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塑胶水气味中毒怎么办?头不舒服,头昏昏沉沉想睡觉的

觉得吃得很撑而且想吐,拉肚很严重,头也昏昏沉沉,以前有一次吐的很难受,所以不敢尝试着吐,怎么办?_百度知道
觉得吃得很撑而且想吐,拉肚很严重,头也昏昏沉沉,以前有一次吐的很难受,所以不敢尝试着吐,怎么办?
得吃得很撑而且想吐,还拉肚,想吐就往外吐口水,今天早上吃了昨天晚上买的肯德基。怎么办那,不敢吐出来,拉肚很严重。拉肚跑了三次厕所了,想睡觉又难受睡不着,头也昏昏沉沉,又吃了香瓜,所以不敢尝试着吐,真的觉得好难受啊,以前有一次吐的很难受?真的好难受,快到中午就一直觉得胃里很撑
提问者采纳
我看到一土方是把蒜榨成蒜泥然后放入温开水中喝下,试试看。实在不行就去腹泻科看医生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耐心解答,好详细呀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慢溜达溜达!就会好起来的!另外可以用手在肚子上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抚揉帮助消化!消化消化食物
食物中毒,去医院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PVC胶水中毒怎么办_百度知道
PVC胶水中毒怎么办
PVC胶水中毒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食入。就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饮足量水眼睛接触。就医:提起眼睑,给输氧,催吐: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如呼吸困难。就医,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如果症状轻微;如果较严重,在家休息几天即可减轻症状PVC胶水中毒主要为香蕉水中毒
赶紧去医院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pvc胶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新闻正文
广州频发小作坊鞋厂打工者胶水中毒事件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评分:
点击次数:3257次
在鞋作坊打工94天后,25岁、身体壮硕的吴兵冰倒下了。
之后,他出现了昏迷、记忆力丧失,两度被送进ICU抢救。到现在治疗两个多月,吴兵冰每天还需输液、吸氧,生活仍不能自理,连身上的病服纽扣都无力解开。
吴兵冰的病症不是个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部8楼职业病科,还有二十多名底层打工者,和吴兵冰发病的经历极为相似,也都是在小作坊,从事着与胶水相关的工种,后来都被确诊为&1,2-二氯乙烷&(下称&二氯乙烷&)中毒。
据广州市安监局新闻通稿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发生的38例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中,4例因医治无效死亡(3例已于接报前在南方医院死亡、1例于接报后在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死亡),3例达到出院标准出院,3例自行出院或转到当地医院治疗。
截至目前,已有25例被确诊为职业病,其中24例为重度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1例为轻度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
难闻的胶水
揭开桶盖能把人熏得直流泪
日,广州,阴天。
吴兵冰躺在病床上,眼睛无神地望着病房白色的天花板。随床陪护的弟弟吴启林,向南都记者倾诉他和哥哥短暂而又悲剧的打工经历。
25岁的吴兵冰是茂名人,一家五口人在农村,生活不富裕。在吴兵冰中毒之前,他们兄弟三人都靠在外打工谋生,年迈的父母在家种着一亩多地。
去年9月初,经老乡介绍,吴兵冰带着弟弟吴启林来到白云区石井镇环虼宕蚬ぁ;虼逡灾菩雒∽鞣挥猩锨Ъ遥灰曰嶂菩氖忠眨湍苷业揭环莨ぷ鳌
9月10日,会制鞋的吴兵冰带着弟弟吴启林,顺利地进入千紫堂鞋厂。这工厂的名字,乍一听给人印象规模不小。其实,它是个小作坊,只有十几名工人,工厂面积也不过180平方米,里面堆放的都是制鞋的材料和机器。
千紫堂鞋厂,主要生产仿冒的&哈森&女鞋。吴氏兄弟的工作就是给女鞋刷胶水定型,制鞋专业上管这道工序叫&&。
氩豢核Gё咸眯褂玫慕核霸谝桓龇秸奶ね澳冢氨诿挥腥魏伪昵U庵纸核丈疲馄袅殖浦&黄胶&。黄胶刺鼻难闻,揭开桶盖能把人熏得直流泪。
起初,吴启林很不习惯这种胶水味,但见大哥和工友都能忍受,慢慢习惯后就适应了。吴启林后来知道,很多小作坊都用这种黄胶。
用黄胶保馄袅趾透绺绱硬淮魇痔缀涂谡郑话闼植⒂茫笫帜眯潭ǎ沂钟妹⑼磕核K终陈核N馄袅炙担平赫沉η浚毯蠼艚粽匙牌し簦蝗菀浊逑矗萌人晗5分钟才能舒服些。在制鞋的小作坊,工人几乎都是赤手操作,因为这样楸憧旖荩矢摺2还∽鞣坏睦习澹裁桓と颂峁┦痔缀涂谡帧
っ挥械仔剑荒眉萍ぷ省N馄袅置慷ㄐ鸵凰陀5块钱的提成。吴启林加足马力,每天加班工作14个小时,能嗨<际蹑凳斓奈獗挂嘁恍5皇翘焯煊行∽鞣灰灿腥辈牧虾屯9さ氖焙颉>」芑平耗盐牛绕鹪谄渌幸荡蚬ぃ吭缕骄3000元左右的薪水,兄弟俩还是不愿放弃。
密闭的冬天
密不透风的工作间,就像个大闷罐
兄弟俩比较满意氖杖搿5镁安怀ぃ谌ツ杲ダ涞亩欤蛟私盗俚搅烁绺缥獗飞稀
千紫堂鞋厂终日不见阳光,为避寒,通风的门窗被关得死死的。密不透风的工作间,就像个大闷罐,空气无法流通,黄胶散发出的刺鼻味也越发浓,但工人还是一如往常,在里面紧张地忙碌着,没有一点防护措施。
12月12日,吴兵冰上班时突感头晕乏力。当晚6点,他下班去了工厂旁边的小诊所看病,被诊断为感冒。那晚,吴兵冰没有加班,吃了几片感冒药就睡下了。
翌日早上,吴兵冰沉睡在床。吴启林见哥哥没有起床上班,就叫喊了两声,吴兵冰无力地哼了哼,就没再说话。吴启林以为哥哥感冒还没好,便独自上班去了。
吴启林下午回家,见哥哥病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又跑去鞋厂找来了老板和司机,要求送哥哥去医院检查。吴兵冰此前身体壮实,但只病了一天就已不能站立走路。吴启林和老板三人连搀带扶,开车把吴兵冰送到了东方医院。
住院一天,吴兵冰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趋严重。第二天,他被紧急转送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让吴启林想不到的是,哥哥在医院突然陷入昏迷,且进食呕吐,立即进了ICU抢救。
此后,吴兵冰经救治开始好转,转到了普通病房。但不料,没过几日,他的病情出现反复,再次被推进了ICU抢救。发病两个多月,吴兵冰生命一度垂危,昏迷苏醒后,部分记忆丧失,连13+17等于几都答不上来。
治疗至今,吴兵冰的病情虽比之前有所好转,但每天还需吸氧输液治疗,生活仍不能自理,连病服的纽扣都无法解开。庆幸的是,同在鞋厂接触胶水的弟弟吴启林,却没有中毒。
对此,有医生给出解释,每个个体的体质和所处环境不一样,接触胶水的量也不一样。
群发的病例
全市共有38例患者疑似中毒
17岁的罗双双,在白云区罗岗村一家手袋厂打工,从事刷黄胶、粘手袋的工作。去年12月31日,罗双双下班回家,突感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并伴有手脚发抖。父亲罗仕清吓坏了,赶紧打摩的把女儿送去了医院抢救。
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部8楼职业病科,还有二十多名患者,发病症状跟吴兵冰和罗双双极为相似,都出现了昏迷、手脚抽搐和大小便失禁。
除了发病相似以外,这些患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来自小作坊的打工者,也都从事着与胶水相关的工作。
连串的工人中毒事件,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在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中,从这些被查处的小作坊里发现黄胶、粉胶等辅料,并检测出二氯乙烷,其中有些含量高达20%-30%,浓度超标十几到二十倍。严重超出国家胶黏剂二氯乙烷添加5&的标准。
1月21日,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即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鉴定吴兵冰为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这在中毒程度中属最严重。也就是说明,吴兵冰被确诊为重度职业病。
不论是提取小作坊胶水样本,还是工人中毒诊断,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劣质含毒的胶水就是致人中毒的元凶。
对此,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刘移民给出解释:小作坊使用劣质胶水,外加冬季门窗关闭不通风,工人暴露在含毒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空气中极易中毒;而二氯乙烷中毒的后果也可分为轻微和严重两种,轻微的中毒症状是经常头晕、记忆力差;严重的则会直接导致失忆、昏迷,甚至脑水肿致脑疝死亡。
据广州市安监局新闻通稿介绍,自日,广州发生第一例疑似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病例以来,到日,全市共有38例患者发生疑似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分布在白云区、荔湾区38家用人单位(36家为无牌无证私人小作坊),其中白云区33例,荔湾区5例。目前,38例患者中,4例因医治无效死亡,3例达到出院标准出院,3例自行出院或转到当地医院治疗,其余28名患者目前均在市职业病防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暂无生命危险。截至目前,已有25例被确诊为职业病,其中24例为重度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1例为轻度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从今年1月30日后,广州市未发现新增二氯乙烷职业中毒病例。
现实的困境
老板跑了该找谁赔偿呢
最早,吴兵冰因胶水中毒入院,一度被催着交钱,同行的鞋厂老板说身上没钱。救命要紧,弟弟吴启林先行垫付了8000元。之后,吴兵冰转院病重昏迷。鞋厂老板见势不妙,当晚就跑回鞋厂打包,准备走佬。吴启林发觉后,当即报警,警察虽封了小作坊,但老板还是跑了。
吴兵冰住院至今,医药费已经花去了10万多元。所幸,毒胶水频频致工人中毒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吴启林几番费力周折,从白云区石井街借到了6万元,用来支付哥哥的医药费。他担心这笔款还要自己还。
其实,家属还有更担忧的。像被确诊为重度职业病的患者,日后会不会丧失劳动能力?有没有后遗症?刘移民说,有机溶剂(包含毒胶水)中毒病人治疗时间不一,最久有住院两到三年的,还在治疗。从过往的病例来看,这些病人绝大多数不会有后遗症,但不排除个别人可能会有问题。按照医学要求,要在一年后复查才能作最终判断。
目前,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所有二氯乙烷中毒病人共用去医药费150多万元,其中医院垫付了近一半的医药费,另一部分已由企业和个人支付。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之前表示,如职工是二氯乙烷中毒,在职业病防治所鉴定有职业病之后,人社部门将按照职工伤残等级认定工伤,并综合考虑职工家庭情况,按照相关法律给予工伤待遇。如果企业已为员工购买社保,工伤待遇将由工伤社保基金支付,如企业未为员工购买社保,企业需按国家标准支付相关待遇。
对于以上表述,吴启林仅仅获得了心理安慰。他说,哥哥被鉴定为重度职业病的患者,既没有买社保,老板也已经走佬,那又该如何讨回赔偿呢?老板跑了还能回来吗?
■名词解释&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黏合剂,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急性中毒表现有两种类型,一为头痛、恶心、兴奋、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消化道症状。可致皮肤脱屑或皮炎。该物质还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力极强。
广州自去年以来,接连发生了38名工人胶水中毒事件,4名工人医治无效死亡,25名工人被确诊为职业病。据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刘移民介绍,这几年,从被确诊的职业病来看,有机溶剂(毒胶水)中毒已经占到总数的1/3.
毒胶水频频惹祸酿悲剧,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谁在生产使用毒胶水?毒胶水流向了哪些行业?谁获取了暴利?毒胶水泛滥横行,监管是否到位?
针对上述问题,最近,南都记者暗访调查,以图呈现毒胶水危害群体和行业暴利。
市场的诱惑
小作坊都在用便宜的含毒胶水
广州城中村的小作坊多如牛毛,目前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这些小作坊抱团集中在某个区域,制鞋和皮具集中在荔湾桥中和白云石井、永平、花都狮岭等地。
在庞大的小作坊背后,对接的是广州一个个大的批发市场。像狮岭的皮具,不少都是产自镇内的小作坊。石井、永平和桥中制造的鞋子,很多流向了站西路、环市路、解放南的鞋城批发市场。工人技术好的小作坊,则从大工厂底下接业务,生产出的鞋子和皮包,直接出口到国外。
从某种程度上,小作坊拉动了地方经济,但其中的毒胶水隐患却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
南都记者调查了桥中、石井、永平等多家制鞋和手袋皮具厂,几乎无一例外,这些小作坊在工人胶水中毒之前,都在使用价格低廉含毒的黄胶、粉胶和白胶。
另外,广州皮具和制鞋市场对胶水的需求量也很大。以狮岭为例,当地每年生产8亿个包,消费胶水总量在7万吨左右。这还不算石井、永平、桥中制鞋厂所耗费的胶水以及汽车、家居等行业所用的胶水。
正因如此,小作坊胶水厂也应运而生。行内专家打比方说,小作坊生产胶水就像是煮了一锅粥,只要你能拿到配方,买到配料就可以生产,毫无研发可言。
生产胶水并不是没有技术含量。不过,一些人通过熟人花钱到胶水厂找技术人员,买配方和配料,然后就自己随意加工。据多名出售胶水的档主称,除了小作坊,还有正规的胶水厂,也都在做毒胶水的生意。
参与制定胶黏剂国标的委员黄楚填说,在广州没有出现毒胶水之前,市场上九成胶水不符合国标,绝大多数厂商违规用二氯乙烷生产胶水。
高额的利润
环保胶与劣质胶差价一到二倍
在白云区石井环蛑菩⑹谐。蛞煌爸菩玫幕平褐灰85元。而买一桶中等低劣的胶水,价格就已高出一半。如买一桶具有相同功能的环保胶水,那就要200多元。
粉胶亦如此。在白云区永泰某工业区长期从事胶水采购的刘主管说,目前市面上8公斤装的普通粉胶,劣质的只要50到70元,而质量中等的要130块钱,环保型的200元以上。有不法厂商挖空心思,回收使用过的旧胶水桶,重新灌装勾兑劣质胶水售卖。
环保胶水与劣质胶水,两者差价一到二倍。黄楚填说,环保胶水是用无毒的6号抽提溶剂油生产,而劣质的胶水都是用二氯乙烷生产。市场上6号抽提溶剂油每吨在9000多元,二氯乙烷只要5000元。现在正规的环保胶水实难与劣质有毒的胶水相抗衡。
更诡异的一点是,上述两种物质,生产出来的胶水,从颜色、气味上难以相互辨别。除非消费者送去专业机构检测。
其实,胶水厂商的利益和小作坊老板的利益,从一开始就捆绑在了一起,制造使用毒胶水,只要不出事,两者都是赢家。
の馄袅炙担煌8公斤重的黄胶,能100双鞋子,比用正规环保胶能省100多元。在荔湾桥中干了5年制鞋的陈师傅也说,使用劣质胶水,老板每月能省下三四千元。
不过,陈师傅也认为,现在工人工资和材料费都在往上涨,小作坊的生意已经不如以前好做了,有些小作坊使用劣质胶水,可能也是被逼无奈。
悲剧的工人
工人清一色都没有戴手套和口罩
城中村90%的小作坊,都没有办工商和税务登记,承租几间房就办起了一家小厂。小作坊鲜有人检查,每年只需向所在村交纳几百元的管理费。
南都记者调查走访了十几家鞋厂和手袋厂,发现工人清一色都没有戴手套和口罩,不少小作坊也狭窄拥挤,缺少通风设备,从远处走近,就能闻到一股刺鼻味。在环虼宓囊患夜こВと顺嗍衷谟媒核承挥写魇痔祝裁挥写骺谡帧8贸б幻に担捉何兜啦怀簦抛乓丫肮吡耍硖迕挥谐鱿止皇省
受访的一名小作坊老板表示,他做鞋子这一行已经二十多年,知道低劣胶水对人不好,但没想到能致人中毒死亡。职业病专家表示,工人长期暴露在含有有毒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空气中,外加室内通风不好,极易中毒。
制鞋和皮具小作坊的打工者,大都来自广西、贵州和四川等地。他们文化程度不高,除了现在所从事的行当外,缺少别的生活技能。有些人打工多年,长期从事着流水线上的工序,独自很难完成一双鞋。
在小作坊打工,工人都是拿计件工资,没有底薪,也没有购买社保医保。一旦出事,不少小作坊的老板,关门一走了之,工人别无保障。
据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刘移民介绍,这几年,从被确诊的职业病来看,有机溶剂(毒胶水)中毒已经占到1/3,每年呈递增趋势。
关张的工厂
现在风声紧,暂时不敢卖
据南都记者调查,广州毒胶水小作坊主要分布在花都、白云等地,投资成本低,生产条件简陋,一旦出现了问题,负责人就逃之夭夭。
一名不愿具名的手袋厂老板透露,他手袋厂使用的黄胶,是从代理商手里拿货的,厂地在花都狮岭芙蓉镇新庄村。
2月19日下午,南都记者找到这家名为广州荣X树脂化工厂。该工厂大门紧闭,一名工人见南都记者要买制鞋胶水,表示厂里并不生产。
后来,该工人见记者诚心要买胶水,又改口说厂里确实生产制鞋用的胶水,只因去年工人使用了胶水中毒,现在风声紧,暂时不敢卖(给陌生人)。这名男子还说,目前工厂正在申请质量检测报告,要等报告出来之后才能出货。
据另一名制鞋老板介绍,南都记者又在花都区炭步镇大涡工业区,找到了广州X力树脂有限公司。南都记者向该公司一名骆姓经理提出,想买一些普通的制鞋胶水。骆经理表示可以供货,价钱约为11.9元/公斤,如果用旧桶装可以便宜3块钱。
新桶和旧桶有何区别?一胶水生产商介绍说,旧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正规的生产企业不会使用旧桶盛装胶水,因为旧桶会有残留的有害物质,对产品质量会造成影响。
装在旧桶里的胶水,骆经理也拿不出检测报告。
&没有检测报告,生产出来的胶水100%都是不合格的,正规厂家都能提供与产品相符的检测报告。&业内专家说。
附近村民说,如想在工厂购买到劣质胶水,一定要有熟人介绍。
2月17日晚上8点,南都记者和两名制鞋工一起,暗访了石井环虼逯菩牧吓⑹谐 T谝患页鍪劢核椭菩系牡悼冢抵骷钦咭艋平海缘檬志瑁硎镜昀镆丫宦袅恕
在另一家档口,一名档主表示,环虼逵泄と耸褂没平褐卸荆衷谡榈煤芙簦谐∶挥腥烁衣艋平海缯嫦胍蚧平海詈迷俟桓鲈拢确缤饭耍庞谢酢;褂屑讣业抵鞅硎荆衷诨平耗貌坏交酰Ъ乙丫V构┯α恕
稍后,制鞋工走到第五家制鞋档口,向认识他的档主提起要买黄胶制鞋。这名女档主毫不避讳,开口就说黄胶85元一桶,档口没货,想要的话就去仓库拿。
约10分钟后,一名工人提来8公斤装的黄胶,外面还罩着一个蛇皮袋。在黄胶桶壁上,没有贴任何说明,外表也看不到生产厂家的地址。而正规环保胶水,就标注有胶水说明和生产厂家。
当晚,南都记者暗访数十家制鞋材料档口,只有环蛑菩⑹谐〉囊患业悼谌栽诔鍪刍平骸
国标成空文
利益驱使导致没有执行力
胶黏剂行业,有人形容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黄楚填作为胶黏剂国家标准的制定专家,看到频发的胶水中毒事件,心有遗憾。
黄楚填说,早在上个世纪,大量以苯生产的胶黏剂就危害了人们的健康。2001年,胶黏剂才有了国家标准,并限制苯的使用,此后就用1,2-二氯乙烷。但在实际使用中,超标含有1,2-二氯乙烷的胶黏剂,危害很大。
2008年,胶黏剂国标重新修订,规定了胶黏剂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值,其中每立方米1,2-二氯乙烷精密度不得超过千分之五。现在出现了几十名工人使用含有二氯乙烷的胶水而中毒,应该都是超标。
那么,胶黏剂的国标是否要重新修订?黄楚填说,修订并非一时一日,中间申请还要走很多环节。他认为,现在最紧迫的就是相关部门要加强胶水抽检力度,政府追究责任到人,加大违法成本。
&没有执行力,国标就是一纸空文&。黄楚填认为,这些年生产胶水的企业,还不包括小作坊,很多没有严格执行胶黏剂国标,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利益驱使。
穿&毒鞋&不会中毒
在小作坊用劣质胶水生产加工出来的鞋子,买来穿在脚上会不会中毒?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刘移民表示,消费者不必担心1,2-二氯乙烷中毒。市场上用二氯乙烷胶水粘连黏合的鞋子和皮包,使用过程中暴露在空气当中,其有毒物质逐渐挥发,不会危害到使用者的健康。而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大量接触二氯乙烷胶黏剂,再加上冬季小作坊不通风,空间密闭,导致高浓度气体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引起急性中毒。
我也评论两句: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南方电视台观众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台及本网站观点
视频排行榜
热帖排行榜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东路331号北座   邮编:510066
商业邮箱:
  报料地址:
  法律顾问:
Copyright (C)
广东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粤ICP备040258) (粤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90830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天昏昏沉沉没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