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能看到对方微信朋友圈评论别人能看到的全部内容却不能评论还有点赞??急!在线等`

为什么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用微信的朋友圈?另外,朋友圈会在多大程度上,抢占用户使用微博的时间?
1.微博属性更加注重媒体内容与评论沟通。微博上名人团体与营销机构玩的很爽,大众用户参与度较低。但不同用户停留在微博平台除了需求固定社交圈子,就是媒体内容。两者相比较,更多场景触动移动IM的分享交流,而获取内容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与分散。2.微信的成功依赖两个因素:私密圈子与碎片化。首先私密圈子与传统聊QQ意义不同,除了IV1之外,更加注重社交圈子的分享交流。碎片化让微信承载更多的信息落地平台角色,打通线上与线下信息流通断层。
0. 个人观察到的现象,的确有一部分原本应该分享在微博的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内容在发生转移。1. 大众用户通过微信、微博分享的信息,有比较大的交集。2. 微信里的绝大部分关系是真实的,且双向。基于一张照片、一句感想而引发的互动更易发生,且“赞”这种轻度互动比评论/转发都来得容易,成本更低。(所以微博前不久也加上了大拇指的“赞”)3. 在“将我的内容分享/托管/抵押在一个 SNS 上”这件事情上,用户容易上瘾,持续的分享行为容易发生;一旦上瘾,所产生的内容和影响就是呈指数级的,能产生网络效应;4. 对于大部分信息,一旦有一个好的平台可分享出去,要将其分享到第二个平台的动力就大大降低了。随着在 A 平台(微信)的持续分享,对于 B 平台(微博)的依赖度降低就不只是线性的了。5. 微信注重隐私分级,部分高级、偏定制化的分享需求亦可满足。这是一个加分项。6. 微博是为更快地获取信息,媒体属性明显;朋友圈是为更好地跟朋友分享生活瞬间。在“分享”这件事情上,朋友圈更自然也更接近真实。7. 微博服务于「更快看看这个世界最近发生了什么」,它的产品设计就需要用户不断地刷刷刷;微信朋友圈服务于「看看朋友们最近做了些什么」,积累一段时间才看的话,你可能会认真往后翻,这比微博有更高的信息到达率。朋友圈还在被微信刻意压着,和公众号一样,没有完全放开跑,还很谨慎。比如两个人彼此加为微信好友,但没有对话的话是默认不在朋友圈里更新对方的内容的;比如最新版的微信,加一个人为好友后,在备注旁给了更明显的设置入口,让对方不看到我的朋友圈更新/我不接收对方的朋友圈更新。最近发现,整个中国人群的私密分享的需求之前都被压制了,如果微信敢放开了做,朋友圈的地位不会弱于 Qzone。以微信为基础平台,将朋友圈独立为一个 App 不是没有可能,不过看具体如何做了。————07.14 新增广告,我的微信公众号「Haijun-PM」,有更多类似本条答案的观察和想法记录,欢迎关注。
私密真熟人基于私人或者群组联络下的现实真关系。我发了一个情绪的帖子,一下子12个好友来问怎么了。因为是熟人因为是真人所以,真实。
别看人,聊产品。。。
来知乎,参与讨论为什么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用微信的朋友圈?
【黄海均的回答(103票)】:
0. 个人观察到的现象,的确有一部分原本应该分享在的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朋友圈里。内容在发生转移。
1. 大众用户通过微信、微博分享的信息,有比较大的交集。
2. 微信里的绝大部分关系是真实的,且双向。基于一张照片、一句感想而引发的互动更易发生,且“赞”这种轻度互动比评论/转发都来得容易,成本更低。(所以微博前不久也加上了大拇指的“赞”)
3. 在“将我的内容分享/托管/抵押在一个 SNS 上”这件事情上,用户容易上瘾,持续的分享行为容易发生;一旦上瘾,所产生的内容和影响就是呈指数级的,能产生网络效应;
4. 对于大部分信息,一旦有一个好的平台可分享出去,要将其分享到第二个平台的动力就大大降低了。随着在 A 平台(微信)的持续分享,对于 B 平台(微博)的依赖度降低就不只是线性的了。
5. 微信注重隐私分级,部分高级、偏定制化的分享需求亦可满足。这是一个加分项。
6. 微博是为更快地获取信息,媒体属性明显;朋友圈是为更好地跟朋友分享生活瞬间。在“分享”这件事情上,朋友圈更自然也更接近真实。
7. 微博服务于「更快看看这个世界最近发生了什么」,它的产品设计就需要用户不断地刷刷刷;微信朋友圈服务于「看看朋友们最近做了些什么」,积累一段时间才看的话,你可能会认真往后翻,这比微博有更高的信息到达率。
朋友圈还在被微信刻意压着,和公众号一样,没有完全放开跑,还很谨慎。比如两个人彼此加为微信好友,但没有对话的话是默认不在朋友圈里更新对方的内容的;比如最新版的微信,加一个人为好友后,在备注旁给了更明显的设置入口,让对方不看到我的朋友圈更新/我不接收对方的朋友圈更新。
最近发现,整个中国人群的私密分享的需求之前都被压制了,如果微信敢放开了做,朋友圈的地位不会弱于 Qzone。以微信为基础平台,将朋友圈独立为一个 App 不是没有可能,不过看具体如何做了。
07.14 新增广告,我的微信公众号「Haijun-PM」,有更多类似本条答案的观察和想法记录,欢迎关注。
【坏人的回答(15票)】:
基于私人或者群组联络下的现实真关系。
我发了一个情绪的帖子,一下子12个好友来问怎么了。
因为是熟人
因为是真人
所以,真实。
【郎启旭的回答(17票)】:
关于问题本身,说个刚碰到的例子,一朋友近日去了北京游玩,在朋友圈连着几天晒九宫格相册,微博上没有只言片语。个案不代表所有,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关于为什么,大都说得都差不多了,下面零零碎碎说点自己的想法:相比微博单向关注,微信加好友带来的是更为真实、可信赖的用户关系。相比之下,微博越来越喧嚣的嘈杂,充斥着各种表明态度,每个人的小生活被淹没在了时事之下。人,总是会选择有倾听对象的场合说话。
轻度互动,清新体验。如所说,比转发评论更轻动力更强的「赞」,谨慎的隐私控制,有限的内容载体,克制的视觉设计,是为轻量、清新。
图为主、文为辅,连纯文字发布都隐藏得极深。微博发多图需要合并成一张图片,远不如朋友圈基于相册的设计更适合「自拍」、「分享生活」等场景。再说远一些,都说无图无真相,图是相对真实,文字还有可能大话连篇,这有益于维持圈子的真实私密氛围。
个人页面用大字体强调日期,无意识中向用户映射了「日记」,这里记录的「你」没有新闻,没有段子,没有冷笑话,也没有一时的表态,这里可以归档的只是你的生活。
【唐晓傲的回答(4票)】:
私密社交VS信息流
微博上更多在表达态度
而朋友圈里更多是生活
【袁军的回答(2票)】:
简单认为,微博尤其是新浪微博,媒体属性较强,弱关系链!而微信朋友圈更多是私人关系链,楼主往QQ空间想去。以上回答仅限于微信朋友圈,约炮找对象性质不算主流,故不讨论。
欢迎大虾回答,我只是来挽尊的!
【徐菁的回答(2票)】:
微信可通过电话直接定位到真人,相对更真实,更方便。备注名也更好修改,不会出现微博上不知道名字对应的是哪个人的现象。还有就是速度更快,尤其是传图片很方便,对图片的压缩也较小。
【torres的回答(1票)】:
首先,我对身边朋友和亲戚使用微信朋友圈习惯有3个:
1.添加自己的“密友”或希望保持长期联系的人为微信好友。
2.分享真实的与朋友相关的信息,并希望自己的好友看到点“赞”或“回复”,又不想被不相关的人看到,比如爸妈/上司/等
3.几个密友之间发送内容,小圈子范围互动讨论。
然后,而这三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如下:
1.对于一般用户(网民)来说,QQ好友已经覆盖80%的交际圈,微博/门户是新闻消息的主来源,在庞大的关系链中,必然只有亲密好友之间的沟通频率是最高的。这其实是一种获取外部支持的原始需求,希望和最亲密的人保持持续的联系。
2.孤独,需要被关注和关怀。
3.隐私,不想被无关的人看到内容。
上面两点是“用户”的因素,看看微信朋友圈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这些诉求:
1.微信早期通过推荐QQ好友/通讯录等方式,吸引用户添加微信好友。这个甄选过程是给用户选择密友的过程。
2.支持分享内容至朋友圈。
3.产生内容的过程支持自定义可见范围,评论回复仅互为好友可见,评论回复有其他人参与了有数字强提醒。这是一个完整的小圈子闭环。
当然也有微博热潮褪去,网络进化为更私密,更小范围内的沟通有很大关系,不过本质上,还是产品形态准确把握住用户心理需求。
【孙宗尧的回答(2票)】:
微信是私人生活,微博是公共生活。在微信上,我们注重表达个人身份;在微博上,我们更多展示身份。两者都真实存在,是现实的不同面向的投射,互补共存。
为什么用的人越来越多?因为需求在,真实、私密、社交。
【胡文敏的回答(1票)】:
QQ上朋友很多,但是隐身的也很多。而且信息筛选难度大,懒于管理。 新浪微博的热潮也已经褪去,任何人都可以不费力气的看到你的动态,隐私容易暴露。微信是基于通讯录和qq好友的再一轮筛选,相当于朋友圈的再整理。强制性的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生动,也会用心经营。
总结如下: 1.关键之处是对朋友的再次筛选,强关系。
2.微信的崛起和可以语音视频的功能带动了朋友圈的发达。
ps:微信的自营销真的很厉害,现在微信图标亮着比iPhone图标亮着更fashion,个人觉得哈。
【gelei的回答(0票)】:
以下是从地铁多次(& 10)看到的,重要性依次递减
1. 副作用价值:消灭完微信提醒后又发现朋友们的提醒,这个顺手的成本真是抄到底了。
2. 朋友价值:微信上朋友真不少。
3. 内容语义一致:照片都是在说朋友在干什么,故事比微博一致的多,画面感也很通俗。
【满少臣的回答(1票)】:
渠道属性私密,用户的关系相对紧密,触达的效率高。
(去考察一下微信朋友圈上发的内容就能知道,是非常个人化的内容。)
【失踪ing的回答(0票)】:
1.微博属性更加注重媒体内容与评论沟通。
微博上名人团体与营销机构玩的很爽,大众用户参与度较低。但不同用户停留在微博平台除了需求固定社交圈子,就是媒体内容。两者相比较,更多场景触动移动IM的分享交流,而获取内容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与分散。
2.微信的成功依赖两个因素:私密圈子与碎片化。
首先私密圈子与传统聊QQ意义不同,除了IV1之外,更加注重社交圈子的分享交流。
碎片化让微信承载更多的信息落地平台角色,打通线上与线下信息流通断层。
【蔡凡朔的回答(0票)】:
作为一个用户,我发的东西有人看到,那个我希望回复的人回复了,而且其他人看不到他回复什么,除非他与其他人也是好友。
很好的隐私性,而且现在如果多用微信进行交流的,应该是密友了吧
【李谱儿PURPLE的回答(0票)】:
社交网络的活跃:我的朋友多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发布;我想分享的对象多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发布。
【左克鹏的回答(0票)】:
产品本身是很不错的产品,但是运营力度偏小,目前也不见特别火热。但是确实比之前刚出来的时候好很多了,身边很多朋友渐渐开始玩起朋友圈了。
先说背景。
车上看到一位大叔(至少45岁以上),有点秃顶(好吧,其实是很秃顶),有白发,坐在车上拍照。
照片是云中的太阳,然后拍完在写东西。目测照片效果不错。
文字内容:尽管满天乌云,也挡不住太阳的光芒!后面省略约50-100字。文艺范儿啊(无恶意),但是出自一个大叔之手。。。。
再说产品。
微信的朋友圈几度改版,取消朋友圈强迫分享功能,关闭单条图文和多条图文发送,限制营销账号在朋友圈的作为,就是为了做到不骚扰用户,因为这个圈子,属于私密性相对较高的圈子,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熟人社交)。
朋友圈还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个人日记的的模式,有着明显的时间轴,让普通用户都能迅速融入产品(正如之前提到的大叔),同时可以分享给自己的联系人,既不煽情也不冷淡,把握了一种恰到好处的社交距离,当然,这可能也是无心插柳,未必是微信团队有意为之。
最后说运营。
目前为止,也并没有见到微信团队对朋友圈的推广工作,也许有很多微信用户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功能。只是朋友圈有新消息的时候,下端有new的消息推送,仅此而已。实际上运营过程中已经对朋友圈进行了很多细节上的调整,例如取消朋友圈强迫分享功能,关闭单条图文和多条图文发送等,保留朋友圈的纯粹性。
对微博的影响: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一个相对开放,一个绝对开放的平台。也不会有人因为玩微信就不玩微博的。
【王来福的回答(0票)】:
微博最初的推广依靠的是明星、公知这些大V来聚集人气,但是普通用户加入到微博之后更多的是用来了解新闻或者单纯的看笑话图个乐,即便是发布了什么消息很多人微博下边的评论或转发都是零,说了话但是没有回音这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微博的发展,推特在国外也是这样面临着流量下降的窘境,反观朋友圈,里边好友是双向的并且很大比例在现实中也是好友,最起码是认识的人,这样使得朋友圈成为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当前社会流动性较大,很多朋友很难经常相聚,甚至由于时间原因或者不再有很多共同话题等原因打电话、在线聊天等都很少,在朋友圈里大家互相评论甚至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就会使人感觉很窝心,原来朋友一直都在,这样的需求给了朋友圈很大的发展空间
【贾丁的回答(0票)】:
基于熟人建立起来的分享圈子更真实,没有广告或者很少广告,用户体验越来越好,粘性强,反观weibo现在完全是反其道而行,急于变现。目测微信会成为im+facebook +twitter的混合模式
【邓洁的回答(0票)】:
前几天去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一见面,组织者就提议大家相互添加微信好友,于是,五、六个人围成一圈,一起摇一摇 - -||。
同一日见到了姚劲波,观察他玩儿“boss组队卖凉茶”活动的时候,也是用微信招呼弟兄。
毕业季玩桌游,微信上能找到“桌游助手”,“真心话大冒险”这些公共微信,人手一微信即可开局,感觉以后的桌游吧有没有足够的游戏牌种倒是其次,wifi信号是一定要强的。
这些现象,其实已经不难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开始使用微信朋友圈。
——陌生人&老朋友
陌陌、微信,之前人们给他们的恶搞定义是“约炮神器”。正经一点的定义,就是主张更便捷的认识陌生人,交新朋友。但是,我们真的需要维护如此大的一个社交圈么,对于微信上认识的陌生人,有多少人会花心思和他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撇开约炮神器的定义)。相反,一个纯老友的社交圈,维护起来的成本就要小很多,一条留言一夜就有8,9条回复,朋友之间的交流更加高效。而更简单的抉择标准,就是我的朋友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读图时代
用户的发言基本上以图文形式组合,而更重要图片的表达。而更为用心的是,需要长按朋友圈右上角的照相机图标才能弹出“发表文字”对话框,正是在培养用户着重发图片的习惯。个人页面的title直接就叫“我的相册”。
——我的日记
个人页面用大字体标出发表日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无意识写日记的平台。在这里,没有人生导师,没有各国政治立场,没有名人秀下限,只是你自己真实的生活感触,酸甜苦辣。
【符阿佳的回答(0票)】:
简单的说,微博的消息量太大,好友发的微博都不一定能看到。但是朋友圈能看到好友发的消息的概率比在微博看到大多了。。。
【邹嘉杰的回答(0票)】:
现在微博上满是那些“心理测试,星座物语,虚假信息,愤青人士,跟风吐槽”,能不讨厌吗?相比起来,微信朋友圈的环境就好多了。
还有最重要的,也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就是“好友关系”。
微博可以单向关注,双方不一定是真正好友,微博动态不能互相分享;
而微信朋友圈注重真实的朋友关系,在朋友圈看到的,全是真正的好友,没有单向的概念。能成为真实好友的,在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中,肯定有部分兴趣交集,基本上朋友圈里的动态大家都会有意愿有兴趣去点赞或者评论。而且不会轻易被外人看到圈内的事!
现在我也在慢慢淡出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全是我的朋友同学老师知音,在朋友圈发动态,很大程度保证了个人动态的保密性(只在熟人之间分享的好处)和互动性(大家有共同兴趣与话题)。至于微博,把它看成一个信息接收平台还不错(如果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的话)。近来我把能删的粉丝都删了,不想太多不认识的人知道我的生活,尽量把“粉丝:关注”保持在“2:1”。
对于题主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一天也就24小时,多了朋友圈,用在微博上的时间自然会减少。
【黄星智的回答(0票)】:
1、看似细小而有效的推广手段 微信的默认设置为:朋友圈如果有新消息,导航栏的朋友按钮会有红点作为提示(黑色导航栏,红色点点,就怕你不难受)。大部分人都会被戳中强迫症神经去一探究竟。而基于微信用户量已经足够庞大,大家知道朋友圈功能也就顺理成章了。
2、精简的内容 不像微博和人人充斥着大家分享的新闻,八卦,星座等等“杂讯”。朋友圈只有简单的朋友日常生活的照片和状态。
3、回复率高 有了回复之后导航栏会有个硕大的红点,数字代表回复的数量(看到这个红点会有莫名的快感)大家应该都有这个感受,就是发在朋友圈的信息的回复率比微博人人都高。
个人总结的原因就是:1 朋友圈是基于移动设备的,所以刷朋友圈的人多数是利用琐碎的时间,特点是刷的次数多单次接收的内容少,所以每一条内容都能花相对多的时间去看。 2 按钮“赞”的设计让回复成本下降,让一些懒得想回复内容或者想不到合适的回复内容的用户轻松一键解决。
高回复率让大家感觉自己发布的信息不是可有可无的,自己在平台上也受到了关注,这样的SNS才会让人想玩。
关于抢占用户使用微博的时间 微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和各SNS包括朋友圈的冲击,越来越趋向于成为一个个性订阅新闻的工具。信息发布者的门槛越来越高,小用户发布的状态已经被淹没得不到关注了。个人认为,朋友圈和微博都有各的优势。朋友圈是和朋友便捷交流近况的工具。而微博可以吸引更多细分种类的个人媒体,做到能满足各种人的各种奇葩口味,让每个人都可以量身定制自己的私人报纸。
【清风半袖的回答(0票)】:
微信出来就开始用,朋友圈一周前才第一次使用,还是因为测试Android版本的9Cut
然后进去看了半天,果然应了那句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微信朋友圈
真是,啥都有啊
【毛文欣的回答(0票)】:
啦啦啦 我觉得我周围用朋友圈的人好典型啊
塞班用户:朋友圈 走开 卡死啦
----------------以下女
安卓低端用户:不好意思,微信都不怎么开
苹果用户 中端安卓用户:心灵鸡汤重灾区啊
-------------以下男
安卓:没有任何心情分享 只有 2次元世界分享
苹果:呃 我周边男的好像没有苹果 至少微信里面没有
-----------------吃货女
安卓:分享频率很高
苹果:不好意思 没有此类朋友
-----------吃货男
说的就是我啦,微信和微博同频率的。
不过我吃货内容是朋友圈,扯皮内容是微博
-------------
微博和微信同时都有的:我都没怎么见她更新啊 两个都没怎么更新
-----------------------
顺便我觉得,微博男孩子比较多,朋友圈女孩子比较多。
微信照片信息比较多,微博文字信息比较多。
-------------------------------------------------------------
然后我觉得 微博是媒体属性 类似cctv 朋友圈是本地社交 类似主题patty。其实和百度贴吧似的。
【潘胜的回答(0票)】:
朋友圈提供更好的广告位:
朋友圈的整体信息较少,发布的图片/文字更容易被阅读到,或者说微博平台会把单条微博淹没,广告效果和传播预期更高。
【珊珊的回答(0票)】:
朋友圈更佳 因为私密性强,微博更多是媒介关系,但现在各种硬广好烦人!我的朋友圈互动性远高于微博
【向森瑞的回答(0票)】:
摆脱!装逼炫耀难道不是在熟人面前才能体现我意义吗?不停刷新就是要看那些看到我的装逼和哪些又在装逼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103票):
很多人说到微博,就我身边的人来说,微博和朋友圈,后者的应用更要广泛一些。
朋友圈分享的内容更多的是个人的私密,关于对发布消息的评论,朋友圈和微信有着不同点,微信可以看到在你朋友关系之外的评论内容,而微信却只可以看到你的好友所写的评论,从这一点来说微信的朋友圈还是更加私密的,再譬如说朋友圈的照片发布,陌生人只能够看到十张照片...
另外有微博的大家都知道,微博是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来获得信息了解的,这在一方面形成了攀比心理,当然不是指全部人,我了解到的朋友都有类似的情节,有的人会关注到粉丝的数目,我个人也觉得这种落差不是很好...毕竟每个人都有言语的自由,你会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安慰和鼓励...
再一点,微博是很多元化的平台,大家关注的都是各类明星人物,而朋友圈的关注内容更多的则是熟悉的身边人,不同于微博的被认证的。(我的朋友如是说)
新浪微博在去年推出了会员制度,从免费走向了付费,因为我本人也不太用微博,所以也不太喜欢这个新业务...总而言之,微信的朋友圈较于微博来说,有着广泛的用户,其信息的发布也更加私密安全,信息共享也比较满足人们的要求。
【小九的回答(0票)】:
三个字:『存在感』。
琢磨清楚了这三个字,上面的答案都不用看。
===================================
我回来修改下答案,我说错了。
不是说『上面的答案都不用看』。
而是上面的答案全都是错的。
【崔九的回答(0票)】:
微信继QQ之后已成功成为大众平台 而朋友圈也就成了掌上版的QQ空间
【陶金的回答(0票)】:
也是一阵风,之前身边的潮人都在用朋友圈。现在他们都不再发,新鲜感过了。一大堆平日少言寡语的朋友现在撑起了我朋友圈的所有信息流。跟微博的发展何其相似!!!
【任鹏的回答(0票)】:
这个现象可以参考游戏。
1.当一款曾经很火的游戏里外挂越来越多,打怪升级下副本没有吸引力,大家都喜欢挂机的时候,这说明这款游戏已经走入末期。一旦新的质量很高的游戏出来后,公会或者朋友就会约好一起进入新的游戏。
2.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新游戏,有的人还念旧,有的人还出处理老游戏的装备,还有些妹子没拐走等等,同时老游戏的基数庞大,还有大量的死忠在支撑,所以看起来还不错。但老游戏厂商已经开始慌张了,看着每天的数据报表头疼,要么赶紧出2.0,要么赶紧变现,要么傍大款。
3.新游戏也有不好的地方,他们为了吸取老游戏衰败的教训,同时也为了区分老游戏,做了很多限制。最起码让那些代练工作室和外挂们很不爽。为了维护游戏公平,经常改变规则。美其名曰:为了玩家自己的用户体验,我们只要玩家的交流,不欢迎工作室之类的。于是乎很多资深玩家开始宣传自己的经验,“我的职业之路”,“论战士和法师的发展”等玩家声音出现了,还火了,比卖装备还赚钱。
4.当然新游戏的公关还是不错的,游戏界的很多前辈都出来,一时间满屏都是“我对新游戏的看法和认识”,“论开荒职业的选择”等等,搞得小白们心里痒的狠,谁要不早进去玩,以后谁就只能混2手装备了。
5.新游戏厂商也很牛逼,为了宣传新游戏,把自己经营多年的王牌游戏也拿出来宣传,导流量到新游戏。更加让小白们疯狂了,必须去开荒挖金。但没搞好后院起火,王牌游戏项目组不干了,NND,把我们正室的钱财给外室,家主是不是太偏心了。
结果是:老游戏慢慢衰败了,玩家都去新游戏了。王牌游戏也被撬走了部分玩家,新游戏火了。但是正室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家主正擦汗呢,手心手背都是肉!
【于大蕊的回答(3票)】:
微博的功能微信应该取代不了的,毕竟一个媒体属性一个私密属性嘛。
微信朋友圈里的关系大多是私人熟悉关系, 大多是同一个level上的交流,屌丝level的朋友圈分享内容可能是美女星座打豆豆,公知level的就可能是商业媒体评南周啊blabla。。。而大家生活化的内容就是感觉很亲切的小圈子,怎么看怎么顺眼,不用看着微博上觉得哎呀SB漫天飞啊信息好杂乱呀心灵鸡血好恶心呀什么的。
不过楼主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样本多少呀,不用微博的百分比多少呀。如果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用微信的朋友圈超过微博,那可能证明他们最近心情不太好,对这个世界的容忍阈值降低了吧.....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看不到对方朋友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