入的大头是码市产生的。所以说 Coding 会员体系并不是为了解决现金流问题,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并且为 &a href=&/?target=http%3A//Coding.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oding.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寻找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我们确实拿了一些投资,但投资人给我们钱不是让我们做公益的,是让我们做生意的。&/p&&p&以下贴一些用户对会员体系的评价,无论是批评的还是买账的,我们都非常感谢,是用户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img src=&/v2-411fc4aa3b5d7b91a3c8d62_b.png& data-rawwidth=&1344& data-rawheight=&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4& data-original=&/v2-411fc4aa3b5d7b91a3c8d62_r.png&&&img src=&/v2-af62fd5b02ea4ac9e8b3eabc58bb38aa_b.png& data-rawwidth=&1396& data-rawheight=&8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6& data-original=&/v2-af62fd5b02ea4ac9e8b3eabc58bb38aa_r.png&&&img src=&/v2-735b4e0b7b45f5ceadff87d7a819e073_b.png& data-rawwidth=&1294& data-rawheight=&9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4& data-original=&/v2-735b4e0b7b45f5ceadff87d7a819e073_r.png&&&/p&&br&&p&&img src=&/v2-1f3642ee95ccb673a61b_b.png& data-rawwidth=&1302&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2& data-original=&/v2-1f3642ee95ccb673a61b_r.png&&再说说 SaaS 这个事儿。Coding 从上线第一天起就是个 SaaS 服务。其实这两年 SaaS 挺火爆的,但是我跟行业内小伙伴沟通的情况发现,真正赚钱的极少。有很多产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在短期是极难规模化收费的,因为解决不是用户最痛的痛点,特别是老板看不到,比如 Coding,还有很多团队协作的工具,HR 工具,财务工具等等。这类产品的问题是它提高的是效率,不是收入。你说节约成本,但是短期内无法量化,所以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就很纠结。再加上目前国内人力成本还不算太高,大部分公司都是紧盯业务(所以跟销售相关的 SaaS 就好卖)而不是提升效率。根本原因是竞争还没到那个份上,需要再等等。&/p&&p&Coding 以前经常讲情怀。但时间长了,我们发现还是的讲商业好使。我是很喜欢老罗的,也很喜欢锤子手机。但是为啥锤子手机,做的如此精致,有很多贴心功能的锤子手机就是火不了,反而华为,OPPO 之类的火了?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最近想明白了——我用过两次华为,一次是 Mate 7,一次是 P9,每次使用之前都充满了期待,但都没有超过两个月就换回了苹果。华为这两年的广告做的逼格是上去了,但是产品体验依然很差。但是我发现包括我爸在内的很多人觉得华为挺好的,我们混迹互联网圈的人基本都比较挑,开口闭口讲产品,但是我们这群人太少了。大部分人用苹果也并不是因为苹果的产品牛逼,只是因为它是苹果。你说你做的东西好,但是大部分用户并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他也不需要,至少在包括手机在内的很多产品上。&/p&&p&所以,放下情怀,好好做生意。&/p&
作者:张海龙,CODING CEO,技术创业者,CMU 计算机硕士,原 Oracle 高级软件工程师。2010 年回国创业,曾联合创办开源中国社区,2014年创办 CODING。最近 Coding 开始收费了,以前从来不说话的一些人突然跳出来骂我们,说我们不讲信用,说好的免费呢?运营…
&img src=&/v2-bf44893d_b.jpg& data-rawwidth=&1140&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0& data-original=&/v2-bf44893d_r.jpg&&&p&2017年日本最大的新闻之一,估计就是东芝要倒闭了。&/p&
&p&创立143年,以做钟表起家,由生产灯泡开始壮大,日本第一台国产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等等都是由东芝开始,培养出了冲电气工业创始人冲牙太郎,池贝工业创始人池贝庄太郎,宫田工业创始人宫田荣助等人。2016年总资产5兆日元,雇员18w人,在日本制造业有举足轻重的位置。&/p&
&img src=&/v2-f81c61f983adcdfdaa933_b.jpg& data-rawwidth=&1180&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0& data-original=&/v2-f81c61f983adcdfdaa933_r.jpg&&&p&就这么一家大公司,混到要倒闭的地步了。到底东芝是怎么才能把这么大的家业给败光了呢?&/p&
&img src=&/v2-6f43e375bcd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6f43e375bcdd_r.jpg&&&p&这几年,东芝出的事情并不少,过劳死事件层出不穷。去年电通的东大美女因为过劳而自杀,这种事在东芝并不稀奇,光被认定的就有08年,09年。2011年又有工厂过失死亡事故,以及2014年将因为过劳导致忧郁症的女性解雇的恶性事件。只不过东芝家大业大,根本不是电通这种公司可比的,所以就算经常有,财界政界手眼通天,根本没人去查。&/p&
&p&当然,真正让东芝伤筋动骨的是2015年的粉饰决算,7年里1518亿日元的利益其实不存在,深入调查,这才发现,东芝的电脑事业,半导体业,核电站事业都陷入危机,财政体制早已恶化。但这7年里,三任社长为了自保没有一个说出来。&/p&&img src=&/v2-582683abaea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582683abaeaf_r.jpg&&&p&东芝经营危机的开端,来自于2006年以54亿美元(当时汇率6216亿日元)收购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而当时各个专家都认为适当的价格应该是2000亿日元左右比较合适。东芝在第二轮公开竞标里以2700亿日元投中,原本应该就此结束。没想到第二天被三菱重工坑了一把,三菱重工放出风来也要收购西屋电气,希望举行第三轮公开竞标。而在第二轮公开竞标里失败的日立也不太甘心,也准备第三轮加大投入。这下东芝不干了,本来东芝和三菱重工就不对付(原本东芝是希望和三菱一起公共收购西屋,但被三菱一顿“没钱就闭嘴”的嘲笑了),“说啥也不能输给三菱重工”,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东芝报出了破天荒的6216亿日元的价格比原定价格高了将近3倍拿到了西屋电气。&/p&
&p&而一看出价这么高,原定准备支援东芝的丸红打了退堂鼓,直接说我们原先只是口头协定,现在没那么多钱了。其他的三井物产和住友商社也拒绝了投资,这使得西屋的风险被扛在了东芝一个公司的肩上。&/p&
&p&花了三倍的价钱得到了西屋之后,东芝的核电站事业进一步强化,东芝原计划在2015年为止要拿到39基核电站的建设预定。到了09年,中国4基,美国8基的建设预定到手,其他国家洽谈中。&/p&
&p&但没想到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问题导致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讨论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美国4基中止,其他国家也都陆续停止了核电站的计划,也就是说实际上东芝只拿到了8基核电站的建设计划。原本加强了的核电站部门反而成了包袱。&/p&
&p&出现了巨额亏损,东芝却隐瞒了亏损的事实,明明2011年的福岛危机之后世界范围内已经没有了大批量核电站建设的可能,却依然制定了今后15年要拿到64基核电站的豪快目标,而实际上09年以后东芝的核电部门就没有任何新的订单。&/p&
&p&15年不正会计决算被发觉以后,东芝开始砸锅卖铁,填补亏损的空缺。医疗机械子公司卖给了佳能,东芝电梯子公司卖给了投资家,白色家电部门卖给了美的,其余的土地,不动产也能卖就卖,还全世界范围内裁员1w5000人,总算凑了一兆日元填补了窟窿。&/p&
&img src=&/v2-23cc19a8a2fdc3d8bfc9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23cc19a8a2fdc3d8bfc9c_r.jpg&&&p&但巨额的核电部门依然在亏损中,今年还要卖,半导体事业是现在东芝最赚钱的,预计有2-3兆日元的价值,卖掉这个事业部可以大大缓解东芝的危机。但问题是谁买呢?&/p&
&img src=&/v2-beec4b565c9388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beec4b565c9388_r.jpg&&&img src=&/v2-1c80ce205b3b87bca3eea8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1c80ce205b3b87bca3eea8a_r.jpg&&&p&和80年代日本半导体如日中天时代早已过去,现在东芝是日本唯一一家可以排在世界前10名的企业。几乎所有日本人都希望能有其他的日本企业收购东芝半导体事业,以维系日本半导体最后的荣誉。但令人尴尬的是,虽然日本呼吁很高,但首轮表示有兴趣,愿意出资购买的企业里没有一家日本企业,最想收购的是鸿海集团的郭台铭,开出了3兆日元的最高价。&/p&
&p&不过郭台铭有不好的“先例”,当年收购夏普的时候就使用各种手段把夏普的价格从4890亿日元压到了3880亿,所以这次东芝真心不想卖给鸿海。但就算不卖给鸿海,真正有实力能收购东芝半导体的基本也都是外资企业,日本想保留日本半导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p&&img src=&/v2-7e01db60b4d6123ca52f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7e01db60b4d6123ca52ff_r.jpg&&&br&&img src=&/v2-33fc82dab32ca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33fc82dab32caf_r.jpg&&&p&&u&&i&1989年,世界前十的半导体企业有6家都是日本企业,日本包揽前三。而今只剩下东芝一家了。&/i&&/u&&/p&&p&而且就算东芝真卖掉了半导体部门,逃过了这一届,核电部门依然亏损中,这才是最大的包袱。目前日本核电部门还有三菱重工和日立,也都日子不好过。最好的可能性是三社把原子能事业合并在编,增加市场竞争力。&/p&
&img src=&/v2-fdff8b7318070deabc8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fdff8b7318070deabc8c_r.jpg&&&p&这样也许是对东芝最好的归宿。只是东芝所有曾经引以为豪的重要事业和部门都不复存在,和曾经的NEC、夏普一样,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p&
&img src=&/v2-593e77e68d853f1abffd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593e77e68d853f1abffd9_r.jpg&&&br&&br&&p&很多人会问,为啥日本企业一个个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呢?往日那些日本大企业都怎么了呢? &/p&
&p&这是日本企业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总认为技术第一。学过经营学的都知道,研究开发战略应该是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技术力量应该是为企业经营目的服务的,而特意的追求技术力就会造成本末倒置,企业反而被技术能力所拖累。文中东芝以3倍的价格收购西屋就是典型的想要核电站技术,不顾现实情况而犯下的经营战略上的错误。此后几代社长的会计粉饰决算更是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p&
&p&在某个领域出现技术革新的时候,就算在某个领域技术再强,一旦这个领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这个技术也是没有用的。原来持胶卷业界牛耳的柯达公司的倒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讽刺的是数码相机还是柯达发明的,当然柯达现在又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活过来了)。而富士胶卷却预测到了时代的变化,在数码相机时代到来之前积极进入数码相机、化学、医疗器械、化妆品等等业界,现在依然活的风生水起。&/p&
&p&只可惜,像富士胶卷这样的公司实在太少了,日本大多数企业并不是这样。日本企业在60年代开始走强,80年代横扫全球,那个时代技术力确实比较通用。而到了当代,商业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快,而日本大公司的经营者却大多数是80年代日本技术力走强时代的见证者,总认为技术力才是正确的,想法开始落后于时代。夏普抱着最先进的IGZO液晶技术只能卖身给富士康,给小米提供液晶技术。东芝同样拥有核电站、医疗、半导体的专利技术却找不到日本买家,这些现象都是日本企业家的短视,从而导致了日本企业目前落后于当代,这怪不了技术落后,怪不了匠人精神,只能怪日本的经营者们落后与时代。&/p&
2017年日本最大的新闻之一,估计就是东芝要倒闭了。
创立143年,以做钟表起家,由生产灯泡开始壮大,日本第一台国产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等等都是由东芝开始,培养出了冲电气工业创始人冲牙太郎,池贝工业创始人池贝庄太郎,宫田工业创…
有感于网络上对王健林的各种莫须有的污蔑和有罪推定,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商业的文章,这些不健康不理性的思维都是阻碍这个国家前进的栅栏。&p&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富二代直接接班说是靠爹问题不大,李天一这样的是坑爹;王思聪这种启动资金靠爹,赚钱靠自己,盖茨和巴菲特也是如此;网络上喷王思聪靠爹就差不多得了,居然连王思聪他爹都靠爹了,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下限,这个世界真的很疯狂。&br&&/p&&p&
其中有的人是利用这一点拉拢粉丝,营销自己的公众号,走民粹路线的确是个快速聚集粉丝的“好方法”,不过你们应该庆幸在中国肆意给一个人扣帽子大概率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毕竟他们很忙,看不到这些言论,看到了也没工夫搭理你,起诉你侵犯名誉权。&/p&&p&
比如下面这位做微信公众号的“同学”在另外一个关于王健林的问题下也有相同的答案,我跟他沟通过了,也告诉了他为什么万达拿地便宜,告诉了他万达成功跟地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扯不上背景行贿什么的。但是后来这位答主依然在其他问题下做出了同样的回答,见下图。可见其目的是故意栽赃,迎合某些群众的观点,以博取粉丝的支持。&br&&/p&&p&&img src=&/v2-ae3bca81da929c1b27a30_b.pn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6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v2-ae3bca81da929c1b27a30_r.png&&&img src=&/v2-7e37fccab7e35033d78b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7e37fccab7e35033d78b_r.png&&&b&在此郑重讲解:&/b&&b&为什么万达2011年之后拿地很便宜?&/b&&b&万达到底在哪些地方拿地很便宜?万达拿地便宜有什么好处?&/b&&/p&&p&中国对官员的考核首先就是政绩,以GDP为首的经济指标为纲领,5年一届。任何一位官员都想在任期内做出优秀的政绩来,以便将来被提拔到更高的位置。5年一届决定了官员需要迅速做出政绩,一个地方的市长/市委书记就像是当地一个经济总公司的CEO一样。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比拼,政绩的竞争,被张五常等经济学家做过详细的分析,甚至列为了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为什么会抢着跟万达合作,而不是其他公司?其实其他公司也有这种情况,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万达只是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政府主动寻求合作的首选企业,万达不来,照样有凯德来,有九龙仓来,再不行还有其他的,你以为就邀请万达?一线城市不需要靠万达来带动经济增长,内生的引擎到处都是,所以更别说便宜拿地了,核心地段都拿不到,比如在广州的番禺万达广场有多偏僻,自己看看吧,都挨着农村了。这么偏僻冷清的地方,人气还能马马虎虎,有时候你不得不服。&br&&/p&&img src=&/v2-065fa04e718fced153db29df7e5a1a39_b.png& data-rawwidth=&659& data-rawheight=&5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9& data-original=&/v2-065fa04e718fced153db29df7e5a1a39_r.png&&&p&万达便宜拿地,仅限于在二线和三线城市,下图是万达广场的分布图,全国建成的已有130多座,在建的还有几十座,北上广深加起来一共才11座。绝大多数分布在二线和三线城市。&/p&&img src=&/v2-14cfbee934d7_b.png& data-rawwidth=&946&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6& data-original=&/v2-14cfbee934d7_r.png&&&p&&img src=&/v2-432adaf35cbd9ca9d9213e4d_b.png& data-rawwidth=&827& data-rawheight=&7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7& data-original=&/v2-432adaf35cbd9ca9d9213e4d_r.png&&二线和三线城市相对不够发达,对高端人才没有吸引力,经济发展非常依赖传统行业,地方官员又急于出政绩,首选万达就是因为如下几点:&/p&&p&1.超高执行力:万达从拿地到施工到开业,无一例外都在承诺的18个月内完成,没有一例延期的,这种军队般的执行力和效率,在房地产开发商中只此一家,就像京东的物流效率独一无二一样,这是坚固的商业壁垒。这种效率迎合了地方政府官员出政绩速度上的诉求。&/p&&p&2.万达广场的定位:万达广场是国内最早从百货商场转型成商业综合体的企业之一,在现在这个商业综合体(商铺+商住+酒店+写字楼)遍地开花的年代,你当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是在10年前,商业地产主要还是纯粹的百货商场,只能用来购物,这个单一的业态被电子商务冲击得七零八落,陈旧的商场都因此关门的关门,转型的转型。而万达广场体验式消费的模式,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吃饭+看电影+逛商场购物+KTV等等一系列的娱乐措施,让人们去商场的目的和行为都极大丰富起来,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开发商自持物业统一经营管理,这正是万达的重大创新。除了业态,还有自身档次的定位不高端也不掉价,非常迎合城市居民的需要。&br&&br&3.万达成功之后的口碑:万达广场在各地取得成功之后,获得了业内一致性的高度评价,全国各地众多万达广场中没有一个冷场的,全部人气爆棚,这种远超同行的历史业绩,为万达获得了最高的议价权。&b&从2011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100多位地方官员到万达总部登门拜访,请求王健林去他们所在的城市修建万达广场,注意看词,你没看错,是请求。由于获得的邀请太多,王健林只能筛选其中给出优惠最多,商业前景最好的20-30个项目进行开发,拒绝了大部分的地方官员。王健林对低价拿地从来不避讳,都是直说,因为这是阳光下的合作,正大光明,怎么到了某些人那里就变成了靠红二代背景或者行贿了?赢家通吃、马太效应是市场中无法避免的现象,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首先,你得成为赢家。支付宝、微信、Windows系统皆是如此,只不过房地产多了一个和政府打交道的环节而已,这是中国的制度决定的,岂是企业家本身可以左右?&/b&万达在成名之前,尤其是2010年前城市化进程处于早期的时候,拿地并没有比其他开发商更便宜,这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p&&p&&b&4.商业地产带来源源不断的就业和税收:上述三点,都是为这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做铺垫的。&/b&住宅地产是一锤子买卖,拿地、施工、销售、交房。后续提供的就业,只有物管可怜的几个人,税收更是除了交房时的契税等,没有后续的房产税。而商业地产完全不同,它的盈利依赖于靠开业之后的后续收入,商家的租金、顾客的消费构成了持续的资金流,写字楼还有无数的企业入驻,商场越旺、产生的效益越大。&b&对地方政府来说,后续的额外税收、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带来的利益远远超出了最初地价的优惠,这是一个双赢的生意。同样的例子还有修公园修路等等,看上去是非盈利性质的公益项目,政府烧钱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但是一个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做得好会提高当地对居民的吸引力,会产生人口的净流入,人口增长之后经济总量和社会活力也就提高了,这种潜在的回报不是明面上的财务数据所能揭示的。&/b&&/p&&p&熟悉互联网的人应该明白,企业对用户免费,但是靠第三方的广告和增值服务赚钱,比如门户网站、微博微信都是如此,本质上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提供公共服务是一样的。&/p&&p&自从万达功成名就之后,麻烦也开始多了起来,亏损的项目也逐渐有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省会银川市,一共只有70万人,在修建第一座万达广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当地领导请求王健林修第二座,王健林对市场的评估很准确:第二座必亏,因为银川市场的容量就这么大,天花板太低,所以拒绝了。但是银川的领导就待在万达总部不走,待了整整两天,王健林只得同意,硬着头皮去修了第二座,通过尽量控制规模少亏钱,为了这些无法避免的人情,亏几亿就当是赚了。&/p&&p&相关报道见:&a href=&/?target=http%3A///node/7292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房地产商逃离 三四线城市危机四伏&i class=&icon-external&&&/i&&/a&&/p&&p&至于下面这些以行贿来污蔑的,晒晒图。王健林每天都要拒绝各个领导的邀请,巴不得不去修,还要以行贿来拿地?简直是天大的笑话。&/p&&br&&img src=&/v2-82bc3ca1dbc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82bc3ca1dbc_r.png&&&p&&img src=&/v2-6c1eaf6aa0a3b8a3cf0b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c1eaf6aa0a3b8a3cf0b_r.png&&&b&讲完了低价拿地的事情之后进入正题,万达当今的发展方向。&/b&&/p&&p&&img src=&/v2-79dc07cee7e26f2f00f1_b.png& data-rawwidth=&481& data-rawheight=&2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1& data-original=&/v2-79dc07cee7e26f2f00f1_r.png&&&img src=&/v2-7c5266ccb419b5f03e1b6d_b.png& data-rawwidth=&468&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8& data-original=&/v2-7c5266ccb419b5f03e1b6d_r.png&&&img src=&/v2-d35d9fa288d5_b.pn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1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v2-d35d9fa288d5_r.png&&&b&万达早在2012年就开始全球化的道路,2014年已经转型成了一个集团化的公司,商业地产只占了总营业额的一半多点,利润的贡献率也不到一半。万达文化和金融才是目前的重点,未来的方向。万达对于地产已经开始看衰,走轻资产路线了,也就是说,不拿地,不持有资产,只提供品牌服务,以及帮助开发商经营,用经验和管理去赚没有风险的收入。上个月王健林第一次发表了对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倾向的意见,这在过去十年高速增长中是从未有过的。07年房价很狂热,09年也很狂热,但是直到2015年,王健林都从未表达过对房价的担忧。企业家的言论可不像分析师那样不负责任,别人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的,打打嘴炮当然没有任何风险。&/b&&/p&&p&&b&&img src=&/v2-057ae240a1bfc983aafb_b.pn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v2-057ae240a1bfc983aafb_r.png&&万达在2012年收购了美国第二大的AMC院线,当时AMC院线巨亏,万达入主之后短短一年便扭亏为盈,这一案例被哈佛商学院写入教材。&/b&&/p&&p&一位哈佛教授把AMC做成了案例。他说,美国人都觉得非常奇怪,一个中国人买了一家美国公司,然后公司业绩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位老师概括了两句话:“一切都没变,一切都变了。”万达一个人都没派,但公司发生了巨大变化。&br&&/p&&p&王健林自己总结原因的时候也很直白,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没有谈到经营管理上战略多么高端牛逼,就只是保留了美方的全部员工,在激励机制上做了点修正而已。当时是美国电影业暂时性的低谷,所以相关企业估值很低,AMC当时7亿美元的卖价和2004年一样,相当于8年没有增长,白菜价,平均一块荧幕只卖200万人民币,比中国都便宜了40%。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影产业进入黄金期,每年票房总额复合增长率超过30%,直到2016年才有所放缓。在进军影视行业的同时,王健林做出了全球化的第一单,就抄了个大底,AMC一年之后在纽交所上市,股价涨了1.2倍。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收购,是要经过美国政府审批的,这一点可能会颠覆群众对美国自由民主的通常认知。&/p&&p&此外,王健林收购了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只花了4000万美元。而这家俱乐部在他自己心目中估值有5亿美元。此外,王健林还收购了美国铁人公司,瑞士的盈方体育。迈出了体育产业的一步又一步。&/p&&p&&img src=&/v2-782decaf76fa139e325e6f00_b.pn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v2-782decaf76fa139e325e6f00_r.png&&&img src=&/v2-dbc333ecbc2fdfcb5e57b36deef8cc08_b.pn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v2-dbc333ecbc2fdfcb5e57b36deef8cc08_r.png&&&img src=&/v2-5f9df5e4be416fe2ce8888_b.png&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8& data-original=&/v2-5f9df5e4be416fe2ce8888_r.png&&上图:万达全球化之路&/p&&p&&b&如果说别人在国内低价拿地靠背景靠行贿,那么在美国英国西班牙低价买股份是靠什么?王健林他爹一个普通的红军,牛逼到美国国会也要恭维他?全世界都要巴结他?不要以为自己周围看到了一些黑暗的东西,天下就乌鸦一般黑。做到亚洲首富这个层次的,同行谁不想打垮你,商业竞争还好说,按规则来。屁股不干净的,有把柄的人早就进去了,胡润富豪榜一度被戏称为杀猪榜,一曝光就被查,各种锒铛入狱,褚时健这种在胡润富豪榜成立之前就出名的,当年一手遮天带起红塔山,只贪了50万还不是进去了?关了这么多年放出来二次创业照样成功,被多少人尊敬?&/b&&/p&&p&万达目前的重点在文化板块,影视基本成型,国内的万达院线常年霸占市场份额的榜首,国外的AMC以及旗下的院线也争气,数一数二。有了院线支撑,自己制作的影视可以避开和院线谈判利益分配,在自己的院线直接上映,完整的产业链让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了。过去2年的几部票房颇高的卖座电影:《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滚蛋吧、肿瘤君》、《寻龙诀》都出自万达影视之手。至于体育板块的布局,王健林自称在2017年成型,剩下的就是旅游产业了。&/p&&p&万达在国内建成的文化旅游地产有3个,在建的有7个,一共10个。&/p&&p&&img src=&/v2-ab097fa4bb6e7d7a8c54c7_b.pn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v2-ab097fa4bb6e7d7a8c54c7_r.png&&&img src=&/v2-cf9796deff2b6be72aac3a0debca2bcf_b.pn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v2-cf9796deff2b6be72aac3a0debca2bcf_r.png&&这一次全球化、多元化的转型,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p&&p&最后讲讲王健林的历史:&/p&&p&0-15岁:出生在四川省大金县农村的军人家庭,父亲是老红军,在大金县的森林工业局任职;&br&16-32岁:从军,辞职的时候是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副团职;&br&33-35岁:大连市西岗区办公室主任,负责接受房地产开发的烂摊子(在那个没有住房商品化的年代就是烂摊子);&br&36-61岁:成立万达,并经营到现在。期间经历了4次转型:&/p&&p&1.住宅地产到足球,打造了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建立了甲A联赛第一个王朝,以本土球员为核心杀入亚冠决赛,创造历史。&/p&&p&2.在足球鼎盛时期急流勇退,住宅转型商业地产;&/p&&p&3.从传统的商业地产转型到综合体,体验式消费;&/p&&p&4.从商业地产单一经营,国内单一经营转型为多元化经营,全球化经营。将商业地产、文化旅游、金融作为三大集团业务。&/p&&p&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体制内的铁饭碗可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现在的年轻人可以从自己的父母身上感受一下,都2016年了,还有无数人以铁饭碗为荣,各种找关系往里边挤,月薪1万多都能抢破头。人天生是厌恶风险,追求稳定的。得到了铁饭碗,还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不甘于被体制束缚主动辞职下海,在那个年代,可是要被群众批斗的,什么掉进钱眼里啊,不务正业啊,甚至三无人员,身份卑微,各种辱骂和歧视简直不要太多。王石也是体制内辞职的,刘强东也是,刘强东还因此丢了婚姻,经商被丈母娘鄙视,现在呢?在别人冒着巨大的风险功成名就之后,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取得了连续30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在企业家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之后,你们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扣在别人帽子上,说别人有原罪,金钱来路不正,在中国做人咋那么难?&/p&&p&作为一名球迷,可能大家都还记得90年代大连万达那一抹蓝。王健林重金买下了郝海东、徐弘,再加上孙继海、张恩华、李明等国家队中流砥柱,王涛、韩文海等出色球员,打造了万达王朝。现在如日中天的广州恒大,跟当年的八冠王比起来,风头未必能盖过去。至于赢球奖金这些策略早就被用滥了,许家印不过是效仿20年前的王健林而已。在那个年代,万达就已经实行赢球奖的管理模式了,有时候重要的比赛中场落后,王健林还会主动到休息室告诉队员:如果反败为胜,奖金加倍。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大连万达下半场神奇逆转创造奇迹的故事,这就是“打鸡血”。&/p&&p&为什么在如此辉煌的时候急流勇退不搞足球了?因为当时甲A联赛如火如荼,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大。黑暗的一面随之而来,利益输送、交换,假球,黑哨横行,王健林恰恰因为不行贿,不搞利益交换,对这个环境产生了厌恶,才退出了中国足坛。最直接的导火索是98-99赛季,大连万达和辽宁队的比赛,主裁判给了辽宁队3个莫名其妙的点球,让领头羊万达蒙羞。王健林在赛后宣布:一、万达足球俱乐部将对本场比赛的执法全力申诉;二、基于目前的现状,搞足球还不行,因此我正式宣布,今年联赛后万达将永远退出中国足坛,以示抗议!”就这样说到做到,将万达足球俱乐部卖给了实德。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如他所料,中国足球迎来了最黑暗的12年,国家队连续12年没有进入世界杯预选赛的亚洲区12强,中超联赛愈发冷清,赛场观众席空荡荡,商业价值越来越低,“金哨“陆俊被抓,申花著名球员申思、祁宏被抓,各地足协官员被抓的可以列出一串大名单,国足一度沦落到和贩毒一个地位。直到2012新一届政府上台,广州恒大的崛起,中超才迎来了转机。然而靠着孔卡、埃尔克森、高拉特、保尼尼奥等大牌外援带队的恒大,靠着里皮、斯科拉里等国际顶级主教练职教的广州恒大, 虽然创纪录取得了亚冠冠军,足够震撼。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当年国内球员占据核心地位的大连万达那样给球迷荣耀的感觉。&/p&&p&在转型商业地产之后,当时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住宅地产开发商一样,都是修好了卖给业主,迅速拿到回款就鼓捣下个项目,压根不管后续经营。业主自己去和商家谈出租,由于各个业主之间价值取向、对风险和收益的看法等难以调和,无法一致行动,有的人就认钱,谁给的钱多租给谁;有的人看品质,谁档次高租给谁;还有的人看年限,谁租得久租给谁。这些不同的倾向非常混乱,导致了商业地产经营的低质量,冷场的很多,业主亏钱,政府这地卖出去没有取得理想中的回报,自己也痛心。万达是第一批转型自持商业地产的开发商,靠着统一的出租管理可以在品牌上做出恰当的定位、筛选,在规划上做出有利的分配,比如哪个位置适合开KTV,哪个位置适合做餐饮,哪个位置适合卖衣服,消费定位哪个档次收益最大,都是有商业数据支撑的,自持物业的开发商可以统一经营,按照理想中的模式打造一个成熟的商业中心。这个模式现在看来稀松平常,在那个年代可是非常超前的。&/p&&p&再之后是电子商务的崛起,互联网的逐步普及,让淘宝走进了千家万户。在那个年代,物流不太发达,用户对速度要求不高,淘宝刚起步收费也低,开网店成本低,所以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实体店,这极大的挤占了百货商场的市场,很多传统的百货公司都倒下了。万达迅速转型,给万达百货留的位置越来越少,再次成为第一批把传统商场打造成体验式消费的企业,让餐饮、电影院、KTV、游戏厅、咖啡厅、书吧等娱乐场所,生活超市等便利设施和商业地产紧密结合,改变了逛商场人群的心理。人们去商场不再是单一的买衣服买化妆品了,选择多了起来。现在万达还致力于VR/AR的引入,密室逃脱、真人CS等游戏和VR结合也有了一定的前景。这些事情在现在看来依然是再平常不过了,各个商场都是如此,但是在8-10年前就能转型到这个地步的,事先谁又知道它的价值呢?&br&&br&接下来就是前面提到的多元化、全球化转型了,不再赘述。王健林的一生,经历了多个十字路口,经历了很多的挑战,但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你可以说是幸存者偏差,运气而已。然而我更相信的是他商业上的高瞻远瞩,对人性和市场的深刻洞察力主导了这一切,除此之外,还有坚守自己的原则。&b&王健林从不避讳谈政商关系,简明扼要的一句话:要亲近政府,但是远离政治。在中国做房地产,土地是政府把持的,说从不和政府打交道,那太假,不可能,但是企业家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该掺和的事情绝对不去碰,和政府官员保持一种良性合作的朋友关系。&/b&&/p&&p&对于自己员工犯法的态度,讲个故事吧。万达旗下招标的一个负责人,名校硕士毕业,刚毕业没几年,对金钱应该比较饥渴,在这个过程中受贿了几十万,被查处了。通常来讲,大企业就是没收并退还资金,然后开除此人就完事了,考虑到别人未来的前程,还是尽量卖个人情,放宽处置。但是王健林不一样,他直接提交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法院量刑3-7年,可多可少,王健林一方面出于对社会规则的尊重,必须让逾越法律的人得到应有的惩处;另一方面又惜才,不希望年纪轻轻就这样被毁掉一生,于是走正规途径进行辩护,最终法院判了3年。&b&一切都在法律的尺度内,在规则的尺度内办事。&/b&&/p&&p&看看新一届政府反腐的力度吧,地方官员现在谁敢贪污?还是光明正大公开廉价送土地这样的事?屁股不干净的人,去个饭局不敢去,有人闹事不敢声张,生怕得罪人,生怕被查处。日子过得胆战心惊,睡觉都睡不好,有钱也不敢用。你以为是闹着玩的?你以为他们很幸福?&b&在2016年的当下,不去仇视大放异彩的各路骗子,反而仇视正当经营的企业家,仇视一心办事的官员,简直就是有病。把合作共赢的社会搞成阶级对立的斗争,是一种历史遗留的重大疾病,是属于中国特色的“不朽丰碑”。&/b&&/p&&p&我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马云那么受欢迎受人崇拜,而王健林没什么人喜欢?首先你统计过吗,我就一点也不喜欢不崇拜马云,我甚至讨厌他,我身边的人也是如此。如果按照网上有据可查的数据,在人气上确实马云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关于马云的书名围起来都可以绕地球一圈了。&img src=&/v2-136cafe52b_b.png& data-rawwidth=&938&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8& data-original=&/v2-136cafe52b_r.png&&&/p&&img src=&/v2-69c3eb5f830dd84fe1a4e413d6eef105_b.png& data-rawwidth=&1177&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7& data-original=&/v2-69c3eb5f830dd84fe1a4e413d6eef105_r.png&&&br&&p&&b&&img src=&/v2-aaebdd5e2acd2cc4b3396fc_b.png& data-rawwidth=&1175&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5& data-original=&/v2-aaebdd5e2acd2cc4b3396fc_r.png&&相比之下,关于王健林的书品类少,销量也低。。搜索王健林居然还冒出了褚时健,连搜索引擎都不友好。。。&/b&&/p&&img src=&/v2-56cf6fa29a127ef_b.pn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v2-56cf6fa29a127ef_r.png&&&img src=&/v2-81ab9bd8d56066afbe4a65c805e41887_b.png& data-rawwidth=&1177&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7& data-original=&/v2-81ab9bd8d56066afbe4a65c805e41887_r.png&&&p&OK,那么答案来了,马云毕竟是一位喜欢搞演讲喜欢把心灵鸡汤挂在嘴边的人,有时候,生活确实需要鸡汤,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生活不如意的时候。马云的口才和演讲能力让他可以轻易俘获人心。其次,他是互联网帝国的缔造者,他的产品为大家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一目了然。再加上当下房价高涨,民众怨气很大,房地产业被敌视被误读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国人买不起房子从来不考虑市场因素,不考虑制度因素,更不考虑自身的因素。只要我买不起,那就是错的,那就不应该。这种单纯的泄愤,去辱骂商品的供应者,就像吃不起猪肉骂养猪的,穿不起衣服骂做衣服的,都是骂错了人。而且,王健林还不是做住宅的。&/p&&p&在2015年,王健林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登上哈佛公开课的企业家,之后又登上了牛津公开课,亲自去国外最顶尖的商学院授课。并承诺在场提问和对话的学生优先取录。他的众多案例,和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一样被录入了国外的教材。&/p&&p&&b&一个国家对企业家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国家能达到的高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类文明形态下,创新创业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增长发展水平、经济和社会活力而言,都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社会不具备良好的制度和舆论环境,不能有效保护创新和产权,不能给予成功者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就会对企业家阶层或准企业家阶层形成负激励,就业和经济增长无从谈起。如果说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低,那么商业和经济学素养可以说是更低。你们该骂的,该仇视的,是那些在制度剧烈变革时期不正当得利的人。法律的基本准则是无罪推定,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光凭臆想就要制造舆论,甚至恶意歪曲事实骗粉,还认为乱说话不用负责任。那么还是提醒这些人小心了,网络环境被净化是迟早的事情。&/b&&/p&&p&&b&我们需要的,是阳光。&/b&&/p&
有感于网络上对王健林的各种莫须有的污蔑和有罪推定,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商业的文章,这些不健康不理性的思维都是阻碍这个国家前进的栅栏。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富二代直接接班说是靠爹问题不大,李天一这样的是坑爹;王思聪这种启动资金靠爹,赚钱靠自己,…
一直认为,锤子如果成功了,那将是对所有踏实做事的人,所有理想主义者的一记响亮耳光。罗这种人能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当年。现在的风口AI技术门槛高,创业领头的一堆有海外背景的顶尖大学博士,不是罗这种人组织个草台班子能搞的,而且罗的粉丝变现故事越来越不好讲了),恰好说明了资本市场的浮躁。&br&&br&让人失望的是事实证明罗那种类似于中关村奸商的虚假宣传(如T1拍照)和传销话术,在中国一部分人当中还是很吃得开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同样的把戏玩了太多次,他能骗到的人越来越少了。&br&&br&像锤子这种用话术和小聪明做手机、卖手机的厂商倒闭了,才是理想主义精神和踏实做事的人的胜利。&br&&br&一个厂商自己不停强调自己有情怀,有理想主义精神,有工匠精神是很奇怪的。如果你真有这种东西,不用多说,消费者用了你的产品自然能感受到。&br&&br&回头有时间详细说说为什么说锤子没有做,或者做不了那些有技术门槛的东西,而是一直靠话术和小聪明炒作知名度和做手机、卖手机。&br&&br&有评论说我不举例子。呵呵,是例子太多不胜枚举,我已经列举烦了。&br&&br&锤子之所以一直强调在各种“不易发现”的小细节上做得何等用心,那正是因为“容易发现的非细节”,也就是手机最基本的信号、续航、发热、拍照这种用户每天用到、接触到的东西,吹得震天响的锤子实际上无法与任何有技术实力的大厂相比。&br&&br&T1时期,凡是可以量化比较的指标,锤子文宣都闭口不谈,而是一味宣传情怀,图标细节(比如雨伞图标上有小水滴一类),手机的“性”与“灵”(当时看到锤子员工&a data-hash=&9e08acadae9a07ba8768& href=&///people/9e08acadae9a07ba876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9e08acadae9a07ba8768&&@lawrenceLAW&/a& 的这篇文简直惊为天人)。究竟为何绝口不提可量化指标,相信到现在应该比较清楚了。因为一比可量化指标,就露馅了。&br&&br&锤子T1拍照怎么样?摘取某问题中的材料:&br&&br&T1发布会上花大量精力介绍了由五十岚千秋亲自调校的相机系统,微博吹成“成像品质至少全球第二”&br&&br&&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34378&/span&&span class=&invisible&&4200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v2-7edb4b25b5ca2aa69eaaa_b.pn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v2-7edb4b25b5ca2aa69eaaa_r.png&&&br&&a href=&///?target=http%3A////ACMTU69wt%3Ffrom%3Dpage_1365_profile%26amp%3D%26type%3Dcommen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C&/span&&span class=&invisible&&MTU69wt?from=page_1365_profile&amp=&type=commen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然后呢?现在罗老师坦然承认T1相机并不好,在与罗振宇的长谈中,坦承“ 第一代产品的拍照上,团队优化经验和人手都不够,导致摄像头仅仅是拍个光,更坦言后置摄像头对于老罗来说而言就是个扫码器 ”。&br&&br&关于这件事,这个问题下有锤子用户说得足够好,我就不多说什么了。&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5963&/span&&span class=&invisible&&317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坚果,发货初期GPS大面积出问题,罗至今未承认。然后一个竖直条纹后盖,一个从日本色系里取的颜色,又引出一大堆设计灵感神侃文。锤子员工lawrenceLaw那个把坚果背壳竖直条纹设计灵感扯到古希腊立柱上的宏文又惊到了我。&br&&br&T2,高价低配代表,摆明了消耗锤粉的代金券。在锤子文宣引导下锤粉纷纷表示不看重配置。&br&&br&M1,吴德周来后转型作。“不重视配置”的锤粉们纷纷变得不看重设计而重视配置了!买到“设计耻辱”的锤粉你们还好不?无断点边框影响信号,罗桑也承认了,当年为此鏖战的锤粉们,你们还好不?&br&&br&此次坚果pro,一个有断点边框(当时罗老师怎么评论有断点边框的?),无隐藏sim卡槽(当时罗老师怎么评价的?好像是“机身上有个伤疤”吧?),无对称实体键,无“用了就回不去”三实体键,背面大下巴,亮屏大黑边的odm设计,被宣传为“继承了锤子的设计语言”,“惊艳”。也是搞笑。锤粉们可以趁现在独立思考一下,坚果pro设计中有多少“妥协”。&br&&br&另外,锤子这次用了双摄。双摄的算法不像BigBang一类东西只需在ocr的API和中文分词的API之间倒腾数据再加个前端。这东西要在手机这种计算资源有限的设备上快速估计景深,还讲究深度图边缘要准确,现在没有成熟的库可调用。让我们拭目以待锤子这次的双摄效果吧!&br&&br&哦,还需要补充什么升级安卓内核的事情吗?T1现在是安卓几点几?T2呢?&br&&br&推荐锤子用户&a data-hash=&5ad3c0c37c5c6ceee4147e& href=&///people/5ad3c0c37c5c6ceee4147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5ad3c0c37c5c6ceee4147e&&@独孤不败&/a& 的一些回答。其实被伤得最深的,恐怕正式罗桑最早,最坚定那批支持者吧。&br&&br&&br&ps: 锤粉辩不过,开始造谣我删了他们的“精彩评论”了。这种无耻程度倒真是出乎我意料了。&br&不过没事,把你们的“被删”的“精彩评论”单开答案然后at我,我到你们的答案下边截图边跟你们玩总行了吧 &br&&br&PS2:锤粉再次毫无意外地从动机着手攻击我。我的回应也还是那几句话:没错,我是对罗桑无底线辱骂友商、用支那太君炒作、虚假宣传极反感,同时喜欢看罗老师打脸表演,老罗语录背得很熟的真爱粉。&br&锤粉和公关可以消灭我,可是消灭得了我所说的事实吗?回头展览下锤粉的私信,很精彩哦!&br&&br&前几天x乎APP一直无法传图,今天一试居然可以。那就更新下锤粉私信:&br&&img src=&/v2-9b3a6fb6e21d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9b3a6fb6e21d_r.jpg&&&img src=&/v2-aead228c54a4ec85d4d18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aead228c54a4ec85d4d18_r.jpg&&
一直认为,锤子如果成功了,那将是对所有踏实做事的人,所有理想主义者的一记响亮耳光。罗这种人能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当年。现在的风口AI技术门槛高,创业领头的一堆有海外背景的顶尖大学博士,不是罗这种人组织个草台班子能搞的,而且罗的粉丝变现故事…
&p&&b&猪飞风满楼,欢迎来到,我们的FAMGA星球&/b&&/p&&p&&b&By 陈达&/b&&/p&&br&&img src=&/v2-1cd0c842b8d4b13199e4_b.jpg&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v2-1cd0c842b8d4b13199e4_r.jpg&&&br&&p&&b&一. FAMGA是啥,能吃吗?&/b&&/p&&p&FANG is OUT, now FAMGA is IN.&/p&&p&FAMGA(读成 “飞啊美股啊”)代表了这个星球上,市值最高的五个公司巨头的首字母缩写。&b&她们分别是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谷歌字母表(Google, 或叫Alphabet),以及亚马逊(Amazon),没有一个是正经名字。&/b&&/p&&p&不简单啊这事,如果你想到这几个哥们中,最大龄的微软也才四十二岁,最小的脸书仅仅是十三的豆蔻年华。以往我们想到这个世界里最巨硕的那些个大厂,映入脑帘的往往是强生啊美孚啊之类的百年老店;或者至少是像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样膝下枝繁叶茂的控股型公司(holding companies)。科技股集体暴动、组团来刷榜,这是人类史上头一遭。&/p&&br&&img src=&/v2-7a520dfe03f0_b.jpg& data-rawwidth=&1848& data-rawheight=&7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48& data-original=&/v2-7a520dfe03f0_r.jpg&&&br&&p&&b&二. 二十年的变迁&/b&&/p&&p&当然科技股泡沫或者刀亢母(dot-com)亢奋我们并不陌生,世纪之交的时候不少暴露年龄的投资者也都是吃过雷的啊。当时也是多年连绵不绝的大牛市,当时也是各种颠覆的估值思路和奔溃的投资三观。虽然最后废墟盘亘千里,但互联网科技的小火苗还是扑闪扑闪地保存了下来;&b&二十年倏忽而过,我们目睹了全球大厂市值榜的变迁,也眼睁睁地看着人类经济体进行了粗暴、壮烈、不可阻挡的互联网升级和转型——即使头破血流,仍然义无反顾,无论,北京的房价如何涨。&/b&&/p&&br&&img src=&/v2-c086a3ef50b3f27b40e51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v2-c086a3ef50b3f27b40e51_r.jpg&&&br&&p&&b&这张彭博社提供的图其实是一部戏骨林立、情节丰富的大戏。&/b&在刀亢母泡沫顶点的2000年3月,科技领袖微软、思科和英特尔摸到了估值的大顶。当年人们挥手作别旧世纪,满脑子是对互联网经济的幻想,最后意淫不幸过早坍塌;之后旧经济复辟,911以后油价从20美元暴涨至140美元,美孚重回宝座,还有惊鸿一瞥的俄罗斯能源巨头Gazprom。在同时美国房价泡沫溅起,花旗银行等银行股杀回估值高峰;之后我们的祖国大锅撅起,中石油与工行携手在2011年8月摸顶,刷出了存在感;而2011年为油价第二个高峰,榜首前五里有三个能源公司。&/p&&p&最后旧经济纷纷然随风而去,从次贷危机到油价崩盘再到大国陷入困顿。而到如今,FAMGA一统江湖。&/p&&br&&p&&b&三.纳斯达克的狂欢与非FAMGA的孤单&/b&&/p&&p&&b&“新经济”的总发动机纳斯达克终于站稳六千点&/b&,过去的一年不断打脸上扬22%,而FAMGA居功至伟;由于更高的FAMGA集中程度,纳斯达克100指数更是上涨25%; 而FAMGA五巨头本身彼此也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携手并进,一年以来不断创出新高,让投资者们如痴如醉。&/p&&p&
FAMGA 一年以来的涨幅((数据来源:YCharts;as of 4/24/2017)&/p&&br&&img src=&/v2-0d564de552f9ee9e7bcbe6_b.jpg& data-rawwidth=&1367&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7& data-original=&/v2-0d564de552f9ee9e7bcbe6_r.jpg&&&br&&p&&b&朋友一生一起走,谁先调整谁是狗。&/b&&/p&&p&由于涨得太猛,FAMGA在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权重也猛增至41.1%,而2014年时其权重仅仅为32.4%;FAMGA的统治级表现也搞到纳斯达克100不再是一个分散性多样化程度深的指数。&b&所以你买了QQQ,其实你四成是买了FAMGA,他好你也好。&/b&&/p&&br&&img src=&/v2-cf3d636fe7e15cfad65c1b_b.jpg& data-rawwidth=&1778&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78& data-original=&/v2-cf3d636fe7e15cfad65c1b_r.jpg&&&br&&br&&img src=&/v2-0cf269d97b709d7f491e6c22e935f90c_b.jpg& data-rawwidth=&1676& data-rawheight=&8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76& data-original=&/v2-0cf269d97b709d7f491e6c22e935f90c_r.jpg&&&br&&p&&b&于是纳斯达克的狂欢基本上就是非FAMGA的孤单。&/b&其他的一些纳指权重股——比如第六大权重丙肝杀手Gilead Sciences、第八大权重路由之王思科——这场狂欢其实并没他们什么事。第七大权重英特尔的新高依然遥遥无期,对比在刀亢母泡沫里创下的75.81美元,英特尔目前仍然是一副腰斩的嘴脸。&/p&&p&&b&这些猪队友把FAMGA衬托得无比高大,又把投资者的爱憎衬托得无比泾渭分明。所有的“旧科技”,哪怕你能剿灭丙肝,哪怕你能提供最牛逼的计算机硬件,只要你不是代表移动互联网的“新科技”与“新经济”,那市场就不会爱你。&/b&&/p&&p&而相对而言标普500的分散程度要好得多,虽然还是逃不掉FAMGA巨大的阴影,但由于有更多大市值的公司制衡,其前十大权重股的总合目前也还不到20%。&/p&&br&&p&&b&四. 泡沫 or not 泡沫?&/b&&/p&&p&刀亢母时代的精神创伤自然让我们无法安然面对吃了药一样的FAMGA,记忆深处的刺痛让我们必须在每天清晨在开盘前扯一嗓子:纳斯达克必崩。&b&我们面对FAMGA无远弗届的膨胀很惶恐、很警惕、很困惑、很对冲,我们不敢不持有FAMGA,但同时又不得不用对冲手段不断消损自己的收益。贪与怂彼此交织。&/b&&/p&&p&但是FAMGA及其走狗科技股真的有所谓的大泡沫吗?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当年纳斯达克整体市盈 high 到过骇人听闻的200倍;而现在纵然估值不低,但也就26倍左右。&/p&&p&2000年刀亢母泡沫时期,微软市盈59倍,思科179倍,英特尔126倍,甲骨文87倍,泡沫的吉祥物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400倍;而现在的微软市盈30倍、思科17倍、英特尔17倍、甲骨文21倍;如果算起预期市盈率(forward PE)更是分别只有20倍、13倍、17倍和16倍。你硬要说这里面有泡沫,我觉得略微有点勉强。&/p&&p&另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美国在线哪去了?原来这哥们趴在地上已经良久了。&b&所以这也是这次所谓“科技股泡沫”的一个特点:没有估值上莫名其妙的海市蜃楼(我拼命对自己说特斯拉不算),没有小蛇吞象的收购怪闻(当年美国在线鼎盛时期吃下了时代华纳),没有一桩桩光怪陆离的故事传说。&/b&&/p&&p&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在刀亢母泡沫时期的轶闻。当时有家小公司啥小屁业务也没有,竖了一个广告牌说自己要进军通讯业务,于是就被另外一家公司在未经任何尽职调查的情况下,用一亿美元的股票给收购了;收购方说:那块广告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然后发了财的小公司老板看到收购方能二到这个地步,二话不说卖光了交易所得的股票并反手做空该公司的股票,后来其股价从百来美元跌到了两美元。&/p&&p&&b&乐视看了会沉默,奈飞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特斯拉。&/b&&/p&&p&以我一个尽量保持理性的业内人的不算太敞亮的角度来看,现在这市场并没有疯狂到当年的地步;如果这是个科技泡沫,那也是个有业绩支持的泡沫。所以把此泡泡比作彼泡泡,我认为是不合适的。&/p&&p&唯一不变的可能只有亚马逊,但这仅仅是净利润的体现。&b&我们摸着自己千疮百孔的良心问问,当年智商不在线的美国在线真的能与现在动不动就要一统天下的亚马逊相提并论?&/b&&/p&&br&&p&&b&五. FAMGA的相对估值&/b&&/p&&p&我们来看一下FAMGA的相对估值,一表以蔽之。&/p&&br&&img src=&/v2-506aacf0f702213bff4e9351_b.jpg& data-rawwidth=&1690& data-rawheight=&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0& data-original=&/v2-506aacf0f702213bff4e9351_r.jpg&&&br&&p&数据除了PEG以外均来源于YCharts,YCharts不知道采用了哪个星球的增长率,巨头们的PEG算出来低得可怕,于是我就弃了没用,然后去查了其他渠道。&/p&&p&先感叹一下收入。我经常说吾等鼠辈对于十亿级别的数字其实是没有感觉的,看着几千亿几万亿就如同面对漫天繁星。那么我们做个经济学上不严肃的戏谑比较,这五个大厂加在一起的年收入差不多是2万7千亿美元,在美制算法下就是2.7兆;&b&如果我们称其为厂内生产总值,那么FAMGA就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在德国之后,在英国之前。&/b&&/p&&p&&b&这是字面意义上的“富可敌五常”。&/b&&/p&&p&再说一下估值乘数。表中的绿色代表较行业低估,红色代表较行业高估。另外诸如苹果与微软,基本上行业跨得不行,需要综合考量。&/p&&p&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亚马逊这朵奇葩以外,你很难说其他的四巨头相比行业被高估;静态估值的P/E和EV/EBITDA基本上秒杀行业平均;涉及增长率的PEG相对较弱,但是考虑到巨头们目前已经世界前五的体量,增长率的想象力自然很有天花板,不然还不得涨到火星上去。&/p&&p&另外还是要说一句亚马逊,真的无解,这哥们也是一估值黑洞;如果你看得懂亚马逊的估值,请务必告知我,在线等挺急的。&/p&&p&&b&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年年岁岁泡相似,岁岁年年股不同。你要硬把FAMGA比作刀亢母泡沫,我会觉得你是瞎了眼。&/b&&/p&&br&&p&&b&六. The Playbook&/b&&/p&&p&最后肯定会有人问,如果我想投资FAMGA,要怎么搞?&/p&&p&当然你可以在自己的账户上挖出五个牌位,然后刷刷刷刷刷地让这五尊大神给请君入座。&b&但是如果你对多样化分散风险还有更多的追求的话,那么有这么几个ETF会给你足够的FAMGA敞口,同时也保留了一丝多样化的娇羞。&/b&&/p&&br&&p&1. QQQ&/p&&p&前面说到纳斯达克100指数有超过40%配备了FAMGA,所以追求较高多样化水平的投资者面对QQQ可能要谨慎;&b&但是反过来讲,如果你想要泡FAMGA又不愿对这段感情太投入,那QQQ其实是个好选择&/b&;另外你也多多少少能分散些投资,给那些估值极低的丙肝杀手、路由之王、商用处理器之父,云云。&/p&&p&&b&QQQ还有个优点,0.2%的总费用率低得可怕。&/b&&/p&&br&&p&2. IGM&/p&&p&IGM追踪标普北美科技板块指数,包罗了五巨头,FAMGA占比39%。所以你大概可以拿到与QQQ接近的FAMGA敞口,以及其他260多家各种耳熟能详的IT企业。&b&IGM仅仅包括IT公司,行业纯净度高,不会像QQQ那么杂——你以为你买了IT,其实你还买了丙肝和星爸爸的咖啡。&/b&&/p&&p&略蛋疼的是总开支费用稍高了些,0.48%。&/p&&br&&p&3. VGT&/p&&p&&b&如果你歧视高估值的亚马逊,那么可以考虑VGT,FAMG占了40%。&/b&这个ETF跟踪MSCI的一个信息技术指数,组合里包括了359个纯科技股;亚马逊被MSCI很尴尬地归类到了可选消费品行业(consumer discretionary,肯定有人要嚎叫了:亚马逊不是零售股),所以在这个指数里就被剔掉了。同样的,如果你仅仅有意信息技术行业,那相比QQQ来说这个ETF可能更适合你。&/p&&p&&b&VGT 0.1%的总费用率低得更可怕。&/b&&/p&&br&&p&4. IYW&/p&&p&IYW追踪道琼斯US科技指数,包括138个科技股,也是没有亚马逊,&b&但是FAMG的权重极高,达到50%&/b&。其中苹果占17.5%,微软占12%。&/p&&p&IYW总费用开支为0.44%。&/p&&br&&p&5.FDN&/p&&p&如果你对FAMGA里面的苹果与微软不太满意,嫌弃他们是老经济,FDN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b&FDN提供FANG(脸书、亚马逊、奈飞和谷歌)的敞口,FANG的比重为32.2%,可以说是布局FANG相对合适也较为分散的工具。&/b&FDN是互联网经济概念ETF,包含了北美42个眼下较火的互联网公司,除了FANG以外还持仓PayPal、Ebay、Expedia、Twitter等。&/p&&p&总费用率为0.54%。&/p&&br&&p&6. PNQI&/p&&p&PNQI是纳斯达克互联网组合,同样也不包括苹果与微软,FANG权重32.2%,与FDN惊人的一致。&b&PNQI比较大的特色是撕出了某些中概股的敞口,比如4.3%的京东,4.1%的百度,3.4%的网易,以及一丢丢的微博与陌陌等等。&/b&&/p&&p&PNQI的费用开支高些,泡中概要出点血,总费率为0.6%。&/p&&br&&p&7. IXN&/p&&p&IXN跟踪标普全球IT板块指, 包括FAMGA除亚马逊以外的其他四家,权重为37%。&b&另外IXN的全球化程度很高&/b&,除了75%的美国科技公司,还包括了腾讯、三星、台积电、任天堂、SAP等外国公司。&/p&&p&全球化的IXN总费用率为0.47%。&/p&&br&&br&&p&&b&七. 结语&/b&&/p&&p&&b&最后我想说,不管泡不泡沫,富比五常的FAMGA很明显就是人类经济的箭矢。包括巴菲特等老一辈有产阶级思想家也在调整思维跟上步伐,我等无知晚辈更应该保持开明的思想,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喊泡沫喊崩盘,搞得好像洞悉了什么人生奥秘一样。&/b&&/p&&p&另外反观我们亲爱的祖国,意淫强身地产强国肯定没前途;好在我们不仅拥有世界顶尖的房价,也有世界拔尖的中国版FAMGA:&b&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网易&/b&(华为、联想粉请自行脑补);低配是低配,但咱也别太妄自菲薄,差距或许没有观念中那么大。&/p&&br&&img src=&/v2-83f50c0c4b5ce7ccea779719_b.jpg& data-rawwidth=&1170&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0& data-original=&/v2-83f50c0c4b5ce7ccea779719_r.jpg&&&br&&p&&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后进者往往更超出想象。君不见,当年那个碉堡了的不可一世的美国在线小朋友,如今安在线哉?&/b&&/p&&br&&br&&p&利益披露:作者持有AMZN、腾讯、BABA、JD多头仓位。&/p&&p&本文行文仓莽,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海涵斧正。&/p&&p&转载我是欢迎的,但请您署名陈达,在此谢过。&/p&
猪飞风满楼,欢迎来到,我们的FAMGA星球By 陈达 一. FAMGA是啥,能吃吗?FANG is OUT, now FAMGA is IN.FAMGA(读成 “飞啊美股啊”)代表了这个星球上,市值最高的五个公司巨头的首字母缩写。她们分别是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
&img src=&/v2-f578edc26898_b.jpg& data-rawwidth=&940&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0& data-original=&/v2-f578edc26898_r.jpg&&&p&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峰瑞资本”(微信号:freesvc),授权知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p&&img src=&/v2-59e8d1be521b68e0e16bf17acbe96d75_b.png& data-rawwidth=&785&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v2-59e8d1be521b68e0e16bf17acbe96d75_r.png&&&br&&p&充电宝项目火热,正如数月前的共享单车。&/p&&p&有人唱起反调:对创业者而言,“市场痛点” 是危险的,等到产品做出来时,痛点很可能已经变化了。&/p&&p&在本周三推送的文章中,我们分享了创业公司将会面临的 10 个危机时刻。而判断创业的时机本身,也是一门学问:太早,会变成 “前浪” 倒在沙滩上;太晚,又只得面对一片红海。&/p&&p&当你感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时,“东风” 很可能已经吹过,或者仍远在千里之外。我们和 4 位一线创业者聊了聊他们关于时机的小秘密,包括:&/p&&br&&ul&&li&&p&如何判断 “东风是否就位” ?&/p&&/li&&li&&p&“好时机” 对创业公司而言有多重要?&/p&&/li&&li&&p&市场热点会是创业公司出手的好机会吗?&br&&/p&&/li&&/ul&&br&&p&1.运气 = 时机 + 团队 + 创意&/p&&p&张元一&/p&&p&墨刀 (MockingBot)
创始人兼 CEO 。连续创业者。2014 年创立在线原型设计工具墨刀,被誉为 “产品界的 GitHub” 。&/p&&br&&p&▍创业者如何判断 “东风是否就位” ?你当时是如何选择创业时机的?&/p&&p&任何产品的诞生,都离不开 “需求-路径-优化” 的过程:基于需求,寻找路径,优化形成壁垒。 “东风” 只是这条路径中的一个因素。&/p&&p&我从 2011 年底开始做墨刀。那时国内移动互联网刚起步,看似是个好时机,但其实国内用户尚未形成付费使用在线软件和服务的习惯,工具类软件主要依靠广告变现。墨刀面对的是细分人群,达到广告变现所需流量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第一版产品选择先在欧美市场上线。 &/p&&p&2014 年,墨刀开始在国内运营。选择这个时间点,有三个原因。首先,2012 年、2013 年,国内用户经过各大视频网站以及迅雷的教育,逐渐养成付费习惯。&/p&&p&第二,2014 年,国外市场一款名为 Product Hunt 的产品火了起来,国内很快出现类似产品,如 iFanr、MindStore、36Kr 的 NEXT 等。这些产品都面向产品经理群体,与墨刀用户群高度重合。墨刀在这些网站上发布后,很快就积累到了第一批用户。&/p&&p&第三,2014 年恰好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最高潮。各种针对产品经理的活动、创业相关的活动多如牛毛。在这些活动上,我们比较容易地就和目标用户建立了一对一的联系。这对产品早期的快速迭代非常关键。&/p&&p&正确的路径选择,让我们避免了因为生计而举步维艰,能够集中精力优化产品。 &/p&&p&不过,事后回顾,当时我只看到了第一、第三点,第二点则有更多的运气成分。想要 100% 准确判断时机几乎不可能,有时也需要直觉和运气。 &/p&&br&&p&▍如何定义 “好时机” ?如果有一份《创业公司发展影响因素榜单》,时机会在第几名?&/p&&p&2016 年的峰瑞年会上,我们被要求选出 “创业过程中影响成败的最重要因素”。8 组队伍中,有 3 组选择 “运气”。运气无疑是重要的,但它绝不会自己来敲门。你需要付出足够的汗水与智力。&/p&&p&我这样理解 “运气”: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做了合适的事情。这包含时机、团队、创意三个方面。推荐 Bill Gross 的 Ted 演讲,他分析了硅谷的 200 多家创业公司,发现决定成败的 3 个重要因素和占比恰好是:时机(42%);团队/执行(32%);创意(28%)。 &/p&&p&Airbnb 在 2007 年成立时曾被评价 “太不靠谱”,大家认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屋子租出去给陌生人住,但 2008 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中产阶级资产缩水。对租金的需要,让这个点子忽然变得靠谱了起来。 &/p&&br&&p&▍所谓市场热点,对创业公司而言真的会是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吗?&/p&&p&需要明确 “市场” 的定义。市场分为已知市场和未知市场。在已知市场,我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热点是否和我们的产品相贴合,能不能帮现有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新用户。 如果预期产出大于投入,不妨快速跟进。&/p&&p&在未知市场,情势不明朗时,贸然投入资源可能得不偿失。例如,在 1 月 9 号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前,我们犹豫过是否要做墨刀的小程序版本,最后不做的理由是使用场景、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都不明晰。事实证明,追赶热点的小程序大部分都被用户快速遗忘了。 &/p&&p&未知市场的热点一般会在短期内被高估。这导致用户的期望值在初期被拔得很高,但产品却很难达到预期。所以,过了最初的热度后,未知因素逐步明晰时,才是创业公司逢低切入的好时机。 &/p&&p&创业需要快,但一味追求快,就像是在打造一辆没有刹车装置的汽车。有时,慢也是一种快。&/p&&br&&p&2.“倒金字塔” 是理想状况&/p&&br&&p&唐亮&br&&/p&&p&植观创始人。曾任职于强生、宝洁等公司,负责强生婴儿、伊卡璐、 潘婷、飘柔等品牌的营销工作。 2015 他创立了植物氨基酸洗护发品牌
“植观” 。&br&&/p&&br&&p&▍创业者如何判断 “东风是否就位” ?你当时是如何选择创业时机的?&/p&&p&2015 年 3 月,我离开宝洁公司,4 月加入植观。创业前,我见了 20 来位投资人,几乎没有得到正面的评价,大家认为洗护用品这块已经是竞争激烈的红海。&/p&&p&那时,消费升级的概念还不如电商、 O2O 等热门。介绍公司时,我甚至不知道该把它归入哪个类别。但我在这个行业已有十多年经验,感到所谓 “高端化趋势” 已经非常明显了。&/p&&p&我负责分销商渠道,生意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从批发市场到夫妻合伙开设的便利店都有。某北方县城的销售代表告诉我,店里卖得最好的洗护用品从比较便宜的品牌变成了贵一些的沙宣。他们没有做任何事情,商品陈列、售价都没有变化,但需求端发生了变化。&/p&&p&另一方面,渠道方也有卖更好的产品的需求。在货架面积有限、客流量固定的情况下,卖 10 元的洗发水,和卖 50 元的洗发水,毛利差距很大。所以,当时我决定做一些事情,来满足消费者、渠道两方面的需求。&/p&&br&&p&▍如何定义 “好时机” ?如果有一份《创业公司发展影响因素榜单》,时机会在第几名?&/p&&p&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普通人,很难在一种模式刚刚出现时就看得非常透彻。我自己也是同样,现在的做法和最初的设想已有所不同。商业模式是变化的,对创业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团队和经验,核心在于团队能不能把事情做成。&/p&&p&观察从宝洁离开的同事的去向,我发现一个趋势:早些年,他们更愿意加入其他快消公司,例如联合利华、雅诗兰黛、欧莱雅;随后,加入 BAT 的人开始变多,也有部分人自己创业,做消费品牌,从牙刷、护肤品到卫生巾都有。&/p&&p&整体上,这和创业大环境有关。植观在时机上有比较幸运的几点。&/p&&p&首先,我们在 2015 年上半年拿到了天使轮融资。当年下半年,“资本寒冬” 就开始了。如果我们晚半年启动融资,可能项目推进不会如此顺利。&/p&&p&第二,都说 “船大难掉头” ,我们预计大公司很难很快转身针对消费升级做一些事情,他们没有预计到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提高,用户越来越分散、需求越来越小众,反而砍掉了小品牌、把钱集中到大品牌上。我们先去占领先机,可以争取在几年内做到一定体量。&/p&&br&&p&▍所谓市场热点,对创业公司而言真的会是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吗?&/p&&p&每个行业的状况不一样。消费品不像煤炭、石油、钢铁,后者会明显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产生明显的周期波动。&/p&&p&消费品行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升级趋势是不可逆的。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时,一些品牌在工薪阶层收入降低的情况下,用便宜的价格拉动消费。例如 DVD 商家会宣传,看电影需要 30 美金,买 DVD 只需要几美金,且质量不会降低。但这至多是暂时性的替代方案,原先的需求仍然在,市场回暖时就会迸发。&/p&&p&市场变热总体很好,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项目在开始阶段就被很多投资人争抢,那么一定会遇到非常多的竞争对手,往后的发展变得艰难。&/p&&p&现在回头看,我们最初没有获得太多认可,反倒是一件好事情。创业公司被市场认可的理想过程是一个 “倒金字塔” 结构 :最初只有少数人支持你;A 轮后,你逐渐做出业绩,支持你的人比唱衰的人多了一些;B 轮后,你的生意做到一定规模,利润变得明显。一步步往前走,被认可度一步步提高。&/p&&br&&p&3.踩准爆发点,是一件困难事&/p&&br&&p&王晔&/p&&p&吆喝科技创始人兼 CEO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后在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曾在 Google 任职,从事广告平台后台开发工作。&/p&&br&&p&▍创业者如何判断 “东风是否就位” ?你当时是如何选择创业时机的?&br&&/p&&p&吆喝科技是 2014 年成立的。此前,我在 Google 做广告产品的质量优化,比较熟悉数字广告、效果广告。回国创业时,我也考虑过在国内做类似业务,但发现国内买流量非常昂贵,而且难以创造价值,就想做一些对企业而言更有价值的服务。&/p&&p&我们选择做 AB 测试,基于对市场的几点判断:首先,国内的企业,很多都具备使用 AB 测试优化流量的条件,但运营能力不够;第二,很多企业发现海外的流量费用、运营成本都比较低,被迫转去海外发展了;第三,很多企业仅因为流量高,就拥有很高的议价能力。但互联网的红利终究会慢慢消失,未来企业需要在优化转化率、经济化运营上多下功夫。 &/p&&br&&p&▍如何定义 “好时机” ?如果有一份《创业公司发展影响因素榜单》,时机会在第几名?&/p&&p&“运气” 很重要。我们可控的东西太少,创业几乎是在无穷多的变量、无穷大的空间里找到一个准确的立足点。&/p&&p&但行业积累也同样重要。假设有两个团队在相同的市场中竞争。一个在行业里有很多沉淀,另一个相对来说对行业比较陌生,那么前者成功的机会一定更大。&/p&&p&说回我们自身,如果我们做的事情真正有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客户改善他们的运营模式、提升效率、提高单位员工的产出,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不一定强求时机,也不一定需要借助特别多的外部资源的力量。&/p&&br&&p&▍所谓市场热点,对创业公司而言真的会是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吗?&/p&&p&市场热点一定是一个好机会。热点不仅影响资本方,也同样影响客户。也就是说,企业服务形成一种风气,对我们寻找客户也是有帮助的。如果创业者在做的事情能够和热点挂钩,要充分利用好它。&/p&&p&但是,想要踩到爆发点,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包括 Go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黑兄弟赌博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