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SAS总是卡在这里?尿毒症急求肾源~~

全系列服务器6Gb/s SAS RAID卡选择指南
【IT168 导购】  为什么选择6Gb/s SAS RAID?在&6Gbps拉开SAS 2.0时代大幕:SAS 6Gbps产品横评&一文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6Gb/s SAS技术的特点,相比第一代3Gb/s SAS的改进之处,以及支持该标准的硬盘、HBA、RAID卡和SAS扩展器(Expander)等产品。随着今天6Gb/s SAS设备逐渐成为主流,本文我们将从为服务器选择RAID卡的角度,来比较和讨论一下不同档次/价格的SAS RAID卡分别适用于与什么样的系统环境。希望能够对那些准备配置服务器、或者需要在现有设备上添加RAID的用户有所帮助。▲为什么要选择6Gb/s SAS RAID呢?现在市面上应该还有很多型号的3Gb/s SAS接口硬盘驱动器、HBA和RAID卡在销售,由于3Gb/s速率在点对点连接SAS控制器和驱动器(不通过扩展器)的应用中基本还没有成为瓶颈,因此如果您只是需要普通的服务器硬盘RAID功能,3Gb/s SAS也没有问题。那么6Gb/s的优势在哪里?除了接口速率之外,6Gb/s SAS RAID卡的处理能力一般比之前的产品要高出一个档次。举例来说:我们在&硬盘越多RAID越快?高清视频编辑存储测试分析&一文中测试了14块硬盘组成的SATA RAID(使用3Gb/s SAS RAID卡),其单线程顺序读写性能最多只能达到700MB/s左右,这应该是由于Intel IOP348 RoC芯片的设计架构所限。而根据LSI提供的数字,使用LSISAS2108 6Gb/s RoC芯片的MegaRAID SAS控制卡,最大能够实现2875MB/s和1800MB/s的RAID 5读写带宽,当然这要在搭配足够多数量驱动器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这种优势在使用3Gb/s SAS硬盘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对于使用硬盘数量不多,还有那些关注IOPS性能的服务器用户,6Gb/s SAS RAID也许暂时还看不到性能上的提高。但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6Gb/s和3Gb/s产品在成本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而且LSI还为6Gb/s MegaRAID系列控制卡提供了多种可选的高级软件功能,以及对SSD(固态驱动器)的良好支持。目前在国内渠道/零售市场上能够买到的6Gbps SAS/SATA RAID卡(SAS协议向下兼容SATA)主要有LSI、Promise、HighPoint(火箭)和Areca等品牌。新近被PMC-Sierra收购的Adaptec暂时还没有推出6Gb/s SAS产品(估计也快了);拥有一定用户群的3ware早已被LSI收购至旗下;ATTO公司的HBA和RAID卡产品在Mac工作站、广电视频用户当中拥有不错的口碑,不过可能是由于性价比的原因笔者还没有在服务器上看到过它们的身影。▲LSI 6Gb/s SATA+SAS HBA & MegaRAID系列控制卡看到上面的图片,可能有读者要问:为什么是LSI公司的产品,而不是其它品牌呢?我们选择在本文中介绍和讨论LSI的RAID卡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LSI目前无论在OEM还是渠道销售HBA、RAID卡的市场占有率都排在第一位,拥有MegaRAID和3ware两个子品牌多个系列和齐全的产品线。另外从RAID卡上的核心单元&&RoC(RAID on Chip,片上RAID)芯片来看,目前能够提供6Gb/s SAS RoC的厂商据我们了解只有LSI和PMC-Sierra两家,Promise的6Gb/s SAS RAID卡采用的就是PMC芯片。而另外一个强调性价比的品牌HighPoint经常使用的Marvell芯片,其实只是一个SAS/SATA控制器,并没有集成IOP(I/O处理器)或者硬件XOR/P+Q运算单元,以Marvell芯片为核心的卡所实现的RAID 5等高级功能都是通过Firmware和驱动这些软件来实现的,它们不带有专用内存而且要消耗CPU的处理资源。▲位于MegaRAID SAS 9260-8i控制卡上的LSISAS2108 6Gb/s SAS RoC芯片,做为单芯片的RAID方案,在它内部集成有8端口SAS控制器、800MHz PowerPC处理器以及DDR2内存控制器等组件那么LSI使用自家的RoC,其HBA和RAID卡产品明显比另外几个品牌具有先天的优势,当然那些厂商当然也有各自能够存在的理由。本文我们先以LSI产品为代表,将来有机会再给大家介绍Promise、火箭,还有我们一直关注的Adaptec... 谈到Adaptec和LSI这些公司,我们想先来简单回顾一下SCSI/SAS、RAID卡这些企业存储适配器的发展历史。从SCSI到SAS:RAID卡发展史简述记得笔者刚进入IT行业那几年,Adaptec在并行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芯片/适配卡领域一度被认为是领导品牌。从当年10MB/s(Fast SCSI)、20MB/s(Ultra SCSI)传输速率50针接口的AHA-U,40MB/s(Ultra Wide SCSI,信号引脚由8位增加至16位)68针接口的2940UW、80MB/s的2940U2W(Ultra 2 SCSI)一直到Ultra160时代的2(后者为双通道),Adaptec SCSI卡的热销使得国内出现了很多被&山寨&仿冒的产品(当时好像还没人使用山寨这个词),其实今天的LSI似乎也面临这个问题。从最后一代并行SCSI&&Ultra320(总线带宽320MB/s)开始LSI由&配角&的位置转向主动,先是抢在前面发布了53C1030双通道Ultra320 SCSI控制器芯片(后来还有单通道的1020),进而获得了更好的的操作系统支持(提前配合ISV进行驱动集成和测试工作)。在接下来向SAS(串行SCSI)过渡的时代,LSI再次全线出击:从PCI-X到PCIe总线,4端口和8端口;而Adaptec在推出了PCI-X接口的AIC-之后就放弃了自有品牌的SAS控制器芯片业务,进而在RAID卡领域也受到了影响。▲LSI MegaRAID SCSI 320-1单通道RAID卡,板载32MB ECC缓存。由于良好的性价比,当年这款卡在国内的销量相当大,并被多家品牌服务器所选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RAID卡的发展(注:从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的IDE RAID一直到现在的中低端SATA RAID卡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早在80MB/s甚至更早的SCSI时代Adaptec也提供有AAA-131U2、133U2(单通道和3通道)等RAID卡产品,不过与当时另外几个厂商的产品相比还显得低端。后来这几家公司的命运我想很多人都有所了解:Adaptec收购了DPT之后推出全新的Ultra160 SCSI RAID卡系列,AMI(包括今天仍在发展的MegaRAID系列)被LSI收购,IBM先将Mylex收入旗下过了几年又卖给LSI。从此SCSI/SAS RAID卡市场也变成了Adaptec和LSI两强争霸的局面。随着Ultra320 SCSI开始出现的&软件&RAID(或称为整合式、集成RAID)我们觉得也有必要向大家提一下。Adaptec开始称之为HostRAID、LSI则使用了IM(Integrated Mirror,RAID 1)/IS(Integrated Stripe,RAID 0)这样的命名。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直接使用SCSI/SAS控制器芯片(而不是RoC)加上固件或者专用的驱动来实现RAID 0、1和10这些比较简单的RAID级别,实现成本相当低。不过这些最基本RAID支持的性能和可靠性一直受到用户的怀疑,因此只能满足一部分低端入门级市场的需求,到今天LSI等公司的SAS控制器/HBA产品依然保持了这样的能力。由于SAS协议对SATA良好的向下兼容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推出4端口及以上的单纯SATA RAID卡了。也就是说无论使用SAS还是SATA驱动器(本文主要针对的还是还是传统机械硬盘RAID,SSD目前的用户群还相对很小)都可以用同一块卡来搞定,当然做RAID时还是要根据驱动器类型分组进行了。根据我们以前的测试,6Gb/s SAS RAID卡对SATA 6Gbps硬盘的兼容性有点小问题,不过发挥出SATA 3Gbps的性能还是没问题的。▲3ware被LSI收购之前的最后一代产品&&9690SA 3Gb/s SAS RAID卡。之前的几代3ware RAID卡都使用一颗单独的PowerPC芯片作为管理处理器,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提供IDE/SATA RAID解决方案。对于我们本文讨论的重点&&LSI MegaRAID 和 3ware 6Gb/s SAS RAID卡,已经有&存储时间:LSI的6Gbps SAS攻势& 和 &技术与需求的平衡:五问LSI 6Gb SAS新品&等多篇报道中谈到过这部分。由于最近LSI又发布了高端口数(16及以上)的6Gb/s SAS RAID卡,进一步完善了其6Gb/s产品线,我们觉得有必要再给大家做一次梳理。同时结合笔者在服务器硬件系统集成领域多年的经验,分析并说明一下不同类型的服务器在选择RAID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服务器适合自选RAID卡?接下来先对服务器&唠叨&几句,对这部分已有了解的读者请直接跳过去往下看。既然谈到PC Server,就不能忽视巨大的品牌服务器市场而只谈白牌和DIY。首先我们将国内外的服务器厂商分成2大类:分类一:IBM、惠普、戴尔、Oracle(Sun)...分类二:联想、浪潮、曙光、方正、宝德、航天联志...当然我们在此讨论的都是基于x86平台的工业标准服务器,不包括刀片系统和RISC架构小型机等。很显然上面的类别就是按照国内和国外品牌来区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原因就在于IBM、惠普等品牌的服务器中的自主设计相对多一些,在同等的配置下虽然不一定有多大的性能优势,但是BIOS、主板和结构设计上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特点。出于兼容性和技术支持的角度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推荐在大部分的国外品牌服务器上自己添加从LSI等厂商零售渠道购买的RAID卡。而惠普、IBM他们的服务器也提供了各种规格的RAID卡作为选件,比如HP Smart Array系列采用的也是LSI、PMC这些公司的芯片,不过RAID Code(Firmware和驱动等软件)是自己设计的。Dell PERC系列RAID卡的技术几乎完全来自LSI,不过近几年的产品与LSI零售版本在PCB线路设计、固件版本上可能有些小的差别。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戴尔的配件价格往往买得很便宜...▲曾经热卖的惠普ProLiant DL380G5 2U机架式服务器,最多支持8个2.5英寸SAS驱动器。国外品牌服务器的主流早已转向支持在单位空间内提供更高性能/功耗更低的2.5寸企业级硬盘甚至SSD(部分针对存储容量的产品除外),而国内品牌/组装服务器大多还是高性价比、单盘容量更大的3.5寸硬盘的天下。这也是二个阵营之间的一个明显区别。对于国内品牌,从某种角度来看与白牌、DIY服务器可以说是相对比较接近的,比如主板都是台湾或者美国那几家大厂,要不就是SuperMicro、Intel等的1/2U平台准系统,机箱甚至也可以找到几乎一样的(前面板不同)。当然国内品牌服务器在兼容性、散热测试,以及规范化生产和品质保证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不是白费的,一般情况下它们的稳定性更好,可能存在的bug更少,还有3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上门服务等等。每款型号的国内品牌服务器通常会在实验室中测试几款RAID卡的兼容性,这些RAID卡就和渠道上销售的没有什么不同了。尽管我们不一定能拿到这个兼容性列表,但由于它们使用的主板在设计时往往已经考虑过尽量兼容更多的第三方硬件,因此我们在需要时(不是特别严谨的场合下)完全可以考虑自己购买RAID卡和硬盘添加上去。本文后面谈到的服务器就暂时先把IBM、惠普这些排除在外了。这里有必要提醒一点:第三方配件的保修和技术支持需要您单独去解决,另外如果操作不当产生的损失也要自己来承担,因此对操作者还是要有一定的服务器知识和动手能力。我们按照服务器的机箱尺寸(占用机架高度),还有硬盘位的数量将它们分成几个大类:2U机架式服务器 4~8个2.5/3.5英寸硬盘位3/4U存储服务器 15~16个3.5英寸硬盘位4/5U存储服务器 20~24个3.5英寸硬盘位塔式服务器、图形/视频编缉工作站其实上面分类的原则主要是依据服务器磁盘子系统的扩展性,因为这些是和存储控制器&&RAID卡的端口数量息息相关的。下一页先来看看2U机架式服务器的情况。2U机架式/4~8盘位 入门级RAID卡软硬件的区别为什么我们要跳过单位空间部署密度更大的1U机架式服务器而直接跳到2U呢?原因是1U机箱内的空间相当有限,3.5英寸驱动器最多容纳4个(也有最多8个2.5英寸的,但毕竟不是主流)。而且1U服务器往往强调的是计算而不是存储方面的能力,在其中使用最多的RAID级别&&RAID 1直接通过板载SAS芯片或者HBA卡就可以解决。因此很少会遇到需要在上面安装RAID卡的情况。▲航天联志Aisino 5201NR 2U机架式服务器,提供了6个3.5英寸SAS/SATA热插拔驱动器位上图是在我们另外一个数据保护专题的测试中,友情提供样机的航天联志公司的服务器。2U服务器的用途相当广泛,在机箱设计上分别有4个内置硬盘位、6个热插拔SAS/SATA驱动器位的可以说是主流产品(比较廉价,但出货量最大)。侧重于存储应用的机型,还有8个3.5英寸热插拔或以上的型号(最多12个3.5英寸驱动器,就像很多磁盘阵列箱的布局那样)。在大多数的2U服务器环境下,我们应该选择一款4~8端口的RAID卡。▲通过添加专用的Marvell芯片扩展卡实现的廉价软件SAS RAID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测试的2台航天联志Aisino 5201NR服务器还具备上图中的RAID功能组件(可选),通过一颗8端口3Gb/s SAS控制芯片(而不是RoC)和主板上预留的SATA连接器提供了RAID 0、1、5等级别的支持(没有RAID 6)。笔者认为这种&软件&SAS RAID的成本估计不超过40美金(芯片和PCB,不是指经销商卖的价格),根据测试它的实际性能比带有IOP或者RoC的&硬件&RAID卡还是要差一些,而且只提供了比较基本的功能,但性价比上应该具备一定优势。我们接下来要说的LSI 9240系列RAID卡,大约介于它和传统的硬件SAS RAID卡之间。▲LSI MegaRAID SAS 9240-8iMegaRAID SAS 9240-4i和9240-8i这两款6Gb/s SAS RAID卡属于LSI的Entry Line(入门级)产品线,它们没有板载专用内存,因此看上去很像是HBA卡。不过9240系列RAID卡能够支持RAID 5,而HBA不提供支持。9240-8i通过2个SFF-8087 miniSAS连接器提供了8个内部SAS端口,9240-4i只是简单的去掉了一个SFF-8087连接器,它们使用的芯片&&LSISAS2008内部集成了533MHz的PowerPC 440处理器(频率低于LSISAS2108,和上一代3Gb/s SAS RoC大致相同),从这一点来说不应属于软件支持RAID 5。尽管LSI 6Gb/s SAS HBA使用的也是同一颗芯片,不过HBA卡上的PowerPC似乎并没有激活,请看下图分析:▲位于MegaRAID SAS 9260-8i板卡背面的2个晶振,我们认为150频率的那个应该是用于6Gb/s、3Gb/s这些SAS信号的时钟(通过倍频得到),而右边的133晶振估计是为LSISAS2108芯片内部的PowerPC提供800MHz(133&6...)的时钟频率。▲上面的照片显得不够清楚,于是笔者又把手头的卡拿出来确认了一下:LSI SASGb/s HBA上只有一颗150.000的晶振,也就是说LSISAS2008芯片中的PowerPC处理器在这里很可能没有被使用,当然这款HBA也不支持RAID 5等高级阵列级别。这样我们就间接得出一个结论,MegaRAID 9240系列RAID卡背面应该也会有2个晶振,其中一个(可能是133基础频率)是为PowerPC准备的。不过由于我们手头暂时没有9240的实物,这个判断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如果上面的分析正确的话,LSI 9240系列SAS RAID卡的性能估计不会比差太多。不足之处是:由于卡上没有本地内存,RAID 5的写缓存等只能使用系统内存了,并且无法添加BBU电池来保护缓存中的数据,还有就是不支持RAID 6。但这些高级特性不是每个用户都需要的,关键的是9240在价格上会有优势。主流4/8端口6Gb SAS RAID卡:更多的功能▲LSI MegaRAID SAS 9260-8i作为去年第一批发布的6Gb/s SAS RAID卡,MegaRAID 9260-8i、4i(同样是去掉一个SFF-8087连接器)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上文中已经零散的对它做了部分介绍,这里再补充一些:i通过PCI Express 2.0 x8总线与主板连接(向下兼容PCIe 1.0插槽,这也是LSI 6Gb/s SAS产品共同的特性),板载512MB DDR2 800MHz缓存,可选电池备份模块,并完整支持RAID 0/1/5/6和10/50/60这些扩展级别。此外,分别做为Value(价值)和Feature(特性)Line产品线的MegaRAID 系列,还能够通过添加一个硬件Key(密钥)来使用CacheCade、FastPath、SafeStore和恢复软件这些高级软件产品。▲LSI MegaRAID SAS 9261-8i / 3ware SAS 9750-8i接下来是一款和上面差别不大的产品&&MegaRAID SAS 9261-8i,3ware 端口)/4i(4端口)两款RAID卡的版型也与之相同。相对于早些推出的9260-xi,9261-8i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将SFF-8087连接器从靠近挡片的位置移到了卡的末端,这样有助于一些系统中的走线(主要是2U服务器上半高扩展卡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是MegaRAID 9261-8i搭上了3ware i的顺风车,因为以后3ware应该不会再有自己单独的硬件设计了(6Gb/s SAS产品都是和LSI共用板卡)。那么2个子品牌的差别就在于RAID软件堆栈(Firmware、驱动和管理软件)的不同。3ware RAID卡被公认在视频等行业领域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用户群(后面我们还会详细介绍),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整合,未来3ware功能强大的3DM2管理软件运行在MegaRAID系列产品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LSI MegaRAID SAS e / 3ware SAS e9280这个命名似乎显得高端一些,其实不过是带有外部SAS端口罢了,当然SFF-8088 miniSAS连接器的成本相对要稍高一些。MegaRAID SAS e&&顾名思义同时拥有4个内部和4个外部SAS连接(理论向外合并带宽4&600MB/s=2.4GB/s),能够在服务器内置硬盘RAID的基础上添加JBOD扩展柜,通过JBOD背板上的SAS扩展器之后可支持的硬盘数量大大提升。LSI还有专门用于连接JBOD、8个外部端口的RAID卡9280-8e,这个卡我们将在《成长型企业存储宝典》的下一个阶段 &RAID卡+JBOD扩展柜& 为大家介绍。尽管硬件上是相同的,3ware SAS e的推出时间却比MegaRAID SAS e晚了几个月。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3ware原有的研发团队(现属于LSI)在其RAID卡硬件方案转向LSI之后,软件栈(Firmware等)的移植导致开发进度在短时间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需要熟悉的过程)。不过在后面几页中要给大家介绍的高端口数(16及以上)6Gb/s SAS RAID卡推出时,3ware就已经做到和MegaRAID同步了。谈到这里,我想4端口和8端口RAID卡分别适合那些用户就不需要笔者多说了吧。还有一种支持的驱动器数量超过RAID卡端口数的情况,比如我们在 &2009 LSI存储论坛在京召开 6Gb SAS成明星& 一文中向大家提到过的那个SuperMicro存储服务器准系统(见下图)。▲24个2.5英寸驱动器,这个已经是2U服务器机箱的极限了。值得欣慰的是它并不需要RAID卡提供24个SAS端口,只要有12个或者8个就可以满足需求(甚至4个都行),这些就是拜下图中那个采用&主动式&设计的背板所赐。▲我们在&6Gbps拉开SAS 2.0时代大幕:SAS 6Gbps产品横评&中已经为大家出示过SuperMicro机箱中的这款背板,上面还连接并固定了一个SAS扩展器模块,我们可以在左侧3个上行SFF-8087连接器中选择任意数量接到RAID卡,而36端口6Gb/s SAS Expander芯片中另外的24个对应连接在背板上的每一个驱动器。除了增加扩展能力之外,每个6Gb/s SAS(上行)端口提供的双倍于3Gb/s的带宽在此也有了用武之地,这个我们在前文中曾经讨论过。3-4U/15~16盘位 RoC+SAS扩展器的高端口RAID卡对于3~4U高度的机箱而言,如果是作为存储服务器用途,通常拥有比2U更多的热插拔驱动器位(单台主机),还有就是能方便的安装全高(Full Height)尺寸的PCI扩展卡。▲强氧科技 HT3215存储服务器(3U/15盘位,使用SuperMicro平台)一台3U存储服务器,根据设计的不同(硬盘横插还是竖插)最多能够提供15/16个3.5英寸驱动器位。上图是我们在&硬盘越多RAID越快?高清视频编辑存储测试分析&中使用的强氧科技HT3215存储服务器,搭配了Promise的16端口3Gb/s SAS RAID卡,当时LSI高端口数的6Gb/s RAID卡还没有推出。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LSI MegaRAID SAS 9260-16i上图就是LSI不久前发布的MegaRAID SAS 9260-16i,看到4个并排的SFF-8087 miniSAS连接器我们就知道它是一款16端口的产品。记得LSI之前已经有一款16端口的SAS2116 6Gb/s RoC单芯片方案,并推出了基于该芯片且外形酷似RAID卡的外部端口HBA产品,而现在的9260-16i RAID卡采用的却是LSISAS2108 RoC + LSISAS2x36&&36端口6Gb/s SAS扩展器芯片的组合。不过在9260-16i上实际只用到了SAS扩展器的8个上行端口和16个下行端口,也就是说只需要24端口的扩展器芯片就能满足需求。其实这样的搭配并不奇怪,有些读者恐怕已经看出&可疑之处&了。▲LSI MegaRAID SAS e / 3ware SAS e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款卡和上面的9260-16i非常相似?其实它们使用的是相同的PCB板和RoC+SAS扩展器,硬件上的区别只在于MegaRAID e / 3ware e多出了一个SFF-8088外部SAS连接器。内外一共20个6Gb/s SAS端口,这样就多利用了LSISAS2x36扩展器的4个端口,那么同样的芯片组合方案应该最多还能够做出28端口的SAS RAID卡吧?没错,我们已经看到了上图中右上角空焊的2个SFF-8087连接器位置。(实际产品见本文下一页)▲因为16个及更多端口的LSI 6Gb/s SAS RAID卡推出时间不长,我们还没有拿到样品,因此无法给大家展示刚才提到那颗36端口6Gb/s SAS扩展器芯片的实物照片了。上图是我们在&整体设计的提升:初品戴尔PowerEdge R910服务器&一文中曾经给大家介绍过的24端口6Gb/s SAS扩展器LSISAS2x24,它位于R910服务器的SAS背板(下图)上。▲LSISAS2X24在这里的作用类似上文中那款SuperMicro存储服务器准系统的背板,即上行连接8端口SAS RAID卡(Dell PERC H700,同样是LSI方案),下行连接16个驱动器。那么LSI此次推出的高端口数6Gb/s RAID卡,就相当于将这种&主动式&SAS背板的扩展连接能力和8端口RAID卡的功能结合在了一起。毕竟搭配传统被动设计背板的服务器机箱和系统还是目前的主流大多数,因此直接提供16及以上端口数的RAID卡还是有一定需求的。4-5U/20~24盘位、塔式服务器及工作站▲SuperMicro SC846机箱(4U/24盘位)并不是每一款24盘位的存储服务器机箱都是4U高度的,像上图中的SuperMicro SC846那样的机箱有个小问题,就是前面板不能再有光驱、软驱(除了安装系统时加载SCSI/RAID驱动似乎已经没什么用了)和前置USB的位置。因此有些24盘位机箱会做到5U的高度,或者是在4U机箱上提供16/20个3.5英寸热插拔驱动器位。▲LSI MegaRAID SAS e / 3ware SAS e本文中最高端的一款RAID卡终于亮相,其实在上一页中我们已经见到它的身影了,这次卡上所有的空位都补齐了。16、20、28端口的三款RAID卡可以采用同样的设计,这就是LSISAS2108 + 36端口SAS扩展器的魅力所在。其实这几款卡硬件成本的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当然LSI定价必然会有所不同(否则只出一款28端口的不就ok了)。而且MegaRAID和3ware在硬件上相同的RAID卡价格应该也会有差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询问经销商比较一下。结合上一页中的内容,16(内部)+ 4(外部)和24+4端口这两种款型的产品LSI MegaRAID和3ware都有提供,而16个内部端口的9260-16i却没看到3ware推出对应的型号。我们感觉3ware团队只是在他们需要的规格点上拿出产品,而不用像LSI那样维护一条庞大而完整的产品线。这样(LSI)3ware可以把有限的人员和精力集中起来,由于硬件平台是和LSI共用的,这部分不需要自己投入研发了。笔者最早接触3ware RAID卡是从2002年PATA(IDE)接口的(后来命名改为7500系列)开始的。当时3ware提出的R5 Fusion技术(应该是今天StreamFusion的前身)能够大幅提高RAID 5顺序写入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当时一般的SCSI RAID卡的表现。我们认为高端口数产品从一开始就是3ware的重点,当Promise等厂商只做到4/6端口的高端(硬件)IDE RAID卡时,3ware却推出了8端口甚至12端口(7500-12)的产品。▲3ware早年推出的8端口IDE RAID卡7500-8上图中的7500-8可以看出3ware 7000家族RAID卡的一个特点&&即IDE端口排列的密度相当高(与其它品牌相比),这样的并行ATA布线难度可以看出3ware当时的多层PCB电路板设计能力。到后来陆续发布采用SATA接口的50一直到9650系列,3ware RAID卡一直都针对大容量高性价比的ATA驱动器,这些正好适合视频采集/编辑、视频点播(VOD)和监控等方面的应用,因此直到今天3ware依然强调其增强的multi-stream(多个流)读/写性能。根据笔者的了解,国内品牌航天联志的存储服务器从多年前开始一直采用3ware公司的RAID卡,除了其良好的品质之外,得到下游用户的认可也是重要的因素。时至今日,航天联志公司最高端的24盘位存储服务器6501NR-24使用的还是在3ware被LSI收购之前就已经有销售的9650SE-24 SATA RAID卡。塔式服务器、图形/视频编缉工作站对于那些需要在塔式服务器、以及图形/视频编缉工作站上安装RAID卡的用户,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也是机箱内能够安装几个硬盘驱动器。▲当前流行的惠普高端工作站HP Z800机箱内部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上图右下方有4个抽拉式的3.5寸硬盘安装位,它们的上方还有包括光驱在内的3个5.25英寸驱动器位。这样我们最多能够在Z800上安装7块硬盘(不要光驱的情况下),通常视频编辑的用户需要有一块单独的系统硬盘,那么剩下的6块就可以做为素材盘(RAID)。以国内外用户数量庞大的惠普工作站为例,目前官方配件列表中可选的RAID卡还是3Gb/s的LSI MegaRAID SAS 8888-ELP(OEM)。也许是设计上保守的原因,这块8端口RAID卡的顺序写性能似乎还不到200MB/s,显然无法满足许多有高清视频制作需求的用户。根据笔者以前的经验,HP工作站对第三方RAID卡的兼容性还不错,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廉价的Promise或者火箭RocketRAID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高性能的LSI 6Gb/s SAS RAID卡,并搭配希捷等厂商的6Gb/s SAS硬盘来使用(当然也可以是大容量SATA硬盘)。如果用户对存储的性能或者扩展性有更高的要求,还可以采用RAID卡+JBOD磁盘柜的组合,甚至入门级的SAN网络存储方案。这些我们将在《成长型企业存储宝典》的后面两个阶段分别为大家介绍。6Gb/s SAS生态环境、在企业存储中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6Gb/s SAS RAID卡的实力,我们还需要构建一个由相关配件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企业级硬盘、连接线缆,(一些系统中)可能还有背板等。▲我们在&6Gbps拉开SAS 2.0时代大幕:SAS 6Gbps产品横评&中拍摄的希捷SAS 6Gbps硬盘全家福几家主要的企业级硬盘厂商发布6Gb/s SAS接口的驱动器到现在已经有段时间,几乎每一个系列都推出了新品,比如希捷2.5英寸10000rpm的Savvio 10K.4已经是第二代6Gb/s SAS产品了(之前有Savvio 10K.3)。根据我们从厂商和经销商那里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国内出货的SAS硬盘还是以3Gb/s为主,6Gb/s SAS RAID卡的销售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不过我们仍然认为从3Gb/s到6Gb/s的过渡应该会在今、明两年基本完成。至于线缆上的变化,不能说一点没有。SAS 2.0(6Gb/s速率是其中一部分)规范中的线缆长度由上一代的6米增加到最长10米,这个的关键在于信号完整性上的要求。而我们在机箱内使用的短距离线缆几乎不受从3Gb/s到6Gb/s的影响,在我们之前的测试中就没有遇到过线缆方面的问题。6Gb/s对SAS背板的要求应该要高一些,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中部分廉价服务器机箱上使用的背板质量参差不齐。从理论上说大多数3Gb/s时代的被动式SAS背板(不带有扩展器等逻辑芯片)都能够运行在6Gb/s SAS环境下,不过信号的频率毕竟翻倍了,因此我们还是建议用户:对那些厂商没有明确表态的产品先进行一定的测试以保证兼容性。展望6Gb/s SAS在企业存储中的应用到了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总结上面的内容,可能有部分读者对6Gb/s SAS从发布到现在的普及进度不太满意。这个我们需要解释一下:在现阶段6Gb/s SAS用于外部连接的意义要超过RAID卡直接到驱动器这样的点对点连接(相对于3Gb/s而言)。从最基本的RAID卡外部端口连接JBOD扩展柜,一直到中高端存储系统的后端驱动器接口。采用6Gb/s SAS的好处不言而喻&&通过SAS扩展器向外拓跋时每一条SAS连接的带宽都达到了600MB/s,这样一个SFF-8088连接器就能提供2.4GB/s,其效率明显优于成本更高且带宽共享的4GB FC-AL(光纤通道仲裁环路)。此外,基于成熟6Gb/s SAS扩展器的SAS交换机产品的推出,使得SAS SAN这样的存储网络应用从刀片服务器环境开始向整个数据中心发展。比如在今年先后推出的IBM DS3500 Express、戴尔PowerVault MD和惠普StorageWorks P2000这些入门级磁盘阵列产品,它们的后端驱动器和前端主机接口(可选)都采用了6Gb/s SAS。▲日立数据系统新一代高端企业级存储产品VSP(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临近十一放假时,HDS(日立数据系统)推出了其高端存储USP-V的下一代产品VSP,同时惠普也宣布了OEM自日立的XP系列新品&&StorageWorks P9500,这条新闻可以说是企业存储行业的一件大事(将来我们很可能还要谈及这个话题)。可以看到HDS VSP/HP P9500中的驱动器接口使用了SAS 6Gbps&&而不是以前的FC-AL,这一方面验证了我们之前的&预言&,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对6Gb/s SAS更有信心。等到惠普EVA(下一代据说命名为P6000)、IBM DS5000这些即将迎来更新的中端存储系统发布新品时,我们很可能会看到SAS越来越多地的出现...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数码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数码产品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肥的最好方法 急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