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举荐为什么赞同谢玄北讨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_阅读,答案_于振海网
当前位置: >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
&&&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④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⑤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叹超之先觉⑨,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 (选自《世说新语》)
&&& 【注释】①郗超:人名。下文的&谢玄&&苻坚&,均为人名。②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④间:私自,偷着。⑤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⑥履屐:这里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举:成功,成就。⑨先觉:有预见。
&&& 1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
&&& (1)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
&&& (2)时人咸叹超之先觉&&& 叹: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 译文:
&&& 13.郗超为什么赞同谢玄北讨?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 14.从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 11.(1)好,友好&&& (2)感叹,赞叹
&&&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正确1分。
&&& 12.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造成的言论。
&&&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
&&& 13.吾尝昔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 评分标准:(2分)准确完整2分,不完整1分。
&&& 14.郗超有远见,胸怀宽广,不因为个人的爱憎埋没别人的长处。
&&& 评分标准:(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 译文: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编辑:于振海)
发表评论_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
评论列表_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
推荐内容_阅读,答案
【原文】 人生因学习而美丽 张修富 ①纵观古今,人类之所以能从幼稚走向成熟,由野蛮...
【原文】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
【原文】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①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
那一扇门 周海亮 (1)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
【原文】 自信成就辉煌 张保振 ①前几天,从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中国男子体操队时,一...
【原文】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①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原文】 感受塔里木 郭文涟 我真想待在那里一辈子都不走了。在那里可以看一轮红日怎...
【原文】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
最新内容_阅读,答案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十二)
2014年河南省
<font COLOR="#FF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9312;谏止唐太宗封禅&#9313;,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9314;。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9312;魏郑公:魏征。&#9313;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9314;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 &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文:& & &
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
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
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5.D(2分)16.(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共4分)17.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8.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014年黑龙江省
<font COLOR="#FF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8-10题(8分)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1)愿:&&&&&&
&&&&(2)仁:&&&&&&&&&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宋何罪之有?译文:& & &
&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译文:& & &
10.(2分)从画线句子可看出,公输盘和楚王有着共同的心理。他们共同的心理是什么?
答:&&&&&&&&&&&&
(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8-10题(8分) 8.(2分)(1)愿:希望&&&
(2)仁:对人亲善、友爱&& 9.(4分)(1)(2分)宋国有什么罪呢?&&
&&&&(2)(2分)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10.(2分)都不想放弃攻宋;都不想承担责任(都想推卸责任)
<font COLOR="#FF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共11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 (1)光:&&&&&&&&&
&(2)闻:&&&&&&&&&
11.翻译下列语句。(2分)
&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译文:& &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
12.【乙】文中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采用分等赏赐的办法激励群臣踊跃进谏,用【甲】文中的四字词语表达就是“&&&&&&&
&&&&”;【甲】文用“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预期察纳雅言的效果,【乙】文则用“&&&&&&&
&&&&”来彰显纳谏的最终效果。(2分)
13.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中国成语大会》再次掀起人们学习汉字、成语的热潮。学习成语要追根溯源,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写在下边。(2分)
& 【甲】文:&&&&&&&
&&&&&&&&【乙】文:&&&&&&&
14.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3分)
答:&&&&&&&&&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10.(1)光:发扬光大&&&
(2)闻:使……听到&&&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1.(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蚩,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
(2)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意思正确即可,但要注意“菲薄”、“期年”、“虽”&
&&等重点词的解释。12.第1空:开张圣听&&&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者“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或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甲】文:妄自菲薄&&&
【乙】文:门庭若市&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14.答题要点: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邹忌采用讽喻方法,启示:和别人交往态&&&
度要诚恳、语言要委婉,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够愉快的接受。&
&&评分说明:(3分)答出诸葛亮和邹忌的劝谏特色各得1分,答出启示得1分。
<font COLOR="#FF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4题。(共8分)
&&郗超&#9312;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9313;,既已狼噬梁、岐&#9314;,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9315;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9316;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9317;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勋。”元功&#9318;既举&#9319;,时人咸叹超之先觉&#9320;,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9312;郗超:人名。下文的“谢玄”“苻坚”,均为人名。&#9313;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9314;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9315;间:私自,偷着。&#9316;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9317;履屐:这里指小事。&#9318;元功:大功。&#9319;举:成功,成就。&#9320;先觉:有预见。
1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
(1)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
(2)时人咸叹超之先觉&&&
叹:&&&&&&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译文:& & &
13.郗超为什么赞同谢玄北讨?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
14.从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 14齄。(共8分)11.
(1)好,友好(2)感叹,赞叹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正确1分。12.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造成的言论。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13.吾尝昔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评分标准:(2分)准确完整2分,不完整1分。14.郗超有远见,胸怀宽广,不因为个人的爱憎埋没别人的长处。评分标准:(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译文: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201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font COLOR="#FF年黑龙江省大庆市  
【古文阅读】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9312;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9313;不散,卒踬仆&#9314;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9315;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选自柳宗元《蝜蝂传》)
【注释】&#9312;困剧:非常困倦疲累。&#9313;因:因而。 &#9314;踬仆:倒下。 &#9315;货:货物。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
&&&薄:&&&&&&&&&&&&&&
(2)至若春和景明&&&&&&&&&&&&&
&&&&&&&&&&&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4)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病:&&&&&&&&&&&&&&
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其怠而踬&&&&&&&&&&&&&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B.不以物喜&&&&&&&&&&&&&&&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D.人或怜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2.甲文中不是用来表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项是(&&&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源:学科网ZXXK]
C.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理解填空(2分)
甲文中弘扬的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乙文中讽刺的是一种     行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 &
(2)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译文:& & &
10.(4分)(1)薄:迫近(2)景:日光(3)先:在……之前(4)病:困苦不堪11.(2分)C(A顺承/修饰& B.因为/用& C就/就&&
D代词,代蝜蝂/动词,到、去、往)12.(2分)A13.(2分)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聚敛资财,意思对即可)14.(4分)(1)(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同谁)& & &
& &(2)(2分)(它)爬行遇到物体,就抓取过来,抬起头来背着它。(“辄”,就;负,背着)
2014年黑龙江省鸡西市
2014年黑龙江省伊春市 
2014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2014年黑龙江省鹤岗市
2014年黑龙江省黑河市 
<font COLOR="#FF年黑龙江省绥化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9-13题。(共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诫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万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欲伐越&#9312;。压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9313;。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9314;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9312;越:越国。&#9313;睫:眼睫毛。&#9314;庄蹻(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与“臣之妻私臣”中加点“之”字埘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王之伐越,何也?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1)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 & & &
&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译文:& & &
11.【甲】文中齐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 【乙】文中楚庄于想要伐越的原因:
&&&&&&&&&&&&。& (2分)
12.【甲】【乙】两文都以
&&&&&&&&&&&&&&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1分)
13.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答:&&&&&&&&&&&&&&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9-13题。(共13分)9.D& 评分说明:(2分)选择正确得2分。10.(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能看清别人,而在能看清自己。&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1.【甲】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
【乙】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和兵弱。评分说明:(4分)【甲】【乙】各2分,各有两个方面,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12.设喻(类比、比喻)& 评分说明:(1分)填写正确得1分。13.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评分说明:(2分)结合【甲】【乙】文内容谈出一点,意思对即可得2分。
2014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font COLOR="#FF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4题。(共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9312;问于师旷&#9313;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9314;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9315;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9312;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9313;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9314;炳烛:点燃蜡烛。&#9315;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 & &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译文:& & &
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答:&&&&&&&&&&&&&&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4题。(共10分)11.(1)到了……的时候&&&&&&&&
(2)迟、晚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1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13.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评分标准:(2分)
&2014年吉林省
2014年吉林省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10.5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
(朝代)的周敦颐。(1分)
<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10.5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10.5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
答:&&&&&&&&
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答:&&&&&&&&&&&&&&&&
<font COLOR="#FF年吉林省长春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219;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8219;&
9.&本文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
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9312;是日更定矣(&&&&&&&&)&&&&#9313;余拏一小舟&&&&&
&(&&&&&&&&)&
&#9314;拥毳衣炉火(&&&&&&&&)&&&&#931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1.&刘勰说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
答:&&&&&&&&&&&&&&&&
12.&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
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2分)&&
答:&&&&&&&&&&&&&&&&
13.&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3分)&
答:&&&&&&&&&&&&&&&&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9312;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9313;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9314;,遣吏赍&#9315;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9316;,不行,终于家。&
&&&&&&&&&&&&&&&&&&&&&&&&&&&&&&&&&&&&&&&&&&&&&&&&&&&&&&&
(选自《二十六史》)&
【注释】&#9312;豕(sh&#464;):猪。&#9313;里落:村庄。&#9314;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9315;赍(j&#299;):持有,携带。&#9316;辟:召,征召。&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9312;皆执经垄畔以追之(&&&&&&&&)&#9313;期驱豕入草不顾(&&&&&&&&)&
15.&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
答:&&&&&&&&&&&&&&&&
16.&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2
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10分) 9.
张岱& 文学
(共1分,每空0.5分)10.
&#9312;“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或“指初更以后”;或“晚上八点左右”
&#9313;今作“拿”,牵引;或“牵引”& &#9314;一种毛制的衣服&
&#9315;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或“酒杯”(共2分,每小题0.5分)11.
围绕“看雪的背景;雪大;雪下得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寂静(静谧;幽寂;肃杀)”回答。(共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1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或“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共2分,答出一句即可)13.
第一问围绕“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于亭中铺毡饮酒赏雪”回答。第二问围绕“侧面描写(侧面)”回答。(共3分,第一问2分,作者和金陵人“痴”的表现各1分;第二问1分)
(乙)(5分)14.
&#9312; 持;或“拿”;或“握”&#9313;
回头;或“回头看”;或“转过头看”;或“看”(共1分,每小题0.5分)15.“牧豕于大泽”目的围绕“奉养母亲”回答;“驱豕入草”目的围绕“拒绝做官”回答。
(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6.
围绕“勤学;孝顺;能吃苦;仁让;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回答。(共2分,结合原文1分,质1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2014年吉林省吉林市
2014年吉林省四平市
2014年吉林省辽源市
2014年吉林省通化市
2014年吉林省白山市
2014年吉林省松原市
2014年吉林省白城市
2014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郗超识人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