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登陆不了过气了吗

  文 晴然/搜狐IT驻硅谷记者
  导语:原来财大气粗的FB也信&员工内推&这招儿。
  或许你会觉得,进入硅谷big-name科技公司是件&很难很难&的事;或许你会以为,Facebook介种公司的应聘考核中一定包括各种科学严谨的智力/编程题以及脑筋急转弯;可是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像Facebook这样火的公司,上赶着前去应聘的大牛人自然不少,但也不意味着这间公司真能轻而易举地招到自己相中的人。
  社交&内推&平台Zao的报告显示,那些被内推上岗的员工所创造的利润,比通过途径进公司的员工平均多出25%,并且辞职概率还少了20%。
  在硅谷,包括Facebook在内的很多big name都是&内推制度&的推崇者。Facebook尤其具有代表性,&HR群发邮件管员工要名字&的老方法已经过气,Facebook有另一个妙计:举办一种他们叫做Searchlight(探照灯)的会议(据说Dropbox也是这样)。
  说白了,Searchlight会议就是一种公司内部的非正式会议,通常都很短,HR和各部门的同事们借此机会面对面交流各种招聘建议,大家唠唠自己团队需要什么人,自己能推荐个谁,为啥推荐,看看别人能推荐谁.......
  Facebook喜欢搞&内推&这事儿,小编早就听在Facebook工作的朋友证实过:有个要好的大学同学就是这么被前同事从纽约的咨询公司&推&进了西海岸的Facebook;还有个在Facebook的姐们儿曾经笑眯眯地问过我:“谁啊?谁想来Facebook?告诉我一下,偶可以帮着推荐(refer)哦!”。
  经考证,Facebook内推体系有以下特点,可能直接影响着社交巨头招人质量和效率,希望能带给大家启发哈。
  Searchlight会议都很短
  一般都在30分钟,不超过1个小时的样子;通常一个月搞一次,不会太频繁;如果让员工觉得特耽误工夫,那就该影响参与度了。
  这种会必须弄得有点意思
  用活泼的音乐、软饮+小酒、甚至奖品调节气氛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小编听说有的公司居然在自己的Searchlight会议中每15分钟送出一个iPad,不过不确定是Facebook。
  明确职务角色和硬指标
  保证所有参与的员工知道现在公司究竟在为哪些职位招人,给出特别具体的细节。比如,有些QA工程师懂编程,有些就没那么懂,帮你推荐的人可能没有你对这个领域那么懂,所以需要你把要求提得明确一些。另外,还有些硬指标,比如这工作不能允许远程工作,必须每天来办公室上班etc. ,那么你就得告诉人家,不现居硅谷也不愿意搬过来的人就不予考虑了。
  建立所谓的&内推文化&
  一般来说,公司的招聘目标越能向员工公开就越好,反正Facebook是介样;除此之外,如果真的希望大家真心实意为公司推荐优才,公司一定要对内推成功的员工表示感谢,比如,除了给奖金(一般美金不等,有时甚至到20000美金),领导可以在全体会议上公开表扬下这些员工神马的。还有一些细节,如果&推荐的人选& 来公司面试了,HR发个邮件告诉推荐者一声之类的,让人家知道现在招聘进展到什么程度了,也好有点成就感;诸如此类的办法都能增加员工参与内推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张娟)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让人看了羞涩……[]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WordPress › Facebook & WordPress Plugins
Search Plugins
Add Facebook social plugins and the ability to publish new posts to a Facebook Timeline or Facebook Page. Official Facebook plugin.
The Facebook plugin for WordPress adds Facebook social plugins to your WordPress site. Associate your WordPress site with a free Facebook application identifier to enable advanced features such as automatically sharing new posts to an author's Facebook Timeline or your site's Facebook Page. This plugin is developed by Facebook with extra support for popular plugins and themes, custom post types, and custom post statuses.
markup optimizes your content for social sharing and rich story previews on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Mixi, and more. Display large images, link to author pages, and improve story distribution through social news feeds.
support for Facebook accounts associated with a Facebook application. Track rich audience data powered by Facebook profiles (age, location, language) and see how your content is shared on Facebook.
Add , , and
buttons to every post to help your site's readers share content with friends or stay connected to future content shared by your site and its authors on Facebook.
by pasting a URL into your post composer, creating a shortcode, or calling a function from your theme.
Enable the
to encourage new comments from logged-in Facebook users and his or her Facebook friends. Comments associated with a post are sorted according to social signals including friend networks, most liked, or the most active discussion threads. Advanced features include moderation, blacklisted words, automatic grammar correction, and login support for AOL, Microsoft, and Yahoo! accounts.
displays recent activity from your Facebook Page and encourages new Like actions.
helps visitors discover additional content on your site by recommending posts and encouraging Like shares.
suggests related posts in a configurable widget.
Configure your Facebook application for Open Graph action news publishing support for improved Facebook distribution of author Timeline stories and news-specific highlights.
Mention Facebook friends and Facebook pages in a custom message posted to your Timeline with your post.
Customize and extend the plugin through custom actions and filters.
Shortcodes
Add a , , , or
using a shortcode inside your post or evaluated from within your theme. You may override site-level options with shortcode attributes defined on the social plugin's page.
[facebook_like_button]
[facebook_send_button]
[facebook_follow_button href="{$facebook_profile_url}"]
[facebook_embedded_post href="{$facebook_post_url}"]
Contributing code
The development .
and code discussion welcome.
Requires: 3.3 or higher
Compatible up to: 3.9.2
Last Updated:
Active Installs:
2.2 out of 5 stars
69 plugins
28 plugins
17 plugins
Not enough data
1 person says it works.
1 person says it's broken.
Code is PoetryPC World:Facebook成为过气明星的五大理由
[]&[字号:
来源:搜狐IT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7月7日消息,《PC World》发表文章列出了Facebook可能失去用户的一些原因,以下是文章全文:
  Facebook是否已经过时?Facebook能否由今日的火爆突然失去对大多数用户的吸引力和影响?尽管我们并不希望出现这种场面,但该站点目前遭遇的烦恼极有可能导致其最后黯然退出。据互联网流量研究厂商Alexa提供的数据显示,Facebook今年第一季度的“跳出率”(Bounce
Rate)已经增长至19%。“跳出率”指的是刚访问后就迅速退出该网站的百分比。尽管该数据不足以证明Facebook的末日即将来临,但足以表明大量Facebook用户在登陆该网站后因找不到感兴趣的话题而立即退出。
  1、Facebook用户倒戈Twitter
  即时更新是Facebook吸引用户的法宝,但现在许多用户倒戈Twitter。尽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更新Facebook,但Twitter给人的感觉更加移动化,用户可以在户外做重要事情时发布Twitter信息;而更新Facebook页面则意味着用户必须坐在PC前,不能做其它事情。
  2、有重要活动的人士无法使用Facebook
  如果你在主演一部动作片、或与奥地利进行贸易协议谈判、或就下个月的体育赛事集训等,就不可能在Facebook上花费更多时间,或者不会很用心地维护Facebook页面。
Facebook用户日益感到花费在Facebook上的时间与脱机时间成反比。
  3、在现实世界里,人们经常有充足的理由与老朋友失去联系
  Facebook曾为可能联系不到的朋友重新建立联系提供了平台,令人为之激动不已。但现在Facebook老用户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与过去的数百名老朋友建立联系后,在邀请新朋友时,需要绞尽脑汁删除某位老朋友。
  同时,在你新朋友的更新中,会使你回忆起往事。例如:“Don”在大学时代是一位没有目标的庸碌之人,哇,他的激昂演说竟占据了你新闻来源的一半。“Heidi”在英语课上总爱拍马屁,她终于在Facebook找到展示自己拍马屁的机会。Facebook最近开始允许用户“隐藏”自己的好友,你有可能就是被大家隐藏的一员。
  4、有太多好友悄然离开Facebook
  Facebook上有许多好友悄然离开是因为该站点已经不再是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的地方。“我厌恶自己的工作”,这句话在以前很安全,但现在你可能是你的老板或同事的好友。“我昨晚醉了一夜”在过去是很正常的一句话,但现在你的小表妹可能就在Facebook上,她可一直以你为榜样呢。由于人人都在Facebook上变得小心谨慎,事情也就越发无趣了。
  从成为Facebook用户之初至现在已经有5年多了,你可能已经长大成人。不幸的是,你想删除以前的历史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例如你有了一位新男友,必须删除原男友的照片;你找到一项新工作,必须删除之前的一些牢骚。而要重新展示一个全新的你,想删除记忆你过去的历史将非常困难。
  5、在列出“25件事情”备忘录后,已经精疲力尽了
  首先你需要填写较长的列表,其中包括兴趣、业余爱好、最喜爱的电影、最喜爱的图书、最喜爱的音乐;在发布你最酷的照片后发布自己的相册;撰写你最近的动态更新。然后是“25件事情”备忘录跳到Facebook站点上,邀请你达到一个新的自恋高度,创建自传实况报道,并将其发布在你的个人资料中。为迎接这一挑战,你需要坦诚布公、施展自己的文学才华、认真推敲。等到这一切都做完之后,你已经精疲力尽了。
  Facebook在状态更新时,喜欢搞些恶作剧。总之,Facebook目前已经非常无聊了。
  Facebook能否长期生存下去将取决于其用户。首先提上议事日程的应该是对恶作剧说“不”,恶作剧的结果已经与Facebook的初衷相背离;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慎重选择好友。要认真考虑所选择的好友是否会影响你将来的情绪。在选择好友上,应奉行“质量优于数量”的原则,保证在Facebook上的快乐是该站点的初衷。(竹子)
(责任编辑:刀影)[]
09-07-07 07:05?
09-07-06 14:37?
09-07-06 08:30?
09-07-06 07:31?
09-07-04 09:51?
09-07-03 20:16?
09-07-03 08:29?
09-03-20 16:02?
09-02-11 13:52?
09-01-05 09:35?
热点标签:Facebook早期员工自述:黑客商道
马克&扎克伯格是新黑客文化的继承人,他坚信商业和黑客理想并不冲突,并把自己的想法转化成了商业上的成功。
王淮是Facebook第一位中国籍研发经理,最近他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打造Facebook》,在书中他把自己在Facebook多年的经历和感悟写了进去。
当记者在北京一家咖啡厅见到王淮的时候,他身背登山包,脚穿登山鞋,就像刚刚探险归来。接下来的时间里,王淮讲述了一群黑客改变世界的故事。
口述_致景投资创始合伙人 王淮 整理_本刊记者 周恒星 编辑_杨婧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亲身经历了Facebook发展最快的五年。
入职第二天,我就在新员工的午餐会上问了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一个很&黑客&的问题。&扎克,你有女朋友吗?&面对这个比自己小好几岁的老板,我替自己的表姐问。这位年轻的亿万富翁突然低下脑袋,挠了挠头,显得很不自在。我估计,那一刻,他和我都觉得这个问题好傻。不过,他可能会想,又是一个靠谱的Geek来了。
选择是否到Facebook,我犹豫了好长时间。2007年4月,我当时在雅虎做软件工程师,同时收到了Facebook和Google两家公司伸来的橄榄枝。当时Facebook是一家只有100多人的小公司。这家面向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不到2000万用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对一些特定大学开放,影响力有限。我最早还是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注册过Facebook,但却很少使用。
我最终还是加入了Facebook,工号130多号。回忆起来Facebook最吸引我的是这是一家创业公司。在创业公司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摸索,并且公司能够提供学习、成长的空间。其实,在选择Facebook时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使这家公司失败了,这一段难得的经历也能给自己带来经验和自信心,大不了赌上几年青春。
那时Facebook总部就在离斯坦福大学校园不远的一幢不起眼的办公楼里。当我第一次走进工程师群聚的二楼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在杂乱的办公区里没有任何隔间,所有人的工作台都连成一片;几乎所有人的年龄看起来都不超过30岁,墙壁上有不少涂鸦,有人站在滑板上从水泥地面上滑过;有个会议室被彻底改造成游戏室,里面放了XBOX、PS2等流行的游戏机。角落里几人躺在沙发上玩XBOX游戏机,零食酒瓶散落一地。与雅虎等级森严的大公司文化不同,这里到处散发着自由与活力。
在相处一段时间后,我感觉扎克伯格大部分时候是一个沉默甚至有点害羞的领导人。他的工作台就在办公区的一角,和其他员工的连在一起,桌上总是摆着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和一瓶佳得乐运动饮料。他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思考,常常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在不大的办公空间里来回踱步。2009年,公司搬到几个街区外位于加利福尼亚大道(California Ave)上一座飞碟形状的建筑里。空间宽敞了不少,但扎克伯格散步的习惯依旧。
工作之外,扎克伯格最喜欢的是古典文学,尤其是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他对书中埃涅阿斯建造的&在时间上不朽、在空间上无界&的城市神往不已。他的Facebook主页中名言一栏所填写的句子就来自这本书:&财富眷顾勇者&(Fortune favors the bold)。或许是受到书中英雄情结的感染,扎克伯格在21岁的时候就拒绝了雅虎10亿美元的收购邀约。雅虎时任CEO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后来告诉《纽约客》记者:&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谁能抵挡十亿美元的诱惑。&也许只有悬挂在Facebook办公区上方的一条标语才能说出这个年轻人的心声:GO BIG, OR GO HOME!
扎克伯格曾经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这样描述自己:&率真,破坏欲,革命性,信息流,保守,动手制作,心无杂念。&这些形容词看似毫无联系,但是有一群人看到后会毫不犹豫地把他归为自己的同类。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黑客&。在Facebook办公区的一面墙上有一幅雷内&马格利特(Ren& Magritte)名画《戴黑帽的男人》的仿作:一群男人穿着同样颜色款式的黑衣黑帽站成一排,每个人面部被一个青苹果遮盖,表情模糊不清。而现实中的黑客就像是这幅画的真实投影:他们习惯把面孔藏在屏幕后面,用一行行代码窥探这个世界。
扎克伯格从不掩饰他曾经是黑客的历史。早在哈佛大学一年级时他就曾经潜入临近的宿舍楼,用一根网线下载了整座楼住客的照片;他还入侵了另一个宿舍楼的数据库盗取密码。最后这个18岁的年轻人写了一个叫做Facemash的程序,该程序可以用来对校园里的女生进行比较打分。这个恶作剧显然冒犯了不少人,很快就在校园里引起公愤,他也因此被处以留校察看的惩罚。这些事迹后来被大卫&芬奇在2010年拍成了电影《社交网络》。
虽然受到了处罚,但这种黑客行为却让年轻的扎克伯格看到了改变人与人交往方式的可能性,为后来Facebook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多年后扎克伯格在一封叫做《黑客之道》(Hacker Way)的公开信中为黑客辩护:&媒体将黑客描绘成入侵电脑的为非作歹的人,这是不公平的。大多数黑客都是理想主义者,希望对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资深黑客,扎克伯格喜欢把那些优秀的同类招入公司。早在公司成立初期,第一任总裁肖恩&帕克(Sean Parker)就曾经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少年黑客,年仅16岁就被FBI逮捕过;公司另一个重要人物亚当&德安杰罗(Adam D'Angelo)中学时代便是扎克伯格的黑客搭档。
公司的明星员工克里斯&帕特南(Chris Putnam)当年就是因为用蠕虫病毒成功入侵了Facebook系统而被另一个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Dustin Moskovitz)发现并招进公司的。
加入Facebook后,我很快感受到了这家年轻公司无处不在的黑客文化。入职不到一个月我就参加了Facebook的传统节目&&黑客马拉松(Hackathon)。在活动期间,自愿参赛者不管是公司高管还是普通程序员都会聚集在一起,甩开膀子通宵地趴在屏幕前面,天马行空地把任何想法转化为一行行代码,而马拉松过后则是一天的昏睡。黑客马拉松以兴趣为主要目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后来非常成功的产品,比如Chat,Messenger等。此外,也开拓了大家对产品形态的视野。在我参加的第一次黑客马拉松上开发的一个关于Photo的小功能后来在重写Photo功能时被实现。虽然这中间隔了一年多,但你展现给了大家,哦,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在黑客马拉松进行中的每一刻,每个人只对自己的兴趣负责。黑客马拉松是释放想象力的狂欢。实际上Facebook的很多重要产品都是在这样的狂欢中产生的。在特立独行的黑客文化中,这样的活动能让参与者获得藐视权威的力量,在颠覆性的代码里找到改变世界的灵感。在这里对于热爱技术的极客来说就像是身处一个游乐场。
此外,扎克伯格在早期为Facebook订立的公司战略&快速行动,不破不立&(Move fast, break things)也颇有黑客之风。他曾经说:&我十分重视速度,这是我的个性的一部分。&
我记得自己加入公司后的第一个正式任务是允许用户在Facebook应用中心添加和卸载自己的应用。当时我作为一个新人并不清楚公司基本的代码框架和产品流程,为此我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五天时间内忐忑不安地完成了这个项。这种感觉,真的非常刺激。
后来我体会到,重视速度是有原因的。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工程师并不需要追求极致,而是应该不断地发布以达到目标;而iPhone等硬件产品,它对产品有极致的要求,因为硬件一旦销售出去,很难召回;而互联网产品则不同,它的代码只存在于服务器端,用户没有本地旧产品的负担。这就允许互联网公司不断地尝试改进,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极致。
入职一段时间后,我融入并喜欢上了Facebook的黑客文化。工作中,同事之间喜欢相互竞争,比谁的代码写的又快又好。他们甚至为写程序打赌。比如一个赌局中,输的人要把自己的头发染成蓝色。牛人会对竞争上瘾,在这里我们的口头禅就是&代码胜于雄辩&(Code wins arguments)。
但是牛人并不是这么好当的。有一次在发布代码的时候我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让整个共享内存池崩溃了,导致网站中断访问达半小时之久。当时想死的心都有。可是参与修复的一名资深工程师却若无其事地对我说:&Harry,如果你从来都没让整个网站崩溃的话,你就不能说自己真正是Facebook的工程师。&
正是因为Facebook拥有很多黑客级别的工程师,公司的员工队伍并没有随着用户的增加而迅速膨胀,在这里平均每位工程师可以服务百万以上的用户,效率是业内最高的。
扎克伯格决定打造一家不仅仅是酷,不仅有黑客文化,而且能够赚钱的公司。
200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看见那个总是穿着拖鞋T恤衫的扎克伯格竟然穿着白色衬衫,打着领带走进了办公室。&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扎克伯格说道。随后的一整年他在上班时间都打着领带。后来他还把这个作为一项重大的人生经历放在了自己Facebook主页上。&这可能是我的护身符,但他让我喘不过气来。&扎克伯格指着自己胸前的领带,向来采访他的史蒂芬&列维(Steven Levy)说。
列维作为硅谷著名的科技记者,二十多年前他的《黑客:计算机革命中的英雄》(Hackers - Heroe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一书曾经激励了一代年轻的极客。列维认为,黑客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是&所有信息都应该是自由传播的&。可是在现实中黑客的理想主义总是会与冷漠的商业社会产生冲突。黑客教父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在第一次黑客大会上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冲突的根源所在:&一方面,人们希望以高价出售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十分有价值;另一方面,人们希望信息是免费的,因为获得信息的成本不断降低。&
扎克伯格曾经也是黑客价值观的信徒。他在Facebook早期极力反对网站商业化,甚至一度对条幅广告都非常反感;但随着公司不断壮大,用户数不断上升,扎克伯格逐渐意识到没有有效的商业模式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要么网站被越来越大的流量压垮,要么自己对公司的掌控会随着投资人资金的注入而逐渐减弱。这两者都是扎克伯格不愿看到的。扎克伯格逐渐意识到商业模式的作用,并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到后来COO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就任,才开始把做市场、做收入专门立项。这也成为Facebook能够在众多社交网站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缺少正确商业模式的MySpace和Friendster迅速消亡了。
如今,列维把扎克伯格当作新一代黑客的代表人物。他在《黑客》出版25周年之际发表纪念文章《极客的力量:从盖茨到扎克伯格》(The Geek Power - From Gates to Zuckerburg)。文中写道:&对于黑客文化的新一代继承人来说,他们认为商业和黑客理想并不冲突,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转化成了商业上的成功。&
这一年,我作为Facebook的一员投入到一项又一项旨在帮助公司商业化的项目中。
一开始我加入的是商业组,这个组当时正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我参与开发的第一个产品是改造礼物商店(Gift Shop),该功能允许用户花1美元在商店里挑选一件虚拟礼物送给朋友,比如&虚拟生日蛋糕&或&虚拟玫瑰花&。这个项目在当年为公司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在这之后我又开始参与虚拟货币(Facebook Credits)的开发,该产品可以让用户从第三方开发者那里购买虚拟物品。在这两个项目中我慢慢开始从一个后台系统程序员走向前台,在工作中学会了很多诸如CSS、Javascript和Ajax等前台开发语言。这就是公司经常倡导的&跳出你的温柔乡&(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作为一个程序员,要勇敢去触碰陌生的领域,让自己的能力获得提升。这其实就是黑客精神的一部分。
到了年底我又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一个技术团队攻克信用卡欺诈难题。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团队让信用卡支付投诉率降低了75%。经过这些项目,我逐渐学会开发一个完整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能力,成长为一名全面的产品工程师。2010年6月,我转职为研发经理,成为公司里第一位中国籍的研发经理。
实际上,Facebook工程师并不是单纯地写代码,常常需要参与到产品设计中。当他还是工程师的时候就经常要和组里的产品经理、设计师一起讨论,甚至有时会一直争论到深夜,直到达成一个让人兴奋但有点忐忑不安的方案。有时候扎克伯格也会参与进来,他曾经发邮件针对我们的一个项目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其中一些建议细到其中一个按钮离边界的距离应该减少几个像素。扎克伯格不一定是最厉害的程序员,但他对产品的感觉无与伦比。
2010年7月,Facebook的活跃用户数达到了5亿,超过了美国人口数。如果Facebook算一个国家的话,那它就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第三人口大国。随着用户数的继续膨胀,有人惊呼扎克伯格正在建造一座像上述史诗中&在时间上不朽、在空间上无界&的无疆帝国。当年年底,年仅24岁的扎克伯格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0年年度人物。他的当选理由是&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社交王国,并因此改变了数亿人的生活方式&。
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扎克伯格仍然穿着一件写有&HACKER&字样的T恤。他说:&对我来说最疯狂的事情是回忆起当年我和朋友们大学时候的对话。当时我们聊到我们可能会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只是一群大学生,凭什么改变世界的是我们呢?这个想法太疯狂了。&扎克伯格摇了摇头,脸上写着一脸困惑。
&我想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吧。&扎克伯格最后的回答像是自言自语。
2011年7月我的儿子出生,随即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父产假。在Facebook工作快四年的我一直埋藏在心底的创业梦想开始蠢蠢欲动。在这段时间里我终于做出了自己思考良久的决定:离开Facebook。Facebook就像是一所创业学校,自己已经学到了足够多的东西。我要从Facebook毕业了。有人问我在Facebook最舍不得的什么&&不是钱,不是待遇,而是那些一起工作一起同悲同喜的全世界最好的牛人,和他们的互动是我最留恋的。换句话说,我舍不得离开Facebook的黑客文化。
当我离开时,Facebook已经有了3000名员工,8亿多的活跃用户,成长为和谷歌、苹果比肩的科技巨头。临走前一位共事多年的同事说:&我们一起打造了Facebook,为此骄傲吧。&2011年底我回到中国,后来加入致景投资,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人。
我离开后不久,2011年底扎克伯格把公司总部搬到了门罗帕克(Menlo Park),在那里他一次性租下了太阳微电子公司(Sun Microsystems)前总部的十座大楼作为Facebook的新总部,并把新总部前面的一条路命名为黑客大道(Hacker Way),中心区的广场命名为黑客广场(Hacker Square),大楼的楼顶还用鲜艳的红色写着几个大字&&黑客公司(Hacker Company)。
2012年5月在经过两年探索,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之后,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准备接受资本市场的洗礼。5月17日在挂牌上市的前一天,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贴出了一张图片:办公桌上一块巨大的纸板上用耀眼的红色写着&STAY FOCUSED, KEEP SHIPPING&(保持专注,继续航行)。当天晚上的活动更像是一场黑客们的狂欢和宣泄。7点开始,黑客广场上举行了一整晚的黑客马拉松活动。广场上用暗灰色水泥拼成的巨大的&HACK&字样,在太空中都能看到。
Facebook上市当天我在母校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演讲。回国后的我依然和Facebook的前同事保持着联系。不久前我还介绍自己的一个中国朋友去见了Facebook另一个创始人莫斯科维茨。虽然已经离开,但我依然对老东家充满信心,因为Facebook对价值的追求,会超过华尔街对业绩期望所带来的压力,他们关注的不是普通的标准,这就是真正的黑客精神。
除了从事天使投资,我还是国内几家网站如大众点评网和百姓网的CEO顾问。在这些公司,我带来了黑客马拉松等Facebook传统项目,希望在企业内部营造工程师驱动的企业文化。
黑客在硅谷被视为善于创新的英雄,而不是破坏者,这样的理念也应该植入到中国。而在社会层面上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学习黑客一样的冒险精神,因为年轻输得起,而越往后冒险的机会成本就越高,年轻时候的失败是应该被理解和原谅的。
相关报道:
新闻热线:010-
责任编辑:任光飞
名企动态: |
标志着Windows迈出个性化计算的第一步……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acebook上传不了头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