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装板链慢速运行时,青春期会出现的现象爬行现象,应怎么调整呢’

总装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整车装配板链线、零件输送悬挂线控制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整车装配板链线、零件输送悬挂线控制方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和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感受什么是直线运动和什么是曲线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通过体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说明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如图3.1-1:河水在流动,花儿在开放,行星在运动.      图3.1-1  【例1】
如图3.1-2a所示,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3.1-2b所示.    图3.1-2  比较图3.1-2a、b,请找一找.
号小孩做了机械运动.你判断的根据是
.  思路与技巧
以图中路灯、草丛为标准,对比图a、b中发现1号、2号小孩与标准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他们做了机械运动.  答案
1号和2号小孩相对于路灯、草丛的位置改变了.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如图3.1-3,汽车相对于路边的花草和标志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里的"花草"和"标志物"就是参照物.    图3.1-3  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的汽车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若研究人在汽车上的运动情况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这样研究起来比较简单,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2)既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又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因为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例2】
(新疆省中考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敏捷地将它抓住如图3.1-4,令他吃惊的是,抓住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飞行员之所以能抓住子弹,是因为(
)    图3.1-4  A.子弹相对于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  B.子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子弹的运动方向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  思路与技巧
飞行员能抓住子弹,说明子弹相对飞行员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即子弹相对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  答案
A.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的运动描述就有可能不同.如图3.1-5以司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站着的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     图3.1-5  【例3】
如图3.1-6,究竟谁在动呢?请说说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图3.1-6  思路与技巧
由图中情景可以推测两列静止火车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我坐的火车"相对地面静止,而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运动;可能是"我坐的火车"相对地面运动,而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静止;可能是两火车同向,但速度不一样;也可能是两列火车反向运动.因此判断时,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再比较研究的火车相对参照物位置的变化确定其运动状态.  答案
可能都在运动;也可能一列火车运动而另一列火车静止.因为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4.如何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如果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了,则它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它是静止的.  说明
有多个参照物时,可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行思维迁移,逐个分析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各选定参照物的运动情况.  【例4】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如图3.1-7),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图3.1-7  思路与技巧
B车上的乘客以B车为参照物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而实际上站台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可判断站台上的人看到B车是向西运动的.A车上的乘客以A车为参照物看到B车向东运动,则可判定站台上的人看到A车也在向西运动,且比B车运动快.C车上的乘客以C车为参照物看到A车向西运动,则相对于站台(车有可能在向西运动,且比A车、B车运动慢;C车有可能静止没动;C车还有可能向东运动.  答案
站台上的人看到: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且比A车慢;C车有可能静止、有可能向东运动,有可能向西运动,但比A车、B车慢.  5.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图3.1-8.    图3.1-8    探究体验  提出问题 《西游记》中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如图3.1-9甲,其他电影、电视中有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以及飞行的"飞机"和奔驰的"火车"等镜头,这些镜头是怎样拍摄出来的呢?  猜想和假设
平时我们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中感觉路旁的树木在不断地后退,这是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孙悟空"腾云驾雾"等镜头可能是根据这个道理拍摄出来的吧!  制定计划
彩笔,足够长的硬纸板(2张)  收集证据  ①用彩笔在一张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  ②在宽卡片的左右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3.1-9乙所示.然后向左快速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图3.1-9  分析与结论
向左快速拉动窄纸片,如果以窄纸片上的背景作为参照物,公路上的小车在快速向
运动,这是运动和静止的
.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是以
为参照物.  探究点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运用科学知识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生活.  【例5】
小明看到升旗时旗杆上的旗子迎风飘扬,猜想在气球下面系一面旗子,当气球升到空中以后,如果刮起了风,气球下面的旗子也会飘起来吧!于是他动手做实验,发现旗子并不会飘扬起来,它仍然下垂,如图3.1-10.你能告诉小明其中的道理吗?    图 3.1-10  思路与技巧
随风飘动的气球和它周围的空气是相对静止的.在气球上感觉不到周围有风,系在气球下的旗子等于处在无风的环境里,所以不会飘扬起来.  答案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风为参照物旗子和气球是静止的.    聊天室  话题:"动中不动"--接力赛跑"交接棒"的秘诀  胖胖:在接力赛中有时会出现交接棒失误,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老师:利用我们所学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知识,在你的同伴快要到达时,你需要奔跑起来,且和你的同伴一样的快慢和方向,这样你和你的同伴是相对静止的(不动),交接棒就会像平常站着递东西一样平稳.  乐乐:老师,飞机空中加油也是和这一样的道理吗?  老师:是的.飞机空中加油时,一架加油机和一架轰炸机相靠拢,最后它们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调整至相同而相对静止时.如图3.1-11.    图3.1-11
空中加油    快乐套餐    1.(宜昌市中考题)日,"神舟" 5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航天人杨利伟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太阳
D.工作舱  2.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感到头晕,这主要是因为(
)  A.以独木桥为参照物了
B.以地面为参照物了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了
D.以自己为参照物了  3.(桂林市中考题)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只有甲车
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
D.甲、丙车  4.你有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吗?在高山顶上眺望远处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这就是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你通过右边的舷窗看到的应是图3.1-12中的哪一幅(
)    图3.1-12  5.请根据图3.1-13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图3.1-13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6.如图3.1-14所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  7."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图3.1-15).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
的物理知识所致.    图3.1-14  8.写出下表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运动
参照物
地球绕太阳公转
太阳东升西落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图3.1-15  9.(烟台市中考题)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运动状态可能是
。      10.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若能设计,请说明理由.            11.请设计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画面.            12.如图3.1-16所示,在两条平行的公路上分别有一辆卡车和一辆轿车.试根据前后两个时刻的情形,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要求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图3.1-16  13.在李汝珍的《镜花缘》中有一段描述,宝叔在外求学读书,宝叔的父亲去看他,宝叔向父亲询问家中可有怪事,他父亲说:"怪事倒也不多,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甚怪,把咱家院中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院外."(如图3.1-17),宝叔细想言道:"此风少见,确定甚怪."请你分析一下原因.  
  图 3.1-17
图 3.1-18  14.如图3.1-18接力赛交接棒时,怎样交接最理想?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15.爸爸在家里的跑步机上健身,小明饶有兴趣地在旁边观看,还拿了笔在硬纸板上涂写,说:"爸爸,我给你写生."过了一会儿,爸爸满头大汗地从跑步机上下来,并说"今天痛快,跑了2km."小明茫然地问:"我看你就在那里,并没有离开啊?怎么会跑了2km?"你说这问题怎么回答呢?              16.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气流对飞机的阻力和升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取得气流与飞机飞行之间联系的数据,本应驾飞机飞行,进行实验.但是这样做既危险又浪费.于是人们把飞机悬吊在大型管道--风洞中不动,然后让空气从风洞中向后高速流去,以此代替在高空的飞机(如图13.1-19).这种试验方法,大大方便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大大促进了飞机制造工业的发展.  (1)研制风洞中的飞机利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2)你还能举一个与此相类似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吗?    图3.1-19
模拟风洞中的飞机参考答案    [探究体验]
右;相对性;白云和山河湖泊  [快乐套餐]
6.月亮;白云  7.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运动
参照物
地球绕太阳公转
太阳
太阳东升西落
地面
"小小竹排江中游"
青山
"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
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向后退"
车子
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地球
  9.静止;向北运动;向南运动 但速度小于列车的速度  10.可以设计一辆与高速列车A相类似的列车B,在列车进站前,乘客先乘上列车B,当列车A进站时,令列车B加速到与列车A的快慢相同,并与列车A并排向同一方向前进,保持A、B相对静止,待乘客上、下完后,B车减速行驶最后停在站上,A车则继续高速前进  11.略  12.图甲中不能判断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因为没有参照物,无法判断卡车和轿车的运动情况
图乙中卡车是运动的,轿车是静止的,这是以路边的标志物为参照物  13.略  14.交接棒时,只有两人的速度相同两人相对静止,交接棒好像在静止中进行,棒不易从手中落下,同时接棒人又是有一定的起始速度,可迎得较好的比赛成绩  15.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小明的说法中选择的参照物是房间(或房间里其他物体);小明的爸爸的说法中选择的参照物是跑步机上的跑步带
  16.(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电影中拍摄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速度(velocity)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3)公式:v=,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4)单位: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符号为km/h或 km·h-1 1m/s=3.6 km/h.  【例1】
火车的速度是72 km/h,小汽车的速度是30m/s,自行车的速度是600m/min,比较它们的速度哪个大?  思路与技巧
当物体的速度单位不相同时,要比较它们的速度快慢,首先必须进行单位换算、统一,本题将三者的单位统一为m/s来进行比较.也可将单位统一为km/h进行比较.  火车的速度为v1=72 km/h=72×=20m/s,  小汽车的速度为v2=30m/s,  自行车的速度为v3= 600m/min=600×=10m/s.  答案
v2>v1>v3,即小汽车的速度最大.  2.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 (1)某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样的.在公式v=中,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因此无论s和t如何变化,v与s(或t)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系.若在比较两个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我们可以说:"在t相等的情况下,s越大,v就越大;在s相等的情况下,t越小,v就越大."这时,应注意前面交待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2)用图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例如: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图3.2-1甲是它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此可见,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3.2-1乙是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时间(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    图3.2-1  【例2】
图3.2-2是小车运动的情景,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可得结论是
    图 3.2-2  思路与技巧
小车在0~200 m之间,用时10 s;在200 m~400m之间,用时10s;在400~600m之间用时10s,由v=可知,小车在这三段路程中运动的速度相等,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3】
如图3.2-3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   信息三:
等等.    图3.2-3  思路与技巧
这是一道有关图像的开放题.由图可知骑自行车的人和跑步的人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自行车的速度v===13.3m/s,跑步的人速度为v===8m/s.还可知道骑自行车的人和跑步的人行驶的路程为200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5s和 25s.  答案
信息二:骑自行车的人速度大;信息三:骑自行车的人15s内运动了200m;信息四:跑步的人25s内运动了200m;信息五:图像中斜线越陡,速度越大.  3.利用公式v=进行计算  由速度公式v=,变形得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s=vt,t=.  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的问题:  (1)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如s代表路程,t代表时间,v代表速度.多个对象相同的物理量字母符号右下角加标号进行区别,如t1、t2等;  (2)理清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题方法,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解答;  (3)计算时要注意将单位统一,单位也要参与运算,有时可以通过单位的运算迅速发现解题中的错误;  (4)对较复杂的物理过程,一般可通过画示意图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并列关系式进行求解.  【例4】
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如图 3.2-4,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时 108s.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图3.2-4  思路与技巧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是指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此时火车通过的路程包括隧道长和火车长.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是指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此时火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减去火车长.  答案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s1= m=2160m所需的时间t1=108 s  火车运行的速度v===20m/S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时通过的路程  s2=m=1440m  由v=,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t2===72s.  说明
第二问还可以有下列解法:  由于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v==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t2===72s.  【例5】
请你根据图3.2-5所示两车及车速表的指示,完成下列过程.  (1)提出问题
;  (2)补充条件
;  (3)结果(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    图3.2-5  思路与技巧
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开放性试题,应围绕两物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提出问题.但在速度、时间、路程三个因素中,必须知道两个才能计算出另一个.因题中两车的速度已经给出,所以只要在时间或距离间任意补充一个条件均可以.  答案
(1)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2)两地距离15km  (3)相遇时间t===0.1h.    探究体验  利用路程-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第一天  (热情高涨地开始锻炼)小马以 170m/min的速度匀速直线地跑步.用路程一时间图像描绘出小马跑步的情况.如图3.2-6,图像斜线上的每一点,速度值都相等.    图3.2-6  第二天  (休息了一会儿)小马仍以 170m/min的速度匀速跑步,但在跑到850m处时,停下来休息了3min后,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跑,如图3.2-7图像中外水平线表明,在休息时路程没有变化.    图3.1-7
图3.2-8  第三天  (慢了下来)像第一天一样,小马以匀速跑步,但速度降为100m/min.如图3.2-8图像上斜线就与第一天不同了,运动的速度越大,斜线就越陡.  探究点拨
图像表示一个量(如路程)随另一个量(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如从三个图像中能分析出小马三天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速度的大小情况.    聊天室  话题:怎样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胖胖:老师,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  老师: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距离的长短",如 3.2-9甲图;二是"通过相同距离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如3.2-9乙图,"速度"就是采用了前一种方法来定义的。那么,用后一种方法能定义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吗?当然可以,不妨试一试,我们就将这个物理量叫做"快慢".依照速度的定义。"快慢"等于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单位是"s/m".例如:人步行1s通过的路程约为 1.1m,则人的"快慢"就是=0.9s/m;自行车1s行驶5m,则自行车的"快慢"就是=0.2m/s.显然,这样定义的"快慢",它的数值越大,反而表示运动得越慢,与我们的思维习惯不一致.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更方便.    图 3.2-9    快乐套餐    1.图3.2-10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图 3.2-10  2.一摄录机每秒可摄照片25幅,图 3.2-11是踢球时所拍得的一段影片.踢球动作所需的时间是(
)    动作结束  图3.2-11  A.0.04s×2=0.08s
B.0.04s×3=0.12s  C.0.04s×4=0.16s
D.0.04 s×5=0.20 s  3.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4.一列长为L的队伍在匀速前进,一通讯员从队尾将一封信送给队首的军官并立即返回队尾,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在整个过程中队伍前进了3L,根据上述条件可求出(
)  A.通讯员走的路程
B.通讯员的速度  C.队伍的速度
D.通讯员用的时间  5.图3.2-12中表示的是某物的运动情况,从图中可知物体在运动中曾停止过 (
)    图3.2-12  A.2 min
D.0min  6.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100m/s.(1)身长30m的鲸,尾巴被鲨鱼咬了一口,大约要经过
s时间能感受到被咬;(2)一个1.8m的成年人大约经过
s时间能感觉到脚上被蚊子叮了一口.  7.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3.2-13所示.由此可判断:甲做
运动,乙做
m/s,v乙=
m/s,在10min内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    图3.2-13  8.(荆州市中考题)"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门是常开的,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有大约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分析如图3.2-14所示小球运动的频闪照片,就可知道它的运动速度大小.请你用尺量一量,再算一算,它的运动速度最接近
m/s.    图3.2-14  9.一辆汽车行驶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如图3.2-15a所示的位置.汽车由图3.2-15b中所示的位置A处行驶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    图3.2-15  10.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传到地面上的其他地区,这样就实现了卫星电视转播.在调试过程中,电视台本身也需要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并和演播室用电缆传来的信号进行比较.这时发现,卫星传来的画面上,人物动作的变化总比电缆传来的画面上相应的变化发生得晚一些.  (1)解释产生这种时间延迟的原因;  (2)已知通信卫星离电视台的距离大约是36000km.无线电信号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估算画面延迟的时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1.一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表示行驶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试画出该列车的s-t图像,并求出该列车的运行速度.s/m
0
150
300
450
600
750
t/s
0
5
10
15
20
25
        12.小张用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做计时工具测定大李百米赛跑的速度(如图3.2-16).首先,小张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如下表,然后他站在起跑位置指挥大李起跑,大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当看到终点发出信号时停止计数,此时数出脉搏跳动次数为13次.    图3.2-16测量次数
时间/s
脉搏跳动次数/次
1
30
32
2
60
62
3
90
92
4
120
124
合时
脉搏跳动规律
次/s
  请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小李百米赛跑的速度.          13.(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图3.2-17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磨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 3.2-17  甲图表明:
;  乙图表明:
.      14.如图3.2-18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3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回答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要求两种解法,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图3.2-18  方法一:  方法二:  15.甲、乙两地相距 90km,A车以30km/h的速度从甲地开出,向乙地匀速前进,同时B车以60km/h的速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匀速前进.在两车匀速开出的同时,一只小鸟从甲地出发,以60 km/h的速度向乙地匀速飞行,当它遇到 B车后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反向飞行,遇到A车后再次反向飞行,如此反复,直至两车相遇时,小鸟一共飞行了多少路程?  这是一个三个物体同时匀速运动的问题.小鸟在两辆车之间往返飞行,且两车也在靠近.如果将小鸟每次来回通过的路程依次求出再相加,这样计算不仅繁琐,而且没有尽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16.阅读材料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从国际空间站回到地球家园的三名宇航员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联盟号"飞船返回到地球要走12步,所花的时间是4h 40min,12步中哪一步失算都可能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式的悲剧.这12步是这样走的:第一步是北京时间5月 4日清晨6点47分,三名宇航员为脱离空间站做准备;第二步是飞船与空间站接口连接的挂钩和挺锁开始打开;第三步是飞船与空间站脱离,脱离的速度是 0.1m/s;第四步是脱离点火,当飞船离空间站 20m的时候,飞船的发动机开始点火,点火时间持续15s;第五步是当飞船离空间站19 km的时候,飞船的发动机再度点火,持续时间4min 21s,从而脱离原来的太空轨道;第六步是飞船的各飞行舱开始脱离;第七步是飞船在脱轨31min的时候进入地球大气层;第八步是发出降落伞打开指令,使得飞船的下落速度从230 m/s减小到80 m/s;第九步是主降落伞打开,使得飞船下落速度进一步减小到7m/s;第十步是垂直降落;第十一步是飞船着陆前2s,六台发动机同时点火燃烧,使飞船从离地约6m的高度再次减速下落到地面;第十二步是平安落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飞船与空间站脱离到飞船的发动机第一次开始点火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秒?  (2)飞船着陆前2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参考答案  [快乐套餐]
5B(点拨:图像中距离不变所经历的时间由2min到6min,即静止时间4min)  6.0.3;0.018  7.匀速直线;匀速直线;5;2;3km;1.2km
  8.11.5m/s   9.A处到B处的路程为80km,汽车的速度为100k/h=m/s. 从A处到B处所需时间t===0.8h
  10.(1)无线电信号在电视台与卫星之间的传播要花一定时间
(2)t===0.24s
  11.v===30m/s,图像略  12.7.9m/s  13.(1)相同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快些
(2)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快些  14.方法一:解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知野兔跑到树洞口所需时间为t1===5s,秃鹰飞到树洞口所需时间为t2===6s,t2>t1,即秃鹰飞到树洞口的时间大于野兔跑到树洞口所用时间,所以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方法二:解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知野兔跑到树洞所需时间为t1===5s,在这段时间内秃鹰飞行的距离是s2=v2t1=30 m/s×5s=150 m,s2= 150m<(130+50)m,即这段时间内秃鹰飞行的距离小于180m,所以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15.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经历时间t===1h,则小鸟飞行的时间t=1h,小鸟行驶的路程为s=vt=60km/h×1h=60 km  16.(1)t1===200s
(2)v2===3m/s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会实际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  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说明
(1)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  (2)通常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要和路程段或时间段相对应,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才有意义;  (3)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即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例1】
某同学从家走到学校,先以1m/s的速度行走了500m后,再以1.5m/s的速度走完剩下的500m.求这位同学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思路与技巧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应等于总路程除以该同学通过总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因此,根据题意可得:  前500m所用时间为
t1===500s  后500m所用时间为
t2==≈500s  通过1000 m的总时间为 t=t1+t2=833.3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m/s  答案
略.  说明
有同学在解本题时这样做:===1.25m/s  这种解法求的是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本题所要求的平均速度,所以是错误的.  2.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如:摩托车行驶时速度计上显示的是汽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区别: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2)联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例2】
1991年,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造了当时100m跑的世界纪录(如图3.3-1),下表记录了他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距离/m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7.30
8.13
9.00
9.86
  (1)刘易斯在这10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2)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求出它的速度?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求出它前50m,后50m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图3.3-1  思路与技巧
(1)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刘易斯在0→10.0m、l0.0→20.0m、20.0→30.0m......十段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88s、1.08s、0.92s......根据v=可以判断,刘易斯在100m运动过程中速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1)刘易斯在前50m路程中所用的时间为5.61s,后50m路程中所用的时间为4.25 s  前 50 m的平均速度为===8.91m/s  后50m的平均速度为
===11.8m/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0.1m/s.  答案
(1)刘易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刘易斯在前50m、后50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91m/s、11.8m/s、10.1m/s.  【例 3】
图3.3-2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    图3.3-2  (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会,在什么时刻?  (2)小球A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小球B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  (3)小球A和B曾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内?  (4)分别求出小球A和小球B在从第3s到第7s跟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思路与技巧
由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可看出;小球B每间隔1s运动的路程都是0.8m,即小球B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8m/s.小球A从第1s到第2s时间间隔内运动了0.4m,即平均速度为0.4m/s,从第2s到第3s时间间隔内平均速度为0.6m/s,第3s到第四4s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为0.8m/s......在第5s时,A球追上了B球,然后超越B球.  答案
(1)第5s以后A球超越B球  (2)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快;B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球在第3s到第4s内的平均速度和B球相同  (4)从第3s到第7s时间间隔内:vA===1.1m/s,vB=0.8m/s.    探究体验  提出问题
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降(如图3.3-3).他想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和一天来浪费的水量.  制定计划
秒表、卷尺  收集证据 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图3.3-3  实验与论证
①写出用上述测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表达式
;  ②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③若每滴水质量是0.25 g,则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
.  探究点拨
上述探究活动中的方法在今后的探究体验中还会用到,其计时起点为第一滴水刚刚落地时,以后是依次计数"2、3、......",故在计算时次数为n-1.本案例还用到累积的思想,n-1次水滴积累时间为t,故一次时间为
.  【例 4】
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 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1和T32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分;  (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列车T31和T32估计在
时刻,在离开北京
km处相遇.T31
车次
T32
北京↓杭州
自北京起公里
站名
杭州↓北京
特快
特快
15:50
0
北京
--13:20
20:2129
497
济南
418:33
1:1624
979
蚌埠
543:46
5:4553
1458
上海西
2423:16
7:30--
1664
杭州
21:40
    思路与技巧
(1)T31北京至杭州特快发车时间为 15:50,到站时间为 7:30.T32杭州至北京特快发车时间为 21:40,到站时间为13:20.时刻表是以 24小时制表示,故全程运行时间为:15:50-24:00共8 h
10min,24:00~7:30共7h
30min,累计15h
40min;  (2)T31在 20:21到达济南站,20:29从济南站出发,停车8min.同样的在蚌埠站和上海西站都是停车8min,故共停车24min.有效运行时间:15h
40min-24min=15h 16min,全程平均速度=== 109km/h;  (3)由表知:T31和T32在时间和空间上能满足在蚌埠和上海西站之间某处相遇.  设T31从蚌埠开出 t小时两车相遇,则T31从蚌埠到相遇处走的路程为s1=vt=109t(蚌埠到上海西站之间两车都未停靠,速度为109km/h).  T32在T31开出蚌埠站时,已从上海西站开出一段时间:23:24~1:24,共2h.T31和"T32相遇时,T32从上海西站开出时间为:t2=(2+t),所走的路程s2=vt2=109(2+t).  蚌埠到上海西站的距离479=s1+s2,  即479=109t+109(t+2) 解得 t=1h
12min,即在 2:36时刻相遇.  相遇处离北京:s=979km+s1=979+109×1.2km=1 109.8km.  答案 (1)15h
(3)2:26
1109.8.    聊天室  话题:龟兔赛跑  老师:胖胖,给你讲一个故事.龟兔赛跑,由于兔子轻敌败给了乌龟(如图3.3-4).回家以后细细回想失败的原因.它记得,在它跑到全程的处,回头一看,乌龟还落在老远慢慢地爬着,于是它打了一个盹儿,等它醒来的时候,发现乌龟离终点只有路程了.但是它想,它跑的速度是乌龟的8倍,它相信还是能追上的.结果却并没有追上,让乌龟得了冠军,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它确实追不上了?胖胖仔细地想了一下.  胖胖:兔子打了一个盹醒来的时候,乌龟离终点只有路程.乌龟爬到终点所用的时间为t乌====.兔子此时只跑到全程处,兔子跑到终点所用的时间t兔===.因此兔子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长,追不上乌龟.     图3.3-4    快乐套餐    1.从武昌到北京西站,快车K38次约需12 h,而直快546次约需 16 h,这是因为(
)  A.546次车的所走路程比38次的所走路程远  B.38次车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比546次的速度快  C.通过任何相同地段,38次一定比546次开得快  D.546次沿途停靠站较多,耽误很多时间,使其平均速度比38次小  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3.一个大木箱漂浮在河面上,随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若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等,那么,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时(
)  A.上游小船先捞到木箱
B.下游小船先捞到木箱  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
D.无法判断哪条船先到达木箱  4.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 110km/h.图3.3-5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 s时车速为
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第4s时刻,小汽车瞬间速度为
km/h.  5.看一看,图3.3-6是天鹅飞行的情景,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图3.3-5    图3.3-6  6.为了维护高架道路的交通安全,内环线高架快车道上车辆限速为80 km/h.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3.3-7所示,已知相邻路灯的间距为30m,从照片上分析,
车在超速行驶(选填"A"、"B"或"C"人其车速为
km/h.    图3.3-7  7.寓言《龟兔赛跑》中兔子失败后,兔子总结了失败的原因.第二次比赛时,龟兔从同一地点跑出,兔子最先到达终点,在这一过程中
的平均速度大.第三次比赛又开始了,它们又从同一地点出发,在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在水中乌龟背着兔子,最终同时到达终点,在这一过程中乌龟相对兔子的速度是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8.美国在2004年3月底成功试飞了X-43A极速无人驾驶飞机,创造了飞机速度新的世界记录.它最快时,达到了7倍音速,即
m/s,等于
km/h.美国打算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空军,能够利用新式飞机,在2小时内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打击.为了达到目的,这种飞机的速度起码要达到
km/h(地球半径约6300km,最远航程大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9.举世瞩目的上海浦东高速磁悬浮铁路,经过近两年建设已竣工通车.这条磁悬浮铁路正线全长30 km,将上海市区与东海之滨的浦东国际机场连接起来,单向运行时间约8min.运行时,磁悬浮列车与轨道间约有10mm的间隙,这就是浮起的高度.除启动加速和减速停车两个阶段外,列车大部分时间运行速度约为300km/h,从启动到最高设计速度430 km/h的时间只要 20多秒.根据以上的数据,计算出磁悬浮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和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    图3.3-8
上海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正在运行      10.甲乙两地间的公路全长120km,公路最高限速为60 km/h.某司机一天下午2:00从甲地出发,当天下午4:00到达乙地.途中被自动测速计记录到超速违章一次.司机申辩,他用了两小时走完全程,时速恰好是60km/h,并没有超速违章.你认为司机的话有道理吗?  11.(山东淄博市中考题)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T31


T32
北京→杭州
自北京起公里
站名
杭州→北京
特快
特快
15:50
0
北京
--13:20
20:2120:29
497
济南
8:418:33
1:1624
979
蚌埠
3:543:46
5:455:53
1458
上海西
23:2423:16
7:30--
1664
杭州
21: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1和T32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min;  (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列车T31和 T32估计在时刻
在离开北京
km处相遇.     12.(太原市中考题)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起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起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卡车做
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
;  (3)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式是v=
;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他们
是相同的.  13.某高速公路规定小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20km/h.执勤的交通警察截住了一辆正在超速行驶的小汽车,"您的车速超过了120 km每小时的限制......"内勤交警对司机敬礼道.还没等司机回答,一名车内的小朋友抢着答道:"我们只开了几分钟,既不够1h,更不到120km......"假如你当时在场,应该怎样向这位小朋友解释呢?            14.火车、飞机、赛车正式启动或制动过程中的运动通常是变速直线运动.人们设法测得了它们在启动或制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列各表所示:  表1:火车在启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火车启动时开始计时)时间(s)
0
5
10
15
20
25
速度(m/s)
0
1
2
3
4
5
  表2:飞机在启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从飞机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时间(s)
0
5
10
15
20
25
速度(m/s)
10
25
40
55
70
85
  表 3:赛车在制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赛车制动时开始计时)时间(s)
0
5
10
15
20
25
速度(m/s)
25
20
15
10
5
0
  请你认真分析和比较上述表格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完成下列要求:  火车在启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
;飞机在启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
;赛车在制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
.      15.阅读材料  反正差10 m......  小明和大李比赛用60m短跑.小明跑得快,跑完60m,到达终点的时候,大李才跑了50m.  小明说:"我们再跑一次.这次你落后了10m,下次我的起跑线后退10m.我们还按这回的速度跑,我多跑10m,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    图 3.3-9  大李却说:"哦,你既然要让我10m,你也不用后退,把我的起跑向前移10m,我少跑10m就得了."小明说:"嗨,反正是差10m,我多跑10m,你少跑10m还不是一回事?"(如图3.3-9)  大家想,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参考答案    [探究体验]
=;=≈2.18m/s;一昼夜浪费水量为m=×(20-1)×0.25kg=47.172kg  一次滴水时间  [快乐套餐]
3.C  4.30;增加;30  5.天鹅在做变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6.C;108   7.兔子;0;时常总结失败的原因,应注意养成团结性作的好品行  8.;989  19.磁悬浮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25,以最大速度行驶的路程s=vt=430km/h×h=57.3km  10.司机的话没有道理.他所说到的速度是指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而自动测速计反映的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某时的瞬时速度,这位司机误把平均速度等同瞬时速度  11.(1)15;40
(3)2:35;140.6  12.(1)匀速直线
(2)电车的速度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3)v=0.5t+5
(点拨:设速度时间关系式为v=at+b,将相应的速度、时间代入,求出a=0.5
(4)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13.高速公路规定小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20km/h指的是各时刻或各点的速度不得超过120km/h,它是汽车在极短时间内的速度即瞬时速度.该汽车在短时间内超速,故它违章了
  14.v=t;v=10+3t
v=25-t  15.小明速度 v1=,大李速度v2=,小明后退10m所花时间:t1==t,大李60m所花时间t2==t,t1<t2小明先到.大李前移10m所花时间t==t等于小明跑60m所用时间,两人一起做.故小明后退10m和大李前移10m赛跑不一样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  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图3.4-1  (2)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电子秒表使用的是纽扣式电池,机械秒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秒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机械秒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  (3)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4)秒表读数的方法  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  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例1】
小明和同学有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
;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即t1),如图3.4-2;  (3)
;  (4)用公式=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2=
;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
.    图3.4-2  请帮助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表格,并填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思路与技巧
利用=,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的长度,以及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余长度,即可算出平均速度.然后又可根据t=算出剩余蚊香燃烧的时间.  答案
(1)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长度为l  (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1  (4)=  (5)能
t2=t1  (6)能
n=或n=  实验表格: 项目
蚊香总长度l(cm)
燃烧时间t1(min)
剩余长度l1(cm)
燃烧速度(cm/min)
剩余燃烧时间t2(min)
每晚用蚊香时间t (min)
每晚用蚊香数n(盘)
数值
  【例2】
(武汉市中考题)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4-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s;  vAC=
m/s.    图3.4-3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思路与技巧
(1)速度的计算公式=;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  (4)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增大.  答案 (1)=
(4)大    探究体验  提出问题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学校操场的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  制定计划
粉笔、秒表、卷尺l把、皮球1个  收集证据  ①先在斜坡的高处,用粉笔画一条起始线A.在斜坡的底部,用粉笔画一条终点线B.在A和B两点的中间,用粉笔画一条中间线M.如图3.4-4;    图3.4-4  ②在A处释放皮球,让它滚向B处.用秒表记下球从A处滚到M处所用的时间和球从M处滚到B处所用的时间;  ③用卷尺量出A、B间的距离,然后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算出每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路程/cm
时间/s
速度/m·s-1
AM
  探究点拨
皮球沿斜坡滚下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斜坡越陡皮球滚下的速度越大.    聊天室  话题:体育比赛中的电子计时器  胖胖:老师,国际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跑步时为了减少误差是怎样计时的?  老师:现今的体育比赛已广泛使用电子计时器.当发令员的枪声响起,计时器便会因电触的缘故自动开启.而在终点线上有一光束,当有运动员到达终点冲线时,光束被阻,计时器便会停止计时.如图3.4-5所示.    图3.4-5    快乐套餐    1.大李想要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具体测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A.先选定一段时间,测定纸片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B.先选定某一段距离,测定纸片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C.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片下落时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大李采用哪种方法较好?
原因是  
.  2.图3.4-6是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的实物照片,图中机械停表短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
,长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
,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另外,照片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时间单位是
,第2、3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
,第4、5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
,照片中电子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    图3.4-6  3.某校探究学习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同一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别让它们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
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
(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路径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4.(重庆市中考题)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3.4-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3.4-7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
.    图3.4-7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
;  (2)小高在第
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6.小刚是班上有名的短跑运动员.有一天,大家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论起来,大家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比赛.正在这时,小玲说,如果比赛时间足够长,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刚快;如果比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  (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  (2)请你设计一个比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断的对错;  (3)如果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  (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表1:小刚跑步的成绩表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
时间/s
2.8
5.1
8.6
11.5
18.8
30.3
45.2
58.5
82.5
122.5
  表2:小玲骑自行车的成绩表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
时间/s
5.0
7.5
10.0
15.0
26.0
34.2
42.0
50.0
62.0
82.0
  ①在400 m全程中,小刚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②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        ③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        ④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阶段.  问:从起点开始,在哪一个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          7.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如果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用三种方法计算)?          8.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出火车的速度?"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1)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  (2)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  (3)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4)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  请你判断一下,小芳、小军能否测出火车速度?如果能,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什么?小强、小慧的方法能否测出火车速度(此问只回答,不需算出)?          9.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如图3.4-8.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图3.4-8        10.张亮用如图3.4-9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 s1;  (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    图3.4-9  11.图3.4-10是两张用照相机拍摄到的水龙头滴水时的照片.甲、乙两张照片中水龙头滴水的快慢各不相同.若甲照片中的水龙头以每秒10滴水的快慢滴水,即相邻两滴水之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Δt=1/10s.设水滴下落的高度用h表示,单位是m,水滴下落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是s,则根据甲图可知h与t两者间的定量关系式为:
;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乙照片中的水龙头每分钟滴
滴水.    图3.4-10  12.星扬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张贴一份"竞赛通知"的海报,如图3.4-11.  小聪和班上的同学为了在竞赛中取胜,决定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1)通过分析猜想,小聪和同学们认为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长短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还可能与
有关;  (2)猜想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中,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为此设计实验时,要用到物理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叫
法;  (3)小聪和同学们经过设计制作出降落伞,实验中发现降落伞从3m高处落下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6s,则降落伞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多大?  (4)小聪和同学们如果想在竞赛中取胜,你对他们有何建议?    图3.4-11  参考答案  [快乐套餐]
1.B;纸片下落在空中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2.min;s;10s;h;min;s  2.01s
  3.速度;尾部;刻度尺  4.0.03m/s;0.02m/s;0.024m/s  5.(1) 7.8m/s
(2)559.5m/s
(3)第一、第二、第四个20m
建议: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练.  6.(1)平均速度
(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自行车比跑步更轻松,比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
(3)提示:分别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求出平均速度
(4)①3.3m/s;4.9m/s;②160 m;③42 s;④200~240 m   7.方法一:t1=s1/v1=96cm÷0.8cm/s=120s,t2=s2/v2=500m÷5m/s=100s,因为t1>t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二:t1=s1/v1=96cm÷0.8cm/s =120s,m=v2t1=5m/s×120s=600m,因为s>s2,所以点火人能够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三:t1=s1/v1=96cm÷0.8cm/s=120s,v=s2/t1=500cm/120s=4.17m/s,因为v<v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四:t2=s2/v2=500m÷5m/s=100s,s′=v1t2=0.8cm/s×100s=80cm,因为s′<s1,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五:t2=s2/v2=500÷5m/s=100s, v′=s′1/t2=96cm÷100s=0.96cm/s,因为v′>v1,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地带  8.小芳、小军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芳测量方法:v声·t+v火车·t=2s,v火车===m/s;小军的测量方法: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则v火车·(N×)=s,得v火车==m/s;小强和小慧也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强是通过看驾驶室里的速度显示表的示数知道火车速度的,小慧的测量方法是v火车·t=(N-1)L,v火车=  9.略  10.不妥当.因为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点时有一定速度,不能设定为零,故不妥当  11.h=5t2;226   12.(1)面积或质量或体积
(2)控制变量法
(3)===0.5m/s
(4)尽量把降落伞面积做大些,质量尽量小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体的简单运动》单元复习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本章小结  知识树      思想方法  1.正确运用公式v=进行有关计算  【例1】
(南宁市中考题)如图结3-1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 A地到 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图结3-1  思路与技巧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两地的时刻差;  (2)由v=可直接求出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利用(2)问中求得的速度,套用公式t=可求出从B地到达南宁所用的时间.  答案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t=30min=0.5 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AB=SA-SB=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100 km/h  (3)v=,t′===0.7h  关键
利用速度公式v=及其变形公式s=vt、t=可计算或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及时间,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注意s、v、t三量的对应,切不可张冠李戴!  举一反三  1.1
(武汉市中考题)在东湖甲、乙两龙船比赛,甲船头追上乙船尾到甲船尾望超过乙船头历时80s.两船长均为10m,乙船保持7m/s速度不变,则甲船匀速超越乙船的速度为
m/s.  1.2
(海淀区中考题)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2s,车长为12m,如图结3-2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图结3-2  1.3
(海淀区中考题)据统计,城市交通事故大多因违章引起.在图结3-3中,A、B两辆汽车分别在相互垂直的道路上,沿靠近各自道路的中心线(图中的虚线)向前匀速行驶,当A、B两车的车头到十字路口(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30m和40m时,道口恰好处于红、绿灯转换.A、B两车均未采取任何减速措施,以致两车相撞.已知两车的车型相同,汽车外型的数据如表1所示,并已知A车的速度为v1=40km/h,设两车相撞前均匀速行驶.试判断在穿过路口过程中,乙车速度v2的范围.    图结3-3  表1 汽车外形数据车长l:4.68m
车宽d:1.70m
车高h:1.423m
最高时速:200km/h
  2.收集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例2】
(上海市中考题)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结3-4a、b所示.    图结3-4  (1)观察图结3-4a可知,甲车在做
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秒;  (2)观察图结3-4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思路与技巧
图结3-4a中甲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直线,由此确定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路程所用时间由图像可查出为6s.在图b中,A点对应路程为0.6m、B点对应路程为1.8m,则AB段路程为1.8m-0.6m=1.2m.  取时间为6s,甲车通过路程为0.6m,乙车通过路程为1.2m,则确定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答案
(3)小于.  关键
知道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上每一点表示二点物理意义,即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  2.1
(江西省中考题)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结3-5所示的图片.    图结3-5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列表如下: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50
路程s/mm
0
12.0
22.2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蜗牛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是
n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nm/s.  2.2 你知道图结3-6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的含义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到下一个出口最快要几分钟?    图结3-6
公路交通标志  2.3
(十堰市中考题)雷达发射或收到返回电磁波时均会在屏上出现一个锯齿波.当用雷达探测敌方飞行目标时,指示器的荧光屏上出现如图结3-7所示的两个锯齿波形.若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则敌方飞行目标离雷达站的距离为
.    图结3-8    综合探究  3.如何解答开放题  【例3】
如图结3-8反映骑车者与跑步者运动过程的图像.请你运用图像中的信息,提出与行程有关的物理问题.  问题:
    图结3-8  思路与技巧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骑车者运动15s,行驶的路程是200m;跑步者在25s内运动的路程是200m;他们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  因此,可围绕速度、路程、时间及运动特点提出问题.  答案
(1)骑车者与跑步者运动200m所用时间一样吗?  (2)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3)骑车者与跑步者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键
根据题中提供情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及图像特点提问.    举一反三  3.1 (山东潍坊市)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估测、粗测是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测长度的方法.小伟同学的家距学校约1.5km的路程.请你写出粗测这段路程的两种方法.          3.2
(烟台市)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实验区名题赏析  4.运用控制变化法进行科学探究  【例4】
(泰安市中考题)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如图结3-9,小丽把小玲、小红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猜想:    图结3-9  ①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②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③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实验序号
小球质量m/g
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
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
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
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t0/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
30
1.0
0.10
20.0
2.00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 3,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
无关.  答案
(4)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    本章测试卷  一、理解与应用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D.地面  2.如图测3-1所示是频闪照相每隔s拍摄下来的棒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置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棒球自左向右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减速直线运动  B.若棒球自右向左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  C.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变为静止    图测3-1  3.课堂上老师让小明上讲台演讲,他从座位到讲台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0.lm/s
D.20 m/s  4.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5.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测3-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行距离为5m   C.从开始刹车后1s钟,车速为5m/s    图测3-2  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 m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一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车连续进行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2s,先后拍的照片如图测3-3A、B所示,已知汽车长是5m,那么根据以上条件(
)    图测3-3  A.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但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B.不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但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C.不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也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D.既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又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8.我们利用一部每秒打点50次的纸带打点计时器记录一个皮球下坠的情况如图测3-4,纸带上的记录如下.则皮球下落至地面的平均速度多大(
)    图测3-4  A.0.5 m/s
B.0.58 m/s
C.0.7 m/s
D.0.8 m/s  9.图测3-5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
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    图测3-5  10.请将下列物体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  ①列车:100km/h
②光速:3×108m/s  ③人步行:1.1m/s
④汽车:30m/s  ⑤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7900m/s ⑥自行车:20 km/h  ⑦短跑运动员冲刺速度:9m/s  11.图测3-6甲为用摄像机记录运动员赛跑的情景,图测3-6乙为记录的画面(1s记录 30帧画面).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
.    图测3-6  12.图测3-7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图测3-7  13.小明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做如下实验:在扶梯运行时,他站在扶梯上不动,经过2min从一楼上到二楼;在扶梯不动时,他沿扶梯快速向上行走,经过1min从一楼上到二楼.在此基础上,他通过计算得到两项结果:  (1)在扶梯运行时,他同时沿扶梯向上行走,从一楼上到二楼所用的时间是
min;  (2)在扶梯向上运行时,他从二楼沿扶梯以不变的速度向下行走,走到一楼时所用的时间是
min.  14.甲、乙两木块向右运动,图测3-8是每隔0.2s拍摄的甲、乙运动情况的闪光照片,由照片可以判定,甲、乙两木块.运动速度相同的时刻可能在
.    图测3-8  15.(山东临沂市中考题)某种汽车上的里程表和速度表,是用安装在前轮上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车轮转动,拨动齿轮转动,再通过特定方式的传动装置和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在计数器上记录里程,在速度表上指示时速.当轮胎用久了,有了明显的摩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这样,里程表上所计的里程数
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若用这种车辆从临沂匀速行驶到济南,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所估算的时间
实际行驶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扬州市中考题)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
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的.  17.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到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到甲保持静止不动,丙看到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对于地面各做何运动?          18.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全线提速.提速前列车平均速度约58 km/h,提速后全程平均速度达78km/h,提速前全程运行时间为65h,提速后全程运行时间为多少?京乌线全长约多少?          19.某地区道路如图测3-9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ls,接着沿BC以6m/s速度逃亡.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共经历多少时间,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多大    图测3-9  二、探究与体验  20.观察图测3-10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    图测3-10          21.下表是飞机在起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从飞机起动一段时间开始记时). 时间/s
0
5
10
15
20
25
速度/m·s-1
10
25
40
55
70
85
  分析上表:  (1)飞机速度变化特点是:
;  (2)飞机速度变化随时间变化规律是:
.  22.(昆明市中考题)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四个玻璃小球,先后让这四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实验测得四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小球序号
质量/g
时间/s
1
10
3.15
2
15
3.15
3
18
3.15
4
25
3.15
  (1)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
.  23.课间休息时,小华对小刚说:"我的手指沿课桌面上的一条直线运动,你有什么方法判断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面上慢慢地移动.小刚看了小华手指的运动,想了一下说:"我不仅可以判断你是否做匀速运动.还可以测出你手指运动速度的大小,不过你必须满足我一个条件:你的手指要捏住一条纸带."于是,小华用手捏着一条纸带在桌面上按照自己的设想快慢运动.此时,只见小刚拿着一只墨水笔,眼睛盯着墙上的时钟的秒针,用水笔的笔尖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按秒针的节奏一下一下地点着纸带.在拖动的纸带上留下了如图3-11的痕迹.    图测3-11  (1)请你帮小刚回答:小华手指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如果不是,什么时候速度最大?什么时候速度最小?  (2)如果小刚每隔1s在纸带上做一个记号,你实际测一下纸带的有关数据,算出从开始运动(纸带的左端)后第4s到第8s之间,小华手指运动的速度多大?            三、调查与实践  24.(玉林市中考题)近年来,玉林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图测3-12  (1)如图测3-12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 100m处以72 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 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25.暑假就要到了,北京光华小学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王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王强看不懂,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佳的车次,并计算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平均速度.车
T35
自北京起(km)
始发终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17:11
22:20
20:00
13:30
青岛
日照
上海
济南
6:53
11:52
10:00
18:00
0
北京
17:11
22:20
20:00
13:30
376
德州
22:3249
2:3136


497
济南
0:2842
4:0212
0:3139
18:00
653
兖州
青岛6:53
6:0921

日照11:52
10:00
  四、阅读与思考  26.  相等还是不相等?  汽艇在平静的水面上行驶.汽艇的速度如果不变,若从东岸出发,驶到西岸再回到东岸,往返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很显然,当然相等.  如果汽艇在河里行驶,从上游驶到下游,从下游驶回原地,所用的时间一样吗?你也能立即回答,不等,顺流而下用的时间少,逆流而上用的时间长.  那么,如果汽艇在水库里往返行驶一次,在河里往返行驶一次,两次行驶的速度相同,驶过的距离也相等,两次所用时间一样吗?这就要认真地思考一下了.  一位同学想想说:"一样.在河里行驶顺水和逆水所用时间虽不同,但是一慢一快相互抵消,就等于在水库中往返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  你同意他的分析吗?  五、想像与创新  27.用一个空瓶子,灌满水以后倒立过来,让水流出去.反复做几次,水流完的时间是一定的,如图测13-13.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制作"水钟".  (1)为了让水钟的水滴滴得更快一些或更慢一些,你做了哪些事情?  (2)你是怎么知道你制作的水钟每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基本上是一样的?  (3)如果重新做这个活动的话,你会对你制作的水钟做哪些改进?    图测3-13
这瓶水流完的时间总是一定的          本章成长记录  关于《物质的简单运动》我还想提的问题
.  我最满意的一次探究是:
.  通过本章学习我最大的收获:
.  关于《物质的简单运动》我还想知道:
.    参考答案  本章小结  知识树  位置;静止;相对;运动快慢;;m/s、km/h;时间;路程;vt;;变速;;    举一反三  l.1
(点拨:甲船超过乙船所运动的距离s=10m+10m=20m设甲船速度为v甲,根据v=)
v甲=7.25m/s)  1.2
当B车的速度在42.1~59.6km/h的范围内,AB两车将发生相撞事故(点拨:距离的确定分两车头、尾相撞几种情况讨论)  2.1 (1)40;34.3;61.2
(2)变速;1.11;1.22   2.2
速度v=40km/h
根据 t===0.05h=3min
480m(点拨s=v·t=3×108m/s×1.6×10-6s=480m)  3.1 (1)先测出通常骑自行车的速度v,再测出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时间t,根据s=vt求出小伟的家到学校的距离
(2)先用尺测出步行时每一步的长度为l,再测出从家步行到学校走的步数n,由s=nl求出小伟的家到学校的路程  3.2
静止 向北行驶 向南行驶,但速度比列车慢    本章测试卷  1.A
8.B  9.相对
  10.②⑤④①⑦⑥③  11.运动;运动员与地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静止;墙与地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1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远速度大;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之速度大;单位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13.(1)0.67;(2)2  14.第3点到第4点之间  15.大于;小于  16.相对性;舟  17.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乘坐的飞机与甲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丙乘坐的飞机可能匀速下降,可能静止,可能匀速上升,但速度小于乙乘坐的飞机  18.48 h
3770km  19.歹徒从被发现至被捕的时间t=+t0+=×+1s+=10s,sAC==50m,v===5m/s  20.乙车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甲车的运动有三种可能:①静止;②向右运动;③向左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  21.(1)随时间逐渐变大
(2)v=10+3t  22.(1)小球的质量
(2)小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跟小球的质量无关  23.(1)不是匀速运动
两点间隔越大说明手指运动速度越大,两点间隔越小说明手指运动速度越小.第6、7点之后速度最大,12、13间速度最小 (3)用刻度尺量出第5个点至第9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4s  24.(1)已知乙车=72km/h=20m/s
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  t===5s
人完全通过岔路口的时间   t′===10s
因t′>t人以正常步行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时完全通过
(2)在岔路口横穿马路不能抢时间;汽车在交岔路口应限速行驶;设置人行车行指示灯等  25. T35次列车;===110.4km/h  26.不同意,静水中,往返时间t=,流水中,顺水时间t1=,逆水而上的时间t2=,t1+t2=+=·>t,即在静水中所用的时间比流水中所用时间短  27.(1)改变空瓶子孔径的大小,可以使水滴滴得更快一些或更慢一些
(2)水流完的时间是一定的,瓶子中装的水量是相同的
(3)略  ????????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速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