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是如此叛逆写人的作文600字以上上内容

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
  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电影《V字仇杀队》 
  
  文/王怡
  
  
  
沃卓斯基兄弟在《骇客帝国》三部曲后,推出这部对恐怖主义立场暧昧的电影。今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亮相,直到最近一区推出DVD,争议之声仍不绝于耳。电影把英国史上著名的“火药阴谋案”,搬到了假想中的极权主义英国。当年没能炸掉王室和上下两院的天主教狂热分子盖?福克斯,摇身变成大众民主的斗士,最终利用伦敦地铁炸毁了古老的国会。影片原定在去年11月5日,也就是“火药阴谋案”400周年纪念日举行首映,因其对伦敦地铁爆炸案的渲染与联想,而被迫推迟到今年上映。
1605年,火药成为这个世界的关键词。在英国,一群梦想复辟天主教统治的狂热分子策划炸毁议会和王室。11月5日是议会大典,福克斯成功的将36桶火药偷运到国会的地下室。这一阴谋在5日凌晨奇迹般的败露,福克斯等人被处绞刑。英国逃过了人类政治史上最大的一次恐怖策划,他们实在有理由纪念这个日子,因为这批火药足以将整座国会炸毁20余次。所以11月5日成了英国传统的火药节,人们上街庆贺,将福克斯的人像反复焚烧了400年。
同年同月,世界另一端的北京城,却没能避开热兵器时代的第一次大爆炸。掌管皇家火药库的两名宦官,命令工匠用铁斧劈开结成硬块的旧火药,结果造成震动京师的爆炸。当场炸死官兵93人,居民死亡无数,炸毁房屋三十余间。
这两个火药事件,预示了近代的第一次全球化,就是热兵器暴力的全球化。恐怖主义是这部电影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时代背景。但这部电影原本还有另一个令人亲近的背景,那就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反乌托邦”传统。
有件事非常奇怪,“乌托邦”思想是从英国诞生的,而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也都是英国人写的,如奥威尔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而且最近二十年来,著名的“反乌托邦”电影也都是英国人拍的,如《1984》在1984年被英国导演搬上银幕。1985年,特里·吉列姆在英国拍出他最经典的电影《妙想天开》。这部电影是奥威尔和卡夫卡的混合,对人们在极权主义和官僚主义体制下的挣扎,作了最形而上的镜像思考。似乎是为了更符合我的描述,吉列姆甚至离开好莱坞,特意加入英国国籍。
和《妙想天开》一样,《V字仇杀队》也改编自英国作家的作品。也耸人听闻的假设英国成了一个纳粹式的极权国家。和《1984》一样,一个至高无上的党和“老大哥”控制了人们的一切思想。一个离极权主义最遥远的国家,一种与极权主义最陌生的体制,却被想象为一个必须炸毁国会、推倒重来的法西斯国家。乐观的人会说,这证明了只有最自由的体制,才能容忍最恶毒的批评。但悲观的人会说,是啊,连英国也可能出希特勒,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呢。想想大英图书馆那两道恶狠狠的脚印吧。如果自由意味着同时产出乌托邦和反乌托邦,同时产出恐怖和非暴力。那么得胜的希望又在哪里?
我承认影片中那个戴着福克斯面具的“V”,的确很有魅力,混乱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希望。很多人面对这部电影,企图分辨革命和恐怖主义的差别。但火药的出场,意味着它们之间一切差别都是可以被取消的。我也承认当“V”说出那段经典的台词时你很难不被诱惑,他说“面具下是思想,你无法杀死它,因为它刀枪不入”。几百年来,人们一步步把“思想”偶像化,当作真理本身去崇拜,最终导致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谁有资格说谁是错的呢,这一结论其实就是恐怖主义的本源。沃卓斯基兄弟的初衷,是借这部电影表达对西方宗教保守主义复兴的不满和逆反,但不满的列车通往哪里呢,竟然通向了反人类的地铁爆炸案。“思想”二字听起来很高贵,但人们往往不愿承认思想的主要成分,是激情和欲望再掺苏打水。
欲望无敌,这就是“反乌托邦”的原则。在《1984》中,奥威尔说,“做爱本身就是造反”,一次高潮就是对党的一次打击。温斯顿对他的女友说,“你只是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亚里士多德说,理性就是对激情的克服。而腰部以下的叛逆,只是将这个世界由一种激情交给另一种激情。这也是我对《V字仇杀队》的评语。事实上,二十世纪并未诞生真正的“反乌托邦”精神,因为只有乌托邦才能反乌托邦。当一个“盼望不至于羞耻”的真正的乌托邦隐匿了,那些虚假的乌托邦你怎么去反呢,你的所谓反,其实只是替换。
盲目的眼看不见真正的历史。在福克斯的前后时代,英国史上有三种比他更值得尊敬的“受害者”。电影中用禁止《可兰经》来说明极权的性质,暗示以革命追求信仰自由的正当性。但就在火药阴谋案前50年,著名的殉道者丁道尔,为了将《圣经》译成英文,使英国老百姓能直接阅读圣经,而被天主教会烧死在火刑柱上。但他死前一刻并没有说,“炸毁国会吧,英国才有希望”,他说,“上帝啊,求你开启英格兰国王的眼睛”。到福克斯策划阴谋时,英文版圣经已经合法出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局面恰恰是福克斯所仇恨的,也是他决心炸毁国会的原因之一。6年后,没被他炸死的詹姆士一世,主持翻译的英文钦定版圣经,以5个先令的价格大量出版。
另一个人物是开创了违宪审查制度的柯克法官。他对那个没被炸死的国王说,司法必须独立,对不起,你没有审案子的权力。几年后,詹姆斯一世将他撤职。柯克转而成为下议院的议员,坚持主权在议会、而不在国王的宪法传统。几年后,詹姆斯又解散了下议院。但柯克也没有说,“杀死暴君吧,英国才有希望”。
第三个是清教徒和他们的长老会,因为宣扬民主理念和要求政教分离而受到迫害。詹姆斯一世的母亲,天主教徒玛丽女王临朝时,短短3年烧死了400名新教徒,留下“血腥玛丽”的称呼。詹姆士是新教徒,但反对政教分离,坚持必须由国王任命主教。他要求清教徒宣誓承认国王的最高宗教权威。清教徒们没有使用火药,他们成为远走荷兰和美利坚的“天路客”,为人类开创出宪政共和制度。
英国拥有古典自由和立宪政体,恰恰在于它固执地走在与“火药阴谋案”相反的道路上。这部电影替福克斯翻案,不过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的相对主义激情。电影中V的颠覆计划很有意味,他第一年先炸毁了伦敦的老贝利法院,当那个著名的蒙眼的正义女神像倒下,意味着他要成为最高大法官。第二年再炸国会,乃是行使他偷来的审判权。马丁·路德曾经在反对德国农民战争时说,革命就是对上帝的叛乱。托尔斯泰在小说《复活》的扉页上,引用圣经题下“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是一切非暴力的前提和信心。所谓革命或恐怖就是不承认自己之上的裁判权,而决意自我伸冤,担任人类的最高裁判官。
V其实是罗伯斯庇尔和马拉的混合,趋向马拉的一面使他看起来饶有情趣,甚至缓解了暴力的令人不适。某种无政府主义色彩也冲淡了暴力的专制内核。但趋向罗氏的那一面才是V的答案。他在密室中练剑的镜头,如一种强迫症,显出复仇动机的苦毒。他试图爱艾薇,也试图模仿正义,却始终无法胜过那满心的杀气。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最高大法官,别以为这是理想主义,这只是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无论V的造型多酷,飞刀舞得多圆,如《箴言书》所说,“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真正的希望没有火药味,真正的英雄永远是丁道尔、柯克和那些天路客们。
沃卓斯基兄弟给了我们一个噩梦,我们要知道如何醒来。
  有意思~~
  写的太好了,鼓掌
  写的不错。不过,这部片子是我卓司机的吗?
  写得确实精彩。
  但有一个疑问:作者提出,以“思想”代替“真理”,是祸根之所在,也正是扛起思想的大旗,借助相对主义者的觉悟,才造成了叛逆不过总发生在“腰部以下”,无论形式是做爱、恐怖主义还是革命。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促成“腰部以上”的叛逆呢?只能如作者未明言但暗示的那样将希望寄托于圣父圣子圣灵吗?是否只有“他”才能掌握真理、宣示真理、执行真理?那么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理性”除了克制激情外,在认识真理方面还有多大作为呢?而除了丁道尔的殉教和清教徒的出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是否也为英美的宪政自由产生了巨大的贡献呢?
  
  
  很理性的评论,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事情呢!谢谢...
  一直都觉得思想是很难琢磨的东西,不受限制也不易改变.
  只是,真的存在对错的绝对界限吗?如果是的话,什么才是评判的标准呢?我们又怎样可以确定它的正确与否呢?
  好复杂的问题哦...
  精彩精彩,鼓掌
  精彩精彩,鼓掌
  首先,坦诚的说,我的认识比LS和LZ都要来的肤浅
  
  诚然,LZ所说的给对自由思想充满向往的我敲了一棒子: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最高大法官,别以为这是理想主义,这只是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无论V的造型多酷,飞刀舞得多圆,如《箴言书》所说,“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真正的希望没有火药味,真正的英雄永远是丁道尔、柯克和那些天路客们。
  
  必须承认,我,和我周围自认为觉醒的大多数,都属于LZ形容的以“思想”代替了“真理”的那部分
  ---------------------------------------------------
  “思想”二字听起来很高贵,但人们往往不愿承认思想的主要成分,是激情和欲望再掺苏打水。
  
  然而就是基存于这种混合物的思想产生了圣父圣子圣灵,产生了《箴言书》,产生了丁道尔、柯克和那些天路客们和LZ的信仰。
  无需因为恶的本因而贬低恶所创造的高贵
  也无需因为对“腰部以下的叛逆”的蔑视而忽视那些在&激情和欲望再掺苏打水”指导下的平凡的大多数。
  
  反过来说,丁道尔、柯克和那些天路客们给了我们一个美梦,我们同样要知道如何醒来
  我不这么看。
  反乌托邦的意思是“反面乌托邦”……不是动宾结构
  正如“后极权”不是“集权之后”而是“后期集权”一样
  革命和恐怖主义的区别???
  革命确实是社会进步众多手段中成本最高,效果最差的一种。看看当年所谓革命的谠今天的所作所为。这一切都是月亮惹的祸,难道还要继续赞美月亮?
  当然,V怪客其实宣扬的不是简单的暴力革命,而是集体意识的唤醒。多年以后,人们仍然会记得11月5日。
  V字仇杀队 这个名字下不到了 V字特攻队才能下 感觉后者名字容易接受些
  但是为什么清教徒到了美国慢慢变成了资本家直到现在的商业化教会运作?
  人们总是认为暴力是邪恶的,哈哈
  很得我心的影评,有内容,喜欢
  一直纠结于那个开放性的结局
  陷入了无政府状态的那个“英国”
  真的会得到所谓的希望和自由吗?
  可电影对于这个我关心的课题却没有解释
  更多的是宣扬思想的强大,稍稍有点可惜
  不知道原漫画的剧情是如何的呢
  这篇写得靠谱!
  你的天路客们只拯救了自己,没有拯救其它人!
  是龌鹾司机姐弟 不是兄弟.......
  有内容不代表正确
  好深奥的理解。。
  王怡是讲学的那个王怡吗?
  看得出作者很有文采
  但你的逻辑首先就是错误的
  不敢苟同...
  LZ首先陷入了自己的乌托邦之中
  
  写得很不错
  但胜者王,败者贼
  历史也是由胜利者谱写
  此文标准地站在前者的角度
腰部以下的叛逆也是人的叛逆
  
腰部以下的部分构成了人的一半,腰部以下的叛逆也是人自身需要的叛逆。
  
一直比较赞同人性有神性与兽性两部分组成的观点,赞成说当人们由神性于心灵中塑造起一座座巍峨的宫殿时,兽性也将在心灵中永远拥有着自己世袭的封地。兽性,我更喜欢说成是原始性,本亦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许会在人的心灵中占有越来越少的部分,可是却决不可根除,且这不可根除的原始性并不可简单的看成是贬义性质的,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无关价值的存在。
  
我们都希望和平的完成对世界及心灵的塑造甚至革命,可是事实有时却并不允许。在影片中的时代,人们的信仰是被强力操控的,神性的升华已被扼住瓶颈,不藉由原始性的回溯,如何才能在极端的暴力(肉体和精神上的)统治中完成革命?原始性的回溯或许会被视为一种堕落,可堕落未尝不是另一种升华?当人们要藉由兽性,借助暴力时,除了嗜血的渴求、除了疯狂,是否也会是因为人性在被压抑到了极致时的一种求生的、本能的最后的反抗?诚然,这种反抗伴随着的是破坏,可是在破坏中是一个人最后的尊严。单就力量来说,兽性比神性或许更具有力量。世间无法缺少含笑的菩萨,但也不能缺少怒目的金刚。或许人们不借助暴力也能推翻那种统治,可是却无疑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将有多少人的尊严和生命会被践踏?想必会多于一场暴力的革命吧?那么如此说来,我们将是否选择于上半身觉醒前便借由下半身叛逆?
  
当然,下半身的叛逆伴随着太多的无节制,甚至会演变成宣泄性的暴乱。以马尔库塞为精神导师掀起的那场学生运动不就是如此吗?到最后多少人不是借着“乌托邦”之名进行着自己私欲的宣泄?人的尊严于此处被践踏、羞辱。可是,《v字仇杀队》中的“革命”却并没有完全演变成这样的(虽然我们看到有人借v之名而打劫),伊薇完成了v交给的任务,可她却并非完全秉承着v的意志。虽然是同样的纸条给两人以醒悟,可是v重生于火中,代表着的是仇恨,伊薇却重生于雨水中,代表的是爱,而“上帝在雨水之中”。以v的身手和头脑本可以有除了“以身试弹”之外的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可他还是选择了自我的毁灭,难道这种毁灭竟会毫无意义与意指?在烈火中将自己与丑恶燃尽,于焦土之上,或许将伴随着雨水迎来世界的重生?荒芜令人绝望,但正因绝望我们才充满了希望。
  
或许,下半身的叛逆也是人们十分需要的叛逆。
  
  Gandhi didn't march to the sea because his buddies asked him to. Pol Pot didn't wipe out the teachers because he wanted to make friends.
  突然想起某剧的这句台词……
  
  Bravo!!!Bravo!!!
  写的太好了
  本来睡着看,现在不由得跳起来手舞足蹈
  不是很同意~呵呵,想想片中的苏特勒吧~
  太精彩了,少有的好文!!!
  暴力只是一种手段,关键是看它用在什么上。思想不等于真理,但每个人都有表达思想的自由,暴力只是一种不完美的表达方式。当然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其缺点。在极权的情况下,暴力或许比别的方式更有力和有效。关于真理,你可以认为圣言是真理,但你不能把你判定真理的标准强加给别人。
  受教了很多。
  
  但是有些看法不能完全同意。
  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片子,可如果没有这篇王怡的这篇大作来解毒,片子就白看了,一堆虚无的激情
  同意风油精的话。
    如果说暴力是革命的睾丸,LZ只能接受去了势的革命。睾丸不只是能提供几次腰部以下的叛逆,它的存在造就了果敢坚毅的气质和源源不绝的力量。
    这部电影看得第一次感到了自己就是影片的一部分,如此熟悉,只不过现实生活比电影来得精彩太多。就让我们看看,现实这开放式的大电影最终会走向一个怎样的结局。
    醒来吧,去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不过别忘了先净身。你觉得向统治阶级发嗲,就能争取到自己的权利。那么,诚如楼上有人说的那样,您自己就陷入了自己的乌托邦中。
  
最后提一句,裆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两腿之间。
  留言好精彩~~
  电影里面所展示的所谓叛乱,与其说是革命理想,不如说是反人类的恐怖主义,暗杀+破坏,我没看出他们所谓的“理念”或者“思想”抑或是“价值观”输出,如果真正的革命理想考几个爆炸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理想的实现也太过简单了吧?!最多不过是一时激情而已,就像楼主所说的那种腰部一下的叛逆而已!这种叛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现状越来越混乱!
  很有意思的文章,很多精彩的留言,比如楼上的楼上。这算是部好电影了吧,能如此激发大家的深度思考。
  电影的价值实现了,不同思想的展现和碰撞~~~
   13:58:47 tking1000  片尾不是V按动了地铁开关。。V把按开关的权力给了艾薇。。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复仇不是真正的正义。。艾薇代表人民按下了按纽。。。
  你是党员!
  LZ前面的分析实在看得我眼晕。但后面的例子则跟我想的类似。
  强大的电影,强大的评论,强的跟帖~
  V在广播时我就觉得不对劲了,明显是煽动吗,不过纯粹点看电影还是挺不错的
  有意思
  并不完全认同文中观点
  但是认为作者是有思想的人,值得尊敬
  
  越来越喜欢里面的对白了
  从头到尾没看到任何对于电影的理解与评论,只是卖弄了一下自己的学识,掉了掉书袋和借电影说出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其实他的观点与立场与电影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也没看到对电影本身有半点的理解,现在太多的扯淡文人,学者与评论家。
  所谓历史,所谓进步
  是藉由各种各样的人共同完成的
  所谓英雄
  即使需要这种东西,也或许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
  
  而且感觉这影评作者是肯定了这部电影的成功的
  毕竟低劣的东西哪能起到什么煽动性
  08年是个绝对荒谬的一年
  
  建议在08年语境下,与阿伦特的《论革命》同看本片
  对了,大家要骂之前去看看王怡是干什么的吧
  呵呵,希望王怡同志能再看一遍电影。
  
  不过,从他现在这点见解来看,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突破了。
  
  知识不是理解力,更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
  我靠都是神拿
  
  我对这篇评论的理解很简单也很肤浅,只有两个字——犬儒
  的确,任何以光说不练为特征的政治无为主义都是犬儒的典型代表
  不过lz的知识在大众目前尤为苍白无力,
  lz的知识为谁服务的?
  呵呵,不是很有同感!!!
  两年前王怡的这篇影评让曾我唏嘘不已,而现在我想说王怡确实是个理想主义者
  这篇评论一般,立意不完善。
  电影本身就是个三流货色,看得我昏昏欲睡。
   13:58:47 tking1000  
  片尾不是V按动了地铁开关。。V把按开关的权力给了艾薇。。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复仇不是真正的正义。。艾薇代表人民按下了按纽。。
  ------------------
  此为真意,影片是强调人民的觉醒。
  
  主要是给我张了许多知识~~~8错8错~~
  v复仇者这个形象创作在某种历史精神的深度上其实要超越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当然也仅仅是在历史精神的深度上,而不是在语言,艺术各个方面,相比较莎士比亚笔下整日忧郁的呆在黑色城堡里,一直在存在与毁灭之间犹豫不绝,并最终举起复仇之剑走向自杀与毁灭的王子哈姆雷特王子来,我们的v却总是从不以命运的喜怒为意,优雅的走向并唤醒光明与希望的人民群众,并意志坚定的永远挥舞着他血腥的复仇之剑直到最后革命的胜利!
  让我们记住在那个一片宁静祥和充满里美丽星空的晚上,那个代表人类正义的v优雅出场和对我们所做的激动自我介绍吧:
        
  ...他在命运的浮沉中随波逐流扮演着受害与加害者的双重角色
        
    这面孔,不徒是虚华的外表...
        
    ...它还是业已不再的人民呼声的残响
        
    不过,不惮于重提昔日烦恼的他
    依然活力盎然...
        
    ...决心铲除那些腐化堕落的毒虫
    他们是作恶的先锋...
        
    ...
    他们代表了对强权政治与不平等的自由的永不妥协
    并做肆无忌惮的恶意破坏    
    对他们不公正的审判与裁决只有复仇...
        
    ...这象征希望的血海深仇不会是徒然的
    因为它的价值的正确性源于最本质的真理...
        
    ...终有一天会证明
    那些高尚者和警醒者是对的!
        --------------------------------------------------
        附原英文剧本:
        ...cast vicariously as both victim and villain
        by the vicissitudes of fate.
        
        This visage, no mere veneer of vanity...
        
        110
        00:07:25,046 --& 00:07:28,538
        ...is a vestige of the vox populi,
        now vacant, vanished.
        
        111
        00:07:28,716 --& 00:07:33,085
        However, this valorous visitation
        of a bygone vexation stands vivified...
        
        112
        00:07:33,254 --& 00:07:36,985
        ...and has vowed to vanquish these venal
        and virulent vermin vanguarding vice...
        
        113
        00:07:37,158 --& 00:07:40,958
        ...and vouchsafing the violently vicious
        and voracious violation of volition.
        
        114
        00:07:47,101 --& 00:07:50,229
        The only verdict is vengeance,
        a vendetta...
        
        115
        00:07:50,404 --& 00:07:54,101
        ...held as a votive not in vain,
        for the value and veracity of such...
        
        116
        00:07:54,275 --& 00:07:57,574
        ...shall one day vindicate the vigilant
        and the virtuous.
  
  什么时候还是我来写个真正的评论吧,看着王怡这个美帝国主义小布什的走狗的扯淡评论我就来气,滚他妈妈的,苏东坡曾感慨:人生识字忧患始,像王怡这等不过只会掉掉书袋而现实政治却幼稚傻逼青年,真是人生识字tm傻逼始,而且还在我们曾经出现过伟大史诗般红色革命的中国,我真是越看越来火
  看了有些跟帖,头脑竟如此的简单,把革命等同于fuck?现代不仅扯淡的学者文人到处都是,而且傻逼也满大街都是。
  
  Revolution or fuck?
  
  lux的评刘小枫的文看了觉得很好,对小枫的学术扯淡可谓是一剑封喉,但对于李安认识感觉还不是那么很到位,转个当时在豆瓣上有人给我转刘的文,并问我些关于色戒和刘的文问题,我当时写的简单回复,大家看了也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和交流。
    近来看到很多无聊的文人学者拿《色戒》扯淡,大扯什么道德和古希腊的古典政治这些玩意,我也就简单谈谈我观《色戒》后的点滴感触,其实《色戒》没那么复杂,张爱玲只是凭自身女性独特的灵气在小说《色戒》中很好的把握住了历史中如铁一般冰冷理性和人性特别是女性所带有的情感温暖两面,当然也有在某种程度上张爱玲可能也想说男性情感上上的缺陷导致冰冷单一理性与女性在理智上的缺陷而导致情感上滑向纯粹欲望的一面,她在小说中分别将这两面赋予了易默成与王佳芝这俩个角色,而李安之前拍《理智与情感》其实也是想探索人的理智与情感这两者的关系,他拍《色戒》就是想用张爱玲小说和中国自身的历史再对理智与情感这两者做个自身的理解,还有对张爱玲的小说做个诠释罢了。
          
    小说中“易默成”名字其实是取自《周易》,语出《易.系辞上》:&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当然此中的大义在儒家看来完全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是形而上学对于伦理的一种规范,或者说伦理是置于一种“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样形而上学的大道之上的,而在张爱玲看来,她在小说中将这个名字和角色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属于她所理解的历史含义,在她一个女子看来,历史就像小说中的“易默成”这样如铁一般冰冷无情的东西,这就是张爱玲所理解的历史理性,现实历史最冰冷无情的永恒复返。所以我们在影片中除了看到王和易的床上戏外,还看到当王佳芝在对他动情的唱天涯歌女时候,他对王佳芝也真的动过心,即使最终王佳芝为了救他,为了自身的私欲(女人常把这自欲称作爱情)而背叛了革命,但当易默成在知道真相,他还是立刻无情得将王与她的同党送上了绞刑架。从中其实我们也可以猜测张爱玲她凭着自身作为一个女性是如何来理解大众革命和最后的结局的,也许在她眼里,大众革命就是如王佳芝这般爱情(私欲)的喷发,大众革命就如女人激情与欲望的盲目一般,大众革命所达到的狂热就象我们所看到的影片中王佳芝与易默成在床上做爱所达到的高潮没什么两样,当然这是张爱玲和李安对于革命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这也是自由主义者和右翼的保守主义对于革命的理解,因为他们只看到历史中最冰冷无情的一面,所以他们理所当然要戒了犹如“色”一般永无休止好像着了魔一般的革命。最终在小说和电影结尾将王佳芝这个革命的女青年和她的同党送上了历史最冰冷的绞刑架上对其做了历史的无情审判。
    当然作为一名左翼青年,从我们左翼的政治立场来看,我们应该知道大众革命并不是如小说和电影这般,革命不是像一般的自由主义所理解的不过只是激情和欲望再掺些苏打水而已,也不是右派所理解的所谓“腰部以下的叛逆”,更不是《色戒》小说与电影中革命就好似女人般激情与欲望的盲目这等的肤浅理解,和床上大段大段做爱戏的低俗与粗粝不堪的诠释...
    左翼的政治理论认为在历史中存在着革命的哲学必然性,与历史自然权利的正当性,孔老夫子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历史也并非仅仅是右派所认为的永恒轮回的变动不居与恒常,还有小说和电影所理解的那种铁一般的冰冷,无法改造的历史理性,历史本身是变幻无常的变动不居,是无常的恒常,历史总是需要某种源于真理本质的历史理念或者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理想主义的注入,还有采取果敢而卓有成效的政治行动,这样的历史方可称为历史!否则历史就如前些年暴流行学术界的福山《历史的终结》一般没有了历史,如果历史不再有某种理想精神的历史理念与政治行动的力量注入,这样的历史就是所谓的历史终结,左翼的政治正就是这样一种历史理念的理想精神,但最终还是在于我们人的行动与努力才能实现其政治理想。
  现实毛的左翼红色史诗革命的成功就是对于张爱玲小说《色戒》最终结局的最好驳斥,现实行动的政治家所创造出的历史远胜于小说的历史构想,更何况是一个不过三流导演的粗俗低劣诠释。
  龌龊司机的电影,全部五星!
  历史理性,又是老黑的那套
  馬克思說 歷史終結于共產主義
  
  福山說 歷史終結于憲政民主
  
  而沐风同學說 歷史性!
  历史快要终结于性了
  真正的英雄还有出走荷兰和美利坚的那些人
  失败的思想是真理他妈
  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 思想代替真理 无可厚非
是道 是自然 不喜欢用真理这词 太倔了
  
  
  弱小的反抗方式 很多情况下是没得选择的
没权力还不让用暴力 可悲 可恨
  
  很是瞧不上楼主观点
真和谐
  
  不同意楼主的观点。
  国会不是国会,V不是福克斯。
  你搞清楚别混淆了再说吧。
  
  如果你想说服别人,首先别太把自己的主观带入,自说自乐没太大意义
  无关东西扯太多也是没意义,你连它们的差别都分不清楚就拿来举例。
  
  
  所以说,有内容并不代表正确,对于主题与思想过多的深入反而忽视了基本的区别,所以搞的整篇都像是胡扯
  
  留言很精彩!
  
  都是牛人 受教了
  评论如此的多……我想说这部片子好处是让人觉得电影能这么玄,看不出门道来。看过评论坚定我不想再看一遍的决心,虽然很不懂。
  王怡 还是 王书亚 ? 还是 这两个名字是一个人?
  我在一本王书亚著的书上看到过这篇影评啊,内容都一样...
  真可谓是为党喉舌的好文!
  同意楼主一个观点,思想只是人类在本能驱使下的低级行为,没有什么高贵可言
  
  但其他的,你想太多了,人民永远只关注自己普通的生活
  詹姆士一世的娘不是血腥玛丽,碰巧一个时代,都叫玛丽而已
  真正的希望是没有火药味。真正的英雄永远是丁道尔、柯克和那些天路客们。
  你把希望寄托于没有监督的权利者的良心发现。go ahead.你不如希望继任太子是佛祖转世。那样更有希望。更有盼头。
  
  
  楼主历史很好。。
  第一句话就让我有疑问?什么是恐怖主义?
  实在无法认同作者的观点
  最怕就是没良心的文人。
  洋洋洒洒的文章让人云里雾里辨不清是非,举个粗俗的例子吧(仅仅是假设啊)。
  你——一柔弱女子,被我——彪形大汉秘密囚禁于密室,由于力量悬殊你被随时随意蹂躏摧残。
  这他妈和人民与暴政的关系是何其相似啊。
  你将如何作为?
  
  没有物理上的反抗,我虔诚的相信我们还活在封建时代
  The Fawkes story continued to be celebrated in poetry. The Latin verse In Quintum Novembris was written c. 1626. John Milton’s Satan in book six of Paradise Lost was inspired by Fawkes—the Devil invents gunpowder to try to match God's thunderbolts. Post-Reformation and anti–Catholic literature often personified Fawkes as the Devil in this way. From Puritan polemics to popular literature, all sought to associate Fawkes with the demonic. However, his reputation has since undergone a rehabilitation, and today he is often toasted as, &The last man to enter Parliament with honourable intentions.&
  完全不同意
  
  除了暴力 还能指望什么东西改变这个腐朽的国家
  我是来测试能不能回复滴
  我是冲着女猪脚看的
  
  没想到。。
  不要革命,革命是对上帝的叛乱,面对暴政和专制体制,我们绝对不能做物理式的反抗,否则就是盲目的性冲动,是用乌托邦代替乌托邦,是下半身的革命,而革命对作者来说,只要混入了火药,就是将激情交给另外一种激情,革命就与恐怖主义无异.
  
  作者是这个意思吧.
  
  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期待统治阶级自发的擦亮眼睛,给人民民主和自由吗?
  
  没有革命,美利坚合众国只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没有革命,乐观的讲,我国还在奴隶制吧.
  摈弃暴力的革命,面对一个烂透了心的zf,有时候就成了没有鸡鸡的男人,是太监们的徒劳努力,类似于五四运动前夕,大家去当刘和珍吧.
  如果人民统统患有暴力上的无能,我们的未来,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五月三十六日前一天(请原谅我为了绕过屏蔽).
  
  作者那许多对电影的误读,仁者见仁吧,至于作者揣测出的沃卓斯基兄弟的初衷,不想再讨论了,另外这不是一部原创电影,是一部漫画改编作品.
  
  引经据典的理性外表下,文章阐述出的政治观点实在是令人愤怒,您是党...员吧.
  居然这么多人由衷的赞成这种可耻的观点,真遗憾.
  
  很想骂几句过下瘾,但让我们用作者的写作方式结束.
  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约翰·亚当斯曾写道:“战争开始之前革命就已经带来了影响,并且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要重温一下,现在活得太憋屈!
  纯围观。
  写的好源自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来支持一下王怡
   19:45:54 风油精   腰部以下的叛逆也是人的叛逆
     腰部以下的部分构成了人的一半,腰部以下的叛逆也是人自身需要的叛逆。
     一直比较赞同人性有神性与兽性两部分组成的观点,赞成说当人们由神性于心灵中塑造起一座座巍峨的宫殿时,兽性也将在心灵中永远拥有着自己世袭的封地。兽性,我更喜欢说成是原始性,本亦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许会在人的心灵中占有越来越少的部分,可是却决不可根除,且这不可根除的原始性并不可简单的看成是贬义性质的,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无关价值的存在。
     我们都希望和平的完成对世界及心灵的塑造甚至革命,可是事实有时却并不允许。在影片中的时代,人们的信仰是被强力操控的,神性的升华已被扼住瓶颈,不藉由原始性的回溯,如何才能在极端的暴力(肉体和精神上的)统治中完成革命?原始性的回溯或许会被视为一种堕落,可堕落未尝不是另一种升华?当人们要藉由兽性,借助暴力时,除了嗜血的渴求、除了疯狂,是否也会是因为人性在被压抑到了极致时的一种求生的、本能的最后的反抗?诚然,这种反抗伴随着的是破坏,可是在破坏中是一个人最后的尊严。单就力量来说,兽性比神性或许更具有力量。世间无法缺少含笑的菩萨,但也不能缺少怒目的金刚。或许人们不借助暴力也能推翻那种统治,可是却无疑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将有多少人的尊严和生命会被践踏?想必会多于一场暴力的革命吧?那么如此说来,我们将是否选择于上半身觉醒前便借由下半身叛逆?
     当然,下半身的叛逆伴随着太多的无节制,甚至会演变成宣泄性的暴乱。以马尔库塞为精神导师掀起的那场学生运动不就是如此吗?到最后多少人不是借着“乌托邦”之名进行着自己私欲的宣泄?人的尊严于此处被践踏、羞辱。可是,《v字仇杀队》中的“革命”却并没有完全演变成这样的(虽然我们看到有人借v之名而打劫),伊薇完成了v交给的任务,可她却并非完全秉承着v的意志。虽然是同样的纸条给两人以醒悟,可是v重生于火中,代表着的是仇恨,伊薇却重生于雨水中,代表的是爱,而“上帝在雨水之中”。以v的身手和头脑本可以有除了“以身试弹”之外的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可他还是选择了自我的毁灭,难道这种毁灭竟会毫无意义与意指?在烈火中将自己与丑恶燃尽,于焦土之上,或许将伴随着雨水迎来世界的重生?荒芜令人绝望,但正因绝望我们才充满了希望。
     或许,下半身的叛逆也是人们十分需要的叛逆。
  
  
  -----------------------------------------------------------------------------
  我喜欢这个评论
  最终v也觉得应该把决定交给他人 所以薇才留在那里
    v也觉得自己是错了 这错就是不能替他人做决定
  
  
剧情 / 动作 / 科幻
詹姆斯·麦克特格
娜塔莉·波特曼 / 雨果·维文 / 鲁珀特·格雷夫斯 / 斯蒂芬·瑞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没想到 作文6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