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e5 572g 57dw评测-57DW笔记本怎么拆C盖

独特立体纹理设计 新Acer E5-573G评测(组图),acer/宏碁 e15 e5-573g,acer e5-571g 无线网卡启动,acer e5-572g评测,宏碁(acer)e5-572g-528r,宏碁(acer)e5-572g-57dw
独特立体纹理设计 新Acer E5-573G评测(组图)
时间:日06:24 来源:环球网
原标题:独特立体纹理设计 新Acer E5-573G评测(组图)
  在经历了几代外观“低调”的产品之后,Acer宏碁旗下的Aspire E5系列在近期迎来一个全新的系列,新的外壳设计、以及机身布局,都让人眼前一亮,当然不变的还是主打影音娱乐的主流性能配置,以及不错的性价比表现。  本次评测的AcerE5-573G,具体型号为Acer E5-573G-56P4,配备了英特尔酷睿i5-5200U处理器,4GB内存,500GB硬盘容量,2GBDDR3显存的NVIDIAGeForce 940M独立显卡,15.6英寸显示屏。Acer Aspire E5-573GAcer E5-573G 顶盖Acer E5-573G 底面  新款Acer Aspire E5-573G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在外观上的改变,这个名为“天然织物纹理”的外壳设计,采用了3D扫描/打印技术和激光蚀刻制造加工工艺,将天然的亚麻纹理扫描成数字文件,并由3D打印打印开模。而这样的设计在Switch 10E上也得到了运用,详情参见《拆开来用的电脑 Acer Switch 10E评测》。   延续经典设计 添加创新元素  新的AcerE5-573G整体看上去,还是延续了Aspire E5系列的基因,下沉式转轴、简单线条大色块的运用等等。而不同之处就是前面介绍过的立体织物纹理外壳,以及重新设计的键盘面(这个会在后面提到)。Acer E5-573GAcer E5-573G  “外黑内白”是目前一个比较流行的笔记本电脑配色方案,看上去还是很容易让人接受,并且也适用的人群和场合也比较广泛,是一个经典的设计。Acer E5-573G 底面  新品的另一个变化来自于机身底部,Acer E5-573G才用了不可拆卸电池的设计,对于这个从手机流行起来的风潮,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很难去简单的做出评判,不过确实会让机器的整体感更强。底面的散热出风口比较多,也给机器良好的散热表现打下了基础。Acer E5-573G 机身厚度Acer E5-573G 单机重量  在机身的数据方面,经过测量我们看到新款的Acer E5-573G,机身厚度大约为 22 mm,单机的重量为 2.15kg,对于一款15.6英寸的大本来说,这个成绩非常的不错。   键盘手感不错 接口合理实用  AcerE5-573G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除了个性的外观,在C面也有明显的呈现,整个键盘面移除了单独的功能按键,与Macbook的设计非常相似,将电源键融入了键盘区域当中。Acer E5-573G 键盘  键盘的敲击手感还是不错的,无论是键程还是会弹力度,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另外,作为15.6英寸的大尺寸机型,配备了独立的数字小键盘区域,实际使用时非常便利。Acer E5-573G 细节  整个C面才用了经典的“黑白配”设计风格,月光石白的底面加上黑色的按键,还是很耐看的。下沉式转轴部分也特别和机身进行了颜色区分的设计。Acer E5-573G 触控板  新款的Acer E5-573G配备了一块大尺寸的触控板,增强了触控的精准程度,也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Acer E5-573G 右侧接口  Acer E5-573G的右侧比较简洁,主要是光驱位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光驱位左边是一个USB 2.0接口,右侧为电源接口。Acer E5-573G 左侧接口  Acer E5-573G的主要功能接口都分布在机身的左侧,上图由左至右依次是笔记本安全锁孔、散热出风口、VGA接口、RJ-45网络接口、2个USB 3.0 接口(其中一个支持关机充电技术),以及一个音频接口。而读卡器则配置在机身的前部。   主流性能配置 日常应用无忧  具体型号为AcerE5-573G-56P4的这款笔记本,配备了Broadwell架构的英特尔酷睿i5-5200U处理器,搭载4GBDDR3内存,5400转速500GB硬盘容量,2GBDDR3显存的NVIDIAGeForce 940M独立显卡,以及英特尔HD 5500核芯显卡。整机参数配置  Acer E5-573G笔记本搭载的第五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i5处理器”—i5-5200U,基于14nm制程工艺,采用双核心四线程设计,初始主频为2.2GHz,可睿频至2.7GHz,共享的三级缓存为3MB,整体TDP为15W。处理器参数  处理器性能方面我们采用三款同系列测试软件CINEBENCH对其性能测试,得出的结果仅供参考。Cinebench R10 成绩  首先是CINEBENCH R10的测试结果,该处理器获得单核4622分,多核9880分。Cinebench R11.5 成绩  在CINEBENCH R11.5测试中,该处理器多核心获得2.79分,单核心0.87分。Cinebench R15 测试成绩  最后在CINEBENCH R15测试中,该处理器多核心获得254cb,单核心90cb,综合三款测试软件结果来看,来看该处理器测试结果表明该处理器为移动平台的主流型号,性能表现不错。PCMARK 8 成绩  对整机硬件的综合性能测试我们选用PCMARK 8这款测试工具,由于是定位家用娱乐的产品,所以测试的模式为Home conventional,最终测试结果为2993分,属于市场的主流中端水平。   940M表现如何 大游戏也能玩  新款的AcerE5-573G笔记本配备了一块独立显卡—最新系列的NVIDIAGeForce 940M。该显卡基于28nm制程工艺的Maxwell架构GM108芯片,拥有384个流处理器,8个ROPs(光栅处理器单元)和16个TMUs(纹理贴图单元),1029MHz核心频率。配备2GBDDR3显存,显存位宽64bit。(由于版本问题,GPU-Z测试结果部分有误,请以上面文字说明为准)NVIDIA GeForce 940M参数(仅供参考)  在性能测试方面,我们采用3DMark 11和3DMark Fire两款专业的测试软件来综合评定。3DMark 11 分数  在3DMark 11的P档下,Acer E5-573G得到了综合成绩2468分和图形分数2457分的成绩。3DMark Fire 分数  3DMark Fire软件中,选用了Cloud Gate模式进行测试,最终综合成绩6188分,显卡单项得分9191分。综合来看,这块NVIDIA GeForce 940M独立显卡的表现属于中端水准,能够满足一定游戏娱乐的需要。  《Final Fantasy XIV(最终幻想14)》  《最终幻想14》是由日本著名游戏开发商Square Enix开发的大型3D奇幻类MMORPG。最终幻想14 Benchmark 成绩  经过测试,Acer E5-573G在 HIGH(LAPTOP)模式下,得到了6811分,说明完全可以满足主流的大型网游需求。  《Biohazard 6(生化危机6)》  《生化危机 6》是由日本CAPCOM公司推出的动作冒险作品《生化危机》系列的第六部,其Benchmark程序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测试内容,通过两个即时演算的场景来评估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是否符合游戏的需求;第二部分的内容则是2个宣传视频,均为《生化危机 6》的实际游戏演示。《生化危机 6》Benchmark 测试结果  测试过程中,《生化危机 6》Benchmark程序会显示系统实时的帧数和得分,并在最后程序会给出一个总得分和一个评价供玩家参考,评价分为S/A/B/C/D五个级别,S最高,D最低。在这次测试体验中,Acer E5-573G得到了4245分的成绩,评级为B。用户如果想要运行较大的单机3D游戏,可以尝试选择中等画质设定,来得到更流畅的游戏体验。   续航让人满意 散热表现出色  我们用PCMark 8进行了续航能力的测试,统一采用Work conventional模式进行续航测试,测试成绩仅供参考。最终经过测试,估算出新款的新AcerE5-573G续航时间为4小时28分16秒,成绩属于市场主流产品的水准。PCMARK 8续航测试  散热也是衡量一款笔记本电脑产品好坏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们就实际测试一下新款Acer E5-573G的散热水平。测试方法依然是在28摄氏度的室温下,让这款本本运行Furmark 拷机软件和AIDA64自带的拷机程序,从而让GPU和CPU都工作在较高的负荷下,尤其是CPU,几乎是全速运行中。然后分别查看这款本本的内部核心温度以及机身表面温度。高负荷状态下核心温度监测  机身内部通过截图可以看到,CPU基本控制在了72度上下,表现不错。表面温度方面,则采用专业的温度检测设备对笔记本的散热表现进行检测。为了方便观察整机温度分布情况,通过仪器检测得到温度分布图,记录并标记各个部位的温度,图示如下:高负荷状态下C面温度高负荷状态下D面温度  通过热成像分布图可以看到,新款Acer E5-573G的掌托和触控板区域的温度保持良好,键盘中部的最高温度为41.2摄氏度,算是正常水平。而且由于是极限测试,因此用户平时日常应用时,并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温度。机身底部热量大都堆积在散热风口附近。总体来看,这款Acer E5的散热分布和发热量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
本文相关推荐
15-05-0715-04-2615-04-1415-03-3015-03-1115-02-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5 572g 57dw 的文章

 

随机推荐