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大泽乡起义 收而攻靳翻译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附答案)
&《陈涉世家》
一、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
,全书共&&&&
篇。分为&&&&
&五部分,鲁迅称其为“&&&&&&&&&&&&&&&&&&&&&&&&&&&
家。&&&&&&&&&&&&&&&&&&&&&&&&&&&&&&&&
&二、解释重点词语
1、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苟富贵&&&&
2、適戍&&&&&&&&&&&
屯大泽乡&&&&&&&&&
皆次当行&&&&&&&&&&&&&&
度已失期&&&&
亡亦死&&&&&
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
楚人怜之&&&&&&
今诚以吾众
为天下唱&&&&&&&&&&&&&
&&&&卜者知其指意&&&&
足下事皆成&&&&&&&&
威众&&&&&&&
丹书帛曰&&&&&&&&&
陈胜王&&&&&&&
所罾鱼腹&&&&&&
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
间令&&&&&&&&&&&&&&
之次所旁丛祠中&&&&
3、素爱人&&&&&
广故数言欲亡&&&&&&
&令辱之&&&&&&
陈胜佐之&&&&&
召令徒属&&&&
公等&&&&&&&&
藉第令毋斩&&&&
宁有种乎&&&
为坛而盟&&&&
&徇蕲以东&&&&
比至陈&&&&&&&&&&&
豪杰&&&&&&&&&&&
身被坚执锐&&&&&&
&&&&&&&&刑其长吏&
& 三、翻译重点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5、天下苦秦久矣。
&&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8、此教我先威众耳。
&& 9、 固以怪之矣。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1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6、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7、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 18、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 四、关键问题
&& 1、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陈涉为起义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3、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4、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5、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五、阅读理解
(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 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置人所罾鱼腹中&&&&&&&&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二)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9一12题(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拳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锰、郝、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比:&&&
10.(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
忿恚尉,令辱之&&&&&&&&&&&&&&&&&&&&&
②&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④&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生,亦我所欲也&&&&&&&&&&&&&&&&&&&&&&&&&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2.(2分)陈胜的一番话为什么会使“徒属“‘敬受命”?
16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兵徇蕲以东
&(2)将军身被(&&&&&&&
&(3)功宜(&&&&&&&
&(4)诸郡县苦(&&&&&&&&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18 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唐雎不辱使命》
一、整理文学常识
二、解释重点词语
1、不辱使命&&&&
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
&因使唐雎使于秦
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非若是也&&&
虽千里不敢易&&&&
岂直五百里哉
3、怫然怒&&&&&&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以头抢地耳
庸夫之怒&&&&&&&&
非士之怒&&&&&&&
&仓鹰休祲&
&&&&&&若士必怒&&&&&&
&& 4、色挠
&&&&&&&谢之&&&&&
寡人谕矣&&&&&&
徒以有先生也
三、翻译重点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四、关键问题
& 1、 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 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 3、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 4、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5、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五、阅读理解&
(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谢之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二)【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8.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之闻,起于鲁
9.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隆中对》-----陈寿
&& 一、词语解释
1、亮躬耕陇亩&&&&&
&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
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 谓为信然
2、屯新野&&&&&
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
君与俱来&&&
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
宜枉驾顾之
3、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
&因屏人曰&&&&&&&&&&&&&&&&&
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
遂用猖獗&&&&&&&&&&&&&
然志犹未已止
&& 君谓计将安出
4、自董卓已来&&&&&&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
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帝室之胄&&&
&总揽英雄&&&&
因之以成帝业&&
&若跨有荆益&&&&
命一上将将荆州&&&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5、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愿君勿复言
&& 二、翻译重点句子
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 孤不度德量力&&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三、 关键问题
&&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 四、阅读理解&
& (一)隆中对(节选)  
[p]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p]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9.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1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11.“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二)隆中对(节选)(9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7.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 &&& )(2分)
(A)利尽南海 (物资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
(国都)&&&&&&
此用武之国 (地方)
(C)贤能为之用
(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18.句子翻译(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9.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①曹操:
▲ &&&&&&&&&&&&&&&&&&&&&&
②孙权:&&& ▲ 
③荆州、益州:▲ &&&&&&&&&&&&&&
&&&④诸戎、夷越:&&
&《出师表》------诸葛亮
&一、表,&&&&&&&&&&&&&&&&&&&&
。陆游称赞本文“&&&&&&&&&&&&&&&&&&&&&&&&&&&&&&&&&&
二、解释重点词语
1、崩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殊遇&&&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2、 陟罚臧否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 4、
亲贤臣,远小人&&&&&&&&&&
痛恨于桓灵也
5、躬耕&&&
&&&猥自枉屈&&&&&&&&&
&卑鄙:&&&&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
二十有一&&
6、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7、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
& 三、句子翻译
&&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4、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四、 关键问题
&& 1、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 2、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出师表》,完成10 一14 题。(16 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若嗣子可辅(&&&&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 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
(三)【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①引喻失义&&&&&&&
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
(四)(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给馈饷,不绝粮道(&&&&&&&&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当世之事&&&
决胜于千里之外&&&
未知其二&&&&
④& 可计日而待也。
百万之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彰其咎&&&&&&&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10、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1)&&&&&&&&&&&&&&&&&&
(2)&&&&&&&&&&&&&&&&
1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
《陈涉世家》
三、翻译重点句子
& 1、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 3、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 5、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 7、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 8、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 9、固以怪之矣。 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 10、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 12、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 13、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 14、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 15、,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 16、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 17、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 18、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9.B&& 10.A& 11.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二、9.(2分)佐:辅助,帮助&&&
10.(2分)④
11.(共4分)(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2.(2分)答案要点:他的话让士卒们明白已没有出路;给士卒们希望和信心
16 (1) 带领& (2)通“披”穿着&
(3)应当&&&&
(4) 被。。。。。所苦
17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
18 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唐雎不辱使命》
三、句子翻译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来交换。
&&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 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五、(一)17.①撞&&&&&&
②平民&&& ③道歉
18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9.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7.B&&
8.A&&& 9.B
《隆中对》&&
&& 二、翻译
&& 1、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 2、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 4、 孤不度德量力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 8、,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 9、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四、(一)8.C(2分)&
9.C(2分)& 10.B(2分)
11.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二)17 B &18 略19 此诚不可与争锋&
夺取、占领&&& 和、抚
&& 《出师表》
&& 三、句子翻译
&&&&&&&&&&&&&&&&&&&&&&&&&&&&&&&&&&&&&&&&
&&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 3、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 4、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 6、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 7、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五、(一)出师表
10.○1卑鄙: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
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二)1.解释加点词:(4分)
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 ④辅(辅助,协助)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个解释1分)
2.翻译句子:(4分) 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句2分)。
3.(②)(2分)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
(2)开放题。答案略。
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3分)
自己的观点1分;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1分;说理由较清楚,能自圆其说1分。
(三)1.(3分)(1)C(应为“治”)&
(2)①适宜,恰当;②正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4分)(1)(2分)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2)(2分)(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2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3分)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
(四)7、(2分)①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断绝& 阻绝&&
(每个1分)&& 8、(2分)C
6、(4分)(1)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2)这就是他被我击败的原因。(每句2分&
每点0.5分)
7、(2分)计日而待&&
不求闻达&&
三顾茅庐&& 运筹帷幄(答出一个给1分)
8、(3分)强调了善于使用人才(亲贤)的巨大作用。(1分)紧扣文章内容谈看法(2分)
如:刘邦论楚亡汉兴,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体现了他得人才得天下的精髓思想。那么今天,我们企业的各级领导则更应学学古人,胜于先贤,要具备爱才之心,识才之智,荐才之德,容才之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兴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泽乡起义的领袖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