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安慰基本的二进制搜索树防冲突代码,您有吗?感激不尽。!!!!!!

热门搜索:
RFID中基于动态二进制的改进树型搜索算法及其实现
来源: 网络 时间:
友情提示:双击空白处可滚动文章内容。
RFID中基于动态二进制的改进树型搜索算法及其实现
 引言  随着由物联网引领的第三次全球信息化产业浪潮的不断推进,RFID(射频识别)技术已成为制造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物流全球化的论文联盟核心推动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技术[1]。由于其具有非接触识别、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优点,射频识别技术已成为当今自动识别数据收集行业发展最快的一种技术,目前其在交通管理、仓储管理和生产线自动化管理等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RFID系统中,当有多个电子标签进入一个或多个阅读器感应区域的时候,阅读器与多个电子标签的同时通信会使得无线通信信号互相干扰,以致阅读器无法接收到正确的信息,这种情况一般称之为&冲突&或&碰撞&等。为了避免冲突的影响,RFID系统定义了一系列当冲突发生时的操作,而基于这些操作的方法就是防冲突算法[2]。  一、典型防冲突算法  对于要求低复杂度、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RFID系统,最为通用的防冲突机制是时分多址复用(TDMA)。目前流行的两类标签防冲突算法,主要包括随机性算法中的纯ALOHA、时隙ALOHA、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等,确定性算法中的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BBT算法、QT算法等[3]。随机性防冲突算法由于随机性大,当大量标签读取时,帧冲突严重,正确率难以达到100%。相比而言,确定性防冲突算法的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有较大提高,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基于TDMA的确定性防冲突算法,但是目前的二进制算法由于存在较大的通信量和识别延时,因此有进一步改进的,本文的动态二进制的改进树型搜索算法便是为此而改进设计的。  二、确定性标签防冲突算法  确定性标签防碰撞算法是以阅读器为主动控制器,进入射频场的所有标签同时由阅读器进行控制和检查。阅读器依据标签的ID号首先向标签发射不同的询问信号或指令,阅读器根据冲突的信号,按照二叉树深度优先搜索的,逐步缩小搜索范围,搜索符合条件的标签,直到找到规定的射频标签。该方法杜绝了随机性算法中的标签&饿死&的情况,具有100%的高识别率[4]。最典型的是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逐位比较的二进制树搜索算法[5](Bit-by-Bit Binary Tree Algorithm,BBT),问询树算法[6](Query Binary TreeAlgorithm,QT)等。  1.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  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中为了能辨认出阅读器中数据碰撞的比特位的准确位置,采用的是Manchester编码[1],该编码约定逻辑&1&表示发送信号由1到0的转变即下降沿跳变,而逻辑&0&表示发送信号由0到1的转变即上升沿跳变。若无状态跳变,视为非法数据,作为被识别。当两个或多个标签同时返回的某一数位有不同的值,则接收到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相互抵消,以致出现&没有变化&的状态,阅读器由此可判断该位出现了碰撞。假设标签1和标签2的ID分别是,利用曼彻斯特编码能按位识别出碰撞位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于标签1和2是同时传送其数据,利用曼彻斯特编码阅读器解码为07X6X514X302X110,于是阅读器检测出1th,3th,5th和6th出现碰撞。  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是由一个阅读器和多个电子标签之间规定的相互作用(命令和电子标签)顺序转贴于论文联盟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计算机论文推荐
论文相关阅读
其他频道推荐文章时间优先级分组的二进制防冲突协议
 &>&&>&&>&正文
1.2 对基本二进制搜索协议的改进&&& 对二进制树形搜索协议的改进主要从减少查询次数、减少发送数据和响应数据的长度着手。1.2.1降低通信数据位长度的改进&&&& 降低数据长度的改进协议主要有动态二进制搜索协议、引入预处理的二进制搜索协议、传输冲突位位置的二进制搜索协议[8]。&&&& 动态二进制协议中,阅读器检测到最高冲突位(假设第M位)后,下一次查询命令的序列号是最高冲突位在前的(N-M)位加上1位0。各个标签将自身ID号的前N-M+1位与查询序列号比较,匹配标签返回其序列号的后面M-1位。在一次发送和响应过程中,发送数据长度和标签响应数据长度的和为N,与基本二进制协议中一次发送和响应数据的长度2N相比降低了50%。&&&& 预处理的二进制树搜索协议在基本算法之前进行一次预处理:阅读器第一次发送查询命令,所有标签都返回自己的ID,阅读器检测所有冲突位,有冲突的标签为1,无冲突的标记为0。将此冲突信息发给各标签,以后各标签只返回有冲突标记的位。这样也可降低发送和响应的数据位长度。&&& 传输冲突位位置的二进制树搜索协议在发送查询命令时不是发送查询ID或前缀,而是根据检测到的冲突信息发送最高冲突位的位置信息,这对ID长度较长的标签,也可降低发送的数据长度。1.2.2 降低查询次数的改进&&&& 降低查询次数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堆栈的二进制搜索、基于分组的二进制搜索等协议。&&&& 基于堆栈的二进制搜索协议[9]将搜索过程中发送的查询命令参数放入堆栈,在识别出一个标签从堆栈中取出上一次的查询命令修改后即可进入另一右子树的搜索,不需要再次从根结点搜索来识别下一个结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发送查询命令的次数。&&& 基于分组的二进制搜索协议[4,9-11]则是根据某种策略将待识别标签进行分组,然后依次识别出各组标签。分组后组内标签碰撞概率降低,再利用二进制搜索协议就可以降低查询次数。如ABS协议、自适应多叉树协议、不平衡完全区组协议。&&& 此外降低查询次数的协议是基于只有1位碰撞位的互斥特性,可以直接识别两个标签。2 时间优先级分组的二进制搜索协议&&& 随着RFID在物联网中的大量应用,出现了这样一种场景[12]:在RFID应用于物流生产线、传送带、物流等快速移动领域时,多个标签以分组的形式快速进入阅读器的识别范围内,然后又快速移出。如图1所示。虚线表示阅读器的阅读范围,多个标签以分组的形式(如一个托盘)依次通过阅读器。
&&& 在这种场景下,使以前的二进制搜索协议遇到了挑战。&RFID系统在一个 CRI 内不会有新的标签到达&这一假定不太适用。在标签快速移动的场景下,在识别前一标签组的过程(冲突解决期)内有新的标签到达,而新进入的标签采用自由信道访问策略则会加大先进入标签组的识别延时。如图2所示。&&& 当先进入的标签A、B、C、D利用二进制搜索协议识别标签B时,有两个标签E、F进入,其中标签E位于B的左边,标签F位于标签B的右边。此时由于标签E的ID前缀与查询前缀ID不匹配,将不影响B右边结点的C、D的识别延迟。但结点F的加入,造成了和结点C、D的冲突,为解决此冲突,加大了识别结点C和D的延迟时间。如果进一步考虑识别出结点F后阅读器的读写数据的通讯时间,则识别结点D的时间将进一步延迟。若有多个后进入的标签都位于结点D的前面,就可能导致结点D已经离开阅读器的读写范围,造成漏读。但由于标签在快速移动,导致标签离开了阅读器的识别范围,从而导致了漏读现象。因此,必须对二进制搜索协议进行改进。 时间优先级二进制协议采用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的服务原则,结合标签分组识别的思想,按照标签进入阅读器阅读范围的时间长短进行确定识别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将标签划分为若干待识别标签组,按照时间优先级的高低依次识别各组标签。该协议与二进制搜索协议的实现过程不同的地方有:&&& (1)在阅读器中设置一查询优先级变量Q, 每个标签中各设一个动态优先级变量P。标签在获得能量后,将其动态优先级P设定为0。  (2)阅读器每隔一定时间T,发出一个优先级更新命令,各标签收到此命令后,将动态优先级P加1。  (3)阅读器在发送查询命令时,除了发送查询前缀外,还附加一查询优先级Q,Q的取值按照轮询的方法来赋值即Q依次为Pmax,Pmax-1,&,1,0,其中Pmax为标签中动态优先级的最大值。  (4)标签在响应查询命令时,只有其动态优先级P与查询优先级Q相符的标签才返回其ID的后辍部分。  (5)对于相同优先级的防冲突过程,采用基于堆栈的动态二进制搜索协议。
&&第2页&&&&http://www.autooo.net/ic/tech//49945.htmlRFID 无线通信迂回式随机树形防冲突算法
作者:刘云
来源:RFID世界网
摘要:RFID 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即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 以及天线(antenna),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系统。随着RFID系统的不断增多, 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将信号送入一个读写器的读写通道必然会产生信道争用问题, 如何减少数据碰撞从而快速有效的在规定时间内读取出所有电子标签的信息成为一个难点。
关键词:[2篇]&&[0篇]&&[33篇]&&[0篇]&&[0篇]&&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磁卡及IC&卡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等特点,&在最近几年里得到快速发展。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以及天线(antenna),&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系统。随着RFID系统的不断增多,&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将信号送入一个读写器的读写通道必然会产生信道争用问题,&如何减少数据碰撞从而快速有效的在规定时间内读取出所有电子标签的信息成为一个难点。   解决碰撞问题的算法有ALOHA算法、分隙ALOHA算法和二进制树形搜索算法,&但这几种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信道利用率比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反碰撞算法,&这种算法是在传统的二进制树算法基础上,&通过迂回式反碰撞算法,&利用二进制位取值的互异(即非0&即1)的特性,&以及连续两位发生冲突(即00,&01,&10,&11),&可同时识别出1~4&个标签,&进而提高阅读器识别标签的效率,&在信道利用率上远远优于其它算法。 1&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段有低频,&中频,&高频,&超高频及微波之分,&而在工业中通常采用13.56MHz&的频率。对于从阅读器与电子标签间数据传递,&通常采用振幅键控ASK&(AmplitudeShiftKeying)、频移键控FSK(FrequencyShiftKeying)和相移键控PSK&(PHASEShiftKeying)。ASK&和PSK&常被使用,&因为它们特别容易解调,&其原理参见图1。由图1&中可知,&当有多于1个的标签在阅读器的作用范围内时,&且传递的数据0/1&交错时,&将会出现1个标签谐振,&1个标签失谐的情况。这时就阅读器则很难通过判断输出端的高低电位来读出标签的内部信息,&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碰撞问题。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2&二进制搜索算法原理   二进制搜索算法,&是以一个独特的序列号(UID)来识别标签为基础的,&为了能辨认出阅读器中数据碰撞比特位的准确位置,&传统采用曼彻斯特编码。该编码采用电平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来表示数值位。本文中假设上升沿编码为逻辑“0”,&下降沿编码为逻辑“1”,&若状态跳变,&视为无效数据且作为错误码被识别。如在多标签的环境中当同时有上升沿和下降沿同时存在是,&则会互相抵消从而无状态跳变,&以此阅读器判断发生碰撞的准确位数而再次搜索。假设有6&个RFID&标签,&其相应EPC代码为8&位,&利用曼彻斯特编码能准确识别出碰撞位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中用红色部分为碰撞位。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从图中可知,&阅读器检测出D2,&D3,&D4,&D6,&D7&位出现碰撞,从而可以判断出在同一区域内存在多个RFID标签。   本文约定在阅读器作用范围内的所有标签能在同一时刻同步传送响应数据,&以便准确地监测碰撞位的发生。为了便于表述算法,&还需要引入4&种命令:   1)&REQUEST:&表示阅读器发送一个呼叫参数给区域内标签,&所有标签的EPC&与之进行“与运算”,&结果全为0&的标签将各自的EPC返回至阅读器。在第1&次询问时,&呼叫参数应全为0,&即Request&命令为:&Request(),&这样区域内所有标签都会应答。   2)&SELECT:&用某个(事先确定的)&EPC&作为参数发送给标签。具有相同EPC&的标签将以此作为执行其他命令(例如读出和写入数据)的切入开关,&即选择这个标签。   3)&READ/DATA:&选中的标签将存储的数据发送给阅读器)。   4)&UNSELECT:&取消一个事先选中的标签,&标签进入“休眠”状态。在该状态下标签对收到的REQUEST&命令不作应答。为了重新激活标签,&须将标签移出阅读器的作用范围再进入,&以实行复位。 3&算法原理   假设阅读器作用范围内有6&个标签,&阅读器在本文约定的环境中识别这些标签,&最初阅读器对区域内标签处于未知状态,&发送Request()&命令,&此时阅读器周边区域内所有的标签则同步应答。详细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Step1:&阅读器发送Request&()&命令。区域内所有标签的与运算结果全为0,&即所有的标签返回自身8&位的EPC&代码应答。根据曼彻斯特编码原理,&可解码得EPC&数据为:&“$$1$$$10”,&即D2,&D3,&D4,&D6,&D7&位发生碰撞。算法作以下的处理:&从5&个碰撞位随机选择一位,&如D7;&然后将上一次Request命令中的参数&的D7&位取反,&得下一次Request&命令所需的参数:&。   Step2:&阅读器发送Request&()&命令。则此时区域内D7位是0&的标签应答,&即标签1&不相应,&标签2~&标签6&应答,&同理可解码得EPC&数据为:&“0$1$$$10”,&碰撞位有:&D2,&D3,&D4,&D6,&位。算法作以下的处理:&从4&个碰撞位随机选择一个,&如D3;&然后将上一次Request&命令中的参数&的D3&位取反,&得下一次Request命令所需的参数:&。   Step3:&阅读器发送Request&()&命令。区域内的D3&和D7&都是0&的标签应答,&此时只有标签4&应答,&其他标签不响应,&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碰撞位,&阅读器可以直接将收到的EPC&值用SELECT&命令发给标签4&并进行读写操作,&处理完成后执行Unselect&命令,&屏蔽掉标签4,&使它处于“休闲”&状态。算法再采用回溯策略,&从该节点的父节点获得下一次Request&命令所需的参数:&。   Step4:&阅读器发送Request&(&)&命令。区域内D7&位是0&的标签应答,&即标签2,&标签3,&标签5,&标签6&应答,&同理可解码得EPC&数据为:&0$101$10,&碰撞位有:&D2,&D6,&位,&此时只有两个碰撞位,&则读写器可依次通过SELECT&命令发送“”,“”,&“”,&“”,&从而完成标签5,&标签2,&标签6&的读写操作,&最后通过UNSELECT&命令将些三个标签置于“休闲”&状态。算法再采用回溯策略,&从该节点的父节点获得下一次Request&命令所需的参数:&。   Step5:&阅读器发送Request()命令。区域内所有处于非“哑吧”&状态的标签应答,&即标签1&与标签3&应答,&同理可解码得EPC数据为:&$0101010,&此时碰撞位只有D7&位。则读写器可依次通过SELECT命令发送,&,&从而完成标签3&和标签1&的读写操作,&最后通过UNSELECT&命令将标签3&和标签1&置于“休闲”&状态。算法再采用回溯策略,&从该节点的父节点获得下一次Request&命令所需的参数,&由于已到树根无父节点,&因此识别过程结束。图3&为识别读写全部标签的流程图: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通过该实例,&可归纳该算法要点如下:   1)&阅读器发Request&()&命令,&要求区域内所有标签应答。   2)&检测有无碰撞发生。若无碰撞时,&可识别出一个单独的标签。标签值为应答时返回的EPC&值。处理完后,&再屏蔽掉它。   3)&若有碰撞,&可分两种情况,&如碰撞位&2,&则可从碰撞位中随机选择一位,&并由选中的那一位和上一次REQUEST&中的参数共同决定下一次Request&命令所需的参数,&具体如下:&在上一次REQUEST&命令中参数的基础上再对所选中的那一位取反,&即可得下一次REQUEST命令的参数。   4)&若碰撞位&=2&时,&可通过改变相应两位的数值即00,&01,&10,&11&的值以同时识别出4&个标签,&另外下一次Request&命令所需参数,&采用回溯策略,&从其父节点获得,&通过迂回方式直到执行Request()命令返回值碰撞位小于2&时读写结束。 4&系统的软件实现   以下程序为实现读写过程的子程序:   Push(EPC):&将EPC&值入栈;   Pop():&将栈顶元素弹出;   GetTop():&返回栈顶元素;   StackEmpty():&栈空返回true,&不空返回false;   Request(EPC):&阅读器将EPC&发送给标签;   GetCollisionBitsCount_(EPC):&返回EPC&值中碰撞位的数目;   RandomSelectCollisionBit(EPC):&返回从EPC&中随机选择的一个碰撞位的下标;   ReverseBit(EPC,&n):&将EPC&的第n&位取反,&并返回取反后的EPC&值;   SetCollision(EPC,&bit):&将EPC&的碰撞位置bit&值,&而其他位不变,&并返回。   阅读器算法描述:   Push();   while(!stackEmpty())   {   Request(GetTop());&//&获得返回的EPC&值;   if(GetCollisionBitsCount(EPC)&2)   Push(ReverseBit(GetTop(),&RandomSelectCollisionBit(EPC)));   else   {   pop();   Switch(GetCollisionBitsCount(EPC))   Case0:   Select(EPC);   ReadData(EPC);   Unselect(EPC);      Case1:   EPC0=SetCollision(EPC,&0);   Select(EPC0);   ReadData(EPC0);   Unselect(EPC0);   EPC0=SetCollision(EPC,1);   Select(EPC0);   ReadData(EPC0);   Unselect(EPC0);      Case2:   for(i=0;i&4,&i++)   {   EPC0=SetCollision(EPC,i);   Select(EPC0);   ReadData(EPC0);   Unselect(EPC0);   }      }   } 5&算法复杂度和通信信道分析   本文这种迂回式算法受到标签数量以及碰撞对数的限制,&假设n&个标签中这样无重叠的理想碰撞标签对(任意两组标签对中无相同的标签)有m&(m≤n/2)&组,&则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个要由好的随机算法提供)算法的总的询问次数为:&R&(n,&m)&=2&(n-m)&-3。在本文基于迂回式的算法发送REQUEST&命令的次数为5&次(R&(6,&2)),&而参考文献[5]中提出的算法的询问次数为7&次,&读写速度提高28%,&对于标签较多的环境中将会高效完成读写动作。 6&结语   通过本文对标签的处理过程可以看出读写过程实际上是请求与检测的过程重复进行,&当碰撞位小于等于2&时可以快速高效的识别出标签,&而当碰撞位大于2&时则通过屏蔽位的方式继续发送请求命令直到碰撞位小于等于2,&正是通过反复迂回的方式从而大大减小了请求次数,提高了读写的速度,&从而实现了高效率的控制。
&已有条评论
最新评论():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文章:6-1712-171-56-25-11
关键字搜索:新闻中心:[0篇]&&[0篇]&&[125篇]&&[0篇]&&[0篇]&&成功应用:[0篇]&&[0篇]&&[9篇]&&[0篇]&&[0篇]&&解决方案:[0篇]&&[0篇]&&[2篇]&&[0篇]&&[0篇]&&
图片文章:
最新发布产品
推荐解决方案
推荐成功案例多时隙的二进制搜索防冲突算法--《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多时隙的二进制搜索防冲突算法
【摘要】:针对RFID系统的标签冲突问题,文章在二进制搜索树算法和Aloh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算法,在二进制树的每个节点处动态地估计标签的数量,根据标签的数量使用相应的时隙数;进一步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通过仿真比较了该算法与二进制搜索树算法的性能,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节约能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P391.44【正文快照】:
0引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读写器和射频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具有识别距离远、穿透能力强、多物体识别及抗污染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晖;王东辉;;[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1期
陆端;王刚;闫述;;[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32期
高乐;吴援明;王晓磊;;[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常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周圆;[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马伏花;[D];湖南大学;2007年
施晨骏;[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张诚;[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肖世杰;[D];厦门大学;2007年
林伟勇;[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郑文立;[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宝山;;[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胡士毅;[J];电子技术应用;2003年01期
,张翔;[J];电子技术应用;2005年01期
袁学文,庞辉,肖文华;[J];电子质量;2003年05期
朱洪涛;万志强;;[J];电子质量;2007年01期
陈敏,殷瑞祥;[J];金卡工程;2005年04期
韩磊;张虹;马海波;;[J];计算机应用;2006年12期
张水平;袁非亮;;[J];南方金属;2006年01期
宿亚莉,王彤,许伟晔;[J];山东电子;2003年01期
孟彦君,徐玉斌;[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志强;[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罗翠华;[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韩东起;[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李瑾;[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王洪菊;[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张忞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晶,熊璋,王晔;[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俞丽萍,唐明浩,朱晓蕾;[J];微计算机信息;2004年03期
余雷;;[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永华;詹宜巨;杨健;蔡庆玲;;[J];计算机科学;2010年07期
单承赣;王聪聪;余春梅;;[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邹立明;范科峰;戴葵;;[J];电子科技;2008年08期
沈小兵;;[J];硅谷;2010年08期
林曦;王敬超;张春;;[J];半导体技术;2008年09期
曹小华;陶德馨;李文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5期
赖仙红;;[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9年02期
高阳;李正勤;;[J];电子设计应用;2006年05期
汪大卓;陈龙;;[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白煜;张立毅;滕建辅;;[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明威;杨秀梅;朵琳;;[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高广尚;蒋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张予帅;蒋泰;苏平;;[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A];2008中国(第三届北京)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王国华;;[A];2008射频识别促进全球物流供应链透明化论坛技术文集[C];2008年
周文豪;;[A];2009(深圳)第八届中国国际RFID技术及应用高级研讨会暨电子标签应用成果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戴定一;;[A];2007中国(第二届北京)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会论文集[C];2007年
黄丘林;史小卫;魏峰;王新怀;;[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林其伟;;[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常天海;高加志;;[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关键;[N];深圳商报;2010年
阿苗;[N];中国包装报;2006年
杨骏;[N];科技日报;2005年
周洋;[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许长水;[N];福建科技报;2007年
青化 编译;[N];电子报;2010年
李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李莉;[N];中国国防报;2003年
记者  郑申;[N];金融时报;2006年
刘丽娜;[N];辽宁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卫;[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车文毅;[D];复旦大学;2010年
曹小华;[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蔡雄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韩益锋;[D];复旦大学;2005年
丁治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蒋伟;[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何艳;[D];复旦大学;2008年
赖晓铮;[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范志广;[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付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邓铁乾;[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李林;[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黄冕;[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谢雪望;[D];厦门大学;2008年
郑文斌;[D];中南大学;2008年
曾庆远;[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王建文;[D];天津大学;2008年
曹鹏飞;[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需要安慰 i need av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