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非转农现在农村可以生二胎胎吗

您(@)目前可用积分:13106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专家称放开生二胎新政策将于明年在五省试点
10109 次点击
20:06:23 发布在
日 09:23新华社-t望东方周刊 “一独生二胎”传言流变 30年前的“公开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近被反复提及:“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t望东方周刊》记者芦 | 北京报道 日前,中国人口问题专家何亚福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透露,从明年起,我国将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为试点,允许夫妻双方只要有一人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第二胎。而且,这项政策将在五年之内扩展到全国范围。一时间,此消息流布甚广。 恰巧,9月25日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30周年之日。在这封被视作计划生育政策发端的公开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近被反复提及: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田雪原,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30年前中央连开5次会议讨论计划生育政策,最终他们起草了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报告,其中就有上面这句话。他说,制度设计之初,目的便是“控制一代人生育率”。 如今,“一代之约”的时间已到。在计划生育政策主导下的早期出生者,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同时,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结下硕果的同时,也酿下了苦果:男女比例失衡、民工荒、人口老龄化,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都给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独生二胎”的消息来自“内部渠道” 何亚福告诉本刊,“一独生二胎”的消息来自“内部渠道”。对于这一消息,本刊采访的一位官方学者称,对此事“知道一点”,但具体信息不愿更多透露。而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处的工作人员则对本刊表示,“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我们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 尽管中央尚未有正式通知,但地方对此事却已多有所闻。 就在9月中旬,浙江省刚刚进行了一次相关调研。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市各社区在几天内对全市上千人进行了电话调查,内容便是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是否愿意生育二胎。而据杭州市江干区计生局工作人员称,调查范围不只是杭州,而是覆盖了浙江省。杭州市计生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厉敏对媒体称:“这是省里在做的一个调查,是为国家做决策服务的。”这一消息一经发出,便引来人们对二胎政策变化的猜想。旋即,在9月16日上午,浙江省计生委叫停了这次调查。 当本刊记者联系到浙江省计生委办公室主任潘祖光时,他并不避讳:“国家有这个计划,但现在还没有定论,我们也在等。”他直言,这是一个面向全国的计划,而不仅仅是对某些省份。 本刊记者联系何亚福提到的其余4个试点省份计生委时,除了黑龙江省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蒋艳秋表示对此事尚不知晓外,其余3省的计生委人员都表示听闻了这个消息,但也仅限于“听说”,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下发。 从各省计生委的回应可以看出,目前这项政策的总体方向并无太大疑问,只是具体试点方案尚未确定。 9月26日的《南京日报》刊载《老龄化加速、生育率极低,我省“二胎”政策有调整空间》一文,也清晰地传达了这个意思。文中提到江苏省计生委有关人士称,目前国家还没有正式公布试点省份名单,因为一直在不断调整,“就我了解的看,江苏可能不在第一批试点范围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江苏省计生委宣教处有关人员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计生部门:人口问题,敏感 在此次采访中,各地计生部门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十分谨慎的态度。 江苏省计生委宣教处人员向本刊表示,人口政策牵扯到千家万户,社会稳定,太敏感。“敏感”,成为各省计生部门提到最多的一个词。 辽宁省计生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更直白:“计划生育的事情,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社会就会有非常大的反响。所以有什么政策,我们只能说是不知道。” 对于地方计生部门来说,除了人口政策本身事关重大,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央的态度。尽管按照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放开二胎”的权力已经交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计生部门仍然要看中央行事。 上述辽宁省计生委人士称,“实际上权力并没有下放”,国家有要求,省里得服从国家大局,各省政策都要上报国家计生委。 吉林省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孙姓处长也对本刊称,各省的人口政策法规必须由国家批准,不批不放。“唯独人口政策,不光是由国家计生委批准,还得国务院批准。” 但由于试点须由地方开始,而在中央给出定论之前,地方又难以放开口风,这使得地方计生部门面对媒体时常“自摆乌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8:23:03编辑过]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ccngov010]
[剑门碧玉]
[南方周末读者]
[楚天一笔]
[biyihu999]
[lmdl6916]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9:24 &&
市计生委有关领导说得含蓄:户籍制度改革顺应了改革需要,也是城市化的需要,深得人心,但计划外生育抚养费以前收不上来就不给入户,现在改革了,给予入户了,负面效应会不会加大,会不会让人感觉计生政策松了?   取消农业户口,人口自由流动,大量人口涌往城市,对城市就业、社保、医保压力更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坦率地说:“老实说,我们对这次改革不大乐意。现在城市失业率为5%,社保系统运作艰难,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失业率加大,社保体系更难维系。”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同志说:户籍改革放宽到高中阶段可转户进城,原来的政策性约束没了,还会带来进城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等等。另外,城市学校受到就学压力,农村学校又面临生源短缺,两难境地很难打破。   土地部门提得更为尖锐:户籍的二元性源于土地国有、集体的二元性,户籍的二元性消失了,而土地二元性并没消失,由此而来的土地补偿不均衡等问题如何解决。   “恕我直言,这些都不是户籍本身的功能所在,户籍只有身份证明、居住和登记功能,其他都是计划经济时代附加在户籍上的社会功能,改革就是要去掉户籍的社会功能,还它以本来面貌。”市公安局副局长薛永华说得理直气壮:“户口就是户口,它不应当再承担其他职能,不应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障碍,而应当是城市化的推进器。”   其实,没了户籍的支撑,一些部门的职能并不会受到影响,只是户籍制度改革了,他们也必须作相应改革。经过深入座谈,大家又有了新的认识:计划外生育抚养费可以依法征收;农民进城促进“三产”自然会促进就业,城乡社保同步也是大势所趋;教育结构调整迟早要进行,加大教育投入更是势在必行;加快土地流转,用土地换保障也是改革的新趋势。   “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是非改不可,那就只有用改革的办法去适应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幽默地为讨论作了个总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5:27:03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09:00 &&
结合户籍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探寻推进一元户籍制度改革措施 &&&&随着牡丹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大牡丹江、泛牡丹江”观念的正确指导下,近几年市政府加大了对江南新区的开发改造力度,先后有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入驻兴隆派出所管辖范围内,在这期间农村人口流动性迅速加大,一些新情况、新现象悄然而生,给农村人口户籍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如何解决好农业户口迁移问题,更好更快的为牡丹江经济发展,城市改造服务成为当前基层派出所工作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兴隆派出所农业户口迁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一、农业户口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突出现象 现象一:人户分离和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兴隆派出所管辖范围内的人户分离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动迁产生:随着市政府、一中的进驻以及江南新区的开发,仅两年时间我所管辖内共有5个村屯的全部或部分土地被征用。因土地征用动迁后离开兴隆派出所管辖范围在本市或外市居住的的村民接近8000人,在这8000人当中仅有1/3的人将户籍迁走,其余人自动成为人户分离人员。一部分由购房入住产生,在原有被征用土地基础上新竣工居民小区共有7处,已经有接近2000户居民正式入住,但真正将户口迁到兴隆派出所管辖范围内得只占少数。此外,现在正在施工的安居小区共有三个,预计施工结束后仍将有大量人口入住兴隆派出所管辖范围内。还有一部分则是常年外出打工不归,这一部分人口总数在兴隆派出所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数当中比重依然较大,尤其是在未动迁的8个村屯当中,几乎每10户当中就会有一户家庭成员在常年或农闲时期外出打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0:17 &&
现象二: “非转农”呼声要求不断加大 “非转农”的人群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农业户口人员由于求学、就业等原因,将户口迁出后变成城镇户口,再次迁入时为非农。第二种是农业户口夫妻结婚后,男方投靠女方时户口变为非农。第三种是户口为城镇户口但因在农村购房、购地后长期居住和生活在农村,户口为非农。现象三:农村户口人口分户申请增多根据我国《土地法》的要求农业户需要造房审批宅基地,必须具有单独的户口且对原住房面积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一部分农民为了能够在动迁时获得更多的补偿款,拿到有更多宅基地的目的,近两年先后有4、5个村里出现了18周岁以上符合分户条件的人员人人申请分户的局面。仅09年一年就有此类人员10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50%。二、农业户口迁移过程中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产生现象原因一:城乡差别较大,城市准入门槛高一方面,由于农村和城市的社会环境差异较大导致很多人虽然居住在兴隆但户口并不愿意从市中心迁到兴隆,这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农村动迁以后,农村人口迁移落户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购房落户,根据我市《户口、身份证业务管理操作规程》规定,购房落户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中的一点① “在本市购房80平方米以上(包括二手商品房)落户3人,每增加20平方米落户1人。”②“购买非住宅:指门市房、厂房等100平方米以上落户3人。每增加20平方米增加落户1人。”③“在牡丹江市连续居住五年以上,以房屋产权证签发日期为准,并且具有稳定收入,可申请办理落户。”农村土地虽然广阔,但动迁后由于人口多,实际上分到农民每个人手中的补偿款并不是很多,因此根据上面规定动迁后能够在市区内重新购房并很快落户的人只是少数,而更多的人则成为空挂户中的一员。产生现象原因二:“非转农”呼声的出现一方面和国家对农民的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在日渐缩小,一些人愿意继续留在或来到农村生活,因此才有许多人在“农转非”之后,千方百计的希望“非转农”。产生现象原因三:户口仍然是享受各种待遇的依据。例如农业户口人员可以审批宅基地建房获得利益,凭借农村户口购买商品获得高额补贴,当然农业户还可以享受村集体资产的收益、社会保障、土地征用、拆迁赔偿、农民的大病医保等等,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未来农业户口还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福利,因此有群众将农业户口比作“原始股”,认为大有潜力可挖。正因为如此,各类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想尽一切办法办理农业户口的迁入,使得农业户口的正常迁移遇到很多困难,碰到许多阻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0:57 &&
产生现象原因四: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均耕地少,通过招生、创办乡镇企业等途径吸收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因而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只得外出进城打工。然而,现行二元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取得城市户籍,难以在城市定居。因此,他们不得不像候鸟般来往于农村与城市间,造成了“离土不离乡”这一独特的中国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模式。三、解决农业户口迁移过程中产生问题的相关对策(一)降低城市户口准入门槛,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类别,推行城乡户口一体化建设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目的是在没有外来资金注入情况下以农业反哺工业的无奈之举,是在有限资源下调解人均分配的一种手段。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这种户籍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体制,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因此应当适当降低城市户口准入门槛,在原有落户条件基础上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将个人自然情况、居住年限、家庭情况等作为落户主要参考依据,建立以人为主、人户兼顾,户口登记与人口登记并存,居民身份证与户口簿并存的户籍管理方式,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形成由户籍登记、迁徙登记两项规定,户口簿、身份证、出生证三种证件和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户口形式共同组成的户籍管理制度,将“户籍制” 逐步改为“居住地制”。(二)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年增高。因此在解决好农民进城问题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如何让农民安心扎根农村,让走出去的农民返回农村。中央连续7年的一号文件都在谈“三农”问题,可见当前国家对农村、农民的重视,也正由于这样农民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物质生活也在不断提高。但农村社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福利资源依然比较贫乏,要想将更多的农民留住,让“农二代、三代”返回农村,还需要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加强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的公共资源的改善。(三)回归户籍功能,摆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附加给户口管理部门的其他职责户籍是人员身份的体现,也是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统计人口和管理人口的重要职责。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户籍管理部门却长期承担了如社会治安管控、公共秩序维护、就业安置、土地分配等一些非户籍职责,这些职责的承担,让户籍工作愈加游离了其本身的人口信息功能,而成为界定人们身份,分配权利、利益以及义务的重要依据,这在一定意义上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工作其最原始的职能的实施,更加重了户籍管理的难度。――东安分局兴隆派出所所长&&焦蓬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01:09 &&
户籍改革涉14部门  中国在1992年就成立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1993年提出包括“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性质,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的户籍改革目标,但16年过去了,改革的目标仍未完全达到。  “户籍改革的困难,在于需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财政分配、教育保障的配合,涉及最少14个部门。”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告诉《国际先驱导报》。1958年启动城乡户籍制度时,本来是由民政部负责的,但是近年的户籍改革,主要是由公安部来推动。其他涉及户籍改革的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卫生部等。王贵秀说,推进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主要与政府机构,各部委的协调配合有关。”  自2003年起,全国最少已有13省市开始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称为居民户口。但在户口簿上仍然保留居住地一栏,仍然可以辨别户口是属于城镇还是农村。在另一方面,因为涉及利益,城乡身份区别在短期内仍难完全消除。  实际操作要平稳有序  显然,户籍改革已经不是简单的户口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附在户口本上的种种福利和待遇。“户籍制度的不合理在这里,户籍改革的障碍也在这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炳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陆学艺也认为,户籍改革的主要困难在于城乡户籍完全统一以后,农民如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利益。“下一道城乡户籍统一的政令是容易的,但要把户籍制度背后的利益关系理顺却不容易。将城乡户籍完全统一起来,中国居民不再有市民和农民的区分,全部都要变成公民。这样,农民在就业、子女教育和基本社会保障诸方面将不再遭受歧视。但事实上克服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歧视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此外,城乡户籍完全统一以后,国家如何操作支援农业和农民的政策?公民(包括原来的农民)如何由乡村或小城市迁往大的城市,这些问题也是户籍改革需要解决的困难。”陆学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10月17日英国BBC新闻的报道也指出,户籍改革的主要障碍,来自观念与既得利益集团。“随着超过两亿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户口给他们造成的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不平等,已经成为中国当局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33:25 &&
一对夫妇养不起一个孩子也是缓增长的一个原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21:39 &&
黑龙江人口增长缓慢北网7月12日电 11日,记者从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实行多元化生育政策,其中,18个边境市县的农村家庭可以生育第二胎。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要控制在3829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  据介绍,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双方均为农民,只有1个女孩或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农民只有1个子女的;夫妻双方均为全国1000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的;夫妻一方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可生育二胎。但必须在依法结婚后,已生育1个子女,经本人申请,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前提下,才可以生育第二胎,而且生育间隔不少于4年。   据了解,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黑龙江省535万个一孩家庭中,有320万个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随着198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期,符合生育二胎的独生子女夫妻也逐年增多。   省计生委宣教处于国君处长说,近年来,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受家庭经济情况、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符合规定的可生育二胎的家庭,主动放弃了生育指标。黑河市爱辉区的农村居民是政策充许的二孩地区,该地区内共有8900户,而2499个家庭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4:22 &&
计划生育≠一胎化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41:06 &&
中国人口逼近负增长日&23:59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易富贤从上月底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数据看,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联合国2008年的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在2023年达到14亿的顶峰之后开始负增长。但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联合国的低方案预测过于乐观。联合国认为,中国年的生育率稳定在1.8,2010年总人口为13.54亿。这次人口普查显示,1995年之后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1.4,2010年总人口只有13.379亿。因此中国人口负增长时间可能还要提前,高峰人口不可能达到14亿。表一是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的人口资料(死亡、出生、增加)。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没有公布出生和死亡人口,只公布比上年增加626万人。2005年以来每年死亡人口平均增加23万,因此假定2010年死亡为966万,那么2010年出生应为1592万。在1990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公报中,每年的出生人口与历年人口普查基本一致。但在1991年之后,由于不相信已经出现的低生育率,他们将1991年到1995年出生人口(2000年普查5至9岁人口为9015万)上浮18.6%,变成1亿0694万);将1996年到2005年出生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为1亿3744万)上浮29.6%,变成1亿7810万。历年统计公报显示,年共出生2亿5805万人。根据生命表,平均每年死亡0.22%,到2010年的时候还应剩下2亿5387万人。但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年出生)只有2亿2246万人,说明统计公报每年出生人口虚高了14.12%。如果将统计公报的1991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下调14.12%,每年死亡人数仍然采纳统计局的数据(可能还有漏报,笔者在《大国空巢》中有分析),校正后的人口数据见表一。可见,中国年增人口从1987年开始几乎直线减少,从1987年的1801万下降到现在的400多万。出生数减去死亡数等于增加的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决定出生孩子数量。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还稳定在1400万左右,是因为2005年之后出现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高峰,遏制了出生人口的继续下跌。但当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在2011年达到1.04亿的顶峰之后(见表二),其数量将快速减少,到2020年、2030年分别只有0.82亿、0.63亿。而15-49岁总育龄妇女也在2012年达到3.7亿的顶峰后直线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将从目前13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由于老年人口的剧增,每年死亡人口在快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从2005年的849万增加到2009年的943万,平均每年增加23万。这意味着中国年增人口将在目前4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今后1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一发不可收。从1950年代直到1991年,除了少数几年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但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到了老年,每年的死亡人口将激增,达到现在的两三倍。中国将出现一个几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少一千多万人!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人口老化将加速,国力和生活水平都将下降。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在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购买力超过美国;但由于老年化,现在日本人均购买力比美国少了1/3。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到2024年,日本家庭的收入将低于1997年的水平。在今后20多年里,中国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阻止出生人口下降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生育率:一方面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以提升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4:33 &&
人口普查最震撼数据出炉:人口大崩溃    当2011年4月底,2010年人口普查初次公报出来时,不少人疑问:“为什么不公布总和生育率数据,难道太低了不好意思公布?”  上周,这个数据悄悄的出来――《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出版,其显示中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仅有1.18。这么低,令人恐怖啊!人口是民族和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载体、竞争力载体和力量之源,人口最终决定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总和生育率,对中华民族对中国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数据,但是,一周过去了,没有一份报纸报道它,也没有一个网站提它,竟然被如此轻视。悲剧,悲哀,一个决定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数据竟然这样被沉默了。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  全国总和生育率倒数前五名分别是北京0.70670、上海0.73665、辽宁0.74090、黑龙江0.75140、吉林0.76000。生育率最高的前五名是广西1.78975、贵州1.74785、新疆1.52885、海南1.51265、安徽1.48155。  2010年的《世界人口数据表》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5个,而扣除中国后的欠发达国家为3.1个。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  也许还有人怀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生育率怎么可能那么低呢?作为世界上唯一实施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的国家,在全方位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单方宣传下和沉重的计划生育惩罚措施下,中国超低生育率过早的来临是十分正常的。作为同属中华文化圈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生育率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比较类似,只不过是人口状况变化比中国略早一些。在老龄化程度比中国高的情况下,2009年韩国、新加坡0-14岁人口比例分别为16.8%和16.3%,中国岁人口比例为16.6%,而韩国、新加坡近年来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和1.1左右(现在分别降低到1.2和1.1以下),所以中国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低到1.2左右是可信的。  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孩子出生时的母亲年龄众数是24岁,其中第一胎母亲年龄众数是24岁,第二胎母亲年龄众数是28岁,第三胎及以上母亲年龄众数是30岁,分别对应为1986年、1982年和1080年。也即是说,现在中国的绝对生育主体是80后女性。城市80后的超低生育率不必说,那绝大多数已经离开农村、常年漂泊在外、低收入却又面临高房价高物价高奶粉价高医疗教育费用的农村80后,他们的生育率能有多高?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农村总和生育率不足1.44,现在中国农村80后平均生育不到一个半孩子不足为奇。  是的,中国远没有韩国、新加坡经济发达,但中国年轻人的收入与房价之比、收入与物价之比、收入与奶粉价格之比、收入与儿童医疗和幼儿园价格之比,等等,皆远高于韩国、新加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年轻人还有心或有能力多养一两个孩子吗?在许多年轻人生了一个孩子就成了“孩奴”和存在大量“啃老”的情况下,中国像韩国一样面临1.2左右的超低生育率是可信的,而且具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实际上,与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相比,在中国年轻人重压力的情况下,现在能取得1.2左右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让人钦佩中国年轻人的勇气了。要感谢我们的年轻人,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中国年轻人做父母真是太“艰苦”了,“鸭梨山大”啊。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22,许多人不相信。&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总和生育率跌至1.18,也许还有许多人仍不相信中国已经处于超低生育率。由于过去几十年来全方位的计划生育单方宣传,许多中国人已经认识不到超低生育率危机,甚至不承认中国的超低生育率,这对民族与国家的未来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人口普查数据不相信,还有什么数据可信?除非他是上帝无需人口普查就知道最准确的数据。  当然,也许是因为许多人不了解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是根据当年每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数量和所生孩子数量分别计算的分年龄别生育率累积相加的。它是把当年妇女的所生育的第一胎、当年妇女所生育的第二胎和当年妇女所生育的第三胎及以上,当做一个妇女一生的生育数量,从而实时的反应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它所表示的是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的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唯一缺点是如果生育年龄延迟,会造成前期生育率略偏低,然后再略反弹恢复。现在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年龄在缓慢的延迟,由此有人认为中国未来生育率可能上升。但是,由于生育率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降低的规律,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生育率又具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因而抵消这种生育延迟的翘尾影响,所以未来中国生育率将依旧可能处于1.2左右。  低生育率有多大危害呢?为简化分析,我们首先假设新生儿性别比是100:100,儿童完全存活且都可以繁育后代,每过30年为一代人。如果生育率是1.0,假设第一代是800万人,则第二代是400万人,第三代是200万人,以此类推。可以简单的认为这时的人口结构是800:400:200,总人口是1400万人。而30年后人口结构为400:200:100,总人口是700万人。可见,1.0的生育率可以使人口每过一代减少50%,以30年为一代人时间,则90年后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8(即12.5%),180年后减少到原来的1/64(不足1.6%),300年后减少到原来的1/1024(不足0.1%)。如果中国每个妇女只生一个孩子,则7代人之后(约210年)中国人口就会从目前的13亿降到1000万,再过7代人的时间就会再下降到不足8万。  事实上,新生儿性别比不可能是100:100,儿童不可能完全存活且都可以繁育后代,大约至少0.1的生育率是无效的(随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发展中国家则比这要高)。也就是说1.1的生育率就可以使人口每过一代就减少一半。如果是1.2的生育率,则每过一代人口减少45%。如果是1.3的生育率,则每过一代减少40%。以此类推,1.4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35%,1.5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30%,1.6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25%,1.7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20%,1.8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15%,而2.1的生育率在发达国家则可以维持人口世代不变。  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儿童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并且新生儿性别比严重失衡,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4岁儿童男女性别比高达119.13:100,实际上1.2的生育率就会使中国下一代的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55%以上,1.3的生育率则降低50%以上,1.4的生育率则降低45%以上,1.5的生育率则降低40%以上,1.6的生育率则降低35%以上,1.7的生育率则降低30%以上,1.8的生育率则降低25%以上,而2.3以上的总和生育率才能使中国下一代的人口再生产能力/资源维持不变!  也许有人认为,“80年代中国妇女平均生育两个多孩子,生育率处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但人口仍在快速增长;现在超低生育率也持续十几年了,但人口仍增长,哪里有人口崩溃?”那我们先了解一下人口自然增长,自然人口增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和生育率高于世代更替水平,二是人均寿命延长。1950年中国人口5.5196亿,人均寿命约35岁。现在中国人均寿命74岁,是1950的两倍多,这就意味着,即使中国的生育率一直维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人口也会从5.5196亿变成11.67亿。按照世代更替标准,如果说中国人多生了,那60年就“多生”了1.727亿人。实际上“多生”的可能没有那么多,2010年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为13.397亿,但旅美学者易富贤通过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论证得出2010年中国人口达不到13亿。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人口增长6.15亿,占人口增长量的78%以上。  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假设开始时人均寿命为35岁,生孩子的年龄统一为20岁,在一对夫妇生孩子之前,这家人只有两个人,因为这时按平均人均寿命计算父母已经过世了。当这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时,这家人口就变成了4人。后来,人均寿命延长了,变成了74岁,当孩子的孩子也只生两个孩子时,这家人口就变成了6人。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就可以使人口增长到原来的3倍,这就是为什么生两个孩子人口也能增长的原因。  同样,我们可以继续上述假设,如果有两对夫妇,在生孩子之前,是4个人。后来寿命延长,各生一个之后,人口变成6人。假设孩子是一男一女,两家儿女成亲组成一家,这对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加之寿命延长,这时这个大家庭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简单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但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为什么超低生育率持续十几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  可是,中国人的寿命不可能像过去那样60年那样再翻一番,中国人更不可能长生不老。如果一对夫妇一直只生育两个孩子,即222家庭结构,虽然前期因寿命延长有人口的大幅增长,但这种人口增长迟早会停下来。如果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年轻的人口结构和人均寿命的快速延长也会造成人口增长,但这种增加不会持续太久,随后就会面临人口崩溃。在上述例子中,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家庭人口从4人变为7人,形成421家庭结构。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人口崩溃!现在0-14岁人口在快速减少,15-59岁人口正在拉开减少的序幕,只有60岁以上的人口在快速增加,现在人口增长完全是靠老年人口增加来维持的。但超低的生育率和危险的倒金字塔人口结构决定,未来中国人口将一溃千里!  假设未来人均寿命为80岁,则2030年新中国第一次婴儿潮人口就进入大规模死亡阶段,此时中国人口由于新生儿童不足而快速崩塌。按照1.2的总和生育率和不变的80岁人均寿命推算,中国人口将从2030年(实际上2020之前就开始减少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45:00 &&
学者建议放开计生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没有人口的生生不息就没有经济和文明的生生不息。要保证人口相对稳定,中国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需要达到2.3左右。但是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18,如果继续下去,中国人口在2018年就有可能开始负增长,到2100年人口会下降至4.6亿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将给社会保障带来沉重压力,为此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是刻不容缓。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后会出现生育率反弹,建议“二胎过渡”。这是一种谨慎的观点,笔者并不认同,因为社会越来越发达,生育率也越来越低,“二胎过渡”未必能带来大规模的生育高峰。此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实行过“二胎方案”,大都未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补偿性生育高峰。例如,新加坡在1987年开始鼓励生育,但是生育率仅从1987年的1.62提升到1988年的1.96(只出现了一年的补偿性生育小高峰),1989年再跌回1.75,2002年之后只有1.2左右。伊朗于1989年提倡二胎,最多三胎,但生育率仍从1989年的5.2降到2005年的1.7;这些国家或地区甚至已出现对“提倡二胎”而后悔的想法。事实上,中国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地试点“二胎”,但是现在生育率均低于1.5。可见,中国不必为“二胎过渡”可能带来的生育高峰而过度担心。  退一步说,即便是放开计生政策调整带来一定的人口反弹,也未必是件坏事。纵观人类历史,出生率从来就不是平稳的,而出生高峰往往带来一定的经济繁荣。例如中国1963年出生人口是1961年的2.6倍,这轮1963年到1974年的出生高峰共出生3亿多人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的人口学基础。日本1947年出生人口是1946年的1.7倍,美国1955年到1965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415万,是20世纪30年代的1.7倍,这些发达国家均因为婴儿潮拉动消费,提供年轻劳动力,而迎来了二战后高消费、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2010年我国出生人口1300万,即使大规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一举将生育率提升到2.2(实现难度其实非常大),也只出生2400万,不仅达不到印度目前的水平(2600多万),也低于中国1990年的水平(出生2800万)。而且这个补偿性高峰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生育率就会回落到1.7、1.6左右,并会沿着台湾、韩国的老路继续下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它们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2010年的生育率分别只有1.15、0.895。  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拐点,缺乏增长点。投资“造物”只相当于体外“心肺复苏”,可以短时拉动经济,但缺乏持续动力;而调整计划生育增加新生人口(“造人”)则会给经济装上一部起搏器,对于解决未来的劳动力不足和养老压力大难题,远比继续发展房地产和汽车业作用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是,这种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将推动中国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作者是旅美学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05:25 &&
恶仆欺主,从来没听说过,主人生孩子,还得服从仆人的意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06:13 &&
一群仆人,对主人制定了计划生育,并强迫主人遵守,人类有史以来从未见过如此荒谬的事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7:08 &&
完了,让人生都不想生。全国性的放开还可能有一点作用!
共 10109 次点击,31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732242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7768 / 昨日发帖:34403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专家称放开生二胎新政策将于明年在五省试点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农户口可以生二胎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